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分析而推断出来的。

一般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方面。

由于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当损伤时即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是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推断其病灶部位的一种诊断过程。

定性诊断乃系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和原因,即对疾病作出病理、病因诊断的过程。

因为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不可截然分开,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在确定病变部位的同时也可推断出病变的性质,如内囊附近病损,多由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性血管疾病所致。

因而在不少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相互参考同时进行的。

常见病症的定位诊断一、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一)视神经损害的定位:视神经通路自视网膜、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觉皮质,径路很长,易于受损,但由于行走各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同,损害后的视野改变也各异,故由此可判断视路损害的部位。

1.视神经损害:病侧眼视力减退或全盲伴直接光反应消失,但间接光反应存在,眼底可见视乳头萎缩。

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炎,脱髓鞘性病变以及外伤、肿瘤压迫等。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中央损害时,视神经双鼻侧纤维受损,产生双颞侧偏盲,多见于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瘤。

如病变扩及视交叉外侧累及病侧的颞侧纤维时,则患侧眼全盲,对侧眼颞侧偏盲。

见于鞍区肿瘤、视交叉蛛网膜炎等。

3.视束损害:病灶同侧视神经颞侧纤维和对侧视神经鼻侧纤维受损,产生病侧眼鼻侧偏盲,对侧眼颞侧偏盲,即对侧同向偏盲,伴有“偏盲性瞳孔强直”(光束自偏盲侧照射瞳孔,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自另侧照射时则有对光反射)。

神经系统检查和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检查和定位诊断
位置
复合(皮层分析)皮定位、图形、实体、
两点、重量
感觉系统解剖生理
感觉传导路 特点 1、交叉(二级)
对侧支配
2、神经元
三级
痛、温觉传导路:
皮痛温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后角细 胞→白质前联合→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触觉)
→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深感觉传导路:



躯 干


蚓部

右下肢
左下肢
小脑纤维:同侧支配 小脑功能: 1.协调动作
2.平衡功能 3.肌张力调节 定位:1.蚓部病损=躯干平衡障碍 2. 半球病损=同侧协同动作障碍。 3.弥散全小脑=平衡障碍
+共济失调(炎症)
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深感觉缺失引起,多累
及下肢。
小脑性共济失调:共济失调和肌张力减低,
构音障碍
真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 小脑病变 肌肉病变
假性球麻痹
真性球麻痹
–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 双侧皮质延髓束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延髓或双9、10、12
– 无舌肌萎缩纤颤 – 伴有强哭强笑 – 咽反射亢进 – 下颌反射亢进
– 吸允反射、掌颏 反射存在
–舌肌萎缩纤颤 –无强哭强笑 –咽反射消失 –下颌反射存在 –吸允掌颏反射消失
3. 阅读中枢病变: 顶叶角回
病变:失读症 看字认识,读不出, 无视觉X
4. 书写中枢病变 额中回后部
失写症
5. 命名性失语——能讲述物体的 用途,不能称呼物体的名称
言语障碍的定位诊断
失语: 运动性失语——优势半球额下回后方及岛盖区病

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 命名性失语——优势半球角回病变 失读——优势半球角回的病变 失写——优势半球运动前区的病变、额中回后部 失算——优势半球顶叶的病变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症状,如嗅沟脑膜瘤、蝶骨嵴肿瘤等 –眼部症状:病变侧常有视力减退或丧 失,眼肌麻痹及眼球突出。早期先有 视野改变,如中心暗点或中心旁暗点, 晚期则出现视神经萎缩
额叶损害表现
• 运动障碍
–瘫痪 –双眼水平协同运动障碍
• • • • • • •
额叶性共济失调 运动性失用 精神障碍 癫痫 运动性失语 异常反射 颅神经症状
• 视觉障碍
–一侧枕叶的完全性损害产生对侧同向偏盲伴
有黄斑回避 –外侧膝状体之后视道路损害所产生的中枢性 同向偏盲有如下特点 • 常为象限盲。 • 若为偏盲则有黄斑回避现象 • 不影响瞳孔对光反射 • 由于中心视野存在患者常不觉偏盲 • 不发生视神经萎缩 • 如果双侧枕叶损害可引起双眼失明,称为 皮质盲,其特点是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表现为病灶对侧半身感觉异常,可有触或压 的感觉,常常为针刺、电击,偶为疼痛的感 觉异常发作 –这种发作虽可为癫痫的唯一表现,但多数只 是作为发作先兆,从一处向邻近部位扩展, 或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枢,最终表现为感 觉运动性局限性癫痫或扩展为全身性发作
• 体象障碍
–顶叶(特别是右侧)损害可以发生对身体结
• 运动障碍 –瘫痪:对侧肢体不完全性瘫痪,偏瘫或单瘫多见 • 中央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 • 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 旁中央小叶损害可出现尿潴留 –双眼水平协同运动障碍 • 同向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下行的纤维交 叉到对侧支配桥脑的同名中枢 • 当此中枢受到刺激时,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 受损时向病灶一侧斜视
顶叶
• 顶叶主要结构包括中央后回, 是皮质的躯体感 • • •

觉中枢 顶上小叶为实体感觉分析区 主侧半球的角回为阅读中枢 同时顶叶通过联络纤维与额、颞、枕各叶发生 联系,并借胼胝体与对侧顶叶联系,此外在顶 叶深部还有部分视觉纤维通过 顶叶损害时可有以下表现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逆向推断 查体及辅助检查 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
的不同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 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 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 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
刺激性症状:
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
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 经刺激性病变;
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 另一分支;
单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后根损害
后角损害
前联合型
双侧对 称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传导束型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延 髓 外 身型




单肢型



癔 病 性 感
觉 障 碍
周围神经
1、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T4~5
薄束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缓慢的迂曲的和蠕动特点的异常动作,当动 作持续时最好把它看成是异常姿势,这时则 采用肌张力障碍一词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3.脱髓鞘性 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多个 病灶,病程特点为缓解与复发交替,症状时轻时重。常见的有多发性 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脑脊液、MRI和视听 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确定病灶的脱髓鞘改变。
4.中毒性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是由各种有害物质引起的神经系统损 害的疾病,可急性起病(急性中毒)或慢性起病(慢性中毒)。根据 接触史和现场环境调查,可确定哪种物质中毒。常见的神经系统中毒 有:工业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生物 毒素中毒、CO中毒、乙醇中毒等。
4.脑干病变 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组成。脑干内有第Ⅲ~Ⅻ 对脑神经核、下行的锥体束和上行的感觉传导纤维通过。
①、脑干病变的确定:脑干病变的典型特征是交叉性瘫痪,即同侧的 周围性脑神经瘫痪、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②、脑干病变水平的确定:脑干受累的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 的平面来判断的。
一、定位诊断 ⑴
定位诊断要求明确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包括:
①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 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明确其具体位置与侧别(左、右 侧或腹、背侧)或肢体的远、近端。
②病变的数量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定位 力求精确,这不仅为定性诊断打下基础,也为辅助检查提供依据,更 为治疗提供方向。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发 症状常提示病变的首发部位,通常也是病变的主要部位,且有助于说 明病变的性质。病变演变过程常有助于分析病变扩展的方式和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变性质有以下几种:
1.感染性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于病后数日 至数周达高峰,常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的表现。血象和脑脊液检查有炎 症性改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微生物学、血清学、寄生虫学检查,常 可查出病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 脑囊虫病、脑肺吸虫病、脑血吸虫病等。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病史 强哭强笑 舌肌纤颤及萎缩
咽、吸允、掌颏反射
下颌反射 四肢锥体束征
排尿障碍 脑电图
真性球麻痹
下运动神经元
疑核、舌下神经核及相 应脑神经,多为一侧性
多为首次发病 (-) (+) (-) 无变化 多无 无 无异常
假性球麻痹
上运动神经元
双侧皮质或皮质核 束
2次或多次脑卒中 (+) (-) (+) 亢进 多有 多有
▪ 3)副交感纤维:下泌涎核副交感神 经经鼓室神经岩浅小神经耳神经节 节后纤维腮腺。
1 感觉纤维 2 运动纤维 3 副交感纤维
2 迷走神经
1感觉纤维
▪ 接受内脏的感觉—下 神经节—孤束核—中 央后回;
2)运动纤维
▪ 疑核—颈动脉孔—咽 喉、软、会厌、声带。
3)副交感纤维
▪ 迷走神经背核—分布 到颈、胸、腹部的脏 器;抑制平滑肌、腺体 活动。
五 面神经
一解剖生理: ▪ 混合纤维;含三种
纤维成分,最粗大 最主要的纤维就是 面神经,本身是运 动纤维,支配面部 表情肌;
1 运动纤维
1 运动纤维 2 副交感纤维 3 内脏感觉纤维
1 运动纤维
▪ 面神经核面神经向上回绕外展神经核 走向腹侧内耳门处同蜗神经进入内 听道在内听道底部可分道入经面神经管 出茎乳孔腮腺处分支皱额肌 皱眉肌、 眼轮匝肌、颊肌、口轮匝肌;
头晕(dizziness)表现为头重脚轻、站立不 稳或行走不稳,无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或旋 转感。
眩晕
系统性眩晕 是前庭系统病变引起 非系统性眩晕 是前庭以外的全身系统病变引起
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病变部位 眩晕特点 发作与体位关系
前庭感受器和 前庭神经颅外段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上型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2024/8/1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
•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 解剖
• 定性诊断 病史 +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或 病因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 1. 首先 , 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周围) • 2. 其次 , 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 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 应的病灶
• 2.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 3.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 所在 • 4.无症状体征的病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思考题
1.根据病变部位,躯体感觉障碍可分为那些类型 ?
2.失语症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何为核间性眼肌麻痹?可分为那些类型? 4.周围性面瘫不同部位面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 5.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如何鉴别? 6.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7.试述单眼与双眼视力障碍常见于那些疾病?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
• 旧新纹状体或/和丘脑底核病变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肌强直(rigidity) 运动不能(akinesia)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颅神经、脊神经〕两个局部。

中枢神经主管分析、综合、归纳由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周围神经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症、诊断、治疗、预后的一门学科。

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表现: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精神、语言、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定位诊断:〔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用神经解剖生理等根底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总论病症学的主要内容。

〕定性诊断:〔根据病史资料〕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开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即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诊断〕。

〔各论各个疾病单元中学习的内容。

〕辅助检查:影像学有CT、MR、SPECT、PET、DSA等;电生理有EEG、EMG、EP等;脑脊液检查。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区分觉、定位觉等。

二.感觉的解剖生理1. 感觉的传导径路:一般感觉的传导径路有两条: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它们都是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连接组成,但它们在脊髓中的传导各有不同。

第一神经元:均在后根神经节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⑴痛觉、温度觉:后角细胞⑵深感觉:薄束核、楔束核⑶触觉:一般性同⑴,识别性同⑵第三神经元:均在丘脑外侧核。

感觉的皮质中枢:在顶叶中央后回〔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呈对侧支配〕2.节段性感觉支配:〔头颈〕耳顶联线后C2、颈部C3、肩部C4;〔上肢〕桡侧C5-7、尺侧C8-T2;〔躯干〕胸骨角T2、乳头线T4、剑突T6、肋下缘T7-8、脐T10、腹股沟T12-L1;〔下肢〕大腿前L2-3、小腿前L4-5、下肢后侧S1-3、肛门周围S4-5。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nt综合征,闭眼、 情肌完全瘫痪,伴面
邹额、鼓气不能
瘫侧中枢性舌瘫和偏

缓慢
较快
常见疾病 面神经炎
脑卒中、脑肿瘤等
Ⅷ 听神经:包括蜗神经
耳蜗螺旋N节—内听道—绳状体 背侧——蜗N—— 腹侧
后核—同侧上行—外侧丘系—终止于四叠体下丘—内侧膝状体— —听放射—颞横回皮质听觉中枢
正常眼底 A:V=2:3
眼底无出血、渗出
视乳头水肿—色鲜红、边缘不清—颅高压、颅内肿瘤、
急性视乳头炎
视乳头萎缩— 原发性——视乳头苍白、边缘清—视N炎、垂体瘤 等
异常
继发性— 视乳头苍白、边缘不清—颅高压
A:V=1:2, 1:3 静脉粗、迂曲、动静脉交叉压迹
视网膜:出血、渗出,Foster-Kennedy Sgndrome
神经系统疾病的 定位诊断
前言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系统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复杂: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 脊神经)
神经系统在人体中分布范围广
神经系统疾病累及脑、脊髓、周围神经、骨骼肌
十二对颅神经
Ⅰ 嗅神经
解剖: 双极嗅细胞(嗅上皮)——20支嗅神经——嗅球C— 外侧嗅纹——嗅中枢(钩回、海马、杏仁核)
(2)运动:向下向外
Ⅵ. 外展神经
(1)解剖:外展神经核位于桥脑中背外侧—发出纤维向前— 岩尖部—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外直肌
(2)检查:眼球向外展,如受损则不能外展
Ⅲ、Ⅳ、Ⅵ对脑神经检查法
Ⅲ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支配提上睑肌、 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向上向外 作用)、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付交感纤维 由艾魏氏核发出)
Ⅳ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支配上斜肌 Ⅵ外展神经(abduct nerve):支配外直肌
检查法:
1. 外观:眼裂、眼睑、眼球 2. 眼球运动:运动方向、活动程度、复
视、眼球震颤
3. 瞳孔:正常瞳孔(3~4mm),对光 反 射(直接、间接、调节)
Ⅲ、Ⅳ、Ⅵ对颅神经损害
A 眼肌麻痹— Ⅲ、Ⅳ、Ⅵ受损:眼球突出、上眼睑下垂、眼球固定、瞳孔散大、 对光反应消失。见于脑沟回疝、中脑受损(Weber Syndrome)、海绵窦综合征、眶上裂 综合征、眶尖 综合征等。
—嗅束 内侧嗅纹 胼胝体下回——前穿质 中间嗅纹 ——参与嗅反射
临床意义: 首先要排除五官科疾病
减退或消失——颅底损伤、颅底脑膜炎、 额叶肿瘤、鞍区肿瘤、癔症
幻嗅——即钩回发作,额颞叶癫痫先兆
嗅觉传入通路
十二对颅神经
Ⅱ 视神经
解剖:视圆锥细胞、圆柱细胞——视神经——视交叉—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 (楔状回、舌回) — 视束
泪腺
味觉(舌前2/3)
颌下腺
舌下腺
(面肌运动)
面神经径路示意图
Ⅶ面神经(facial nerve)检查
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以及味觉功能
视诊 运动检查 味觉检查
A&B 周围性面瘫;C 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严重程度
周围性面瘫 重
中枢性面瘫 较轻
症状 恢复程度
一侧表情肌完全瘫痪,病灶对侧眼裂以下表
B 瞳孔改变—— 瞳孔散大:动眼麻痹、颞叶钩回疝、视神经损害等 瞳孔缩小:霍纳氏综合征( 眼球凹陷、眼裂变小、瞳孔缩小、 病侧无汗)、桥脑出血等病变
核上型眼肌麻痹 核间型眼肌麻痹
核型眼肌麻痹
外展神经旁核
眼球同向运动障碍示意图
Ⅴ 三叉神经(面、舌前2/3痛温觉及运动支)
1. 解剖:
(1) 运动支:大脑中央前回—内囊—皮质延髓束—三叉N运动核— 半月神经节第三支(参与感觉支)—卵园孔出颅—咀嚼肌、 颞肌、翼状肌(张口)
动眼神经(艾-魏氏核)——睫状神经节——瞳孔 括约肌——缩瞳
视传导通路及不同部位病变所致的视野缺损
1 视神经 2 视交叉中部 3 一侧视交叉鼻侧

4 视束 5 视辐射下部 6 视辐射上部 7 视辐射全部 8 枕叶视皮层
单眼盲 双颞侧盲 单鼻侧盲 同侧偏盲
象限盲
黄斑回避
视乳头:
视乳头—正常淡红色边缘清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视神经
内直肌
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核) 睫状神经节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动眼神经 自主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核支配内直肌部分 Perlia核 顶盖前区
睫状肌
视皮层
19区
18区
17区
辐辏及调节反射的中枢通路
Ⅳ滑车神经
(1)解剖(见图) 滑车神经核—纤维绕大脑脚外侧——— 前髓帆交界处交叉穿出脑干—由脑干背侧穿 出—海绵窦—眶上裂—上斜肌(向下向外)
蝶骨嵴、嗅沟、颅底肿瘤(1)病侧嗅觉丧失、视N萎缩
(2)病灶对侧视乳头水肿
Ⅲ 动眼神经
解剖: 动眼神经核出发—纤维向前腹侧—大脑脚间窝—海绵窦
(蝶鞍双侧)—眶上裂入眶— 分布于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 下直肌、下斜肌(向上向外作用)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动眼神经付交感 纤维由 艾魏氏核发出)—通过睫状神 经节— 收缩瞳孔
Ⅶ 面神经
1. 解剖:
(1) 感觉—味、舌(鼓索N)—膝状N节—中间N—桥脑孤束核—
—舌前2/3味觉
(2)副交感神经: 桥脑(上延核)—副交感纤维—
舌神经—下颌神经节 舌下腺
—中间N ——
颌下腺、粘膜腺
岩浅大神经—蝶腭N节—泪腺
(3)运动支—面N核—绕外展N核—穿过蛛网膜下腔—内耳孔—面N管—
茎乳孔—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颊肌—口轮匝肌、颈阔肌
(2)三叉神经感觉束:
眼支—眶上孔—眶上裂
三叉N脊束核
上颌支—眶下裂—园孔 进颅—半月神经节—三叉N主核 ——
下颌支—下颌孔—卵园孔
三叉N中脑核
—三叉丘系—丘外侧核—内囊—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三叉神经中枢通路示意图
角膜反射通路
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面神经核——面神 经——眼轮匝肌(闭眼反应)
2.三叉神经(trigeminus)检查
A咬肌肌力检查;B&C 角膜反射检查; D三叉神经各支感觉检查;E下颌反射检查
3. 三叉神经受损:
周围性损害:刺激性症状。(三叉神经痛) 破坏性症状: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
核性损害: 脊束核:同侧面部“洋葱皮”样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存在) 运动核:咀嚼肌麻痹,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 前核—对侧交叉(斜方体)——对侧外侧丘系——对侧颞横回皮质
颞横回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