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环境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家庭环境的分析
中国有很多母亲都像这位母亲一样,希望通过放弃自我来爱孩子。结果反而因为过多的放弃,降低了她的自我价值评价,只能从孩子身上找平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必然也不懂得如何爱别人”。一个人只有懂得爱自己,内心才会充盈,才能真正懂得如何爱孩子,才能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家庭环境。
(1)活出爱,传递爱
父母要去发现孩子的内在天才,需要陪伴与支持,要活出爱。一个缺少爱的人,看到的都是自己需要别人的陪伴与支持;一个拥有爱的人,他会去陪伴与支持别人。同样,如果父母本身缺乏爱,他就会要求孩子来陪伴与支持自己。如果父母拥有爱,就能够陪伴与支持孩子。所以陪伴与支持的前提是,父母先要活出爱。
你能够为孩子创造的最好的家庭环境就是“活出爱”,教会孩子如何感知爱、表达爱。我们认为,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爱自己的妻子;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爱自己的丈夫。
(2)真正的陪伴与支持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非常的流行——陪伴是最长情的爱。很多人都觉得很逗道理,并且也付诸了实践。他们用陪伴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陪伴和支持都代表着爱。
陪伴也是有方向、有等级的。很多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们在陪伴孩子,实际上,在内心深处,还孩子在陪伴我们。所以,从陪伴的层面来说,有些人是自己高高在上,需要被人陪伴他;有些人是把自己放低,陪伴别人。
如果是发自内心的陪伴别人,那你就会问他有什么需要,你会满足他;如果你内心是希望别人陪伴自己,你就会不断的提出要求。例如:妻子在陪伴丈夫的时候不断地生气:“你怎么不看我呢?我在这里这么久了,你也不说一句话。你什么意思啊?我今天可是专门陪你的。”实际上,这种对话就是希望丈夫陪伴自己,而不是自己陪丈夫。因为真正的陪伴,会注重丈夫的内心感觉,他需要什么妻子就给他什么。
同样,支持也是有方向的,要么是希望获得别人的支持,要么是支持别人。真正的支持是无条件的、平等的、接纳的。比如,妈妈支持儿子报考计算机专业的时候,说:“妈妈支持你的选择,并且相信你一定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你在计算机方面一直很有天赋。”相反,有的妈妈会这样说:“我支持你选择计算机专业,但是你必须选法律专业比较强的大学。”这种建立在某些条件上的支持。这种言行,恰恰反映出你内心不够坚定,因为担心自己无法获取支持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利用“讲条件”的方式达到目的。
真正的陪伴和支持是双向的、相互的,既不是利用陪伴来索取爱,也不是通过支持换取支持。
当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陪伴与支持”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时候,希望父母们首先能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与支持,同时能够在“活出爱”的前提下去陪伴和支持孩子,而不是以“陪伴与支持”的方式被动地爱孩子,甚至向孩子索取爱。
家庭环境分析指的是对家庭软、硬环境的分析。家庭软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氛围,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成的一种气氛;
庭环境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主要是: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儿童个性品格的形成特别有意义。如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这样在总占优势的合作、谅解和氛围下,不但使儿童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和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而在另一种家庭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争吵不休,处事自私,互相折磨,家中犹如精神监狱———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甚至把家中的精神折磨迁移到别人身上发泄以求心理平衡。这样的孩子容易犯罪闹事,难于受教。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
关系,形成良好规范。如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样教人,要相处和睦,尊老爱幼,语言文明,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才有助于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横的遵循封建旧规的家庭。这类家庭常常强调辈份,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要看父母脸色做人,这就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第二类是过分娇庞,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
第三类是放任自流,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第四类是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关心,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可见,不同类型的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品格,心理素质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年轻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此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