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教育教案参考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6篇)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6篇)七年级历史的教案(6篇)七年级历史的教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七年级历史的教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小结。
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初一历史教案大全(优秀4篇)
初一历史教案大全(优秀4篇)七年级历史教案篇一复习目标: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与主要农作物;炎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复习重点:识记以上内容复习难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复习方法:先学后练,当堂训练复习课时:1课时复习过程:一、由世界史人类的形成复习导入。
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
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学生默写《开卷有益》“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5分钟时间完成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六、教师总结点拨并板书: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1、人类的形成: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非洲南方古猿三大人种母系与父系氏族社会2、中华文明: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约一qi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会人工取火母系:河姆渡人:浙江余姚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人:陕西西安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父系:炎帝、黄帝:华夏族人文初祖—黄帝尧舜禹:禅让制七、当堂效果检测: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3、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感知一qi0万年前生活,寻找远古人类足迹”活动,他们应该去()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4、“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这是台湾的宋楚瑜祭拜何处的祭文()A、炎帝陵B、黄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八、作业:《开卷有益》本节未完成部分九、教学后记: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浅析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进行历史教学创新的前提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只要学生们产生了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会好的多。
初一年级历史教案(专业18篇)
初一年级历史教案(专业18篇)教案的撰写还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语文教案的范文,供教师们在备课时参考和借鉴。
七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却不是暮气沉沉的。
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渐行渐远,全新的教学理念因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尊重而诞生,创设生机勃勃的课堂成为每位教师的理想。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力避“教”和“学”的简单相加,努力追求师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格局,尝试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引导者、促进者与欣赏者的角色。
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也会随之改变。
我认为,《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将教材的定位从单纯的知识传承载体转变为有效学习的辅助工具,教材的功能须通过教师的设计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方能体现。
从地位与作用看:本课居于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第三课,既对两宋社会风貌进行了总体描述,又从中体现了民族融合的重要主题。
从内容与目标看:(知识与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将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并通过辨别宋代社会衣食住行各方面变化,尝试从图片、诗词等资料中捕捉有效信息,领略宋代的社会风貌,从而使自己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的到锻炼,并且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发展,认识到文化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宋代社会风貌呈现出万千气象的原因的讨论中,学生将在教师引导下发现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结果,同时还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传承性,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增强。
(过程与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性的材料,尽可能拉近历史与他们的距离;创设情境、让全班同学带领卡通人物“游览”东京,体验宋代的社会生活,力争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融入愉快的学习。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经有所了解,对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技巧。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疼的是历史时间的记忆和掌握,这个需要引导和理解记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二、教学目标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课程一共包括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和课后反思十模板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课题:第一课疆域辽阔的祖国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疆域、民族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疆域、民族分布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教学难点:1.我国疆域、民族分布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你能从地图上看出我国的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教材,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一课第一子目“我国的位置”。
3.教师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你能从地图上看出我国疆域的特点吗?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四、课堂互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国地理位置、疆域、民族分布特点对国家发展有哪些影响?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绘制我国疆域图,标出主要地理特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哪些地理特点?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我国地理位置、疆域、民族分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课堂互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四、课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3.教师提醒学生,要珍惜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课后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地理特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疆域辽阔的祖国》。
2.自主学习师:请大家翻开教材,自己阅读关于我国位置的部分,然后告诉我,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生1:我发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生2:我发现我国的气候类型很丰富。
师:很好,大家的观察力都很敏锐。
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张中国地图,你能发现我国的哪些疆域特点?生3:我发现我国东西跨度很大。
2024最新-七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1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11篇七年级历史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
七年级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
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
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
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7年级历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地方三司直属中央。
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
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皇帝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
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5篇
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5篇历史是一本永不完结的故事书,记录了人类自古至今的成就、失败、战争和和平。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知识,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
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一、文字的演变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2.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3.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1.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初一历史教案优秀5篇
初一历史教案优秀5篇初一历史教案优秀5篇历史是对人类行为的追问和分析,它帮助我们认识人性的弱点和优点。
历史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资产,通过研究历史,我们继承了人类智慧的宝库。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历史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学习。
初一历史教案优秀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编写自己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4.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5.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篇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分封制的简况。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初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历史学,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
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
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篇1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篇5【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二、西周的建立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
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
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三、分封制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参与积极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范本5篇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范本5篇七年级历史的教案范本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有关史实,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上述发明和造纸术的发明,统称为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但它毕竟费工费时,且不经济,印刷术的改进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解决了上述问题,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并逐渐传至世界各地。
(2)指南针的应用与传播。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民就制成了“司南”;北宋时,随着人工造磁法的掌握,人们用磁针指南制成了指南针;也是在北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成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024关于七年级历史教案参考范例
2024关于七年级历史教案参考范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起源,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2.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中国历史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2.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历史时间线的构建。
2.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历史的起源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课程内容a.讲解中国历史的起源,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夏商周的建立等。
b.通过故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c.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课堂互动a.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
b.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a.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课时: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2.讲解课程内容a.讲解历史事件,如春秋战国、秦朝统一、汉朝建立等。
b.分析历史人物,如秦始皇、刘邦、诸葛亮等。
c.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
3.课堂互动a.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b.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
a.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汲取智慧。
第三课时:历史时间线构建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2.讲解课程内容a.讲解历史时间线的概念和构建方法。
b.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构建中国历史的时间线。
3.课堂互动a.让学生分享自己构建的历史时间线。
b.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优化历史时间线。
a.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教案【8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一、自学讨论,预习提纲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a、食物b、四肢的进化c、大脑的进化d、劳动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5、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6、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a手脚有明显分工b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c懂得人工取火d过着群居生活7、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人工取火御寒c过着群居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8、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a石器b木棒c火把d弓箭9、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1a2b3d4d5a6c7b8d9b二、分组交流,展示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育教案参考
认识历史,必须通过历史学才能实现。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当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关乎人的素质修养的学问。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的有关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识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变法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
难点:
改革与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变法的某些措施含义及作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教材38页的简表,分析秦国在战国前期的形势,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国却强大起来,并通过一系列战争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那么,秦国是怎样走向强国之路的呢?——商鞅变法(这是一条主要途径)
二、教学过程
(一)、秦孝公求贤(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1、原因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原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秦国相对落后(自身原因):会盟都不让参加,魏国侵略却无力还击。
2、办法
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秦孝公深感落后就要挨打)
商鞅来到秦国。
理解“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
(二)商鞅主持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主要内容:
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罚分明。
政治上: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论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设31县;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4、变法的影响:
触犯了贵族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
取得成效——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三)秦国的变化
1、性质:是战国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2、成果: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
(四)小结
秦国是怎样走上强国之路的呢?
前期势弱——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主持变法——取得显著成果(强大)
思考: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1、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2、变法前期秦孝公采取怎样的办法?
社会进步(社会):铁器、牛耕(标志)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商鞅)
秦国落后(自身):鄙视、挨打
3、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4、变法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见小字部分)?
经济: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触犯贵族的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
重农抑商—奖罚分明取得成效——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政治: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论贵贱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
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5、变法取得怎样的成果?
6、变法成功与否?
(性质: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分析秦孝公变法的目的—变法图强,
建立了新制度,军队战斗力提高,经济得到发展。
实现没有?结论——是一次成功的
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改革。
初中历史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了解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对商鞅变法的理解,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体会商鞅不畏困难,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相关的书籍搜集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个人资料,商鞅的变法主张等资料。
2、课前思考讨论:怎样看待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的条件?
活动过程:
一、我来说背景
指名让学生来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
强调: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
二、我是商鞅
学生介绍商鞅
三、商鞅变法
情景一:商鞅舌辩群儒
模拟辩论:秦孝公决心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但改革不可避免的遭到旧势力的阻挠,请大家模拟奴隶主旧贵族与商鞅进行辩论。
(教师提示:商君卫鞅(公孙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治国策略,无须恪守古代的章法。
)
情景二:我谈商鞅变法
1、分组讨论:
(1)、若你是商鞅变法时秦国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那些措施表示欢迎?为什么?
(2)、若你是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那条法令不满?为什么?
(3)、若你是农民,你对法令有什么看法?
2、学生交流。
四、读史明鉴
1、提问: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2、学法指导: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
3、学生讨论交流。
(启示:任何变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五、我来评商鞅
课件出示:
司马迁说,他认为商鞅天性残忍少恩,在被任用之后,实行严刑法制,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个谋反的罪名。
苏轼说,他认为商鞅变法不听取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虽然使秦国骤然富强,并统一全国,但也引起天下怨恨,使秦朝不久即灭亡。
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评论?(小组讨论交流)
六、以史为鉴
1、提问: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改革的成功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归纳: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统治者的支持;
符合人民的意愿;
改革者的创新进取精神
2、你能说说秦国由弱到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呢?
这些经验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吗?我们应怎么做?
(勇于改革,善于用人)
(改革是强国之路,我国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注重人才培养,重视教育。
)
七、课外探究
战国时期各国都纷纷变法,请你查一查其他国家的改革情况及其对各国产生的影响。
(提示: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齐国邹忌变法等)
初中历史教案3
教学目的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
2、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
3、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资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
“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的军事家。
2、教学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思考引导法图示说明分析归纳比较六、教学用具课件图示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展示年代示意图)
公元前771年西周结束以后,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将都城迁到洛邑,周王朝的历史得到继续,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国的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相继争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周王朝的威信和地位进一步降低,同时,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当时的一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队的建设。
春秋之后,我国进入了战国时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战国争雄。
阅读教材资料,介绍这段时间为什么被称为战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
(展示赏功宴乐铜壶)
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
但是经过春秋时期
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
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一、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的天下。
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
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历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而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勾践所在的越国,虽然地盘不小,但其整实力较弱,在战国中期被楚国灭亡。
思考:如何理解“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
周王已无足轻重----说明周王室还存在,但王权衰落,实际已经成为小国。
春秋时,各大国表面上还尊敬周王,但此时,大国已经根本不把周王放在眼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时绝不言王矣。
诸侯国也更少----诸侯国在西周中后期有几百个,春秋时期有140多个,战国初期减少到20多个,主要有七个(齐、楚、燕、韩、赵、魏、秦),它们长期左右形势的发展,其余如宋、卫、鲁、曾、邹等都是小国。
战国后期,秦国势力强大。
诸侯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