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初三物理的复习笔记(超全面)
初中物理笔记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笔记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d6d3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1.png)
初中物理笔记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等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理解自然世界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我对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所做笔记的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理量和物理单位1.1 物理量的概念物理量是能够用数量来描述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量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和光强。
1.2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采用七个基本单位来描述物理量,如米、千克、秒等。
导出单位通过基本单位的乘除运算得到,如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1.3 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常用到的物理量和单位包括长度 (m)、质量(kg)、时间 (s)、速度 (m/s)、力 (N) 等。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2.1 位移和位置变化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差,其大小和方向相关。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可以正负表示。
位置变化是指物体所在位置的改变。
2.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表示为速度=位移÷时间。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可以表示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2.3 运动图像的描述运动图像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
位移-时间图像可以反映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速度-时间图像则可以反映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第三章:力和压强3.1 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形状、速度和运动方向变化的原因,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关。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2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压强=力÷面积。
压强对物体的作用有压缩、变形和形成变形。
第四章:能量与能量转化4.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是物体进行工作和产生变化的原因。
能量分为势能和动能,如重力势能和机械动能。
4.2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初中物理总复习笔记
![初中物理总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a5bcf4d77232f60ddcca14a.png)
知识点1、温度
物态和温度
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
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
常用单位:摄氏温度—符号“℃”
3、摄氏度的定义: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分成100等分,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4、测量——温度计
知识点5.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 (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 (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 2、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如下: 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 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参考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他人的声音的呢? 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首先,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即传播物质,假 如声源处与人耳处之间是真空,则人耳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在太空中就不可能直接交谈); 其次,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 20次到
知识点2、熔化
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 变化。 2、熔化
定义: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特征: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
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
物理初中笔记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笔记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7b14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b.png)
物理初中笔记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性质、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能量的转换等。
以下是初中物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总结:# 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的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重量不同。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3.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4. 力的平衡- 静态平衡: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动态平衡: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力平衡,保持恒定速度。
5. 简单机械- 杠杆: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来放大力的作用。
- 滑轮: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来减轻物体的重量感。
- 斜面:通过增加作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 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热冷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间热能的传递量。
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 对流: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3. 热膨胀- 概念:物体在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 应用:如铁路轨道的缝隙设计。
4.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 查理定律:在恒定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定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 光学1. 光的反射- 平面镜反射: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光的折射- 概念: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斯涅尔定律:描述光线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3. 光的色散- 概念:复色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初一初二初三物理重点知识
![初一初二初三物理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5e9aa89d0d233d4b14e697b.png)
初一初二初三物理【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 =103k初中物理概念汇总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质量 m 千克 kg m=ρv温度 t 摄氏度°C速度 v 米/秒 m/s v=s/t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功 W 焦耳(焦) J W=Fs功率 P 瓦特(瓦) w P=W/t电流 I 安培(安) A I=U/R电压 U 伏特(伏) V U=IR电阻 R 欧姆(欧)Ω R=U/I电功 W 焦耳(焦) J W=UI t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 c=Q/m△t常用数据: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初中物理基本概念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eb1ded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f.png)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初中物理是中学物理的基础阶段,它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基础知识。
下面是初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 力学:-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第二定律是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力的大小,反比于物体质量;第三定律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2. 热学:-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一种度量,热量是物体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传导是通过物质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热量,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热对流是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
- 热膨胀:物体在升高温度时会发生体积膨胀。
3. 光学:-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等规律。
-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光滑表面上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光在介质中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
- 光的颜色和色散:白光经过棱镜折射后会分离成不同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4. 电学:-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电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电力场。
- 电路和电流:电路是电流的路径,电流是电荷载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数量。
- 电压和电阻:电压是电路中电势差,电阻是电流通过物体时产生的阻碍。
以上只是初中物理知识点的一小部分,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练习,可以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为进一步学习高中和大学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9755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8.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阴影、针孔成像、日食、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3×108m/s(8为次方)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老花镜用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物理七年级到九年级知识点
![物理七年级到九年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a0831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4.png)
物理七年级到九年级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物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一、运动和力的基础概念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形状、速度或者方向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力的作用和力的测量1. 弹力:当一个物体被拉伸或者压缩时,会产生弹力。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向下的力。
3. 摩擦力:由于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使两个物体之间产生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4. 描述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三、热量和温度1.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是热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方式。
2. 温度:物体的温度是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3. 热膨胀:物体受热时,因为分子运动增加,导致体积膨胀。
四、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光传播是以直线传播为基础的。
2. 颜色和光:光的颜色取决于光的频率。
3. 镜子和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将光聚焦或者发散,形成实际或者虚像。
五、电流和电路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2. 电压:电压是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能力。
3. 电阻:电阻是电流在电路中遇到的阻力。
4. 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单个电阻小,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单个电阻大。
六、声音和振动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传播所引起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压缩和拉伸介质传播的。
3.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声音的频率,音量取决于声音的强度。
七至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七至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df41d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4.png)
七至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七至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巩固。
1. 运动和力学-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力、分力和平衡力- 机械功和机械能:力的功、功率和机械能的转化2. 声学和声音- 声的产生:共振和震动的过程- 声的传播:介质中的声波传播和声速- 声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和响度- 声的现象:回声、共鸣和干涉3. 光学和光线- 光的传播:介质中的光传播和光速- 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射和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光线的折射和折射定律- 光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光的色散:折射光的色散和光的组成4. 电学和电流- 电荷和静电:电荷的性质、静电荷和电场-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的组成和欧姆定律- 感应电流:法拉第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和感应电流的产生- 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场的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5. 热学和热量-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和热量的传播- 热传导和热辐射:热传导的方式和热辐射的特性- 热膨胀和热效应: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效应的应用通过学习以上物理知识点,我们对物理世界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还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更高层次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复习和巩固物理知识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理解概念:确保对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和定义有清晰的理解。
- 运用公式:熟悉并能够正确使用与各个知识点相关的公式。
- 解题练习:通过大量的习题和例题,巩固和强化掌握的知识。
-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应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_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_中考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8d272e9b67ec102de3bd892c.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相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相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水平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能够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水准。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笔记
![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1822ce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6.png)
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笔记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笔记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的科学。
物理学的重要性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推进技术发展。
下面是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笔记,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声学五个部分。
一、力学1.平衡平衡分为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不动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它们处于静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作曲线运动的情况下,它们处于动力平衡。
2.速度、加速度和运动方程直线运动的速度是物体贯穿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的比率,单位是米每秒。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比率,单位是米每秒平方。
物体的运动方程是它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函数。
3.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它根据物体间的接触和材料的类型来决定。
4.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碰撞,其中动量在碰撞前后都守恒。
非弹性碰撞是指动能没有完全转化为变形能的碰撞。
二、热学1.热与温度热是一种能量,它可以传递给物体或从物体中流出。
温度是一个对物体热能程度的测量,单位是摄氏度或开氏度。
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扩展,它断言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变。
3.三种传热方式传热有三种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对流是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传导是通过物体直接接触来传递热量;辐射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热量。
4.热机热机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构造的设备,它将热能转化为可用能源。
三、电学1.电势差电势差是一种衡量电路中电流方向的电量,它是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势能差。
2.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表示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它的公式是电流等于电势差除以电阻。
它的单位是安培。
3.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指的是数个电路组合在一起,共用一个电源;并联电路指的是数个电路组合在一起,每个电路都有自己的电源。
串联和并联电路在电阻、电势差、电流等方面有不同。
4.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一种将电场和磁场结合起来的现象,它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基础。
物理初一至初三所有知识点
![物理初一至初三所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0966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2.png)
物理初一至初三所有知识点初一至初三物理知识点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功的定义:力在物体上做功,是使物体具有能量的过程。
2. 功的计算方法: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时,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3. 功与能量的转化:功可以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功。
4.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5.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三、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之间发生折射。
2. 光的反射:光束照射到光滑平面上,遵守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镜面反射和diff反射: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遵循镜面反射定律;光线照射到粗糙表面上,发生 diff反射,光线被分散。
四、声音的传播和反射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幅度有关。
2.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其中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较小。
3.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遵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五、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和电流: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电流是电荷的流动,是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截面的电量。
2.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流方向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电流大小取决于电荷的数量和流动速度。
3. 电阻和电压:电阻是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电压是电流通过电阻时所消耗的能量,单位是伏特。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c330e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4.png)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总结学校物理笔记大全学问点归纳总结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通常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凹凸)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挨次)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全都)12.平面镜成像试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假如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转变了,即物体运动了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争论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由于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准备(气体也有惯性)16.司机系平安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17.推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转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转变,或都转变,运动状态转变②假如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转变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机械功能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定滑轮特点:能转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转变力的方向推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做功确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热学试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集中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猛烈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物体温度上升内能确定增加(对)物体内能增加温度确定上升(错,冰变为水)转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强学问1.水的密度:水=1.0103kg/m3=1 g/ cm3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5.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白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白大气压强的值11.浮力产生的缘由: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移、悬浮、沉底13.物体在漂移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电学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状况下可以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缘由8.平安电压应低于24V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转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转变电阻的12.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留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磁场学问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磁场(电生磁)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动身,回到S极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四周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学校物理笔记大全学问点归纳总结】。
物理七到九年级知识点总结
![物理七到九年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d779a2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b.png)
物理七到九年级知识点总结一、运动与力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系3. 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4.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5. 重力与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物体重力、行星运动与引力二、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力臂与力矩2. 轮轴原理:力矩平衡与功率3. 滑轮原理:滑轮组与力的改变4. 斜面原理:斜面上物体的平衡与运动三、能量与功率1. 动能与势能:物体的能量转化2. 功与机械效率:功的定义与计算3. 功率与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4. 热能与温度:内能、热量与温度的关系四、光学1.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路径、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与光的速度: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与光的速度3. 光的色散与棱镜:光的色散现象、棱镜的折射与色散4. 光的成像与透镜: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规律五、电学1. 电荷与电场:带电物体、电场的概念与性质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定义与计算、电阻与欧姆定律3. 并联与串联电路: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4. 电功与电能:电功的定义与计算、电能的转化与耗散六、磁学1. 磁场与磁力:磁场概念与性质、磁力与洛伦兹力2. 电磁感应与电流:电磁感应的原理与应用、电磁感应定律3. 电动机与发电机:电动机的原理与应用、发电机的原理与应用七、声学1. 声的传播与声音:声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2. 声的强度与音量:声强与声音的响度3. 共振与波动:共振的产生与应用、波动的特性与传播八、核能与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与放射现象:原子的组成、放射性元素与放射现象2. 核能与核反应:核能的释放方式与利用、核反应的发生与应用以上是物理七到九年级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运动与力、简单机械、能量与功率、光学、电学、磁学、声学以及核能与原子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精品】(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初一至初三全套)
![【精品】(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初一至初三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b3e31ea3bcd126fff7050be8.png)
(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一至初三复习资料物理
![初一至初三复习资料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ee560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8.png)
初一至初三复习资料物理物理是一门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重要的科目,它是我们了解自然现象的基础。
初一至初三三年级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如运动学、光学、电学等。
以下是初一至初三复习资料物理,希望对初中生有所帮助。
运动学在初一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运动学的基础知识。
其中包括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等。
在复习时,我们应当自己做一些题目,巩固自己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当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时,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这里可以通过画图来理解。
而非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随时间变化的,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来表示。
同时,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相位等概念也需要掌握。
光学光学是初二物理的话题,我们需要掌握的有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点。
在初二中学习光学,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反射、折射实验来加深自己对光学的理解。
另外,在学习光学时,需要注意把光的性质和光的应用联系起来。
光的性质包括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光的应用包括光的成像、光的通信等方面。
电学在初三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
在学习电学时,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可以制作简单的电路图,通过实验来加深自己对电学的理解。
此外,初三中学习电学,需要注意了解电的应用。
例如,特种行业中的电工、修电器等职业需要了解电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了解电的安全用电知识等方面。
总之,初一至初三复习资料物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复习,巩固自己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
同时,需要注意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应用。
初一到初三的物理复习笔记~特别全~建议收藏
![初一到初三的物理复习笔记~特别全~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0023e576b0717fd5370cdcb0.png)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初一至初三全套)
![(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初一至初三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769c86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d.png)
(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初一至初
三全套)
本文档旨在对初中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汇总,内容包括初一至
初三的全部知识点。
以下是对每个年级的物理知识点的概述:初一物理知识点
初一物理知识点主要涉及基础物理概念和物理量的测量等内容。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知识点:
-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物质存在的状态及转化
- 物理量与单位
- 长度、时间和质量的测量
- 力与压强的概念
初二物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主要围绕能量的转化和运动等内容展开。
以下是初二物理知识点的概述: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动能与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加速度与速度
- 重力与摩擦力等
初三物理知识点
初三物理知识点进一步扩展并深化了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概述:
- 波的种类与性质
-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
- 电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 简单电路的搭建与分析
本文档旨在为初中物理研究提供全套的知识点归纳汇总,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的核心内容。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只为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知识点和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教材或其他资料。
)。
初中物理知识复习笔记:重点内容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复习笔记:重点内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25a1c6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c.png)
初中物理知识复习笔记:重点内容整理介绍大家好!初中物理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掌握好初中物理知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初中学业的繁忙和复杂性,我们在学习物理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扰,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也会让我们感到头疼。
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复习物理知识,我在本篇文章中整理了一些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内容一:运动和力物理学中的运动和力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运动的描述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来表达。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了解力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运动的描述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来表达。
2.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分类包括常见的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重点内容二:机械能和功率机械能和功率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定义和转化关系,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率则是描述物体完成功的速度,知道如何计算功率,并理解功率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关系。
1. 机械能的定义和分类•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由于物体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转化和转移,但总能量守恒。
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功率是描述物体完成功的速度。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除以时间。
•功率与能量转化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重点内容三:光的传播和反射在初中物理中,光的传播和反射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和成像规律,掌握如何计算物体和镜子的焦距和物距等。
七年级到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七年级到九年级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4e5f0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4.png)
七年级到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能量以及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结合的科学。
学习物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到九年级物理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学1.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一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它是一个矢量量,包括方向和大小。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速率,可以是正或者负,单位通常是米每秒平方(m/s²)。
2. 运动图象运动图象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包括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和加速度时间图象。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图象,就可以对物体的运动进行预测。
第二章动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这就是著名的“作用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章机械能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通常表示为K=1/2mv²,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例如高度、弹性等,通常表示为Ep=mgh,其中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2.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增加量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总是保持不变的。
第四章声学1. 声波的特性声波是由物体震动引起的机械波,它具有振幅、波长、频率和速度等基本特性。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
2.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同时也会发生反射。
当声波碰到平面时,会发生反射,遵循角度相等和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七到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
![七到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2eb5a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5.png)
七到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加速度的关系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5. 惯性与质量6. 弹力与弹簧的伸长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与位移-时间图2. 速度与速度-时间图3. 加速度与速度-时间图4. 等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5. 自由落体运动及公式推导6. 各种运动状态的图像及分析三、力与压力1. 受力分析及平衡条件2. 弹簧测力计和测力原理3.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 浮力的概念及浮力定律5. 压力与变形: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6. 海底的奥秘:大气压力与深海压力四、功、能与机械能守恒1. 功的计算及功的特点2.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4. 阻力做功与能量损失5.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五、简单机械与机械优势1. 杠杆原理及定义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3. 机械优势与机械效率4. 滑轮组的应用及计算5. 倾斜平面的应用及计算六、静电与电流1. 静电的概念及形成原因2. 电荷与电场的关系3. 静电力的作用及计算4. 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与应用5. 电流的概念与计算方法6. 欧姆定律及电阻的关系七、电路与电阻1. 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性与计算2. 电流的分流与合流规律3. 电阻与电阻定律4. 电功率的计算与特点5. 电阻的材料、长度和截面积对电阻值的影响八、磁场与电磁感应1. 磁场的产生与磁感线2.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4.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大小的确定5. 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的关系6. 变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九、光学与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与光的速度2.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3. 光的反射定律与规律4. 镜子、球面镜和折射器的特性与应用5.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6.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十、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1.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2. 光的色散现象及原因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与应用4. 光的成像及透镜公式5. 球面镜和透镜成像规律6. 光的波粒二象性与光的特性以上是七到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大全,涵盖了力与运动、运动的描述、力与压力、功、能与机械能守恒、简单机械与机械优势、静电与电流、电路与电阻、磁场与电磁感应、光学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到初三的复习笔记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臵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C=3×108m/s=3×105km/s。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 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放大实像 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 |v|>u 放大镜四、眼睛和眼镜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 1℃ 1℃ 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2)、方法: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1、组成: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第七章《电功率》复习提纲一、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6、测量电功: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4、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⑴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P额=U额I额=U2额/R⑵“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 kwh、h”6、测量: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三电热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4、应用——电热器四生活用电(一)、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