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
警惕健康的“隐形杀手”——慢性脑供血不足
![警惕健康的“隐形杀手”——慢性脑供血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0e56296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c.png)
警惕健康的“隐形杀手”——慢性脑供血不足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会出现反复头昏、头晕、头痛等现象,并且,还会伴有耳鸣、失眠、心烦、记忆力减退、易怒、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这些情况其实都是由慢性脑供血不足带来的,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还容易引发脑梗死以及老年痴呆症,所以,慢性脑供血不足也被称之为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关于这个“隐形杀手”的相关知识吧!何为脑供血不足?国际医学界将因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广泛的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引发的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称之为慢性脑供血不足。
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均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而且国内外的医学家通过诸多的研究还发现,在老年痴呆症以及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长期存在。
为何中老年人会出现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通常在45岁以后,特别是60岁以上的人群最为多见。
据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脑血流量大约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脑组织),成年人为5毫升,而健康中老年只有35毫升,也就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部的血流量是会逐渐减少的。
现代医学认为,引发脑供血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脑部大动脉、中动脉的粥样硬化。
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又包括很多,除了年龄外,还有比较常见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等等。
如果是患有三高的人群(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那么其血液粘稠度则会增高,会加速脑血管的硬化、狭窄,导致脑血流受阻,脑血流量更少。
另外,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例如:嗜酒、吸烟、喜食高糖、高热量的食物等。
近年来,还有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被大家所认知,那就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早高血压中,有一类为H型高血压,此类高血压患者还同时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通过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引发脑卒中的一个常见的独立因素,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同时还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话,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慢性脑缺血的名词解释
![慢性脑缺血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bbd2b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e.png)
慢性脑缺血的名词解释慢性脑缺血,也被称为慢性脑血流量减少或脑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一种神经衰弱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其特征是脑部缺氧和脑血供减少。
慢性脑缺血可能导致认知和行为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理解慢性脑缺血,我们需要先看看脑缺血和慢性病的定义。
脑缺血是指脑部供血不足,血流减少或被阻断,导致脑细胞缺氧。
脑缺血可以是急性的,例如脑梗死,也可以是慢性的,这就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慢性脑缺血。
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通常持续数月或数年的疾病。
因此,慢性脑缺血是指经历较长时间内脑血流较低的一种疾病。
慢性脑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即血管壁变硬并堵塞的情况。
其他原因可能包括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动脉阻塞、心脏病、糖尿病等。
这些情况会导致脑部供氧不足,血液无法顺利循环至大脑各个区域,从而导致大脑功能异常。
慢性脑缺血的症状比较复杂,可能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语言能力下降、空间意识或方向感丧失等。
患者可能出现易疲劳、焦虑、抑郁的情绪。
他们可能感到思维变得困难,处理事务的能力下降,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困难和挫败感。
慢性脑缺血的确诊通常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这能显示患者大脑的血流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原因。
此外,医生还可能进行心血管检查、血液检查和认知评估。
针对慢性脑缺血,目前一般采取综合治疗策略。
在治疗中,医生通常会建议控制高血压、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水平,使血流更顺畅。
对于一些患者,还会通过药物疗法来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症状。
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治疗慢性脑缺血的关键。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减少食用高盐、高油脂的食物;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这些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生活质量。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与解决方法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与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ae6d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9.png)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与解决方法脑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脑动脉血流受阻或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的一种病理状态。
脑动脉供血不足不仅会影响大脑正常的生理功能,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及解决方法。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听力下降、言语障碍、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解决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方法首先是预防。
预防脑动脉供血不足,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等。
其次,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另外,要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铅等,避免意外伤害,保护头部安全。
其次是药物治疗。
当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扩张血管的药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
同时,患者还要按医嘱进行用药,不可擅自更改或停止药物。
最后是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脑动脉供血不足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颅内血管成形术、颅内动脉搭桥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要严格遵守医嘱,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总之,脑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要重视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及时就医,积极预防,合理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保障自己的健康。
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
![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8ff10bcdfc4ffe473268ab68.png)
() S S . 1987;87(8):1150-6.
() S S . 1996;96(6):12-5.
"" []
脑缺血的程度与脑损害
100 60
50
40
30
20
10
梗 半暗带
塞 中央区
正常脑血流
慢性脑供血不足 神经机能障碍阈值 神经结构损害的阈值 神经细胞不可逆性损害阈值
《慢性脑供血不足》概念的局限性
治疗药物
尼莫地平(尼膜同拜耳 ) 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可明显改患者的脑血管功能,增加脑供血、降低脑血管阻力和临界 力以及改善脑血管弹性和自动调节功能.
氟桂利嗪 (西比灵西安杨森) 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能减少静脉收缩,防止各种原因刺激下钙离子(2+)过量跨膜 进入细胞而造成细胞损害 .
治疗药物
药物
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
缺血性中风是中风最常见的类型
我国中风的发病率: 男性约为89.6~314/10, 女性约为76.7-212.2/10万,
中风的死亡率约是急性心梗的4~6倍。
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硬化 淀粉样变性血管病 遗传性血管病 ()
血管炎 纤维结构不良症
脑血流灌注障碍 脑血流灌注障碍(循环障碍脑病)
(或腔隙性梗死/脑梗死) —型:脑实质改变+慢性脑供血不足
临床分期 早期为脑供血不足的早期症状 中期为和脑梗死 晚期为脑梗死后遗症和复发梗死期
治疗原则
单纯性 改善脑循环、去除危险因子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型或Ⅲ型 分别按腔隙梗死或脑梗死处理
治疗措施
内科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改善脑血流、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和保护神经细胞等。
脑部供血不足是个慢性病,中老年人感觉到头晕注意了
![脑部供血不足是个慢性病,中老年人感觉到头晕注意了](https://img.taocdn.com/s3/m/6752eb2e50e2524de4187e45.png)
脑部供血不足是个慢性病,中老年人感觉到头晕注意了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患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的症状是会感觉头晕、头痛,所以患者每天早晚都会进行血压测量,以防血压突然升高引起不适。
但常常也会出现血压值处于正常范围内,人仍然感觉到头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往往会很恐慌,误以为是血压测量器出现问题,会马上服用降低血压的药物,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血压值在正常范围内引起头晕,多半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日不同的头痛。
(6)突然原因不明的跌交或晕倒。
(7)短暂的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状态。
(11)脑供血不足患者一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患者突然但暂时出现的视物不清。
脑部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1、首先,平常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有很多禁忌,不能吃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这在无形当中就为身体减少了一部分的能量供给,所以其他方面的补给非常关键。
比如蛋白质、糖分和维生素。
如果在这个方面没有做好良好的补充,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影响,即使血压也没有升高也会引起其他方面的不适,比如经常发生头晕目眩的状况。
2、其次,日常的体育锻炼没有到位。
正常的运动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一个关键,中老年人的运动量本来就很低,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连基本的饭后散步都做不了的话,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容易导致积食、肥胖、骨质疏松。
我们会发现在长时间站立或者长时间蹲着、突然站起的时候,都会发生头晕的症状,这也是运动不到位的结果,增强体质锻炼是中老年人必须遵循的养生原则。
3、再则,没有做好户外措施。
经常头晕警惕慢性脑供血不足
![经常头晕警惕慢性脑供血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7cc8e81c581b6bd97f19ea32.png)
外不要过于频繁地洗手 ,因为手指 角质层表面有
一
层 皮 脂 ,是皮 肤 的天 然保 湿 剂 ,过 于 频 繁 洗 手
会 破 坏 皮 脂 。 出现 倒 刺 ,不 要拔 撕 ,可 用 指 甲刀
齐根剪掉,拔撕倒刺易引起皮肤撕裂和感染。◎
( 摘自《 燕赵 老年报 》 )
经 常头晕警 惕慢性脑供 血不足
间内完全阻断,则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 ,即脑
梗 塞 ;如 果大 脑 供 血 不 是完 全 阻断 而 是慢 慢 地 减 少 ,就 是 慢性 脑 供 血 不足 。一 般 来 说 ,随着 年 龄 的 增 长 ,大 脑 的 血 液 供 应 会 逐 渐 减 少 。 儿 童 时 期 脑 血 流 量 大约 为 1 O 0 毫升 ( 1 O 0 毫升/ 1 O 0 克 脑 组 织/ 分 ) ,成 人 为 5 0 毫升 ( 5 O 毫升 / 1 O 0 克 脑 组 织
手指长倒刺 ,跟缺维 生素关系不大
0 北京大学第一 医院皮肤科 副教授 吴 艳
目 多人 认 为 ,倒刺 是 缺 乏 维 生 素B 或 维 生 素c J 引起 的 ,只 要 多补充 这 些维 生 素 ,长倒 刺 的 问题 就 可 以解决 。其 实 ,长 倒刺 主要 是 干 燥 和磨 损 J 起 的 ,跟缺 乏维 生 素关 系并不 大 。
性 脑供 血不 足 的表现 。
如果脑组织缺血1 0 余 秒 钟 ,就 会 引起 大 脑 的
功 能 发 生 变化 ;如 果大 脑 某 一 部 分 血流 在 较 短 时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由各种原 因导致的大脑
出现 慢 性 、广 泛 的供 血不 足 ,从 而 引发 的 以脑 部 缺 血 、缺 氧等 一 系 列 脑部 功 能 障 碍 为 临床 表现 的 量却 占全 身耗氧量 的来自 0 %。大脑所需 的氧全部 由
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
![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3650d8a76e58fafbb00391.png)
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莉血液是人体内维持生命所必不可少的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简单来说,血液就是人体内部的搬运工,将人体所必需的氧气以及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并且将细胞的废弃物带走,。
血液对于人体机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血液的健康程度将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寿命长度以及衰老速度。
如果缺少血液,人体器官的正常活动都会受到抑制,缺失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器官衰竭。
而大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统帅人体各器官运行的指挥官;脑组织控制着人的全部意识行为。
当人体头部出现供血不足时,神经中枢就会受到巨大影响,而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也是由于神经中枢的损伤。
一、首先,我们来具体了解慢性脑供血不足。
(一)定义:脑供血不足一般是指人脑某一区域的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的脑功能障碍。
(二)病因:1. 颈椎关节错位,颈椎关节错位会影响到椎动脉,导致此处动脉血管的痉挛,动脉血管痉挛后,在同一时间内能够通过的血液量就会因为受到阻塞而减少,脑部供血量就会出现不足。
2. 血压低,当人体出现血压较低的情况时,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会减少,而人的头部距离心脏又是比较远的,所以脑部供血也容易受到血压的影响,血压低时,出现脑供血不足的几率会大的多。
3. 血液粘稠度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后,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速度也会变慢。
其相较于血液粘稠度正常时,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为身体器官所运输补给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减少。
脑部接收到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足后,就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4.微血栓,人体血管里的白细胞、血小板等物质因为某些原因出现粘连后随血液流动,成为微栓子,当大量微栓子堵塞在血管的某一处后,就会形成微血栓。
微血栓出的血液流动会受到严重阻碍,如果微血栓出现在大脑附近,就会容易发生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三)临床表现:1. 神经意识异常;患者会出现精神疲惫,部分患者会出现嗜睡情况,与之相反,另外一些患者则会出现严重失眠,并且几乎都会表现出心烦、易怒的症状。
脑供血不足的具体治法
![脑供血不足的具体治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fd7cf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f.png)
脑供血不足的具体治法
一、概述
脑供血不足是指由脑某一部分发生障碍从而引起脑功能发生障碍,所以又称为脑功能障碍,往往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现在,在很多年轻人也会患这个病。
临床上,把脑供血不足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早期临床表现为运动神经功能失灵、感觉功能发生障碍、精神意识不正常等。
脑供血不足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治疗,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步骤/方法:
1、
脑供血不足目前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在治疗脑供血不足之前,首先要去治疗高血压,同时控制烟酒。
其次,通过选择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物,有效阻止血小板凝结成块,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2、
脑供血不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一般来说,慢性脑供血不足首选选择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如果脑供血不足是由颈动脉存在比较严重的狭窄问题,可通过颈动脉内膜剥离手术或者搭建颈动脉支架进行治疗。
3、
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出现头晕、眩晕、耳鸣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每天一定要吃早餐,少吃糖、盐、动物油,多吃黑芝麻、蘑菇、黑米,经常吃海带、河鱼等,还可以通过走路、慢跑等运动方式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三、注意事项:
当人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一些症状时候,千万不可大意,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以积极姿态配合医生的治疗,让身体赶快好起来。
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参加一些运动,不喝酒抽烟,保证充足的睡眠,严防高血压的发生。
脑供血不足,怎么办
![脑供血不足,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9acef70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e.png)
·脑供血不足,怎么办□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陈阳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患者愈来愈多,据调查,有13.6%的老人都深受其扰。
调查表明,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生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如今,年轻人抽烟、酗酒、高盐、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多,45岁以下人群中亦有脑血管疾病的隐患。
这就要求大家及早发现早期的脑血管病变,比如脑供血不足。
日本科学家提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概念,认为其病理基础就是脑动脉硬化,而且指出80%的老年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这种现象,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头晕、头痛,伴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逆行性遗忘等症状。
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血管因素 包括动脉硬化、动脉夹层、动脉狭窄等。
血液动力学因素 在严重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基础上,有低血压的时候,造成颅内动脉交界处(如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交界处)的灌注不足。
血液成分因素 如血脂异常、贫血等。
治疗脑供血不足,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找出病因,正确施治。
其中,药物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药物治疗应着眼于以及保护残存的神经机能,改善和恢复受损的神经机能,防止其向严重脑缺血方向发展。
常用于脑供血不足的药物有以下几类——1.脑功能改善药:尼麦角林尼麦角林具有扩血管等作用,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增加脑动脉的血流量,增加脑细胞对葡萄糖和氧的利用率。
适应证:急性或慢性脑血管障碍或脑代谢功能不良,慢性脑部功能不全引起的行动不便、语言障碍、耳鸣、头晕目眩、视力障碍、感觉迟钝、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忧郁、不安、激动及老年性痴呆。
2.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它是第二代钙通道阻滞剂,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具有抗缺血、改善微循环作用。
在选择性扩张脑血管、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有一定疗效,对局部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慢性脑供血不足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慢性脑供血不足会引起哪些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70a9251af111f18583d05a38.png)
慢性脑供血不足会引起哪些并发症?*导读:疾病大多数都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脑供血不足也是一样。
慢性的脑供血不足刚开始是不容易被我们发现的,所以常常因……疾病大多数都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脑供血不足也是一样。
慢性的脑供血不足刚开始是不容易被我们发现的,所以常常因为这样导致了患者病情的加重和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那么由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并发症都有哪些呢?首先,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
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
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
这都表明老年存在着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功能衰退的症状。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中老年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单眼黑朦或视物飘动等。
此类症状可反复发作,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是中风即将来临的信号。
其次,脑供血机制十分复杂,从解剖角度看,营养脑组织的两大动脉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颈动脉系统是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大脑3/4的血液来自颈动脉,而椎基底动脉主要营养内耳、脑桥、中脑、间脑、小脑、枕叶皮层及颞叶等部分。
任何原因引起的颅内外动脉口径变小或血管变硬,都可减少脑供血。
在诸多使脑血管变狭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颅外血管狭窄造成的。
除血管因素外,血液流动的速度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研究证明,脑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血压太高或太低都会减少脑血流量。
以收缩压为标准,随着血压的升高,脑血流量增加,但当血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时,反而使脑供血量降低。
血液成分的变化也对脑供血有一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太高,它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使血管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梗塞。
慢性脑供血不足虽然刚开始症状不是很明显,但是它的危害却是不可以忽视的,而且慢性的脑供血不足患由于患病的时间长,是更容易引起以上并发症的。
警惕健康的“隐形杀手”——慢性脑供血不足
![警惕健康的“隐形杀手”——慢性脑供血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1f372a472b160b4e767fcf76.png)
弪松 减 肥 小窍 门 2. 皮 : 0多吃 身体 需要 更 多能量分病解说 ・讲医释药
一 一 。
治 多种 因素 . 首先 为血管 因素。 任何原 果 。 疗 方 面 应 针 对 不 同 的 病 因 .
讲 医释 药 ・ 百病解说
当今在 日常生活中有很 多 , 人 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反复出现头晕、 头昏重、 头痛 等症状 , 且有心
烦、 耳鸣 、 躁 易 怒 、 眠 多梦、 急 失 记忆 力减 退 、 意 力不 集中、 忘 等情 况 发 生 , 究表 明, 些都 是 注 健 研 这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脑卒 中, 痴呆等疾 病发生、 发展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 被 称为危害中老年人健 康的 “ 隐形杀手” 。
脑 供 血 不足 , 她 出现 的这一 系列症 若 慢 性 脑 供 血不 足不 及 时 治疗 . 而 会发生 引起 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 状 就 是慢 性 脑供 血 不足 引起 的。
这就 是脑 梗死 ; 如果 痴呆和脑 梗死 的可能性远高于没 有 局部脑 组织坏死 . 慢性脑供 血不足最早是 在1 9 脑 供 血不足 的普 通 人群 。 0 9 大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地减
不足 , 中老 年人的多发病。 属 医学研 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就会 明显影响脑血流量. 从而导 大脑才 化 ,
究还发现 , 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 死的 能正常活动。 脑血流量一旦减少, 脑细 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发病 前 期 . 曾有长 期慢 性 脑 供 血 不 胞的供氧供能也随即减少。 都 导 致慢性 脑供 血不足 的发生有 如果脑组
警惕健康的 “ 隐形杀手’ ’
慢性脑供 血不足 / ●吕 文远 志
脑供血不足的原因
![脑供血不足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22c3c8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a.png)
脑供血不足的原因脑供血不足是指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
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从生活习惯、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活习惯方面1.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长期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分的食物,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影响到脑部的正常供血。
2.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长期熬夜、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增加脑供血不足的风险。
3. 脑力劳动过度: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脑力工作,易使大脑的血流速度变慢,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
4. 不适当的运动:缺乏适量的运动会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使脑供血不足的风险增加。
二、慢性疾病方面1.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从而降低脑部的供血量。
2.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会使血管变窄,减少脑部的血液供应。
3. 糖尿病:糖尿病会引起微循环的障碍,从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4. 心脏疾病:心脏疾病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到脑部的血液供应。
5. 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会直接导致脑供血不足。
三、其他因素1. 遗传因素:某些人由于遗传原因,他们可能会有较低的脑供血量。
2.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供血量会逐渐减少。
3. 精神因素: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等精神因素也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以上是脑供血不足的一些常见原因,我们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积极预防慢性疾病,有效控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有助于维持大脑的健康供血,降低脑供血不足的风险。
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
![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b2bc4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d.png)
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脑供血不足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营养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
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脑供血不足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病史询问。
对于疑似脑供血不足的患者,首先要详细了解其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病程、诱因、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特别要询问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以及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二、体格检查。
脑供血不足患者体格检查时要重点观察其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步态、肢体活动、肌张力、腱反射、感觉、视力、听力等方面的表现。
另外,还要检查血压、心率、心音、颈动脉搏动、瞳孔等生命体征。
三、神经影像学检查。
脑供血不足患者可以进行脑血管彩超、头颅CT、头颅MRI等检查,了解脑血管情况,排除脑出血、脑肿瘤等病变,判断脑供血情况。
四、脑电图检查。
脑供血不足患者可以进行脑电图检查,观察脑电活动情况,了解脑电生理状态,有助于判断脑供血情况。
五、脑血流动力学检查。
脑供血不足患者可以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了解脑血流情况,判断脑供血情况。
六、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了解全身情况,为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综上所述,脑供血不足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脑供血情况,排除其他病因,最终确定诊断。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根据上述诊断标准,及时准确地诊断脑供血不足,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供血不足的人,日常得注意这几点,让健康离你更近郭莉
![脑供血不足的人,日常得注意这几点,让健康离你更近郭莉](https://img.taocdn.com/s3/m/6e0e61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e.png)
脑供血不足的人,日常得注意这几点,让健康离你更近郭莉发布时间:2023-06-07T09:43:33.265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郭莉[导读]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省都江堰市 611830魏女士今年65岁,在家中时常出现精神欠佳、面部轻度浮肿、讲话不灵以及吐字不清的情况,家属速速带领魏女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最后确诊为脑供血不足疾病。
患者自述自身经常出现头痛头昏、睡眠质量下、记忆力减退的情况,经常丢三落四,医生叮嘱魏女士以及其家人,在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同时采取相应治疗方式,避免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但是,像魏女士这种,如患有了脑供血不足疾病后,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呢?1 注意监测自身身体情况,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出现了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是精神萎靡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寻找出现的原因,对于中老年群体以及年龄较大的人群来说,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在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进行CT或者MRI检查。
如检查结果没有任何异常情况时,但是上述症状仍然会频繁出现,那么会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疾病,患者要提高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并且要详细向医生说明当前自身情况,这样能够增加医生诊断的准确度,对于自身病情的康复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建立科学饮食习惯如患者自身已经存在脑供血不足疾病,那么每日早餐必不可少,并且日常饮食要保障消化性以及清淡性,切忌食用辛辣以及含有刺激性食物,减少油脂类较多食物的摄入,避免出现大鱼大肉的情况,清淡饮食,同时每日三餐要按时进食,并且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切忌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每餐啊控制在7~8分饱之间为最佳,并且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在脑供血不足日常饮食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原则:近三黑、远三白。
三黑主要指的是黑米、黑芝麻以及蘑菇,三白主要指的是猪油、盐以及白糖。
同时患者日常饮食要多吃虾类以及鱼类,并且要增加菌类食物的摄入,肉类要以鸡、鸭、鹅为主。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危害和治疗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危害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aee0d2a1711cc7930b7164e.png)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危害和治疗脑血管病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是仅次于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杀手。
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新发脑血管病,约有10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幸存者中有3/4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3大死因。
数年来我国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世界首位,有明显症状的1.8亿人,平均每天死亡7000人,全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发病数更以每年600万人的速度递增。
临床上将脑血管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慢性供血不足,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症状隐袭,逐渐发展,如慢性脑供血不足、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等。
急性脑供血不足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已较重视,而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CCCI(慢性脑供血不足)于1990年由日本学者提出,患者往往以头痛、头晕、头重为主诉,可伴有视力模糊、四肢无力、麻木等,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客观体征较少,头颅CT或MRI检查也很少发现异常。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
近代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ICVD的发病率、致残率远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HCVD)。
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中医学的“呆病”、“健忘”、“虚劳”、“善忘”等范畴,且多以中医的“虚证”表现出来。
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是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脑髓空虚,气血不足致心神失养。
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心肝脾肾虚为本,痰淤内生,气血逆乱为标。
中药对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和防治老年痴呆有较强的优势,且副作用少,可使用补肾、调理心脾、活血化淤、安神健脑开窍的中药。
由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公司生产的“养血清脑颗粒”是在古方“四物汤”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早在宋朝我国第一部成药典《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就有“四物汤”的记载,这四物是指当归、川芎、熟地和白芍。
慢性脑供血不足 损害无声无息
![慢性脑供血不足 损害无声无息](https://img.taocdn.com/s3/m/6393a5775acfa1c7aa00cce3.png)
一 一 ~
一
多
套 叫 椎 动 脉 系 统 ,到 了颅 内 又 互 相
联结 , 以保 证 脑 部 血 液供 应 。
心 脑血 管变 狭窄 , 性 下 降 弹
召
盆
庐
主要是 由于患者存 在大脑 皮层 、 额
叶 、 叶血流灌 注 降低 , 感 中枢 、 颞 情 边
缘 系 统 受 到 影 响 的 原 故 。 此 外 , 些 一 神 经 内 分 泌 因 素 的 改 变 , 会 带 来 的 也
一
系 列 脑 功 能 障 碍 , 是 焦 虑 性 或 抑 于
间 孔 狭 窄 , 致 椎 动 脉 受 压 , 引 起 椎 查 没 事 ,也 应 该 在 神 经 内科 专 业 医 师 导 会
一 三 分 治 疗 , 分调 理 、 七
~ 一 一
… .~ 一 … 一 一 一 一
基底动脉 供血不 足 。尤 其是猛 烈转颈 指 导 下 经 常 监 测 各 种 危 险 因 素 ,如 血
不 足 、 汗 过 多 、 烟 、 酒 等 , 会 使 等 。 出 吸 饮 都
供 血 不 足 具 有 广 阔 的 发 展 前 景 。 除 了
血 液 的 黏 稠 度 增 加 ,影 响 大 脑 正 常 供
血。
慢 性 脑 供 血 不 足 病 程 较 长 ,又 无 中药 的 治 疗 ,中 医 还 有 其 他 的 治 疗 方 明 显 客 观 体 征 ,很 多 患 者 检 查 完 头 颅 法 , 对 于 肝 阳 上 亢 型 , 以 取 风 府 、 如 可
饭后 常犯 困 当 心 脑 供 血 不 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19fa3a0c03d8ce2f00662384.png)
•上诉一群中老年患者经脑血流测定正是CCCI患者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指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 应减少(<40-60ml/100g脑组织/min)的状态,而非 局灶性的大脑缺血。
特点: CCCI没有缺血半影区的存在,而局灶性脑缺血有缺血半 影区。
国内有学者给CCCI下的定义
由各种原 因引起的脑血管狭窄和(或)低灌注,导致脑血流量 轻度低于脑生理需要所致的、在全脑血流减少和代谢 降低基础上、但以区域性病理改变为主,引发头晕、 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波动 性、轻度脑功能障碍而无明确神经缺失体征的疾病, 病程在2个月以上。
日本医学家还发现CCCI的结局是 ——老年痴呆症 同时许多老年痴呆症的研究也表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前 期都曾长期有CCCI存在。 (跨世纪脑科学-老年痴呆症致病机理与防治.香山科学会议第91次学术讨论
会纪要.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3):133-135)
“Time is Brain”(时间就是大脑) 同样适用于CCCI患者 全世界医生都在关注CCCI
CCCI诊断标准---96年版
一 临床表现 (1)头痛、头晕、头重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 (2)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3)多数伴有高血压 (4)眼底动脉硬化改变 (5)脑罐流动脉可闻及血管杂音
二 影像学 CT/MR未见血管性器质性改变 三 其它 (1)DSA或TCD提示脑罐流动脉又闭塞或狭窄 (2)脑循环测定仪提示脑血流量降低 (3)年龄基本在60岁以上 (4)排除引起上述自觉症状的其它疾病
在导致脑梗死的严重血流下降和正常脑血流之间,应存在 一个轻度的脑血流减少过程。在正常脑血管和动脉硬化性 严重血管狭窄之间也应有一个演变过程。这是不言而喻完 全可以理解的。应用PET等现代检测技术不少研究提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又2/3存在着脑血流低灌注。 临床工作者广泛认为这一疾病群体确实客观存在。有人在 某一期刊网站仅查1994~2006年发表的以脑供血不足命 题的文章就有7373条,以慢性脑供血不足命题的文章有 598条。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b4421f7f705cc1755270998.png)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马龙县中医医院何志坚一、概述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反复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的症状,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情况发生,可是到医院进行仪器检查(如CT、MRI)和神经体征检查却都没有发现异常。
国际医学界最新的研究发现,引起上述症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脑长期的、慢性的供血不足,医学家把这种疾病命名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
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
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二、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现状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一直位居前三位之内,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已位居死因首位。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
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脑部疾病的发病率占人口的12.6%,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500万,每年新增2 60万。
对于许多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脑供血不足(脑缺血)是必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脑缺血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
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对较大,大脑的重量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 0%。
大脑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
什么是慢性脑供血不足?它有什么症状?
![什么是慢性脑供血不足?它有什么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c21fc96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74.png)
什么是慢性脑供血不足?它有什么症状?大脑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器官,是最高级的神经系统。
它由140多亿个细胞构成,80%的血液每天源源不断地给大脑输送养分,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大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大脑的耗氧量却占据了全身耗氧量1/4,心脏造血的15%也都输出给了大脑,每天约有2000升的血液流经这里,由此可见,血液对于大脑的重要性。
而由血量供应不足引发的脑部功能障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脑供血不足,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数据表明,脑供血不足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些年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经常感觉头晕、头痛、头昏,同时伴有耳鸣、心情燥郁、睡眠质量不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
早在1990年,日本学者率先提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概念,在国际医学界广为流传,后来将由各类原因导致的脑部慢性的、长期的供血不足,引发的脑部缺氧缺血而所致的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类疾病,统称为慢性脑供血不足。
一、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致病因素人类的大脑左右两侧分布着四条血管,分别是两条颈动脉和两条椎动脉,均从脖颈处连接,当血管供血受阻时,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其主要原因如下:(一)血管病变现代人工作多在办公室久坐,长期伏案,或经常低头玩手机,或睡眠枕头过高,使颈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久而久之颈椎曲度变形,椎管狭窄,颈动脉受到压迫,血液流通不畅,供血量减少。
另外,超负荷的体育锻炼、过度的颈部运动,外伤对颈椎也会造成外力伤害,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管变形,致脑供血不足。
(二)血流动力影响患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血液粘稠度增加,流动速度变得缓慢,当舒张压低于80mmHg或收缩压超过160mmHg时,会引起血流量变少。
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当斑块脱落时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从而导致血液流量减少。
在临床过程中,该问题往往也是导致患者发病最为常见的因素。
(三)造血功能降低常听老人言,熬夜就是熬心血,这是由于在夜间身体各个脏器处于休息状态,熬夜时需要调动全身能量来完成这项“任务”,特别是从内脏提取的能量,会直接消耗生命能量,也就是耗血,长期熬夜身体各项机能下降,造血功能降低,产出的血量变少,自然也就无法保障脑部的供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治疗4周和8周头晕疗效比较 治疗4周和8
总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 (例) (例) (例) (例) (例) 有效率 (% ) 治疗 4周 治疗 8周 143 143 14 60 11 15 72 57 46 11 67.8% 92.3%*
注:与治疗4周比较 *P<0.01 与治疗4
图 治疗4周和8周头重疗效比较 治疗4周和8
分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养血清脑颗粒 高、中、低试剂重组,尼莫地平 组。各10只。
脑血流量测定: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
额叶皮质rCBF。
认知功能测定:水迷宫
养血清脑颗粒对大鼠rCBF的影响
养血清脑颗粒对 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利用水迷宫试验检测
1、定位航行试验: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 定位航行试验:
离,模型组均延长,给药组均有好转, P<0.05或0.01。
注:与治疗4周比较 *P<0.01 与治疗4
养血清脑颗粒的成份及作用
成份:当归、川芎、熟地、决明子、珍珠母、 成份:当归、川芎、熟地、决明子、珍珠母、夏
枯草等。 枯草等。
作用: 作用:
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脑部微循环。 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脑部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认知功能,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认知功能, 镇静、镇痛作用。 镇静、镇痛作用。
大鼠结扎1年后微观形态改变
大鼠海马CA1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外膜细胞变性 微循环障碍:血管狭窄、内皮损伤、 增厚
大鼠(腹腔注射/灌胃给药) 养血清脑颗粒以后
“迷宫实验”(水迷宫、等臂迷宫)发现大鼠 可以减少从迷宫中出来的时间—结果阳性 “眩晕仪实验”发现大鼠从眩晕仪中出来可 以 站立—结果阳性 “穿梭箱实验”发现大鼠的记忆力得到有效 的 改善—结果阳性
谢谢! 谢谢!
-
-
CCCI的发病机制
血管因素:如脑动脉硬化、动脉炎、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因素:如体循环低血压 •血液成分变化:如血液粘稠度增加 (高血脂、高血糖等)
• 脑动脉轻度狭窄:脑灌注压下降,脑循
环自动调节,末稍血管扩张,使CBF保持正 常范围。此时脑循环储备能力下降(行负 荷试验变化不明显)。
• 脑动脉重度狭窄:脑灌注压下降,代偿
CCCI概念的提出
CCCI=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 最早期是由日本医学家在20世纪90 年代提出这个概念并不断完善的。
CCCI提出的背景
CAS:是否作为疫病单元争论较大,WHO (1989)、美国(1990)、我国(1995)相 继从疾病分类中取消了这一类型。 CCCI:客观存在,检查方法现代化。 1990年日本厚生省委托“脑动脉硬化性疾 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研究班”进行研究,提 出CCCI这一诊断名称。 1991年日本第16次脑卒中学会正式将这类 疾病命名为“慢性脑供血不足”。 永积等研究:发现既往诊断为CAS的197例中, 只有12例符合CCCI的诊断标准。
CAS患者的自觉症状与rCBF
(西安医科大学一院 屈秋民、津金泽俊和等)
研究对象:日本医科大学患者29例,全部均有
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等CAS的危险因素。 有头昏、头沉、头痛、等症状者15例;无自觉 症状者14例。
rCBF测定:同位素[123I]放射自显影法。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 有症状组 无症状组 P值 例数 15 14 男性 6 4 >0.05 年龄( 年龄(岁) 62.7± 62.7±9.9 64.9± 64.9±7.2 >0.5 高血压 8 6 >0.05 糖尿病 6 3 >0.05 高脂血症 7 5 >0.05
2、空间探索试验:模型组在平台象限停 空间探索试验:
留时间和穿越目标区次数均明显缩短和 减少,给药高、中、低均有不同程度改 善P<0.05。
实验3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大
鼠CCCI的实验研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鲁杨等)
方法:用D-半乳糖(1月)诱导亚急性衰
老模型,症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观察 用养血清脑颗粒高、低剂量组对VEGF、 ET、NO、TNF的影响。
(一)动物实验
实验1CCCI大鼠的行为学及病理改变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慕足方教授 *对大鼠进行双侧的颈动脉结扎 *因为大鼠的willis环非常丰富,所以双侧的
颈动脉结扎大脑不会马上梗死,但是由于双 侧的颈动脉结扎,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 了大脑全脑均匀的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大鼠出现了和人类非常相似的CCCI的症状
• • • • • •
CCCI的分型
Ⅰ型 单纯的CCCI Ⅱ型 CCCI+脑实质的改变(MRI\CT发现 腔隙梗死) Ⅲ型 脑实质改变(脑梗死及腔 +慢性脑供 血不足)
CCCI的治疗
去除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脂质
代谢异常、肥胖等 调控血压,改善循环低血压 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改善微循环:如养血清脑颗粒、银杏叶 制剂、川芎嗪等
两组患者的rCBF
ml/min·100g脑组织
日本学者平井将年龄在60 日本学者平井将年龄在60岁以上的 60岁以上的 分为2 老人分为2组
头晕 A组 (CCCI) B组 (健康) 头重 眼底动脉Ⅱ级 神经体征 CT TCD 血流量 80% 正常 PET 下降 正常 下降 正常
+ -
+ -
+ -
结 果
实验4、CCC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 NF-κB的变化
——上海瑞金医院 陈生第 等
2005.12
结果
在额叶组织,缺血组的NF-κB蛋白表达较 在额叶组织,缺血组的NF-κB蛋白表达较 假手术组升高近35倍,预防组和治疗组 假手术组升高近35倍,预防组和治疗组 的NF-κB蛋白表达较缺血组分别降低40% NF-κB蛋白表达较缺血组分别降低40% 和52%。 52%。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3.3 65 55 30 49.1 治疗4周 治疗8周
23
25
18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注:与治疗4周比较 *P<0.01 与治疗4
表 治疗4周和8周失眠疗效比较 治疗4周和8
总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例) (例) (例) (例) (例) 治疗 4周 治疗 8周 76 76 9 39 2 5 33 23 32 9 总有 效率 (% ) 57.9% 88.2%*
大鼠结扎1个月后
对大鼠进行实验发现: “迷宫实验”(水迷宫、等臂迷宫)发现大 鼠 的记忆力和计算力、判断力减退 “眩晕仪实验”发现大鼠从眩晕仪中出来无 法 站立 “穿梭箱实验”发现大鼠的记忆力减退
大鼠结扎1个月或4个月后病理学特征
皮质萎缩(结扎1个月) 白质疏松(结扎1个月) 胶质细胞增生(结扎1个月) 毛细胞血管床改变(结扎1个月) 海马CA1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活化(4个月) 明显面广泛的神经元变性、脱失、萎缩(4个月)
结 论
• 脑缺血严重至一定程度,神经细胞发生 凋亡、 NF-κB表达明显增强 NF-κB表达明显增强 • 养血清脑颗粒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NF养血清脑颗粒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NFκB的表达 κB的表达
(二)临床研究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143例CCCI的临床疗效》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143例CCCI的临床疗效》 由上海仁济、瑞金、新华、中山、长征、长海 等9家医院完成。CCCI143例,平均年龄 家医院完成。CCCI143例,平均年龄 63±8.9岁、口服1袋每日3次,连用4~8周,治 63±8.9岁、口服1袋每日3次,连用4~8周,治 疗后头晕,头重、失眠均有效,治疗8 疗后头晕,头重、失眠均有效,治疗8周效果 变好,分别达92.3%、 变好,分别达92.3%、83.3% 、及88.2%。 、及88.2%。
性血管扩张仍不能改善CBF的减少,但可通 过提高O2摄取率(正常脑组织仅利用O2 的 40%,此时可达正常2倍以上),使脑组织 的氧代谢不受影响,此时称“贫困灌流状 态”,若血压↓或输出量减少,均可引起 脑梗死,故有人称CCCI是梗死前状态。
CCCI的病理生理改变
研究表明,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会使大脑发生: • 皮质萎缩—皮质萎缩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基本的病 理改变 • 海马神经元的变性 • 额叶、海马M型胆碱受体结合率下降 • 脑白质疏松—易出现记忆力减退,出现逆行性遗忘 • 胶质细胞增生—导致大脑功能下降 • 毛细血管床改变
大鼠结扎3个月后脑白质的损害
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增生活化 少突胶质细胞减少
可能机制:活性小胶质细胞产生的TNF-α 作用于TNFR1、caspase-2、 caspase-3 等介导少突胶质细胞死亡致白质损害
大鼠结扎3个月后生化改变
额叶、海马M型胆碱受体结合率下降 单氨类递质改变 能量代谢:代偿激活
结
论
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双侧颈动脉结扎大鼠 ” 神经症状,如记忆力、判断力、计算力、 克服眩晕等的自觉感受。 初步证实: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实验大鼠的 CCCI症状,很可能是改善了大脑血流量。
实验2、CCCI大鼠血流量及认知功能
(天津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中心凌霜等)
动物:Wistar大鼠,双侧颈总来自结扎造模CCCI的结局
• 脑梗死:有症状的CCCI 易发生 • 认知功能障碍→痴呆
《CCCI诊断标准》—2000版
• • CCCI诊断标准:(目录) 1、头晕、头痛、头沉等自觉症状 2、有支持脑动脉硬化的所见 (1)伴有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等 (2)有时可闻及脑灌注动脉的血管杂音 3、没有大脑的局灶神经体征 4、CT/MRI无血管性器质脑改变 5、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上述自觉症状 6、年龄原则上大于60岁(可以放宽到45岁以上) 7、脑循环确认脑血流低下 8、DSA或TCD提示脑灌流动动脉有闭塞或狭窄改变 ★氙CT查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