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研究
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研究遥感技术是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高光谱遥感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其具有高维度、高分辨率和高覆盖面积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森林、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对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和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一、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一)预处理高光谱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是为了降低图像噪声和增强图像特征,以提高后续分析处理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1、辐射校正:即将图像灰度值归一化为反射率,以消除光照不均匀和大气影响。
2、几何校正: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可以消除成像中的扭曲和畸变,使得图像更为准确和精确。
3、噪声去除:高光谱遥感图像常常伴随着高噪声,因此需要通过噪声滤波或概率降噪等方法来降低图像噪声。
(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环节,它是提取图像中某些特定目标信息的过程。
1、主成分分析法(PCA):PCA是最常见的特征提取算法之一,可以将高光谱数据降维并提取主成分,以保留更有效的信息,提高分类精度。
2、端元分解法(VCA):VCA是一种基于混合像元模型的特征提取方法,可以将每个像素分解为混合的端元(pure pixels)和混杂像元,从而更好地识别目标对象。
(三)分类识别分类识别是高光谱遥感图像分析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是将图像中像素点进行分类,把同一类别的像素标注相同标签的过程。
1、常用分类算法:传统的分类算法包括最小距离分类、支持向量机(SVM)分类、KNN分类等。
2、深度学习分类: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被广泛应用于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中,并在各种分类任务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应用研究(一)农业领域高光谱遥感图像可以用于农作物的分类、生长状态的监测和病虫害的诊断,从而帮助农业生产做出更加科学和精准的决策。
(二)森林资源管理领域高光谱遥感图像可用于森林植被覆盖度、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类型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与技巧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天器、飞机、卫星等高空平台获得的遥感图像进行信息提取和数据分析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遥感图像处理已经成为许多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与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第一步,旨在通过去除噪声、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等处理,使图像质量更高,方便后续处理。
其中,去除噪声主要是采用滤波算法,如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等。
辐射校正主要用于将图像的辐射能量转换为表观反射率,以消除云、阴影等因素的影响。
几何校正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将其与地理坐标系统对齐,以便于后续的地理信息提取。
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遥感图像处理的核心环节,目的是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和区分度的特征信息。
常用的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
光谱特征是指根据图像像素的光谱反射率或辐射能量,提取出不同波段的特征。
纹理特征是指从图像中提取出地物的纹理信息,包括纹理方向、纹理密度等。
形状特征是指从图像中提取出地物的形状信息,包括面积、周长等。
三、分类与识别分类与识别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重要任务,目的是将地物按照其属性进行分类和识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是指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信息,通过训练分类器将图像中的地物分到不同的类别中。
无监督分类是指根据图像像素之间的相似性将其分为一定数量的类别。
分类结果可以用于制作地图、监测资源变化等。
四、变化检测变化检测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应用于监测和分析地表物体的变化。
遥感图像在不同时间获取的变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常见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像素级变化检测和对象级变化检测。
像素级变化检测是指比较两幅图像对应像素之间的差异,以确定变化的位置和类型。
对象级变化检测是指先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对象,然后比较不同时间获取的对象之间的差异。
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方法与实践
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方法与实践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在地质勘探、农业、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对这些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就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与实践。
首先,在处理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时,首要任务是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图像去噪、边缘提取、图像增强和图像配准等步骤。
图像去噪是为了降低图像中的噪声,通常使用滤波技术进行处理。
常见的滤波方法有中值滤波、均值滤波和高斯滤波。
边缘提取是为了获取图像中物体的边界信息,常用的方法有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Sobel算子。
图像增强则主要是通过对比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化等技术提升图像的视觉效果。
图像配准是将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进行几何校正,使其能够互相重叠和比较。
常见的图像配准方法有特征匹配法和相位相关法。
其次,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分类与识别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是使用像元级别的特征进行分类,如灰度直方图、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
但是,由于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具有丰富的空间信息,传统方法可能无法充分利用这些信息。
因此,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分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可以很好地从大量样本中学习并提取特征,实现较高的分类精度。
此外,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目标检测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标检测是指从图像中识别和定位特定目标的过程。
传统的目标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统计模型或特征工程,但是这些方法受限于特征表达的能力和复杂的背景环境。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中,基于区域提议的方法如R-CNN、Fast R-CNN和Faster R-CNN等被广泛应用于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目标检测中。
最后,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地物变化监测也是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遥感图像影像处理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图像影像处理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逐渐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工具。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使得环境监测工作更加高效和精确,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遥感图像影像处理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方面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土地利用与覆盖监测土地利用和覆盖是环境监测中最基本且关键的指标之一。
借助遥感图像获取的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可以对土地进行分类、检测和变化监测。
影像处理技术可以提取特征和纹理信息,以及进行分类和分析,从而实现数字化和定量化的土地利用分布图。
这对于规划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水资源保护与管理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遥感图像可以获取水体的时序数据,以实现水体变化的监测。
影像处理技术可以识别和分类水体,计算水体覆盖的面积和比例。
同时,遥感图像可以检测和测量水质参数,如浊度、叶绿素含量等,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污染和排放监测环境污染和排放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图像影像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空气污染源、工业废物排放、水体污染等。
例如,通过分析红外遥感图像中的热点,可以定位和监测工业废气的释放情况。
同时,通过多光谱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识别和分类污染物,并对其进行定量测量。
这些信息有助于制定环境保护策略和措施。
四、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影响。
遥感图像影像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例如,在地震中,可以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表形变和地裂缝的监测;在洪涝灾害中,可以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水体变化,预测洪水的扩散和蔓延。
这些监测与预警信息能够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和民众,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然而,遥感图像影像处理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遥感图像需要进行大量的预处理和校正,以消除大气、地表反射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图像分类和分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地物的复杂分类和混合像元的处理。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立体影像处理模型与算法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立体影像处理模型与算法一、本文概述随着空间技术和遥感科学的迅猛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已成为地球观测与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立体影像,以其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为地表特征提取、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源。
如何高效、精确地处理这些立体影像,以充分发挥其应用潜力,是当前遥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立体影像处理模型与算法。
本文将回顾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立体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
接着,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先进的处理模型与算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立体匹配算法、多源数据融合算法以及变化检测算法等。
这些算法不仅提高了影像处理的精度和效率,还拓宽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的应用范围。
本文还将探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立体影像处理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如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环境评估等,以展示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
本文将对未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立体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立体影像处理模型与算法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旨在推动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地球观测与资源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概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搭载的遥感设备获取地球表面的高清晰度图像和数据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农业监测、环境保护、灾害评估和军事侦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关键在于其搭载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算法。
传感器必须具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以确保获取到的图像清晰、详细。
同时,数据处理算法需要能够从这些高分辨率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识别和分析。
立体影像处理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从不同角度获取的两幅或多幅图像中重建地面的三维模型。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一、影像获取遥感影像预处理的第一步是获取原始影像数据。
通过卫星、飞机或其他遥感平台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获得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
二、影像校正影像校正是为了消除由于影像获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提高影像质量。
主要包括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两个方面。
几何校正是通过对影像进行几何变换,将其与真实地物的位置和形状相对应。
这样可以消除由于视角、高程等因素引起的形变,使影像与实际地物一一对应。
辐射校正是为了消除由于大气、地表反射等因素引起的辐射差异。
通过对不同波段的辐射通量进行标定和校正,可以得到准确的辐射值。
三、影像配准影像配准是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不同分辨率的影像对齐到同一坐标系统中。
通过对影像进行几何变换,使其在空间上一一对应。
这样可以实现影像的叠加和比较。
四、影像增强影像增强是为了提高影像的可视性和解译能力。
通过应用不同的滤波器、变换或增强算法,可以突出地物的特征,减少噪声和干扰,使影像更清晰、更易于分析。
五、影像分类影像分类是将影像像元划分为不同的地物类别。
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基于像素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等。
六、影像融合影像融合是将多源、多尺度或多波段的影像融合成一幅综合影像。
通过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影像的优势,提高地物提取和解译的精度。
七、影像制图影像制图是将处理后的影像转换为地图或图像产品。
通过对影像进行地理参考、投影变换和符号化处理,可以生成各种专题地图和影像产品。
八、影像分析影像分析是对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通过应用不同的遥感算法和模型,可以提取地物信息、监测变化和预测趋势。
九、结果验证结果验证是对影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通过与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比对,可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遥感影像预处理是遥感应用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影像获取、校正、配准、增强、分类、融合、制图、分析和结果验证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提高影像质量和分析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算法解读
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算法解读一、引言遥感技术是通过人工卫星、航空器或其他遥感平台获得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手段。
遥感图像处理则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算法,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二、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图像的可用性。
常用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边缘增强、直方图均衡化和空间滤波。
1. 边缘增强边缘增强是通过提升图像边缘信息的方法来提高图像质量。
其中常用的边缘增强算法有Sobel算子、Prewitt算子和Laplacian算子。
这些算子能够检测出图像中的边缘特征,从而使图像更加清晰。
2. 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通过调整图像亮度分布来增加对比度的方法。
通过对图像的灰度直方图进行变换,使得图像中的像素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和易于分析。
3. 空间滤波空间滤波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平滑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滤波操作,可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干扰。
常用的空间滤波算法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和高斯滤波。
三、遥感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是根据图像中的像素值进行分类的过程。
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1. 基于像素的分类基于像素的分类是一种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分配到一个类别中的方法。
常用的基于像素的分类算法有最大似然分类算法、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
这些算法能够根据像素的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对图像进行分割和分析。
2. 基于对象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是将图像中的相邻像素聚合成一组对象,然后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常用的基于对象的分类算法有基于区域的分类和基于形态的分类。
这些算法能够更好地保留图像中的空间信息,从而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四、遥感图像变化检测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是通过比较多幅遥感图像之间的差异,来检测地表发生的变化情况。
主要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1. 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是一种将多幅遥感图像像素级别进行比较的方法。
61-实验三遥感图像预处理(波段合成、裁剪与拼接)
实验三遥感图像预处理(波段合成、裁剪与拼接)一、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整个图像的预处理过程,从而加深对遥感图像计算机处理的内容及概念的理解。
二、 实验内容1.自定义坐标系2.波段合成(图像融合)3.图像镶嵌(图像拼接)4.图像裁剪三、 实验数据1. TM-30m.img2. bldr_sp.img3. Mosaic1.img4. Mosaic2.img5. bhtmsat.img6. can_tmr.img7. qb_boulder_msi.img8. qb_boulder_pan.img四、 实验操作原理及步骤遥感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图像几何校正、图像融合、图像镶嵌、图像裁剪等过程,其处理顺序一般如下图所示。
图 1一般图像预处理流程1.自定义坐标系一般国外商业软件坐标系都分为标准坐标系和自定义坐标系两种。
我国情况较为特殊,往往需要自定义坐标系。
所以,在ENVI第一次使用时,需要对系统自定义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
1.1添加参考椭球体找到ENVI系统自定义坐标文件夹—C:\Program Files\ITT\IDL708\products\envi46\map_proj。
根据每台电脑安装的路径以及版本不同而略有不同。
以记事本形式打开ellipse.txt,将“Krasovsky,6378245.0,6356863.0”和“IAG-75,6378140.0,6356755.3”加入文本末端。
(这里主要是为了修改克拉索夫斯基因音译而产生的错误,以便让其他软件识别;另外中间的逗号必须是英文半角。
)1.2添加基准面以记事本格式打开datum.txt,将“Beijing-54, Krasovsky, -12, -113, -41”和“Xi'an-80,IAG-75,0,0,0”加入文本末端。
1.3定义坐标定义完椭球参数和基准面后就可以在ENVI中以我们定义的投影参数新建一个投影信息(Customize Map Projections),在编辑栏里分别定义投影类型、投影基准面、中央子午线、缩放系数等,最后添加为新的投影信息并保存。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在遥感领域,影像预处理是遥感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和后续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正确步骤:一、数据获取与预处理1.数据获取: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于各种遥感卫星、航空遥感等,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数据源。
2.预处理:数据获取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原始数据中的噪声、异常值等问题。
预处理方法包括去除噪声、裁剪、缩放等。
二、几何校正与图像配准1.几何校正:由于遥感影像在采集过程中可能受到传感器本身、地球曲率、大气折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影像几何变形。
几何校正旨在消除这些变形,提高影像质量。
常见的方法有传感器模型校正、基于控制点的几何校正等。
2.图像配准:图像配准是将多幅遥感影像(如多光谱影像和单波段高分辨率影像)进行空间对齐,使其在同一坐标系统下。
配准方法有基于像素的配准、基于变换的配准等。
三、图像融合1.图像融合是将不同分辨率、不同光谱的遥感影像融合为高分辨率、多光谱的影像。
常见的图像融合方法有:(1)IHS变换融合:将高分辨率全色影像与亮度进行直方图匹配,然后去掉亮度,用预处理的高分辨率全色影像代替。
与色度H、饱和度S一起,利用逆变换式变换至RGB系统,得到融合后的影像。
(2)小波变换融合:利用人眼对局部对比度变化敏感的特性,根据一定的融合规则,在多幅原图像中选择最显著的特征(如边缘、线段等),并将这些特征保留在融合后的图像中。
四、影像增强与分割1.影像增强:通过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参数,提高遥感影像的视觉效果。
常见的增强方法有:直方图均衡化、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色彩空间转换等。
2.影像分割:将融合后的遥感影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常见的分割方法有:基于阈值的分割、基于区域的分割、基于边缘的分割、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等。
五、特征提取与分析1.特征提取: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有意义的特征,如纹理、颜色、形状等。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局部二值模式(LBP)、HOG特征等。
高精度遥感图像配准技术的步骤与要点
高精度遥感图像配准技术的步骤与要点遥感图像是采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影像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然而,由于遥感图像的采集方式和角度的差异,导致不同图像之间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使其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和分析。
因此,对遥感图像进行精确配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遥感图像配准技术的步骤与要点。
一、图像预处理在进行图像配准之前,需要对原始图像进行一些预处理操作,以便提高配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应该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消除由于摄影条件、飞行姿态等因素引起的图像畸变。
其次,还需进行边缘增强、噪声抑制、图像增强等预处理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
二、特征提取与匹配特征提取是图像配准的核心步骤之一。
通过提取图像中的显著特征点或特征区域,可以为后续的图像匹配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遥感图像配准中,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包括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URF(速度ed密度特征)等。
在特征提取之后,需要对两幅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找出相对应的点对。
匹配的准确性对于配准结果的精度至关重要。
三、几何变换模型选择几何变换模型的选择是遥感图像配准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图像之间的几何关系和变换特点,选择合适的几何变换模型可以更好地实现图像配准。
常见的几何变换模型包括刚体变换、相似变换、仿射变换和透视变换。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实际要求,选择适当的几何变换模型非常关键。
四、控制点选取与精确匹配控制点选取是配准的重要一步。
通过选取图像中的一些具有空间位置、形状、纹理等特征的明显地标点,作为控制点进行匹配,可以提高配准的准确性。
控制点的选取需要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图像中,尽量避免集中在某一区域。
在匹配时,应使用一些精确的匹配算法,如最小二乘法、RANSAC(随机一致性算法)等,以提高匹配的精度。
五、图像优化与验证配准后的图像可能存在一些小的误差或畸变。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准的质量和精度,可以通过图像优化算法对配准结果进行优化。
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城市道路的新方法
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城市道路的新方
法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这些影像中提取城市道路依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
文将介绍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准确地提取
城市道路。
第一步:影像预处理
首先,需要对影像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噪音和消除不必要的信息。
这
涉及到影像增强和过滤。
影像增强可以提高影像中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使道路更加明显。
过滤可以去除不相关的信息,如树木和建筑。
第二步: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的过程。
通过对影像进行图像分割,可以更好地识别道路区域。
目前,常用的图像分割算法包括基于边缘
检测的方法、阈值化方法和区域生长方法等。
第三步:提取道路特征
提取道路特征是指在分割后的图像中标记和提取道路的像素,以求得
道路的几何和拓扑特征。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基于形态学操
作的方法、基于纹理的方法等。
第四步:道路拟合和重建
最后,需要对提取的道路特征进行拟合和重建。
道路拟合是基于检测
到的道路特征生成道路中心线的过程。
道路重建是基于检测到的道路
特征重建整条道路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多种数学模型来实现,如三次
B样条曲线等。
总结:
该新方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采用图像处理、图像
分割、道路特征提取、道路拟合和重建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准确地提
取城市道路。
该方法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处理
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处理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是一种高精度、高清晰度、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技术,可用于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领域。
在获取和处理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方面存在许多难点,同时也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一般通过卫星、无人机和飞艇等获取手段实现。
其中卫星遥感是一种常用的遥感数据获取手段,它可以通过卫星传感器对地面进行空间成像,获取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数据的不断完备,卫星遥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遥感数据来源。
无人机遥感是一种新兴的遥感数据获取方式,它能够高空拍摄,自由飞行,灵活操作和快速响应。
无人机遥感系统的核心是无人机载荷,由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组成。
无人机遥感具有高速、高分辨率、低成本等优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遥感数据获取方式。
二、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处理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主要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分类处理。
1. 预处理预处理包括纠正和增强处理,它们是影像处理的基础。
纠正处理是指对遥感图像进行空间校正和光谱校正,消除图像中的扭曲和像元位移等因素引起的图像变形。
增强处理是指通过改变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等参数,来改善图像的可视化效果和识别能力,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2. 分类处理分类处理是指对遥感图像中的像元进行分类,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元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像元的分类是指根据像素的光谱信息来对像素进行分类,也就是所谓的"单像元分类"。
而基于对象的分类则是将相邻的像素合并成一个对象,以形成更具意义、更容易识别的影像对象,也就是所谓的"多像元分类"。
三、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存储和传输问题由于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量大、存储空间大、传输速度慢等问题,因此在存储和传输方面需要进行一些优化。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配准技术的使用方法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配准技术的使用方法遥感图像配准技术是指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不同视角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准确的对齐,使得重叠部分的同一区域能够成像在同一个坐标系下。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配准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用于土地利用监测、环境变化分析、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配准技术的使用方法。
一、图像预处理在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配准之前,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增强图像对比度、减少边缘模糊等操作。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直方图匹配、滤波和增强等。
这些预处理操作可以提高配准的精度和效果。
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配准的关键步骤。
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或特征区域,可以建立图像间的相应关系,从而实现配准。
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有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SURF(加速稳健特征)算法和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算法等。
特征提取需要选择适当的算法,并根据图像的特点进行参数调整。
三、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将配准图像中提取出的特征点或特征区域与参考图像中的特征点或特征区域进行对应,建立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
特征匹配是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配准的核心步骤。
常用的特征匹配算法有基于距离的匹配算法和基于相似性的匹配算法等。
特征匹配的目标是找到最佳的匹配对,以确保配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配准变换在特征匹配之后,需要通过配准变换将待配准图像对齐到参考图像的坐标系中。
常用的配准变换方法有仿射变换和投影变换等。
根据特征匹配的结果,选择适当的配准变换方法,并进行参数调整,使得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能够达到最佳的对齐效果。
五、图像融合配准完成后,可以对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以获得更清晰、更全面的图像信息。
图像融合可以采用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等方法。
通过图像融合,可以将多张配准后的图像合并在一起,提供更全面的观测和分析能力。
六、评估和优化配准完成后,需要对配准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正在成为地球科学研究和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提供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地表覆盖特征信息,为资源环境遥感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处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处理是将遥感卫星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图像或数字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处理和分析。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获取:通过遥感卫星获取图像或数字数据,如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数据、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等。
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如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定标等准确性校正和预处理。
3. 数据融合:将多个数据源的信息进行组合,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
例如,将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数据和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分析精度和难以观测地表信息。
4. 数据分类:将遥感数据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根据不同目的,可分为三大类: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混合分类。
5. 数据分析: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如图像增强、目标检测、变化检测、面积估算、地物分类等。
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广泛,可以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灾害评估等领域。
以下是几个例子:1. 地表覆盖变化监测: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可以监测不同时间段内的地表覆盖变化情况。
例如,通过遥感图像检测城市绿化率的变化,以及对区域内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监测。
2. 精细化农业管理: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精细化农业管理,包括作物生长监测、气象变化监测、土壤水分变化监测等,优化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 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向灾害区域提供快速、高实时性和高精度的目标检测和灾害评估,例如地震、山洪、滑坡等。
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未来展望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前景将不断拓展和加强。
遥感图像处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遥感图像处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遥感图像处理在现代遥感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遥感图像提供了大范围地表信息,为环境状况分析、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监测等提供了重要数据。
然而,由于图像获取和处理的复杂性,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图像预处理问题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
常见问题包括图像噪声、亮度均衡和几何校正等。
对于图像噪声问题,可以采用滤波器(如中值滤波器)进行去噪。
亮度均衡问题可以通过直方图均衡化方法来解决,这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
几何校正问题则需要使用校正模型对图像进行几何纠正,以确保图像具有准确的位置和形状。
2. 特征提取问题特征提取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关键问题。
常见问题包括光谱特征提取和空间特征提取。
对于光谱特征提取,可以使用常见的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方差等)来计算不同波段的统计特征。
对于空间特征提取,可以采用基于纹理的方法,如灰度共生矩阵(GLCM)和小波变换,来获取图像的纹理特征。
3. 分类问题分类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的重要任务。
常见问题包括分类算法的选择和样本训练的不足。
针对分类算法的选择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图像特点选择适当的算法,如最大似然分类器、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解决样本训练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增强技术,如合成样本和迁移学习,来增加训练数据的多样性和数量。
4. 高分辨率图像处理问题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常见问题包括图像融合、图像超分辨率和目标检测。
图像融合问题可以采用多尺度分解和重建方法,将多个分辨率的图像融合成一张高分辨率的图像。
图像超分辨率问题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如卷积神经网络(CNN),从低分辨率图像中恢复出高分辨率图像。
目标检测问题可以采用目标检测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和级联分类器等,实现对高分辨率图像中目标的准确检测和定位。
总之,遥感图像处理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和算法得到解决。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综述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综述随着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影像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然而,由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数据量庞大,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往往难以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因此需要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专门的图像处理。
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一、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处理的第一步,旨在提高图像的质量和适用性。
常见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和辐射校正。
1. 图像去噪由于卫星影像获取受到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获取的图像常常受到噪声的干扰。
图像去噪的目的是减少噪声对图像的影响,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
常用的图像去噪方法有中值滤波、小波去噪和自适应滤波等。
2.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旨在改善卫星影像的视觉效果,使图像更易于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拉普拉斯增强和对比度增强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高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细节表现。
3. 辐射校正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获取受到大气影响,导致图像中出现辐射失真。
辐射校正的目的是去除大气散射和大气吸收引起的辐射失真,使图像更符合地物的真实表现。
辐射校正常用的方法有大气校正和模拟光谱等。
二、图像分类与识别图像分类和识别是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图像分类和识别,可以将卫星影像中的地物进行自动化识别,为遥感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常用的图像分类与识别方法包括遥感图像分类和深度学习等。
1. 遥感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是指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或像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水域、植被、建筑等。
常用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有传统的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
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利用像素的光谱信息进行分类,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则将相邻像素组成的对象作为分类的基本单元。
2.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图像分类和识别方法。
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对图像的自动分类和识别。
《遥感图像预处理》课件
通过线性或非线性变换来调整像素强度范围,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对比度拉伸
通过增强高频分量来增强图像的边缘和细节信息。
锐化滤波
通过将图像的低频和高频分量分离并分别处理,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信息。
同态滤波
02
01
03
04
05
遥感图像的融合处理
06
图像融合是将多源信道所采集到的关于同一目标的图像,通过一定的图像处理和信息融合技术,提取各自信道的信息并最终复合在一起,形成高质量、全面、准确的图像。
THANKS
几何校正的方法
遥感图像的噪声去除
04
VS
噪声去除是遥感图像预处理中的重要步骤,旨在减少或消除图像中的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意义
噪声是影响遥感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去除噪声有助于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降低后续分析的误差,为遥感应用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
定义
基于图像的统计特性,通过滤波、变换等技术手段,将噪声与图像信号分离,从而达到去除噪声的目的。
意义
原理
基于图像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通过一定的算法和技术,对图像的像素值进行变换和处理,以达到增强图像的目的。
方法
直方图均衡化、对比度拉伸、锐化滤波、同态滤波、傅里叶变换等。
通过拉伸像素强度分布范围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直方图均衡化
将图像从空间域变换到频率域,通过增强高频分量或抑制低频分量来增强图像的3
几何校正的定义
几何校正是指将原始的遥感图像经过一系列的变换,使其与标准地图或参考地图在几何位置上对齐的过程。
几何校正的意义
几何校正是遥感图像预处理的重要步骤,它能够纠正图像中由于传感器、地球曲率、地球自转等因素导致的几何畸变,提高遥感图像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图像分析和应用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超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超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不断升级,遥感技术正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超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是指像素分辨率达到0.5米以下的遥感数据。
这种数据在城市规划、土地监测、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数据量大、处理难度高、计算机性能要求高等特点,超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超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处理1.1 遥感图像预处理在进行分类、目标检测等操作之前,需要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
通常,遥感图像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
其中,辐射校正主要是针对遥感图像的光学成像系统,通过对图像像元进行校正,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几何校正则主要是纠正遥感图像的几何位置,提高图像的注册精度;大气校正主要是对图像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消除大气干扰,提高遥感图像的观测精度。
1.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遥感图像中提取出与应用有关的特定信息。
通常,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特征提取和基于对象的特征提取。
基于像素的特征提取依赖于像素属性,通过像元直接分类、阈值分割等方法提取特征;基于对象的特征提取则是针对遥感图像中特定对象的变量,通过提取对象的形状、纹理、频率等特征,提取图像信息。
1.3 遥感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是指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按照其特征和属性分成不同类别。
通常,遥感图像分类可以分为有监督和无监督两种方法。
有监督的遥感图像分类需要事先获得一些标注好类别的样本,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分类模型,实现遥感图像的分类。
无监督的遥感图像分类则不需要预先给出样本,通过对图像进行聚类和分割操作实现图像分类。
二、超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应用2.1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超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可以用于建筑物识别、道路提取、绿化覆盖度检测等方面。
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城市空间结构的信息,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2.2 土地质量监测超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土地质量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技巧与操作要点
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技巧与操作要点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分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可以提供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为城市规划、农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一些技巧与操作要点。
一、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图像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等过程。
图像几何校正可以将图像的像元位置转换为实际地面位置,辐射定标可以将图像的数字值转化为地表反射率,大气校正可以消除大气影响。
这些预处理步骤可以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特征提取和选择特征提取和选择是土地利用分类的关键步骤。
特征提取涉及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提取与土地利用分类相关的信息。
常见的特征包括像元反射率、纹理、形状和空间分布等。
特征选择则是从提取的特征中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区分性的特征。
选择特征时,需要考虑特征的相关性、重要性和冗余性。
三、分类算法选择选择合适的分类算法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关键。
常见的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等。
最大似然法基于统计学原理,适用于分类比较明显的场景;支持向量机通过构造最优分离超平面实现分类;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能够考虑多个特征和数据样本;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可以进行复杂的非线性分类。
选择分类算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准确性和效率。
四、训练样本采集和标注训练样本的采集和标注对于土地利用分类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训练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能够覆盖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采集训练样本时,应考虑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和形状等因素。
在采集训练样本的同时,需要对样本进行标注,确定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
五、分类结果验证和精度评价分类结果的验证和精度评价是确保土地利用分类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 bR .即为遥感测量值的辐射改正值。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瞬时视场角
扫描仪瞬时视场所对应的地面实际大小。 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受到的目标地物的电 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被称为瞬时视场角。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3. 几何校正--几何畸变产生的原因: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4)大气折射的影响; (5)地球自转的影响。
忽略漫入射光 ED ,则上述辐射传输方程可表示为地物发 射率R的线性函数:
STϕTθ E0 cos θ L= R + Lp S π
测量出R以外的所有参数,即可计算出反射率R。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利用遥感器观测目标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能量时,从遥感 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物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射亮度等 物理量是不一致的,为了正确评价目标物的反射特性及辐 射特性,必须消除这些失真。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2. 辐射校正
λ
1/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空间分辨率
Pixel(像元)是组成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
TM band 4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光线垂直入射到水平地表与光线垂直入射到倾斜 地表时,地表所受的光照强度不同。
I0 I0cosα α
g ( x, y ) f (x, y )= cos α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2. 辐射校正—大气校正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主讲人:张立福 2011.04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主要内容
�1.遥感图像特征 �2. 辐射校正 �3. 几何校正 �4. 遥感图像镶嵌 �5. 遥感图像增强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将太阳光线倾斜照射时获取的图像校正为太阳光线 垂直照射时获取的图像。通过调整一幅图像内的平均灰 度来实现太阳高度角的校正。
g ( x, y ) f ( x, y ) = sin θ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2. 辐射校正--地形坡度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
改正方法:
定期测量遥感器的特性,根据测量值进行校正。
Dmax V= ⋅ ( R − Rmin ) (Rmax − Rmin )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2. 辐射校正--太阳高度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 太阳高度角的校正
• 重返周期( repeat cycle)
– 对同一地点进行第二次信息获取的时间间隔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2. 辐射校正( radiometric correction ) 辐射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射 亮度中的各种失真的过程。
E p = Eo cos θ
4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2. 辐射校正--光电变换系统的特性引起的误差 产生原因:
扫描方式的遥感器,在将收集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 信号并记录下来的转换过程中引起辐射量误差。 如:热噪声,电子元件发热引起,随机噪声,电源波动。
由遥感器引起的误差或由太阳高度引起 的误差,一般在数据生产过程中由生产单位 根据遥感器参数进行校正,而不需要用户进 行自行处理。用户应该考虑大气影响引起的 辐射畸变。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大气辐射校正方法--大气参数测量法(与遥感器同步测量) 根据辐射传输模型,进入遥感器的太阳辐射为太阳直射 光、大气漫入射光和程辐射三项之和:
L=
=
RTϕ π RTϕ π
⋅ E 0 ⋅ Tθ ⋅ S ⋅ cosθ +
RTϕ π
⋅ ED ⋅ S + L p ⋅ S
S (E0 Tθ cosθ + E D ) + L p 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不同辐射分辨率影像比较:
2 bits
8 bits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时间分辨率 • 周期(period)
– 完成一次轨道飞行需要的时间 – 800 km高度的遥感平台大约需 90 分钟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3. 几何校正—校正原理
1)几何校正的实质: 确定校正后图象的行列数值,并找到新图象中每一 象元的亮度值。 2)数字纠正的步骤: A、输入图象与输出图象间的坐标变换。 B、纠正后数字图象灰度值的重采样。
图 3-4 图-1 回归法示意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ii.直方图法 仍以4波段为例。作出波段7和波段4的直方图如图3-42(b)、(a),显然波段7中有全黑的象素,而波段4中没 有,说明波段4应向左平移,因此也就是波段4的灰度 改正值。有时波段7也有一定的偏移,如图3-4-2(c)中 表示为,此时波段4的改正值为: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3. 几何校正—多项式纠正
• 基本思想:图象变形规律可以看作为平移、缩放、 旋转、仿射、偏扭和弯曲等形变的合成。 • 基本过程:利用有限个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解 求多项式的系数,然后将各像元的坐标代入多项式 进行计算,便可求得纠正后的坐标。
range (b -w) 0 -1 0 -3 0 -7 0 -15 0 -31 0 -63 0 -127 0 -255 0 -511 0 -1203
1 bit
2 bit
(number of bits)
3 bit
8 bit
2
= number of grey levels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辐射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1、传感器的灵敏度特性引起的误差 光学镜头非均匀性引起的边缘减光现象 光电变换系统的灵敏度特性 2、光照条件的差异引起的误差 太阳高度、地面倾斜 3、大气条件引起的误差 大气散射和吸收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像元排列 2
像元排列 1 = 输入 (有畸 变的) 像元排列 2 = 输出 (校正 后的)
像元排列 1 几何位置正确的输出像元的矩阵,叠加在初始有畸变的矩阵之上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 通过同一区域的重返周期
HRS/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
Spatial resolution
• Spectral resolution • Radiometric resolution • Temporal resolution (revisit time)
第二讲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预处理
大气辐射校正方法--波段对比分析法 根据大气粒子大小分布与散射和波长的关系的规律, 可知大气散射主要发生在VIS中的短波段,对NIR和 MIR几乎无影响。因此可以根据NIR的暗象素(Dark pixel)亮度值来估计VIS波段的程辐射值(改正值)。 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种: i.回归分析法 实验表明某些波段的灰度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如 MSS7 与MSS4 ,5,6 的灰度值关系即是。线性关系可 表示为: g i = Ai g 7 + Bi (i =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