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作家作品人物)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部分)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

《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2.创造社1921年6命。

创造社命文学。

3.1923文、凌叔华等。

4.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

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

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

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

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5.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

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

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

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作者胡适。

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

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

剧情简单,受易卜生的影响,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爱美剧“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

在此基础上,一些以陈大悲为代表的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 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

)由此肇始了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衰落儿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霞飞路。

代表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等。

代表刊物有《创造月刊》《拓荒者》《萌芽》等。

左联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为纲,以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总结,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汉园三诗人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

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新感觉派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

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是最早专门刊登小品文的杂志现代文学流派。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

以《文学旬刊》和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主张文艺“为人生”,提倡现实主‎义,反对旧文学‎的游戏消遣‎态度,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重要的‎现实主义流‎派,成员遍及各‎地,一些地方成‎立了分会,1932年‎《小说月报》编辑部被日‎本飞机炸毁‎而停止活动‎2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公‎用,认为于是应‎去除一切功‎力,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管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造社‎的代表作品‎3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主人公‎大都是“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己,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漓,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

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经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4<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作品1、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的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

它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正式展开,标志着共产党对文艺运动领导的加强。

“左联”成立后开展的工作: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加强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大力发展左翼戏剧、电影事业等。

“京派”作家群:“京派”是指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作家群”。

以沈从文等人为代表。

“京派”主要是指以北京为中心的一个北方作家群。

他们对文学的追求比较偏重于文学本身的艺术魅力,他们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他们愿意用一种温和的心态来吟咏人性和道德的重建,作品有一种田园抒情诗的氛围。

他们的观点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者的理论形成尖锐的对立。

沈从文、萧乾、废名、林徽因等人是代表。

2、东北作家群:3、“孤岛”文学《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家》:一、主题思想:小说通过描写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通过以高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广泛地反映了“五四”后的中国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封建大家庭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和吃人本质及其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巴金创作这部小说,主观上是宣泄他对封建大家庭扼杀年轻人的愤懑的情绪,“我控诉”,客观上描写了封建礼教是如何吃人的,封建家庭是如何崩溃的,“作揖”哲学是如何破产的,时代激流又是如何在封建大家庭中激荡并影响了年轻一代人的。

二、人物形象:一类是封建家族制度的维护者。

高老太爷、克安、克定、觉世、觉群等人是代表。

第二类是改良主义者。

以克明、觉新为代表。

第三类是时代叛逆者。

觉慧、觉民、琴姑娘等人是代表。

三、艺术成就:《家》是一部抒情小说。

《家》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答: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

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狂人日记》答:《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零余者答: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

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三美论”答:闻一多在1926年5月发表《诗的格律》一文,提出新格律诗理论主张,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绘画美:指诗的辞藻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指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有整齐之感。

诗歌的“三美”答: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

“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

五四时期小说: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冰心《超人》《斯人独憔悴》、叶绍钧《隔膜》《潘先生在难中》、许地山《缀网劳蛛》、卢隐《海滨故人》王统照《生与死的一行列》等。

问题小说的特征:①问题小说集中而广泛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许多社会难问题,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代社会现象,特别是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状况;②具有丰富的这里色彩;③问题小说在创作方法上基本倾向于现实主义,它反映与揭露社会问题时往往是真实的,有着现实生活的基础。

2 乡土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许杰《惨雾》、王鲁彦《菊英的出嫁》、许钦文《石宕》、台静农《拜堂》、彭家煌《怂恿》、废名《竹林的故事》《菱荡》。

乡土小说的特征:①形成乡土小说的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文学风格;②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③致丽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是“乡土小说”作家们的共同追求;④“乡土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色,在写人叙事时注重情感的流泻和氛围的渲染。

3 自叙传抒情小说: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采石矶》、《茑萝行》、《迟桂花》叶灵风《女娲氏之遗孽》,冯沅君《旅行》《隔绝之后》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征:①以自我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具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②侧重表现情绪,感受心境,具有感伤的抒情格调;③着重心里剖析,开掘灵魂深层。

五四时期诗歌:胡适:代表作《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人力车夫》、《鸽子》、《老鸦》郭沫若:代表作《女神》李金花象征派诗歌:代表作《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艺术特征:①打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直抒胸臆;②白描的手法,用诗挖掘;③表现微妙的心理或潜意识本能的生命;④常采用“远取譬”方法,用象征。

五四时期的散文:鲁迅:代表作《野草》、《朝花夕拾》鲁迅散文的艺术特色:①注重象征手法的运用,文章具有音乐美和绘画美;②运用平铺直叙使文章具有真实感;③语言逻辑的严密与及受欧化的影响;④虚词的运用周作人:代表作《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周作人美文的艺术特点:①以“自我”为中心,抒写归返自然,顺乎天性,享受生活的情趣;②追求感情的节制与调和,将蕴蓄于心的情绪舒缓平淡、含而不露地表现出来;③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情趣性;④善于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方言等诸种成分加以杂糅调和,酿成一种“简单味”与“涩味”相结合的语言风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一.重要群体流派1.左翼作家联盟Ⅰ概述:1930年成立于上海,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由此造成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嫩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Ⅱ影响:①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Ⅲ特色: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Ⅳ代表:ⅰ准备期: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ⅱ“左联”五烈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面前》ⅲ革命女作家: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ⅳ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ⅴ后期:叶紫《丰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ⅵ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2.社会剖析小说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

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3.东北作家群Ⅰ概述:形成于30年代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Ⅱ特点:①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②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③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

Ⅲ代表: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4.京派文学Ⅰ概述: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它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3在语言上,运用了北方农民的口语,不但人物对话如此,作品的叙述成分也如此、“不宜栽种”“恩典恩典”——二诸葛的话体现了他的迷信、迂腐。
冰心写作特点
1小说风格随意婉转又不落俗套
2结构特点是单纯
3在描写手法上多用白描
4语言上 典雅自由的文字,清丽流畅,笔调甜美婉转,很善于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着情真意切的抒情成分
《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1富有独特的艺术构造。曹禺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不是先有主题,而是在朦胧的诗意般的感受和想象中,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创作冲动或灵感开始创作构思.他的创作类似于诗人写诗,是从自身体验出发的。因此,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表现出强烈的抒情特征
2内涵丰富的戏剧意象。曹禺对雷雨意象似乎情有独钟,雷雨意象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其代表作《雷雨》中更是高度集中。曹禺利用这一独特意象,多方面展示了雷雨到来之前的特有氛围;从光与声两方面描绘雷雨的强大声势,强化雷雨意象的特征;随着剧情的逐渐推进,写出了雷雨由远及近、由弱到强、渐行渐进的到来过程。
主题:与20世纪西方的存在主义,现实主义有一定的联系。首先从文本的层次看,表现一种情感的困境。其次,从深层意义看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宿命感,痛感自己的无能,把人生困噩归于命运的嘲弄。
艺术特色:1表现出对人物、心里讽刺的高超技巧.为了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作者对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切事物无不进行另类的诠释和无情地批判。如作者对文凭的戏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2小说大量运用明喻和警句,富有知识容量。钱钟书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书中内容涉及到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门类,也谈到古典诗词、新诗、书画、中外典故以及许许多多的三教九流的东西。深而广的知识容量,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兴味,而且加强了讽刺的效果,开掘了作品题材的意义,使这部小说有着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之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1)在第二次文代会上,出现被确定为指导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原则;(2)内容要点:A.坚持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B.必须要注意在文学当中表现出的英雄人物,社会主义本质,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光辉形象。

(3)从阶级属性来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属于无产阶级文学。

代表作家作品有高尔基的小说《母亲》、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法捷耶夫的《毁灭》等,高尔基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2、介绍《百合花》作家茹志鹃于1958年3月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小说写的是发生在战斗前沿包扎所的故事,一个出身农村的军队士兵“小通讯员”与两位女性“我”与“新媳妇”在激烈的战斗环境下的情感关系,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见解诠释了战争,人性,该篇小说塑造的英雄人物通讯员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业绩真实再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

艺术特色:茹志鹃的取材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是展开战争血与火的残酷场面的正面描写。

作家具有比较细腻的情感,善于把握人物内心世界的一起伏、一回旋,并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予以表现。

《百合花》中调动了“破洞”、“馒头”等一系列细节,于表现心理、塑造人物颇为有益。

小说中有一股浓浓的抒情味,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百合花》中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

3、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人民群众冲破当时的严厉禁令,掀起了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天安门诗歌”运动。

这场诗歌运动所引发的机缘是政治性的,它主要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谴责,爱憎之情判然,体现出文学极强的现实功利性。

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深沉思考,直面现实的战斗式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思潮趋向。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

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培养革命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

由郭沫若,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的机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艺》。

“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抗日斗争相结合。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年6月,由cc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

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

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

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

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年5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

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情绪。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1、作家(整理每位作家的时期、主要作品、地位)林白:80年代女作家,《一个人的战争》,具有自觉“个人化写作”意识的作家。

张洁:80年代女作家,早期作品均属体现“女性意识”,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无字》、《沉重的翅膀》被誉为“与生活同步”的力作。

杨绛:八九十年代作家,《干校六记》、《将饮茶》,她的文字简约含蓄,语气温婉,对历史事件多少保持适度距离,作平静审视的态度。

铁凝:80年代女作家,《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哦,香雪》,她的小说显得平实而“传统”;常以写实的笔法,写当代变革中的生活矛盾。

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表现,与对文明的质询和对女性处境的思考相互关联。

王安忆:80年代女作家,《长恨歌》、《小鲍庄》、《流逝》、是“少数以写作而不是对写作的超越性目的的热恋”的作家,因此成为“新时期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宗璞:80年代女作家,《弦上的梦》、《东藏记》。

部分作品,采用变形、荒诞、寓言等现代技法,表现“文革”中经受严酷摧残的知识者“主体”的崩溃、失落,以及身陷绝境仍顽强寻找、重建的过程。

由于出身背景和良好的文学素养,宗璞小说的构思、布局和语言运用,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那种含蓄、雅致、清淡自然的韵味。

王蒙:80年代作家,《在伊犁》被追溯为文学“寻根”思潮的源头。

广西三剑客:鬼子,90年代中期,《瓦城上空的麦田》、《上午打瞌睡的女孩》、《被雨淋湿的河》;东西,90年代后期,《没有语言的生活》、《痛苦比赛》;他们两人的创作都表现了关注底层民众艰难处境,探索超越个人体验,重新表现历史化现实的道路。

李冯,文坛“新桂军”横空出世的标志人物,《孔子》、《碎爸爸》。

2、名词解释现代派(80年代初):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发生,80年代初达到高潮的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译介,以及由此引起的争论,在80年代的当代文学实践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以西方20世纪现代文学作为主要参照系,并将之转化为艺术经验的主要来源。

对于特定时空的社会政治的“超越”,摆脱经典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追求“本体意味”的形式和“永恒”的生存命题,成为当时富诱惑力的探索趋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林译小说:林纾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所翻译的大量西方文学作品。

比如《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绝岛漂流记》等。

有人说:“有了林纾,中国人才知道有外国小说”。

他是中国最早翻译西方小说,也是当时翻译最多的翻译家。

他翻译的小说,起到了介绍西方文学,使当时的中国人拓宽了眼界。

2.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周作人等12人。

认为文学应该有益于人生,提倡“为人生而艺术”,显示出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又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1932年解散。

3.乡土小说作家群指当时流寓北京、上海等都市,受到现代生活和现代文明洗礼的青年,被生活逼迫,驱逐到他乡的苦难经历,成为他们回顾家乡生活状况的内在动力,他们是多以故乡农村或者小镇生活为题材,着力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学创作的群体。

乡土小说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鲁迅的影响并有意识地模仿鲁迅而开始创作的,大都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种质朴和真实的面貌为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

代表的作家作品有五四时期:鲁迅.《故乡》《祝福》《阿Q正传》,三十年代:沈从文《边城》,四十年代: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4.“零余者”形象以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中的主角男青年为例,他们大多是一些在五四新思潮冲击下追求个性解放、向往幸福生活而在现实生活中又处处碰壁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们胸怀大志却又报国无门,不满现实而又无力反抗;他们多愁善感、苦闷彷徨、甚至懦弱颓废,他们最终无法摆脱困境被尔虞我诈的黑暗社会挤出了现实生活的轨道,成为了游离于社会和时代的多余的人。

他们是被损害与被压迫的弱者。

5.新格律诗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

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

早在五四文学革命期间,刘半农就倡议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和增多诗体。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于1978年在《文汇报》上提出,伤痕小说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种全新文学题材。

文革之后,涌现出一批以揭露“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谴责极左路线的破坏为核心的小说作品,被称为“伤痕小说”。

刘心武的《班主任》成为伤痕小说的奠基之作。

卢新华《伤痕》,使“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得名于此。

它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描写了人性遭受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小说缺点在于理论先行。

2、寻根小说:在1984年12月,在杭州《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中提出,韩少功提出“文学有根”,“根”是指民族传统文化。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代表作家有韩少功、贾平凹、陈建功、郑万隆、李杭育。

艺术特色:对小说情调氛围的营造;向平淡、节制的语言倾斜,或者直接融进文言的词汇和句子,来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小说章法结构取自于古代小说,尤其是“唐人传奇”和“宋人笔记”。

意义:小说偏离了主流小说的政治批判,现实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的现象,对日常生活、风俗、民情的描写,拓展了小说的表现领域。

3、新写实小说:是具有传统写实意义的小说。

代表人物刘震云、池莉、刘恒。

小说的写实特点:还原生活。

对日常的、平庸的、琐碎生活的关注。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之处在于“典型化”,包括放弃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对过去“宏大历史叙述放弃,代之的是对日常的、琐碎的、平庸的日常生活”的表现与兴趣。

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了一种开放的态度,表现为“还原生活”的零度叙述方式。

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造成了对意义的消解这一新的盲区。

4、先锋小说:具有虚构的特点,重视“叙述”的过程。

代表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格非的《逆舟》和苏童的《妻妾成群》。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

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现当代文学人物的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人物的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人物的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广泛的文学流派和题材,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学人物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创造力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本文将解释一些现当代文学人物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重要的文学创作者。

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等,他以其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关注而著称。

鲁迅的作品充满了锐利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力,被誉为“现代文学巨匠”。

毛姆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965年),英国小说家,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英国文学家之一。

毛姆的作品主要以描写人性和道德困境为特点,他经常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智力斗争来探索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后果。

他的杰作《月亮与六便士》被广泛认为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是奥地利作家,被公认为现代文学的奇才。

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存在主义的思维和象征主义的元素,以及对权力和官僚机构的批判。

他的小说《变形记》和《审判》经常被许多学者和评论家解读为对个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力感的探索。

温斯顿·史密斯温斯顿·史密斯是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的主人公。

这部小说是对极权主义社会的强烈警示和批评。

温斯顿·史密斯通过他在党和政府中的叛逆和思想斗争,象征着个人自由意志的追求和反抗对威权统治的精神。

穆斯林·穆扎法穆斯林·穆扎法是阿迪希族的家族长,是印度作家阿米特拉·戈帕尔的小说《等待暗夜》中的主人公。

穆斯林·穆扎法是一个富有远见和勇气的人物,试图在宗教和社会分裂的背景下,促进社会的和解和团结。

他的形象象征着对和平与人权的追求,并展现了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

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沈从文: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

现代小说大家。

尤其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

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

《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

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

主要刊物是《新诗歌》。

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

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

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

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

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是他的代表作。

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30年代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歌名篇有《雨巷》(因此享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现代话剧住主要的代表作家之一,曹禺及其代表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另有剧作《蜕变》等,并将巴金小说《家》改编为话剧。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其特点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白话文,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3. 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诗歌形式,以北岛、舒婷等人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

4. 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奖项之一,由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

5. 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作家。

二、填空题1.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____》。

(秋)2. 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

(红楼梦魇)3. 老舍的《茶馆》通过北京一个____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茶馆)4. 钱钟书的《围城》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在____与____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婚姻、事业)5.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____的一生。

(福贵)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D)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徐志摩2. 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C)A. 《家》B. 《春》C. 《雾》D. 《秋》3. 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的是(B)。

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孔乙己》D. 《祝福》4.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张爱玲的代表作?(D)A. 《红玫瑰与白玫瑰》B. 《倾城之恋》C. 《金锁记》D. 《边城》5. 下列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C)A. 阿来B. 莫言C. 刘心武D. 余光中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鲁迅的作品?(ABCD)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2. 下列哪些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ABC)A. 《边城》B. 《长河》C. 《湘行散记》D. 《骆驼祥子》3. 下列哪些作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BCD)A. 鲁迅B. 郭沫若C. 胡适D. 陈独秀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红色经典”系列?(ABC)A. 《林海雪原》B. 《红岩》C. 《青春之歌》D. 《平凡的世界》5. 下列哪些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BCD)A. 韩少功B. 阿城C. 贾平凹D. 汪曾祺五、判断题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2,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语丝文体:是指语丝社作家融会英国随笔和中国三代笔记的笔法,自筹新体,于“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其含蓄蕴藉、稳健持重的风度,在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上可谓一时重镇。

《语丝》发表的主要散文,在创作上,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

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41,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又称礼拜六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文学主张把小说作为“游戏”与“消遣”的工具,其主流是言情小说,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

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42,学衡派: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一个复古主义派别。

因1922年吴宓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以“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宗旨,主要倾向是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言文合一。

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胡先肃等。

44,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

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其基本特征是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创作了不少艺术上成熟精致的作品。

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16. 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或可以说是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

1922年1月,梅光迪、吴宓、胡先骕、刘伯明、柳诒徵等七人,在南京东南大学发起创办了《学衡》杂志,学衡派便因《学衡》杂志而得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概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概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一.重要群体流派1.左翼作家联盟Ⅰ概述:1930年成立于上海,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由此造成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嫩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Ⅱ影响:①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Ⅲ特色: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Ⅳ代表:ⅰ准备期: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ⅱ“左联”五烈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面前》ⅲ革命女作家: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ⅳ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ⅴ后期:叶紫《丰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ⅵ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2.社会剖析小说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

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3.东北作家群Ⅰ概述:形成于30年代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Ⅱ特点:①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②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③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

Ⅲ代表: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4.京派文学Ⅰ概述: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它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

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名文。

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

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

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

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许地山许地山(1893~1941),名赞?遥?值厣剑?拭?落花生。

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

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

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

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

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茅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

“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巴金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现代小说大家。

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

鬼。

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老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现代小说大家。

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柔石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

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

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萧红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

“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

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化。

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生死场》,短篇《小城三月》等。

沈从文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

现代小说大家。

尤其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

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

《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

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

废名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

田园牧歌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曾经因题材的“故乡性”和情调的乡土性被认为是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中的一员,30年代的创作由被归入“京派作家”。

他的小说以其特有的散文化倾向和归隐情绪而在现代小说史上呈现独特的风格。

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短篇《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菱荡》等。

穆时英穆时英(1912~1940),笔名伐扬、匿名子等。

“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有“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之称。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短篇有《南北极》、《上海的狐步舞》、《街景》等。

施蛰存施蛰存(1905~2003),“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

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上元灯》、《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

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等。

张天翼张天翼(1906~1985),讽刺幽默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特点是“含笑的泪”。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从空虚到充实》、《脊背与奶子》、《速写三篇》等;长篇《鬼土日记》、《洋泾浜奇侠》;中篇《清明时节》;短篇《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等。

沙汀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

讽刺批判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

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

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法律外的航线》、《兽道》等;短篇《代理县长》、《在祠堂里》、《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艾芜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

写实与抒情风格相融合的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取材丰富多样,但大多取自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倾向于挖掘人物身上的积极因素。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荒地》等;短篇《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石青嫂子》等;长篇《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等。

赵树理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

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是“五四”以来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作家,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北方的农村生活,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中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结构上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给人以轻松之感。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话》,长篇《李家庄的变迁》等。

孙犁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

解放区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清新优美,以诗意表现生活见长,常常以战争为背景,但并不正面写战争,常常在战争中吟咏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

小说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长篇《风云初记》;作品集《白洋淀记事》等。

丁玲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

现代著名女作家,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

“丁玲”是她发表小说《梦珂》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水》、《田家冲》、《一颗未出膛的子弹》、《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韦护》。

周立波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

解放区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通讯报告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特写集《南下记》、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

钱钟书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

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

鬼。

兽》;长篇小说《围城》。

张爱玲张爱玲(1921~1995),现代著名女作家,小说大家。

人类情感的残缺和人生的孤独苍凉是她小说创作的基调。

代表作有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说集《传奇》;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十八春》等。

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从创作新诗步入文坛,但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

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往往取材者小,所见者大,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而质朴,显示出严禁洗练、朴素清新的创作风格。

他最早创作的散文名篇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后又创作了《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荷塘月色》等颇具影响的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结集主要有《踪迹》、《背景》、《你我》、《欧游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周作人周作人(1885~1967),鲁迅的二弟。

现代散文大家。

“五四”时期,周作人一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和以人道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1921年6月,他发表了一篇名为《美文》的短评,鼓励“治新文学的人”大胆尝试现代小品散文,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它的发展和繁荣。

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茶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等;散文名篇有《故乡的野菜》、《乌蓬船》、《苍蝇》、《苦雨》、《鸟声》、《喝茶》等。

钟敬文钟敬文(1903~2002)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俗学家、文艺评论家。

散文集有《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等;散文名篇有《西湖的雪景》等;另有诗集《海滨的二月》、《未来的春》等。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

中国30年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家和诗人。

他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享誉文坛,后创作了《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杂记》、《星火集》等。

在他30年代的抒情散文中,主要书写孤独灵魂的忧郁、内心的波动和空灵的幻想,表现了一位囿于书斋、脱离现实的知识青年的忧郁、迷惘情绪和孤独、寂寞的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