研究性学习:诗词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之美

目录

一.前言…………………………………………………………………⑴

二.音韵和谐之美………………………………………………………⑵

三.准确传神之美………………………………………………………⑶

四.富有弹性之美………………………………………………………⑹

五.言简意丰之美………………………………………………………⑻

六.故事感人之美………………………………………………………⑼

七.活动总结……………………………………………………………⒀

一. 前言

说到诗词,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儿时常挂嘴边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而今每天早读都要诵读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从古风古韵的《诗经》到格律严谨的近体诗再到闳美细腻的词曲;从屈原到李白再到苏轼……我们都耳熟能详。然而,从你能倒背如流的诗词中选一首来分析它的美,你又能数出几点呢?

研究诗词的美,首先要追溯到诗词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的文学和艺术都起源于劳动,诗歌也就从此诞生。然后,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的内容多与音乐有关,它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和其他文体的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诗经》之后,有战国的《楚辞》,《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的限制,多用六言。随着发展,有两汉时的“乐府诗”,魏晋时的“三曹”、“七子”、陶渊明,南北朝的谢灵运、谢朓……然后就到了文学空前发达、诗歌空前繁荣的时期——唐代。唐代不仅群星灿烂,而且是近体诗发展、定型的时期。律诗的形成,为诗歌提供了最完美的表达形式。佳作云集,每一篇短短的诗中都蕴藏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高超的写作技艺。诗之后有了词,词原为配乐文学,兴起于民间,宋代发展普及。词多为长短句,句式灵活,也就更能体现出内心不同的情感。宋词有婉约与豪放两派之分,婉约派作品多为伤春伤别之作,手法含蓄曲折,风格婉约绮丽,格律要求严格。豪放派内容极其丰富,题材广泛,气势恢宏,手法以直抒胸臆为主,风格雄健豪放,格律上不拘泥传统模式的束缚,有所突破。到了元代,诗词的势头已如强弩之末,代之而兴的是元代散曲。之后诗词的发展也就没有出现“盛世”之时了。

了解了诗词的发展,去研究它的美也就不会那么混乱了。研究诗词之美有很多种方法,最常见的就是分类研究。可从语言和境界两大块研究,也可将它分为若干点来研究。我们研究小组有五名成员,故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点,每人研究一点,也就能比较全面地概括诗词之美了。

“准确传神之美”概括了写景诗词的妙处:动词、虚词用得恰倒好处,使“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了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音韵和谐之美”则论述了诗词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格律。有了格律,诗词才有了韵味,有了鲜明的节奏感,语言才会抑扬顿挫,读起来才朗朗上口。鲜明的节奏感总能和诗的内在感情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富有弹性之美”是从诗词的多义性角度来阐释美的。一些情感丰富的诗词总能给欣赏者多种美的体味与探求的欲望。通过精练的文字,读者能多角度去阅读它、欣赏它。“言简意丰之美”则从诗词的“深义性”(即情感的真切)角度来分析诗词之美。为什么有的诗词看了一点感觉也没有,有些却边看泪边流?同样是那么多字,为什么有的诗词那么肤浅,有的却寓意深刻?情感真切的诗词总能给读者美的享受。“故事感人之美”是从诗词的背后挖掘写作背景,这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去了解诗词,又能使我们在诗人的故事中找到共鸣的情感,提升自我修养。

在正文之前写了这么多,就是希望读者能够坚持把我们的研究看下去。相信看完后您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音韵和谐之美

曾问一位同学:“你觉得诗词怎样?”他顿了一下,耸了耸肩,应付性地回答了一句:“不怎样。”显然,他对诗词缺乏思考。我们从小就学习着古诗词,从以前不理解地背诵到之后进入诗词意境再到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这样一首首地学,一次次地听老师讲述着诗词的内容,听完后不禁感叹着“作者真强大”,“诗词真美啊”之类的感慨。班上也有许多同学自诩“超级喜欢诗词”。但当我向她问起“格律”是什么时,她却一无所知。

对于诗词的写作与美的鉴赏,格律是不可或缺的一张王牌。何谓格律?盖始于杜甫之“晚节渐于诗律细”。律,即法则,规章。格律,就是诗词曲创作应遵循的法则,包括所用字数,句式押韵,平仄,对仗等表达形式和修辞讲究。诗词不谈格律,也就缺少了一种本质的探究,缺少了一种美的探究。

格律有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是讲押韵。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由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词曲等韵文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再是调平仄。平仄,即不同的声调,调平仄,也就是对声调的讲究。平声柔和圆润,仄声亢直短促。平仄声搭配得当则能是诗文读起来抑扬顿挫,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一个要素是:工对仗。对仗,即是对偶这种修辞手法。有了对仗,诗词也就更具魅力与趣味。小举一例“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此为回文对,颇有趣味。

了解了这三个基本要素,还不足以去鉴赏一首诗(词)中的格律。我曾就只用这点点小知识去鉴赏古诗,结果被弄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所以,我在这儿还需罗嗦几句,否则等下鉴赏时就麻烦了。首先,古音与今音稍有不同。也许你读起某诗韵脚不“压韵”,不必质疑,那是属于同一韵部的,实际是压韵的。然后是平仄关系。虽然总体要求是平仄相间,但实际有些地方可平可仄。诗人中相传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即不必太计较每句第一、三、五个字的

平仄音,而第二、四、六个字在音节停顿处,必讲究。最后一点即现代有些平声字为古代入声字(即仄声)。说多了,下面就来鉴赏了。

一首刚学的: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石字为入声字⊙为可仄可平这样一分析,押韵有了,平仄音也搭配得十分整齐,颔联与颈联皆有对仗。这就是一首正格近体诗了。

还从来没从这个角度去鉴赏一首诗(词)吧?有人觉得这会束缚诗人思想的。非也非也。艺术本身就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没有形式规范也就没有艺术。对于天才高绝、技巧纯熟的艺术家,他既能严格遵循艺术形式的规范,又能充分获得艺术表现的自由。芭蕾艺术女演员的足尖技巧有严格的规范和限制。但是,杰出的舞蹈家的舞步,如行云,如流水,舒卷自如,姿态横生。这是艺术的化境,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王力教授说过:“当你成为格律的奴隶的时候,格律简直是枷锁,岂但障碍而已!当你成为格律的主人的时候,你就能驾驭格律,如鱼得水,格律的确就是一种帮助了。”苏轼也曾写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之前谈到其回文词:

菩萨蛮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回文对向来只是诗人们之间的文字游戏,但苏轼此词不仅严格按照词谱(词明确规定有平仄音、押韵等)填写,用上了回文对,而且顺读、倒读又各具意境,情韵悠长。此词上片描写闺人困慵、夏日昼眠的情景,暗寓待郎不至油然而生的寂寞与无聊。下片写闺人醒后、与郎相聚的情景,流露真心爱郎却被郎笑的淡愁轻怨。词的内容虽不出奇,表达方式却精致含蓄,既有缠绵的情意,又有清新的意味。

这就是诗词的格律,这就是美的所在。

三.准确传神之美

首先来看两首诗:

写意西湖(节选)

南川居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