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合集下载

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德优良,热爱专业,具备严谨科学作风,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免疫学专业人才。

1、在政治思想和社会公德方面,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较高的现代文明素养。

2、在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热爱医学科学和本专业,具有坚持真理,务实求真和严谨学术规范的职业道德,也具有积极进取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3、在免疫学专业的学术水平方面,能全面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跟踪最新研究进展;能够掌握3 ~ 4项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方法和技术,熟悉1~2项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其他实验方法和技术。

能总结文献资料撰写综述,能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学术研究论文。

另外能初步撰写科研课题的申请书。

通过参与对本科生实验课的带教工作,初步具备承担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和资料,能初步听懂英文学术讲座以及与外籍学者口头交流能力。

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能用电子邮件方式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方面书面交流。

5、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三年三、研究方向1、细胞免疫主要集中探讨T细胞免疫应答过程的分子机制。

观察T细胞不同亚群在抗原刺激后活化和增殖,分化和效应,以及凋亡过程所涉及的信号传导途径,试图从分子水平阐明T细胞在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方面的确切机制。

2、抗感染免疫探讨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在抗感染性免疫应答中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

主要研究机体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相关的天然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的作用,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各种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

3、肿瘤免疫主要观察T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涉及哪些途径和机制,以及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可望这种具有高效细胞毒活性的T细胞能在临床成为治疗肿瘤一种新的免疫细胞过继疗法。

免疫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免疫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免疫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102)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免疫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免疫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肿瘤免疫(1)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以肝细胞肝癌为重点,探讨HBV整合、诱变及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变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2)肿瘤的治疗研究:重点从两方面开展①肿瘤疫苗的研制及应用②肿瘤的基因治疗,即通过相关基因的修复、替代或反义封闭等的研究,筛选出最佳基因治疗方案。

2.免疫调节与疾病研究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网络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探讨临床相关免疫疾病的发病机理即治疗途径。

3.移植免疫利用器官移植模型与实验系统,深入研究移植排斥过程中的免疫识别、免疫排斥与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

4.中医中药对机体免疫的调整平衡作用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讨中医中药对机体的调整平衡作用、作用条件、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动态变化;探讨中药有效成分对免疫细胞活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与规律。

三、学习年限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7学分,选修不少于11学分。

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工作安排确定,在申请答辩之前修完全部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一)必修课1、学位公共课:共3门8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两门4学分。

4、前沿讲座2学分。

前沿讲座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能够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1.0学分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参加全国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0.2学分/次(2)综述或报告1.0学分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探讨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探讨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19.15.021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探讨①于红松 王 欣② 姚新生 徐 林 张继东 秦娜琳 罗军敏(遵义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遵义563000)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 (2019)15⁃1900⁃03①本文受贵州省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黔教研合JPKC 字[2015]002)和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cyx201825)资助㊂②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遵义563000㊂作者简介:于红松,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科研工作,E⁃mail:yuhongsong@㊂通讯作者及指导教师:罗军敏,女,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科研工作,E⁃mail:luojm16128@㊂[摘 要] 现代医学免疫学已经渗透到医学类的各个领域㊂医学免疫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就业㊂因此,医学免疫学研究生的课程设计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并注重人文素质㊁国际化视野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力争为医学和教育事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㊂[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研究生;专业课程;岗位胜任力;综合素质Investig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medical immunology based on position competencyYU Hong⁃Song ,WANG Xin ,YAO Xin⁃Sheng ,XU Lin ,ZHANG Ji⁃Dong ,QIN Na⁃Lin ,LUO Jun⁃Min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0,China[Abstract ] Modern medical immunology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field of medical science.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medical immu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training,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mployment of postgraduates.Therefore,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medical immunology postgraduates should be based on position competency,be with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goal,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and strive to provide high⁃quality as well as high⁃level medical talents for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Key words ]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medical immunology;Professional courses;Position competency;Comprehensive ability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最主要方式,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现代医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环节㊂但是,近年来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出现了生源质量不高㊁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㊁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1]㊂而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最重要的主干学科之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同样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㊂并且医学免疫学专业培养的研究生为学术型,毕业后主要在医学院校㊁医院检验科及生物制剂公司的相关岗位工作,也有相当一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就对其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因此,如何改进医学免疫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加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环节,以便使其毕业后能快速进入适宜的岗位并能较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这是医学免疫学研究生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㊂根据这种情况,我校硕士点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结合免疫学研究生的就业方向,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增设免疫学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以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使其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岗位㊂本文主要简述我们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体会㊂1 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医学免疫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不同于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他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㊂由于在本科或者专科阶段学习中没有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加上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度不够,若去高等院校或者研究所工作,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深度不如博士生;若去医院开展技术性工作,技术又不过硬;这样就造成一部分研究生在毕业找工作中出现困难㊂我们认为,要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需要依据 因材施教㊁模块化培养㊁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2],使研究生能在培㊃0091㊃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年第35卷养期间掌握医学与生物学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㊁技术和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严谨务实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㊁高尚的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修养㊂2 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好㊁学术水平高的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导师在研究能力㊁创新能力㊁学术水平㊁道德情操等方面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3]㊂近年来我们依托贵州省及学校的相关政策,抓住 引进㊁培养㊁提高”三个环节,以培养提升现有师资素质为主体,采取立足岗位培养㊁支持攻读博士学位㊁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这三种措施,使本教研团队不断壮大,基本建立和完善了一支结构合理㊁团队综合实力强的高素质教研团队;目前拥有教师1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9人㊂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 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人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百”层次人才)㊂导师均兼职全国㊁省级㊁市级学术团体理事等职务,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㊂其次,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做兼职教授指导研究生培养,兼职教授通过授课㊁讲座和参与答辩等形式传播学科前沿动态和科研技能;目前已聘请国内外专家20余名㊂积极吸纳企业和医院高级职称的专家加入团队,对医学免疫学研究生课程进行指导;也可以让医学免疫学研究生参与生物技术公司的生产和研发,或者让其进入医院相关科室见习;通过多种渠道将岗位需求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医学免疫学学术型研究生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力㊂3 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为了保证研究生能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和创新,研究生的科研平台显得尤为重要㊂从1999年开始,我校免疫学硕士点先后申报获批中央财政专项㊁贵州省重点学科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㊁贵州省免疫分子应用工程中心㊁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等建设项目;特别是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省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单位后,在省㊁厅㊁学校多渠道申请经费支持下,搭建了现代化㊁高水平的科研平台㊂目前已建成拥有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㊁8色荧光流式细胞检测仪㊁细胞工作平台系统㊁多基因遗传分析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构建了细胞免疫学㊁分子免疫学㊁生物制品㊁免疫检测四个工作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优良的实验条件,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技能,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㊂4 优化课程体系4.1 拓展专业知识及技能 近几年,来自非临床专业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生源比例越来越大,其中以护理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最多;而他们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少[4]㊂为了提升医学免疫学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我们要求医学免疫学研究生除了掌握‘医学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两门针对所有医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基础主干课程以外,还必须学习‘免疫学前沿进展“‘免疫学专业英语“‘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等专业课程㊂另外通过讲授㊁自学㊁讨论等教学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㊁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深入掌握免疫学理论及技能[5]㊂教师在课程内容讲授上会照顾不同背景㊁不同层次来源学生的专业基础,重点讲授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和疑难问题,使研究生均能在开展科研工作前都具备一定的免疫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㊂此外,我们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求研究生结合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前沿科学动态进行文献综述的课堂汇报及交流,并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最新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在反复的训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㊁积极性和创造性,初步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㊂4.2 开拓国际化视野 随着国际合作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高校认为当今医学教育的趋势是教育国际化[6]㊂目前,我们教师队伍中有4名教师有出国留学背景,有5名为国内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在开展双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基础㊂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引用英文原版免疫学教材,要求研究生查阅英文文献拓展知识,同时鼓励研究生进行英文PPT 的制作和英文文献汇报㊂此外,选派优秀研究生到国外高校学习和交流,鼓励研究生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等,真正提高免疫学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㊂4.3 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是为某一专业领域培养高级创新人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培养目标㊂米蕊芳等[7]提出基础医学学科研究生创新思维过程的培养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包含四个阶段,分别是创新思维准备阶段㊁思考阶段㊁实现阶段和应用阶段㊂医学免疫学研究生在刚入学时就应该初步具有创新思维的意识,也就是创新思维的准备阶段,也是基础阶段㊂在这一阶段,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和文献学习,能够及时跟踪基础医学㊁基础免疫学学科的前沿动态,熟练掌握专业文献的检索方法,并能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最㊃1091㊃于红松等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探讨 第15期新文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找到当前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㊂因此,针对免疫学课程特点,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尤为重要[8]㊂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多学科相互融合㊁渗透,比如从发病起因㊁发病过程等方面介绍肿瘤㊁自身免疫性疾病㊁免疫缺陷疾病等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内容,增加研究生学习兴趣,启发研究生发现科学问题㊁提出科研假设以及制定研究方案,从而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㊂4.4 加强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具有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㊂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㊁人文思想㊁人文方法㊁人文精神四个方面[9]㊂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从 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基础医学研究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人文关怀㊂当前一部分学生功利心重,片面追求学术论文,甚至在科研过程中弄虚作假㊁篡改数据,漠视了科研的意义,违背了基本的科研道德[10]㊂为避免这样的情况持续发生,我们注重医学免疫学学术型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原始实验数据的检查,杜绝一切违背科研道德的事情发生㊂我们在工作中还需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感化和教育学生,培养其人文素质㊂通过加强人文教育,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高等医学人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㊂5 教学成效及努力的方向5.1 提升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学成效显著 我校免疫学硕士点已经培养毕业研究生117人,目前48.7%在医院临床工作,44.4%在学校与科研单位工作,6.9%在企业和业务管理岗位工作;他们均能适应和胜任现职岗位,工作业绩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㊂培养毕业的研究生已经晋升教授或主任医师13名,晋升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17名;担任科负责人以上职务者22名;考取博士研究生18名;担任省级及以上学术团体理事和省级及以上评审专家10名㊂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44项;研究生发表SCI论文42篇,北图核心期刊论文113篇㊂研究生在校期间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毕业生7人,获得贵州省三好学生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4人,获贵州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1人㊂5.2 努力的方向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研究生教育要向复合型才人方向培养㊂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设计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专业课程,培养了大批得到用人单位认可的优秀研究生㊂以后我们还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基础医学与医学人文㊁临床医学等学科的有机联系,最终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㊁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优秀医学人才㊂参考文献:[1] 吕桂香,高 旭.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8):666⁃668.Lv GX,Gao X.Thoughts on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basic medicine[J].Basic Med Educ, 2014,16(8):666⁃668.[2] 张秀军,王丽雅,欧阳乐,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8): 107⁃108.Zhang XJ,Wang LY,Ou YL,et al.The influence of post competence oriented curriculum model on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J].China Higher Med Educ,2016,(8):107⁃108.[3] 胡海岩.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2):1⁃5.Hu HY.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high level research universities[J].Acad Degree Graduate Educ,2009,(2):1⁃5.[4] 郭铁云,张凤民,李 妍,等.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现状和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23⁃124.Guo TY,Zhang FM,Li Y,et al.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basic medicine[J].China Higher Med Educ,2016,(1):123⁃124.[5] 张国俊,孙爱平,赵铁锁,等.在线开放课程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34(8): 1254⁃1257.Zhang GJ,Sun AP,Zhao TS,et al.Application and thinking of online open course in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J].Chin J Immunol,2018,34(8):1254⁃1257.[6] 郭双平,刘一雄,李 侠,等.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344⁃346.Guo SP,Liu YX,Li X,et al.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J].Progress Modern Biomed,2016,16(2): 344⁃346.[7] 米蕊芳,刘福生.基础医学学科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医学教育管理,2017,3(S1):76⁃78.Mi RF,Liu FS.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basic Medicine[J].Med Educ Management,2017,3(S1):76⁃78.[8] 张 意,曹雪涛.免疫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10):1532⁃1533.Zhang Y,Cao XT.Exploration on innovativ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immunology[J].Chin J Immunol,2016, 32(10):1532⁃1533.[9] 张建中,姜怡邓,刘志宏.高等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976⁃978.Zhang JZ,Jiang YD,Liu ZH.Discussion on strengthening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in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J].Northwest Med Educ,2007,15(6):976⁃978.[10] 喜 庆,张 舒,杨长斌,等.航空航天医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705⁃706.Xi Q,Zhang S,Yang CB,et al.Exploration on internationalization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aerospace medicine[J].NorthwestMed Educ,2013,21(4):705⁃706.[收稿2018⁃10⁃18 修回2018⁃12⁃27](编辑 倪 鹏)㊃2091㊃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年第35卷。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几点体会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几点体会
事, 任爽 虽然 最终 没有 找 到亲生 父母 , 却得 到社 会 但 爱心 , 湖北 女 大学 生路 敏给 她捐 献 了造血 干 细胞 , 成 为 中 国第 2 1个 无 亲缘 关 系 的造血 干 细 胞 捐赠 者 。 0 在捐 献 的过程 中 , 了要 动员 供 者 骨 髓 造 血 干 医学 免疫 学 》 第 四版 ) ( 增加 了
许 多新 的 内容 , 授课 期 间许 多 内容 又 有 更 新 的 进 在 展 。我 们在 理论课 和 实验课 教学 过程 中探 索 多种 教 学 方式 , 力争 传授 给学 生基本 理 论知 识 的 同时 , 让学 生 了解 免疫 学发 展动 态 , 注重 培 养 学 生 积 极思 维 和 勇于探 索 的 良好 品质 J 。
维普资讯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 0 7年 第 2 3卷

教 学 园地 ・
在《 医学免 疫 学》 学 中提 高 学 生素 质教 育水 平 的 几点体 会 教
张 贽 陈丽 华 谢 鑫 李 琦 王春 艳

杨安钢
金伯 泉 ( 四军大 学免 疫学教 研 室 , 第 西安 70 3 ) 102
进入 外周 血 加 以采集 , 用 到 了粒 细胞 集 落 刺 激 因 就 子 ( —S )学 生很 快便 理解 了该 细 胞 因子 的作用 。 GC F , 这样 , 不仅 使 枯燥 的知 识 变 得 生 动 , 生 容 易理 解 , 学 容易 记忆 , 且在 教书 的 同时也 达 到育人 的 目的 , 而 帮 助学 生培 养爱 心 , 乐于 奉献 的 品德 。 另 外 , 们还 从 基 础 医学 角 度 讲 述 了艾 滋 病 的 我
细胞 特 征性 标 记 为 C 3 , 者 是 Ln 细胞 。在 课 D4 或 i一 堂上 , 我们设 置 了 “ 何 从 骨髓 中分 离 得 到造 血 干 如 细胞 ” 个 讨 论 题 。 同学 们 展 开 激 烈 讨 论 , 即 我 一 随 们 给 学 生 介 绍 了 流 式 细 胞 术 和 免 疫 磁 珠 分 离 方 法 —— 两种 目前 免疫 学研 究 中最常 用分 离 细胞 的方 法 。通 过 比较 两种 方 法 的适 用 范 围和 优 缺点 , 生 学 不仅 记住 的造 血干 细 胞 的标 记 , 明 白 了特 征 性 标 也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医学领域的高端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更需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包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方法、培养环境等方面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一、培养目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有着较高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具备科研创新能力。

2.临床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临床工作,具备独当一面的临床能力。

3.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同事等进行有效沟通。

4.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进行合作,取得卓越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内容和方法1.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育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内容和方法上,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科研讨论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

2.临床能力的培育临床能力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内容和方法上,学校可以通过临床技能培训、临床实习、临床轮转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病例讨论、临床研究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

3.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育三、培养环境良好的培养环境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至关重要。

学校应通过改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科研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招聘优秀的教师、邀请著名专家进行讲座、举办学术会议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基于培养方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课程改革

基于培养方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课程改革

基于培养方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课程改革作者:王立元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5期【摘要】免疫学在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贯穿于本科到研究生学习阶段。

鉴于医学研究生有學术研究和临床应用两类发展方向,免疫学课程设计也应有所侧重。

现有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与本科阶段知识衔接不足,针对不同方向学生培养的针对性不够。

因此有必要注重课程目标,改革教学理念,建立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培养主动学习能力,采用差异化手段对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免疫学,研究生教育,课程,培养方向引言研究生阶段已经属于高等教育的深入层次,是在本科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体系,更需要能够把知识组合运用,在深入研究细分领域的同时,还能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存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两个不同发展方向,这两个方向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是有不同侧重。

鉴于研究生免疫课程并不会因培养方向不同而有所区别,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中有的放矢,不仅要实现本科知识体系的升华,还要根据不同培养方向特点强化训练。

因此,如何根据培养方向进行合适的课程设计非常重要。

一、医学免疫学课程定位免疫学研究生命体的免疫现象,包括对抗原物质进行的免疫应答以及相关知识进行探索,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反应的学科。

纵观免疫学发展史,伴随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进步,免疫学始终是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从本科阶段开始,医学专业就要开设免疫学课程,研究生则要进一步学习免疫的深入知识。

事实上,免疫学兼具基础性和前沿性特点,具有理论体系完整、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等特点,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形成广泛交叉和渗透。

由于免疫学知识高度概念化,其知识内容相对抽象,因此本科阶段以掌握基本知识为目标。

本科阶段,免疫学以其它基础专业知识为前置,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课程,一般把免疫学放在专业课程体系较后阶段学习,教学目标以讲解知识体系为主。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免疫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许多医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时,对于免疫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足。

对医学免疫学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课、实习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免疫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使医学免疫学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提高教育质量。

改革后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有利于培养更多具备扎实专业基础、良好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医学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1 医学免疫学的重要性医学免疫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对于人体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免疫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医学免疫学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

探索和实践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医学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面向21世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免疫学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1.细胞与分子免疫2.感染与免疫3.肿瘤的基因与免疫治疗4.公共健康与免疫三、招生对象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三年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1.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

2.入学后1-3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

3.专业课以自学为主,辅以重点讲授和提问。

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

七、考核方式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有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教研室组织3位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劝其退学。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全面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工作体现导师指导,研究生独立完成。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请2位(至少一位外单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并评价其学位论文能否发表于国内核心刊物,然后提出建议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评定意见。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检测对在校研究生每学期末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档案。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几点体会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几点体会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几点体会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在医学免疫学中的几点体会《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它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而且还能指导医务人员正确诊治各种疾病。

因此,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有益的体会,即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首先,建立与学生的深入沟通交流机制。

学生对学习知识和技能形成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要求老师深入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技巧,使学生由浅入深,有效地学习知识。

其次,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举例,分析实例,以及给学生讲解课文,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自主地理解课程。

另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多样性的认知,有时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有关课程的知识以及自身思考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自身的分析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的对话,尊重学生的观点,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学校能够利用一些可用的教材,如免疫教学的电子教材、电子课程以及一些辅助性的教学形式,来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总之,运用以上几项体会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是有可行性的。

建立与学生深入沟通机制,注重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加强对学生的多样性的认知,利用可用的教材,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从而有效达到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预期目标。

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与思考

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与思考

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与思考【摘要】本文围绕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展开探讨,首先介绍了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指出现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推进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互动与实践,以及如何通过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展望未来,探讨了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呼吁更多关注和投入,以适应医学免疫学领域的变化与发展。

本文旨在引起对医学免疫学教学的思考与关注,为提升教学质量和适应未来挑战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探索、思考、教学目标、内容设计、问题与挑战、教学模式、互动与实践、改革与创新、教学质量、未来展望1. 引言1.1 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与思考在当今社会,医学免疫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具有免疫学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丰富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

对于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分析现行医学免疫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基于问题解决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模式,以及推进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互动与实践。

通过对医学免疫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并展望未来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发展方向,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免疫学人才做出贡献。

愿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与活力。

2. 正文2.1 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全面理解,使其具备分析和解决免疫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应该围绕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展开,包括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功能、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等内容。

还应该涵盖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新世纪临床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世纪临床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世纪临床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医学行业对研究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成为了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知识与理论素养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生而言,知识和理论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首先,研究生应该具备坚实的医学基础,并且能够掌握和应用最新的医学技术。

其次,研究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人文社科知识,能够深入了解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并且负责任地开展医疗工作。

技能与实践素养除了知识理论素养之外,技能和实践素养也是研究生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研究生应该通过临床实践,积累充分的临床经验,提高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能力。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关注健康管理和预防医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一些紧急情况下的抢救措施。

这样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作为医生,除了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和护士、其他的医生进行不断的沟通和协调,处理好复杂的医疗问题。

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其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工作。

创新与实践能力面对新颖的医学问题,医生需要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新的医疗技术和方法。

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和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加强对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总结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生而言,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扎实的技能和实践经验,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推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医学领域中具有高度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的人才,需要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具有临床实践和研究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为此,培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育。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育需要全面的医学知识素养。

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以及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临床医学知识。

还需要了解当下医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医学知识素养,有助于为其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育需要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实践是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在临床实践中,学生需要学会正确操作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熟悉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处理各种临床疑难病例的能力。

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学生需要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与其他研究者合作进行医学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专业领域来解决实际问题。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

医学专业是一门服务性的学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

学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规范,尊重患者的人权和人格尊严,积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

免疫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免疫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免疫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7802 )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肿瘤免疫研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筛选肿瘤标记物以及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探索新的干预方案2. 代谢免疫研究免疫细胞(特别是新的T细胞亚群)及相关调节分子在代谢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索新的干预措施。

3. 肝病免疫研究肝脏疾病,尤其是HBV感染相关疾病发生中的免疫分子机制,通过研究肝脏特异性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筛选新型肝癌标志物和基因治疗的靶点,探讨新的治疗方案。

4.固有免疫研究固有免疫识别和活化的调控机制,以及固有免疫异常与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等人类疾病的关系,探索新的干预方案。

5.自身免疫研究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发生机制、信号转导转导机制与致病机制,探索新型免疫学相关的分子靶点与干预方案。

三、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鼓励“三种经历”,即社会实践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

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的,经导师认定后,提交基础医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可以作为必修课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认定。

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五、应修总学与课程设置应修总学分:30 ,其中必修20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

1. 必修课(学位课)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

免疫学检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分析

免疫学检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分析

免疫学检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分析免疫学检验是一门对免疫学技术以及免疫学技术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的学科。

开展该课程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则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出更多的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社会适应力以及创新精神的综合型医学检验人才。

同时,如果想要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并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教学方案,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方法。

标签:免疫学检验;教学;素质教育;分析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已经逐渐的从应试教育转变成为素质教育。

其中素质教育不仅是指导思想,还是教育观念,其主要立足于受教育者的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并有效的对做人的功底、思想与素养等进行强调。

最近几年,我校在进行医学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对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进行研究与探索,且重新的对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进行了编写,以便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文章主要针对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进行了探讨,利用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等方式,有机的把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人才培养方式逐渐的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成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体系中。

1 素质教育应用在免疫检验学中的目的现阶段,把素质教育应用在免疫学检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仅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情况进行改善,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素养、良好医德以及宽厚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以此确保学生可以灵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通过所学知识,有效的对临床校验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与解决[1]。

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并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2 素质教育在免疫检验学中的具体应用2.1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模式对医学上的辩证思维模式进行培养,即让学生可以以哲学的角度出发,辩证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充分的对其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行发挥。

从《医学免疫学》整体教育入手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

从《医学免疫学》整体教育入手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

从《医学免疫学》整体教育入手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杨惠军;张冉;黄跃龙;王庆林;叶湘漓【摘要】《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内容抽象难懂,在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贯彻整体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使用免疫学的相关知识、理论、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整体观的贯彻,可以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科学的方法论.【期刊名称】《西北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23)001【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整体教育;科学素质;医学免疫学【作者】杨惠军;张冉;黄跃龙;王庆林;叶湘漓【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013;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013;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013;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013;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Key Words:holistic education; scientific quality; medical immunology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是属于与其它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各学科之间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

现代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并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新成就,使得免疫学已成为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1]。

由于免疫学主要是从分子和基因水平来阐述概念和理论,非常抽象,且免疫分子和细胞众多,调控机制复杂,又有大量新理论和新技术融入,使它成为医学生最难学的课程之一。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期医学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精神,围绕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成为免疫学教学的关键。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与实践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与实践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与实践
袁敏
【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
【年(卷),期】2014(30)6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素质教育的最为明确、准确的表述。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呼唤,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强林的必由之路,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实践。

【总页数】4页(P834-837)
【作者】袁敏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南阳 473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注重生物教学中的社会实践活动
2.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访合肥工业大学工业培训中心主任朱华炳教授
3.如何在实验教学中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4.如何在应用研究性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以"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5.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张才军;王玲;曹霞;许琰;吴虢东;宝福凯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1(8)12
【摘要】目的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医学院校的高层次人才.方法教学中从医学免疫学发展史、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从事社会工作特别是团结协作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道德和心理品质等五方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结果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结论对研究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培养跨世纪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总页数】3页(P181-183)
【作者】张才军;王玲;曹霞;许琰;吴虢东;宝福凯
【作者单位】650500,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650500,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650500,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650500,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
室;650500,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650500,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因素调查与探析——以河北省部分高校研究生调查为例 [J], 张军;万星火
2.《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与实践 [J], 袁敏
3.关于培养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综合素质的思考——研究生教育系列研究之三 [J], 黄勇荣
4.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 [J], 王继红;王媛媛;任艳秋;王振喜
5.基于科研素质培养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实践——以学术型研究生为对象 [J], 吴林青;刘樑英;韩艳非;何小丽;许伟群;章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的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医学院校的高层次人才。

方法教学中从医学免疫学发展史、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从事社会工作特别是团结协作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道德和心理品质等五方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结果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结论对研究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培养跨世纪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标签:医学免疫学;研究生;素质;培养Cultivating the overall quality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 in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ZHANG Cai-jun, WANG Ling, CAO Xia, XU Yan, WU Guo-dong, BAO Fu-kai.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5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cultivate the overall quality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 in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foster high level talent of medical college for our country.Methods Educat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generally in the teaching from five aspects, the quality was about the phylogeny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novation thought,practice capability, engage society employment ,especially solidarity collaboration and favorable inspirit, morality and mentality character, et al.Result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generally was obviously improved.Conclusion Educat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generally could establish foundation for bringing up the high level physic talent of bestraddle century.【Key words】Medical immunology; Postgraduate; Quality; Educate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知识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

中国在未来高科技社会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能否培养一批世界一流水平、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精英人才,肩负起对国家产业经济起支撑作用的科学技术要求,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挑战。

在跨世纪医学人才培养中,研究生培养处于战略中心地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骨干,培养出能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21世纪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出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知识,尤其是有关科学前沿知识的创新人才,这是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

《医学免疫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三大最基本的课程之一。

免疫学的进展十分迅速,其表现在,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蓬勃发展与不断更新。

免疫学影响了医学各科,利用免疫学技术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是目前国际性手段。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进行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医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

1 医学免疫学发展史教学中的综合素质培养[2]1.1 勤奋和毅力的素质教育在免疫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诺贝尔奖的颁发中反映出来。

1901~2003年共颁发94次诺贝尔奖,免疫学以及与免疫学密切相关的科学成果占17项,这是任何生物医学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教学中紧密结合免疫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学生进行勤奋和毅力的素质教育。

凡在事业上取得举世公认成就者,都是勤奋结出的硕果。

勤奋和毅力是诺贝尔奖的成才之缘。

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仅从导师那里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研作风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攀登科学的征途中,要付出艰险的劳动和毕生的心血,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1931年德国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瓦博格常说,一个科学家必须有勇气冲击当代未解决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许多难题,只能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去完成。

鼓励研究生学习科学家的恒心和毅力,能长期从事极为艰苦的工作,甚至在看来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到底;鼓励其具有独创性,凡事有主见,不以别人的意志和方法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鼓励其有雄心,肯努力,不甘虚度一生,总想为世间留下一些卓越的业绩;鼓励其充满自信,喜欢和别人开展热烈地争论;鼓励其精力充沛,干劲大。

1.2 积极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掌握与应用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1997年诺贝尔获得者雅洛(Rosalyn Sussan Yalow)把核物理学应用于临床医学,把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免疫学结合起来,发明了放射免疫分析法而获奖。

启发学生积极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掌握与应用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引入新进展专题内容,如流式细胞术(FCM)在免疫学中的应用,免疫学标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等,布置研究生结合专业撰写相关的综述,如细胞因子、HLA和流式细胞术(FCM)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等。

2 创新思维的培养[3]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据此,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认真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知识创新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地。

2.1 创新思维人才的基本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为之投入和献身;善于观察入微(正常与异常,时间与空间等),反复思考剖析,寻根究底,敏锐洞察,从中发现问题;抓住机遇的判断力和想象力,选择切入点,设计求证,提出假说,跟踪实验;善于获得信息的能力(博学、谦虚的外语网络检索通讯能力),在浩瀚的文海中“淘金”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不迷途;善于从实践中反复验证,去伪求真,失败不馁,锲而不舍的科学家素质;诚实解释结果,实事求是发表论文和辩证唯物论的阐述自我论点的素质;以我为主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的实验证据累加,技术开发和临床应用协作研究;成果应用或转化。

2.2 培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术、技巧和创造性地发现、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的研究生,只有把创造力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转化,把其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努力丰富知识、占有足够信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善观察、敢质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积极发展想象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注意集中思维热点,及时捕捉灵感;积极参与和开展科研活动,努力追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自觉塑造性格,磨练意志,养成强烈的创造精神,才能保持自己创造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为医学发展作贡献。

3 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4]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指出,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是对实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要根据“三个面向”的要求,适当拓展研究生专业范围,扩大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强调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现代实验技术课。

从多方面提高研究生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在系统开设的实验课《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引进卫生部医学CAI课件《医学免疫学实验》,应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进行了荧光免疫技术、金免疫技术、流式细胞测定技术、单克隆抗体制备和多克隆抗体制备等20个实验,充实近年来开设的有限的实验。

培养研究生科学实验能力,为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以及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培养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团结协作能力教育研究生在研究工作和学习中应具备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当今,科学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任何一项认真的研究,几乎都离不开前人的劳动和今人的协作。

在这一点上,杨振宁博士曾谈到自己的切身体会,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只是埋头钻研,视野不开阔,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就难免有局限性,还容易发生偏差。

在信息时代,个人的力量越来越小,单靠个人力量来解决大科研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时代需要人们具有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更多的成果要依靠集体智慧,人才也将以一种集合体的方式体现出来。

因而,如何在科学研究中与人合作,成为一个科技人才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基本因素。

5 培养良好的精神、道德和心理品质这是一种比知识和技能更难学习与培养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21世纪的研究生最应该重视的基本素质。

其本质是学会做人,其价值在于它是衡量全面发展的首要标志。

因为,科学技术越进步,社会物质文明越高速发展,就越要重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具有良好的精神、道德和心理品质的高层人才的培养。

个人创造力的开发程度取决于其创造精神,这种精神既包括探索创新、奋力拼搏,也包括无私奉献、为社会服务。

个人的成就还取决于其具有的良好道德和心理品质。

如果说科学的发现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那么科学家的成功因素中的非智力因素也是这样。

1976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Daniel Carleton Gajdusek),1997年奖的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普鲁西纳(S. Prusiner)。

两人的研究均起因于对偶然遇见的不治之症患者死因的探究。

结果一个揭示了南太平洋考察时发现的蔓延在土著人中间的“库鲁”病的病因,从而揭开了对慢性病毒病研究的序幕;一个揭示了在医疗治疗中发现并震撼英伦三岛、蔓延欧洲大陆的疯牛病有共同病原体的克-雅氏病的病因,从而揭示了对非传统意义的病毒,但极可能是一种全新病原体研究的序幕;更重要的是两人从开始研究到获奖均用了25年左右的时间,在研究过程中均体现了一种对患者的极大同情和做医生的强烈的责任感,为人类和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崇高的敬业与创造精神。

在研究生课程中只有重视这一点,并实际体现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和对21世纪研究生的培养引导中,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在贡献人类和世界的同时,实现我国诺贝尔医学奖零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