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

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

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川崎病(Kawasaki病)是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引起的关节炎和血管炎,是一种多种综合征。

它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可能会发展成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和心肌炎。

川崎病主要发生在小孩,从两岁到五岁的胎儿最容易染上这种病。

在中国,这种病的发病率一直在攀升。

不典型川崎病指的是患有此症状时未满足常规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情况。

不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时间超过5天、腹痛,发热,厌食,出现皮疹,多指、微热,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显示高白细胞和/或淋巴细胞计数、血液和尿液常规异常、出血素、血小板功能改变,胸部X线片,肝功和肾功能检查异常,血行动力学检查异常,炎症反应阳性、血凝阳性,心脏彩超异常,神经系统异常,淋巴细胞表型异常等。

诊断不典型川崎病关键在于病程延长。

因此,临床医生应对婴儿或幼儿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X线片,心脏彩超,血凝分析,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血行动力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以辨别是否是不典型川崎病。

对于已确诊为不典型川崎病的患者,治疗方案主要是采用免疫抑制疗法,由医师进行监测和控制,重点是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发展成心脏病。

根据不典型川崎病的特点,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病情和治疗方法进行处理,给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

在预防川崎病时,应注意保护小孩,防止感染,除了控制环境污染,避免接触有毒物品外,还可以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即及时完成接种。

幼儿应按时完成接种,一般小孩在12-15月时完成第一次接种,以预防感染可能引起的川崎病。

此外,家长应注意小孩的日常情况,及时就诊,如果患儿出现发热、腹痛、出现皮疹、多指、微热、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患上川崎病,用正确的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恶化甚至致死。

总之,不典型川崎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从发病率的攀升上看,我们应当引起警惕,加强对小孩的保护和检查,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一、川崎病简介这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在疾病初期,会有动脉、静脉与微血管发炎反应发生,有些病童会演变形成冠状动脉疾病。

最常发生的年龄是五岁以下的幼儿,由于此病在患者外观上会出现嘴唇的干裂溃烂、皮肤红疹及淋巴结的肿大,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二、临床特征(一)发烧:至少5天以上的高烧,使用退烧药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

(二)口腔、咽头黏膜充血;唇部发红、干裂、流血;舌头成草莓样。

(三)两眼结膜充血,但没有分泌物。

(四)颈部淋巴结肿大:大多单侧,会压痛但不会化脓。

(五)肢体末端变化:手指、手掌、脚趾、脚底会出现硬性浮肿及泛红;恢复期可能出现脱皮情形。

(六)发疹:通常为多样性无水疱性皮疹,以躯干为多,但四肢、脸部也会受波及。

※其他症状包括: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脓尿、肝功能异常、胆囊水肿、关节炎、接种卡介苗处红肿。

三、治疗方式(一)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可将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从20-25%降至5%以下,而施打 IVIG时间最好是在发病后5-10天内。

(二)口服 Aspirin 可抑制发炎反应及血栓的形成。

急性期使用高剂量,恢复期以低剂量服用,服用期间应定期追踪心脏超音波,何时停药应由医师决定。

(三)极少数病例会因冠状动脉瘤过大,需考虑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

四、照护注意事项(一)当病童发烧寒颤时,给予保暖及喝温开水;四肢温热时给予冰枕或擦澡,并依医师指示给予退烧药物使用。

(二)维持身体及口腔黏膜的清洁。

(三)鼓励患孩卧床休息,同时可减轻心脏之负荷。

(四)结膜发炎时,避免手揉眼睛,保持清洁即可。

(五)给予口腔护理:教导使用软毛牙刷或海绵牙刷刷牙,或用生理食盐水漱口。

(六)唇部干裂出血时可以护脣膏润滑,以防干裂更厉害。

(七)手脚关节疼痛厉害时可给予热敷,以减轻疼痛,移动患孩时要支托其疼痛之关节。

(八)手指、脚趾脱皮处可擦拭乳液滋润,必要时可戴手套及剪短指甲。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12例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12例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12例分析杜颖;吴雅玲;宋伟仓【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10)15【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K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MP 感染并不完全KD 的12 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2 例均有发热;球结合膜充血8 例;口唇改变、手足症状、皮疹各5 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 例;卡痕、脐窝、肛周黏膜潮红5 例;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各7 例;CRP 增高5 例;心脏多普勒彩超示冠状动脉病变(CAL)4 例;肺部改变8 例.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并及早应用高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及阿司匹林治疗,10 例痊愈,2 例呈IVIG 不反应.再次予IVIG 后痊愈.结论 MP 感染可并不完全KD,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发热、球结合膜充血是出现频度较高的症状,早期易误诊和漏诊,但对阿奇霉素、IVIG、阿司匹林规范治疗反应良好.【总页数】2页(P421-422)【作者】杜颖;吴雅玲;宋伟仓【作者单位】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洛阳,471003;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洛阳,471003;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R725.4【相关文献】1.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疱疹性咽峡炎并发不完全川崎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丁文玲;刘仁昌2.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不完全川崎病一例 [J], 史艳平;李小青;马英;李丹;吴胜会;刘毅3.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11例分析 [J], 孙大宏;任晓兰4.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12例分析 [J], 杜颖; 吴雅玲; 宋伟仓5.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不完全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张晶晶; 王程毅; 宋朝敏; 刘光华; 王世彪; 林翊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崎病非心血管并发症121例临床特点分析

川崎病非心血管并发症121例临床特点分析
g 。对照组 口服氟西汀 1 0~2 g d 0m / 。两组疗程均 为 4周 。
肝郁则横 逆克脾 , 志为思 , 脾在 脾虚则 思虑忧 伤 、 绪低 落 、 情
心烦 意乱 ; 脾为后天之本 , 虚则气 血亏虚 , 脾 故见 纳差厌 食 、
周 身乏力倦 怠 、 头晕 目眩 、 气懒言 , 少 脾虚 日久则伤 及五 脏 , 致气血 阴阳皆虚、 五脏 皆衰 , 出现全身不适 。因此 , 抑郁障 对 碍患者治宜益气养营 , 脾和肝 , 益五脏 , 补 补 理气 活血 , 养心
亡 的并发症 。因此 , 心血管病 变( 尤其是冠脉病变 ) K 是 D的 主要并发症 。因 K D可累及 全身多脏器血管 , 故可引起 多脏 器受损 。本 组资 料显 示 一 血管 病 变为 K D的 主要 并发 症
总之 , D并发症较多 , K 除心血管 系统损 害外 , 多预后 良
山东 医药 2 1 年第 5 01 l卷第 4 5期

经 验 交流 ・
红楼 汤 治疗 抑郁 障碍 12例疗 效 观察 1
郭士全
( 州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 苏徐 州 2 10 ) 徐 江 2 06
20 0 6年 2月 一 00年 4月 , 们采 用 中药 红楼 汤加减 21 我 治疗 抑郁 障碍患者 12例 , 1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
评分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两 组 不 同治 疗 时 间 的 IA D 评 分 比较 ( , -M I 分 i± )
临床 资料 : 文抑 郁 障碍 患者 12例 , 5 本 7 男 3例 、 19 女 1
例, 年龄 1 8—7 ( 13± . ) , 14 . 9 8 岁 病程 6— 6 1. 3 2 个 3 ( 8 6± . )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医疗护理措施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医疗护理措施

七、化脓性扁桃体炎旳诊疗原则
1.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发烧,体 温可达39度以上。
2.咽部检验:扁桃体充血呈鲜红或深红色, 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3.血常规检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4.应注意与猩红热、喉关痈相鉴别。
八 、 高热旳护理
1.提供患者合适旳休息环境,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 温、湿度合适,环境平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2.补充营养和水分,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 丰富易消化旳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3.亲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注意发烧类型、程度及经 过,同步观察尿量旳变化。定时测量体温,高热时至少应 1次/h,高热惊厥时注意预防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 镇定等处理。
4.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确保按时、足量,现配现用。 5.加强口腔护理2~3次/d或进食前后漱口。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六 、 川崎病旳诊疗原则
发烧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体现中4项者, 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疗为川崎病:
1.四肢变化:急性期掌趾红斑,手足硬性水 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
2.多形性红斑。 3.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 4.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
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
米汤、果汁、蔗水、马蹄水、绿豆汤等。 4、宜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及滋润旳食品,如青菜,番茄、
胡萝卜、黄豆、豆腐、豆浆、梨子、冰糖、蜂蜜、百合汤 等。 5、吃软食或者流食,能有利于消化以及吞咽。可多吃绿豆 汤、青菜、番茄、豆腐、胡萝卜以及金橘、梨子、橘梗等。
天 • 颈淋巴结肿大1.5cm以上 • 多单侧发生 • 非化脓性,触痛不明显 • 偶有颌下弥漫性肿胀,可能被误诊为“腮

川崎病的症状

川崎病的症状

川崎病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川崎病的症状*二、川崎病的并发症*三、川崎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 川崎病吃什么好2. 川崎病不能吃什么川崎病的症状1、主要症状: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

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着,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

发热不久(约1~4日)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

2、其它症状:往出现心脏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

患者脉搏加速,听诊时可闻心动过速、奔马律、心音低钝。

收缩期杂音也较常有。

可发生瓣膜关闭不全及心力衰竭。

作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可查见多数患者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

偶见关节疼痛或肿胀、咳嗽、流涕、腹痛、轻度黄疸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

急性期约20%病例出现会阴部、肛周皮肤潮红和脱屑并于1~3年前接种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现红斑或结痂。

恢复期指甲可见横沟纺。

川崎病的并发症1、胆囊积液可能在疾病发作后两星期内出现,多出现于亚急性期,可发生严重腹痛,腹胀及黄疸。

在右上腹可摸到肿块,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证实。

大多自然痊愈,通常不需特别的治疗,偶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或肠道出血。

2、关节炎或关节痛发病两星期内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有文献报告甚至症状可持续达4个月之久。

常发生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大小关节均可受累,约见于20%病例,随病情好转而痊愈。

3、神经系统改变由于血管炎,在急性期本病可引起无菌性脑脊髓膜炎、面神经麻痹、听力丧失、急性脑病和高热惊厥等,临床多见,恢复较快,愈后良好。

部分患儿颅压增高,表现前囱隆起。

少数患儿颈项强直,可有嗜睡、双眼凝视、昏迷等意识障碍。

非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分析

非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分析

非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分析
向梅;罗文英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9(22)8
【摘要】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出疹性疾病。

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变和淋巴结增大,好发于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

近年来KD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非典型病例也逐渐增多,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误诊误治。

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KD52例,其中1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占23.1%,现就12例非典型KD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向梅;罗文英
【作者单位】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蒙自,661100;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蒙自,66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
【相关文献】
1.27例非典型川崎病临床分析 [J], 黄文红;张伯秋;叶红
2.小儿非典型川崎病20例临床分析 [J], 侯玮;魏增华
3.非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分析 [J], 周进
4.非典型川崎病48例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的探讨 [J], 方彩文;徐小娟
5.精河地区56例小儿非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临床分析 [J], 安丽娅;李胡兰;王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崎病课后总结

川崎病课后总结

川崎病课后总结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其特点是高热、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本文将对川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

一、病因川崎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有研究发现与感染、免疫异常和遗传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免疫系统异常都可能是引发川崎病的原因之一。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典型病例的特点是高热持续5天以上,并伴有以下症状: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皮疹、手足红肿和淋巴结肿大。

此外,川崎病也可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表现为心血管病变、肝功能异常、腹痛、腹泻等。

三、诊断川崎病的诊断依据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一般来说,如果患儿出现高热5天以上,并伴有上述典型症状,应考虑川崎病的可能性。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对诊断川崎病有一定帮助,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四、治疗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为基础。

一般来说,患儿被确诊为川崎病后应及早开始治疗,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

免疫球蛋白可降低炎症反应,而阿司匹林则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五、预后大部分川崎病患儿经适当治疗后病情能够缓解,预后良好。

然而,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炎等。

因此,对于川崎病的患儿,家长应及时就医,并严格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和复诊。

六、预防目前尚没有特效的川崎病疫苗,但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和定期接种疫苗可能有助于降低川崎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也是预防川崎病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针对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及早治疗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在预防方面,尚无特效疫苗,但母乳喂养、定期接种疫苗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川崎病有哪些症状?

川崎病有哪些症状?

川崎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川崎病症状,尤其是川崎病的早期症状,川崎病有什么表现?得了川崎病会怎样?以及川崎病有哪些并发病症,川崎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川崎病常见症状:发烧、皮疹、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一、症状主要症状:突然发热,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持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平均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

发热约1~4日后,躯干尤其会阴部出现多形性红色斑疹,亦可呈荨麻疹样皮疹,有瘙痒感,但无水疱或结痂。

1周后,指甲或趾甲近端苍白,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皮肤常绷紧较硬,压之无凹陷。

10天后,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

约2个月后指甲和趾甲常出现横沟。

病程中往往伴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

严重症状:约在发热后第10日,当皮疹、发热和其他急性期症状开始消退时,往往出现心脏损害,发生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症状。

患者面色苍白、发绀、乏力、胸闷、心前区痛,听诊时可闻收缩期杂音、心动过速、奔马律、心音低钝。

经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放射线检查约50%病例发现心脏损害。

作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可查见多数患者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

冠状动脉瘤直径小于8mm者可以退缩;大于8mm者不能退缩,容易发生冠状狭窄或闭塞,而引起心肌梗塞。

其他症状:主要有关节炎或关节肿痛、虹膜捷状体炎、中耳炎、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腹痛腹泄,轻度黄疸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

少数患者有肝炎、胆囊水肿、肠麻痹及肠出血、胸腔积液、颅神经麻痹和脑病。

急性期约20%病例出现会阴部、肛周皮肤潮红、脱皮并于1~3年前接种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现红斑或结痂。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临床探索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以及治疗方法韩琴,潘颖 (宜兴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宜兴 214200)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小儿川崎病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诊治时间为2015年6月~2021年6月,根据患儿有无川崎病典型表现分组。

典型川崎病组30例,设置为对照组;不典型川崎病组30例,设置为观察组。

结合小儿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予以针对性治疗。

对比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治疗与转归情况。

结果:观察组确诊前发热时间长于对照组,颈部淋巴结肿大概率为60.00%,肛周蜕皮为53.33%,口唇皲裂为50.00%,皮疹为40.00%,结膜充血为30.00%,手足硬肿为26.67%,指趾端膜样蜕皮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90.00%、83.33%、80.00%、66.67%、63.33%、56.67%和50.00%,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影像学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红蛋白为(100.12±4.72)g/L,高于对照组的(90.18±5.16)g/L;C反应蛋白为(82.56±20.44)mg/L,低于对照组的(112.78±28.24)mg/L,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完全康复,无严重后遗症,未出现死亡病例。

结论: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患者病情复杂,应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准确诊断疾病,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的发生;同时以诊断结果为依据,予以针对性治疗,以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小儿患者;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不典型川崎病也被称作不完全川崎病,指的是患儿病情不满足典型患儿诊断标准,但其发展趋势有典型临床特点。

与典型川崎病比较,不典型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足,缺乏典型性,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比较严重,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对小儿健康生长不利[1]。

12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

12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上接第112页)程顺利进行,并应有减少脉冲能量损耗和改善电极丝损耗的性能。

2.3其他方面电极丝在安装前要检查保存是否规范,即使是已开封剩下的也应该封闭保存,无斑点。

如在存储时电极丝有受潮、氧化、暴晒等情况会变脆而易断。

在正式切割加工之前,需先进行试切割。

一般试切割的进给速度为正式切割速度的80%~90%,以防止短路和断丝。

线切割刚开始时要特别谨慎,否则容易引起断丝。

当从工件端面开始加工,由于此时工作液供给条件较差,放电的反弹力大,放电不稳定,容易造成断丝。

在放电部分会产生红色火花,放电声音大,声音不连续,加工时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摆动大。

遇到这种情况,需及时减小电规准参数,降低进给速度,在切入部分,可用胶带粘贴起来,或者用磁性材料的V 型槽吸附在工件上。

送丝机构传动部分的精度高低直接影响走丝质量。

在机床上设置断丝保护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方便,几乎不改动原机床电路。

工作人员要测量断丝保护开关是否开启,要使断丝保护开关处于常开状态。

3结束语从线切割设备、工艺及其他方面考虑,合理选用生产要求的高效电极丝。

在生产实践中,采用适当的操作方法,保证线切割加工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有效地延长电极丝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地提高电火花线切割效率和加工质量。

[1]Puri A B,et al.A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geometrical inaccuracy due to wire lag phenomenon in WED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2003,43:151-159.[2]张忠伟.线切割加工中电极丝的选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2:74-75.[3]郭胜,刘良瑞,康晓勇,等.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电极丝的安装[J].电加工与模具,2011年增刊:59-61.[4]杨红义,潘静,杨红梅.线切割加工中电极丝振动现象的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0,6:22-23.[5]王万新,付盈盈.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断丝原因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7,10:20-21.[责任编辑:杨扬]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病例,其中男8例,女4例,男女之比2:1,年龄分布为6个月至5岁,其中6个月至3岁10例,3岁至5岁2例。

川崎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川崎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川崎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川崎病是一种多系统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特别是亚洲人群。

它以高热、皮疹、结膜炎等典型症状为特征,也可伴有口腔黏膜改变、肢体红肿、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由于川崎病的症状多样化,诊断并不容易,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一、典型症状川崎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改变和肢体红肿。

高热是川崎病最突出的症状,通常持续数天不退,且不易受解热药物的控制。

皮疹一般起初表现为身体干燥处出现红斑,随后逐渐扩散,并可伴有局灶性色素沉着。

结膜炎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等症状。

口腔黏膜改变主要表现为唇红、咽部红斑、舌苔剥脱等。

肢体红肿多见于手足,可伴有关节疼痛。

二、其他表现川崎病还可以伴发其他症状,如淋巴结肿大、心脏炎、血管炎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并伴有疼痛触痛。

心脏炎是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病人可能出现心肌炎、冠状动脉异常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瘤或心力衰竭。

血管炎是川崎病特有的病理改变,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可导致动脉周围炎、血管内膜增生等。

三、诊断标准川崎病的诊断并不简单,需要根据一定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标准为美国儿科学会提出的标准,包括五项主要表现和四项次要表现。

主要表现包括持续高热、结膜炎、唇红肿、口腔黏膜改变和皮疹,病人需要同时具备这五项表现中的四项以上。

次要表现包括肢体红肿、淋巴结肿大、心脏炎和血管炎等,如果病人除了主要表现外还具备两项以上的次要表现,则可确诊为川崎病。

四、实验室检查川崎病的实验室检查可协助诊断,但并非特异性。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而血小板计数可能正常或稍低。

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可以明显升高,可以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

此外,其他实验室检查如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也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心脏炎以及相关并发症。

总之,川崎病是一种多系统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改变和肢体红肿。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严重程
度不一。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下面将详细介绍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高热,持续不退热超过5天。

2. 口腔黏膜病变,包括唇红、口腔黏膜红肿、舌苔增厚等。

3. 双侧结膜炎,表现为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等。

4. 皮疹,特征性的多形性皮疹,包括皮疹、斑丘疹、荨麻疹等。

5. 四肢改变,手指或脚趾肿胀、红肿。

6. 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小板计数增高。

2. 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升高。

3. 免疫球蛋白,IgM抗体阳性。

以上是川崎病的主要诊断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同时出现
以上所有症状,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专家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川崎病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药物热、风疹、麻疹等。

因此,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家族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总之,川崎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及时进行诊断对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能够加强对川崎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1) . 发热(fever):39度以上,持续 一至两周或更长,抗生素(antibiotic) 治疗无效,多为稽留热Missed heat或弛张 热Thermal relaxation 。
(2)球结合膜充血 Conjestion of Ocular Conjunctivae
(3)唇及口腔改变 Changes of Lips and Oral
Dry and Cracked Lips
Strawberry Tongue
(4)手足症状 Symptom of Limbs
Indurative Edema
Desquamation at Fingertips
(5)皮肤改变 Changes of Derma
Annular Erythema
(6)颈淋巴结肿大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The others:
间质性肺炎
Interstitial pneumonia
无菌性脑膜炎
aseptic meningitis
关节炎和关节痛
symptoms of arthritis
黄疸
jaundice
Examination
1.血液检查 Blood Test 白细胞增高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血小板早期正常 第2-3周增多 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升高

Summary
Questions
1、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2、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分期的关系?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Kawasaki Diseas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婴儿川崎病12例临床报告

婴儿川崎病12例临床报告
临床 医 药
婴儿川崎病 1 2 例 临床报告
方潇 倩
东阳市 人 民医 0
摘要 : 目的 通过 回顾性分析婴) L ) w l 崎病 临床特 点及诊 治过程 ,提 高婴 J UI 】 崎病 的诊 治,尽 可能减 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 析2 0 0 8年 5月至 2 0 1 5年 1月我 院新收入 院的 1 2 例 川崎病婴 儿临床资料 。结果 婴儿完全型川崎 病 1 0例,不完全型川崎病 2 例 ,发生冠脉 扩张 3 例 。结论 婴儿川崎病诊 断主 要依据 临床表现 ,对于发热超 过 5天的婴 儿,应需警惕川崎病,做到早期诊 断,适 时应 用阿司匹林和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 白 ( I V I G ) ,避 免冠脉损 害等并发症。 关键 词 : 川 崎 病 :临 床 特 点 : 阿 司 匹林 ; I Vl G ;婴 儿 中 图分 类 号 :R 7 2 5 . 4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5 8 3 7 ( 2 0 1 5 ) 0 1 — 0 0 7 6 - 0 1 川 I 崎病 ( K a w a s a k i d i s e a s e ) ,称 为皮肤黏膜 淋 巴结综 合征 ,是 一种 以全 身血 管炎为主要病变 的急性发热 出疹性小 儿疾病 [ 1 ] 。其 临床 特点为 :持续 发热、结膜充血 、 口唇潮 红 ,有皲裂或 出血 ,见杨梅舌,可有多形性皮疹 ,颈部淋 巴 结肿大 ,手足硬肿或脱皮 。现将我 院 2 0 0 8 . 0 5 - 2 0 1 5 . O l收治 的 l 2 例 婴 儿 川 崎 病 的 临床 表 现 、辅 助 检 查 、治 疗 及 预 后 等 进 行 总 结 分 析 ,报 告 如 下 。 1临床 资料 1 . 1一般 资料 诊 断参照诸福棠 《 实用儿科学 》第 7版 [ 1 ]( 1 9 8 4年 日 本M C L S研究委员会提 出的诊断标准 ) 。本组中男性 9例 ,女 性 3例 , 男女比例 3 : 1 。 起病年龄从 3月 l 2天到 1 1月 1 3天, 中位 年 龄 5月 。 1 . 2 临床表现 本 组 中发 热超 过 5天 1 2例 , 最短 5天 ,最 长 1 6天 。结 膜充血 1 0例 , 口唇 潮 红 1 O例 ,杨 梅 舌 6例 ,皮 疹 9 例 ,颈 部 淋 巴结 肿 大 2 例 ,手 足硬 肿 7 例 ,脱 皮 9例 。 1 . 3 实验室检 查 血常规提示 白细胞增高 1 2例,贫血 9例 ,血 小板 升高 1 1例,C R P升高 1 2例 ,心肌酶谱异常 4例 ,转氨酶异常 1 例 。5 例查血沉均增高 。 彩超 心脏提示冠脉 9例 < 2 . 5 m m , 3例 2 . 5 m m  ̄4 m m 。 1 . 4 治疗及预 后 本组病例 中 1 O例诊断为完全型川崎病, 2 例为 不完全 型 川 I 崎病 。 l O 例 完 全 型 川崎 病 中 4例 合 并 呼吸 道 感 染 ,2例合 并消化道感染 ,l 例合并贫血 ,1 例合并癫痫 。2 例 不完全 型 川崎病均有反 复发 热病史 ,但 1 例仅有皮疹 ,后期 出现肛周 脱皮 , 另 1 例无其它临床表现, 经反复抗感染治疗 7 - 1 0天, 体 温 有 下 降或 正常 ,而 炎 症 指 标 无 明 显 下 降 ,后 查 彩 超 心脏 提示 冠脉扩 张方诊 断。所有病例确诊 后均及 时给 予 口服 阿司 匹林 3 0  ̄5 0 m g / k g . d , 分2 - 3次服用 , 热退后 3天逐 渐减 量, 2周左右减至 3  ̄5 m g / k g . d ,维持 6 — 8周。同时有 1 0 例 在发 热5 — 1 0天 给 予 静 脉 注 射 丙 种 球 蛋 白 ( I V I G )l g / k g . d * 2天 ; 另 外 2例 因 发 热 l O天 后 入 我 院 ,未 再 给 予 I V I G 。 所有 病例 在 给 予 治疗 后 3 6小 时 内热 退 。 本组病例 中所有 患儿在 治疗后治愈或好转 。出现冠状动 脉 扩 张 3例 , 后 复 查彩 超 心脏 均 正常 。 2讨论 川崎病 于 1 9 6 7年 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 告,其发病机 示冠状动脉损害 。血检查可见 白细 胞、血小板增高 ,血红蛋 白下 降 ,E S R 、C R P升 高 ,转氨 酶 、心肌 酶谱 异 常 等 ,但 其 诊 断 主 要 依 据 临 床 表 现 。本 组病 例 均 为 婴 儿 ,完 全 型 川 崎 病 临 床特点 明显 ,虽同时存在 其它呼吸道或 消化道症状 ,但诊断 相对容 易,治疗相对及时 。1 O例病人予阿司匹林联合 I V I G 治疗 ,1 例 出现 冠 脉 扩 张 。而 2例 不 完 全 型 川 崎 病 诊 断 较 为 困难 。病程中予抗感染治疗后 效果欠佳 ,在彩超心脏提示冠 脉扩张后方诊断川崎病 , 再给予阿司 匹林治疗 。 虽有研 究 [ 3 ] 显示川崎病是否并发冠脉扩张与完全型或不完全型无关,但 也有 学者 [ 4 ] 提 出不完全型川 I 崎病并 发冠脉扩张的概率 更高 。 本组病例 中 2例不完全型川崎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延 迟诊断及用药 ,导致冠脉 扩张风险增加 。因此对于反复高热 超 过 5天 的病 人 ,若 抗 感 染 效 果 欠 佳 ,C R P 、E S R 、血 小 板 等 指标升高 ,应高度警惕川崎病,早期行彩超 心脏 ,尽可能避 免冠脉损害 。 目前 治 疗 』 I I 崎 病 的一 线 药 物 是 阿 司 匹 林 和 I V I G , 冠 脉 病 变风险 由原来未经正规治疗的 2 0 % - 2 5 % 降至 目前的 2 % 一 4 % [ 1 ] 。 I V I G用于抗感 染和保护冠状动脉 ,建议在发病早期使 用 ( 发 病 l 0天 内 ) ,若 超 过 1 0 天 ,有 学 者 认 为 不 能 降 低 冠 脉 扩 张 的概率 [ 5 ] 。而在剂量方面,有学者建 议 2 g / k g [ 1 ] ,也有学 者认为 2 g / k g和 l g / k g无 明显 差 异 [ 4 ] 。但 I V I G联 合 阿 司 匹 林治疗均优于 I V I G或阿司匹林单 用 [ 1 , 7 ] 。 总之 ,婴儿川崎病诊断主要依据 临床表现 ,完全型诊断 相对容 易,治疗及时 ,不 完全 型诊 断相对 困难 ,可能 出现漏 诊误诊 。因此对于高热超过 5天的婴儿,应需警惕川崎病, 做 到早期诊 断,正确治疗 ,避免冠脉病变等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1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12例
李若 萍 云 南省保 山 市 中医 医 ̄(7o o 6 8o ) 摘要: 目的: 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1 对 2例确诊为小儿川崎病患儿, 给予西药: 免疫球蛋白、 抗 炎、 抗凝类药物; 中药: 清热解毒, 养阴生津类药物; 以西药为主, 中药为辅, 结合心脏彩超及各种相关检查, 调整药物的用量用法; 结 果I I 临床治愈9例, 好转3 对冠状动脉微扩张患儿, 例, 做一年以上追踪。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川崎病, 患儿病情相对
中 医认 为本 病 多因 小儿脏 腑娇 嫩 , 质 虚弱 , 体 当感 受外 界时令 不 正之气 , 温热 邪毒 侵袭 人体 , 致 伤及 营卫 气 血所 致 , 因而 归属 于 “ 病 ” “ 疹 、 “ 毒 ” “ 温 ,疫 ”湿 、 阳毒
发斑 ” 畴 。 范 1 临 床 资 料
静脉 注射 丙 种球蛋 白 : l/g 次 给 药 , 按 gk ・ 治疗 愈 早 ( 病 程 在 7天 以 内) 效果 愈好 , 如输 入过 快 可增加 心 脏 负 但 担 , 发 心力 衰竭 , 剂不 纯会 出现 输液 反 应 、 敏等 , 诱 制 过 患 儿在 接受 丙 种球 蛋 白治 疗 期 间 , 疹 疫 苗 注 射 至 少 麻
侧结 膜充 血 l 2例 。④ 口唇 干红 皲 裂 、 莓 舌 、 草 口腔 咽 部弥 漫性 充血 l 。⑤ 手 足硬 肿 、 掌 、 2例 手 足底 发 红 l 0 例 , 于发病 后 2 多 —4天 出现 。⑥ 非化 脓性 颈 淋 巴结 肿 大 7例 , 多为 一侧性 。
13 实 验室检 查 . 所有 病 例均检 查血 常 规 , 白细胞 计
稳定, 无再次发病率及明显并发症出现, 疗效显著, 特做一回顾性疗效分析。

小儿川崎病

小儿川崎病
1.发热
2.眼球结膜充血 3.唇红干裂 草莓舌
主要临床表现(“非常1+5”)
1.发热 2.眼球结膜充血 3.唇红干裂 草莓舌 4.皮疹
水 痘
手足口病
主要临床表现(“非常1+5”)
1.发热 2.眼球结膜充血 3.唇红干裂 草莓舌 4.皮疹
5.手足硬肿 膜样脱皮
主要临床表现(“非常1+5”)
近5年病例前5年的 2倍
其中本校子女20例
冠状动脉瘤18%
全部治愈
预后及随访
多数预后良好 未经有效治疗的患儿,20%~30%发 生冠状动脉瘤,应长期密切随访 复查心脏B超
川崎病的启示
The doctor’s immediate duty is to make sure that no serious disorder is being missed and that no helpful treatment is omitted, and this duty is always in the doctor’s mind. 医生刻不容缓的职责是保证不遗漏严重的疾病, 不忽略有益的治疗,这是医生应该时刻牢记的
三、糖皮质激素:因可促进血栓形成,可能 诱发冠状动脉瘤,故不宜单独 应用。丙 种球蛋白治疗无效时使用。 四、其他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双嘧达莫(潘生丁); 2、对症治疗:补液、护肝、控制心力衰竭、 纠正心律失常等。
死亡率:丙球治疗前3%,
治疗后0.5%
主要死因:心肌梗死
冠脉瘤破裂
收治川崎病患儿 200余例
1.发热 2.眼球结膜充血 3.唇红干裂 草莓舌 4.皮疹 5.手足硬肿 膜样脱皮 6.颈淋巴结肿大
心脏并发症: 冠状动脉瘤

12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

12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

12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作者:牛芳茹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17期【摘要】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12例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大于5天并伴咳嗽,均有冠状动脉损害。

结论:不典型川崎病亦多发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早期进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利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儿科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病例,其中男8例,女4例,男女之比2:1,年龄分布为6个月至5岁,其中6个月至3岁10例,3岁至5岁2例。

1.2 方法不典型川崎病采用日本川崎病研究班推荐的川崎病诊断标准[1]。

并除外EB病毒,肺炎支原体,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

12例患儿均送检血常规,尿常规,CRP,ESR,心肌酶,肝功生化,做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检查。

2 结果2.1 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患儿中均表现为持续发热大于5天并伴咳嗽,发热多为中等度发热,咳嗽不剧烈,仅2例有双眼球结膜充血,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5cm,1例有杨梅舌。

全部病例均有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扩张标准参照参考文献[2-3]。

血沉及CRP均增高,白细胞升高4例,占33.3%;血红蛋白88~100g/l,10例,占83.3%;血小板升高8例,占66.75%。

X线表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2.2 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量为1g/kg,5~6小时输入,每日1次,共2日。

同时口服阿司匹林30~50mg/kg.d。

11例患儿在IVGG后当日体温下降,第2日体温正常。

1例患儿IVGG后第3天体温一过性38℃,未用退热药自行降至正常。

咳嗽症状亦随之好转消失,IVGG在发热6~8天使用,住院10~12天复查心脏超声9例正常,3例出院1个月正常。

阿司匹林于热退后3日减为5~10mg/kg.d口服至冠状动脉正常,总疗程6~8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
【摘要】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12例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大于5天并伴咳嗽,均有冠状动脉损害。

结论:不典型川崎病亦多发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早期进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利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儿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病例,其中男8例,女4例,男女之比2:1,年龄分布为6个月至5岁,其中6个月至3岁10例,3岁至5岁2例。

1.2 方法
不典型川崎病采用日本川崎病研究班推荐的川崎病诊断标准[1]。

并除外eb病毒,肺炎支原体,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

12例患儿均送检血常规,尿常规,crp,esr,心肌酶,肝功生化,做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检查。

2 结果
2.1 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患儿中均表现为持续发热大于5天并伴咳嗽,发热多为中等度发热,咳嗽不剧烈,仅2例有双眼球结膜充血,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5cm,1例有杨梅舌。

全部病例均有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扩张标准参照参考文献[2-3]。


沉及crp均增高,白细胞升高4例,占33.3%;血红蛋白88~100g/l,10例,占83.3%;血小板升高8例,占66.75%。

x线表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2.2 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量为1g/kg,5~6小时输入,每日1次,共2日。

同时口服阿司匹林30~50mg/kg.d。

11例患儿在ivgg后当日体温下降,第2日体温正常。

1例患儿ivgg后第3天体温一过性38℃,未用退热药自行降至正常。

咳嗽症状亦随之好转消失,ivgg在发热6~8天使用,住院10~12天复查心脏超声9例正常,3例出院1个月正常。

阿司匹林于热退后3日减为5~10mg/kg.d口服至冠状动脉正常,总疗程6~8周。

3 讨论
川崎病(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其病因未明,但发病呈一定的流行性、区域性及明显季节性,年龄分布4岁以下者占80~85%,死亡率0.5%左右,复发率占2~3%,同胞发病率占1~2%。

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川崎病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

而且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链球菌致热外毒素(spe)等微生物毒素类超抗原和细菌热休克蛋白(hsp)65抗原模拟宿主自身抗原的致病作用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病程早期为全身微血管炎,约5日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炎,10日左右波及全层动脉,约12日部分病例在急性期形成冠脉瘤,急性期后可有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内膜异常增厚,钙化,血浆成分侵润,肉芽增生,继而机化导致冠状动脉狭
窄,闭塞或血管再疏通。

为小儿时期并发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疾病,10天内未经及时治疗者冠状动脉病变达25%~40%。

典型川崎病不难诊断,川崎病(kd)如本组病例大部分仅表现发热,咳嗽,而无川崎病(kd)的手足硬性水肿,不定行皮疹,口唇潮红等典型表现,如无临床经验很难确诊,容易误诊漏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故临床有持续发热不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发热大于1周者应警惕不典型川崎病kd[4],早期给予心脏超声检查,检验血esr,crp,血常规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有ivgg不反映(是指发病3~9天内大剂量ivgg后发热仍持续48小时以及crp、wbc等检查未显著改善者)应重复ivgg;糖皮质激素;乌司他丁;抗细胞因子疗法等治疗。

总之首次ivgg不反应者占15.4%,重复使用仍不反应者为7.5%,预后不良。

为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进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利于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全国小儿心血管学习班讲座讲义.川崎病和心血管并发症[m].5版.日本川崎病研究班,2002,2.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1-213.
[3]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4.
[4]刘跃梅.江西省赣南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教授[n].大众卫生
报,2003-12-25.
注:
①病例来源:赤峰市第二医院档案室. [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