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的技术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的技术措施

作者:袁伟玲崔磊梅时勇甘彩霞张嘉炜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5期

摘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肥料利用率低、氮肥损失严重的现状,提出了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的技术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作物;氮肥;利用率;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244-01

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大量氮肥的施用不但降低肥料利用率,造成养分比例失调,而且使生产成本过高,影响农民增收。此外,过量使用氮肥还会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大气中N2O排放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施用氮肥,提高氮肥的肥料效率,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在生产中为提高氮肥的利用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选用氮肥

不同氮肥品种性质差异很大,必须根据作物种类、土壤条件和作物的营养特性合理选用氮肥[2]。酸性土壤中宜选用石灰氮、硝酸钙等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碱性土壤中宜选用硫酸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

2 氮肥深施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氮肥以尿素和碳酸氢铵为主,这2种肥料都易通过氨的挥发而损失。氮肥深施在10~15 cm的耕作层中,土壤中的铵离子可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氮肥由于挥发及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损失比不深施方式减少,有利于氮肥被根系吸收,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固态氮的转化。同时,氮肥深施还能促进作物根系深扎,增强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研究表明,尿素和碳酸氢铵通过深施方式进行施用,其肥效较地表施用提高2.7%~11.6%,氮肥利用率相应提高7.2%~12.8%[3-4]。

3 适宜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期

土壤肥力水平是决定肥料利用率高低的基本因素。由于施肥不当造成土壤高量硝态氮的残留是当前作物基础产量高、施氮增产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5]。在一定范围内,氮肥施用量增加,作物产量迅速增加。但当氮肥施用量超过某一值后,增加氮肥量,作物产量增加并不明显。因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氮肥损失量逐渐增加,作物对氮肥的利用率不高。在实

际生产中要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自身养分含量将氮肥施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还要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期,基肥与追肥合理施用,才能减少肥料成本,获得较高的肥料利用率。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和合理施肥时期是当前减少氮素损失的重点和核心。

4 肥水调控技术

肥、水对土壤中氮的运动和作物对氮的吸收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达到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目的,就要根据作物对肥料和水分的需求特点,做到肥、水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主要包括遇旱浇水、防除涝灾、前肥后水等。根据氮肥种类不同,施肥后浇水时间也应该有所不同。确定浇水量的标准主要是耕作层土壤水分短时饱和为度[6-8]。

5 平衡施肥

要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就要做到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相互配合施用。单施氮肥由于作物缺少有效的磷钾及微量元素供应,使作物吸氮量和产量降低。腐熟的有机肥中含有腐殖质和腐殖酸,能够改善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氮素利用。氮、磷、钾配合或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均能提高化学氮肥的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9]。

6 选用控释肥料

控释肥料是依据作物营养特性,控制各种养分供应强度和容量,达到供肥缓急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控释肥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出养分齐全、配方合理、无公害、长效化等特点,还可以减少氮素淋溶、固定或分解作用而造成的养分损失,防止作物前期早衰和后期脱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施用时注意作物苗期和需肥高峰期补施速效氮肥,作物生长后期不使用控释肥,以免作物贪青晚熟。

7 使用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

氮肥施入土壤后,经土壤脲酶的作用,水解后形成NH3挥发,不但造成氮肥的损失,而且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了抑制土壤脲酶对氮肥的分解作用,降低尿素水解形成NH3挥发的比例,可使用脲酶抑制剂。氮肥在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进行硝化反应,NH4+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先氧化为NO2-,进而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NO3-。硝化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硝化菌使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从而减少氮素的反硝化损失的硝酸盐的淋溶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常见的硝化抑制剂有双氰胺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结果表明,施用硝化抑制剂与不施相比,NO3-的淋溶损失由48%降低到35%。

8 筛选和选育氮高效利用作物品种

对氮肥利用率的高低还受到作物基因的影响。一些对氮吸收率较高的品种在氮含量较高的土壤中,能够高效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素,提高氮肥利用率,避免造成肥料损失和环境破坏。在较低施氮量下,氮高效品种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中的矿化氮,达到相同的高产水平,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氮高效基因型是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最根本的途径。

9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根据作物品种、气候条件、土壤状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能够在保证获得高产、高品质的作物的基础上,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 参考文献

[1] 李青军,张炎,胡伟,等.氮素运筹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3):755-760.

[2] 王士红,杨中旭,李秋芝,等.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棉花科学,2012,5(34):45-47.

[3] 高凤菊,吕金岭.尿素深施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6):49.

[4] 黄庆裕,蒲才潮.碳酸氢铵全层深施对水稻的增产效果[J].土壤肥料,2006(1):60-61.

[5]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6] 高月亮,华珞,蔡典雄,等.氮肥利用及其提高利用率的途径与方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57-61,67.

[7] 苏阳,刘德林.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5(6):38-40.

[8] 罗志先.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06,308.

[9] 闫湘,金继运,何萍,等.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2):450-4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