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上课版

合集下载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4)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4)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4)【教学设计A】创意讲明:美文需要美教,美诗需要美读。

这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淀优秀文化。

在教材处理上采纳〝教读+自读式〞。

教学步骤: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朗读1.老师范读。

朗读这首诗总的原那么是要把握美好、恬适、悠闲、清新而略带一丝愁闷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学生齐读。

第一遍读:分清节奏。

第二遍读:念准重音。

第三遍读:突出韵脚。

第四遍读:读出情感。

二、品味1.课文中有专门多词语表现出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找出来,用〝_____________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讲一句话。

同学们作发言的预备。

·〝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专门富足。

·〝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专门悠闲、舒服、幸福。

·〝浅浅的〞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专门自由,差不多不是神话传奇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2.传统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一个悲剧,可诗人心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美好,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3.老师小结:这首诗的作者为我们制造出令人心醉的图画:画面优美,意韵深长。

专门是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趟过浅浅天河自由来往的〝骑牛图〞;专门是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的〝闲游图〞。

前一幅图画或者有天河溅起的清冽水花,但整个氛围宁静安静;后一幅图画那么多少有些熙熙攘攘了。

两幅图画,都传出自由悠闲、无忧无虑的情调,透露了诗人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向往。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
导入新课
请您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 桃 花 开 了 , 好 像
……
蒲公英飞起来了,好像……
蜜蜂在花丛中来回穿梭,好像……
皎洁的月光像……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 开贞,四川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 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 诗创作。1926年参加北阀战争 ,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 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他学识 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 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静夜》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 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 时国内的“五四狂潮已过,政局混乱。 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 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 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 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安慰。因此,诗 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词语解释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闲游: 悠闲地游逛。 定然:一定像这样。
陈列: 把物品摆放出来 给人看
珍奇: 珍贵而稀有的物品。
整体感知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 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 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 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仰望星空
繁华的街市
花灯
课文讲解
《静夜》主要写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 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 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 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 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
课堂练习
1、诗中 一 节是写实, 二三四 节是想象。 2、“世上没有的珍奇”的“珍奇”,在诗 里将 形容 词用作 名 词,意 为 稀有而珍奇的物品 。 3、“街灯明了”的“明”是 动 词,“天 上的明星”的“明”是 形容 词。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ppt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ppt

作者其他作品推荐
01
《女神》
这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括 了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凤凰涅槃 》、《立在地球上放号》等。
02
《文化人当前的急务 》
这是郭沫若的一篇重要文章,表达了 他对当时文化人的看法和建议。
03
《郭沫若散文集》
这本散文集包括了郭沫若的一些著名 散文作品,如《银杏树》、《猫猫神 和喇叭花》等。
创作背景
作品创作于五四运动后,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使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广大 劳动人民摆脱压迫、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
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现实和理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
《静夜》分析
社会活动
他曾参与北伐战争,参加南昌起义,并担任过 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职务。
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
《郭沫若诗两首》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正处于 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时期,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观念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热潮。
个人背景
郭沫若在海外漂泊多年后回到祖国,经历了痛苦和彷徨,诗 歌中融入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忧虑和期盼。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cont• 课文讲解 • 拓展延伸
01
背景介绍
郭沫若简介
1 2 3
出生背景
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一个地主家庭,自小接受传 统教育,1914年赴日本留学。
文学地位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诗的开拓 者,也是著名的文化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
03
课文讲解
生字词解释

鲁教版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3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3ppt课件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① 诗人由远远的 街灯依次想到什么?
② 天上的人们生 活是怎样的呢?
③ 最后一节寄寓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光明
街灯
联想
明星
街市
物品
想象

生活
自由 幸福 美好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配乐齐读课文,感受用词美感
远远的/街灯/明了,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表达 了十分肯定的语气。明明是想象的,却说“定然”,表达了 强烈的主观情绪,表现了作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 追求。
3、“来往”一词是因相隔天河两岸而言,“闲游”是 对他们已然团聚,正在享受欢聚的快乐而言,二词的位置和 配搭很准确,断不可互换。
4、“朵”,用来做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
想象:创造性地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词语:闪、 点 定然 闲游 朵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
“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
“游”──“走”
静夜
郭沫若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以怎样的语气来读 2.注意划分节奏和重音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
山县人,我国著名的诗人、 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文学 方面有诗集《女神》、《星 空》,话剧《屈原》等。
郭沫若故居
诗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 实,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 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 来。他有自己美丽的幻想和 希望,《天上的街市》就表 现了这种幻想和希望。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执教:仙桃三中郑菊平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体会音韵美。

2.品味诗句,感悟意境美。

3.感受诗的情感美。

4..明白得联想和想象,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感情朗读,体会诗歌制造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片、动画、声音。

创设一个有诗情画意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爱好。

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盛夏的夜空,是那样的漂亮,那样的奇异,满天的星斗,熠熠生辉。

那儿,发生过多少漂亮的故事,演绎出多少动人的传奇!仰望星空,年少的你们,将会引发多少奇思妙想,激起多少次心驰向往?在87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就在这辉煌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的诗篇--«天上的街市»,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那梦幻的世界,感受那份漂亮与新奇!①请一同学介绍作者。

②齐读学习目标。

二:感知音韵美:这是一首专门美的诗,语言优美亲切,节奏舒缓,让我们在朗读中去发觉她的美。

1.播放配乐朗读«天上的街市»。

2.第一段朗读学习例如。

【灯片】学生按照方法,自行练习。

找两学生读给大伙儿听听。

及时鼓舞。

3.学生给后面的三节诗试着划分音节,找出重音。

4.学生谈后面各节诗应该如何读。

教师点拨。

【后三节朗读要领】教师讲如何读好每一句诗,并演示;学生跟读,仿照,体会,再反复朗诵。

第一节:突出诗的〝神〞、〝奇〞的意境。

①用叙讲故事的语气,轻慢地朗读〝远远的街灯〞五个字,重音放在〝街灯〞上,〝明了〞那么要读得轻快,表现出一种惊喜。

②读〝看起来〞时要略停,表示诗人在展开奇异的联想,再用较缓的语调读下去,重音落在〝明星〞上,因为〝明星〞与〝街灯〞相衬托,又差不多上光明的象征。

③三、四句的读法与一、二句差不多相同。

第二节:突出天上〝漂亮的街市〞。

①读第一句,语调要轻缓优美,〝我想〞要稍稍拖长,重读〝缥缈〞和〝空中〞,表示强调,看起来沉醉在离奇精妙的幻想之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郭沫若诗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学习与领会《登黄鹤楼》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运用诗歌鉴赏技巧进行诗歌欣赏。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师生问候,与学生互动。

2.用PPT播放郭沫若的图片,由学生谈谈对郭沫若的印象。

二、呈现新课:(10分钟)1.教师用PPT呈现《登黄鹤楼》这首诗。

带领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和结构。

2.发放有关《登黄鹤楼》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三、小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小组,每组给出一段诗中的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句子,并解释为什么选这个句子。

2.组内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观点。

四、集体展示:(10分钟)1.老师请两个组代表上台,展示一下他们小组的观点。

2.学生观看展示,促进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

五、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15分钟)1.通过PPT呈现该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自由阅读、欣赏并思考。

六、小结课堂:(5分钟)1.请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进行总结,并寄语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我们亲爱的祖国。

七、课后作业:1.背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3.预习下一课《书信》。

教学反思:通过诗歌的欣赏,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并且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展示环节,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八、课堂延伸活动:(20分钟)1.让学生自由创作与《登黄鹤楼》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相关的短诗或读后感,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郭沫若诗两首》,使学生了解和感受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2.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3.能理解、朗读出生词和生字;4.能够看懂和理解诗歌的意思,领会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郭沫若诗两首》的意思;2.领会语言的韵律与情感。

难点1.理解怎样朗读诗歌,体会语言的韵律;2.熟记生词和生字。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分组教学和课堂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预习和导入学生们课前可自主阅读《郭沫若诗两首》,备课老师可选择适宜的教学导入方式,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课内容。

2. 正式学习1.教师先介绍一下《郭沫若诗两首》的背景;2.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诗,让学生大致明确诗歌大概的意思;3.教师分组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诗歌,重点是朗读语音和语调;4.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简单介绍各组的讨论成果;5.教师带领学生们再读一遍诗,并加深学生们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 课程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价方法本节课采用简单的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综合评价。

七、教学效果反馈老师可以通过课后的作业及练习,评估学生学习《郭沫若诗两首》的效果。

同时可以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八、结语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了现代诗歌的韵味与风采,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解读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以后的课程中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 11ppt--初中语文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 11ppt--初中语文
❖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 /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 请同学们想想后面的段落如何读?试着划分节奏找 出重音。
第二节朗读要点
❖ ①读第一句,语调要轻缓柔美,“我想”要稍稍拖 长,重读“缥缈”和“空中”,表示强调,仿佛沉 浸在离奇美妙的幻想之中。
❖ ②第二句是诗人美好的愿望,对“定然”和“有” 要读得铿锵有力,然后提高语调,加强音量,热烈 地吟诵“美丽——的(轻)——街市”。
1.感知音韵美
朗诵欣赏
第一段朗读学习示例
❖ 1.用轻慢的语气读“远远的街灯”五个字,重音放 在“街灯”上,“明了”则要读得轻快,表现一种 惊喜。
❖ 2.读“好像”要略停,表示诗人在展开奇妙的联想, 再用较缓的语调读下去,重音落在“明星”上,让 “明星”“街灯”相映成趣。3.4句与1.2句基本相 同。
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 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齐读课文,再次感受 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
第一节:突出神奇 第二节:突出“美丽的街市” 第三节:突出天河中的牛郎织女 第四节:突出理想境界的自由幸福
揣摩、感受
{请请看看那那颗朵流流星星
小试牛刀:发挥想象和联想,补充下列句子
【看谁想得妙】
[例]甜蜜的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想捉住他,它已经跑了。
1.月光照在地上,好像---------------2.牵牛花开放了,好像-----------------3.笼子的小鹦鹉,好像-----------------4.幽蓝的夜空,好像-----------------
幽蓝幽蓝的夜空, 像经清澈的水洗 过,水灵灵,洁净净,既柔和, 又静谧;没有 月亮,没有游云,万里苍穹,只有闪闪烁烁 的星星, 是巧手的仙女在这无边的蓝缎 上洒印的数不清的碎玉小花儿? 还是牛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课件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事物想到 联想与想象回首页课外拓展: 中国古代传说,在南海外有一种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
说中的美人鱼。他们像鱼一样在大海中生活。鲛人善织一种薄 的丝绸,做鲛绢,更为特别的是,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落的 眼泪是美丽的珍珠,而且珍珠的圆润与否与月亮的盈亏有关, 月圆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珠亦缺。故此种珍珠称为”水仙的眼 泪“。
6.为什么作者会感到“海雾模糊”?
答: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
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
中的神话故事。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7.作者看着天河,想到了一个什么神话传说? 答: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己当时 的处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伤、无奈、惆 怅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 心。 答:“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8.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 什么感情呢? 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小节的开头一句“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 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的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 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 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象着会有鲛人 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流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象。第一 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象,第一 节的景便没有了活力,没有生气。 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 象?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 河岸边跤人对月流珠的情形。写实想象月光白云松林疏星天河 海雾 鲛人流珠忧伤思乡 突出了夜晚的“静”. 小结诗歌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2)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2)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2)我讲课的题目是«天上的街市»,其内容分为:讲教材、讲学生、讲教法、讲学法、讲教学程序、讲板书设计。

一讲教材1、教材地位«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小孩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那么»。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颂扬呼吁人间真情。

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奇,诗人对传奇作了制造性的诠释。

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画了精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痛恨黑暗现实、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

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2、教学目标依照新课标、教材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诵读,领会诗歌所表现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期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尝试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首诗节奏和谐,音韵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语言清新朴素,描画出一幅浪漫温馨的天国乐图。

依照这一提示,教学目标〔1〕〔2〕〔3〕应确定为本课重点。

难点是〔1〕〔3〕。

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①关于诵读,采取自读、抽读、分角色读、示范读、学生评点,教师指导、多媒体展现朗读方法技巧的方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 ● ● ●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
天上的/明星/现了,
● ● ● ●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 ●● ●●
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 ●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大概还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吧,过了几天,天帝和王母娘娘知道 了这件事,非常气恼,立即派天神去捉回织女问罪。天神来到牛郎 家,硬是把织女带回了天上。 这时,老牛对牛郎说:“我快要死了。我死后,你剥下我的皮 踩着它,就可以追上织女。”说完老牛就死了,牛郎哭着剥下牛皮 然后用箩筐挑着儿女,踩着牛皮飞上天去。织女见丈夫追来,挣脱 天神,向牛郎和儿女迎 去。王母娘娘见了,更是生气,拔下
玉簪子在空中一划,牛郎织女之间立刻出现一条天河。 波涛汹涌的天河把他们二人隔开,既无桥也无船,两 人只好站在两岸遥遥相望,谁也不离去。王母娘娘也觉得 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了,就允许他们每年在七月初七相会一 次。
据说,每年七月初七夜,会飞来无数的 喜鹊,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 女一家人在这一夜晚可以团聚.
7.作者看着天河,想到了一个什么神话传说?
答:“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8.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 什么感情呢?
答: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己当时的处 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伤、无奈、惆怅的心 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心。
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3.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给人一 种怎样的感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学生:了解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和传说,有条件查一下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天上的街市》二、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2、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

(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想像过程(板书):街灯}→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明星4、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全班带着感情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意象与情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郭沫若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深入理解郭沫若的诗歌风格。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的生平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郭沫若吗?谁知道他的诗歌特点?2.熟读诗歌学生自读《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意境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

4.探讨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体会修辞手法的魅力。

5.感悟情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6.诗歌背诵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情感。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

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星空”为主题的诗歌。

四、作业布置1.背诵《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

2.写一篇关于郭沫若诗歌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郭沫若诗歌的意境。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讨论,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但在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吃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附:教学资源1.郭沫若生平简介及照片。

2.《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的朗读音频。

3.诗歌意境相关的图片素材。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天上的街市》中的画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诗中的星星就像街上的灯火,那么这样的比喻给你什么感觉?”教师继续引导:“是的,这就是诗歌的意境,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语文:《郭沫若诗两首》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公开课获奖课件

语文:《郭沫若诗两首》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公开课获奖课件
示例: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 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 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 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 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 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 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 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 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思考:
• 想象一下:诗中描写的是怎 样的一幅画面?
合作探究
你认为作者由街灯想到明星 或由明星想到街灯合理吗?
想象与联想:
联想:明星 实 想到 街灯 实
想象: 甲 实
创造出
乙 虚
合作探究 作者的想象过程是怎样的?
明星到天上的街市再到珍奇的物 品最后到自由的牛郎织女。
合作探究 你读出了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朗读节奏: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 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诗中的牛郎织女和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 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
• 1、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 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 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
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
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
对时代失望和 对祖国、家乡 和亲人思念的 淡淡的哀伤。
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
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 理想和追求。
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 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的身边的时候,……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我想/他们/此刻 ,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想象、联想 描画的仙境 理想
联 街灯—— 明星

夜晚 发亮
明星—— 街灯
想 夜空——街市 象 街市——物品(珍奇)
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在灿烂 星空的诱发下,
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 诗,这些诗收录在《星空》 里。
节奏、重音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静夜
月笼白漏光罩云出着了⁄⁄团淡·⁄·⁄几团村淡··点,外,⁄的 疏·⁄星松··。林·。
天河⁄何·处·?
远远的⁄ 怕会有⁄
海鲛·雾人·⁄⁄ 模 在糊 岸。 ,
对·月·⁄ 流·珠·?
• 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 节写实?哪节写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 什么特点?
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 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跤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中国古代传说,在 南海外有一种鲛人,亦 作“蛟人”。神话传说 中的美人鱼。他们像鱼 一样在大海中生活。鲛 人善织一种薄的丝绸, 做鲛绢,更为特别的是, 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 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 而且珍珠的圆润与否与 月亮的盈亏有关,月圆 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 珠亦缺。故此种珍珠称 为”水仙的眼泪“。
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一下全 诗的意境。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 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 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 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 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 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 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 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本课小结
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 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 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 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 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 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 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
《星 空》
天上的街市 静 夜
对光明、自 由、幸福、 美好生活的 向往、追求
牛郎织女
(自由幸福的人们)
拓展与迁移:
1、有时候两个词语,经过二、三个词语
递进的联想,可以建立联系。 如: 木质——(树林)——(田野)——
(足球场)——皮球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二至三次联想完成 所给的词间的过渡 A、钢笔——( )——( )
——( )——月亮 B、天空——( )——( )
——( )——茶
• 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 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 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自由、 美好、幸福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 而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放弃希望。他改写 了神话,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 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小结
• 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用优美又亲切 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 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 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 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 同学们自由背诵。
静 夜
这首诗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 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 这时国内的“五四’海潮已过,政局 混乱。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 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 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 超现实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 和慰安。因此,诗中想象大胆,表情 含蓄。
请仿照例子用下面所给的6个图形,先拼 成一幅图,再说说它所表示的含义,并给所拼 图形起个名字。
三角形两个,大小不论 线段两条,长短不论 圆或椭圆两个,可大可小
例子:
我这幅画名字为“青山绿 水”。它可以给人的身心带 来美的享受。拥有清秀洁净 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的心 愿,沫若简介、 名:郭开贞 时:(1892 — 1978)
地:四川乐山人 作:诗集《女神》、《星空》;
话 剧《屈原》 评:诗人、剧作家、历史 学家、
考古学家、古文学家、 社会活动家
本课的两首诗都选自《星空》。
写作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 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 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 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 徨。他不满现实,热 烈
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
了牛郎织女生活地自在、舒适、幸福;“浅浅
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
是神话中七夕才能相会一次了;“那朵流星”
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
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 2、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想象,要对传说中的故 事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象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