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服装史起源和先秦服饰

(一)原始社会的服饰(前5000—前2000年)

概况:茹毛饮血,衣禽兽之皮,树叶蔓草遮体

人们用赤铁矿研磨红色粉沫染饰物(目前所知最早的矿物着色工艺染制品)。他们把死去的人加以埋葬并举行仪式,还在死者尸体周围洒赤铁矿研磨红色粉沫,以象征鲜血。红色在原始人意识中是血液的象征,失去血液便失去生命,使用红色有寄望再生之意,说明原始人的色彩观念和原始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的。原始人使用这些附属饰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神灵的意义。

10万年前出现的“智人”能够制造衣服及饰品,是人类向创造衣服迈出的第一步。(二)中国早期服饰

服装起源:保护说,装饰说,遮羞说。

早期服饰状况:

1,裸态生活期;

2,兽皮,树叶与装饰期:(典型服饰特征:兽皮披,戴贝壳,兽牙等装饰。服装款式:最常见是裙,其次是遮挡前胸后背坎肩式长衣,下摆过臀)骨针,约在2万年前后北京山顶洞人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表明史前人类已懂得缝纫的方式

3,纤维织物期:(典型服装特征:贯口衫,贯口衫织出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面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竖口,穿时可将头伸出,前后两片,以带束成贯口,也称作贯头衫。)主要衣料:葛布,麻布,纺织品

(三)先秦服饰---奴隶社会(前21世纪到前771年,中国服装史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走向成熟)夏商周三代服制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各有变革和发展,到了周代冠服制度趋于完备。

3.1)商代服饰:上衣下裳(chang)是当时的主要服饰形制,上衣多为交领右衽,腰系带,下裳即裙,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为汉服体系的第一个款式。

蔽膝:一种权位的象征,上广一尺,下展二尺,长三尺。(下图阴影部分)

3.2)周代服饰:

仍保留商代的上衣下裳服饰形制,上衣款式多为直裾式,交领、右衽衣襟,袖身比商代时宽博。西周代衣料已用织锦和刺绣。

一、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冕mian冠)

1、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的特定时期。

2、有利于统治阶级

3、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

冕服:冕冠和礼服配成的服装,是礼服中最尊贵的一种,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冕服构成: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冕冠、足登舄屦(xi ju)

六冕: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衮gun冕:王之吉服;

鷩bi冕:王祭先公与飨射的礼服;毳cuì冕:王祭祀四望山川的礼服;絺chi冕:王祭祀社稷先王的礼服;玄冕:王祭祀坟衍四方百物的礼服

3.3)章服制度:

王权的标志——“十二章”服饰纹样

奴隶社会的服饰纹样是奴隶社会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纹样内容的政治意义大于审美的欣赏意义。最重要的纹样为国王衮服上面的十二章纹样,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十二章”。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到战国时期宣告解体,但“十二章”纹样由于在思想上具有巩固统治阶级皇权的功能,一直为历代封建皇帝所传承沿用,图案纹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象。下面介绍一下这十二章纹绘绣于服装上的含义及象征性

#以下用之于衣: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山形——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雉鸡)——取其文丽。

#以下用之于裳:

宗彝——取其忠孝。

藻——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fǔ(斧形)——取其决断。

黻fú(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3.4)深衣(上衣下裳相连袍身又深又长):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饰。

古代深衣四大原则:中国的深衣之制必须符合.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

深衣形制有两种形制(直裾深衣、曲裾深衣)其特点为:

●一般用白布制作,●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上下分裁,因而上身合体,下身宽广,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

●下裳共分六幅,每幅又分二,以应每年十二个月的含义。●长至足踝或长曳及地。

3.5)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主要特征: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胡服也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开端。

胡服骑射:周代末年,处在西北的赵国与东胡、楼兰接界,这两个地区少数民族善于骑射,而汉人则用战车作战,战车不利于崎岖山谷,到了春秋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成为强国。将下裳改为裤,舄屦改为靴,冠采用北方民族的貂

皮帽。这是中华服装有史以来所记载的第一次非汉族服饰进入中原的事件,是中国服装史的第一次变革。

3.6)襦裙: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是与深衣即上衣下裳,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襦裙是汉时期女子常服。

※名词解释:1、司服:专门掌管服制实施,安排帝王穿着的机构。2、十二章纹饰3、冠服制度4、深衣:5、胡服骑射

※简答论述题

1、中国古代最早的服饰形制在何时出现?为何种形式?夏朝:上衣下裳

2试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

3、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把服饰放在什么重要地位?

答:奴隶主为了显示其尊严和维护统治地位,把服饰作为礼的重要内容,被当作“分贵贱,别等威”的工具,强化了服饰的章身功能,从此,中国服饰从原始社会巫术现象过渡到以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王权象征时期。

4、早期的中国冠服制度有哪些特点?(参考,自己总结简化)

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西周的社会生产力比商代有了长足的进步,等级制度逐步确立,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冠服制度,表现在贵贱有等、衣服有别。王室公卿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的形式、颜色和图案。祭祀有吉服,朝拜有朝服,丧葬有凶服,根据地位高低,在服饰的装饰纹样和颜色上也各不相同。周王朝还设有司服一职,掌管王室服饰。冠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服饰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