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的集群特征与文化产业化路径选择_吕挺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1月中州学刊Nov.2007第6期(总第162期)A cade m 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 o.6
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研究
文化资源的集群特征与文化产业化路径选择
吕挺琳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文化资源的集群性特征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走集群化之路,而建设文化产业集群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政府前期投入管理,坚实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二是形成龙头企业,加速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三是依据文化产业的资源特点,做好文化产业集群的初始区位选择;四是利用产业集群的自组织原理,引导文化产业集群的演化方向。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化路径;文化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0751(2007)06 0098 03
一、文化资源的集群性特征
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资源,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资源不同。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资源是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而文化资源则是指特定时代、地域人群的文化资料的天然来源,它包括历史资源、民俗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文化资源蕴藏在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存在于社会文化现状之中,弥漫在整个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创造过程之中。它既以一种可感的物质化、符号化形式存在,又以一种思想化、智力化、想象性的形式存在,它主要以人为载体。文化资源具体呈现为三种形态:一是符号化的文化知识。如人们创造的图案、语言、绘画、音乐、造型、传说、方案等。这类资源可复制、加工、转换并融入文化产品之中。二是经验性的文化技能。即由人掌握的一种活的技能,包括写作、歌唱、舞蹈、绘画、演奏、编程、设计等各种程序和技巧,可用于文化生产过程。三是创新型的文化能力。指文化创造者突破前人模式的独创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体现为构思、创意、主题、灵感、方案、决策的能力等。这是文化生产中的核心资源。它决定了文化产品的独创性,既是最有价值和最稀缺的,也是不可穷尽、无限延伸的文化资源(贾松青,2005)。
从文化资源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哪种形式的文化资源,其形成和积累过程都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而人类活动的社会性和集聚效应则使得文化资源也具有了集群的特征。文化资源的这种集群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聚性特征。文化资源空间集聚性是指文化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这种集聚现象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文化活动的内在联系。出于加强相互联系的需要,一些内在联系紧密、相互联系的文化活动往往趋向于集中在同一个适宜的地方发展,且往往是一个或一些核心文化活动带动许多配套文化活动在该空间集聚。二是基于文化活动对集聚效应的追求。由于集聚能够产生集聚效应,因此,各种文化活动为追求集聚效应也需要在空间上趋于集中。这种集聚过程一旦开始,就极易形成循环因果式的促进集聚的力量,从而加速集聚过程,在某一空间上形成文化资源的高度集中。
2.专业化特征。处于某一空间区域内的文化资源一般都具有属于同一特定主题或具有直接上下游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性。正是这种专业化特征,才使集群内的各种资源之间产生紧密的共生、协作关系。文化产业园区的实践证明,大量的、彼此间有很强的专业分工与合作关系的各种同一主题文化子资源的空间聚集,容易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良性累积循环,降低集群内资源交易的费用,在同一空间内产生外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范围经济。
3.网络化特征。资源集群是一种网络化体系。这种网
收稿日期:2007 07 12
作者简介:吕挺琳,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98
络体系结构包括集群内各种子资源之间、资源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资源与各种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或企业(如研究开发、企业咨询、法律援助、资产评估、社会投资等各种服务性组织或企业)之间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协作关系。正式的网络关系表现为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各种合同等形成的关系;非正式的网络关系表现为非合同的、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关系。对文化资源集群的竞争力提高尤为有意义的是非正式网络关系,这种网络是在人们经历了频繁而广泛的非正式的交流和合作中逐渐形成的集群内的一种社会文化和社会资本,能有效地扩散和传递文化资源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进程,保持和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4.植根性特征。植根性来源于经济社会学,其含义是经济行为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中(吴晓军,2005)。集群性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地理上集聚,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联系,这种地域性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集群资源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并深深烙印着其所产生的环境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的印记。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利于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合作,而文化产业集群则正是这种 具有某种共同符号 的文化资源根植于本地而形成的。
二、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化的路径选择
根据波特(M.Po rter)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且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由波特的产业集群定义,我们可以把文化产业集群定义为,集中于一定区域内、处于相同文化资源链上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文化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与其他产业集群一样,文化产业集群具有强大的外部性、 资源共享 、 相互学习 以及 互补匹配 等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具有的这些优势正是我们把文化产业化的路径设定为产业集群的原因。
1.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创立文化产业品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不仅制造业及其产品需要品牌,文化产业及其产品和服务也需要品牌。文化产品的品牌体现着文化产品的特性和质量,文化品牌的形成表明该区域文化产业的优势和产品特征,能够吸引更多的市场消费。由文化资源的集群特性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及其品牌是一种 群体品牌 ,即利用相同的文化资源生产的文化产品及其品牌形象,无论生产者多少、产品差别如何,在外界看来其实是一个品牌。如一提到禅文化,人们就会想到少林寺;一提到牡丹文化,人们就会想到洛阳;一提到 孔子文化 ,人们就会想到曲阜;等等。这就说明作为文化品牌,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它的群体品牌,其次才是它的个性品牌。因此,在实施文化产业化过程中,培育 群体品牌 将是重要一环。而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则有利于文化群体品牌的培育。因为对于那些计划利用该种文化资源开发相关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在这里投资,配套环境比较完善,成功率比较高;对于文化产品消费者来说,文化产业集群意味着较大而且较为集中的市场,可供选择的文化品种和服务齐全。
2.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分工的深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之间深化分工,因而也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分工深化。如一个区域内只有一个企业生产某种商品,因为独此一家,该企业就不得不雇用一批采购人员、一批设计师和一批销售员,不仅费用很大,管理起来也很困难:采购员有可能吃回扣,工程师有可能跳槽,推销人员有可能将客户资源转走。但是在产业集群内,这种困境就可能得到改善,因为集群内有众多的同类生产者,相互之间就形成了分工:有的专门采购原材料;有的专门修设备、卖设备;有的专门销售产品。这样,就没有必要每个企业都拥有 自己 的采购员,需要原材料,有专门的供应者;也没有必要都拥有 自己 的设计师,需要产品款式创新,很快就会有专门的设计师帮助解决;甚至连 自己 的销售人员也不需要了,因为集群本身就是一个该类文化产品的集散地,这个集散地就是销售商品的平台。此外,当地政府定期举行文化产品博览会,也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量。另外,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经营模式一般都是 核心能力加外包 。即每个企业都以全部资金、全部精力集中做好自己最有优势的那一点,这一点就是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其他工作,包括其他零部件的生产、产品设计、销售等相关业务,都外包给别的专业公司完成。这样,每个产品都是众多企业核心能力的汇总,于是,在产业集群内就形成了具有核心能力的集群竞争优势。
3.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治理 信用缺失症 。信用缺失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一大顽症。据相关媒体报道, 信用缺失症 造成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到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文化产业化过程中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同样也存在 信用缺失症 。在信用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区域性产业集群是降低交易成本,避免缺信损失的有效措施。在文化产业集群中,同一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众多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区域内,共享同一个 群体品牌 ,彼此之间知根知底,一旦一个人造假或者坑害他人,都会造成 群体品牌 形象受损,最终影响到每个经营者,因此,在集群内会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共存关系。
4.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培育专业性文化产品市场。文化产品市场发展的经验显示,专业性文化产品市场有两种类型:一是纯中介性的市场,二是以产业为依托形成的市场。中介性市场,即在全国购买文化产品,然后再销往全国的市场。这种市场由于没有产业依托,近年来都已走向衰落。第
99
文化资源的集群特征与文化产业化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