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解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解读(2023年)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 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包括降低风险、长效降压、联合治疗、起始剂量、
服药时间、个体化治疗6个方面。 ▪ 建议选择有证据支持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降压药物,以降
低患者风险。 ▪ 此外,与2018年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增加了服药时间。普通高血压患者
通常应在早晨服药。除非明确需要控制夜间血压升高,否则不应常规推 荐睡前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2.常用降压药物 ▪ 既往指南推荐的常用降压药物包括CCB、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和β
受体阻滞剂五类,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SPC)。 ▪ 新版指南补充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作为新一类常
特殊人群血压管理
特殊人群血压管理
2.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当诊室血压≥140/90 mmHg时应启动降压治疗。 ➤将110/70 mmHg设定为降压治疗的安全下限可能是合理的。 ➤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在妊娠12~16周开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 林(75-150 mg/d)预防子痫前期,直至分娩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在产后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危险因素筛查。
用降压药物。以上六类降压药物和SPC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的常用 药物。 ▪ 此外,新版指南建议,螺内酯作为三药联合基础之外的联合药物给与治 疗,不能耐受者可选择依普利酮。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物的强适应证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选择单药或联合治疗的流程图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3.其他兼具降压效应的药物 ▪ 相关研究及汇总分析显示,降糖药物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高血压是人体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很高的患病率。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大约为27.9%,意味着有近3亿中国人患上了这种疾病。
高血压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脏器功能等造成威胁,进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十分重要。
为了指导高血压的防治,中国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编写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指导广大患者控制高血压,保持健康。
患高血压的定义指南将高血压患病的定义定为: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达到140/90 mmHg或更高,或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已经接受过药物治疗或血压降到了正常水平但仍需治疗)。
高血压分为1级和2级,1级高血压的血压值为140-159/90-99 mmHg,2级高血压的血压值为≥160/≥100 mmHg。
可控制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南将可控制的相关危险因素分为以下几类:•饮食因素:饮食无规律,高盐高糖,饮酒过多。
•运动因素:缺乏锻炼,缺乏体育锻炼。
•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吸烟:吸烟者或长期接触二手烟者等。
•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4mmol/L。
•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高血压的评估高血压的评估是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其病情和治疗方案。
需要进行的评估包括:•血压测量:采用较为准确的方法测量血压,确诊高血压的程度。
•健康信息采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及现存症状,以向指导治疗方案。
•相关检查:如常规尿液检查、肝功能检查、骨密度检查、心电图等。
高血压的治疗指南建议高血压的治疗应该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饮食调整:控制热量,限制高油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及低脂奶制品的摄入。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背景高血压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慢性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防治,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得到了控制和下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专家委员会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
更新要点诊断诊断高血压需要确认血压值高于特定水平,并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疾病以及伪高血压的存在。
新指南提出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高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高于90mmHg。
分级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三级高血压。
一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在140至159mmHg和(或)舒张压在90至99mmHg的患者,二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在160至179mmHg和(或)舒张压在100至109mmHg的患者,三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8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10mmHg的患者。
风险评估新指南强调,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进行风险评估。
主要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采取更加恰当的治疗措施。
非药物治疗新指南提倡通过非药物治疗来降低血压,包括饮食健康、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这些治疗措施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指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新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抗高血压药物。
组合治疗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单一药物治疗可能不足以达到目标降压水平。
因此,新指南强调,在某些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组合治疗,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
血压控制目标新指南提出,对于基本健康状态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的范围内。
而对于部分高风险患者和高危患者,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目标血压水平。
通过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要点的阐述,可以看出,高血压诊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高血压防治新篇章:中国指南解析
高血压防治新篇章:中国指南解析一、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我国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指南还推荐使用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测量等多种方法进行血压监测,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二、高血压分级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指南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轻度高血压(1级)、中度高血压(2级)和重度高血压(3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1. 轻度高血压(1级):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 中度高血压(2级):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 重度高血压(3级):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三、高血压治疗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指南强调,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
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等方面。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四、高血压防治目标1. 一般患者:血压<140/90mmHg;2. 老年患者:血压<150/90mmHg;3. 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mmHg;4. 慢性肾病患者:血压<130/80mmHg。
五、高血压防治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高血压防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新型降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以及更多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加强全民心血管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血压防治的认识,也是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迈向高血压防治的新篇章,为全民心血管健康贡献力量。
在我国,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无数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谈防治策略的变化
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谈防治策略的变化【摘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对高血压防治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引言部分介绍了修订的背景和目的,接着详细讨论了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调整、治疗目标的更新、降压药物的选择更新、非药物治疗的强调以及预防策略的新增。
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总结了对患者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了解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后的最新防治策略,为高血压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更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诊断标准、治疗目标、降压药物、非药物治疗、预防策略、发展方向、患者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广泛存在于全球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诱因。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国作为高血压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进行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医师分会编写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这一指南的修订不仅体现了国内外高血压防治研究的最新成果,还结合了中国特色,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将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进行全面解读,以期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防治策略。
1.2 修订目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发展和医疗科技的更新,提出更科学、更系统的防治策略,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修订,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治疗目标、降压药物选择、非药物治疗和预防策略等方面的变化,从而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修订,可以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适时更新指南内容,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的重要修改及点评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的重要修改及点评●引言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发布之后[1],我国相继开展了国家"十二五"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FEVER研究亚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和中国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等一系列研究,为我国高血压指南修订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
2015年9月由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组织相关专家启动指南修订工作,新的高血压指南颁布于2018年,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新版指南经历2年多的时间进行修订,于2019年出版[2]。
新版指南从11个方面进行修改,本文就相关的重要修改和重要问题进行阐述及点评。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更新新版指南分别从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几个方面做了部分修改。
在高血压风险分层中增加了正常高值血压作为血压水平分层的一部分(表1)。
表1血压升高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正常高值血压相关内容的增加,提示我国重视正常高值血压这一阶段的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关注了这部分血压增高患者的血压管理。
另外,与欧洲指南相比[3],新版指南的部分内容与欧洲指南非常相似;与美国指南相比[4],美国更强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的风险是否大于10%,以此来决定治疗策略,血压(130~139)/(80~89)mmHg (1 mmHg=0.133 kPa)水平的人群,如ASCVD风险小于10%,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但如ASCVD风险大于10%则强调药物治疗(实际就是高危)。
总之,3个国内外新指南都强调要早期评估风险这一概念。
一、在危险因素方面的4个修改点1.增加了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往往被人忽略,被动吸烟者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吸入吸烟者的烟,而这种被动吸烟比吸烟者风险更大[5],因此高血压指南将被动吸烟纳入是有重要意义的。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科学依据
遵循科学依据,参考国内 外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 确保修订内容的科学性和 可靠性。
03
指南主要更新内容与 亮点
诊断标准与分类
诊断标准
修订后的指南继续沿用之前的高血压 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 或舒张压≥90mmHg。
分类
新分类
新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 舒张期高血压”两种类型。
结合国际先进经验进行持续更新
总结词
借鉴国际上成功的防治经验和最新的研 究成果,有助于保持指南的先进性和实 用性。
VS
详细描述
在高血压防治领域,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 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值得借鉴。例如, 近年来一些新型降压药的临床试验结果、 非药物疗法的研究进展等。将这些国际先 进经验融入指南的修订中,不仅可以提高 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有助于我国的 高血压防治工作与国际接轨。
政策与法规支持与引导
总结词
政策与法规的支持与引导是推动高血 压防治指南实施的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提高高血压的筛查和诊断率,推广高 血压的规范管理,从而促进高血压防 治指南的实施。
05
指南未来发展展望与 建议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
总结词
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指南更精准地评估疾病风险、预测病程及优化治疗 方案。
06
指南实践案例分享与 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一:社区高血压筛查与干预项目
总结词
全面、科学、有效的社区高血压防控模式
详细描述
该项目通过全面科学的高血压筛查,发现和控制高血压,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以及定期随访和监测,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社区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年份
1991
知晓率(%) 治疗率 (%)
51.5
46.1
46.5
41.1
30.2
24.7
26.3
12.1
控制率 (%)
16.9
13.8
6.1
2.8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3页
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4页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主要危 险原因
• 高钠、 低钾膳食 • 超重和肥胖 • 过量饮酒 • 长久精神担心 • 其它危险原因:包含
一级预防:
高血压伴糖尿病、 高血压伴慢性肾病、 50-69岁心血管高风险者(10年心血管总风 险≥10%或高血压合并3项及以上其它危险原因),可用小剂量ASA进行一级预防,ASA 不能耐受者可应用氯吡格雷代替。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27页
相关危险原因处理
血糖控制
• 血糖控制目标: HbA1c<7%; 空腹血糖 4.4-7.0 mmol/L; 餐后 2 小时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25页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对 ASCVD10 年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纪<55岁人群,本指南增加了进行 ASCVD 余 生危险评定提议,方便识别出中青年 ASCVD 余生危险为高危个体,对包含血脂在 内危险原因进行早期干预。
ASCVD:
(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血管疾病)包 含ACS,急性 心肌梗塞,稳 定或不稳定心 绞痛,冠状动 脉或其它血管 重建术后(PCI 术后),动脉 粥样硬化源性 卒中或TIA,动 脉粥样硬化源 性周围动脉疾 病六大类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18页
高血压病治疗策略
中国高血压指南版更新要点解读代文城市会
筛查出≥2项MS组分但无超重/肥胖的腹内脂肪面积(VFA)的最正确界值为80cm2
以VFA=80cm2为标准,相应的腰围界值:男性87.5cm(约90cm)、女性84.3cm(约85cm)
Bao YQ, Jia WP,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21;201(2):378-84.
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的影响: ARB/ACEI最大幅度降低新发糖尿病风险
对2006年9月15日以来的22项随机双盲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共包括143,153例非糖尿病患者
Elliott WJ. Lancet 2007; 369: 201–7.
NAVIGATOR研究: ARB(缬沙坦)是目前唯一被证实显著降低IGT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的降压药物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mmHg)
1级高血压 SBP140-159 或DBP90-99
2级高血压 SBP160-179 或DBP100-109
3级高血压 SBP≥180 或DBP≥110
无
低危
中危
高危
1-2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糖尿病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临床并发症
很高危
很高危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我国指南首次提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 ——强调降压和靶器官保护的综合干预策略
高血压的新“定义〞
InterAsia研究中国人群分析:全国横断面抽样调查2000-2001年间14690名35-74岁人群
很高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平均钠和钾离子摄入量 中国与日本或美国中年男性比较
245mmoL
钠摄入量
211mmoL
钾摄入量
74mmoL
163mmoL
38mmoL
49mmoL
中国 日本 美国
中国
中国 K/Na=0.15 日本 K/Na=0.23
日本
美国
美国 K/Na=0.45
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
确立高血压诊断, 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与2010指南比较:增加130~139/85~89 mmHg范围
2018 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
影 响 高 血 压 患 者 心 血 管 预 后 的 重 要 因 素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高血压的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
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我国六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
年份
2015 2012 2002 1991 1979—1980 1958—1959
患病率(%)
27.9 25.2 18.8 13.6 7.7 5.1
我国四次高血压知晓率、 治疗 率和控制率调查结果
年份
2015 2012 2002 1991
起始治疗使用何种降压药物?Fra bibliotek不推荐的降压药联合
在慢性心 衰治疗中“黄金搭 档”
再加入醛固 酮受体拮抗 剂-“黄金 三角”
高血压病治疗策略
2014-J8 降压策略
起始治疗使用何种降压药物?
单药治疗**
确诊高血压
联合治疗**
对象:
血压<160/100mmHg; 或低危患者
血压≥160/100mmHg; 或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患者
第一步
C A DB
C+A A+D C+D C+B F
第二步 F C+A A+D C+B C+D
者和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 有效的治疗, 其目的是降低血压、 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
• 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
者都应采用, 主要措施包括:
— 减少钠盐摄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d,增加钾摄入(Ⅰ, B) — 合理膳食, 平衡膳食(Ⅰ, A) — 控制体重,使 BMI<24;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Ⅰ, B) — 不吸烟, 彻底戒烟, 避免被动吸烟(Ⅰ, C) — 不饮或限制饮酒(Ⅰ, B) — 增加运动(Ⅰ, A) —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Ⅱa, C)
C+D +A C+A +B
A+D+α
第三步
A+D+α
C+A +D C+A +B
可再加其他降压药
A:ACEI或ARB;B:β-受体阻滞剂;C: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D:噻嗪类利尿剂;α:
α受体阻滞剂;F: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包括剂量递增到足剂量
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起始治疗使用何种降压药物?
总危险。
•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 •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决定给予
降压药物, 同时干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 。
• 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Ⅰ, A); 能耐受者
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I, A)
优选联合用药 D-CCB+ARB
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 以CCB为基础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
D-CCB+ACEI
D-CCB+β阻滞剂
优化联合 方案
D-CCB+噻嗪类
利尿剂
ACEI+噻嗪类利尿剂
ARB+噻嗪类利尿剂
D-CCB:二氢吡啶类CCB;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夜间≥120/70 mmHg 或24h平均值≥130/80mmHg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
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该取较高的级别分类。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 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寻找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 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评估
指导诊断 与治疗
血压测量方法
血压测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
是目前诊断高血压、 进行血 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 的常用方法 可以测量夜间睡眠期间血压, 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检测隐 蔽性高血压及血压变异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以 便鉴别白大衣高血压、 隐蔽 性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
增加:精神高度焦虑患者, 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诊室血压, SBP≥140 mmHg 和(或) DBP≥90 mmHg 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 于 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 动态血压:白天平均值≥135/85mmHg,
删除:65岁及以上的老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
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评估及监测程序
*中危且血压≥160/100 mmHg 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2018 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
根据初始诊室血压水平启动降压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
何时开始药物降压治疗?
初诊高血压
评估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亚 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患 生活方式 干预
知晓率(% 治疗率(
)
%)
51.5
46.1
46.5
41.1
30.2
24.7
26.3
12.1
控制率( %)
16.9 13.8 6.1 2.8
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 险因素
• 高钠、 低钾膳食 • 超重和肥胖 • 过量饮酒 • 长期精神紧张 •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
年龄、 高血压家族史、 缺乏体力活动, 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很高危
高危
中危*
低危
立即启动 药物治疗
监测血压计 其他危险因
素数周
监测血压计 其他危险因 素1-3个月
血压不达标
血压达标
血压不达标
血压达标
药物 治疗
继续 监测
药物 治疗
继续 监测
*中危且血压≥160/100 mmHg 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 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