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中学教育国际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进中学教育国际化进程

编者按:教育国际化首先是一种国际的视野,提高教育国际化的水平首先要提高校长自身的国际视野,站在世界的高度上,观察教育的未来发展,借鉴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从而制定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和规划,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人才。

中国正全方位推进国际化的进程,急需大批具有国际化意识和国际一流知识结构,且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的高级人才。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如何成为国际化人才,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这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解决中国当下国际化人才短缺的现实,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责无旁贷。

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

为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奠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重点强调,“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要求“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本土人才国际化步伐”、“拓宽人才国际化平台”。

按照通行的说法,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具有国际一流知识结构,而且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

我认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七种素质: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兼具中国灵魂和国际视野。国际化人才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作为人才培养主渠道的学校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过去一段时间主要强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如今,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教育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就是要用国际意识和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办学理念和目标的国际化;二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国际化;三是学校管理和运营的国际化;四是学校评估和认证的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之所以如此急迫,源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快速国际化,而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成为制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瓶颈,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和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显得尤为滞后。

中国基础教育中外合作与交流的形式主要有四个方面:互换留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互访、师生交流和教育项目合作。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呈现规模逐步扩大、地域分布渐广等特

点。实施中外基础教育合作交流,引入国外先进教育思想,不断提升和优化中国基础教育办学理念;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提高中国基础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构筑培养早期国际化人才平台,拓展和丰富中国基础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国际化优质教育需求的能力,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这些都为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十二中和其它众多优质中学一样,对外交流与合作在近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从外语课程的国际化(引进原版教材和英语教师到国外进行长期培训)到学校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十余个国家的中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从少数学生的出国留学、游学到世界各国学生来校留学、游学,近几年发展到中外合作办学;深入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全面引进成熟的国际课程,引入主流和权威的国际考试,引入国际学历互认、学分互认、国际学校评估认证等。教育的国际化正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基础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

根据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教育理念,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应定位于: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念、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并具备良好的文化“免疫力”,注重综合素质、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外语,并能够进行基本的国际间文化交流、沟通及信息处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现代中学

生,通过中西方教学理念交融,教学内容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为培养更多心系祖国、胸怀天下、会通中西、学贯文理、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们要思考,21世纪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呢?国际上普遍认为,首先是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对于一个问题要敢于质疑,不被动地接受答案;二是要有创新能力,能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所学的知识;三是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五是有团队合作能力;六是要加强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基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目标,我们的基础教育领域要以教育国际化为导向、以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核心,着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快推进课程的国际化进程,进而达到基础教育创新和国际化的目的。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将是未来我国中学教育创新的关键,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应该在开放的环境中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发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体制的国际化,探索个性化、多样化、国际化的人才早期培养模式。

应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准备期和关键期。基础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

融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一体的素质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优化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突出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培养和拓展,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创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人才。由于国际环境千变万化,各国都在参与竞争的同时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树立创新和创业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围绕着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展开,使培养的人才视野开阔,认识新颖,学习积极主动,实践能力强,敢于面对挑战,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更新观念,培养具有初步国际理念的优秀人才。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基础教育机构应当更新观念,在人才培养观念上,要以全球性的眼光审视人才培养的标准、内容、层次和机制,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化的适应能力;在人才流动问题上,要理解人才的国际化使人才流动更加频繁,这就要求在人才的培养上应树立“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针,支持更多优秀的中国学生和教师到国际名校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理念,使之成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桥梁。学校和家庭要一起为学生提前做好发展规划,通过培养孩子国际化的价值观、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语言和文化、能力和国际氛围的感知和熏陶,逐步为把学生培养成国际化人才奠定基础。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和课程的国际竞争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创设和实施一流的课程,只有一流的课程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国际化人才。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培训的国际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