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基因组时代产前诊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基因组时代产前诊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产前诊断;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全外显子组测序;全基因组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作为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已使用多年,但该技术存在分辨率较低(5~10Mb)、培养周期长、检测通量低及有培养失败风险等局限性。随后,靶向诊断技术(FISH、QF-PCR、MLPA)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与染色体核型技术联合应用,可早期诊断常见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此外,Sanger测序作为基因变异检测的金标准,可用于明确致病的单基因疾病的产前诊断。然而,以上技术均无法实现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快速、高分辨率地诊断胎儿致病性变异。
2013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推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作为胎儿结构畸形的一线诊断方案,标志着产前基因组时代的到来。随着基因组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CMA、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等新兴技术已逐渐被应用于产前诊断领域。此类技术的应用,在显著提高胎儿遗传学病因诊断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变异结果的分析与解读、产前样本的特殊性、临床意义不明的变异(variant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VOUS)及胎儿和父母的偶然发现(与检测目的无关的变异)等。如何正确、合理、有效地利用基因组检测技术进行
产前诊断是临床医生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1 基因组时代带来的机遇
不同于传统的遗传学检测技术,基因组时代带来了更多高分辨率技术,如CMA、CNV-seq、WES以及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技术,可检测从染色体水平到拷贝数变异水平甚至单碱基水平变异,发现的病种也大大增加。这些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可显著提升产前遗传学检测阳性率,对大量原因未明的畸形胎儿进行病因学诊断,大大推动了产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CMA、CNV-seq技术现已被临床广泛接受与使用。
1.1 CMA和CNV-seq CMA技术又称“分子核型分析”,分为两大类: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技术,两者均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非整倍体、染色体大片段结构异常及微缺失微重复,具有检测分辨率高(100kb)、准确性高、无需细胞培养、检测周期短(3d)等优势。此外,SNP array还可检测三倍体、母体细胞污染、单亲二倍体和亲缘关系。CMA技术首先被应用于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先天畸形、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疾病的遗传学病因诊断,随后在产前诊断领域被证实了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012年,Wapner等[1]基于产前诊断样本开展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在超声结构异常但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可增加6%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在超声结构正常且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可
增加1.7%的异常检出率。2013年,ACOG建议将CMA作为超声结构异常胎儿的一线诊断方案[2];指南中还建议,对于已接受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都可以考虑进行CMA检测。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产前诊断。CNV-seq对样本DNA进行全基因组低深度高通量测序,可实现全基因组范围内快速、高分辨地检测CNVs,与CMA相比,具有检测通量高、价格低廉等优势,为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最近,Wang等[3]开展了1023例产前诊断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比较CNV-seq与CMA 在产前诊断中的诊断效率,他们发现,与CMA相比,CNV-seq可额外检出1.7%致病或可能致病的CNVs。CNV-seq技术目前已被国内许多实验室用作产前诊断的检测手段,但该技术不能检测多倍体及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有一定漏检风险,且尚未见大规模多中心研究报道。
1.2 WES WES技术由于既可检测已知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又可发现新的疾病相关基因,且仅需对占全基因组序列1%左右的外显子组进行测序,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科神经发育类疾病、先天畸形、癫痫等疾病的遗传学病因研究。研究发现,WES对儿童发育疾病中致病性基因变异的检出率为25%~40%[4-6]。相较于WGS,WES具有检测成本较低、对样本DNA 的需求量较小、报告周期更短以及测序深度更高等优势,更适用于产前样本的检测。近几年,该技术已逐渐被应用于产前诊断样本进而进行病因学研究。2019年,Lancet发表了2篇关于WES在产前样本中应用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核型和(或)CMA检测未见异常的胎儿结构畸形病例中,WES可额外检出8.5%~10%的致病性基因变异[7-8]。两项
研究都提示:多发畸形胎儿中致病性变异检出率(15.4%~19%)明显增加。此外,Lord等[7]团队的研究提示,胎儿致病性变异更常见于胎儿心脏结构畸形(11.1%)及骨骼系统畸形(15.4%);而Petrovski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WES在胎儿淋巴水囊瘤(24.0%)、骨骼系统畸形(24.0%)、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2.0%)及肾脏畸形(16.0%)病例中检出率较高。2020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建议,对于产前超声结构异常的胎儿,当核型和CMA未明确诊断时,可考虑进行WES检测[9]。鉴于WES报告周期较长及结果解释的复杂性,目前该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还未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1.3 WGS WGS对样本DNA基因组中全部序列进行检测,不仅包含外显子,还覆盖内含子和基因间序列,较WES的检测范围更广。该技术在一次实验中可同时检测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s,SNVs)、基因组小片段的插入和缺失(Insertions/Deletions,Indels)、CNVs、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SVs)、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 DNA,mtDNA)变异等多种类型遗传变异,已逐渐成为出生后人群遗传病诊断的重要工具。Gilissen等[10]采用WGS 对重度智力低下患者进行遗传学病因研究,发现WGS的累积阳性检出率(6
2.0%)明显高于CMA(11.6%)和WES(27.0%)。然而,由于测序成本高、数据量大、分析难度大,目前有关WGS在产前样本中的应用研究报道很少。2019年,Choy等[11]采用WGS对50例颈项透明层(NT)增厚的胎儿进行遗传学病因检测,结果显示,与常规核型及CMA(16.0%)相比,WGS(32.0%)的诊断率增加了1倍,提示与常规的产前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