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高血脂对机体的影响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 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 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 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 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 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 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 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 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 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 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 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
9、植物固醇

在西方国家,每日植物固醇摄入量大约为160 ~360mg,其中菜油固醇、麦芽固醇和豆固醇 是最普遍存在的。这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胆固 醇相似,可降低胆固醇吸收,而且长期以来一 直被当作降低LDL-C的制剂。对于高胆固醇血 症的受验者,每日摄入大约2.0~2.5g酯化麦 芽固醇,能降低血清LDL-C浓度大约10%。
(二)、高血脂的危害



来自百度文库


1.高血脂对人群的危害 •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 一。 •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水平的持续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降低与动脉 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 研究表明:在总胆固醇<3.90mmol/L的人群中未发现动脉粥样 硬化性疾病。 • 联合计划研究组(Pooling Project Research Group)对8,000多名 男性白人的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6.96mmol/L的男性白人冠心 病(CHD)的危险性是血清胆固醇≤5.67mmol/L的2倍。 Framingham的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8.06mmol/L者发生冠心 病的危险性比血清总胆固醇<4.9mmol/L者增加几倍





3.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 蛋白质摄入应占总能量的15%,植物蛋白中的大豆有 很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所以应提高大豆及大豆制品 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左右,要限制 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少吃甜食和含糖饮料。 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明显降低血胆固醇,因此应多摄入含膳食 纤维高的食物,如燕麦、玉米、蔬菜等。 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E和很多水溶性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具有改善 心血管功能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具有 抗氧化作用,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6.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 植物化学物具有心血管健康促进作用,鼓励多吃富含 植物化学物的植物性食物,如洋葱、香菇等
二、高血脂症病因分类法:
根据高血脂症的发病原因,通常分为原 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血脂症是指排除了全身系统性 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多与遗传有关。



1.遗传因素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 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 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 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2.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有相当 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糖类摄入过多,可影 响胰岛素分泌,加速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 高甘油三酯血症。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摄人过多与高胆固醇 血症形成有关,其他膳食成分(如长期摄人过量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等)也与本病发 生有关。
(四)、营养防治原则

调节血脂三大法宝调节饮食结构、改善 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调节饮食结构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和总脂肪, 限制膳食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保证充足的 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补充适量的矿物质 和抗氧化营养素。






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能量摄入过多是肥胖的重要原因,而肥胖又是 高血脂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应该控制总能量的 摄入,并适当增加运动,保持理想体重。 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膳食中脂肪摄 入量以占总热能20%~25%为宜,饱和脂肪酸 摄入量应少于总热能的10%,适当增加单不饱 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4.单糖和双糖

Black和Saris(1995)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正常血 脂、高甘油三酯血症或糖尿病受验者进行的大多数研 究中,当摄取西方饮食量时,单糖和双糖对血清脂蛋 白分布的影响与淀粉的影响相似。
5.抑制性淀粉

抑制性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降解(至少不能完全降 解),而在大肠中它由某种细菌作用而代谢掉。虽 然研究表明,代谢产物可促进胆固醇代谢,但生 淀粉和老化淀粉似乎都不能对血清脂蛋白分布产 生有益的影响。
一、临床简单分类法: 根据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检测结果,通常将高血脂 症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增高, 即TC>5.7mmol/L(220mg/dl);甘油三酯(TG)含量 正常,即TG<1.81mmol/L(160mg/dl)。 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汕三酯(TG)含量 增高,即TG>1.81mmol/L(160mg/dl);总胆固醇(TC) 含量正常,即TC<5.70mmol/L(220mg/dl)。 3、混合型高血脂症: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 (TG)含量均增高,即TC>5.70mmol/L(220mg/dl), TG>1.81mmol/L(160mg/dl)。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含量降低,即HDLC<0.91 mmol/L (350mg/dl)。
2、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血脂高于正常的上限称为高脂血症。 血浆中的脂类几乎都是与蛋白质结合运输的。脂蛋白 被看成是脂类在血液中运输的基本单位。 • 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均能反映脂代谢紊乱的状 况。 • WHO建议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六型.在我国的各型 高脂蛋白血症中以Ⅱ型和Ⅳ型发病率为高。
血浆中脂蛋白: 蛋白电泳法: 分为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糜微 粒; 密度离心法: 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2.什么是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 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继发性高血脂症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 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 有: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肾动能衰竭、胰腺炎、 肥胖症、痛风、酒精中毒等。
高血脂症的临床表现: 单纯的高血脂症常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 和体征,若血脂增高时间较长,脂质在血管内 皮沉积而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头晕,头 疼,头痛,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变 等.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极少数患者可 出现黄色瘤、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但多 发生于家庭性高血脂症患者。
8.纤维素

基于对十项实验的综合分析,Ripsin等人(1992) 得出结论:每日从燕麦产品中摄入大约3g可溶性 纤维素,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浓度0.15mmol/L。 这个效果与初始血清胆固醇浓度呈正相关。据报 道,其它水溶性纤维素也可减少总胆固醇浓度, 主要是通过降低LDL-C来实现的。不溶性纤维素 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影响较小。
(三)、紫苏油

6、乙醇

适度摄入酒精与CHD危险性呈负相关。这可以 部分地解释为酒精能提高HDL-C水平,这种联 系似乎不是由于具体的酒精饮料而是由于酒精 本身。
7、胆固醇饮食

Keys(1965)等人所作的研究表明,血清总 胆固醇浓度是胆固醇摄入量平方根的函数。 Hopkins(1992)也提出了饮食胆固醇摄入量 和血清总胆固醇浓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但 Hegsted等人(1965)认为血清总胆固醇浓度 与饮食胆固醇绝对摄入量呈线性关系。无论饮 食胆固醇和血清胆固醇浓度之间呈现什么关系 ,降低饮食胆固醇摄入量都会降低血清总胆固 醇的浓度。
一、概述 (一)、脂类分类与高脂血症的定义 1.什么是血脂?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 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 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 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 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10、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 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是具有维生素E活性的化 合物。生育酚存在于大多数蔬菜油中,而且在 饮食中比生育三烯酚更普遍,后者在棕榈油和 米糠油中浓度相对高些。 生育酚可以降低LDL-C浓度。 11、大蒜 每天食用数量上相当于半个至一个鳞茎的大蒜 制剂,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
改善生活方式 a.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样硬化的 外在标志。 b.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 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c.控制酒精: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 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 d.有氧运动。
二、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物质


(一)、小麦胚芽油 1、主要成分 基本组成:棕榈酸11%~19%,硬脂酸1%~6%, 油酸8%~30%,亚油酸44%~65%,亚麻酸 4%~10%,天然维生素E2500mg/kg,磷脂 0.8%~2.0%。 2、生理功能 主要功能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 管疾病等。在体内担负氧的补给和输送,防止体 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控制对身体有害过氧化 脂质的产生;有助于血液循环及各种器官的运动。 另具有抗衰老、健身、美容、防治不孕及预防消 化道溃疡、便秘等作用。
(二)、米糠油


1、主要成分 脂肪酸组成:14:0,0.6%;16:0,21.5%;18:0, 2.9%;18:1,38.4%;18:2,34.4%;18:3,2.2%。 另含磷脂、糖脂、植物甾醇、谷维素、天然维生素 E(91~100mg/100g)等。 2、生理功能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天然维生素E和谷维素,具有相 应的生理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预 防冠心病。曾试验100~200人,每人食用60g/d,一 周后血清胆固醇下降18%,为所有油脂中下降最多的; 由70%米糠油加30%红花油组成的混合油,下降达 26%。
(三)、引起高血脂的因素


1.脂肪酸 • 脂肪酸分为四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 酸(主要是油酸,18:1 n-9)、多不饱和脂肪酸(主 要是亚麻酸,18:2n-6)和反式脂肪酸(主要是18:1 反式)。 • 虽然亚麻酸是饮食中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但饮食中少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为α-亚麻酸 (ALA;18:3 n-3)、长链脂肪酸即二十碳五烯酸 (EPA;20:5 n-3)和来自于鱼油的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22:6 n-3)。• 饮食甘油三脂的结构也能影 响血清脂水平。
2.脂肪替代物

当受验人摄入含非吸收性脂肪替代物的饮食时, 胆固醇的吸收减少,所以这些化合物会降低血 清LDL-C的浓度。当由于这些脂肪替代物的存 在使脂肪摄取量减少时,HDL-C浓度也降低。
3.大豆蛋白制剂

Anderson等人(1995)出版了有关大豆蛋白对人血清 脂浓度影响的综合分析结果。据估计,日摄入47克 大豆蛋白将会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浓度0.60mmol/L, 主要是LDL-C减少0.56mmol/L而致。总胆固醇浓度 低于6.5mmol/L的受验者血清总胆固醇浓度下降约 4%(0.2mmol/L),而胆固醇水平高于8.7mmol/L的受 验者下降约20%(1.85mmol/L)。甘油三脂水平降低 0.15mmol/L,而HDL-C水平没有显著变化。尚需要 确定的是:大豆蛋白可能的这种作用是由于大豆蛋白 本身引起的,还是由于植物雌激素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