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记录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记录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886be4c770bf78a6429545f.png)
培训内容: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
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
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 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
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
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b7ec60cbcd126fff6050b1a.png)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简介:本书系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全国著名专家集体编写的权威性技术操作规范。
全书将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中的临床技术操作归类为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美容中医科和美容医疗应用技术五篇,并对各项常用技术操作进行系统规范。
每项操作均对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及程序、注意事项等做了具体规定。
本书内容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对于规范美容医学技术操作,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指导作用。
适于美容医师和医疗行政管理人员使用。
目录:第一篇美容外科技术操作规范第1章美容外科的特点和技术实施中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美容外科的学科第二节美容外科技术实施的的基本原则一、医学审美原则二、美容医学心理诊断和辅导原则三、美容医学伦理学原则第三节美容外科技术实施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一、疗效评价的主要内容二、疗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2章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第一节美容外科手术操作适应症、禁忌症一、适应症二,禁忌症第二节美容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及基本技术一、操作原则二、基本操作技术三、术前准备四、术后处理第三节美容外科常用组织代用品植入技术操作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代用品的选择第四节美容外科临床审美操作一、美容外科临床审美的方法二、美容外科临床审美的步骤三、对美容就医者审美缺陷的认定四、美容手术的审美效果预测五、美容手术设计与操作的审美六、人体美学测量技术第五节美容外科的心理诊断与辅导一、美容外科的心理诊断二、美容外科的心理诊断程序三、美容外科的心理禁忌症四、美容外科的术前术后心理辅导五、美容外科手术心理纠纷的处理原则第六节美容外科手术的麻醉一、美容外科的麻醉特点二、常用麻醉方法的选择三、麻醉方法第七节病历记录与知情同意书一、病历记录二、知情手术同意书第3章常见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眉部美容外科技术一、眉提升术二、修眉手术第二节脸部美容外科技术一、重睑术二、下睑袋矫正术三、上睑下垂矫正术四、眼睑其他美容术第三节鼻部美容外科技术一、隆鼻术二、驼峰鼻矫正术三、鹰钩鼻矫正术四、鼻翼缺损修复术五、鼻尖美容术六、鼻小柱及鼻孔美容术七、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术第四节耳郭美容外科技术一、招风耳矫正术二、杯状耳矫正术三、隐耳矫正术四、耳垂畸形修复术五、耳郭再造术]第五节口唇部美容外科技术一、唇裂术后上唇畸形修复术二、重唇美容术三、唇峰、薄唇增厚美容术四、唇珠美容术五、口角形成术六、唇外翻矫正术七、唇缺损矫正术八、酒窝形成术九、唇系带延长术第六节颌面美容外科技术一、颞部填充技术二、顴部美容技术三、颏形成术四、下颌角肥大矫正术第七节面部除皱美容外科技术操作第八节乳房美容外科技术操作一、隆乳技术二、乳房肥大缩小技术三、乳头内陷矫正技术四、乳头肥大缩小技术五、乳房下垂矫正技术六、乳晕乳头重建技术第九节脂肪抽吸与腹壁形成技术操作一、负压脂肪抽吸术二、超声脂肪抽吸术三、腹壁形成术第十节会阴部美容外科技术一、处女膜修复术二、阴道松弛缩紧术三、阴蒂肥大缩小术四、小阴唇肥大缩小术五、阴道再造术六、阴茎延长术七、阴茎大部分缺损的修复八、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修复九、阴茎再造术第二篇美容牙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4章美容牙科诊疗的基本美学原理一、框架与参考二、比例与理想状态三、对称与多样性四、视错觉与透视第5章美容牙科的一般性操作规范一、主诉二、病史三、口外检查四、口内检查五、美学评价六、资料记录七、治疗目标八、治疗计划九、患者教育与知情同意十、疗效评估准则第6章牙齿修复美容技术第一节洁治术第二节牙齿修形术第三节牙齿漂白术第四节复合树脂粘结修复技术第五节瓷贴面修复技术第六节桩冠修复技术第七节烤瓷焀附金属修复技术第八节全瓷冠技术第九节自凝丙烯酸树脂临时冠技术第十节可摘局部义齿美容修复技术第十一节全口义齿美容修复技术第十二节即刻义齿美容修复技术第十三节植牙美容修复技术一、前牙再植术二、牙种植外科手术三、牙种植修复术第十四节粘结铸造固定桥美容修复技术第十五节柔性义龈美容修复技术第十六节隐形义齿美容修复技术第十七节套简冠齿美容修复技术第7章牙周美容技术操作第一节牙龈切除术第二节牙龈成形术第三节牙冠延长术第四节牙周骨手术一、骨整形术二、骨切除术三、骨移植术第五节根尖向复位术第六节侧身转位瓣术第七节双乳头瓣移位术第八节冠向复位瓣术第九节自体游离龈瓣移植术第十节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第十一节牙槽骨修整术一、牙槽骨嵴修整术二、牙槽骨增高术第8章牙畸形美容矫治技术第一节机械性活动矫治器矫治技术第二节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技术第三节固定矫治技术附8A 美容牙科微笑分析表附8B 美容牙科美学评价表第三篇美容皮肤科技术操作规范第9章美容皮肤科的诊疗范围和一般原则第一节美容皮肤科的诊疗范围第二节美容皮肤科的诊疗原则一、病史采集二、体格检查三、实验室及皮肤科特殊检查四、知情同意五、资料管理六、治疗方法选择七、治疗效果评价第l章美容皮肤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诊断技术一、真菌镜检技术二、斑贴试验技术三、皮肤活检技术第二节治疗技术一、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二、药物加压治疗三、外用药物治疗四、药物剥脱技术五、光化学疗法第11章美容皮肤外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一、皮肤磨削术二、酒渣鼻切割术三、皮肤肿物切除术四、拔甲术五、刮除术六、自体表皮移植术七、腋失手术八、足病修治术九、毛发移植术第四篇美容中医科技术操作规范第12章美容中医科一般性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中医美容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第二节四诊资料采集与诊断一、中医美容四诊要点二、中医美容诊断要点第三节审美评价一、审美评价的基本要求二、审美讦价的内容三、临床审美评价操作要点第四节美容心理诊断(辨神)与心理辅导(调神)一、辨神与调神的必要性和目的二、辨神的步骤和要点三、调神的步骤和要点第五节治疗方案一、立法适当二、处方准确三、医嘱详尽第六节治疗目的与疗效评价一、治疗目的二、疗效评价第七节知情同意第八节病案要求一、病案主要内容二、病案书写要求第13章针灸美容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一般技术操作规范一、针灸美容的适应证和并发症二、术前准备三、消毒措施第二节针刺技术一、毫针术二、三棱针术三、皮肤针(梅花针)术四、皮内针术五、火针术六、电针术七、水针(穴位注射)术第三节灸术第四节耳针术第五节拔罐术第14章中医推拿美容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一般技术操作规范一、中医推拿美容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二、术前准备三、施术原则四、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五、注意事项第二节操作手法一、摆动类手法二、摩擦类手法三、挤压类手法四、叩击类手法五、振动类手法第15章中药外治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一般技术操作规范一、中药外治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二、中药外治的基本原则三、中医美容药物外治常用方法四、调和外用药的常用基质五、化妆品中禁用的中药第二节中医美容外用药常用剂型和使用方法一、溶液二、粉剂(散剂)三、洗剂(混悬剂,悬垂剂)四、软膏剂五、硬膏剂六、酊剂七、油剂八、膜剂第16章其他中医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穴位埋线疗法第二节结扎法附“A 中西医病名对照第五篇美容医疗应用技术操作规第17章美容医疗应用技术一般操作规范一、病史采集二、体检及实验室检查三、知情同意书四、病历资料管理五、麻醉六、设备七、疗效评价第18章物理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激光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弱激光美容技术二、强激光美容技术三、激光光动力学美容技术第二节宽带强脉冲光美容治疗技术第三节电疗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高频电美容技术二、直流电离子导入技术三、电解美容技术四、音频电疗美容技术五、超声波美容技术第四节冷冻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冷冻美容治疗的一般原则二、各种冷冻美容治疗操作要点第五节其他物理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脱毛技术二、穿耳孔技术第19章注射美容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A型肉毒毒素注射美容技术操作规范第二节软组织注射美容技术操作规范第2章美容文饰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一般性技术操作规范第二节文眉技术操作规范第三节文眼线技术操作规范第四节文唇(唇线、全唇)技术操作规范第五节不良文饰修复技术操作规范一、空针密文褪色法二、洗眉水褪色法三、电灼褪色法第21章皮肤美容养护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皮肤美容养护常规技术第二节非正常皮肤的美容养护技术一、痤疮皮肤的美容养护二、色斑皮肤的美容养护三、面部瘢痕的美容养护四、蜡疗技术第三节皮肤美容养护常用仪器操作规范一、超声波(美容)机二、电离子美容(导出、导入)机三、离子美容喷雾机四、冷喷机五、远红外线机。
妇科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记录
![妇科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abc4d20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6.png)
《妇科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记录》一、培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日益提升,临床路径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医疗管理模式,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妇科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规范妇科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我院特组织开展了此次妇科临床路径管理培训。
二、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使妇科医护人员深入了解临床路径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意义。
2. 掌握妇科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和管理方法。
3. 提高医护人员在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4. 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5. 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信任,提升患者满意度。
三、培训内容(一)临床路径管理的理论知识培训首先由我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理论讲解。
专家详细阐述了临床路径管理的定义、特点、实施步骤以及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对于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保障医疗安全和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意义。
(二)妇科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的制定专家结合我院妇科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妇科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的制定方法。
包括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流程、护理措施、检查项目、出院标准等内容的确定。
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出个性化的临床路径方案,以确保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管理在实施与管理环节,培训重点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1. 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课程,使医护人员熟悉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掌握各项医疗护理技术的规范要求。
加强对医护人员责任心和执行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程度。
2. 信息系统的支持介绍了我院信息化建设在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应用,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医嘱系统、护理记录系统等的协同运作。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培训记录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培训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8e1208001f69e31423294dd.png)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培训记录时间:2016年6月2日地点:8楼会议室人员:全体护理人员主持人:何娟内容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
备好床单位。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
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5。
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
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
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节选)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6fe0026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3.png)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一、人员配置1, 医师(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 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 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 应在工作, 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 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 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 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
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 护士(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 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
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
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 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 时间不短于2个月。
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 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 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 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 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
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 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 每例内镜检查后, 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
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 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 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
儿科科室业务培训记录10篇
![儿科科室业务培训记录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0091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0.png)
儿科科室业务培训记录10篇1. 儿科科室业务培训记录-入院流程- 培训时间: 2021年1月10日- 培训内容: 儿科科室的入院流程,包括接待患者及家属、登记患者信息、安排床位、进行基本体格检查等。
- 培训对象: 儿科科室所有医护人员- 培训效果: 通过此次培训,儿科科室的医护人员掌握了入院流程的操作要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儿科科室业务培训记录-治疗方案制定- 培训时间: 2021年2月5日- 培训内容: 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制定,包括药物选择、剂量计算、给药途径等。
- 培训对象: 儿科科室医生- 培训效果: 通过此次培训,医生们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准确地制定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儿科科室业务培训记录-急救技能- 培训时间: 2021年3月15日- 培训内容: 儿科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 培训对象: 儿科科室医护人员- 培训效果: 通过此次培训,医护人员掌握了儿科急救技能,增强了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 儿科科室业务培训记录-病房管理- 培训时间: 2021年4月10日- 培训内容: 儿科病房的管理流程,包括病房清洁、消毒、床位安排等。
- 培训对象: 儿科科室护士- 培训效果: 通过此次培训,护士们了解了病房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了相关操作技能,提高了病房的环境卫生和患者的舒适度。
5. 儿科科室业务培训记录-家长沟通技巧- 培训时间: 2021年5月5日- 培训内容: 儿科医护人员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包括倾听、表达、解释等。
- 培训对象: 儿科科室医护人员- 培训效果: 通过此次培训,医护人员学会了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6. 儿科科室业务培训记录-儿童体格检查技巧- 培训时间: 2021年6月15日- 培训内容: 儿童体格检查的技巧,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听诊、观察行为等。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https://img.taocdn.com/s3/m/70780e48eff9aef8941e0698.png)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第1章总则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
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
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
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
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
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
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
临床技能指导记录范文
![临床技能指导记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95e67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6.png)
临床技能指导记录范文英文回答:Clinical skill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medical practice, as they allow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provide effective and safe patient care. In this clinical skills guidance record, I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linical skills, provide examples of their application, andhighlight the benefits they bring to patient care.First and foremost, clinical skills are crucial for accurate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example, during a physical examination, a doctor uses their clinical skills to assess a patient's vital signs, listen to their heart and lungs, and palpate various body parts. These skills enable the doctor to identify any abnormalities or signs of illness, leading to a proper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plan.In addition to diagnosis, clinical skills are alsoessential for performing various medical procedures. For instance, a nurse with excellent clinical skills canskillfully insert an intravenous (IV) line, ensuring thatthe patient receives necessary medications or fluids. This not only helps alleviate the patient's symptoms but also prevents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s or infiltration.Furthermore, clinical skills are vit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Being able to explain medical conditions and treatment options in a clear and understandable manner is essential for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compliance. For example, using appropriate body language, tone of voice, and patient-friendly language can help build trust and rapport with patients, making themmore likely to follow medical advice and activelyparticipate in their own care.Moreover, clinical skill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atient safety. For instance, a pharmacist with strong clinical skills can accurately calculate medication dosages, check for potential drug interactions, and identify any medication errors. This ensures that patients receive theright medications in the correct doses, minimizing the risk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r medication-related harm.In summary, clinical skills are vital for accurate diagnosis, effective treatment, patient safety, and communication. They enabl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care and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By continuously honing and updating our clinical skills, we can ensure that we deliver the best possible care to our patients.中文回答:临床技能是医疗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使医护人员能够提供有效和安全的患者护理。
医技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医技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18c5e4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4.png)
医技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篇一:《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申请购书目录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第1章总则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
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
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
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
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
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
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https://img.taocdn.com/s3/m/91f614adf46527d3240ce0f6.png)
二、X线检查技术操作 规范的一般原则
编辑课件
(一)X线摄影体位
1、体位与X线影像
X线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然而,X线影像是 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平面显示,它们相互重叠、干 扰。
体位选择的价值在于被检部位或病变的显示。 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取决于两点:第一,具有使病变 显示出来的对比度;第二,具有显示病变的适当体 位。最佳体位是①遵循X线摄影的常规体位、中心 线射入角度和投射方向。这些是最标准、最易发现 和显示病变的体位。②当病变部位与常规体位不一 致时,可利用荧光透视转动不同体位,找出其病变 显示的特异征象。③对处于边缘部位的病变,只有 采取切线位才能显示。
(19)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取双侧胫骨结节侧位对照。
(20)小儿髋关节脱位,取双髋正位。
(21)大骨节病,取手、踝正侧位。
(22)痛风,取手、足正位。
(23)股骨颈骨折,取髋关节正位、水平侧位(加静止滤
线栅)。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二)胸部X线摄影
l、胸部X线摄影的难点及质量改进的焦点,胸 部组织对X线的衰减程度有一个极广泛的范围。穿 透肺组织的射线大于穿透纵隔的几千倍。在一张 胸片中精确地反映存在如此广泛密度差异的信息 量是极其困难的。
颈 部 摄 影 方 向 : 枕 额 向 ( P→A)、 额 枕 向 (A→P)、颌顶向、顶颌向、枕颌向。
四肢部摄影方向:胫腓向(从胫骨向腓骨)、 腓胫向(从腓骨向胫骨)、桡尺向(从桡骨向尺骨)、 尺桡向(从尺骨向桡骨)。
编辑课件
(二)体表定位
1.颈部 颈部的边界:颈部上方以下颁下缘、乳突
至枕外粗隆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方自胸骨上窝、锁 骨、肩峰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为界。以上与胸部、上肢、 背部分界。 颈部体表标志:颈部体表标志因年龄、性别和个体 而异,儿童和妇女呈圆形,成人男性骨性标志突出。 舌骨;位于颈中线最上方,相当第4颈椎水平。 甲状软骨:成人男性在上缘处构成高突的喉结,其 后方正对第5颈椎。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它的后方对第6颈 椎,它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点。 胸骨颈静脉切迹:相当于第2、3颈椎水平。
病理技术操作规范
![病理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15c2ee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5.png)
病理技术操作规范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篇二:病理技术规范病理技术工作规范1. 标本的接收、清点制度:1.1 巨检结束后病理医师应向技术组当面交付组织块,并点清块数,记录签收。
有要求特殊处理的标本(如脱钙、糖原染色等)应当面向技术组说明,以便加以特殊处理。
1.2 组织包埋完成后必须进行清点蜡块数量,以防组织块在脱水、包埋过程中遗失。
1.3 切片完成后交付医师时必须按照记录当面清点。
1.4 医师在诊断完成后交付档案室时必须当面清点,并作记录。
2. 制片过程各步骤应注意的事项:2.1 组织处理此过程包括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直至包埋,是制作优质切片的关键过程,一旦组织处理有欠缺,往往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2.1.1 制片过程按操作流程进行标本处理2.1.2 有条件的单位应将大小标本分开固定脱水。
2.1.3 取材后组织应补充固定,固定时间:大标本固定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小标本不得少于3 小时。
固定液必须及时更换,固定后必须流水冲洗;2.1.4 固定、脱水温度不得高于37℃。
2.1.5 包埋用石蜡必须过滤。
2.1.6 试剂必须及时更换。
(详见试剂的配制及更换制度)2.2 切片切片是技能含量很高的步骤,同一蜡块,用同一台切片机,同一把刀,不同的操会切出不同质量的片子。
2.2.1 切片刀必须锋利,切片厚度3~5微米。
切片完整,无污染,无皱褶。
2.2.2 组织片贴附应在除去标签位置后玻片的中间。
2.2.3 胃镜、纤支镜、穿刺等小活检组织切片须作非连续性切片,数量不得少于8张。
2.3 染色封片注意事项2.3.1 烤片温度应在60~62℃左右,不得高于65℃,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
2.3.2 剂染料必须及时更换。
2.3.3 切片封固前必须经酒精充分脱水,二甲苯透明,湿封。
不得用温箱烤干或电吹风吹干后干燥封片。
2.3.4 盖玻片使用前必须清洗。
(真空包装除外)2.2.5 封片时不得有气泡,不得有树胶外溢。
2.4 其他2.4.1 标签必须贴于玻片左侧,编号字迹必须清楚、整齐,且不易褪色,有条件者尽量采用打印。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节选)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a291196ddd88d0d232d46a76.png)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一、人员配置1,医师(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
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
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
技术员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二、检查室1。
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
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
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1。
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
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
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3。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fc275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2.png)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 技能操作考核和综合评价
培训与考核流程:包括培训计 划、培训内容、考核时间、考
核地点等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 规范改进与发展
定期评估与修订
定期评估:对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其适应当前医疗需求和技术发展
修订内容:根据评估结果,对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包括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并发症处理等方面
添加副标题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 操作规范概述
03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 操作规范内容
04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 操作规范实施要求
05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 作规范培训与考核
06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 作规范改进与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 规范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指针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重要性:规范的操作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泌尿外科医生、护士 等医护人员
适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检查、 治疗等技术操作
适用于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 作
适用于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和 治疗过程
泌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 规范内容
诊断技术操作规范
病史采集:详细询 问患者病史,包括 疼痛、排尿异常等 症状
体格检查:检查患 者身体状况,包括 腹部压痛、肿块等 体征
影像学检查:通过 X线、超声等影像 学手段辅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通过 尿液分析、血液检 查等实验室手段辅 助诊断
05 设 备 与 器 材 的 储 存 与 保 管 : 设 备 与 器 材 应 按 照 相 关 规
麻醉科业务培训记录整理
![麻醉科业务培训记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f33f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3.png)
麻醉科业务培训记录整理标题:麻醉科业务培训记录整理摘要:本文旨在整理和总结麻醉科业务培训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和概念,深入探讨麻醉科的核心工作领域、技术要求和最佳实践,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麻醉科的重要性及其对临床工作的贡献。
引言:麻醉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负责为手术和其他病患治疗过程中提供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服务。
麻醉科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不仅掌握麻醉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将根据这些关键点,为您整理麻醉科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经验。
一、麻醉科的内涵和职责1.1 麻醉科的定义及其在医院中的位置1.2 麻醉科的职责和任务1.3 麻醉科的核心工作领域二、麻醉科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2.1 麻醉科医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2.2 麻醉设备和监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2.3 麻醉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2.4 麻醉术后的恢复与监测三、麻醉科的风险管理和安全措施3.1 麻醉科的风险评估与控制3.2 麻醉药物使用的规范和安全性管理3.3 麻醉事故的预防与处理3.4 麻醉团队的合作与沟通四、麻醉科业务的最佳实践4.1 麻醉科技术的研究与创新4.2 麻醉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与合作4.3 麻醉科质量管理与提升4.4 麻醉科的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结论:通过对麻醉科业务培训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麻醉科的卓越价值和专业要求。
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医学环境下,麻醉科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保持持续学习和创新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麻醉服务,为医院的发展和病患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观点和理解:麻醉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领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业务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安全风险管理的关注,提升麻醉团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同时,培训过程应结合实际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科室档案盒资料目录
![科室档案盒资料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b25d5d7a0029bd64793e2c62.png)
X X科档案盒资料目录(17个盒子)科室行政管理目录一、科室行政管理资料:1、兴隆县人民医院××科简介;2、兴隆县人民医院××科科室结构图;3、兴隆县人民医院××科人员结构图;4、兴隆县人民医院××科医疗组结构图;5、兴隆县人民医院××科护理组结构图;6、科室发展规划;7、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二、各类责任书;三、科务会记录本;四、医院下发文件。
人力资源管理目录一、人力资源管理资料:1、兴隆县人民医院××科医护人员花名册;2、医院人力资源紧急替代程序与替代方案;(医院下发)3、科室人力资源紧急替代程序与替代方案,有紧急替代人员有效联络方式,科室人力资源调配登记本;4、科室绩效考核管理小组及职责;5、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医院下发)6、××科绩效发放记录;二、医生排班表;三、新入科人员岗前培训资料:新入科人员岗前培训计划,岗前培训制度,岗前培训记录、试卷。
四、××科医护人员资质;五、卫生职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表。
科室业务管理目录一、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三、业务学习记录本;四、医生交班本;五、会诊记录本;六、术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七、危重抢救记录本;八、等级医院评审培训记录本。
制度职责目录一、兴隆县人民医院核心制度;(医院下发)二、兴隆县人民医院岗位职责;(医院下发)三、工作流程;(医院下发)四、核心制度培训及试卷。
应急管理目录一、危急值管理:1、××科危急值管理小组职责及流程;2、兴隆县人民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报告流程;(医院下发)3、XX科室危急值学习记录;4、XX科室危急值学习考试卷。
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三、××科室应急预案;四、应急预案演练记录;五、医院应急预案手册。
神经内科无菌操作流程培训
![神经内科无菌操作流程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f728bfc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d.png)
神经内科无菌操作流程培训神经内科无菌操作流程培训是医护人员在进行神经内科手术或治疗时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无菌操作是指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保持手术区域和器械的无菌状态,以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神经内科无菌操作流程培训的内容和重要性。
首先,神经内科无菌操作流程培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穿戴无菌手术服和手套;2.正确洗手和消毒;3.准备手术器械和器械包;4.擦拭手术区域;5.正确使用无菌巾和无菌手术器械;6.避免交叉感染等。
在培训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操作每一个步骤,以确保手术或治疗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其次,神经内科无菌操作流程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神经内科手术或治疗中,任何一丝不慎都可能导致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通过接受无菌操作流程培训,医护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最后,神经内科无菌操作流程培训是医院和医疗机构的必备课程之一。
医院需要定期组织无菌操作流程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他们掌握了正确的无菌操作技能和知识。
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医护人员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无菌操作流程培训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通过接受无菌操作流程培训,医护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重视无菌操作流程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护理技术培训及考核记录表(附考核标准)
![护理技术培训及考核记录表(附考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e702c3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6.png)
护理技术培训及考核记录表(附考核标准)护理技术培训及考核记录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一、理论考试评分标准题型及分值分布1、选择题(每题2 分,共40 分):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概念理解。
2、填空题(每题2 分,共20 分):考查关键知识点的准确记忆。
3、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考核对重要内容的综合阐述能力。
4、案例分析题(10 分):检验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具体评分要点1、选择题:答案准确得2 分,错误不得分。
2、填空题:答案完全正确得2 分,错别字或表述不完整酌情扣分。
简答题:1、要点完整、阐述清晰、逻辑合理得8 - 10 分。
2、要点基本完整、阐述较清晰、逻辑较合理得5 - 7 分。
3、要点有缺失、阐述不清晰、逻辑混乱得3 - 4 分。
4、完全错误或未作答得0 - 2 分。
案例分析题:1、准确分析案例问题,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且论证充分得8 - 10 分。
2、能分析部分问题,护理措施较合理,论证一般得5 -7 分。
3、分析问题不准确,护理措施不合理,论证不充分得3 - 4 分。
4、完全错误或未作答得0 - 2 分。
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整体流程及分值分布2、准备工作(10 分)。
3、操作过程(70 分)。
4、操作后处理(10 分)。
5、沟通与人文关怀(10 分)。
6、具体评分要点准备工作:1、环境评估合理,用物准备齐全、摆放有序得8 - 10 分。
2、环境评估基本合理,用物准备较齐全、摆放较有序得 5 - 7 分。
3、环境评估有缺失,用物准备不齐全或摆放混乱得3 -4 分。
4、未进行环境评估,用物准备严重不足得0 - 2 分。
操作过程: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动作熟练、规范、准确,无失误得60 - 70 分。
2、基本按照操作规程,动作较熟练、规范,有少量失误但不影响整体操作得40 - 59 分。
3、操作规程执行不严格,动作不熟练、不规范,失误较多得20 - 39 分。
临床操作流程笔记
![临床操作流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e1239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c.png)
临床操作流程笔记
临床操作流程笔记是医护人员在进行临床操作时所记录的重要
信息,它包括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结果等内容。
在医疗工作中,准确、清晰的操作流程笔记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至关重要。
首先,在记录临床操作流程笔记时,医护人员应该准确地描述
操作的每一个步骤。
例如,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该详细记录消毒、定位、穿刺等步骤,确保操作的规范和标准化。
同时,医护人员还
应该记录操作的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以便日后查阅和追溯。
其次,在记录临床操作流程笔记时,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事项。
例如,在给药时应该注意药物的剂量、途径、速度等,避免药物误
用或过敏反应。
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应该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等并发症。
这些注意事项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另外,在记录临床操作流程笔记时,医护人员还应该记录操作
的结果。
例如,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症
状变化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在进行检查操作时,应该
记录检查结果、诊断意见等信息,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临床操作流程笔记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提高效率、确保质量。
因此,医护
人员应该认真对待临床操作流程笔记的记录,做到准确、清晰、全面,为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内容: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
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
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 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
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
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
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5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呼吸等,有不良反应时应停止操作,并予以相应处理。
6操作后常规敷裹:操作后于穿刺点或切口缝合处用无菌棉球或碘酊棉球压迫片刻,然后以无菌纱布敷盖,用胶布固定。
操作后处理1操作后应让患者卧床休息。
卧床时间、体位及特殊处理,可根据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后宜免枕平卧或俯卧等。
2清理器械用品,整理患者病床或治疗室。
3操作后应做好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胸腔穿刺术1目的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状和预防胸膜粘连。
2适应症(一)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
(二)放液:1)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过久不吸收或发热持续不退者;2)肺炎后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3)外伤性血气胸。
(三)胸腔内注入药物。
3操作方法(一)对精神紧张的病员,在胸穿前半小时给小量镇静剂或可待因0 03g,嘱患者术中避免咳嗽和转动。
(二)嘱病员反坐在靠背椅上,面朝椅背,双手平放在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上。
病重不能起床者,取半坐半卧位,可行侧胸穿刺。
(三)可选择胸部叩诊最实的部位为穿刺点。
如有大量积液,可任选肩胛骨下第七至第九肋之间隙、腋中线第六或第七肋间隙、腋前线第五肋间隙。
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决定。
(四)以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术者须戴口罩及无菌手套,盖上消毒洞巾,然后在穿刺点肋间的下肋骨上缘注入适量的1%普鲁卡因溶液,深达胸膜。
(五)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住穿刺点皮肤,将针尾套上有橡皮管和附有钳子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慢慢刺入,待觉得胸膜壁层被穿过,针头抵抗感消失后,取注射器接于像皮管,除去钳子,抽吸胸腔内积液,盛在消毒量杯中,以便记录和化验。
(六)放液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4注意事项(一)放液不要过多、过速,一般第一次不要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够。
(二)穿刺和抽液时,应随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三)术中不断观察病员,如发现头晕、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和剧烈疼痛、昏倒等胸膜过敏现象,或连续咳嗽、吐泡沫状痰等抽液过多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人工呼吸术目的人工呼吸术是在病人呼吸受到抑制或停止,心脏仍在跳动或停止时的急救措施。
此时以借助外力来推动隔肌或胸廓的呼吸运动,使肺中的气体得以有节律的进入和排出,以便给予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进而为自主呼吸的恢复创造条件,力争挽救生命。
2适应症(一)溺水或电击后呼吸停止。
(二)药物中毒,如吗啡及巴比妥类中毒。
(三)外伤性呼吸停止,如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者。
(四)呼吸肌麻痹,如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严重的周期性麻痹等。
(五)颅内压增高,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或晚期颞叶钩回疝有呼吸停止者。
(六)麻醉期中麻醉过深,抑制呼吸中枢,或手术刺激强烈,发生反射性呼吸暂停,或使用肌肉松弛药后。
3方法人工呼吸的方法甚多,但以口对口呼吸及人工加压呼吸效果最好。
故在呼吸停止、尤其是循环骤停的抢救中,应首先选用。
术前措施:施术前应迅速检查,消除患者口腔内之异物、粘液及呕吐物等,以保持气道畅通。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此法简单、易行、有效。
它不仅能迅速提高肺泡内气压,提供较多的潮气量(每次约500—1000ml),而且还可以1)操作步骤:(1)病人仰卧,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
(2)用托下颌的拇指翻开病人的口唇使其张开,以利吹气。
(3)于病人嘴上盖一纱布或手绢(或不用),另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以免漏气。
(4)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将口紧贴病人的口吹气,直至其上胸部升起为止。
(5)吹气停止后,术者头稍向侧转,并松开捏病人鼻孔的手。
由于胸廓及肺弹性回缩作用,自然出现呼吸动作,病人肺内的气体则自行排出。
(6)按以上步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4—20次。
2)注意事项:(1)术中应注意患者之呼吸道通畅与否。
(2)人工呼吸的频率,对儿童婴儿患者可酌情增加。
(3)吹气的压力应均匀,吹气量不可过多,以500—1000ml为妥。
用力不可过猛过大,否则气体在气道内形成涡流,增加气道的阻力,影响有效通气量;或者因压力过大,有使肺泡破裂的危险,以及将气吹入胃内发生胃胀气。
(4)吹气时间忌过短亦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的三分之一为宜。
(5)如遇牙关紧闭者,可行口对鼻吹气,方法同上,但不可捏鼻而且宜将其口唇紧闭。
(二)举臂压胸法:此法也是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病人潮气量可达875ml,仅次于口对口呼吸法。
(1)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
肩下最好垫一块枕头。
(2)术者立(或跪)在病人头前,双手捏住病人的两前臂近肘关节处,将上臂拉直过头,病人胸廓被动扩大形成吸气,待2—3秒钟后,再屈其两臂将其放回于胸廓下半部,并压迫其前侧方向肋弓部约2秒钟,此时胸廓缩小,形成呼气。
依此反复施行。
2)注意事项:(1)病人应置于空气流通之处。
(2)病人衣服须松解,但应避免受凉。
(3)如病人口中有呕吐、血液、痰液等,应迅速予以清除;有义齿者,应当取出。
必要时,将其舌以纱布包住拉出,以免后缩阻塞呼吸道。
(4)呼吸速度,以14—16次/分为宜,节律均匀。
(5)压胸时压力不可过大,以免肋骨骨折。
(三)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1)患者仰卧,背部垫枕使胸部抬高,上肢放于体侧。
2)术者跪于患者大腿两则,以手掌贴于患者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向胸部上方压迫,将气压出肺脏,然后松手,胸廓自行弹回,使气吸入。
3)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按压18—24次为宜。
(四)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2)施术者跪于患者大腿两则,以手掌贴于患者背部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压迫背部下后方两侧。
每分钟18—24次。
注:压胸或压背呼吸法过去常用,但因潮气量很小,其效果远较口对口及举臂压胸呼吸法为差,故目前已很少用。
(五)膈神经刺激法,应用毫针及电子仪器刺激膈神经,使膈肌产生节律性收缩,从而达到节律性呼吸的目的。
方法:以一寸半毫针刺入膈神经刺激点。
该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的中点,颈总动脉搏动处,亦即人迎穴部位,向下方刺达横突再退出少许,接上68型治疗仪,以两侧人迎穴作为一对电极。
也可在人迎穴旁再插一毫针,与人迎穴作为一对电极,两侧共两对电极。
一般治疗仪的Ⅱ、Ⅲ频率,通电后即出现膈式呼吸。
呼吸频率及深浅,可通过调节强度的旋钮来控制。
(六)加压人工呼吸法: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简易呼吸器法:简易呼吸器是由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及衔接管等部分组成。
呼吸囊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是泡沫塑料,外层是由特制的乳胶制造的。
呼吸囊有弹性,挤压后能自动恢复原形。
呼吸囊入口处装有单向进气活瓣相接,挤压时空气由此而出。
在进气活瓣处装有另一活瓣,放松囊时进入空气;其前出口处与另一气活瓣相接。
挤压时空气由此而出。
在进气活瓣处装有另一侧管,可接氧气;呼吸活瓣处亦装有一侧管,可与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相连,挤压呼吸囊时,使病人吸入空气(或氧气);放松呼吸囊时则呼气,并通过—1000ml的空气进入肺。
简易呼吸器轻巧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现场抢救及基层医疗单位。
2)空气麻醉机法:空气麻醉机的构造有面罩、螺纹管、呼吸囊、单向的吸入及呼出活瓣。
应用时用面罩罩住病人的口鼻,托起下颌,有节律地(14—16次/分)挤压折叠风箱即可达到加压人工呼吸的目的,每次挤压可进入气体500—1500ml。
亦可将衔接管接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上行加压呼吸,效果很好。
腹腔穿刺术1目的采取腹水标本常规化验、培养、脱落细胞检查、染色体检查等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或注入药物以进行治疗和抽改腹水以减轻症状。
2禁忌症(一)结核性腹膜粘连时不可穿刺。
(二)疑有卵巢囊肿或多房性包虫病可能者不能穿刺。
(三)肝昏迷者不可穿刺。
3操作步骤(一)穿刺前排空小便,患者作卧位或坐位。
(二)穿刺点一般在脐、髂前上棘连线外1/3和中1/3交点,或脐与耻骨之间腹白线中点旁4—5cm处(通常选用左侧)。
(三)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和局麻。
(四)以腹腔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待穿透腹壁、针锋阻力消失时,可用针筒抽取或引出少许腹水于消毒试管中备验。
然后于穿刺末尾接以橡皮管,引腹水于地上的器皿中。
如试验穿刺,用50ml注射器连于1号针头上,自麻醉点刺入,抽50—100ml。
(五)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
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带将腹部包扎。
4注意事项(一)放腹水速度要慢。
消毒前,以宽布带缚于上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