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洪涝灾害气象灾害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06181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2.png)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降水过多或者河水湖水泛滥等原因,导致土壤水分过饱和,地面无法及时排水,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的一种自然灾害。
下面我将对中国的洪涝灾害进行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东北、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西南等地是我国洪涝灾害高发区。
东北地区由于受到台风、冷涡等气候系统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加上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
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台风、季风等气候系统的影响,雨量较为充沛,加上地形复杂,易造成洪涝灾害。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流域,河湖密布,水利设施发达,但也由于雨量集中、地势平坦等因素,使得该地区易受洪涝灾害威胁。
珠江流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区,也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较易发生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多河险,山洪、浸润洪水等较为常见。
洪涝灾害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农田造成重大损失,洪水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栽种农作物的大量劳动和资金化为乌有,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收入。
其次是城市生活受到影响,洪水淹没低洼地区,水浸入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导致交通瘫痪、供水中断、电力短缺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此外,洪涝灾害还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环境的恶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造成破坏,长期积累还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等其他灾害的发生。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完善防洪设施。
在重点洪涝地区加强了堤防、水闸、水库和排涝设施的建设,提高了防洪能力。
其次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中国气象部门建立了全国各地的气象站网和雷达监测网,同时加强了对洪涝灾害的预警和预报能力,在灾前能够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另外,加强洪涝灾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了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支持,为受灾地区提供物资和人力支持。
4.1 课时2 洪涝和气象灾害++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 课时2 洪涝和气象灾害++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228fc2c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9.png)
分布—世界 ➢ 世界: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分布—中国
➢ 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 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 季节。其中海南、广东、 福建、台湾和浙江沿海 受灾最为严重。
危害 •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狂风
•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拓展延伸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课堂小结
我国:我国冬半年主要 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 大部分地区。
寒潮的危害
剧烈降温 大风、大雪、冻雨
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畜牧业损失
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引发沙尘暴
寒潮的有利影响
➢ 有助于地面热量交换。 ➢ 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增加土壤温度,有利于缓解春旱。 ➢ 降雪有利于肥土和保温。 ➢ 寒潮带来的低温是天然的杀虫剂。 ➢ 带来了丰富的风力资源。
干旱、台风和寒潮
1
干旱灾害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 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 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 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简称旱灾。
分布—中国
➢ 东北地区以春夏旱为主; ➢ 华北地区以春旱为主; ➢ 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伏旱严重; ➢ 华南地区以冬春连旱为主; ➢ 西南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
鲁教版 必修第一册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1节 课时2 洪涝和气象灾害
新课导入
2016年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暴雨 洪涝侵袭,6月30日至7月6日,武汉累 计降水量超过580毫米,刷新了有气象 记录以来的周降水量最高值。大水围城, 多处道路、桥梁、隧道、地铁站点无法 通行,部分地区供电、通信中断; 截至7月11日,武汉市有100多万人受灾,12万公顷农作物受损,8000多间 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
《气象灾害》自然灾害PPT教学课件
![《气象灾害》自然灾害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9c67b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9.png)
概念
概念
分布 洪涝灾害
台风灾害 分布
危害
气
特点
象
危害
概念
灾
概念
分布 干旱灾害
害
寒潮灾害 分布
危害
危害
影响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洪涝灾害
(一)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 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二、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
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区。
2.从地形因素看 沿海、沿河地势低洼地区和干暖
风速从外向内 增加、无降水
四、危害
1.狂风可吹倒房屋、 拔起大树,掀翻万 吨巨轮,破坏交通 和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造成河堤决 口,水库崩溃,洪水 泛滥。引发滑坡、泥 石流等灾害,淹没农 田、村镇,并危害近 海养殖。
3.风暴潮能破坏海 堤、淹没岛屿,造 成海水倒灌。
三、危害
3.引发水资源短缺, 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 至社会稳定。
4.引发沙尘暴、火灾、 虫灾等灾害。
我国旱灾
(1)我国旱灾的发生 范围广泛。
(2)东部季风区:因 降水季节变化、年 际变化大,易发生 旱灾。
(3)旱灾多发区:华 北、华南、西南和 江淮,其中华北地 区的旱灾发生最频 繁、影响最严重。
四、我国台风灾害时空分布
地点: 东南沿海地区 时间: 夏秋季节。
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 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一)概念: 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
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 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4ee9b1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0.png)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中国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
干旱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还会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等,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下大量雨水的天气现象。
中国是暴雨频发的国家之一,每年夏季,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常常遭受暴雨的袭击。
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每年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常常造成房屋倒塌、船只沉没、农作物受损等严重后果。
然而,台风也能带来一定的降水,缓解一些地区的旱情。
(四)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经常受到寒潮的侵袭。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体健康都有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冻害、道路结冰、呼吸道疾病等问题。
(五)高温高温天气是指气温较高,超过人体和动植物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
在夏季,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经常出现高温天气。
高温会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的发生,对电力供应、城市交通等也带来巨大压力。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江河湖库水量迅速增加、水位迅猛上涨而引发的灾害;雨涝灾害则是指由于长期降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和径流淹没低洼土地而造成的灾害。
(一)洪水灾害1、成因(1)自然因素气候因素:暴雨是导致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短时间内的强降雨,使得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加,超过河道的泄洪能力,从而引发洪水。
中国气象灾害总结(表格型)
![中国气象灾害总结(表格型)](https://img.taocdn.com/s3/m/d714f8be65ce050876321373.png)
时 间 空间分布 特点 影 响 台风结构 基本原理
寒潮灾害——寒潮属于冷锋天气 9月至次年5月 发生时间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3~4月、10~11月,前者更强), 春秋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东西向山地(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 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山地: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
2013届湛江二中 高三(25)班
蔡天舒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渍灾害 常见洪水灾害类型 成因 发生时间 空间分布
暴雨洪水 融雪洪水
较大强度形成的 雨季 降水 高纬度或高山积 春、夏季 雪,季节性气温 升高形成的洪水 洪水中冰块堆积 初春、初冬 对水流产生阻力 引起的江河水位 的现象
暴雨多发区 高纬度、高海拔
冰凌洪水
纬度较高地区, 自低纬度流向较 高纬度的河段
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其中春旱发生地域广,频率高。 旱灾多发中心 东北地区 旱灾类型和特点 盛夏、久晴高温引起的
华北地区
长江流域
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春旱最严重
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时
间
冬春季节
西北、华北(影响最大) ①动力条件:大风 ②物质条件:地面的沙尘物质 ③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北方有沙源地c.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 季大风日数多d.地表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樵采、开垦,植被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c.开矿
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及科学防灾减灾-精选文档
![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及科学防灾减灾-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41831dc4693daef5ef73de7.png)
图3:1987-2019年我国干旱面积
• 4、大雾灾害 • 大雾灾害在我国四川盆地、长江和淮河 流域、华南、华北及东北等地均有发生, 尤为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浓雾天气较多。 近50年来,虽然我国年平均雾日数呈减 少的趋势(图4),但大雾造成的灾害损 失却更加严重。如2019年11月8日,上 海大雾弥漫,奉贤区A30公路施工路段 发生特大车祸,造成10人死亡,15人受 伤。
• 2、台风灾害 •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危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侵 袭,且有可能窜入内陆,引发暴雨洪涝、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衍生灾害。 • 2019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 台风个数有所减少(23个),但由于我 国经济的发展,台风影响程度却呈增加趋 势。如,2019年-2019年台风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比1987年-2019年10年间年均 增加了58.4%。
我国的气象灾害情况
•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变 化剧烈,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是世界上遭 受气象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气象灾 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安定、资 源环境等构成严重威胁。 • 因此,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分析研究,提升气象 灾害预测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 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
• 3、干旱灾害
•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灾害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分布不均, 北方以春旱为主,长江流域、江南和江淮之 间伏旱较多。据1987至2019年统计,我国 平均每年遭受干旱灾害的农作物面积为 2557.3万公顷,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 物受灾面积的51.15%。其中,2000年、 2019年受旱面积较大,在4000万公顷左右。 2019年以后,受干旱影响面积有所减少,但 重大
《2024年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ff7d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1.png)
《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近30年来所面临的气象灾害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特点。
气象灾害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灾害类型、地域分布、时间规律、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对我国近30年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详细分析。
二、气象灾害类型及其特点1. 洪涝灾害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频发,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
洪涝灾害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 干旱灾害干旱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是北方地区。
干旱灾害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容易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3. 台风灾害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台风灾害的特点是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往往伴随着强风、暴雨和潮汐等次生灾害。
三、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1. 地域分布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分布特征明显,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干旱灾害则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台风灾害则主要影响沿海地区。
此外,不同地区的气象灾害还具有不同的次生灾害特点。
2. 时间规律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间规律特征表现为季节性和周期性。
例如,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而干旱灾害则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
此外,一些气象灾害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如台风灾害的活跃期和静息期。
四、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1. 影响因素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
其中,气候变化是导致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也会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2. 应对策略针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二是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四是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气象灾害
![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气象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bdd3421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8.png)
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气象灾害【学习目标】1.了解气象灾害的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洪涝灾害、干旱、台风以及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基础知识】一、洪涝灾害1.概念: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3.危害(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二、干旱灾害1.概念(1)干旱旱灾: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3.危害: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四、寒潮灾害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气象灾害—洪涝灾害PPT课件
![气象灾害—洪涝灾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0c432b9b6648d7c0c7462e.png)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成灾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
1
一、洪涝
概念:是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 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 种灾害,“洪”主要是指___________,常常与 流潮域洪性水的等暴 相雨 关洪 。水“生、涝态融”环雪主境洪要水是、指冰__凌__洪__水__、_风,暴往 往与本地区的降水、积水过多、洪排水水泛不滥畅相联系。
1.洪涝灾害成因答题思路
气候特征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②夏季风的强弱 变化;③台风的影响
自 地形
地形平坦、地势低洼
然 原 因
水系特征
①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②河道 弯曲;③入海口狭窄,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
水文特征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植被特征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
人
植被破坏
回顾本次洪水成因:首先,长江流域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其次,由于淤积、 围垦等原因,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减少了45.5%。仅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水湖 群,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积而丧失的湖泊容积就超过300亿m3,大大降低了 长江中下游湖泊的调洪能力。再次,由于河道淤积、滩地围垦、设障严重等原因, 使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是导致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性大洪水的主要4原因。
危害:洪涝灾害不仅对水利施设、农业、交通运 输、城市和工业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积济水损内失涝,而 且通过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疫病暴发对社会造 成巨大的冲击,通过对耕地、水系和水环境的破 坏造成严重的_____________恶化。
2
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 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季节:夏秋 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高二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高二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d386761f2b160b4e777fcf29.png)
C.20°
D.15°
(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示四个区域中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影响
例1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例2 2000年我国北方蝗灾严重,与其有关联的另一 种灾害是
A、寒潮 B、干旱 C、雷暴 D、洪涝
(5)预防措施: 短期:改善农业生态,选择耐旱的作物。 长期: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应急:节水
思考:
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点拨: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 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 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 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 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 主要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 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 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 是旱灾频发区。
读图2-2-8中国干旱季节分区(课本38页)
(1)东北地区春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
灾频次居首位(雨季为6-9月)。
(3)江淮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
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
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雨季移到北方受高温影
响)
。
(5)西南地区冬春连旱(5-10月为雨季11-次4为旱季)。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a580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a.png)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异常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雷电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分类,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一)暴雨洪涝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且影响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之一。
其成因主要为长时间连续的强降雨,导致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此类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尤其是沿海地区和江河中下游地区。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指长时间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壤水分严重缺乏,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活的一种气象灾害。
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是由台风引起的风、雨、潮等自然灾害的总称。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
(四)雷电灾害雷电灾害是指因雷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事故。
我国雷电灾害多发于夏季雷暴频繁的地区。
三、防灾减灾对策(一)提高监测预警能力针对各类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监测、自动气象站等手段,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
(二)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加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高抗洪能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雷电防护设施建设,减少雷电事故发生。
同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普及防灾减灾知识通过媒体宣传、科普教育等途径,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让公众了解各类气象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范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施综合治理策略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象灾害类型,制定综合治理策略。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推动防灾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8f9056f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0.png)
本节主要讲述了气象灾害,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 等。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各灾害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1.洪涝灾害的成因除了与地形因素有关外,还和气候因素(降水)密切相关。 2.要明确干旱和干旱灾害的区别。 3.台害
分布规律 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危害
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 冻害 ,造成农业损失
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 线路等
交通 ,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会出现大量降水或强降水的低洼地区,就会发生洪涝灾害。 ( ✕ ) 出现洪涝的地区不一定会发生洪涝灾害,如果该地区人口稀少或根本无人居住, 洪涝没有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那么就不能被称为洪涝灾害。 2.洪涝灾害是降水较多所致,而干旱灾害却是降水较少所致。由于许多地区降水季 节分配不均,故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地区,也是容易出现干旱灾害的地区。 ( ✕ )
淹没农田、聚落等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造成⑤ 人员伤亡 、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引发河流泥沙淤塞、⑥ 水土流失 等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⑦ 中下游 平原
2 |干旱灾害
缺水
非洲 华北
牧草
3 |台风灾害
概念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 大风力在 12 级以上
华南沿海
随着冷空气迅速南下,锋面雨带从东北、华北退到华南沿海
夏季风的强弱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1)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移动速度快,锋面雨带会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 容易形成涝灾;而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容易形成旱灾。 (2)夏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移动速度慢,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容易 形成涝灾;而北方由于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降水较少,容易形成旱灾。
《中 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案
![《中 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2c904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7.png)
《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型、分布和成因。
2、掌握气象灾害对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学会分析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型、分布和成因。
(2)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措施。
2、难点(1)气象灾害形成机制的综合分析。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应对气象灾害。
三、知识梳理(一)气象灾害的类型1、洪涝灾害(1)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其中,长江、淮河、黄河、珠江等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区。
(3)成因:自然原因包括降水集中、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水系支流多,汇水面积大等。
人为原因有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积;围湖造田,降低湖泊调蓄能力等。
2、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明显,西南地区冬春连旱时有发生。
(3)成因:自然原因包括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气温高、蒸发量大等。
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以及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等。
3、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
(2)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海南等地。
(3)成因:广阔的高温洋面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气流旋转形成气旋。
4、寒潮灾害(1)概念: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
(2)分布:主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3)成因: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移动。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84d190e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7.png)
全国旱灾危险区划图
华北地区容易发生春旱的原因:
自然 原因
原因
人为 原因
气温回升快 春季多大风 春季降水少
蒸发旺盛
春播季节,农业需水量大 人口、城市稠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我国旱灾多发地区及成因
梅雨过后,受副高 控制,形成伏旱
降水变率大, 春季雨带未到, 气温回升快, 蒸发量大,春 旱严重
a.台风卫星影像 ■图6.5 台风
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旋 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大风区 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 旋涡风雨区;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 云和干暖。
b.台风剖面
三、台风灾害
2.分布: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图6.6),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 发于夏秋季节。
加勒比 海及美 国东部 沿海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热带、副热带海域
辩证看待台风灾害
带来降水
好
调节和维持地球热量平衡
处
海浪卷起深层海水营养盐类,有
利于海洋表层藻类的繁殖,给海
洋鱼类提供食物来源
四、寒潮灾害
1.概念:
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 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 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 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 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占据河道--建筑物降 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流
植被覆盖差
流域
人
自
域 状
降水强度大
的汇 水速
为
成
然
况 地面坡度大 度快
原 因
因
原 因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自然灾害第1讲气象灾害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自然灾害第1讲气象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662ffe4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e.png)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形成点 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整合构建]
1.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
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 广阔的暖洋面(热
热带 气候
海地区、中国东南 带、副热带);充足 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 沿海、日本和东南 的水汽;上冷下热 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 亚、加勒比海和美 的不稳定的大气结 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4.台风带来的危害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
狂风 暴雨 风暴潮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5.我国的台风灾害 (1)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2)多发季节:夏秋季节。
[知识巩固]
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在12级以上。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 ) ①破坏性大 ②季节性强 ③可以缓解旱情 ④复合型特征明显
知识点1 洪涝灾害
[知识筛查]
1.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 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区 (1)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 海洋性气候区等。 (2)从地形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暴雨 及热带气旋影 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 命财产安全。山区暴雨可能
响的沿海地区 程
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
类型
寒潮
沙 尘 暴
分布
深秋到初春季 节的北半球中 高纬度地区
气象灾害情况汇报
![气象灾害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d0289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d.png)
气象灾害情况汇报一、台风灾害。
今年以来,我国台风频率较往年有所增加,台风登陆带来的风雨灾害给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今年7月份以来,连续几个台风登陆,给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带来了严重的灾害,造成了大面积的水浸、倒塌房屋、农作物受损等问题。
同时,台风登陆还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二、暴雨洪涝灾害。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出现了强降雨天气,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特别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降雨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导致了江河水位上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洪水淹没了大片农田,导致农作物受损严重;城市内涝也给交通、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三、干旱灾害。
与此同时,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灾害。
降雨量较往年明显偏少,导致了农田干旱,农作物受灾严重。
特别是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干旱灾害严重,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生产损失,对当地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四、高温干旱灾害。
今年夏季,我国多地出现了高温天气,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等地,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
高温天气还导致了农作物的干旱受灾,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较大困难。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今年以来我国气象灾害频发,给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工作,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象灾害,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6.1气象灾害洪涝灾害说课稿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6.1气象灾害洪涝灾害说课稿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1162d74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4.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学生对洪涝灾害成因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以及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洪涝灾害成因的理解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将通过引入更多的案例,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感受和理解洪涝灾害的成因。
2.对于应用能力的不足,我将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他们自己总结一下自己对洪涝灾害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对他们的理解进行纠正和补充。最后,我会给出一些建议,让学生知道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2.洪涝灾害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
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4.洪涝灾害的预警和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洪涝灾害的基本概念、类型、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能够分析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提高学生对气象灾害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方式是通过情境创设。我会播放一段关于洪涝灾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洪涝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灾害吗?它为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这么大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分
发生时间
布地区
降雨多、暴雨集中;
暴雨 洪水
影地畅响势 ;低 人我平 类国, 不范排 合围水 理最不 的广、东季时部风间区最长、危4—害9月最大
的经洪济活水动灾。害
融雪
洪水
受气温升高影响 形成 学科网
冰凌 受河道流向和地理 洪水 位置的制约
西北和 东北山区。
河流从低纬 度向高纬度 流的河段
4—5月 积雪洪水 7~8月 冰川融水
秋末春初
我国农作物水灾受灾较严重的省份有 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和四川等 农业大省。
为什么东部地区受灾严重?
耕地面积广,农业发达,主要商品粮 基地在此。城市密集,交通便捷,工 业发达
中国各省(市、区)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 1978~2000年)
嫩江 松花江
辽河 海河 黄河 四川盆关地中地区长淮江河
思考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 灾害影响更为深远?
一、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中③国多平年平原均日低降水地量多≥50,毫米高的日原数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思考: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 的特点?受哪些因素 影响?
2、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 类型 形成原因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 时有发生。
读上图,分析 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120°
30°
200 1000
城市 河流
122°
M
200
1017
200
1017 山峰、山峰高程/m 200 等高线/m 图7
【答案】(10分)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 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 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 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 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 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 常带来强降雨。(3分)
2.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 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 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 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 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20世 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 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 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 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 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 (
【选修 5—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 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 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9分)
(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图11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6分) (2分)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 的原因。(4分)
【答案】 (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 4-10月,其它月份无雹灾); 主要集中在5月-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制定救灾 应急预案
2.4中国的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海陆兼 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 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 不均衡。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 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 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气 象灾害,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 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一、风暴潮灾害
? 我国最严重 的海洋灾害
一般影响范围 严重影响范围
“森拉克”风暴潮影响范围( 2002年)
类型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危害
台风 7-10月 东南沿海
风暴潮
温带 春秋 风暴潮 季节
我国北方沿海
不仅毁坏船 只,而且破 坏房屋、农 田、海堤以 及码头、港 口等工程设 施,并造成 不同程度的 人员伤亡。
25
云贵高原
20
珠江
10
5
图2.19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 (1949—1989年)
43.[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 5区。图11示意河南省水文气 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 1450-1979 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并解释原因。
一、旱灾
——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 渐发 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 淮地区
显示了我国的旱灾中心,其中以 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的影响。 解决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对策。
2015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 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 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5,回答16~17题。 图5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16.据图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 当时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 潮的措施是 A. 完善预警系统 B. 围海造田 C. 修筑沿海堤坝 D. 建防护林
【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布特征:北多南少,北部(三区)水 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 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4分)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 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 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 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 (3分)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
【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 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 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 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环 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 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 平。(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