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防控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
炭疽 Anthrax
1940~1945年期间,日军多次在我国的浙江、云南、 湖南、东北等地投放过鼠疫菌和炭疽杆菌,造成多处鼠疫 流行和炭疽爆发。
1952年,美军侵朝战争中,曾在朝鲜使用过炭疽杆菌, 造成多起炭疽爆发和肺炭疽死亡病例。
h
3
2005年7月,我国贵州、宁夏、辽宁、 吉林发生人炭疽,1人死亡. 2012年8月,江苏、辽宁发生人炭疽。
➢传播途径
• 主要经消化道传染。 • 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经呼吸道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
空气。 • 人类炭疽以接触感染为主,与污染的皮毛、病畜
产品接触而感染较多见。 • 也可经吸血昆虫的叮咬皮肤传染。 • 传染了的土壤、水源及牧场成为长久的疫源地。
h
17
h
18
h
19
➢易感动物
草食动物易感,马、牛、羊、鹿最易感,骆驼,水 牛次之,猪的感受性较低,狗、猫更低,人对炭疽普 遍易感。
h
12
适用于炭疽杆菌芽胞的消毒方法
• 1:2500碘液10min、0.5%过氧乙酸10min 即可杀死芽胞。
• 3%过氧化氢1小时、20%漂白粉、20%石 灰乳浸泡2天、4%高锰酸钾均可将芽胞杀 死。对用0.5%碱液洗涤过的皮毛,于60℃ 用4%福尔马林浸泡2h可以杀死其中的芽胞。
• 120℃高压蒸汽灭菌10min,干热140℃3小 时可破坏芽胞。
h
24
➢ 亚急性型:多见于牛、马
• 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一般为25天。 • 常在颈部、胸前、腹腔下及直肠、口腔粘膜等
处出现炭疽痈。
• 肠粘膜有炭疽痈时,往往呈现腹痛症状。
h
25
➢慢性型:主要发生于猪,多不表现临床症状。
呼吸困难
咽喉部红肿
颈部水肿,出血
h
26
根据感染途径不同,人类炭疽分为 ➢ 皮肤炭疽 ➢ 吸入性炭疽 ➢ 胃肠道炭疽
为防止疫情传播,当地大约4500头鹿已经被注射疫苗,另外三万
多头正等待接种。
h
5
炭疽 Anthrax
➢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急性、 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 病理变化的特点: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 结缔组织出血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
➢ 对马、牛、羊、猪、人都能引起感染。不同动物 症状各异。
• 突然发病,全身战栗,走路摇晃,深度昏迷, 呼吸困难,肺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
• 在濒死后可见鼻流出血样泡沫,肛门及阴门流 出不易凝固的血液。
h
23
➢ 急性型:常发生于牛、马
• 体温升高(40-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瞳 孔散大,恶寒战栗,呼吸困难,脉博加快。
• 粘膜发紫,病初便秘,腹泻带血,尿暗红色,泌 乳停止,孕畜流产,濒死期体温急速下降,一般 经1-2天死亡。
发生疫情的所有患者在近期均从事过牛的 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等工作,全部患 者均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病死牛肉或牛皮。
h
4
今年8月,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爆发了炭疽 热疫情。而引发这次瘟疫的病菌,极有可能已经75岁“高龄”了。
天气炎热或致冻土下病菌“越狱”对于这次炭疽疫情暴发的原因, 当地政府说,可能是西伯利亚地区近来异常炎热,气温高达35摄氏度, 导致先前被封存在冻土下的炭疽杆菌被释放出来。
炭疽防控基础知识
h
1
炭疽 Anthrax
Anthrax fright intensifies
2001.9.11 事 件 后 , 恐 怖 分 子 利 用炭疽杆菌进行恐怖主义活动。 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事件是在 美 国 发 生 的 一 起 从 2001.9.18 开 始为期数周的生物恐怖袭击, 开始有人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 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 及两名民主党参议员。这个事 件导致5人死亡,17人被感染。
h
6
病原学
➢ 形态学: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 G+, 兼性需氧芽胞杆菌属,菌体二端平直,呈竹节状 排列,无鞭毛,能形成芽孢。
炭疽杆菌形态
芽孢结构
h
7
➢ 在感染标本和在特定的培养环境中形成荚膜,为 毒株特征(体内形成荚膜,抗吞噬)。在活体和尸 体内不形成芽胞,而暴露于空气或在需氧条件下培 养形成椭圆形芽胞(体外形成芽胞,体抗力强)。
。
h
8
➢培养特性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灰白色,表面粗糙 的菌落,边缘在低倍镜检查时呈卷发状。
h
9
➢ 炭疽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形态为:灰白色、半 透明、中等大小,常不规则,玻璃样,周围无溶 血环。
h
10
h
11
➢ 炭疽杆菌菌体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但 芽孢抵抗力极强,芽胞在干燥室温下及皮毛制品 中可存活30-50年,干热140℃ 3h或150℃ 60min 方可杀死,被称为“不死菌”。
➢抗吞噬的荚膜则使细菌更易于扩散,引起导 流的淋巴结出血坏死,甚至侵入血流引起败 血症。如侵犯脑膜,可致脑膜出血、水肿。
h
21
临床症状
➢败血症变化,发病迅速、高烧、呼吸困难、 咽炎。
➢血液凝固不全,呈煤焦油样,死后尸僵不全, 天然孔出血等变化。
h
22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最长可达14天。
➢ 最急性型: 多发生在流行初期,常发生于绵 羊和山羊
• 焚烧
h
13
致病物质
➢荚膜: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 繁殖扩散。
菌体蛋白抗原(致组织水肿出血的毒素)
抗原成分
荚膜多肽抗原(抗吞噬) 菌体多糖原(种特异性,诊断)
h
14
➢ 炭疽毒素:三种不同成分蛋白质组成复合毒素,
很强的外毒素,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感染性休克, 死亡。
外毒素
水肿因子 保护性抗原 致死因子
抗吞噬,局部水肿 细胞坏死
单独存在不发挥其活性,三者协同发挥毒素效应。
h
15
流行病学
➢传染源:
• 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其次是带菌动物。 • 病畜处于菌血症时,细菌可随分泌物、排泄物、破溃的肿
胀部渗出液及天然孔的溢血排出。 • 尸体中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如处理不当,污染环境,可
成为持久的疫源地。
h
16
➢ 流行特征
• 呈地方流行形式,在老疫区呈散发; • 多发于炎热的夏季,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江河
泛滥时易发生传播பைடு நூலகம் • 本病分布世界各地,我国解放前有暴发流行,现已
基本控制,但个别地区仍有散发。
h
20
发病机理
➢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外毒素和多肽荚膜有关, 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外毒素直接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出血、坏死, 并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