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宿迁学院小学教育2班 20121005209 王佳衡

一、概念的界定

(一)动机

动机和需要是紧密相联系的,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1]当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且维持着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因此,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力或者动力。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动机的定义各不相同,Gardener在1985年提出,动机是努力与达到某一目标的愿望和态度的结合体。Pintrich和Sehunk在1996年指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国内心理学家朱智贤从动机的认知作用的角度界定的动机的概念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引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等。[3]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从认知的视角研究动机己经成为当今主流心理学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方法,由此产生的动机理论也是最丰富的。虽然对于上述的理论,学者们对于动机的定义大相径庭,可是在以下三要素上,学者们表现出了一致性:选择性、坚持性和努力程度。[4]因此,我认为,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能够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坚持主动去学习,并且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进行刻苦的学习。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念建立在动机概念的基础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指向性,因而蕴含着一定的动机,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活动多种多样,无论学习什么,学习动机自始至终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刘政宏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并维持小学生自发从事课业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将其区分为价值、预期和情感学习动机三个成分”。[5]

学习动机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它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构建过程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52

[2]丁永祥.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与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李光. 小学生学习动机测验的初步编制一基于自陈式和“半投射式”测验的研究[D].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刘艳. 期望价值、学习目的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5]刘政宏,张景媛等.国小学生学习动机成分之分析及其对学习行为之影响[J].教育心理学报,2005,

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它对学习产生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的动力(及内驱力)。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外部诱因出现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6]动机支配调节学习行为,行为又激发强化学习动机。动机对行为的这种影响作用与动机类型紧密相联。[7]从小学时期起,学习活动开始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那么,1—6 年级小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不同层面有何特点? 1—6 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不同年级上的发展性有哪些表现? 这就涉及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的问题。[8]二、国内外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

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专门研究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50年代的行为主义学派。在此之后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程中,学习动机研究表现出一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认知观和社会认知观取代早期的机械论;二是将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三是将学习动机与学习中的认知要素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四是开始关注学习动机的发展问题;五是研究方法上,确立了测量学习动机的主要指标和方法。[9]近年来,无论国内外,学者对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方向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搞清楚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有利于对于小学生今后发展的预测。

(一)国外关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

关于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由以往仅强调学业成就的传统动机模式,着重于机制层面的探讨,转向为社会认知理论为主的动机模式,强调动机表现的稳定性。Linnebrink和Pintrich(2002)指出,学习动机是社会认知动机模式具有动态性质,并且拥有多重面向,其中包含自我效能、内在动机、自我归因以及学习目标等。因此,为了整体性的论述学生学习动机,必须采取多元面向的角度探讨学生整体动机。对个人而言,学习动机在社会认知的模式中,,并非稳定不变,而是具有情境化、脉络化和特定领域的特质。以社会认知层面论述动机理论模式,影响学生动机的中心因素,必须融合文化、社经背景、个人特质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研究。

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小学生进入小学进行学习后,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现降低趋势。Brophy(1987)认为,在学习中具有持续性学习动机的学生,其所呈现的普遍特质,会持续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精熟,并且将学习的动机转变为

[6] D.P.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邵瑞珍,皮连生校《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4,490-502.

[7] Watkins,D.The-Asian-Learner-as-rote-Learner Stereo-type:myth of realit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1,11(1):21-34.

[8]段宝军,程星明.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4(12):8

内在酬赏,或是将学习视为一种义务;Lee和Anderson(1993)以及Lee和Brophy(2996)针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结果指出,学生在科学学习动机上持有正向态度时,能将学习视为享受科学的过程,并能主动建构知识,能主动且持续的参与教学活动而完成学习任务。[10][11]Nicholls,Nolen和Patashnick(1955)研究发现,以精熟目标定位取向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比较努力的投入,也拥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参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产生良好的学习成效。有的学者开始从整合的角度来界定学习动机所包含的不同成分。Wigfield和Eccles(2000)提出成就动机的预期价值论认为学习动机可包括作业价值、能力信念和预期成功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Pintrich认为在学习历程中的动机因素包括价值、预期和情感三个成分。

(二)台湾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

台湾研究者段晓林等(2000)的研究也发现学生从国小进入国中阶段,其学习动机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12]程炳林与林清山(2001)编制的中学生自我调整学习量表中的以工作价值、期望成功、自我效能三个分量表来作为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指标,这三个分量表是Likert六点量表,各6个题目。[13]刘政宏等(2005)将学习动机分为价值、预期和情感三个成分,并得到了理论和实证数据的支持。[14]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处在国小高年级,并在进入国中学习的前一阶段时,学习动机都出现下滑的趋势,现在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通过这些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小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学习时,由于课程量难度和数量上的改变,对于学习出现了困难的感觉,于是对于学习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需要,从而导致学习动机的匮乏。

(三)大陆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大陆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主要表现在特点!结构和相关因素三个方面。

小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多种动机并存的特点,并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小学生学习动机由外部学习动机为主导向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导转化,入学初期儿童的学习动机,缺乏自觉性,目标还未触及学习活动本身;低中年级学生浅近的学习动机形成,他们开始对获得新知识感兴趣,认知性动机开始形成,但此时还是外部动机占主导地位;到中高年级学生远大的学习动机逐渐发展;对学习的需要、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成就动机开始形成,内在动机并逐渐成为支配性的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于艳辉(1994)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还没有形成,内部的学习动机还很弱,处于低级阶段,外在的学习动机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各种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不一致,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具有多种学习动机,并且逐渐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在年级上的特点,各研究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分歧。林荣真应用周步成教授主修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 T)》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年级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学习动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弱化,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明显偏低。余水通过MAAT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体水平上没有年级上

[10]Lee,O.,&Anderson,C.W.(1993).Task engagement and conceptual change in middle school seience classroom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30(3),585-610

[11]Lee,O.,&Brophy,J.(1996).Motivational patterns observed in six-grade science classroom.Joum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33(3),303-318

[12]段晓林,靳知勤.提升国中理化学习动机之行动研究.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计划成果报告,彰化师大

科学教育所(NSC89-2511-S-015-030)

[13]程炳林,林清山.中学生自我调整学习量表之建构及其信、效度研究[J].测验年刊,2001,48(1):1-41

[14]刘政宏,张景媛等.国小学生学习动机成分之分析及其对学习行为之影响[J].教育心理学

报,2005,37(2):173-1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