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听起来很抽象、很神秘,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花的时间不是很多,学习效果却很好,而有的学生很刻苦,很努力,学习效果却不是很好呢?成人中,有的人遇到问题反应快,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人却畏首畏尾,难以承担重任呢?归根结底重要原因就是在其成长的相关阶段。
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思维能力主要反应在这样的几个方面:1 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2 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的特点包括: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概括一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
灵活性反映了智力的“迁移”。
3 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
在实践中,除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 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
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等五个特点。
正是有了批判性,人类才能够对思维本身加以自我认识,也就是人类不仅能够认识客体,而且也能够认识主体,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5 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
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
物理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用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新课程更新了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渭南
பைடு நூலகம்
740 ) 13 0
作用 是可使我们得 到常规眼光看不到的事物的另一面 , 有助
于 我 们 更 全 面 地认 识 事 物 、 深 入 地 思 考 问 题 , 助 于 我 们 更 有
提 新 的 思想 和观 点 。
2 “ 辟 蹊 径 ” 维 方 式 : 种 思 维 方 式 的特 点 是 面 对 . 独 思 这
结合与物理课本相关 的背景知识 , 教育学生 以物理学家为榜
样 , 论 是 从 物 理 课 本 和教 师 那 里 , 是 从 报 刊 杂 志 学 到 的 无 还
的问题 , 教师可带领 、 引导学生利用辐射思维方式去解 决 , 这
样 既有 利 于学 生 理 解 、 掌握 、 用 所 学 的 物 理 知识 , 能 培 养 应 又 和锻 炼 学 生 的辐 射 思 维 能 力 。
处于错综 复杂 的关 系网中的棘手问题 , 重新审视各环节及其 相互关系 , 打破常规思路 的限制 , 从人们最容易忽视 的角度
人手 , 找 解 决 问 题 的 切入 点 , 建 立 、 善 解 决 问题 思 路 的 寻 并 完
学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面有着许多 自身优 势 ;同时 ,
培养 学 生 发 散 思 维 能 力 也 是 中学 物 理 教 学 的 重要 教学 目标 。 下 面 , 中 学 物 理 教 学 中 如何 培养 学 生 发 散 思 维 能 力 做 一 些 对 浅 显 的分 析 。
新
蠢
X jT0I {{ u1 , { i X0
素质教育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蝴 志新
( 潼关 县潼关 中学 , 陕西 所 谓发散思维 , 就是指 为解 决某一 问题 , 打破定 势思维
巧用物理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题 , 以提出这样 的问题 :同学们还能不能想 m其他的办法 可 “
解这 一 题 呢? ”
教 师 在 解 题 的过 程 中不 仅 可以对 题 目本 身进 行 求 解 , 还
具 体 解题 过 程 可 以 这样 做 , 首先 求 出第 一 问 。 由 串联 电
容 器 的公 式 得 出 :
( ) C1jclC2 2 0X3 0 ( 0 + 0 F 2 F 1 C= C ( + ) 0 0 /2 0 3 0) =1 0 =
最 大 电荷 量 。 Ql l l20×1 X 0 V 01 = U= 0 cX 0 0=. 5 C, Q= 2 23 0×1 X9 0 = .7 2C U= 0 X 0 V 0 C, 0 2
这 道 题 目考查 学 生 有关 于 电 容器 串并 联 方 面 的 知 识 , 第
新控 阅理 沦
X『 i Yj 1 tI _ a l .l { 1 o ; J ; X Ⅲ Tr f J
素 质教 育
巧用物理题 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严 丽华
( 安 职 业 教育 中心 , 苏 海 江 南通 260 ) 2 60
穿 。而 当 C 被 击穿 之 后 10 V 的 电压 将 会 全 部 加 到 C 上 , 。 00
这 样 从 电荷 量 相 等 这 一 角 度 也 得 出 了 C 和 C 两 端 分 得 的 电压 , 解 题 的 同时 也 巩 固 了这 一 知 识 点 , 谓 一 举 两 在 可
得。 经过 与 上 面 一 样 的分 析 过 程 之 后也 可 以得 两 个 电容 都 会 被 烧 坏 的结 论 。
点 去 教 好它 。学 好 物 理 的关 键 在 于掌 握 合 适 的 方法 , 以教 所
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思维从问题开始 。初 中生 的一个 心理特 点是好 问 。 学生头脑 中能产生问题并把 问题 提 出来 , 这说 明他存 在 着求知 欲和疑问 。常言道 : 起于思 , 学 思源 于疑 。存疑 、 质 疑最 能激起 人 的探究反 射 , 引导 人努力 去解 疑 , 并 使 未知转 为已知 。鼓励 学生在学 习中主 动提问 和质疑 , 有 利 于培养他们 独立分 析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有利 于培养 他们勤思 的习惯 。因此 , 在教 学 时 , 教师 应 注意 对 问题 的分析 和讨 论 , 不划 框 框 , 定模 式 , 发 学 生积 极 思 不 启 维, 使学生勇 于探索 , 于提 出问题 , 善 敢于提 出不 同意见 和相反意见 , 把学生 的思路搞 活。 2 引导学生广 开思路 , 学生富有联想、 于实践 . 使 敢 人 的思想 、 认识是从现实 世界 中的实践 活动 中得 来 的, 实践活动越有成效 , 知识 就会越 丰富 , 因而形成广 阔 思路 的条件也就越优越 , 就越易 于培养发 散思 维。因 也 此 , 教学 中, 在 教师要注意沟通 各部分 知识 间的联 系 , 引 导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和不 同的方 向去 思考和 探索 问题 , 拓宽学生的思 路 。联 想 和实践 是 帮助学 生拓 宽思 路 的 好方 法 。如在测小灯泡功率 的实验 中 , 由学生设 计 电路 图, 选择 实验 用具 , 计具体 的操作 步骤 , 亲 自操作 。 设 再 教师 只需 帮 助 学 生找 出电路 图或操 作 过 程 中的不 足。 成功 的经验 或失败 的教训都要求 学生 自己去体会 、 总 去 结 , 样 能很好 地诱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这 拓宽 其思 维 的
发散思维与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构建论文
浅议发散思维与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图分类号】g633.7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看书看得懂,但在解决问题时一做就容易错的情况。
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笔者发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头脑中没有构建起完整、准确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
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当运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具有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特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完整、准确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发散思维在构建知识结构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质量与密度》中,抽象的密度概念让初中学生难于理解。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将概念传授给学生,将使这一物理概念孤立于学生自己已经初步构建形成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之外,且不利于整个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采取以学生动手、体验为主,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我们可以先测出不同体积的铜、铁的质量,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然后通过设问“体积相同的铜块与铁块质量是否相同?体积不同的铜块(或铁块),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初步感知质量不但跟体积有关,还和物质种类有关。
进一步设问:“对铜块(或铁块)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质量与体积之比又有什么特点?铜、铁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相同?它表明了什么?”通过学生对表格中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讨论,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对同种物质来说,质量/体积的值不变,与质量、体积无关,而不同的物质,质量/体积的值一般不同;说明质量/体积的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型思维等,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辐射状态的积极的思考和联想,广泛地收集与这一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相关的发明与发现的一种思维品质。
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它揭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科学过程和思想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各种思维能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就是发散思维。
发展创造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和关键。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体会,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及其方法探究,供同仁参考!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义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内容,而发散思维在整个创新思维过程中起着决定思维方向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新的萌芽和创新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新都起源于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遵循正常规则,寻求变化,从多方面探求答案形式的思维,包括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如:丹麦籍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了通了电的导线可以令在其左右的磁针转动,即表明接电导线会使周围产生磁场;同一年法国籍安培也发现两根通电导线之间电流同向时相吸,异向时相斥.而法拉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想到,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也应该可以产生电.正是在这种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的指引下,法拉第经过11年的努力,终于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设,并且发现了感生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的电磁感应定律。
另外,直升飞机的发明起源于对螺旋桨安装方式的求异思维;航空母舰的创造起源于异想天开的多向思维;新一代治癌药物的出现起源于与传统观念完全对立的逆向思维……一件件的发明创造,无一不闪耀出发散思维的光辉。
浅谈初中生物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1 . 注重开放式提 问, 促进思维发散。 培养 兴趣 力最重要 的环节 , 也是贯穿整个教 学过 程 式提 问 , 学生可以从 多个 不同角度 思考 问
关键词 : 发散思维
开放式提 问是开 发学生 发散思维 能 理实验中的地位 ,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 , 就是指沿 着 各种不 同的方 向去思考 、 重组当前信 息和 记忆 中的信息 , 产生新的信息。 教 育意义不 仅仅是让 学生掌握 物理基本 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
维更多的是同发散思 维结 合在一起 的 , 思 生 , 可以使学生不仅具有极高 的思维灵活 维 的创新水平更 多的是通过 思维 的发散 性 , 而 且还 会具备较强 的应 变能 力, 能全 学生 的创新思维能力 ,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 析 、 解 决实际 问题 的习惯 , 以及探 索未 知 力的培养。 本 人认 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 养。
例如 , 验证光在均 匀介 质中是沿直线 比较。然后 , 列举部分实验案例 : ( 1) 部分 同学采用课本实验 ; ( 2 )部分 同学 用小型 激光器沿 白纸板照射 ; ( 3 )部分 同学 用小 型激光器照射水槽 中的水( 为 了能看到水
思维途径 , 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 传播 的 , 可 以鼓励学 生分组设 计 , 并进行
“ 1 5 n 1 A ” 的滑动变阻器一 只 , 电流 表 、
题 多变 ” 就是指从 多角度、 多方位
1 . 努 力创设各种物理情境 , 激发学生 对例题进行变化 ,引出一系列与本题相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
的教 学 方法 。 解 决 这 类 问题 , 能够 促 使 学 生
7 0霞 霉 露i 霸u A o x u E wE N C U I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韦 燕
( 苏 省 无 锡市 立 人 高 级 中学 江 江 苏 无 锡 21 1 ) 4 61
摘 要 :发散 思维是 指对 同一 个问题 ,沿着不 同的方 向去 思考 ,从不 同角度 ,不 同侧 面对所给信 息或 条件加 以重新 组合 ,横 向拓展 思路 ,纵 向探 索 研究 ,逆 向反 复比较 ,从 而找 出多种 合乎条件 的可能答案 、结论或假 说的展 开性 思维形式 。在 高 中物理教 学 中培养 学生的发散性思 维,应 该从努 力营造 良好的 思维环境、建 构发 散点 两个层 面来具体应 用这一思维 方法与策略 。 关键 词 :高中物 理教学 ;发散 性思维 ;培 养:方
文章编 号:1 7 ~ 9 2( 0 0) 1 0 0 — 1 6 3 0 9 2 1 1 — 0 0 0 重 点知 识就 是整 章 、整节 甚至 整个 高 中物 理知识 的纽带 ,这就 是 所谓 的教 学重 点 。由于 重点 知识 的 内容 是丰 富 的 、深 刻的 ,所 以 发 散点 应该侧 重 于在 重点 知识 中选取 。例 如 ,楞次定 律 是 电磁 学部 分 的重 点和难 点 内容 。重点 在 于楞次 定律 应用 非常广 泛 。难点 在于
淆 。如 一对作 用 力和 一对平 衡力 的 区别 ;作用 力和反 作 用力做 功有 无 必然联 系等 。有必要 选取 这种知 识为发 散点 。 【 】下列是 一些说 法 : 例 ① 一个 物体 受到两 个 力作用 且处 于平 衡状 态 ( 止 或匀速 ), 静
这 两个力 在同一 时间 内的 冲量一定 相 同。 ② 一个 物体 受到 两个力 作用 且处 于平 衡状 态 ( 止 或匀速 ), 静 这 两个力 在 同一 时间 内做 的功或都 为零 ,或者 大小相等 符号相反 。 ③ 在相 同时 间 内 ,作 用力 和反作 用力 做 的功大 小不 一定相 等 , 但 正负号 一定相 反 。 ④ 在相 同时 间 内 ,作 用力 和反作 用力 做 的功大 小不 一定相 等 , 正 负号也 不一定 相反 。 ⑤ 人推 木箱 在水 平地 面上 匀速运 动 ,人 推木箱 的力 和木箱 所受
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浅谈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几条途径来实施。
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
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
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
如在学习“分子”这个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发现“物质是由一个个小微粒构成的”,可让学生做好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一支长约一米的一端密封玻璃管、一个橡皮塞、一个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一根细铁丝,先让学生在玻璃管中注射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射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的体积变小了,根据现象,让学生猜想其中原因。
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
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徐 迎春 1 李 爱华2
( 1 g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 2 江 苏省 阜 宁县 明达 初 级 中学 , 江苏 阜 宁 竞 争 社 会 需 要 的 是 创 造 性 人 才 。创 造性 人 才 不 仅 要 有 坚 实 的专 业 知 识 和 技 能 。 还 要 具 备 创 造 性 的思 维 能 力 。 物 理 是 充 满 创 造 性 的 自然 学 科 .高 中物 理 课 程标 准 很 明 确 地 把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思维 习 惯 定 为 教 学 目标 。所 以 。 在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中要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造 力 是非 常必 要 的 。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发 散 思 维 呢 ?关 键 在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创 造 性思维 , 在 中学 阶段 突 出表 现 为发 散 思 维 能 力 的 培 养 。 著 名 心 理学家吉尔福特说 : “ 人 的 创造 力 主 要依 靠 发 散 思维 , 它 是创 造 性 思维 的主要 成分 。” 所 谓 发散 思维 是对 同 一个 问题 从 多个 角度 出发 , 寻求 多 种 可能 性 。其 特点 是 求异 。 不 拘 泥 于常 规 而 追求 独 特 新颖 。 它要 求 对 问题 的共 性 有 全 面 的掌 握 , 联 系越 多 , 发 散 越 广。 可 做 到一 事 多 解 , 从而选择简 单明快 的方法 , 并 且 常 常 使 我 们 在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中有 所 发 现 , 有所创新 , 有 所 突破 。 现 在 的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是 否 可 以进 行 发 散 思 维 的 培 养 呢 ? 有 的老 师认 为 高 中 教 学任 务重 、 压力大 , 给 学 生 过 多 的 发 挥 空 间。 可 能就 意 味 着课 堂教 学 任 务 无 法完 成 , 其实 这 是 错 误 的 。 如 果 课 堂教 学 中教 师 一味 地完 成 教 学任 务 , 用所 谓 的 正确 性 、 外 表 致性 要 求 学生 ,那么 即使 完 成 了教 学 任务 也 只是 限 制 学生 的 创 造性 思 维 , 学 生 也只 会就 题解 题 , 缺乏 基本 的应 变 能力 。因此 , 笔 者在 课 堂教 学 中积极 进 行发 散思 维 能 力 的培 养 ,经过 不 断 的 探索和反思 , 取 得 了 一定 的成 效 , 现 谈谈 自己 的几 点 做 法 。 鼓 励 学 生敢 于 求异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首先要在思想上给予鼓励 , 特 别 是 在 大 班 教 学 的背 景 下 , 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 . 有 些 学 生 从 来 只 知 道 听老 师 的 , 上 课 记 笔 记 的 时 间 比听 课 时 间多 , 无 法 思 考 老 师 的 问题 , 也 不会思考 。 这 就 要求 学 生 在 高 中物 理 课 堂 上 敢 于 质 疑 老 师 .敢 于 发 表 与 常人 相 异 的 真 知 灼 见 或 独 特 见 解。 有 些 见 解 可能 不 一 定 是 正 确 的 , 有 的 意见 可能 离 创 造 性 很 远, 但 对学 生来 说 , 是 自 己前 所 未 想 的 , 这 就 是 创 造 力 的萌 芽 , 应 加 以重 视 和 培 养 , 为此我们备课组开展 了“ 探 究 教 学 中教 师 指 导 有 效 性 的研 究 ” 的课 题 。 目的 就 是 确 定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指导 、 点拨 、 鼓 励 学 生 大 胆 发 现 问题 、 提出问题 、 思考 问题 , 对 有 新 见 解 的 学 生 予 以肯 定 和表 扬 。这 样 学生 提 出 了 很 多 有 价 值 的问 题 , 有 些 问题 甚 至 在 高 中 阶 段 是 无 法 解 释 的 . 这 就 锻 炼 了思 维 能 力 , 体会 到 了科 学 的精 神 , 学 习 的兴 趣 大 大提 高 了 。 例如针对热学 中的: “ 温 度 是 分 子平 均 动 能 的 标 志 ” 。 就 有 学生提问 : “ 对 不 同的 物 质 也 成 立 吗 ?是 任何 物 体 温 度 相 同平 均 动 能 都 相 同吗 , 还 是 只对 同种 物 体 ?” 又 如 针 对静 电场 : 不 带 电 的 金 属 导 体A靠 近 一 负 电荷 时 近端 会 出现 正 电荷 . 而 负 电 荷 会 被 排 斥 到 大 地 无 穷 远 端 的 现 象 。有 学 生 指 出 : “ 金 属 上 的 电 荷 如 果 到 大 地 远 端 了 .那 么 对 金 属 的物 理性 质 是 不 是 产 生 影 响 呢 ?近 端 的 电子 是 如 何 在 短 时 间 内跑 到 了无 穷 远 端 呢 ?” 再 如 教 学 电 磁 波 的 波 速 除 了与 介 质 有 关 ,还 与 电磁 波 的 频 率 有 关时 , 就有学生提 问: “ 机 械波是不是也有这种关系 . 只 不 过 因 为 机 械 波 的 频 率 总体 较小 , 影响不大 , 而我们感觉不到呢?” 二、 营 造 氛 围让 学 生 自主 进 行 发 散 思 维 学 生 往 往 在 学 习 中遇 到 矛 盾 要 解 决 时才 会 积 极 地 思 考 问 题, 但大多学生仍不善 于发现矛盾 , 甚 至 很 多 学 生 更 愿 意 记 结 论, 而忽视思维过程 。 因此 在 教 学 中教 师 可 设 计 一 些 貌 似 正 确 的 问题 让学 生讨 论 ,在 矛 盾 争 议 过 程 中让 学 生 自主地 进 行 发 散 思维 。在 实施 过程 中 发 现 很 多 学 生 都 乐 意 在 这 种 氛 围 中 思 考 甚 至 提 出 创 见性 的解 答 。 例 如 弹 力应 该 指 向 恢 复 平 衡 位 置 的方 向 .可 用 一 个 很 简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中物理教学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中物理教学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以及科学进步的需要。
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把握好高中这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黄金阶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能力,具体包括了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等。
因物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因此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条件。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与研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需求,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自身的能力以及素质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高中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创造性思维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必备的基本素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发展中,素质教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教育部门明确指出要在各个阶段的学科教学中落实好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集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一体的新型教育理念,要求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素质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落实,物理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相关需求,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创新和优化,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实现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思维材料进行的思维,具有形象性、跳跃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
如果我们物理教学中仅仅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核心,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大脑中构建不出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物理图景,不能形成物理过程的动态形象,进而感到物理的枯燥、难学,有可能导致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形象思维在物理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很多物理学家都是用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的,物理学中的很多重大的发现也常常与形象思维有关。
爱因斯坦就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之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化成语言。
”有关实验也研究表明,中学生在物理活动中唤起多种物理图景以及对其变换的能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般说来,进行物理形象思维的教学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重视学生的表象储备,增加形象思维素材如,重视实验。
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不仅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而且实验的装置、实验的过程、展示的现象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物理形象。
因此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创造性地开展随堂实验、课外探究实验等,都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2.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很难用传统方法讲清楚,如果改为电脑模拟,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在“磁场”一节中,磁感应线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法,学生很难理解。
如果利用课件将磁感应线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并让小磁针置于其中,本来指向南北方向的磁针就转转动起来,直到n极与磁感应线重合为止。
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放入磁场中的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这样,本来抽象难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线形性和精确性等特点,它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
谈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 肯定 了学生设计 的同时 , 行评述 、 析、 进 分 归
纳 得 出 了甲 、 、 同 学 的思 维 方 式 分 别 是 : 横 发 散 、 乙 丙 纵
转化发散 、 综合发散 。从 中使学生领悟 到发散思 维的意
识。
女 七 电 七 七 七 女 电 女 电 七 女
生发散思 维意识 的养成 , 而提 高学 生 的发 散思 维 能 从
中学 教学 参考 教学经 纬 ……… …… …源自 … …… … …… ……… …
谈 物 理 教 学 中 发 散 思 的 培 养 维
广 西全 州县 石塘 高级 中学 (4 5 0 邓一 多 5 10 )
知 识 是基 础 , 力 是 表 现 , 思 维 是 核 心 ; 维 是 把 能 而 思
电 七 女 电 电 女 七 女 女 七 七 女 七 女 七 七 女 女 电
生改正 , 允许大家讨论 , 允许有人保 留意见 , 及时鼓励 和 赞 赏 学 生 星 星 点 点 的智 慧 火 花 , 定 学 生 的 成 果 , 正 肯 纠 学 生 的 错 误 , 导 学 生 的 思 维 , 学 生 获 得 成 功 的快 乐 引 使 体验, 使学生 时常有一种 愉悦 的心理体验 , 激发提 出问 题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于提 问 , 敢 也乐 于提 问。例 如 , 在 教 室课 问可 以提 问 ; 操 场 可 以 提 问 ; 饭 厅 可 以 提 问 。 在 在
设 计 出更 多新 颖 丰 富 的 实 例 。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下 , 学 经 同
过商讨 , 许多新想法与新思路应 运而生 。如 :
甲同学 的设 计 : 某 种 电 热 器 烧 开 一 壶 水 所 需 要 的 用
即思考问题 时 注重 多途 性 ( 同的物 理规 律 ) 多 方 案 不 ,
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又被称为辐射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现状的分析,指导学生直接掌握思维科学这一税利武器,自觉地运用思维规律指导自己的学习,使学习变得更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物理情景,还使学生得到观察和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和动脑的结合,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阶段上的飞跃。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往有些教师把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进行周密设计,至使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方法、探索精神得不到预期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显得单一狭窄,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缺乏探索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
”所谓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可能性。
其特点是求异,不拘泥于常规而追求独特新颖。
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呢?有的老师认为初中物理教学知识量相对简单,一讲就懂,没有必要给太多的发散性思维,讲得太多相反还容易弄混淆,搞糊涂。
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用所谓的正确性,外表一致性来要求学生。
这样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意味着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实验总是以发现,以探索作为追求目标的,实验在学校是教授学生去发现的方法。
”虽然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通常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却依然是未知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而教师只是做引导,帮他们总结,得出最后正确的结论,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分析
而且也较 为容易取得 良好 的效果 ,因此 我们 的初 中课 结构 ,从 多个不 同的方 面与角度来思 考实验 ,找到进 堂教学一 定注重对学生 发散思维 的培 养 。本文 以初 中 行实验 的多种方法与途 径 ,以此来培 养学生 的发散思
物理实验 教学为切人点 ,从探讨我们初 中物理实 验教 维 。 学课 堂培 养学生发散性 思维的必要性 人手 ,进而从 多 如果可 以在初 中物理课堂 的实验教学 中使学 生养
一
践为教学基 础的 自然学科 ,物理课 堂上运用到 的实 验 冲破传统 观念与书本 观念的束缚 ,克服思维定势 的障 基础 、理论 体系和研究方 法都在 中学生智能知识结 构 碍 ,去进 行独立个性 的思考 ,去 想他人所未 想 ,去求 他人所未求 。 的培养和发展 中占据着非 常重要 的地位 。 而所 谓的发散 思维 ,就是 指对 于同一个 问题 ,主 这 种方法具备 较高 的实践可行 性 ,因为初 巾物理 动去探索 多种解答方 法和途径 的思维形式 。我 们在进 实验 教学大多数都 是最为基本 的原理教 学 ,比较贴 近
外 ,教师还 可以充分利用 日常生活 中的废 弃品来制作 实验仪器 的掌握 程度和个人操作能力 。 实验器材 ,也可 以引导学 生设 计一些有趣 的且具有探 四 结语
索性 的物理实验 ,这样不 仅能够增强学生 的动手操作
能力 ,还能调动 起他 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
当今社会科 学技术 突飞猛进 ,传 统 的科 学教育显 得较 为封 闭 、落后 ,已经无法满 足社会对高 素质科技 人 才的需求 ,初 中阶段 的教育 应顺应 时代 的要求 ,开
个角度探 讨了如何在初 中物理实验教学 课堂培养 学生 成 良好 的发散性思 维 ,一方面可 以极 大的提高 学生对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发散 , 培养学生思维的交通性、 灵活性和敏 捷性。
四 、 络教 学 网
、
随着信 息时代 的到来 , 统的教 学方法已不能 满足教育 的要求和学 生 传
建立以信 息教 育为核心 , 以学生 为主体 的新 的教育模 式 已成 为发 学 中教 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 问题 的积极 性 , 鼓励 学生敢 于生 疑发 问, 的需要 。 边缘学 科 的发展和 高考 综合科 的设 置 , 努力开发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对学生提出 的问题 和观点 , 师应 适宜给予 展趋 势。而随着知识 的不 断更新 , 教 加强 学科 问的渗 透 , 力设 置多学科 努 鼓励与肯定。好的提问方式可 以创造 良好 的学 习情 境。通过 逐步 提高精 学科 的界限将越来 越不明显。 因此, 让教 培 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 引导学生 自学、 讨论 和得出正确 的结论 , 不仅可 的整合课 。 育资源 共享。通过 多种知 识的 学 习和 发散 。 养 学生 的发 他们的智力 , 进而培养 自学能 力。同 时, 更要还 学生 以学 习的主人 并发挥
◆ ◆ ◆ ◆
在 物 理 教 学 中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发 散 思 维 能 力
◆董 强
香河 ) ( 河北省香河县第二中学 , 河北
【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发散 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 提供 的各种信 息 , 思维打 破 常规 , 求 中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造成知识 的负迁 移 , 使 寻 影响新 知识 的接 受。克
其主观能动性。 二、 打破常规思维 。 克服学生的思维定 势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促使他们钻研教材 , 还可 以开 阔他们 的思 路和开发 散思维 能力和综合 分析问题 的能力将显 得更加重要。 现代心理 学认 为: 创造能 力 =知 识量 X发散 思维 , 个人创 造 能力 的大 小和他 的发散 思维成 正比。可见 , 对学生 进行发 散思 维的培 养 , 是造就 正
初中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第一篇范文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物理现象等引入新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力的作用效果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踢足球时,用不同的力踢,球的运动距离和方向会有所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
二、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培养推理能力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并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验证。
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学生可以提出假设:“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三、运用类比法,提高学生理解力类比法是一种将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例如,在教授电流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将电流比作水流,让学生通过水流的现象来理解电流的特点。
四、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合作。
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分析浮力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五、注重评价反馈,激发学生自信心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性评价、表扬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论发散思维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A、 1 : 3
B、 1 :4 C、 3 : l D、 4 :1
论发散思维在物理 习题教学 中的应用
3 1 7 5 0 0 温岭 市技 工学校 【 摘 要】 发散思维 ,是以某一思考对象为 出 发点 ,通过现 象、 浙 江 温岭 瞿 小飞
原因是汽车在水平方 向共受 四个力 : 牵引力、地而对它 的摩擦力 、人 对它 的摩擦力 f 和人对它的推力 F,因前两个力比较不出大小 ,故也无 法比较出后两者大小 ,因而也就无法比较二力的功。 若采用侧 向发散思维 ,转换一下研究对象,则会化难为易。以人 为研究对象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在水平方向只受两个力 :车对人 向 后的作用力 F ,车对人向前 的摩擦力 f , ,这两个力恰好是 F 、f 的反作 用力 。 根据人和汽车的运动状态 , 即可确定出 F 、 f 大小:当车匀速运动 , 人也匀速 , F = f , 又因二者的位移相等 , 故F 做的正功等于 f 做 的负功 , 选择 A正确 ;当车加 速时,人也加速 ,有 F ( f ,F < f o故 f 做 的负 功 大小 F做 的正功,选项 B正确 ;同理可得选项 c正确。 三 、反 向发 散 思 维 “ 反向”是相对于 “ 顺 向”而言的,顺 向思维指的是按人们一般 的思维习惯从 正面 、表面、明显的易于接受 的方向进行思维 。反向思 维则相反 ,是一种打破 常规 , 它是从事物的反 面或侧 面,从一般习惯 思维和初级思维的方 向来思考分析问题 ,因而是高于顺向思维的思维 方式 。 当正 向思维陷入 困境时 ,思维转而从相反的方 向来审视问题 ,这 是发散思维灵活性 、变通性的生动反映 ,它避免 了单向思维 的机械性 和简单化。物理解题 中的 “ 正难则反 ”策略 ,包括反正法 、淘汰法 、 目标量 与辅助量换位等方法 ,都是反 向思维的具体运用。在解决某些 物理问题中, 反 向思维往往独具一格 , 别开生面, 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人才的引导下,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创造性得以培养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物理教师的重视,也成为教学实践的重要研究课题。
下面就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发散思维培养的肤浅看法。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见到的一题多解,一题多问,逆向思维,其本质就是发散性思维,就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能从繁重的题里解放出来,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现代教育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全面性、深刻性、灵活性、开放性,能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知识不再是残缺的而是完整的,全面的;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不再是呆板的而是充满活力的。
这样的知识,才能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
而学生往往对某些物理知识感到难学,就是因为没真正弄明白其实质和原理,知识上没有上下联系,没有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物理上有很多例子都是通过训练学生的这种横向或纵向的知识联系,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那么,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一、要做好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发散思维训练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因此,知识是前提,只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
另外数学知识也很重要,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就不能发散出运用数学技巧的解题方法。
而知识、经验越丰富,想象力也就越丰富,思维发散的路就越宽广,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当然知识还得有系统性,杂乱分散的知识也无法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
因此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得将相关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融为一体。
二、淡化标准,打破常规,大胆质疑。
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轻信他人。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设…”、“否则…”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这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在物理上有很多实验,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去猜想,这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鼓励学生求新。
训练学生沿着不同方向、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超越固定思维,寻求创造性的思维。
学生往往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用来应付常规性的考试相当有效,但在题型、题设、要求加以改变后,解题也就出现了问题。
因此,“创”与“造”两方面要有机结合起来的,打破常规,创造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方法来。
所以,要鼓励学生的创造,学生创造
性地学,教师创造性地教,将机械性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让学生尝到学习、创造的乐趣。
三、重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灵活机智地运用知识和经验的创造性思维。
不但要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还要有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归类等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加强发展学生的智力。
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教师在遵循认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脑力活动,教给学生运用智力的方法,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智力。
同时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四、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形成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加以正确引导。
一方面由于初中生的实践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加上阅历不多,知识不足,所以容易片面地看待问题,也容易将知识割裂开来,没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就会不自觉地形成思维上的片面性。
另一方面就是容易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教条化,容易盲目的照搬,套用,也会妨碍对新知识的掌握,无法形成新的解决方法。
只有努力克服这些,思维活跃了,发散思维才能收到实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知识的归类整理,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断裂、缺漏,然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当然发散思维还得注意不能不着边际地空想,混乱的瞎想,这样也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