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统测试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太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中国古代的环境美学思想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田园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所开出的灿烂花朵。中国古代田园诗,溯源于先秦的《诗经》,成形于晋,大盛于宋,收官于清,是仅次于山水诗的一大流派。
田园与山水都属于环境。但山水多为自然环境,而田园多为人工环境。如果说山水是环境的外围,那么,田园则是环境的核心。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田园是开荒的成果。田园中有植物,如诗中所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动物,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均是人劳作的产物,是第二自然。田园,人的家园。人在田园中生产、生活。较之山水,田园于人更具亲缘性。
于是,田园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口井、一处生命之源、身体与灵魂的归宿之地。回归田园,就是回归家园。中国环境美学最高概念是“家园”,家园来自“田园”。田园生活的指导性思想是“耕读传家”。“耕读传家”畅行于清,曾国藩、左宗棠等均大谈“耕读传家”。“耕读传家”思想可以追溯至先秦的周朝,形成可能还是在唐宋。
“耕读传家”,“耕”好理解,这是生产;为何还要“读”,且与“耕”并列?这涉及中国人的追求。“耕”,虽然收获要交国税,但主要还是为了家庭人员的生存,因此可以说,是为家而耕。“读”,显然不是为家了,是为了有朝一日去做官。做官是需要知识的。做官当然也有封妻荫子的想法,但更多的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一番大事业。“读”显示出中国人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家——国。于是,中国人的家园情怀上升为家国情怀。
深厚浓重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延续至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无处不在。而在环境意义上,它集中体现在如下两个系列:
土地——社稷意识。土地是农之本,正是因为土地有这样重要的功用,土地成为祭祀的对象。于是,一个标志祭地的概念——“社”产生了。“社”与“稷”相联系,《白虎通》云:“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社”“稷”本来指两种祭礼,但此后引申出国家的意义,成为国家的另一称呼。
江山——国土意识。《世说新语》中有一段文字:“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怀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这里的江山明指自然山水,暗喻国家。与江山意义相同的还有“山河”“河山”概念。“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史记。天官书论》)这里的“河”指黄河,“山”指华山。但后来,河山用来指称祖国、国家、国土以及国家主权。“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史记·赵世家》)这里的“河山”是指国土。南北朝的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用到“山河”概念,文中云:“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江山、河山、山河等概念,除了具有祖国、国家、国土、国家主权等意义外,还含有审美的意义,这种审美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审美,其审美的品位均为壮美、崇高。一般来说,在国家遭受外族入侵的形势下,多用山河、江山、河山来指称祖国、国家、国土及国家主权,显示出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感。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的当代转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园多是人劳作的产物,是人的家园,相对于山水而言,田园于人更具亲缘性。
B. “耕读传家”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其中蕴藏了国人的家园情怀、家国情怀。
C. “家园”是中国环境美学最高概念,家园来自田园,回归田园就是回归家园。
D. “分裂山河”“江山辽落”中“山河”“江山”样,都是明指自然山水,暗喻国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陶渊明的诗句,阐明了田园诗的特点,将田园诗与山水诗进行了有效的区分。
B. 田园生活的指导性思想是“耕读传家”,作者阐述了其形成的历史、具体内涵和历史意义。
C. 作者在论述“田园”和“家园”的关系时,指出“家园”与“田园”内在的实质的联系。
D. 作者在论证“江山——国土意识”时,多次运用引用论证,剖析其演变、形成的过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山水和田园都属于环境,但田园是人工环境,因此可以说田园才是环境的核心。
B. “耕读传家”中“读”更多的是指为国而读,“读”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更大的家一国。
C. “社稷”成为国家的另一称呼,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在当代转化的集中体现。
D. “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河山”一词显示出了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闭幕的“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让观众大饱眼福。“传统手工技艺+非遗文化元素+现代设计”的新理念,将传统手工技艺的精湛呈现在观众面前。伴随“舌尖上的中国3”的播出,山东章丘铁锅一下子成了“网红”,订单排到了两年后。“历经12道工序,18遍火侯,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方得一口好的章丘铁锅。”章丘铁锅的走红,更体现出人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可。
然而,并非每一项传统手工艺,都能像章丘铁锅一样凭借“网红”身份而重新焕发活力。大量传统手工艺,因保护乏力、后继无人等问题,只能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躺在非遗名录里。如何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走出“深闺”,走向大众和生活,不仅决定着传统手工艺的存续,也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摘编自张立富《传统民间手工艺如何走出“深闺”》)材料二:
其实,合理使用新技术可以为传统手工艺带来诸多便利。比如,近年来现代科技给陶瓷工艺领域带来显著变化。电窑代替柴窑,温度可以达到1400度以上,大大提高了陶瓷质量的稳定性;利用新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多元配方的问题,降低瓷土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使烧成后的陶瓷更加白润;而那些具有光、电热或磁性的功能性陶瓷,以及纤维强化的复合陶瓷、抗辐射陶瓷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家居、工业制造、军事和航天等领域,极大地延续和拓展了陶瓷工艺的生命力。
必须正视,现代技术之于传统手工艺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带来便利,用不好会产生不容小觑的问题,号称“三大锦”之一的传统手工宋锦、纹样华丽、生动,质地坚韧、挺括,常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展饰,深爱民众喜爱,然而,由于机械的滥用,使得手工宋锦已不复存在,现存都是机织产品,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