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研究及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

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近几十年来抗生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业。抗生素类药物现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所以,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也越发严重。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一)抗生素的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率先观察了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随着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其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结核。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1980年,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已由第代发展到第四代,主要研究动向是提高抗革兰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活性20世纪90年代后新上市的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强于第三代,对头孢菌素酶(AmpC)的稳定性也优于第三代,因产AmpC酶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普罗菲登菌属及沙雷菌属仍对第四代头孢菌素敏感;对铜绿假单胞菌属的活性与头孢他啶相仿或稍差[1],临床应用品有头孢吡肟、头孢匹罗。近年来口服头孢菌素发展迅速,除第一代头孢菌素外,已有许第二代和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相继用于临床。如已完成临床评价的新头孢菌素-头孢丽定,对革兰阳性与阴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也比头孢他啶强4倍。

当致力于研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活性与对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稳定性有所增加的头孢菌素类。

2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抗菌谱最广的一类β-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强,对β-酰胺酶(包括产ESBLS和AmpC 酶)高度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的透过性强,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非常接近,对革兰阴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后效应(PAE),迄今有2种新碳青霉烯首次上市[2]。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相似,对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需氧菌与厌氧菌均有很强抗菌作用,对β-酰胺酶稳定,对肾脱氢肽酶(DHP-1)比美洛培南稳定。静脉点滴150mg,Cax8.8μg/ml,T1/21h,24h尿中排除60%~70%,血清蛋白结合率7%~10.2%。治疗呼吸、尿路、腹腔及妇科领域感染有效率91%,不良反应少,从未发现中枢神经症状。厄他培南:对β-酰胺酶与DHP-1稳定,抗菌谱,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似,消除半衰期长(3.3~4h),主要经肾排泄(24h排出35%~55%),每日1次给药1g,治疗各种社区重度与混合感染都获得良好

的疗效。

当前此类药研究动向是:(1)寻找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有所增强的碳青霉烯;(2)寻找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等革兰阳性耐药菌活性较强的碳青霉烯;(3)改善体动态,探索半衰期有所延长的碳青霉烯;(4)改善安全性;(5)发展口服品种。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近年来形成了每日1次的给药方案,其依据为:(1)可以减低耳肾毒性;(2)氨基糖苷类属于浓度依赖抗生素,其杀菌活力及临床疗效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在一定围);(3)氨基糖苷类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一定程度的PAE,因而可适当延长给药间期,减少给药次;(4)细菌对于氨基糖苷类有适应性耐药,但一作用是可逆的,经过一段时间后药物的摄入又可恢复;(5)单次较高剂量给药可避免耐药突变株的产生。

针对此类药存在的肾耳毒性和细菌耐药性,近年来通过结构修饰及每日1次的给药方案已明显改善了耐药性和肾耳毒性,目前又研制出抗MRSA的新氨基糖苷—阿贝卡星,该药不易受氨基糖苷钝化酶修饰,对多的氨基糖苷耐药菌有作用,抗革兰阳性菌、阴性菌的活性比阿米卡星强,特别对MRSA有强的抗菌力,MIC50与MIC90为0.39与1.56mg/L,是一抗MRSA 的氨基糖苷。依替米星抗菌谱与奈替米星相似,抗菌活性优于阿米卡星与奈替米星,对庆大霉素耐药菌的敏感率高于奈替米星,对MRSA也有较强作用。

4 大环酯类抗生素

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有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乙酰麦迪霉素、罗他霉素等,在药效学、药动学特性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较沿用品种均有所改进。新品种特点是对胃酸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每日的给药剂量及给药次数减少,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也明显减轻,临床适应证有所扩大。

当前研究主要动向是继续利用化学与生物学等方法修饰结构,以期改善耐药性并研究开发抗菌以外的应用。(1)泰利霉素:为第一临床应用的酮酯,与核糖体有两个以上结合点,对耐药革兰阳性球菌作用显著增加,对大环酯耐药菌尤其肺炎链球菌有很强作用,对酸稳定,在上下呼吸道组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T1/210~14h,血清蛋白结合率70%,大部分经肝脏代,尿中排除率约15%,口服生物利用度57%,适用于社区呼吸道感染(800mg/d)。(2)赛霉素:性能与泰利霉素相似,对大环酯敏感与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有良好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奈瑟菌属、斯特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幽门螺杆菌与革兰阳性厌氧菌亦有较好作用,对鸟分枝杆菌有中度作用,对MRS、耐万古霉素与红霉素的肠球菌作用较差。T1/23.6~6.7h,血清蛋白结合率90%,预期疗效与泰利霉素相似。

5 四环素类抗生素

由于四环素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细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现象严重,因此限制了本类药物的应用。目前四环素类已不再作为常规细菌感染的选用药物,主要适应证为立克次体病、布氏杆菌病(与其他药物联合)、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霍乱及回归热等。该类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严重,多年来,几无进展。为了克服耐药性问题,作了下列探索[3]:(1)天然药物筛选;(2)结构修饰寻找半合成四环素。.

6 糖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是控制MRSA等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王牌”药物。新糖肽类抗生素[4]:(1)Oritauancin(LY-333328)的T1/2长,AUC比万古霉素大10倍,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MRS与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有较强活性;(2)雷莫拉宁:能抑制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但作用位点不同于万古霉素。对需氧性与厌氧性革兰阳性细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对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也有作用。MIC为0.5~4μg/ml,分子较大,口服吸收不良,有望作外用制剂和治疗胃肠道黏膜表面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