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根源及对策概述PPT(共 34张)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根源及对策36页PPT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根源及对策3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2f433f804d2b160b4ec06d.png)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பைடு நூலகம்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根源及对策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当代中国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权威资料]
![当代中国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693bd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f.png)
当代中国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巴尔扎克曾经说过:“遵守诺言就像守卫你的荣誉一样”。
信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道德守则。
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是相互信任,一个人失信于一人,那么将在社会很难立足。
在当代中国有着眼中的信任危机,究其原因是什么,面对出现的信任危机,我们应如何应对,才能有效建立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信任。
关键词:信任危机;原因;对策信任在字典中的解释是:信任,只是一种关系,然而却有极大的价值,也可以说它是一种资产。
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
在心里学中的含义是:人际信任的经验是由个人价值观、态度、心情及情绪、个人魅力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组心理活动的产物。
信任是社会影响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信任危机信任危机,作为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个新词,是一个伦理学术语。
表示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大量虚伪和不诚实,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严重危机的用语,指一定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被人们所遵守,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道德的联系和约束,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因此不敢委以对方以重任的现象。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信任危机地定义,而信任危机地英语是:crisis of confidence;可见,欧美国家把信任危机当作是一种犯罪。
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优越,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却越来越淡,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逐渐丢失了对他人信任,这是信任危机突出的社会现象。
二、中国信任危机现状在当代中国,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当下地信任危机,弥散在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存在在不同人群、阶层和行业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社会细胞内部。
但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并是一个当代独有的问题。
许多欧洲学者在17世纪就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缺乏“诚信”的一个国度”。
(一)企业信任危机从2008年爆出的三鹿奶粉掺加三聚氰胺事件,到近期出现的“瘦肉精”事件以及“染色馒头”事件。
一次次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变成受害者,很多消费者正遭受着所谓品牌食品的“侵蚀”。
论社会信任危机及其对策
![论社会信任危机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f49299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e.png)
论社会信任危机及其对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信任危机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人们对他人和制度的信任逐渐减少,这给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之一是经济不平等。
当贫富差距过大时,人们往往对社会制度和政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他们认为制度倾向于服务富人,而对贫困阶层缺乏关注和支持。
这种不平等导致了社会信任的下降。
另一个原因是信息传播的不可靠性。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但与此同时,虚假信息和谣言也随之泛滥。
人们很难判断哪些信息是真实可信的,这使得他们对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信任降低。
此外,腐败和道德沦丧也是社会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
当人们看到政府官员或企业领导层的腐败行为时,他们对整个制度的信任会受到打击。
道德沦丧也导致人们对他人的信任减少,他们可能怀疑他人的动机和诚实度。
为了应对社会信任危机,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重视减少经济不平等。
政府应该实施公平的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确保贫困阶层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机会,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此外,鼓励并支持民间组织和社会企业的发展,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其次,加强信息传播的可靠性。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规定,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同时,媒体和社交网络平台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加强自律,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可信。
最后,加强反腐败和道德教育。
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反腐败机构,惩治腐败行为,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教育系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社会信任危机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经济不平等,加强信息传播的可靠性,以及加强反腐败和道德教育来应对这一挑战。
只有建立起更加信任和公正的社会,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现代性视域下我国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
![现代性视域下我国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47118f058fb770bf68a5516.png)
现代性视域下我国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近几年,信任危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事实。
早在25年前,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就对现代性社会的信任问题做出了精辟分析。
本文以其《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为引,将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加以归纳概括,认为信任危机的产生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时—空分离、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制度性存在的乏力以及个人存在的孤独,在简要分析各个原因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现实社会状况,加以剖析我国社会信任危机发生的根源所在。
标签:现代性;信任;信任危机毫无疑问,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生活中一系列失信行为的出现,信任危机这个新词悄然而至并为现存社会不良现象盖棺定论。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让人们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产生信任危机,“南京彭宇案”的发生让我们反思道德信任危机,而社会中大量“李刚们”的出现则触及了我们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这些出现在不同维度的信任危机不禁让我们反思,在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社会中,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信任危机现象?就我认为,究其根本在于我国现代性社会进程中发生的“断裂”。
所谓断裂,作者吉登斯给出的解释是指现代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制度正经历着现代性转型的阵痛,人们的社会文化也进行着现代性的变迁,而这些变化交织在一起,难免会使人们在思想上出现怀疑情绪,在行动中生发失信行为。
一、时—空分离在前现代社会,“什么时候”一般总与“什么地方”相联系。
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都受“在场”的支配[1]16。
而在现代性社会中,时间从空间中分离出来,社会生活更多地表现出“缺場”的情境。
也就是说,前现代社会中的空间充满着实践,一个微小的空间就可以对人们的身体乃至情感和心理产生约束作用。
而在现代,地点变得捉摸不定,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通讯、信息,特别是新媒体在现实环境中的无所不在。
图解社会信仰危机
![图解社会信仰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864de812a216147917112871.png)
ZWM根据互联网资料编制2010.11点击鼠标翻页•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行为基本准则,更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必要规范。
•诚信是一种具有引导、激励和凝聚作用的社会能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经济交往中所形成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之一,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
•信任危机作为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个新词,是一个表示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大量虚伪和不诚实,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严重危机的用语。
指一定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被人们所遵守,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道德的联系和约束,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因此不敢委以对方以重任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造假已经像瘟疫一样四处扩散,人们害怕受到伤害,而拉开彼此的距离或者戴上“口罩”。
•我们每个人都正在切身感受着“信任危机”。
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知道该信多少,不知道该信什么……•肉是真的,但注了水;•酒是真的,但不是瓶子上的牌子。
•看报纸,什么地区什么企业增长多少多少,不敢相信,因为数字出干部。
•台上的人讲得很好听,不敢相信,因为在会下人们从来不是这么做的。
•我们的眼睛迷茫了,我们的耳朵迟钝了,我们的手足不知所措,我们只能跌跌撞撞胡乱地走着。
企业不讲诚信,个人不讲信用,某些政府部门出尔反尔,就连最纯洁的大学也在炮制论文、赶造学术点……•人口普查工作遭遇“叫门难”暴露社会信任危机“悠悠万事,唯钱为大”“悠悠万事,唯钱为大”“悠悠万事,唯钱为大”•教育是古今中外公认的高尚行业,它被赋予了许多神圣意义,其中“为人之道”又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根”是教做人,做人的“根”在讲诚信!诚信是教育的基石,高于其他一切。
•近年来,学术界接连发生学术剽窃事件,从院士到知名教授到在校学生。
学术腐败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其中原因何在?•追根溯源,高校评审机制的弊端是催生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中国,科研经费节节高,却学术失范,连专业期刊的生存也成了问题,期刊要靠作者养着?•如果想要靠卖版面支撑运营,有个好主意,把学术期刊的版面拿到拍卖行拍卖,每期一拍,公开竞价,估计这样经济效益就没问题了。
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基本分析(ppt 32页)
![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基本分析(ppt 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a53f2d2caeaad1f347933fab.png)
体 7、在政府部门 “政策打白条“,捏造统计数字、政
系 绩浮夸、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盛行。
国
8、在教育界和学术界
假学历、假文凭泛滥,剽窃他人成果
家 事件时有发生,科研项目评审与成果评
奖中的”人情风“、”关系风“。
信
9、在外贸市场
用
进口走私,出口骗汇,偷逃税款猖獗。 (案例)
管
10、中介机构
缺乏起码的职业操守,唯利是图,替
国 2.2 我国信用缺失的整体描述
家
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或信用危机已 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
信 育等各个领域,成为一个严重社会经济
用
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在银行体系
管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四大国有银 行的不良资产比率高达20%,总值接近
理 2万亿元人民币。(案例)
2、在资本市场
家
社会需求高低和结构---社
信 会生产规模大小---宏观经济的
用
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
管
社会消费需求(收入、价格
理
社会需求 质量、偏好、信用- 消费欲望、方式)
体
社会投资需求
系
国 四、信用缺失增大了金融风险,
家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案例)
信
用
五、信用缺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不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
管力
家
交易成本:主要指达成交易意
信 向的双方当事人在商议和履行经济
用
合约所需要的费用,包括双方为更 多的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所花费的
管 信息搜索费用、商议、谈判、签订
理
合约和监督、强制和约履行的费用 以及不履行合同所引起的种种费用。
体
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PPT内容
![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PPT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1e1a31259eef8c75fbfb394.png)
第三部分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信任困境;个人诚信问题:企业诚信问题:司法信用、政府信用:不仅是承诺性问题:不作为、乱作为、与民争利、毒奶粉、炒回锅肉、出租车、囚徒困境;历史地看,在古代中国,诚信通常局限在特定的人际关系范围内。
然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其基本表现为:1.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
它要求人们言论与行为的一致性,《左传〃成公十七年》道:‚人所以立,信、知、勇也。
‛孔子特别强调‚言必信,行必果‛。
‚人无信不立‛)。
汉代的董仲舒还把‚信‛列为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2.诚信是从政的基本准则。
《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立木取信‛、‚瓜期不代‛3.诚信是自我修养的境界。
培养高尚的品格,达到人格的完善。
其中,信便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境界。
慎独4.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朋友有信‛诚信作为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之一,曾与仁义礼智并举,建立在平等的朋友关系基础之上,并推演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遵守诺言,讲求信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古代中国,诚信是不同的阶级共同肯定的道德规范,是为大多数人民所遵奉的,具有普遍性。
作为一种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古代中国思想家所设计的理想人格的重要部分,也是儒商们在经济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人格境界。
中国古代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尤其是商人来说,其人格境界也主要体现在善、信、美上中国古代商人正是通过诚信来树立良贾形象的。
《太平广记》记载7世纪的一位谷物商人在售出谷物时,由买者自己动手量米,顾客十分信任,争相赴店购买。
同治《直隶州志》徽商以‚信义服人‛,致使‚营谋渐裕‛。
明代歙县胡仁之‚贾嘉禾,年饥,斗米千钱,同人请杂以苦恶,持不可‛。
清代婺源朱文炽‚尝鬻茶珠江,逾市期,交易文契炽必书‘陈茶’两字,以示不欺。
牙侩力劝更换,坚执不移。
屯滞二十余载,亏耗数万金,卒无怨悔‛。
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与重建之道
![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与重建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f77c29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3.png)
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与重建之道社会信任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合作的基石,然而近年来,社会信任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以及重建社会信任的途径。
I. 原因分析社会信任危机的出现有多个原因,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原因:1. 经济不平等经济的不平等分配是导致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时,社会的阶级和财富差距扩大,这导致穷人对富人的不信任和不满情绪增加。
经济不平等会破坏社会的公平感,从而破坏了人们对社会制度和他人的信任。
2. 政治腐败政治腐败是社会信任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政府官员滥用权力、贪污受贿时,人们对政府和政府机构的信任会受到严重打击。
政治腐败破坏了社会公正和道德价值观,导致人们对整个社会制度失去信任。
3. 媒体失信媒体的不实报道和失信行为也是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之一。
当媒体传播虚假信息、追求利益而不是真相时,人们对媒体的信任将受到质疑。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其失信行为不仅破坏了公众对新闻真实性的期待,也对社会信任造成了负面影响。
II. 重建之道针对社会信任危机,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重建社会信任,以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以下是几个应对社会信任危机的重要途径:1. 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是重建社会信任的关键。
政府应当加强执法力度,打击腐败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受到公正和平等对待。
只有通过法律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才能重建社会信任。
2. 提升政府透明度政府应当增加对公众的信息公开,加强透明度。
通过公开政务信息,人们可以了解政府决策的过程和理由,从而建立对政府的信任。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听取民意,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3. 增强社会责任感个人与组织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
通过回馈社会、关注他人,人们可以建立起对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企业应当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履行企业公民的角色,推动社会信任的重建。
当代中国的信任危机.doc
![当代中国的信任危机.doc](https://img.taocdn.com/s3/m/9240b7713b3567ec102d8a32.png)
当代中国的信任危机主要环节概述一、信任问题的研究和认识二、中国社会信任的历史脉络三、当代信任危机的三个维度四、构建社会信任一、信任的研究(信任的由来,作用,类别)信任的研究呢,在国际社会学术界没有太长的历史。
但是近10年来,一下热起来。
虽然对信任的研究没有太长的历史,但是对信任问题的关注,却可以追溯到极其久远的过去。
几乎可以说,世界上每一支大的文明,在其轴心时代,也就是它的奠基时代,最重要的代言人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就举东西方两个最重要的文献,《论语》中“信”字使用了38次,在与道德有关的字眼中,它的频次高于其他很多重要美德的字眼,它高于“善”、“义”、“敬”、“勇”、“诚”。
在这里举论语最有代表性的三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旧时代以及新时代读书人都知道的话。
第二段话,“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就是孔子一个很有名的弟子子路问,愿听听老师谈自己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就是老年人可以依赖我,同龄人可以信任我,少年人可以怀念我。
还有一段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逼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
又问“逼不得已而去之,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粮”。
将“信”提到极高的高度。
《论语》中孔子以不同的字眼表示君子对待不同身份者的态度。
对父母曰孝,对君王曰忠,对朋友是信。
为什么只有对朋友的道德才称信?因为父母有血缘的凝聚力,君王有霸权的威慑力,朋友的关系中才最包含风险,这之中的道德才堪称"信"。
《圣经》中我们不再举例,信任的出现不下过几十次。
1、信任的由来和作用尼克拉斯·卢曼是德国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先简述一下他的思想。
他认为信任是一种简化机制。
人类在生存当中有很多策略,信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
简化机制不仅仅包括信任。
为什么人类的生活需要这些简化机制呢?因为包围人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太复杂了。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daba73543323968011c9264.png)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摘要:信任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
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性承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信赖的不确定性乃至不安全性的状况,使得当今中国人深深地感受到信任危机现象的客观存在。
研究和回答这种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原因,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
正文:信任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具有多层面的社会功能,它对人类社会生活而言具有不可或缺性。
信任是社会生活最根本的基础,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信任,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
信任常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润滑剂,社会组织的粘合剂,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以及社会系统的动力。
在当前,中国社会以特殊信任为主、普遍信任发育不足的信任结构,以及制度信任尚未确立、社会信任总体存量下降现状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良性运转。
因此,剖析信任危机现象的成因,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对我们国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政治课题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简单地说,当前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以私人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信任和传统的道德性的社会信任,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法制性的社会信任还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
首先,传统的人际信任主要存在于长期的、稳定的、利益没有完全分化的熟人关系之中。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际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跟陌生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交往常常是临时的、变化的,而且双方的利益关系可能是竞争性的。
在熟人关系中,交往的动机和方式也不同于过去。
因此,传统社会中那种强调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权利的信任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人际关系。
但是,对于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建立人际信任,人们还缺乏准备,社会舆论也缺乏切实可行的引导,因此不少人难免误入歧途。
一些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加强了防人之心;一些人觉得既然“先人后己”老吃亏,就干脆“先己后人”,多了利己之心;还有一些人信奉起“厚黑学”来,滋生了害人之心。
中国社会信任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度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16f8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2.png)
1 2
政府信任度下降
部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对政府官员的 廉洁程度和行政效能存在疑虑。
政府公信力受损
政府的某些不当行为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降低,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3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政府信任度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 政府信任度相对较高。
企业信任度现状
企业信任度下降
由于部分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导致公众对企 业信任度下降。
02
中国社会信任度现状分析
总体信任度现状
总Hale Waihona Puke 信任度下降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和信息传播 方式的转变,中国社会的总体
信任度有所下降。
不信任的泛化
人们对政府、企业、媒体等领域 的信任度普遍下降,表现为对公 共事务的不满和不信任。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社会信任度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的社会信任度相对较高。
政府信任度现状
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的方向和影响力对社会信任度有着不可 忽视的影响。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对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 影响社会信任度。
04
中国社会信任度下滑的影响
社会层面的影响
社会信任的缺失会增加社会运行成本
社会信任度降低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猜忌和怀疑,增加信息不对称和沟通成本,从而影响社会运行的效率。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 系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信用管理 制度,提高企业信用等级,树立 良好企业形象。
加强企业间合作
企业间应加强合作,实现信息共 享,共同提高社会信任度。
媒体层面对策建议
提高媒体公信力
媒体应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把 关信息真实性,提高报道的客
观性和公信力。
加强媒体监督
媒体应加强对社会各领域的监 督,揭露失信行为,维护社会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ed7cde5977232f60ddcca11b.png)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转载▼信任在当代中国出了大问题,人们已经丧失了基本的信任,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欺骗造假的气氛。
细细考量信任危机的形成,应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意识形态原因;第二个是法律机制原因;第三个是社会习俗原因;第四个是宗教信仰原因。
首先,意识形态原因。
霍布斯有段名言:“我毫不怀疑,如果‘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正方形的两直角之和’这一说法和任何人的统治权或具有统治权的一些人的利益相冲突的话,这一说法即使不受到争议,也会由于有关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采取把所有几何学书籍通通烧掉的办法,而受到镇压。
”目前,全国每年发生几万起群聚事件,很多都是因为权力部门(政府、警方调查结果)缺乏公信力。
一个事件发生之后,如果政府的调查结果有公信力,就不会酿成暴乱事件。
正如阿伦特所说:“人们常常发现,长期洗脑造成的最确定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玩世不恭:对任何真理都绝对拒绝相信,不管这个真理有多么可靠的依据。
”正因为我们的社会经历过一个人们不能了解基本事实的时期,人们对公权力就丧失了基本的信任,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明确的。
其次,法律机制问题。
社会对于人们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外部规范力量,对于造假欺骗行为惩罚不力,惩罚机制不完善,使得造假行为的成本比较低,由此导致毒牛奶、地沟油、盗版书泛滥成灾。
在法律机制健全的社会,人们的造假行为会带来倾家荡产的结果,诚信与造假两相比较,人们才会选择诚信。
反之,在蝇头小利的利益驱动之下,人们也会去造假,从而彻底丧失了职业操守,也毁掉了社会的信任。
第三,文化习俗问题。
由于中国盛行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的区别对待,对于欺骗外人、生人的行为就缺乏内在的规范力量。
这个习俗就是费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就像在水中投入一颗石子,水面上泛开一圈一圈的水纹;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核心,血亲,姻亲,朋友,熟人,一圈一圈延伸开去,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信任只在熟人圈里,对陌生人世界是完全不信任的,并且由此也认为,对陌生人的欺骗行为并不违反行为规范。
信任危机
![信任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0d93d06a2e3f5727a5e962c9.png)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起源:"家国"之外更有一个"江湖"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2011年05月05日14:44 来源:人民网-《文化纵横》 生活在当今中国的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了当下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弥散在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存在于不同人群、阶层和行业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社会细胞内部。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并是一个当代独有的问题。
还是在18世纪,当时中国对于绝大部分西方人而言都还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但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就从商人和传教士的一些作品中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缺乏“诚信”的一个国度。
早在现代汉学兴起之前,孟德斯鸠、康德、黑格尔,一直到韦伯和罗素,都把中国看成是一个“非现代的社会”的标本,一个缺少信任和信用体系的大国。
例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就认为,虽然中华帝国一直在形式化的儒家礼制和帝国法律控制下,但中国人对道德律令的不尊重却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金钱和利益追逐更是要远远超过对礼法的尊崇。
实际上,直到当代,儒家社会一般被认为是缺乏社会信任的社会。
对社会信任的缺失,中国人自己当然也处处感受到了。
当时人们对中国社会上的欺诈和信用缺失等问题了解得相当深刻。
晚明的张应俞甚至还写了一本传世名作叫《骗经》,专门列出了晚明常见的24种骗术,详解其运作手段和防范策略。
把“骗”列为经典,并且在当时和数百年后的社会上颇有市场,这一颇具灰色幽默的出版史奇闻,全世界并不多见。
其实,任何对明清以降的社会小说或者近代江湖小说略有了解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信任问题也能有相当的了解。
如果我们愿意再度重温这些熟悉的经典,那就一定会惊叹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不论这种不信任是存在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各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主要是商品提供者和消费者),还是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
当代中国的社会信任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它以前并不存在。
公平地说,社会信任在传统中国和改革前的中国社会没有被“问题化”,并不是因为那些时代有比现在更成熟的信任机制,而是因为在那种社会结构下“信任”还没有被充分资本化和“社会化”。
研究社会信赖体系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对策
![研究社会信赖体系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25742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7.png)
研究社会信赖体系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对策概述:社会信赖体系建设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议题。
然而,该建设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讨论这些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难题一:信任危机社会信赖体系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当今社会信任度的下降。
人们普遍感到不信任政府、企业和个人。
这造成了许多困扰,如虚假广告、欺诈行为等。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提高透明度: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信息公开,确保行为和决策透明化。
- 加强监管: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机制来惩治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 增强诚信教育:从小培养诚信意识,加强道德教育。
难题二:法律保障不足社会信赖体系建设还面临着法律保障不足的问题。
法律对于保护信任关系和维护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以下是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强化对于信任关系和契约的保护。
- 加强法律执行:提高法律执行的效率和公正性,确保法律规定得到有效实施。
难题三:信息安全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安全威胁日益增加。
数据泄露、网络犯罪等问题对社会信赖体系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提高技术安全水平: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
- 防范风险: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培养人们防范网络威胁的能力。
结论:社会信赖体系建设面临的难题不容忽视,但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得以解决。
提高透明度、加强法律保障以及增强信息安全措施是推进社会信赖体系建设的关键。
各界应共同努力,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信任危机
![信任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7674f07227284b73f2425069.png)
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信任”二字可以解释为相信而敢于托付的意思,信任使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石,是我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我们社会向前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
一个良好信任体系的建立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有效的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交流,政府与群众间的彼此信任更能有效的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稳定、文明的社会。
而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人情味的冷淡,彼此之间的一种不信任的氛围,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或看到老人摔倒无人施救,政府辟谣更是无人相信等情景,我们可以在不同人群,不同阶层和不同行业中都可闻到这种不信任的气味,这种彼此不信任的情况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我们中国,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讲究一个“熟人关系”,同乡、同事、同僚、亲戚、朋友这都是环绕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巨大的关系网,是大家彼此信任的基础,彼此只相信熟人,“找熟人,托关系”,信任存在于熟人圈中。
而当我们面对陌生人陌生世界时,我们往往采用一种怀疑的心态,怀疑他们的动机,怀疑他们的目的,甚至有的时候采取一种欺骗的手段,似乎欺骗陌生人毫无愧疚。
当利益的冲突延伸到熟人圈时,当某些人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在一定情况下“杀熟”时,熟人圈的信任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是彼此间的猜忌和怀疑,毫无信任可言了。
传销、熟人诈骗等都是利用了熟人的信任,消耗了社会的信用体系。
另外,从“彭宇案”到“挟尸要价”等事件,更加加深了社会群众信任危机。
当熟人之间的信任的消失,陌生人人之间为了利益而更加的不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就出现了。
社会信任危机的出现必定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
政府的公信力是指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8月26日,南通长途 司机殷红彬在路上扶起一位 被撞伤的老太太。
结果
理由
老太一口咬定是彭 宇将其推伤,07年 鼓楼区法院判决彭 宇支付老太45876.6 元赔偿金。
法院采取判决理由是由老 太提供,仅仅为一句话 “他(指彭宇)要没推我, 他过来扶我干嘛,分明是 做贼心虚”。
危机 “医院暴力”后的信任危机 《手机》让不少夫妻当场反目 西安:家政市场遭遇信任危机 父母面临少儿“信任危机” “审计风暴”后的涨价信任危机 非典引发信任危机
8旬老人摔倒致死群众围观无人施 救
2011 9 2
血抢去小敢倒岁
堵救医时上后的
塞时院以前,李 年
呼 吸
间 ,
救 治
“亲子鉴定热”折射家庭信任危机 医患关系现状,令人胆寒! “三鹿奶粉”带来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 “召回门”掀起的汽车返厂风潮,暴露质
量安全问题 “彭宇案”引起的“不想救”与“不敢救”
的话题争议,揭露道德人格问题 “郭美美事件”造成的政府信任危机……
婚前调查与信任危机 李振萼:“瓜田李下”死亡凸显官员信任
信任危机在本质上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表面的冷漠和不 能坦诚相待,而且是共同价值观的动摇或丧失之后人们 对他人、组织和政府的怀疑与猜忌。
二、信任危机毁掉了什么?
毁掉一个行业
毁坏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和运行基 础
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部门的信任危机
信任结构缺失的情况,交易的成本会加大
三、当前信任危机所造成的 危害
后 ,
搀 扶
众 人
大 爷
月
道 窒 息 死 亡 。
李 大 爷 终 因 鼻
。 因 错 过 最 佳
才 被 急 救 车 送
一 把 , 一 个 半
围 观 , 却 无 人
在 商 场 楼 梯 摔
日 , 武 汉 市
88
类似事件的不同后果
事件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南 京老太在车站等车时因人群 拥挤被推摔成骨折。小伙彭 宇恰巧下车看见,过去将其 扶起。
中国社会 信任危机 的根源及对策
组长:xxx 查找资料:xxx
PPT制作:xxx 演讲:xxx
一、信任及信任危机
所谓信任(trust),通常是指社会信任。它包含三种性 质:1、时间差;2、不确定性;3、当事者没有客观的根 据可以绝对相信。
信任是人的一种态度和主观愿望,他愿意相信周围的环 境、外 部的世界符合他的愿望以及环境的发展和与他合作的他 人的行为,将朝着他所希望的方向演进。
的冲击波。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关系不协调, 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差距迅速拉大,非理性致富手 段盛行。非理性致富手段是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 营以外的一切致富手段。这导致金钱与权力的寻 租活动肆意横行。这些助长了社会上的无责任化 倾向和加深了信任危机。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们不断推出新的制度,
但是制度的实行情况则不令人满意。政策可以商 量,原则可以变通,是非界限模糊,衡量标准不 定。制度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扭曲与缺失带来 的是行为的越轨、思想价值观念的混乱。最终, 制度在人们心中失去神圣性,违背规范的行为比 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2009年的“邓玉娇案”和 2010年的“李刚案”、“钱云会案”。各种规范、 制度的不完善又加重了信任危机的局面,严重摧 毁信任的根基。随着制度受到藐视,人们就把怀 疑之矛指向制定政策、规范的集团,对决策者和 管理者产生不信任态度,人们的信仰、信念很容 易产生失落感和危机感,导致情绪低落、态度消 沉和信任危机。
不和谐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
1、医患之间缺乏信任 2、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 重要因素 3、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 的情况 4、法律诉讼化的倾向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制度的完善 ,近些年经医学会鉴定、接受尸体解剖、通过法律诉讼途 径解决医疗纠纷的情况越来越多 5、公众对医生和医院的矛盾感情和心理,临床实践表明 ,不论哪一个社会、哪一个经济阶层的人,对医生和医院 从心理上都是十分敬重和信赖的
王秀芝诉讼许云鹤 将其撞倒,11年6月 16日一审判决许云 鹤赔偿十万余元给 “受害人”王秀芝。
因路段监控摄像头受损, 无监控录像,遂采取上述 类似理由直接进行判决。
老人指证司机为“肇 事者”,但经调查, 司机终获清白。
司机所驾驶车辆前置摄 像头成为有力证据。
以“毒奶粉”为例,现在中国每年都有好几
人们信任观念的变化是与自己的道德底线紧密联 系的。当代最基本的社会信任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要 维持最基本的信任,就需要双方遵守一定道德底线, 但如果一方认为基本道德底线相对于货币化的经济利 益不划算,那么陌生人之间信任的基础也就彻底没有 了。当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收到冲击,已经被完全颠覆 的时候,他就会对于陌生人产生最强烈的反感,从而 导致其对于某些事情唯恐避之不及,又何谈信任与互 相信任。南京“彭宇案”就体现了最基本的道德义务 所面临的困局:一方主动的善良可能被另一方利用, “不想救”和“不敢救”在这里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冲 突,极大的影响了大部分人的道德观念,受此影响, 后来发生了多起老人倒地无人搀扶以至死亡的惨剧。
起全国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而且“无良奸商” 似乎是越压越起,防不胜防。于是,出现了一方 面国内消费不足,另一方面中产阶级“出国扫货” 的滑稽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商业欺诈、 信用欺诈、就业陷阱和传销组织。如果说政府和 民众间的不信任主要是出于权力缺乏有效的内外 制衡,那么商业方面信任缺乏的直接根源就是利 益的失衡。 利益失衡是造成信任危机的最强有力
医患信任危机!
医疗纠纷少
医患之间 相互尊重
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特 征
医患之间 沟通顺畅
医,是基本和谐之 中存在着局部的不 和谐,和谐是主流, 不和谐是支流
医闹现象成因:
1、病人执意出院病情加重,医生未加劝阻担责 2、女病人照胸被迫脱光,医生是否侵犯隐私权 3、医生擅切患者脂肪瘤引来纠纷 4、做人流遭观摩,女青年告医院侵权 5、医生初诊失误不承担赔偿责任 6、知情权与医疗保护冲突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