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挥中心建设概述
应急预案的指挥中心建设
![应急预案的指挥中心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10a75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e.png)
应急预案的指挥中心建设能够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应对突发事 件时的协调性和效率,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
目的与任务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建立高 效、科学的应急预案指挥中心,以应对 各种突发事件。
3. 提出改进和优化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 建议和方案。
2. 研究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建设标准和 要求。
05
指挥中心建设的挑战与 对策
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技术更新滞后
当前应急指挥技术可能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需求,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分析不准确。
解决方案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能力。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 合作,共同研发适合应急指挥的技术装备。
资金问题与筹措方案
通信协议与标准
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标准,提 高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通
性。
指挥流程与规范
指挥流程制定
根据应急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 指挥流程。
规范与标准
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指挥中心的建设、 运行和管理符合统一的要求。
持续改进与优化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应急处置效果,持续改进和 优化指挥流程,提高指挥效率。
案例三:某国际组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建设背景
01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国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需要建立一个国
际性的应急指挥中心。
建设内容
02
包括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作联动等多个方面,实现对跨国
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
建设成果
03
建成后,该指挥中心在跨国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
协调了各国之间的应急响应工作。
应急指挥系统
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信息 采集、处理、分析和指挥调度等功能 。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76c82083d049649a665809.png)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山南边防支队指挥中心建设技术方案冠林电子有限公司2011-5目录第一章概述 (9)第二章需求分析 (10)第三章总体设计 (11)3.1 指挥中心平面布局图 (11)3.2 系统示意图 (12)第四章方案设计 (14)4.1 机房工程 (14)4.1.1系统概况 (14)4.1.2需求分析 (14)4.1.3设计依据 (15)4.1.4机房装饰工程 (17)4.1.4.1 平面布局和功能的划分 (17)4.1.4.2 施工工艺及材料选择 (18)4.1.5供配电系统 (20)4.1.5.1 设计范围 (20)4.1.5.2 配电柜系统 (20)4.1.6照明系统 (22)4.1.7防雷系统 (22)4.1.7.1 概述 (22)4.1.7.2 设计说明 (22)4.1.8接地系统 (24)4.1.8.1 接地种类 (24)4.1.8.2 各种接地间关系 (25)4.1.8.3 设计说明 (25)4.1.8.4 地网改造 (26)4.1.9 UPS电源系统 (26)4.1.9.1 需求分析 (27)4.1.9.2设计说明 (27)4.1.10空调系统 (34)4.1.11机柜及操作台 (34)4.1.12监控系统 (35)4.1.12.1 需求分析 (35)4.1.12.2 前端设计 (35)4.1.12.3传输设计 (36)4.1.12.4 后台设计 (36)4.1.12.5 系统配置说明 (36)4.1.13门禁系统 (38)4.1.13.1 需求分析 (38)4.1.13.2 系统结构 (39)4.1.13.3 前端设计 (39)4.1.13.4 传输设计 (40)4.1.13.5 管理设计 (40)4.1.13.6 系统配置说明 (44)4.1.14消防系统 (53)4.1.14.1 需求分析 (53)4.1.14.2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53)4.1.12.3 气体灭火系统 (55)4.2 显示系统 (57)4.2.1 DLP显示系统 (57)4.2.1.1 需求分析 (57)4.2.1.2 设计说明 (58)4.2.1.3 系统配置说明 (61)4.2.2 LED显示系统 (72)4.2.2.1 需求分析 (72)4.2.2.2设计说明 (72)4.2.3桌面显示系统 (74)4.2.3.1 概述 (74)4.2.3.2 需求分析 (75)4.2.3.2 设计说明 (75)4.3 视频系统 (76)4.3.1需求分析 (76)4.3.2视频监控系统 (77)4.3.2.1 设计标准 (77)4.3.2.2 设计原则 (77)4.3.2.3 前端设计 (78)4.3.2.4 传输设计 (78)4.3.2.5监控平台设计 (79)4.3.3视频会议系统 (87)4.3.3.1 概述 (87)4.3.3.2 设计原则 (87)4.3.3.3 系统网络结构 (91)4.3.3.4 系统特点 (91)4.3.3.5 业务流程 (92)4.3.3.6 会议功能 (93)4.3.3.7 系统配置说明 (93)4.3.4信号切换系统 (106)4.3.4.1 概述 (106)4.3.4.2 信号切换系统功能 (106)4.3.4.3 配置说明 (107)4.3.5数字直播系统 (109)4.3.5.1 概述 (109)4.3.5.2 需求分析 (109)4.3.5.3 系统组成 (110)4.3.5.4 系统结构 (111)4.3.5.5 功能说明 (111)4.3.5.6 系统配置说明 (114)4.4 音频系统 (123)4.4.1需求分析 (123)4.4.2音响扩声系统 (123)4.4.2.1 系统示意图 (124)4.4.2.2 设计说明 (124)4.4.2.3 配置说明 (125)4.4.3智能会议系统 (126)4.4.3.1 概述 (126)4.4.3.2 智能会议功能 (126)4.4.3.3 设计说明 (128)4.4.3.4 配置说明 (130)4.5 集中控制系统 (132)4.5.1系统概述 (132)4.5.2需求分析 (132)4.5.3总体设计 (132)4.5.4设计说明 (133)4.5.4.1 控制系统的应用 (133)4.5.4.2 控制系统的功能实现 (135)4.5.4.3 控制分析 (136)4.5.5配置说明 (137)4.6 可视指挥调度系统 (142)4.6.1引言 (142)4.6.2系统概述 (143)4.6.3系统组成 (144)4.6.4设计说明 (144)4.6.4.1 设计依据 (144)4.6.4.2 组网拓扑图 (145)4.6.4.2 组网说明 (145)4.6.4.3 系统功能 (146)4.6.4.3 系统特点 (147)4.7 电子触控沙盘系统 (147)4.7.1概述 (148)4.7.2沙盘功能及应用 (148)4.7.3沙盘实现方式 (149)4.7.4沙盘拓扑图 (149)4.7.5系统结构 (150)第一章概述指挥中心是边防部队各机关实施日常值班、指挥调度、处突指挥的重要场所。
指挥中心建设与运行
![指挥中心建设与运行](https://img.taocdn.com/s3/m/9faa3c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d.png)
高效调度、缓解拥堵
详细描述
某市交通指挥中心通过高科技设备和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对全市交通的实时监 控和调度。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拥堵路段并调度交警进行疏导,有效缓解 了交通拥堵状况。
案例二
总结词
快速响应、保障安全
详细描述
某大型企业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和 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调动资源,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指挥中心建设与运行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 录
• 指挥中心概述 • 指挥中心建设 • 指挥中心运行 • 指挥中心案例分析 • 未来指挥中心的发展趋势 • 结语
01
指挥中心概述
指挥中心的定义与功能
指挥中心定义
指挥中心是一种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协调指挥于一体 的组织机构,负责监控、分析、评估和应对各类紧急事件 和安全威胁。
THANKS
感谢观看
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资金不足
01
寻求多种资金筹措渠道,如政府拨款、企业投资等,以确保建
设资金的充足。
技术难题
02
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借助外部技术支持和合作,解决技术难
题。
人员培训与组织管理
03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确保
指挥中心的顺利运行。
03
指挥中心运行
运行流程
。
输入 标题
多功能整合
未来指挥中心将整合更多的功能和服务,包括情报分 析、应急响应、资源调度等,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应急 管理和指挥调度平台。
智能化发展
虚拟化与远 程化
未来指挥中心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采用节能减排的 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
工程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工程指挥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b787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f.png)
工程指挥中心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工程指挥中心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工程指挥中心是一个集中监控、指挥调度和信息管理的机构,其建设对于提高城市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工程指挥中心的建设方案进行论述,旨在为建设工程指挥中心提供一些建设思路和方法。
二、工程指挥中心的建设意义1、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
工程指挥中心可以集中监控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实时掌握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情况,实现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精准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2、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工程指挥中心的信息管理和调度功能,可以实现对施工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提升城市工程建设质量。
工程指挥中心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和及时调度,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
4、提升城市工程管理水平。
工程指挥中心可以有效整合和共享城市工程建设相关信息,提升城市工程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三、工程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的基本要求1、信息化管理。
工程指挥中心建设应立足于信息化管理,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2、智能化监控。
工程指挥中心应具备智能化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对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为工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综合调度功能。
工程指挥中心应具备综合调度功能,能够对施工资源进行科学调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4、安全管理功能。
工程指挥中心应具备安全管理功能,能够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安全情况,对风险进行预警和处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
5、网络化互联。
工程指挥中心应具备网络化互联功能,能够与各个工程项目进行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四、工程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1、信息化平台建设。
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完善的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和分析。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运营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运营](https://img.taocdn.com/s3/m/b24bf9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b.png)
分享经验和技术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应急指挥理念、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应急指 挥水平的提升。
加强人员培训与交流
开展应急指挥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我国应急指挥人员的专 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THANKS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运营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3-12-30
目录
• 应急指挥中心概述 • 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 • 应急指挥中心的运营 • 应急指挥中心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应急指挥中心概述
定义与功能
01
02
定义
功能
应急指挥中心是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各 类应急资源和力量,确保快速、高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机构。
04
应急指挥中心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某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总结词
快速响应、高效协调、减少灾害损失
详细描述
某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方资源,包括医疗、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 确保了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指挥中心及时发布了准确的灾情信息和预警,有效减少 了灾害损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响应级别划分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应急 响应级别。
资源调配
根据响应级别,迅速调配所需的应急资源,包 括人力、物资、设备等。
跨部门协调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培训与演练
培训计划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
演练形式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检验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能力和协 调水平。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9ab9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b.png)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1. 引言指挥中心是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它以数据共享、协同办公、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核心功能,对现代组织的运行和管理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包括其背景、目标和关键步骤。
2. 背景指挥中心的建设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必然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内部产生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和系统中,缺乏集中管理和分析的手段。
指挥中心的建设旨在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将各个部门和系统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为组织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
3. 目标指挥中心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集中管理:将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系统的数据集中管理,建立一个共享的数据平台。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支持的数据报表和可视化分析工具。
•协同办公:通过指挥中心平台,实现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实时监控与预警:建立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关键步骤4.1 确定需求在建设指挥中心之前,需要明确组织的需求。
这包括组织的管理体系、数据来源、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需求等。
通过与各个部门和系统的沟通和调研,收集和整理相关的需求,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4.2 系统设计与架构系统设计与架构是指挥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综合考虑组织的需求以及现有的技术和资源,设计出一个合适的系统架构。
这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展示等方面的设计。
4.3 数据整合与清洗指挥中心的建设需要将各个部门和系统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但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数据整合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4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据分析是指挥中心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可视化呈现,为组织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1指挥中心建设概述
![1指挥中心建设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2fa712f915f804d2b16c13a.png)
第1章概述1.1.序言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海峡西岸中部经济繁荣带的枢纽城市和集工业、贸易、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港口城市。
中心城区由鲤城、丰泽、洛江三个行政区构成,是泉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约66万。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古代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唐至明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祖籍泉州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约624万人,港澳同胞约70万人。
近年来,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日益增多,泉州市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
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也是福建省确定的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
“九五”期间,泉州市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向提高素质阶段的转变和市民生活水平向初步富裕型转变,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建设一个适宜于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是泉州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城市公安、交警管理服务的系统化、智能化涉及广大人民群众“衣、食、住、行”被提到重要日程。
1.2.项目背景及建设意义泉州市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
截至2003年,泉州至厦门、福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漳(平)泉(州)肖(厝)铁路投入营运;港口码头泊位38个;泉州晋江机场1996年正式通航,现已开通十几条内地航线和香港、马尼拉包机。
泉州市中心城区是整个泉州的交通枢钮, 324国道,306、307省道交织其中。
经过多年建设,市区逐步形成了“六纵五横”结合闭合环状快速干道的网络状布局。
但是,泉州市中心城区的路网密度、人均道路拥有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车多路少,日常行车及出行秩序难以保证。
集中控制中心建设(指挥中心建设)
![集中控制中心建设(指挥中心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a06f75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3.png)
集中控制中心建设(指挥中心建设)集中控制中心建设(指挥中心建设)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是管控指挥中心的技术核心部位,是各个基础应用系统信息和数据的汇集中心,其需要大屏幕显控系统作为应急指挥平台,在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示GIS/GPS电子地图、快速控制图、视频监控画面、计算机多媒体画面、计算机网络图像等,以便在紧急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工作人员可将进行集中显示,实现资源互通互联,做出快速反应。
同时,指挥中心大屏幕显控系统以便随时调用,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监控指挥中心拟建大屏拼接显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中央控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音频系统、语音调度系统、单兵移动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网络系统、UPS配电系统、机房监控系统等多种系统。
系统实现通过网络及通讯传输,将全关区需要监控的前端视音频及多媒体信息资源汇集到监控指挥中心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统一处理。
一、监控指挥中心设计原则监控指挥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业务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质量的、灵活的、开放的。
监控指挥中心设计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当前业务要求,兼顾未来的业务要求,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技术上升的需要。
2、安全可靠性为保证各项业务的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
要对监控指挥中心的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
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监控指挥中心的整体安全可靠性。
3、灵活性和扩展性监控指挥中心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办公化质量的功能。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44e47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7.png)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第1篇指挥中心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建立一套高效、可靠的指挥中心系统已成为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公共安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迫切需求。
本方案旨在为某地区指挥中心的建设提供全面的规划与设计,确保其合法合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二、建设目标1. 提高应急指挥效率,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 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作战,提高政府服务与管理水平。
3. 构建高度集成、高度智能的信息化平台,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
4. 符合国家法规及行业标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可靠。
三、系统设计1. 总体架构指挥中心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各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和功能调用,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2.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设施、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硬件资源。
硬件设备选型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性能、稳定性及安全性。
3. 数据层数据层负责存储、管理和维护指挥中心各类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
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力支持。
4. 应用层应用层包括应急指挥、协同作战、信息管理、智能分析等功能模块,以满足指挥中心日常业务需求。
5. 展示层展示层提供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包括大屏幕显示、移动终端、桌面终端等,方便用户快速、直观地了解指挥中心运行状况。
四、功能模块设计1. 应急指挥模块应急指挥模块负责对接应急事件,实现事件上报、处理、跟踪和反馈等功能。
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库、专家库和资源库,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协同作战模块协同作战模块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作战,通过信息共享、任务分配和实时通信等功能,提高指挥调度效率。
3. 信息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负责收集、整理和存储各类业务数据,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9822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c.png)
03
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能够减少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
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
发达国家在应急预案指挥中心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已形成较 为完善的体系。如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英国的国家 紧急事务协调中心等。
国内
近年来,我国在应急预案指挥中心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各级政府纷纷建立应急指挥平台,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 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加强建 设和完善。
评估指标
评估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指标应包括响应速度、资源调度、信息传递、协调配合等方面 。
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以确保 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优化建议与改进措施
优化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如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加强协调配合等。
实践启示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建设与管理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 积累和总结,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流程和预案制定,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 整体水平。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2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建设
建设原则与目标
建设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 源共享。
建设目标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内容与步骤
建设内容
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数据资源、人才队伍。
建设步骤
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开发、测试验收、上线运行。
关键技术与应用
关键技术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 的建设与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录
•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概述 •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建设 •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管理 •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评估与优化 • 案例分析与实践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建设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467f0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c.png)
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各部门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和协同应对能 力。
社会参与与公众教育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应急预案指挥中心的建设 和运营,提高应急响应的社会化程度。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认 识和应对能力,增强社会整体应对能力。
建立信息发布机制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进行深入分析 。
案例分析内容
分析应急预案指挥中心在案例中的应对措施、协调配合、资源调配 等方面的情况。
案例总结
总结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应急预案指挥中心建设提供 借鉴和参考。
实战演练
演练策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标、时间、地点和参与 人员。
根据需要,协调调动各类应急资 源,包括人力、物资、装备等, 确保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协调机制
部门协调
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共享、资源整合、 工作协同。
跨区域协调
根据需要,协调跨区域资源,加强地区间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
社会动员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全社 会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局面。
制度建设与规范
预案编制
制定各类应急预案,明确职责、流程和处置 措施。
演练与评估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 不断完善预案。
奖惩机制
建立应急处置的奖惩机制,激励人员积极参 与应急工作。
CHAPTER 03
应急预案指挥中心运行机制
预警机制
预警信息收集
01
建立全面的信息收集系统,及时获取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信息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4520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c.png)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指挥中心建设方案一、背景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各行各业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和应用。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建设一个高效的指挥中心是企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效率、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提出一个指挥中心建设方案,旨在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水平,加强公司内外的沟通协作,进一步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
二、建设目标1. 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2. 加强公司内外不同部门的沟通协作,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3. 构建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化、智能化;4. 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系统架构设计1. 信息集成层: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并与外部信息进行对接,形成一个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源库。
2. 管理分析层: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决策者需要的各种数据指标和报表,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包括:a. 综合指挥中心:以高层管理者为主要用户,集合公司各部门的数据和信息,提供全面的横向和纵向分析报告。
b. 项目管理中心:以项目经理为主要用户,提供项目的进度、资源、成本等信息,并进行绩效评估和风险预警。
c. 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以人力资源部门为主要用户,提供员工的基本信息、薪资福利、招聘和培训等信息。
3. 决策支持层:基于现有数据和信息,提供数据挖掘、模型预测等功能,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包括:a. 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b. 模型预测系统:基于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利用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销售趋势等。
c. 指挥调度系统: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监控设备和导航设备,实现对物资、人员、车辆等资源的快速调度和优化。
四、实施步骤1. 确定指挥中心的建设范围和目标,明确各个层级的功能和需求;2. 调研和比较各种数据集成和决策支持技术,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3. 搭建信息集成平台,包括建立数据源、接口以及数据的集成和清洗;4. 构建管理分析系统,包括界面设计、功能开发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5. 配置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模型建立、算法优化和结果验证,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决策支持;6. 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测试,保证系统的协同运行和数据的连贯性;7. 完成培训和推广工作,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系统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指挥中心建设业务介绍(含讲解备注) ppt课件
![指挥中心建设业务介绍(含讲解备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9bad5176eeaeaad1f330ed.png)
无线投影
Text
远程操作
Text
双向操作
— 25 —
三、视频系统
3.13互动操作
— 26 —
目录
Transition Page
指挥中心概述 音频系统 视频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 案例分享
— 27 —
四、中央控制系统
4.1 中控系统
OR
— 28 —
四、中央控制系统
4.2 中控系统特点
— 29 —
四、中央控制系统
混音技术
无线射 频发言系统
红外数字发言
2.4G和1.9G 无线发言时代
— 6—
二、音频系统
2.2 传统音频系统连接图 音源
话筒
调音台
传统的音响设备, 机柜堆积如山, 用户操作繁琐
均衡器
延时器
反馈抑制器
激励器
音箱
功放
— 7—
压限器
二、音频系统
2.3 数字系统解决的问题:
话筒
数字音频处理器
功放
音箱
中央控制
数字标清时代
模拟标清时代
模拟高清时代 模拟数字高清 过渡时期
— 13 —
数字高清时代
三、视频系统
3.2 主流大屏技术对比-LCD显示原理 LCD液晶是利用液状晶体在电压的作用下发生偏转的原理,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特性实现光被电信
号调制。显像原理,是将液晶层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
指挥中心业务介绍
(2018年1月)
— 1—
目录
Transition Page
指挥中心概述 音频系统 视频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 案例分享
— 2—
消防一队一中心建设标准
![消防一队一中心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50bb7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0.png)
消防一队一中心建设标准一、队伍建设:1.队伍规模:每个消防队应有充足的队员,确保队伍的规模较大,以满足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援需求。
2.队员素质:队员的选拔应从专业技术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3.培训与练习:针对不同岗位的队员进行相应培训和考核,并定期组织实战演练,以提高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二、装备建设:1.基础装备:每个消防一队一中心应配备标准化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水枪、灭火泵等,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火灾事故。
2.特种装备: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应急需求,消防一队一中心应配备相应的特种救援装备,如救生摩托艇、无人机等,以提高救援的灵活性和效率。
3.通讯设备:每个消防一队一中心应配置先进的通讯设备,确保与指挥中心、其他救援力量的联动,提高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指挥的准确性。
三、机构设置:1.中心功能:消防一队一中心应设立专门的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和指导灭火救援等相关工作,并与其他救援力量进行密切协作。
2.人员配置:指挥中心应有足够数量的高级消防指挥员和专业人员,具备科学决策、指挥协调和信息管理的能力。
3.建筑设置:指挥中心的建筑物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应急供电系统、灭火器材和维护设施等,确保中心的正常运行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管理体制:1.体制定位:各级政府应将消防一队一中心纳入消防管理体制,明确中心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中心能够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2.统一指挥:建立消防一队一中心的统一指挥体系,确保指挥中心对灭火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3.信息共享:推动各级消防一队一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提高救援力量的整体效益。
总结起来,消防一队一中心建设的标准包括队伍的规模和素质、装备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管理体制的健全和信息共享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标准的指导下,才能建立起协调高效、专业有效的消防一队一中心,为城市消防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e936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5.png)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设指挥中心是为了提高组织管理和指挥调度的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协作互助的目标。
下面是一份关于指挥中心建设的方案,供参考:一、总体概述指挥中心是一个集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平台,旨在提高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和配合,以应对各种应急事件和重大突发事件。
二、建设目标1.提高指挥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通过建设指挥中心,将信息采集和分析的环节集中在一处,有效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误差,提高指挥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
2.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和配合:指挥中心将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并提供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协同和共享,能够更好地配合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应对各种事件的效率。
3.提高应急预案的执行能力:指挥中心将成为应急预案的执行机构,能够迅速调动资源和人力,对各种应急事件进行监控和指挥,提高应急预案的执行能力。
三、建设步骤1.确定建设需求: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和情况,明确指挥中心的功能和服务内容,确定建设的规模和范围。
2.选址和环境改造: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便利、交通便捷的地方建设指挥中心,并对建筑环境进行改造,确保能够满足指挥中心的功能和需求。
3.建设设施和设备:根据功能需求,购买合适的设备和设施,包括计算机、服务器、通信设备等,并建立健全的网络和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流畅和安全。
4.建设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建立指挥中心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配备专业的人员,包括指挥员、分析员、运维人员等,确保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行。
5.建设信息系统和平台:根据需求选择和开发适合的信息系统和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决策分析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等,使之能够满足指挥中心的各项功能需求。
6.建设培训和演练机制:建立培训和演练机制,培训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让他们熟悉和掌握指挥中心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
7.建设监控和评估机制: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对指挥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保证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行和提高效能。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e10543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a.png)
通信与信息技术设备
通信网络
建立稳定、高速的通信网络,确保指挥 中心与各应急部门、现场之间的实时通 信。
VS
信息技术设备
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大屏幕显示 系统、音视频采集与传输设备等,提高信 息处理和决策效率。
指挥台与其他办公设备
指挥台
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指挥台,提供舒适的工 作环境,满足长时间工作的需求。
定期培训
对应急指挥中心人员进 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应
急指挥能力。
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演练,提高人 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和协作水平。
实战演练
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演练 ,提高人员的实战能力
和应变能力。
培训资料库
建立完善的培训资料库 ,为人员提供丰富的学
习资源。
人员考核与奖惩机制
考核标准
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对应急指挥中 心人员进行全面评估。
建设实施
按照方案进行硬件建设和软件 部署,完成人员培训和组织管 理等工作。
后期维护
持续进行系统更新、升级和维 护,保障应急指挥中心的高效 运行。
03
应急指挥中心硬件设 施
场地选择与布局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地质稳定、交通便利且具备足够面积的场地,确保应急指挥中心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布局设计
根据应急指挥需求,合理规划各功能区域,包括指挥区、协调区、技术保障区等,确保各区域之间高 效协同。
建设规模
根据实际需求和地区特点,确定应急指挥中心的规模和布局,包括指挥大厅、值 班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场地面积和人员编制。
建设步骤与时间安排
方案设计
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包括硬 件设施、软件系统、人员组织 等方面。
验收评估
指挥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指挥中心规划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37e3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8.png)
指挥中心规划设计方案1.1指挥中心建设1.1.1系统设计指挥中心面积不小于IOOnI2,其中设备机房不小于20 Itf;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机的装修、机房接地、配电、电气设备建设(UPS:IOOKVA,供电不小于30 分钟)、核心交换网络、30 小间距LED屏显示系统、KVM指挥坐席及研判指挥会议桌等。
弧形LED显示屏效果图(一)弧形LED显示屏效果图(二)L 1.2系统部署1.L2.1主体装修1)建设要求装修需要满足防火、防静电、防尘、防噪音等需求。
2)地面装修方案在指挥中心基础环境建设中,活动地板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活动地板铺设在机房的建筑地面上,活动地板上安装着计算机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而在活动地板与建筑地面之间的空间内可以敷设连接设备的各种管线。
活动地板具有可拆卸的特点,因此所有设备的导线电缆的连接,管路的连接及检修更换都很方便,敷设路线距离最短,因而可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另外,活动地板可迅速的安装与拆卸、方便设备的布局与调整,为设备的增容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项目机房地板铺设高度为0.3米,采用全钢耐磨抗静电地板,地板表面粘贴导电型PVC贴面,地板下刷防尘漆。
静电地板示意图3)吊顶装修方案指挥中心顶棚装修采用吊顶方式。
指挥中心内的吊顶主要具有以下作用:安装固定照明灯具及走线;安装固定自动火灾探测器与;温湿度探测器等设备;防止灰尘下落。
指挥中心天花板主要采用600*600方形铝扣板,顶内配套主龙骨,次龙骨,龙骨采用40X4角钢支撑。
梁、顶做防尘处理,主要考虑到吸音、金属屏蔽、空调送风,美观耐用等需求。
微孔铝扣板样图吊顶龙骨示意图4)门窗装修方案机房出口设置向疏散方向开启且能自动关闭的门,并且设置门禁系统。
房间里设置出门按扭,外边安装带密码功能的读卡器,保证在火灾发生时,门禁系统能自动打开,机房里面的人员可自由出去,在火警情况下可保证人员安全撤离。
机房的窗户采用铝合金封堵,起防盗、防雨和防尘作用。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管理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f991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1.png)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信息管理
信息收集
及时收集各类应急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依 据。
信息传递
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信息 能够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
信息分析
对应急信息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及时识别潜在的应急风险,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
风险评估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CATALOGUE
目 录
• 应急指挥中心概述 •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 应急指挥中心管理 • 应急指挥中心运行 • 应急指挥中心案例研究
01
CATALOGUE
应急指挥中心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应急指挥中心是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 ,负责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各方面 资源和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的专 门机构。
特点
快速响应、资源整合、协同作战、高 效处置。
应急指挥中心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维护社会稳定
迅速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
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升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应急指挥中心的历史与发展
1 2
早期阶段
建设原则
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 科学、合理、实用为原则,加强信息 化建设,提高指挥调度能力。
建设内容与步骤
建设内容
包括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人员配备等多个方面,如指挥调度系统、信息采集 系统、通信系统等。
建设步骤
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进行方案设计,接着进行软硬件采购和系统集成,最后 进行人员培训和系统调试。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295b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e.png)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明确建设目标指挥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提高指挥决策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实现快速反应、协调管理、科学指挥和智能预警。
根据实际需求和预期目标,明确建设所需功能和技术要求。
2.组建建设工作组成立建设工作组,由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指挥中心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工作。
3.进行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各级各部门在指挥决策和应急响应方面的具体需求,包括信息交流、资源调度和人员管理等。
根据需求调研结果,确定指挥中心的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
二、指挥中心的功能设计1.指挥决策功能指挥中心应能够及时收集、整合和分析各类信息数据,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实现信息共享、智能预警、风险评估和指挥决策等功能。
2.指挥协调功能指挥中心应能够实现资源调度、协同工作和指挥协调等功能。
通过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平台,实时监控和管理各类资源的动态信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3.应急响应功能指挥中心应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置。
通过建立应急响应体系,实现预案管理、协同指挥和实时监控等功能,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果。
4.信息安全功能指挥中心应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
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防止信息泄露、病毒攻击和数据丢失等安全问题,确保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行。
三、指挥中心的技术要求1.硬件设备指挥中心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显示屏、交换机和传感器等。
根据需求和规模确定设备的数量和配置要求,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2.软件系统指挥中心的软件系统应包括指挥决策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等。
根据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软件系统,并进行定制开发和集成,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易用性。
3.通信网络指挥中心的通信网络应具备高可靠性和高带宽的特点,能够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输和共享。
采用双机热备份、光纤传输和无线网络等技术手段,提高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数据存储指挥中心的数据存储需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备份和冗余,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运营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运营](https://img.taocdn.com/s3/m/7625cba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8.png)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市应急指挥中心在应对突发疫 情时,快速响应,协调各方资源 ,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案例二
某地区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后, 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确保了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分析
该市应急指挥中心在疫情爆发初期就迅速采取措施,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 测和科学决策,有效调动了医疗、交通、物资等资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 支持。
03
应急指挥中心运营
日常运行管理
01
人员培训与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指挥人员参加培 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02
设备维护与更新
确保应急指挥中心设备处于良 好状态,及时更新换代,提高
工作效率。
03
值班制度
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确保应 急指挥中心24小时有人值守,
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响应流程
03
接警与初步处置
硬件设施与配置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不易受自然灾害影 响的场地,确保建筑安全。
设备配置
配备先进的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 、显示设备和音视频采集传输设备
等。
电源保障
建立稳定的电源供应系统,确保在 断电情况下能够通过备用电源维持 关键设备的运行。
环境控制
建立适宜的环境控制系统,确保设 备正常运行和人员舒适。
国际合作与交流
1 2
参与国际应急救援行动
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行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 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突发事件。
分享经验与技术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应急指挥中心分享经验和技 术成果,共同提高全球应急指挥水平。
3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 协同作战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性突发事 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概述1.1.序言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海峡西岸中部经济繁荣带的枢纽城市和集工业、贸易、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港口城市。
中心城区由鲤城、丰泽、洛江三个行政区构成,是泉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约66万。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古代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唐至明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祖籍泉州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约624万人,港澳同胞约70万人。
近年来,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日益增多,泉州市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
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也是福建省确定的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
“九五”期间,泉州市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向提高素质阶段的转变和市民生活水平向初步富裕型转变,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建设一个适宜于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是泉州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城市公安、交警管理服务的系统化、智能化涉及广大人民群众“衣、食、住、行”被提到重要日程。
1.2.项目背景及建设意义泉州市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
截至2003年,泉州至厦门、福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漳(平)泉(州)肖(厝)铁路投入营运;港口码头泊位38个;泉州晋江机场1996年正式通航,现已开通十几条内地航线和香港、马尼拉包机。
泉州市中心城区是整个泉州的交通枢钮, 324国道,306、307省道交织其中。
经过多年建设,市区逐步形成了“六纵五横”结合闭合环状快速干道的网络状布局。
但是,泉州市中心城区的路网密度、人均道路拥有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车多路少,日常行车及出行秩序难以保证。
现有道路状况、交通管理系统、警力不能满足机动车辆数量近年来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老百姓购买力的增强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机构预测2003~2008年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将连续保持每年20%以上的高增长率。
泉州市交警支队的如下统计数据反映出这一突出矛盾:道路总里程(Km)117.24路网密度(Km / Km2)5.12人均道路拥有量(m2)4.37机动车保有量(万辆)21摩托车占机动车保有量百分比(%)62每日机动车平均流量(万辆)16过境车辆占每日机动车流量百分比(%)44.5高峰时过饱和及近饱和路口比例(%)46机动车平均增长率(%)21单位面积警力数量(人/百平方米)1.8每万人警力数量(人/1万人口) 3每万车警力数量(人/1万辆车)13.4警力平均增长率(%)2.1虽然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远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
目前,泉州市机动车辆拥有量连年快速增长,道路通行压力呈上升趋势。
从历年来交通事故统计数据来看,交通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现有的警力和公安交通指挥设施已经无法适应交通管理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科学组织交通,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协调处置突发性事件,缓解交通拥堵,增强交警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得到泉州公安交警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3年,“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随着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和枢纽的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公安机关‘三台分设’的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公安工作发展的要求,必须对此加以整合,将三台合而为一。
”省厅对此也高度重视,将厦门等三个地市列为试点建设单位。
泉州市中心市区目前已分别设立“110”、“122”、“119”三个报警台,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保障安全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也为公安机关赢得了荣誉。
但由于相互间相对独立,不仅各自建设、重复投入,分散了资源,而且不利于联合互动,形成合力,同时还存在接警处警环节多、层次多、效率低等现象,服务群众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泉州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在整修和扩建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的同时,建设“三台合一”的中心市区报警服务台。
经过充分的调研,提出泉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三台合一”暨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整修升级工程设计任务书。
专家论证认为,项目的立项从政治上、经济上符合泉州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实践证明,要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管理压力,维护人民群众安定平和的出行和治安环境,快速接警处警,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仅靠增加警力的数量扩张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走质量扩张即科技强警之路,实现管理模式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管理方式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管理手段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和飞跃,才能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保持同步,更加密切把握住社会进步的脉搏。
本项目包含的内容,是城市各项功能主体中一项必须的基础性建设。
国内外均被看作城市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标志之一。
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发掘泉州市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
1.3.立项指导思想项目名称: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项目性质:整改升级项目项目指导思想:整体先进,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高可靠、高稳定项目指导思想从系统论和实际出发,高度概括了项目从论证设计到长期使用的基本原则,是整个设计过程从宏观到细微必须牢牢遵循的准则,整个指导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整体先进是从全局出发,整个系统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包括管理经验,立足长远规划,在系统各层面的设计、设备选型、集成软件技术等各方面体现整体先进性,不但要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而且要具有发展潜力,保证在5~10年内居于主流。
在软件设计规范方面,严格参照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使项目建设在国内同等规模城市中具有一定指导、借鉴和带动的作用。
适度超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比选系统、设备在先进与经济实用、稳定可靠之间的平衡点,在整体先进的前提下保证投资效率,体现最优性价比。
另一方面把握适度超前的尺度,可以保证系统平滑升级,从系统技术本身和对象管理上不会出现断层。
功能完善首先是符合实战需要,也是系统智能化的基础。
功能是多方面的,如系统功能、设备功能、使用操作功能、管理功能等,人的认识不断进步,功能的完善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设计中系统的逻辑功能应该是从公安交警各级指战员多年实践经验总结提出的全面应用功能基础之上的概括。
整体设计至少要将公安部建议的指挥中心各个子系统包括进去,系统设计尽可能将建设方提出的功能需求充分考虑进去,系统集成软件接口相对完备,预留足够的扩展接口。
高可靠、高稳定这一指导思想是长期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换来的,明确要求系统长期日常运行中和一旦出现紧急突发事件时必须高度稳定、可靠,特别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时不可以出现任何纰漏。
设计中要从极限环境条件;极限负荷;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安全、稳定、可靠特性;合理冗余备份;设备的防护等级;可靠性管理预案等诸方面形成有力保证。
1.4.项目现状分析1.4.1.市局指挥中心现状分析1.4.1.1.市局指挥中心一期工程1998年市公安局一期工程包括110紧急报警电话受理子系统、350M无线集群通信子系统、公安综合信息网络、道路及重点部位图像监控子系统。
110紧急报警电话受理子系统在公安指挥中心使用管理。
该系统包括由公安部一所承建的110接处警平台;GIS警用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由西安宏源公司承建的大屏幕显示控制系统。
接处警平台运行在公安信息网络上,软件系统结构采用C/S方式,接处警信息数据库用ORACLE7.3建立,软件系统运行在NT4.0、windows9X平台,接处警应用软件是专门开发的。
通信调度机选用大唐电信生产的DJX30,租用中国电信的一路单向2兆PCM通过中国No.1信令接入公众电话网,调度机与接处警平台的通信接口采用公安部一所开发的通信管理软件。
无线通信调度采用市局350M 无线集群系统,采用同组呼叫方式与巡警直属大队联系;有线调度通过接处警调度机的模拟环路中继与接处警单位联系,不具备透明调度功能;开通以来一直采用一级接警、直接指挥的接处警模式,对于非紧急警情特别是涉及联动单位的求助也采用三方通话转接联动单位的处理模式。
GIS警用电子地理信息是基于微软的Mapinfo软件平台上运行的平面矢量图,其图源来自泉州市规划局1995年测绘图。
图像监控系统的视频信号来自于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矩阵主机,物理容量32路,分4路光纤传输,控制信号原为双路单向光纤传输,2000年改为单路双向,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相对独立;大屏幕控制显示系统包括服务器、控制机、矩阵、画面处理机、4台投影机(原为‘三菱’后改为‘宝石玛’)及2×20台普通电视机组成的电视墙;文字屏为双基色长条状点阵屏幕,其控制软件是基于DOS 平台上运行的,独立于其它软件系统。
1.4.1.2.市局指挥中心二期工程1999年的二期工程包括技术防范自动报警系统、内部图像监控系统。
技术防范自动报警系统的建设、维护、管理已于2003年移交市保安公司。
内部图像监控系统由8进16出矩阵构成,该矩阵数路输出与大屏幕控制显示系统的矩阵连接,与一期工程的图像系统相对独立。
2001年,由DJX30调度机更换原长期工作不稳定的调度机。
2003年,建设GPS卫星定位报警服务系统接警平台,该系统与运营商的系统联接,两者关系类似110服务台与电信运营商。
以上陆续建设的系统在泉州市公安指挥中心工作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均发挥了显著作用。
但是,在长时间运行使用过程中,设备老化问题逐渐突出,部分设备经多次维修,已难以继续使用,随时都有报废可能。
同时由于业务量的逐年上升,系统运行日趋缓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系统安全性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尤其经几年系统运行和经验的积累完善,指挥中心已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业务流程,但由于建设时,受到当时客观条件、思路的限制,该系统越来越不适应指挥中心接处警和信息处理、指挥调度的业务需要,指挥中心日常业务流程处理劳动强度高、重复劳动多、效率差、质量低、管理不方便等问题愈发突出。
1.4.2.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现状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始建于1998年,是当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项工程之一。
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开通6年来,在日常交通管理、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等级警卫、社会治安管理活动以及处置群体性上访等突发事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统计,交通指挥中心日平均处理交通违章行为40余起,指挥处置交通拥堵等交通异常行为30余起,受理人民群众交通咨询及报警求助20余起,每半小时向社会大众实时播报中心城区交通路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