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稻zǎodào 〖early(season)rice〗栽培时间较早且成熟早的南方籼稻,以产季不同区分于中稻、晚稻。

根据水稻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

早稻生产的大米称为早籼米或早米,口感较差,一般作为工业粮或储备粮

●农耕俗语典故一●

农耕劳动是繁重而枯燥的,一句“脸朝黄土背朝天”让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城里抬不起腰来,但是,农村绝对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看哪一句句俗语典故,本身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整田如绣花

若要田里功夫做得好,必须冬天犁得早,一来烂泥,二来死草。醴陵人把下田干农活称为做功夫,是非常讲究技术的。一丘田平整出来留一掌养田水,要求平整如镜。一则放水时利于全丘灌到,再则头禾秧短,插在高处容易晒死,插到水洼里又容易淹死,生长不一,抽穗就不会整齐。说是“犁田要深,耙田要平,锄头底下看收成”,又说“整田如绣花”,所以绝对是件细致活,而且本邑主张绿肥过冬,一冬红花草子养得绿油油,来年春上一季犁将草翻入泥中,放水一泡,就是难得的肥料。不想种绿肥的就更是要隔年冬里就犁田起板,所谓“犁田过冬,虫死泥松”。否则等到哪种称为“马钉”的本地野

草长成气候,晒不死浸不死,踩到泥里沤不死,就会落得“种谷落了泥,耕牛拉断犁”的后果了。整田至少要分三道工序,先是用犁翻坯、泡坯,再用横田铁耙将泥坯划烂,用竹木遛耙将泥浆耙平整,最后用木楼梯平平地拖过去,将浮泥压成一掌水平。耕整出来的田块静静的摆在田垄之间,根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上好的原坯,等着农人去绣作、雕刻。

两土一合,几年好禾

这句俗语总应该有些年纪的人才听过,其实也是在生产队时代吧,哪时没有化学肥料,粪肥也供不应求,种田的主要肥料靠秋冬上山铲些杂草点火烧成“火土灰”,肥料成分氮、钾为主,肥性有限。也许是无意中,却发现了这种调理土地肥力的办法。生产队里有人家建新房了,剩下了旧屋是用黄土筑墙的,将墙推倒砸碎,铺到田里,正好补充被连年耕作损耗的矿物养分,当然又是几年好禾。这也是没有肥料的年代迫不得已的办法。记忆中厨房的地面也是泥土的,赤脚踏得久了,变成黑黝黝的一层,踏上去粘粘的,那东西却是极好的肥料。生产队长一声令下,都回去用锄头锄下哪层薄薄的地皮泥来。这样的肥料还有做饭烧柴产生的灰烬,腊月二十六大扫除时从厨房墙壁、屋顶扫下来的塘煤灰。这样的宝贝当然不能乱用,是一定要留着下到晚稻秧田中去的。须知“不是肥田不栽秧,不是肥土不种姜”,更何况大家都清楚“秧好就是半年禾”啊。

只要肯动手,肥料到处有

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农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积肥。数千年来,

基本靠土杂肥耕种。醴陵人民在长期耕作中形成“四勤八有”的积肥经验。农耕谚语说得明白:“早起三日当一工,勤捡野粪五谷丰”,“猪多粪多,粪多粮多”。除开粪肥,重要的就是“火土肥”:冬季里把草皮锄翻,晒干了,点燃后不使明火,变成炭屑夹杂的火土肥。此外就只有绿肥了。至于品种繁多的化肥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有的事情。

早禾不吃清明水

说的是早禾浸种的时机,指导春耕生产的经典资料就是哪一张薄薄的巴掌大小的春牛图。春牛图就贴在神龛下方的墙壁上,哪里只记载着一个个的节气。却可以摸索出地方的气候,以及下种耕种的时机。遇上清明前不久的晴天,赶紧将种谷拿出来晒两天,总得赶在清明节前就下水浸种。湖南通用的民俗就是“清明浸种,谷雨下泥”。醴陵的俗语加上一个“前”字,这浸种的时间就提前了一至两天,地方精耕细作竟至如此细致程度。但是清明这节气本身并不是固定在每年的这一天,在操作中又有这样一句“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浸种的具体时间。还不好理解,就有更加形象的:“桐子叶,马蹄大,浸种下泥无妨碍”,“桐花落地,种子下泥”这下清楚了吧,这完全是经验,是年复一年的积累,种谷下水说的是浸种,浸种的过程同时也是选种。选种的法子是用黄泥研细加入清水调成泥水汤,利用比重的原理使秕谷、二壮谷都浮起,用捞箕捞出,剩下的就是粒粒靠得住的壮实谷种。捞出的粃谷放到三合土打制的地坪中,按生产队的户头分成十八小堆,队长

站在左边一堆颜色更加黄一些,堆得更加大一些的粃谷上哨子一吹:“分粃谷啦,这堆是我的莫动,其他的总你们拣”。这不又是一个典故?

头禾粘粒米,二禾插到底

说的是头禾秧苗短小,况且头禾收成的关键在于尽量增加有效分蘖,故讲究插秧要浅,利于尽快返青分蘖。而晚稻讲究“二禾子不要粪,全靠秋风秋雨送”一则说明晚稻更多依靠风调雨顺,雨水足,加上气温高,稻子才能长得好,另外,秋风一到,虫害减少,丰收就有了几分把握。同时也说明晚稻插下去就要禁得起风雨摇摆。所以二禾子讲究插到底。一来防秋风吹得秧苗脱泥随水飘走,再者防成熟期倒伏,影响收成。

早一把,晚七根,糯谷田里打单身

说的是插秧的量。早稻气温低,禾苗分蘖少,基本上是一根秧长成一根苗,为保证有效穗数,所以早稻插秧每兜就是一把。而晚稻完全不同,气温高,秧苗的分蘖能力就强,一根变三根,插七根下去,到收割时就是二十根以上,满满实实一大把。相形之下,糯谷的分蘖能力更好,而且苗架一般较粳稻为盛,禾叶较长,苗数过多密不通风反而不易成熟。所以只需插一根即可。到八十年代推广晚稻杂交水稻,一根就是一兜,在秧田里就已经分蘖成四五瓣,插到大田里再分成四五根,足够保证每亩有效穗数了。到九十年代早稻杂交水稻又逐步推广,这下早稻也只要插一根了。这句俗语就彻底失真了。还不仅如此,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又发明营养土抛秧技术。秧苗就育在塑料小杯中,

到了插秧季节,一块块挑到田头,抓住秧苗扯出来往田里抛洒就是,根本不要脱鞋袜下田了,这下连插字也省略啦。

春争日,夏争时,凡事愁早不愁迟。

说的是水稻插秧时机的掌握。早禾栽植,大田气温低,禾苗返青慢,一两天内先后栽植并无多大区别。而晚稻栽植正值盛夏,万物生长迅速,前一个时辰栽的秧与后一个时辰插的秧也有明显区别,耽搁一天后,即使是同一丘田里,先后所插的秧颜色就绝然不同。况且,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几乎同时进行,号称“双抢”,抢收抢种,农人忙的屁股不粘地。所以,又有俗语说“插田如上阵,打禾如抢宝”“插田扮禾衔饭走”“双抢季节冇闲人”。醴陵人讲究“不插五一禾”“不插八一禾”,是总体上要求五月一日前将早稻插完,八月一日前将晚稻插完。所以还说“插田插到小满边,竹篙点火夜插田”。

头道如摩墨,二道如捉贼

说的是水稻中耕的技巧,醴陵人称为勑田。秧苗下田,早禾过一周,晚稻三天,禾苗长出新根开始返青,就需要勑田。精耕细作讲究至少勑田两道。头道勑田的作用是踩死比禾苗活的快得多的野草。所以这田要勑得仔细,否则追下去得肥料就喂了野草。二道勑田要等到禾苗快长满垅时进行,此时的稻田因为终日水浸,缺肥少氧,新根往水面上生长,此时要及时踩沟,将向上的虚根踩断,禾垅中踩出沟来,降低水面,并及时补充肥料。二道勑田时,禾苗已经开始装苞,此时主要伴生杂草--秕子已开始抽穗。若二道田勑得早,禾苗与秕子长得相差无几,我所学的第一个农业技术就是通过辨认秕草叶子中间微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