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析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浅析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摘要: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而广泛吸收并且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紧密相连。
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发展、社会民俗演进起到了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关系影响一、道教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发展成熟的以“道”为最高信仰准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的宗教。
它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性格心理和精神生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是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传统文化。
因此,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首先表现在它的来源上:主要表现在它将古代原始自然崇拜、神仙方术、黄老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等的吸收融合。
1.道教来源于自然崇拜、神仙方术、黄老思想(一)自然崇拜道教思想渊源杂而多端,它有三大基本源头:中国古代的鬼神崇拜、神仙方术和黄老道家。
①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由于不能解释做梦、生死等奇异现象,从而认为有一种超越人、超越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原始人既惧怕受到它的伤害,又希望得到它的恩赐。
久而久之,人们将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宗先贤视为神灵而祈祷膜拜,从心底萌生了对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和逝去的先祖的崇拜,这些也就成为了其普遍崇拜的对象,并由此逐步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的神灵系统。
上古时代,黄帝时期就开始祭祀天帝,内容有“封禅告天”、“郊祀上帝”等,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祗和人鬼的神灵系统;战国中期以后,神仙思想逐渐成熟,从官方到思想界到民间,影响越来越大。
受这一潮流的影响,神仙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交流,而且趋势越来越强。
古代的道家思想与文化传统
古代的道家思想与文化传统古代的道家思想与文化传统是中国哲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与人民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追求真理、返璞归真、心性修持等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道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道家文化传统的主要内涵以及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道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道家思想最初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的老庄学派。
老庄学派强调返璞归真、追求真理的观念,认为人应当以“道”作为自己的指导原则,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和谐的境界。
道家思想约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逐渐形成,并以后来的《道德经》为核心文献,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支。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家思想逐渐与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其他诸子百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汉代,道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道家文化传统。
汉代的经籍整理工作对道家经典的传承与发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经》和《庄子》,它们以隐晦、深邃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人性、社会和自然的独到见解,影响深远。
二、道家文化传统的主要内涵道家文化传统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道家文化传统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以自由、无为、返璞归真为核心价值观。
在道家文化传统中,作为核心思想的“道”被视为最高价值,它代表了宇宙本源的力量和真理之所在。
古代的道家文化传统强调人的自由与天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人应当摒弃功利主义的观念,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此外,古代的道家文化传统还注重个体修养和品德塑造,鼓励人们返璞归真,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完善。
三、道家思想与文化传统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影响古代的道家思想与文化传统对古代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主张君主应当遵循自然规律,以柔克刚,以真理为准绳来行使权力,推崇“贵以一事”的治理原则。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主要影响:
1.宗教与哲学思想: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其信仰和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
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反对强制和干预自然。
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道德观念:道教的教义强调个人修行和道德品质的修养,提倡清静无为、知
足不争的道德观念。
这些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
3.文化艺术:道教文化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和文学成果,如道教经典、道教音
乐、道教美术等。
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医学养生:道教注重养生和保健,强调身心合一,注重精神与身体的和谐统
一。
这种医学养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中医理论和保健方法的发展。
5.社会结构:道教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信仰之一,其信仰和组织形
式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道教寺庙成为了一些地方社区的中心,为人们提供了宗教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综上所述,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宗教哲学思想到文化艺术、医学养生、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涉及。
这种影响不仅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也对亚洲其他地区产生了影响。
道教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和现代价值
道教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和现代价值道教起源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推崇和追捧。
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我完善,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存。
在中国文化中,道教的传统价值可谓是不可替代的。
一、道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1.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存道教与儒家和佛家不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道教的修炼之道就是模仿大自然,追求自然之道,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存,避免人类的种种污染和破坏。
由此可见,道教植根于中国的自然文化,强调以和谐为本,追求自我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种价值观念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
2.尊重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道教的修炼之道,是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自然中,摒弃人类的傲慢和权利,追求自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的这种价值观念体现在许多方面,如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诗词、书画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是以尊重自然和谐为核心的艺术形式。
中国园林中的“水、石、植物”是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的构成不仅取决于传统美学价值观念,也与道教的自然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3.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我完善道教认为,人的心灵应该处于一种平静、宽容、自由的状态。
这种状态可通过修炼得到,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我完善。
在中国文化中,这种价值观念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
中国古代诗词、书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充满着追求自我完善和心灵宁静的意境。
这些艺术作品通过意境的描绘透露出一种平和、自然的情感,在中国文化中极具影响力。
二、道教思想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价值1.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一些中华文化的符号,如太极拳、八卦图、各种卦象等,在国际上表现出极高的受欢迎程度。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一、简介道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之一,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道教的核心概念“道”与中国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艺术形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融合。
本文将从道教与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社会风俗等角度来探讨道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现象。
二、道教与哲学思想的融合道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最为明显的体现在哲学思想方面。
道教的核心概念“道”即代表了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的运行规律,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道”、“道法自然”等观念相契合。
这种观念的融合使得中国哲学在科学观、人生观等方面产生了独特的风貌,形成了“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等独特的思想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三、道教与文化艺术的融合1. 文学艺术道教的文化内涵使得其与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以唐代诗人杜甫为例,他的许多诗篇都体现了道教的思想,表达了对于道教理念的崇尚和赞美。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诗歌中,还可以在文言小说、戏曲等艺术形式中找到。
道教所倡导的自然、宇宙的宏伟和无垠等观念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内涵,使之更具哲理性和深度。
2. 绘画艺术道教与中国绘画艺术的融合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画中常常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融入了道教的自然观念和山水禅意。
山水画中的山川之美、河流之宽广等元素与道教所强调的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等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山水画风。
这种融合不仅增添了绘画作品的艺术诗意,同时也传递了道教与中国文化的和谐共生之道。
四、道教与社会风俗的融合道教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与中国的社会风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中国传统的祭祀活动中,许多与道教有关的仪式成为了重要的部分。
庙会、道教节日等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弘扬了道教的传统文化。
此外,道教的道家养生理念、内丹修炼等实践也渗透到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促使他们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总结:道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作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道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一直以来,道教都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道教的宗教信仰、道教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三方面来探讨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一、道教的宗教信仰道教的核心信仰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道教认为,只有在顺应自然规律、养成自然生活方式、抛弃杂念杂忘的情况下,才能和谐地生活在人世间。
因此,道教徒通过修炼内功、精神控制等方法,来在生活中达到清静自然的境地。
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有许多充满哲理的语句,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瑰宝。
二、道教文化的传承道教的文化涉及道家思想、符咒画像、道教音乐、道教建筑等多个方面。
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文化的精髓所在。
符咒画像则是呈现道教文化的形式之一。
符咒画像是道教信徒为祈求神佛保佑和加持自己的东西,通常被制作成纸张、木板等形式,上面刻画着符咒、神兽、神仙等内容。
道教音乐是道教文化的又一方面。
道教音乐甚至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特色。
最后,道教建筑则是道教文化的体现。
著名的道教建筑有凤凰山大觉寺、青城山道教建筑群等。
三、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道教文化对中国的文化神学产生影响道教提出了很多关于生死轮回、神仙佛道、奇门遁甲等问题的思考,以及周易、八卦等文化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
《易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中非常经典的语句。
2、道教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道教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强调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融合,这一精神对于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3、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底蕴形成产生影响不论是在文学、美术等诸多方面,都充满着道教文化的影子。
比如在诗歌中,“仙境”“仙人”等是常见的词汇;在绘画中,道教中的神仙佛道也成为了展现画家才华的素材。
浅谈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浅谈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来源:《中国道教》 | 发布日期:2013-11-04 ]摘要:道教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它是中国文化的枢纽。
道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成为它的思想渊源的一部分。
同时,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响,其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不可忽视。
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关系道教是在中国固有文化孕育下土生土长的具有浓郁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
“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求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
” [1] 道教在创立它的思想信仰体系时是“上标老子、次述神仙。
”[2]就是说它把道家创始人老子奉为自己的开教祖师,王阜撰《老子圣母碑》说“老子者,道也。
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
[3]道教把老子的《道德经》尊为开教的圣典。
道教信仰的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看重个体生命的价值,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世间的个人可以脱胎换骨,直接超凡入仙,不必等死后灵魂超度。
道教理论主要讲人与人、人与众物、人与诸神的关系,形成自然宇宙论和神学创世论。
劝善成仙精神定了道教论理的主调。
自然无为是道教伦理的核心准则,如《抱朴子内篇》说:“无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也。
”[4]尚中是道门中人的伦理方法论。
道教不是某一教主在短期内创立起来的,而是逐步积累、多渠道汇合而成的,它正式产生于东汉后期,然而孕育过程很长,上限极难具体确定。
近两千年来,它随着我国的历史发展而不断地调整,更新和演变,积累成丰富的道教文化,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哲学、政治、伦理、文学、艺术、道德、医药学、养生学、古化学、长生术、冶炼学、天文历算、建筑、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和久远的影响。
试论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5篇)
试论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5篇)第一篇:试论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试论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与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它不、以各种道团组织在民间流传,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几代道教学者的宣传和改造,道教教义逐步地符合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扶持,从民间走向官方,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之一。
作为近两千年封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产生着无法想象的、巨大的社会作用。
它与儒教、佛教两家鼎足而立,互相融合,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
由于它的诞生是基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宗教,所以道教必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产生影响。
道教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鲁迅有一段话说得很透彻:“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
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多方面的,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学艺术领域: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发生的重要影响,在西方许多作家的作品里均可以发现。
同样,中国的宗教文化也曾经对中国的文学发生过重要影响。
首先,道教保留了大量的神6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本身也创造了许多神仙故事,这些都为中国文学中的神话部分增添了色彩。
道教中关于玉皇大帝、东龙公、西王母、盘古真人等等传说还有道教本身所创造的神仙故事,如关于八仙的传说,以及有关泰山、华山、龙虎山、武当山等的神话故事,也盛传于民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教追求在现实世界上建立“人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也”的平等社会。
这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影响了许多文学家,从而产生了一批类似《桃花源记》和《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还有,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长生成仙。
这种神仙思想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
古代以道教神仙为题材的作品,充满于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之中,数量甚多,作者亦不少。
如《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韩湘子全传》、《吕仙飞剑记》、《七真传》等。
道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传统
道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传统道教,作为中国的一种本土宗教,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道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一、道教的起源与初期发展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与佛教、儒教并称为中国三教。
它起源于周朝时期的黄老思想,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宗教体系。
在古代,道教主要传播于皇室、贵族和文人士大夫之间,并且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其核心思想是追求长生不老、修炼内丹以及炼化精气神。
二、道教的发展与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逐渐从学术思想转变为宗教信仰,并且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在东汉时期,张道陵创建了“五斗米教”,这被认为是道教的起点,它吸引了大量信徒并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播。
随后,东晋时期的庐山道教和唐代的上清派等道教流派相继兴起。
在唐宋时期,道教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形成了完整的教规和体系。
三、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道教在与佛教、儒教的交流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首先,道教对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不可忽视。
许多古代文人都是道教信仰者,他们将自己的文学作品与道教思想相结合,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次,道教与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
道教的核心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入了道家、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
此外,道教对中国的医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也有很大的影响。
四、道教的现代传承与发展如今,道教仍然是中国境内广泛信仰的宗教之一。
很多道教寺庙在中国各地可以看到,并有很多学者从事道教的研究与传承。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道教也在发展与适应新的社会变革。
许多人将道教的思想与修炼方法应用于健康养生、心理疏导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道教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传承。
它与佛教、儒教一起构成了中国三教的体系,并且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贯穿于中国的艺术、哲学和文化之中,并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宗教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诞生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代,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要理论基础。
道教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道融天地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影响力,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特色。
一、道教哲学对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道教哲学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儒家文化追求“仁爱之道”,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组织,强调“天人合一”,崇尚两个法度:礼与乐。
佛教文化崇尚教化众生,认为人性本恶,倡导“缘起空性”,强调个体修行。
而道教哲学则是以“道”为中心,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观念。
在哲学上,它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强调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源头。
在实践证道方面,道教以丹道、符箓、神仙等形式,和世俗社会分离开来,强调个体修行,倡导“返本归真”,达到自我超越的境界。
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上,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哲学并存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而在其中,道教哲学对两者与其矛盾思想的调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道教文化对文学、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影响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学、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著名作品《庐山谣》中抒发了道教信仰的内心体验和理念。
而《庐山谣》的这种体验抒发,成为了后来诗歌中的确切表达。
同时,道教也积极推广歌舞艺术,兴办各种文学、艺术组织和节庆活动。
道教文化还在民俗文化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
其中,民间信仰、神祇信仰、景观信仰、山 worshiping 等成为了中国流传下来的重要文化符号。
同时,无论是中药、饮食、园林、建筑、家居、书法、绘画、摄影、音乐和舞蹈等各个领域,都对道教文化有所借鉴和融入。
三、道教文化对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道教文化在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塑造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道教提倡万物生长发展的规律,从自然规律中找到了人生价值的内涵与意义。
试论道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试论道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影响。
一、道教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贡献道教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道教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自然、平衡、和谐、长生等理念,这些理念逐渐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了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道教提倡的“无为而治”,就是强调不要过度干预,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让事情自然发展。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的治国理政思想,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
二、道教对中国传统科学的贡献道教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道教思想强调对自然的研究和观察,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规律,通过对自然的研究可以认识这种规律。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更加注重实验和观察。
例如,道教炼丹术的研究,虽然不是为了制造现代意义上的药物,但是通过对化学物质的研究和实验,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三、道教对中国传统宗教的贡献道教对中国传统宗教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道教思想强调自然、平衡、和谐等理念,这些理念逐渐被其他宗教所接受和融合。
例如,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
此外,道教也对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产生了影响,例如对鬼神、精灵、风水等信仰的影响。
四、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道教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医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道教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此外,道教医学中的中草药、针灸等疗法,也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道教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道教思想对现代社会也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例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指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平衡可以指导人们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强调长生不老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改善等等。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诗歌一直是中国文学旳主流:从诗经、 楚辞开先河,到汉魏风骨基本定型;再 由六朝山水诗转承,直推出唐宋诗词旳 辉煌;元明后来旳杂剧和传奇也但是是 简朴旳情节串联起来旳一支接一支旳诗 歌没完没了地抒着情;直到曹雪芹写 《红楼梦》也是为了“传平生诗文”。
中国文人旳抒情对象更多旳不是人与 人之间旳情感,而是更宏大旳存在—— 自然。其创作空间是“天地大美,四时 明法“旳框架内,写旳总是:乘风破浪、 江山如画、春花秋月、飘絮落红……中国 诗旳最高境界就是:敏锐旳洞察力与捕身养性旳 影响
相对于儒家旳注重个人伦理道德涵养, 要求个人按照儒家旳仁义道德把自己培 养成具有理想道德人格旳“君子”,道 家则更强调顺乎“自然”之性旳养生之 道,其立身处世讲安时处顺,为而不争, 其修身养性讲贵生重己,逍遥自适。
道家也注重“德”,但这个“德”跟 儒家旳仁义道德相比内涵很不同。道家 以为“仁义”恰恰是真正旳“德”失去 之后旳成果。道家旳“德”意味着与道 为一、顺乎自然、抱朴守拙、少私寡欲、 与世无争等内容。所以,道家旳理想人 格具有自然率真、逍遥超越、淡泊名利、 批褐怀玉等特点。
二、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旳影响
先秦道家曾经勾画出一幅小国寡民、自给自 足、与世隔绝、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没有竞 争、友好安定旳理想爱那个社会旳图画(老子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 来”),这幅图画成为后裔不少人头脑中理想 社会旳蓝本。
“无为而治”旳主张就成为一种能够用来纠 正偏颇旳政治理论资源。“无为而治”意味着 降低政治决策中旳主观主义和盲动主义,尊重 事情本身发展旳规律,也往往实际上意味着给 被统治者更多旳自由和主动权,在特定旳历史 条件下具有一定旳主动意义。道家思想并不鼓 励人们主动参加政治生活,相反却比较赞赏隐 逸生活,但同步又对世俗政治事务持一种冷眼 旁观旳批判立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流长,其中道教思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古以来,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
一、道教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道教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到西周时期的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进而发展至东汉时期的张道陵等人,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道教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道、阴阳、五行、神仙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道”,即“无为而治”、“道可道非常道”,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高峰。
二、道教思想的核心理念1.道道是道教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
道教认为,道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存在,是自然法则、宇宙创造的根本力量和原则。
在物质、精神和道义三个层面,“道”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阴阳阴阳是道教思想中重要的标志,强调“阴阳调和,万物才得以生长,阴阳失衡,则必然引发天灾人祸”。
阴阳代表了宇宙两个不同而又相互依存的方面,阴为女性、阴柔、寒冷等,阳为男性、阳刚、温暖等,只有两者调和,才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
3.五行道教认为,万物间存在着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
五行代表了宇宙内各种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人体的五脏六腑、五感官、五个方位等都与五行相关。
4.神仙在道家思想中,神仙是许多人所追求的目标。
道教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超凡入圣、长生不老甚至飞升成仙的目的,而达到这种目的,需要高度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和物质基础。
三、道教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道教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准则。
道教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道教曾经提倡的“谦虚、礼让、勤俭、节约”,正是今天大力倡导的“良好道德行为”的本质。
此外,道教思想在中医、养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总之,道教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折射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智慧。
在当今世界,我们仍然需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引导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道家与中华文化
道家与中华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其中的道家思想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的思想源自老子和庄子的著作,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且提供了许多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秩序、人际关系、政治等方面的智慧。
道家思想的贡献在中国文化众多流派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深刻影响到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道家的眼中,自然是源源不断的力量,我们需要从中汲取营养,将其内在的智慧与自己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因此,道家强调通过自然的学习,达到更好地人类自由和幸福的境界。
道家的思想是一个从自然中获取智慧,然后照顾自己和他人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对于自然的了解、尊敬和保护,以及对于自己和他人能力的探索和提升。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体验大自然,深入了解它,感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而探索如何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和利用自然的力量。
其次,道家思想提供了更深入的生活方式、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理解。
道家认为,人类应该过着简单的生活,遵循自然的规律,实现和谐共处。
道家思想强调了超越物质和社会价值观的透视力。
在人类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道家思想所强调的“道”的概念,通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际关系来实现我们的“道”。
例如,在工作中,不要只关注金钱和职位,而应该追求自己的志向和良知,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的过程中为他人创造价值,在多元化的世界中不断地寻找生活的意义。
最后,道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思想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流派,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形成和演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家对于中国文化中的很多方面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例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法律等。
尽管道家思想中的很多概念在当今的社会中已经被丢弃,但在中国文化中其核心的精神和价值依然得到了保留。
其精神十分沉稳、深邃,教导我们稳定而可持续地发展自己,寻找生活的真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道教与传统文化
首先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表现在它的主要思想来源是古代宗教迷信和思想文化。道教将老子奉为自己的开教祖师,王阜写的《老子圣母碑》中说“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 道教丰《道德经》为圣典,信仰追求长生。“自然无为”思想是道教奉行的的核心准则。
(三)儒家思想。
儒家主要的思想之一:伦理纲常思想。其核心是“三纲五常”。这种思想被儒家视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是不可变、不可违的“天道”,谁也不能违反。而这种伦理纲常思想,也为道教所吸收和发展。道教在提倡发扬这些伦理道德思想的时候,经常和它本身的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思想结合起来,甚至其所起的实际效果比儒家更大。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对俗》中写道:“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而且在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里,将“天地君父师”合为一体。当时的儒家经典中还未这样写,而这正是后来流传于社会上“天地君亲师”信仰的由来,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道教不仅吸收融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而且把它纳入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为封建社会秩序的维护发挥了更大的特殊作用。
(三)对民间习俗的影响
道教对于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尤为广泛、深刻,有些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例如,对城隍、土地、灶君之崇拜和祭祀,几乎便及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乃至各家各户。中国的老百姓,不管信仰道教与否,对这些神灵大都很恭敬。每逢年末岁首,道教对于民俗的影响表现得更明显。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传统节日里,从喜庆娱乐到饮食、祭祀,集中体现了中国民间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如贴门神、灶马,画桃符,十分热闹。这些习俗,有些甚至延续至今。其中门神、灶马、桃符等,均出自道教。
参考文献:
浅论道教文化及其文化精神的传承
浅论道教文化及其文化精神的传承一。
儒、释、道、法四家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沉淀和积累,代表着这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归宿,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先人的前瞻和后人的仰望。
作为于本土传承至今,从未断遏的中国传统文化,亦不例外。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为骨架,释为血液,道为精气,法为内脏,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生相成,最终协调作用,构建了中华民族戒奢进忍,自强不息,和而不同,广博雄浑的民族气韵和精神内涵,同时造就了中国文化兼容并蓄,不断创新,吸收一切文明成果的精华为我所用的核心特点以及优点,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能长存的原因所在。
其中,儒家是中国政治体系的构建和文化传播的直接承担者,主张以德治国,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其功绩就在于为国家政权提供了最直接的参与者和人才,同时为封建统治者量身打造便于统治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是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从根本上建立起中华文明的文化体系,犹如人的骨架。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的政治体系一直是“外儒内法”,这就说明,有了儒家的人才和主张,还要有法家的制度作为维护国家秩序的工具。
法家主张的是以暴制暴,以严刑峻法来治国,有着现实上最直接的效用,这在客观上补充了儒家优柔寡断和理想主义上的不足,同时也使得统治者注重制度的革新和国家机器的建设。
最重要的是,通过法家在制度上确立的做原则,保证了文化传承和延续的方向性。
所以法家的思想一直是依附于儒家,不能独立出来起作用,犹如人的内脏一样,虽然看不见,但却起着形体核心的作用。
而自从汉明帝时佛教由天竺传入中国,佛教就立刻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变成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宗教。
佛教追求的是虚无缥缈的轮回和性灵,这就在精神上弥补了儒家在道德追求上过于严苛的缺陷。
佛教有愚民和化民的作用,主张人民放弃无谓的反抗,安心接受命理的安排,接受统治者的统治,以换取来生的幸福,这不但让统治者有了精神统治的工具,还有利于教化三千万民,让他们构造起清净求善的心理需求。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契合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契合一、简介道教作为中国的原始宗教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契合。
本文将从道教的核心思想、道教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契合、道教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展示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道教的核心思想1. 道道家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是“道”。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源,是一切事物的本性和规律。
中国文化也强调“道”的思想,例如“天道”、“人道”等概念在中国文化中广泛存在。
2. 自然观念道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理念。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山水自然作为创作的素材,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
道家的自然观念与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道教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契合1. 尊重自然道教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相契合。
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顺应自然、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
2. 个人修养道教注重内省修养,倡导“道法自然”,在中国文化中与个人修养、道德修养的理念相契合。
中国传统强调个人修养的观念,例如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等,与道教的内在修行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四、道教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1. 文学作品道教的思想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表现。
例如,《庄子》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和哲理故事,表达了道教思想的核心理念;唐代的诗人李白更是融入了道教的元素,表现了纵情自然、超脱尘俗的诗境。
2. 绘画艺术中国的山水画主要受道教影响。
道教认为山水是大自然的精神体现,而山水画则强调表达人与自然相融合、达到心灵的宁静。
因此,道教的影响使得中国山水画在艺术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3. 建筑艺术中国古代的道观建筑是道教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
道观建筑通常以山水为背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建筑风格也影响了后来的园林建筑,形成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风格。
五、道教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关系道教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与当代中国文化依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浅析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浅析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在我国思想史上大放异彩,对我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道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主要从治国和治身两个角度进行探索和挖掘,从而达到对当代有所启迪的作用。
标签:道家思想;治国;治身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所包含的阴柔、无为、自然等内涵,在当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国内外的研究也在向纵深发展。
比如,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就专门研究论证过道家的现代性,揭示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对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以中国哲学史家陈鼓应为代表的学者就积极倡导中国哲学的“道家主干说”和道家的批判。
通过对道家思想的起源及主要观点的梳理,集中探究道家思想中治国和治身的启示,以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道家思想对社会、对个人的正面积極影响。
一、道家思想起源及主要观点关于道家思想的起源,目前学界说法不一。
一种是直接将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以其《道德经》为典型学术代表,庄子继承并发展老子的学说。
另一种说法认为,黄帝蚩尤最早进行了关于道家的论述,老子发展为比较系统的学说,因此又有道家发于黄老学说这一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道家这一名词产生在老子之后,老子《道德经》问世之时并没有诸子百家,老子对道的研究应该称为道学。
道家是以庄子为代表,秉承了老子的道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发挥而不断丰富的思想流派。
这三种说法虽有不一致性,但不能磨灭的是老子和庄子的贡献。
道家思想围绕“道”构建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根本,万物皆由“道”发展而成。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到,“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不可名状的,抽象的“道”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理解为世界的本质,也就是基本的物质基础——气,也可以理解为物的基本准则,揭示了运动与变化的基本原理,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与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与文化传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其中最为著名的之一就是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一种强调个体主观力量,追求自然与自由的哲学体系。
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与文化传统,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源于道家经典《道德经》,该书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
《道德经》中阐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道的存在,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和社会治理方面,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强调放弃权力和欲望的追求,反对过度干预和操控社会。
这对中国古代王朝的统治者产生了影响,鼓励他们以柔弱胜刚强的方式来统治国家。
其次,在个体修养和人际关系方面,道家思想主张通过内心修炼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平静。
它强调顺应自然、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这对中国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引导他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道家思想还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审美观念产生了影响。
道家思想推崇自然之美和无为而治的境界,这种观念渗透到了古代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
例如,古代的诗词中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向往。
古代绘画作品也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强调艺术作品与自然的融合。
此外,道家思想对中国的伦理道德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它主张“无为而治”,提倡不争、不德以示功、不支持侵略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影响了古代中国人民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使他们更加注重遵循天道和个人内心的声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总之,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与文化传统在思想、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深深烙印在古代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可以看出,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道教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哲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得到了全面而广泛的展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但道教本身又是如何在中国文化中诞生、成长并繁荣的呢?1. 道家思想的起源道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那时候道家思想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家思想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哲学流派。
在春秋时期,老子创立的《道德经》为道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道德经》强调“道可道,非常道”,认为人应该学会顺应自然的道理,而不是强行改变自然的本性。
这一思想体系对后来的道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教的形成道教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在那个时代,许多流浪神仙将其生活方式和理念教给了士族贵族,这才有了道教。
而在后来,道教不断发展壮大,并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
相对于佛教的教义,道教比较注重个人自我修行和内心的静默,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宗教信仰。
道教的核心是追求无为而治的思想,其思想将道家的理念转化成为了一种具有宗教性的信仰。
3. 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渊源很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在哲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道教还贡献了许多其他方面。
例如,在文学、艺术以及医学等领域,道教都有着独特的影响。
其中,道教对于中国文学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都是道教的信仰者,其诗歌创作中也充满着道家的思想。
4. 道教带来的影响虽然道教本身是一种宗教信仰,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也十分紧密。
道教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哲学和文化界,也对社会结构和文化元素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中国农业社会中,大家都追求着以自然为师、顺天应时。
道教的“无为而治”理念,以及对于生命和自然的尊崇,都对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和生产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道教在医药学上的发展更是为未来现代医学提供了先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道教与传统文化班级:10工试2班姓名:***学号:**********中国道教与传统文化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道教的联系非常密切,道教既是我国的传统宗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道教形成于东汉末期,在道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它吸收融合了不少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成为它思想来源的一部分。
此外,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起源道教传统文化关系影响首先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表现在它的主要思想来源是古代宗教迷信和思想文化。
道教将老子奉为自己的开教祖师,王阜写的《老子圣母碑》中说“老子者,道也。
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
1道教丰《道德经》为圣典,信仰追求长生。
“自然无为”思想是道教奉行的的核心准则。
道教的形成是通过一点一滴地积累、汇集而来的,道教以正式形式出现是在东汉后期,但其孕育过程很长,难以确定能追溯到什么时候。
它跟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发展并调整,更新和演变,最终汇集成为丰富的道教文化,并产生了相当深刻和久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便少不了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书典籍和文献资料。
虽然自清朝以后道教逐渐衰落,但这种宗教信仰已深入民心,所以至今道教仍有较大影响。
道教在中国文化史中并不是像昙花那样,仅有一瞬间的光华,它与其他文化领域有着长期互动交融的关系,淡淡的散发着它的光辉。
一、道教教义来源于各派文化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其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少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成为它思想源泉的一部分。
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首先表现在它的思想来源上。
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文化中古代原始自然崇拜、道家思想、儒家思想、黄老思想、佛教思想等的吸收融合。
(一)原始自然崇拜在古时候,人们对于一些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奇异现象,认为有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因而人们从心底萌生了对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和逝去的先祖的崇拜,并视之为神仙,并由此逐步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的神灵系统。
战国中期以后,神仙思想逐渐成熟,从官方到思想界到民间,影响越来越大。
受这一潮流的影响神仙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交流,而且趋势越来越强。
教道教吸收了这种鬼神思想,在此基础上三者再次进行揉合,并将这个系统中的许多神灵视为道教神灵中的一员。
(二)道家思想道教作为宗教的一支,依附于老庄,虽然老庄中有一些宗教思想因素给道教以一定的支持,但老庄却不是道教的创始者。
先秦和秦时,《老子》、《庄子》等书是学术方面的著作,而不是宗教典籍。
而从东汉后期开始,《老子》逐渐被神学化,发现道的人—老子便被尊为道教教主,民间巫术与神仙方术也逐渐依附于《老子》的学说。
道家本来一般不管什么外丹和符录科教,甚至有点反对鬼神。
以老子开始的道家,视道为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法则;道教则进一步突出了道的超越性,使道成为似乎有着无所不能的神的抽象形态。
道家提倡清净无为,追求内心的安宁;道教更是发挥这种离俗超脱的精神,形成出世理论。
至于《老子》书中提到的“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2《庄子》书中所说的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御飞龙而游四海之外”3,这些思想道教更是直接吸收。
道教原来只是各种世俗迷信的杂合,由于它善于吸收融合、改编道家理论,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而又十分完善的神1王阜《太平御览·老子圣母碑》中华书局,1960年第1册第2页2《老子道德经》中华书局,1980年第238页3《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第246-247页学体系,才能一跃而起成为与儒、佛两家鼎足而立的大型宗教,也因为如此,道教一直拉拢与道家的关系,二者长期纠缠融合,难以分别。
(三)儒家思想。
儒家主要的思想之一:伦理纲常思想。
其核心是“三纲五常”。
这种思想被儒家视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是不可变、不可违的“天道”,谁也不能违反。
而这种伦理纲常思想,也为道教所吸收和发展。
道教在提倡发扬这些伦理道德思想的时候,经常和它本身的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思想结合起来,甚至其所起的实际效果比儒家更大。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对俗》中写道:“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而且在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里,将“天地君父师”合为一体。
当时的儒家经典中还未这样写,而这正是后来流传于社会上“天地君亲师”信仰的由来,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道教不仅吸收融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而且把它纳入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为封建社会秩序的维护发挥了更大的特殊作用。
(四)黄老思想西汉初期,统治者用黄帝、老子的“清净无为”思想驾驭天下,黄老学说由此兴起。
东汉顺帝时,张道陵依据《太平经》创立“五斗米道”。
道教的宗教哲学是黄老之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老子的“道”为本体论;二是以黄帝的“治国治身”为价值观。
黄老思想中经常含有很多神秘主义因素,研究黄老之术中的许多神棍、方士,他们用长生不老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带宗教色彩的的解释,使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挂钩。
至东汉,他们进一步将黄老神秘化,又有着重尊崇皇帝,继而尊崇被神化后的老子,逐步形成了崇奉老子为神明黄老道,并与方士神仙之类逐步合流,成为道教产生的基础。
(五)佛教思想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与道教的建立和完善是交织在一起的。
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道教正处在婴儿阶段。
魏晋以来,由于佛教扩大流传范围,道教与佛教人士的见面、接触的机会增加,典籍的浏览也更加方便,他们就互相学习融合,像佛教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之说也能在道教的经典中找到借鉴的痕迹、此类情形表明,道教在不断筹备完善自己的理论过程中确实注意到洗嗽融合佛教的某些思想观念来丰富其文化体系。
寇谦之以后,道教模仿佛教仪节,建立起祈祷、礼拜、诵经、斋醮等一套完整的科仪戒律。
但佛教只是道教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而不是生成之源泉。
通过以上诸例说明了道教的思想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它对于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吸收融合的态度。
也因为这样,所以许多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思想,都在道教之中汇集,并由道教的经典得以留存下来,流传至今。
二、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它问世以后,作为近两千年封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产生着无法想象的、巨大的社会作用。
它与儒教、佛教两家鼎足而立,互相融合,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
(一)丰富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唐代司马承所著《作忘论》等篇融合了儒释思想,提出守静去欲理论。
他运用儒家的正心诚意和佛教学说,阐述道教的思想,其中心就是守静去欲,物我皆忘。
唐末宋初道学家陈抟吸收了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参照我国农历四季变化的规律,将后天八卦与“生数”、“成数”、“五方”、“五行”联系起来,运用天地、阴阳、奇偶等数学形式,以“九官”配以“五方”、“十二支”、“四季”、“八卦”等说明万物的生成与变化,并据此提出了宇宙生成论,这一理论成为理学的思想渊源之一。
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对道教经典也进行过许多收集整理和研读,他曾为《参同契》作注,自称“清夜眠斋宇,终朝读道书”。
他融合了道教的宇宙生成论、守静去欲思想与儒家的纲常名教和佛家哲理,因而构建了他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二)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道教为了实现长生不死,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炼丹术。
在道教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修炼各种方术,在客观上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与经验。
炼丹术的发展,为近代实验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如《抱朴子·内篇·金丹》说:“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银水,积变又还成丹砂”4。
同时,许多道教的人往往兼通药物学和医学,为中国古代的医学和养生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
孙思邈将道教方术与中医药学结合,在导引、服气、金丹、服饵、按摩、饮食起居等方面对养生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道教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科技方面的宝贵遗产。
(三)对民间习俗的影响道教对于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尤为广泛、深刻,有些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例如,对城隍、土地、灶君之崇拜和祭祀,几乎便及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乃至各家各户。
中国的老百姓,不管信仰道教与否,对这些神灵大都很恭敬。
每逢年末岁首,道教对于民俗的影响表现得更明显。
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传统节日里,从喜庆娱乐到饮食、祭祀,集中体现了中国民间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如贴门神、灶马,画桃符,十分热闹。
这些习俗,有些甚至延续至今。
其中门神、灶马、桃符等,均出自道教。
(四)道教对中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影响深远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追求成仙,历史上许多道教徒为了得道求仙,自觉抛弃人世间的物质钱财和名利,甘于平淡而朴素的生活,安贫乐道,刻苦磨练,自愿忍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磨练。
这种传统,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形式,长期传播于社会,对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起了重大作用。
道教是以长生成仙为最终目的,因此它竭力倡导重生、贵生、热爱现实的人生。
《抱朴子内篇》卷十八《黄白》篇引《老子》西升经称“我命在我,不属天地”5。
鼓励人们积极征服自然,努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种思想经过道教的长期宣传,深入人心,不能不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这种文化心理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能够经久不衰,而且愈来愈繁荣昌盛。
总之,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非常密切。
道教作为一种富于理想而又积极投入生活的宗教,根植于传统,既出世,又入世;既讲超越,又讲现实,深入于华夏民族的思想意识、民族情感、民族精神和生活习惯中。
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不同于于佛教、基督教,是从中国古老的道家文化传统发展而来的,而老子的思想则是中国最古老最成熟的思想之一。
在道教建立过程中,又吸收儒学、墨学、农学、阴阳学和各种方术;在发展过程中,儒学、医学、佛学又与之互相融合。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卿希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中国传统文化丛书.道教文化》孙亦平《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田季生、贺润坤科学出版社 2009.14王明著《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第47页5《道臧》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6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