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形象中的线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形象中的线条

从欣赏角度看,书法形象中的线条、笔画之所以能传达出某种情感,给人以相应的情绪感染,是因为形式的鲜明强烈的直观性与情感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不同的形式常常可以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应。如线条中的水平线可以使人产生安定感,逐步变化的和谐的曲线能给人以温柔感,急剧变化的不规则的折线可能使人产生紧张感,直线中的粗直线能给人以强劲感,细直线能给人以锐利感,等等。

因而,书法作为一种线条造型艺术,也能通过线条的运动变化,以及白纸黑字的色彩效果等,引起观赏者相应的情绪体验,从心灵深处产生出一种情感震动,以致达到与作品传达出的情感相通同构,和谐共振的审美境界,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汉字人人都会写,可堪称书法艺术家的人却凤毛麟角,这除了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技巧问题。只有通过圆熟的技巧处理,才能自如地使书写的内容沉淀于结构形式中,相互熔融,取得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因此,书法形象美与不美,成功与否,艺术技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代书法家都非常注重对技艺的追求,例如:书圣王羲之曾“于山谷中,临学钟氏及张芝正书、草书二十余年,竹叶、树皮、山石之上有版木等,不知可数,至于素、纸、笺、彀、藤、柴,反复书之”(元?刘有定《衍极》注疏),故书艺大进,写出了“入木三分”的效果,为古今所推崇。又如赵孟积学功深,虞集对此赞曰:“书法甚难,有得于天资,有得于学力。天姿高而学力到,未有不精奥而神化者也。

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元代柳贯也说:“犹记寒夕宿斋中,文敏谈余,试濡墨覆临颜、柳、徐、李诸帖。既成,命取真迹一一覆校,不惟转折向背,不无绝似,而精彩发越,有或过之。予问以何以能然,文敏曰:‘亦熟之而已’。”

(《柳待制文集》)有了对高度的技巧的掌握,书法家就拥有了高度的自由,即能够自由地运用美的规律“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到“无法之法”的境界,写出妙造自然、巧夺天工的作品。书法讲究纸质和墨汁,讲究毛笔质地,它不仅是为了保存久远,更主要是它本身就是书法美的一部分,它与形式和技巧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书法家根据自己的书写内容和想表达的意蕴,选择合适的笔、墨、纸张,以及石料、铜器等,确定表现的方式,再通过对运笔轻重高低、疾徐变化的驾驭,对墨色浓淡枯润、黑刻。在书写技法上,它保留了隶书开张洞达的体势又参以篆书浑穆而简约的线条,同时吸取了北魏书写的峻利雄厚,写出了安详和穆的效果。

鲜明的风格美

风格是书法家艺术个性成熟的标志,古往今来流传千古的书法佳作都有鲜明的风格特点。清代书法评论家刘熙载曾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不同的书家,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再加上各自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倾向、审美趣味等等的不同,其书作所反映的情趣也就自然不同,当书法家的创作达到成熟时,他的作品就开始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新颖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且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譬如唐朝张怀瓘在《书议》中载:王献之“年十五六时,尝白其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通变,然古法亦局而执’”。

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父子二人各自都以崭新的面貌行世,一个含蓄平和,一个开展奔放,被后世所敬重。再看唐代楷书名家:欧阳询险劲清朗,虞世南圆润秀雅,褚遂良书法空灵飞动,颜真卿端庄雄浑,柳公权严谨劲挺,可以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试拿其一种稍作分析,例如颜书,就可以得知它反映了盛唐的风貌,亦反映了颜真卿的追求。初唐,由于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喜爱和倡导,对当时的时代风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宗立派的初唐书家虞、欧、褚,虽然各有新意,但还没有完全摆脱“王书”秀雅书风的影响。到了中唐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有了较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华庄伟壮、大气磅礴的书风,为世所敬仰。体现了盛唐的气魄与力量,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