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常规
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是通过采集和检测脑脊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和细胞成分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相关疾病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对脑脊液常规的临床意义、检查方法和结果解读进行综述。
一、脑脊液常规的临床意义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性、出血性和肿瘤性疾病,并对病程进行监测和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
1. 炎症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是炎症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金标准之一。
在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升高,且以淋巴细胞为主,提示炎症性病变。
2. 出血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炎。
出血性病变时,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增高,颜色变红,且蛋白质含量也会升高。
3. 肿瘤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存在和种类。
肿瘤性病变时,脑脊液中出现异常细胞,以及细胞核增大和核仁增多等变化。
二、脑脊液常规的检查方法脑脊液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脑脊液采集、标本处理和实验室检测三个步骤。
1. 脑脊液采集:脑脊液通常通过腰椎穿刺采集。
患者取侧卧位,暴露腰部皮肤,消毒后麻醉,医生使用腰麻针引导腰椎穿刺针进入腰椎间隙,通过穿刺针引出脑脊液。
2.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脑脊液标本一般分成三份,分别用于生化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测。
其中,生化学检测常包括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等指标的测定;细胞学检测包括脑脊液细胞计数、染色和细胞分类;微生物学检测主要是培养和鉴定病原体。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包括生化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测。
生化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标本进行定量分析;细胞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微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培养和鉴定病原体,寻找致病菌。
三、脑脊液常规的结果解读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结果根据不同指标的变化来进行解读,常见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类含量等。
1. 白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应该在0-5个/μL,白细胞计数增高可以提示炎症性疾病或感染存在;但也有少数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称为“乳糜脑脊液”。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操作方法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操作方法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手段,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本篇回答将详细介绍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的操作方法。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是通过显微镜检查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来评估炎症状况的重要指标。
操作方法如下:1. 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环境洁净、无尘,并消毒操作台面、显微镜等工作区域。
- 准备所需的实验耗材,包括脑脊液收集容器、干净的玻璃划线板和显微镜盖玻片。
- 核对所使用的显微镜是否调整正常,并准备适当倍率的放大镜头。
2. 脑脊液采集- 选择合适的采集位置:通常在腰椎下方的腰1-2椎间隙处进行穿刺,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穿刺位置。
- 术前准备:患者取侧卧位,将盆骨前下缘与脊椎棘突连线作为腰1-2椎间隙穿刺点的参考线。
用酒精和碘酒交替擦拭穿刺部位,等待干燥。
- 行穿刺:穿刺者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选择合适的针头(一般为20-22号),进行药棉球或无菌纱布的局部麻醉。
然后用无菌手套进行穿刺,抽取约3-5毫升的脑脊液,放入无菌容器中。
3.标本处理- 获得脑脊液标本后,立即封闭容器并进行标注,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等相关信息。
然后在实验室内尽快处理标本。
- 注意避免脑脊液样本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影响细胞的形态。
4. 细胞计数- 使用管式计数室一侧缓慢填充脑脊液,直至计数室充满。
注意尽量避免产生空气泡。
- 待计数室填满后,在计数室充满部分的较高平台位置上观察显微镜视野,在适当放大倍数下(如400倍),选择一个标准的小网格视野进行计数。
- 细胞计数方法:在视野中,细胞主要分为白细胞和红细胞两类。
在标准小网格的每个大方格内计数白细胞的个数,并将其乘以一个特定因子来获得白细胞计数(通常为10)。
- 统计学数据处理:通常将细胞统计数据转换为每立方毫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数。
这可以通过将计数值与补偿因子相乘来计算。
补偿因子取决于所用计数室的特定类型。
脑脊液检测操作方法
脑脊液检测操作方法脑脊液检测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检测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细胞数量和形态等,以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脑脊液检测的一般操作方法: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或使用抗凝剂,同时评估患者的颅内压情况。
2. 向患者解释检测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准备好所需的检测器具和试剂,包括取样器、针头、试管、离心机等。
操作步骤:1. 患者取体位,通常采用侧卧位,使头稍微下垂。
2. 外周局部麻醉:在离插入点约2cm处,以2%利多卡因为主的局部麻醉药混合液进行皮内注射。
3. 随后进行穿刺:医生戴好手套,选择合适大小和长度的脑脊液穿刺针,通常在腰椎3-4级进行穿刺。
采用推进法,将针头置入椎间腔,直到穿入硬膜囊。
4. 采集脑脊液:当穿刺针穿越硬膜进入蛛网膜腔时,打开穿刺器,将脑脊液采集至试管中。
采集量通常为2-4毫升。
5. 检查采集的脑脊液:将采集的脑脊液分装到相应的试管中,标注上相关信息,如患者姓名、日期等。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生化指标(如蛋白质、糖等)分析、细胞计数、细胞形态检查等。
6. 完成检测后,将试管封好,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
注意事项:1. 操作应轻柔、缓慢进行,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损伤。
2. 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生物安全要求,确保脑脊液的纯净度。
3. 在采集脑脊液时,医生需要随时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出现头痛、恶心、眩晕等不适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检查前需评估患者的颅内压情况,避免因操作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请注意,脑脊液检测是一项需要专业医务人员操作的临床检查,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操作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步骤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体液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
3. CSF的组成
• 正常CSF的化学成分基本上与血液相似。 •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脉络丛上皮对血浆中 各种物质的透过具有选择性。 • 钠、镁、氯离子最易通过,其次为白蛋白, 葡萄糖,乳酸,氨基酸,尿素和肌酐,大分子 如纤维蛋白原,补体,抗体及胆红素胆固醇等 极难通过。
4. CSF的生理功能
• 提供浮力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损伤; • 调节颅内压力; • 参与神经组织的物质代谢; • 维持pH值,pH:7.31~7.34; • 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外观 凝固 细胞 蛋白 糖 病菌 化脑 混 凝 多核 增 低 化脓菌 结脑 透明 薄膜 淋巴 增 低 结核菌 毒脑 透明 无 淋巴 轻 正常 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特点
疾病
外观
蛋白 G
Cl
定性
细胞总数 及分类
致病菌
化脓性脑 浑浊凝块 ++以上 重度 轻度下 显著增加,
膜炎
下降
降
可发现
脑肿瘤 清晰
+
正常或 正常 增加,淋巴为主 无
轻
度
下
降
思考
• 脑脊液理学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 脑脊液细胞计数在不同的疾病中有何
特征性改变?
细胞反应 • 修复期:淋巴细胞反应
• 红细胞增多: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 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 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 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 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 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新鲜出血
穿刺不顺利,压力正常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02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腰椎穿刺术
01
定义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通过腰椎间隙插入针头抽取脑脊液的方法。
02 03
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选择腰椎间隙,局部 消毒后,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皮肤和椎间韧带,进入蛛网膜下腔,抽 出针芯,缓慢抽取脑脊液。
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有创性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颅内压 升高、脊柱畸形等。术后需平卧4-6小时,以防低颅压头痛。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定义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是一种通过枕骨大孔穿刺小脑延髓池抽取脑脊液的方法。
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患者取侧卧位,头部前屈。选择枕骨大孔部位,局部消毒后,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皮肤、肌肉和椎 骨,进入小脑延髓池,抽出针芯,缓慢抽取脑脊液。
注意事项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脊柱畸形、颈椎外伤等。术后需平卧2-4小 时,以防低颅压头痛。
04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细胞计数
正常值一般在(0-8)×10^6/L,若 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肿瘤、脑出血等疾病。
葡萄糖测定
正常值一般在2.8-4.5mmol/L,若葡 萄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细菌性脑膜 炎或真菌性脑膜炎。
蛋白质测定
正常值一般在0.15-0.45g/L,若蛋白 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炎症、肿瘤或 脑脊液循环障碍。
差。
检查后的护理与观察
休息观察
患者在接受脑脊液检查后应卧床休息,观察是否有头痛、恶心、 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饮食护理
患者在检查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 加重身体负担。
脑脊液潘氏试验步骤
脑脊液潘氏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1)检测器具:试纸、离心管、镊子、注射器、分装管、药用酒精、创可贴等。
(2)患者准备:检查前一小时禁食水和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2.患者体位:(1)侧卧位:患者侧卧,头稍微低于身体,以保持脑脊液流通。
(2)头正中位:患者头部正对前方,颈部略向胸前伸直。
3.皮肤消毒:(1)用药用酒精擦拭检查部位,保证无明显污染。
(2)用干净的棉球将酒精擦拭干净,避免残留酒精进入脑脊液。
4.麻醉与穿刺:(1)选取合适的穿刺点:一般选择第3、4腰椎间隙作为穿刺点。
(2)进行局部麻醉:将注射器中的适量麻醉药液通过刺激剂进入穿刺点周围皮肤和软组织。
(3)穿刺操作:将已经消毒的穿刺器从第3、4腰椎间隙的皮肤上方45度角注入,逐渐向下刺入。
(4)顺利穿刺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穿刺点,避免脑脊液外溢,并对穿刺点进行消毒。
5.收集脑脊液:(1)使用干净的离心管和有刻度的注射器,收集脑脊液。
(2)调整注射器的活塞,以避免打损脑脊液。
(3)将脑脊液缓慢抽取至预定容器中,适当分装以备实验室检测。
6.观察脑脊液外观:(1)检查脑脊液的颜色:正常脑脊液呈透明无色,若呈现黄色或其他异常颜色,可能表示存在感染、出血等问题。
(2)检查脑脊液的清澈程度:正常脑脊液应该清澈透明,若呈现混浊情况,可能表示存在菌群、血细胞等异常。
7.测量脑脊液压力:(1)使用水银柱或压力计等仪器测量脑脊液压力。
(2)用刻度纸记录脑脊液的压力值。
8.实验室检测:(1)对脑脊液进行生化学分析:包括蛋白质、糖类、氯离子、钠离子等相关指标的测定。
(2)进行细胞计数:检测脑脊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及形态等指标。
(3)其他检测项目:如培养细菌、病毒等,以确诊感染病例。
9.结束工作:(1)测量脑脊液压力结束后,将针头拔出,并用创可贴进行止血。
(2)将采集的脑脊液用相应的容器密封,送至实验室检测。
(3)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
临床脑脊液检查采集送检顺序规范及采集注意事项
临床脑脊液检查采集送检顺序规范及采集
注意事项
脑脊液检查采集送检顺序规范
由于穿刺伤,第一管可能含有血碎片、组织液和污染的皮肤微生物,可能在培养中产生错误的结果,第一管不应该被用于微生物学检查,它最适合用于化学和免疫学检测。
如果仅获得少量脑脊液病情必须使用单个管收集,必须首先用于微生物检测,以确保无菌培养,再进行细胞计数,如果有足够的剩余量,可以做化学和免疫学检测。
脑脊液采集注意事项
1)采集顺序
第一管: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第二管:细菌性检查
第三管:细胞计数和分类(常规检查)
如疑有肿瘤可再留一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2)送检时间
最好于抗生素使用之前,收集标本后,常温下15分钟至1小时内送到实验室,脑脊液标本不可放置冰箱保存。
2、脑脊液细菌培养的局限性
细菌培养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金标准,但是也有很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假阴性和假阳性。
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首先细菌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与检查者的经验能力直接相关;
假阴性主要的影响因素:培养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条件不正
确等;
假阳性的结果:主要是由于污染,污染来源两个方面,一是临床采取标本时,由于操作的不严格造成附近正常菌群的污染,另外一种是实验室操作时造成的污染。
3、寡克隆区带的应用是什么?
临床上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脱髓鞘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但由于脱髓鞘性疾病在早期病理学改变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并不能有效的及时发现。
一般脑脊液IgG的增加发生较早,所以对患者血清和CSF同时进行电泳以检测寡克隆区带是否存在,也是早期诊断脱髓鞘疾病的一种检测指标。
脑脊液检测
第一管:生化
三、氯化物 原理:离子选择电极法 参考范围 成人:120-130mmol/L;儿童:111-123mmol/L 临床意义 脑脊液低蛋白含量较少,为了维持脑脊液和血浆渗透压平
衡,氯化物含量为血浆的1.2-1.3倍 (1)减低: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早期、细菌性脑膜炎的后期、血氯减 低;病毒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脑肿瘤时,氯化物稍减低或不减低 (2)增高:主要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
目录 /CONTENTS
01 脑脊液标本应如何采集与处理 02 如何对一份脑脊液标本进行检验 03 血性脑脊液检查的质量控制 04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如何改变
01 脑脊液标本应如何
采集与处理
一、脑脊液采集 腰椎穿刺 小脑延髓池穿刺 侧脑室穿刺
成人脑脊液总量约120180ml,新生儿为10-60ml, 健康儿童脑脊液总量100150ml
= -112.785 ×106/L ???
二、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问题: 用校正公式进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的校正,结果为什么会 出现负值?
校正后脑脊液白细胞=校正前白细胞 -
脑脊液红细胞数 ×血液白细胞数
血液红细胞数
实际来源于血液的白细 胞和脑脊液本身白细胞
理论上来源于血液的白 细胞
三、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2.形态:如发现较多的红细 胞有皱缩现象,应予以描 述报告,以协助临床鉴别 陈旧或新鲜性出血。
三、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3.辨别:注意红细胞和淋巴细胞与新型 隐球菌相区别 (1)新型隐球菌具有“出芽”现象,不 溶于乙酸,滴加0.35mol/L的乙酸后, 显微镜下保持原型,淋巴细胞则细胞核 和细胞质更为明显 (2)加印度墨汁一滴,加盖玻片,高 倍镜下新型隐球菌有后荚膜,不着色
脑脊液鉴别的简单三种方法
脑脊液鉴别的简单三种方法
中文:
脑脊液鉴别是医生诊断病患脑脊液液体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
它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细胞和细菌,可判断病人患有什么疾病。
脑脊液鉴别有两种方法:显微镜检查和实验室分析。
显微镜检查是脑脊液鉴别的第一步。
医生会根据上次针灸前抽取的脑脊液的外观特征来做出鉴别。
如果液体呈浅褐色,清洁,显微镜下显示细胞密度正常,则表明患者血液循环正常,没有患上炎性病。
实验室分析是脑脊液鉴别的第二步。
它主要是通过检测脑脊液中比如乳酸脱氢酶(LDH)、蛋白质(P)、免疫球蛋白(IgG)等来做出最终鉴别。
检测出脑脊液中P值较高,LDH值较低,表明患者存在蛋白质流失,淋巴液被过度滤过,通常表明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可能。
除此之外,常见的脑脊液鉴别还有化学鉴别法、血清鉴别法、细胞鉴别法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人患有什么疾病,以获得最佳医疗效果。
总之,脑脊液鉴别是许多病患诊断的重要手段,有三个常见的鉴别方法:显微镜检查、实验室分析、鉴别法。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患病类型,为患病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效果。
脑脊液检测操作方法
脑脊液检测操作方法
脑脊液检测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以下是脑脊液检测的操作方法:
1. 患者需要空腹,并且需要采取特殊的姿势,通常是坐直或卧在一侧。
2. 检测前需要进行皮肤消毒,并穿戴一次性手套。
3. 医生会在患者腰椎附近的脊椎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
4. 一旦麻醉效果开始产生,医生会使用一根细长的针头穿刺患者的脊髓膜,并通过针头收集脑脊液样本。
5. 取样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以避免意外损伤。
6. 取样后,医生会向患者补充脱水剂,以帮助稀释和减少脑脊液的压力。
7. 样本将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化学和细胞学检测。
医生可能需要多次取样才能得到足够的样本。
总之,脑脊液检测需要非常谨慎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必须由专业的医生进行。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液体,其送检对于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脑脊液送检的最新规范标准:一、样本采集1. 采集前应确保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避免情绪波动或身体活动影响样本质量。
2. 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一次性无菌腰椎穿刺针。
3. 采集量一般为10-20毫升,分装至两个无菌试管,一个用于生化和细胞学检查,另一个用于微生物学检查。
二、样本处理1. 采集后立即送检,避免样本暴露于室温过长时间,以免影响细胞活性和生化成分。
2. 如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样本置于2-8°C冷藏,但不宜超过2小时。
3. 避免剧烈摇晃或离心,以免破坏细胞形态。
三、样本检测1. 细胞计数:评估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2. 生化分析:检测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等含量。
3. 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4. 免疫学检测:如有必要,进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检测。
四、结果解读1. 结果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2. 注意区分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变化,避免误诊。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2.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检测技能和质量意识。
六、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2. 处理样本时,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 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置。
七、记录和报告1. 详细记录样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采集时间等。
2. 报告应清晰、准确,包含所有检测项目的结果及必要的解释说明。
八、患者指导1. 向患者解释脑脊液检查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
2. 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如需要时指导患者如何缓解穿刺部位的不适。
以上规范标准旨在确保脑脊液送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解读
01
02
03
红细胞计数
正常值范围为0-8/μL,若 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可能 存在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 出血。
白细胞计数
正常值范围为0-5/μL,若 增高,提示可能存在脑膜 炎、脑膜癌等感染或肿瘤 疾病。
蛋白定量
正常值范围为0.150.45g/L,若增高,提示 可能存在脑膜炎、脑肿瘤 、脑梗塞等疾病。
多发性硬化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IgG指数升 高。
视神经脊髓炎
脑脊液IgG指数升高,可发现IgG鞘内 合成。
诊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脑萎缩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正常,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脊髓病变
脑脊液外观、颜色、透明度及压力等指标可出现异常,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含量可出现异常。
04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解 读
脑脊液的收集与处理
脑脊液收集后应立即进行处理, 包括离心、取样、检测等步骤。
离心是将脑脊液中的细胞和杂质 去除,取样是将需要的部分取出
用于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常规、生化、免疫 学、细胞学等,根据具体情况而
定。
03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临床 应用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病原学检测可发现病原体,如细菌 、病毒等。
脑脊液免疫学检查结果解读
IgG指数
用于鉴别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是来自脑实质还是血液。正常值范围为0.7-1.0,若高于 正常值,提示可能存在多发性硬化等疾病;若低于正常值,提示可能存在脑外伤、脑肿
瘤等疾病。
寡克隆带检测
用于诊断多发性硬化的特异性指标,若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多发性硬化。
其他特殊检查结果解读
饮食注意
实验诊断--脑脊液检查【范本模板】
Ⅰ、脑脊液检查cerebrospinalfluid1、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正常脑脊液容量成人约为120~180ml。
70%由脑室脉络丛分泌,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收入静脉.2、功能: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调节颅内压力变化;供给脑、脊髓的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pH等.3、标本采集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术获得标本。
脑脊液可行常规、生化、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查。
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肿瘤以及其他全身疾病的中枢受累有重要意义。
可行鞘内注射药物。
4、适应证及禁忌证⑴、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如下:①有脑膜刺激症状,如脑膜感染、脑膜白血病.②疑有颅内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人脑室.③中性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④脱(神经)髓鞘疾病。
⑤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治疗者.⑵、禁忌证:对疑有颅内压升高者须先作眼底检查,如有明显乳头水肿,忌作腰椎穿刺,以避免诱发脑疝。
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不宜作腰椎穿刺。
⑶、注意①疑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时先脱水后穿刺②标本留取时第一管:细菌学检查第二管:生化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细胞计数和分类第四管:脱落细胞⑷、送检要求立刻送检以免细胞破坏、形成凝块⑸、检验项目一、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红色:常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
黄色:蛛网膜下腔出血;血中胆红素>256umol/L;椎管阻塞或脑膜炎。
乳白色:化脓性脑膜炎,csf白细胞增多。
微绿色:绿脓杆菌脑膜炎。
褐色或黑色: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含有较多细胞,真菌,细菌,蛋白等,脑脊液变得混浊或云雾状.白细胞计数超过200X106/L,或红细胞超过400X106/L病脑、乙脑、中枢梅毒—-—--清晰透明或微混结核性脑膜炎—-——-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呈乳白色混浊。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状态。
下面将从检查方法、检查指标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检查方法:1.患者准备:在进行脑脊液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空腹至少4小时,以避免食物残渣的干扰。
其次,患者需要停用可能影响脑脊液分析结果的药物,例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
最后,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舒适的状态。
2.检查部位选择:一般选择腰椎段作为穿刺部位。
首先,患者需采取侧卧位,将腰椎弯曲,并尽量保持病人的患侧靠近屈膝胸位,以便扩大棘突间隙。
其次,医生需要找到适当的穿刺点,通常在腰3-4棘突之间水平线低3-4cm处。
然后,进行局部消毒,并注射麻醉剂。
3.脑脊液采集:医生利用特制的针头腰点穿刺器将针头插入穿刺点,直达蛛网膜下腔。
成功进入脑脊液腔后,医生会固定针头,取出针头内芯,使脑脊液自由流出。
通常采集20-30滴脑脊液。
4.脑脊液分析:采集好脑脊液样本后,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常规检查包括外观、压力、乳糜试验、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以及糖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二、常规检查指标:1.外观和压力:正常脑脊液应呈透明无色,如有混浊、色泽发黄或红色等异常,可能表示炎症、出血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正常脑脊液压力一般在80-180mmH2O 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脑脊液循环障碍。
2.乳糜试验:正常脑脊液不应含有脂肪颗粒。
在一些疾病或损伤状态下,脑脊液中可能出现乳糜现象,表明蛛网膜下腔受到破坏。
3.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脑脊液中细胞数一般很低,通常不超过5个/μL。
通过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了解细胞数量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的比例,以帮助诊断脑脊液感染、脑膜炎、脑肿瘤等。
4.蛋白质含量: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通常在15-45mg/dL之间。
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脑脊液炎症、感染、出血、肿瘤等病理状态的指标。
5.糖含量:正常脑脊液中糖含量一般与血浆糖含量相当,通常高于血糖。
脑脊液检验课件
•脑脊液检验
•17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检查 • 正常脑脊液中蛋白含量甚微,不到血浆蛋白含量的1%,
主要为清蛋白。 • 病理状态下脑脊液中蛋白质有不同程度增加,通过对
脑脊液中蛋白质检查,协助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脑脊液检验
•18
化学检查
(1)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 原理: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石炭酸结合生成不溶性蛋
• 清晰透明或微混: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 枢神经系统梅毒等;
• 毛玻璃样混浊: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
• 乳白色混浊:
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度增加。
• 红色混浊:腰椎穿刺时的损伤出血。
•脑脊液检验
•15
一般性状检查
3.凝固物
• 正常脑脊液内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小时,不会 出现凝块或薄膜。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 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检验
•27
化学检查
• 临床意义: 结核性脑膜炎时:
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减少,可降至102mmol/L以下 化脓性脑膜炎时:
减少,不如结核性明显,多为102~116mmol/L; 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大量呕吐、腹泻、脱水等造成血氯降低时,脑脊 液中氯化物亦可减少。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则多属正常。
• 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
• 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腺 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尿毒症及脱水等;
• 药物中毒(乙醇、酚噻嗪、苯妥因中毒等) 。
•脑脊液检验
•21
化学检查
②脑脊液循环障碍: • 如脑部肿瘤或椎管内梗阻(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
连等); ③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 • 如神经梅毒、多发性硬化症、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④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 如Guillain-Barre综合征、胶原血管疾病、慢性炎症
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 -回复
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回复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方法。
脑脊液生化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大脑和脊髓健康问题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的步骤和意义。
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由脑室和脊髓腔产生。
它包含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信息,并反映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状态。
因此,脑脊液的分析可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
脑脊液生化检查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腰椎穿刺:脑脊液样本通常通过腰椎穿刺获取。
这是一种小型手术过程,在局部麻醉下将一根细长的针插入脊髓腔,以收集脑脊液样本。
该过程通常在医院或临床实验室中完成。
2. 样本收集和处理:一旦脑脊液样本被收集,它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送往实验室之前,脑脊液样本通常会被分为几个小瓶并进行标签。
3. 检查项目:脑脊液生化检查通常包括对多种生化指标的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 蛋白质含量: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很低。
异常的蛋白质含量可能暗示有炎症、出血或肿瘤。
- 糖含量:脑脊液中的糖含量是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
低血糖可能暗示有代谢紊乱或脑源性糖尿病。
- 氯离子含量:脑脊液中的氯离子含量正常情况下与血液中氯离子含量相似。
异常的氯离子含量可能提示有颅内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或先天性异常等疾病。
- 其他指标:除上述指标外,脑脊液生化检查还可以测量和分析其他指标,如乳酸酸碱平衡、尿素氮、肾功能指标、酶活性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值可能暗示着其他疾病或损伤。
4. 结果解读与诊断:完成脑脊液生化检查后,结果将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
医生将综合脑脊液生化指标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做出最终的诊断。
脑脊液生化检查的主要意义是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系统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通常与炎症性疾病(如脑膜炎)或出血有关,这可能需要针对病因的治疗。
脑脊液标本送检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送检注意事项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简称CSF)是由脑脊液系统产生和循环的一种体液,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当病例需要对脑脊液进行检查时,有些注意事项需要被关注。
首先,对于脑脊液收集的患者,应该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通常脑脊液采集通常通过腰穿进行,操作时需要让患者保持侧卧位,将头和膝盖尽量向胸部屈曲,这样有助于扩大腔隙,便于针头进入硬膜外腔。
在手术前,医生应该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以及可能的风险,诸如头痛、感染、出血等,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其次,脑脊液样本的采集需要使用无菌技术。
在进行脑脊液采集前,医生和护士要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戴上手套,并确保使用液体无菌剂擦拭病人的采集区域。
此外,需要使用无菌组织纸或无菌器具打开采集针和试管,防止细菌和其他污染物进入样本。
接下来,脑脊液标本的采集方法也很关键。
常用的脑脊液采集方法有腰穿和脑室穿刺。
腰穿是最常见的采样方法,通过腰椎间隙进行,需要注意针头的角度和深度,以免造成损伤或出血,同时避免穿过血管和神经。
脑室穿刺是较为复杂的采样方法,通常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
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掌握力度和速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然后,脑脊液标本应该尽快送检。
脑脊液采集后,应立即将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
标本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晃动,以防止细胞坍塌和细菌移位。
如果无法立即送检,标本可以储存于-70℃的冷冻状态下,但限制存储时间和条件,以免对检查结果产生干扰。
最后,对于脑脊液标本的检查,应注重样本的保存和标本的编号。
脑脊液标本需要存放在冷却状态下,以防止细菌繁殖和酶活性损失。
同时,每个标本都应有唯一的编号,并附上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采样时间,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追踪性。
总之,脑脊液标本的送检注意事项包括告知患者、无菌操作、正确采集、及时送检和标本保存等。
这些注意事项的遵循可以保证脑脊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有力的支持。
脑脊液检验技术要求
脑脊液检验技术要求1 标本采集、转运和贮存1.1 实验室应与临床共同讨论并制订脑脊液标本采集和处理的标准操作程序。
1.2 临床医生应在申请单上注明脑脊液标本采集部位(如腰椎或脑室)的相关信息。
1.3 脑脊液标本采集宜使用无菌试管(用于细胞学检查的标本不宜使用玻璃材质的容器),若能采集足量标本,应将其分装至3~4支试管,每管宜取3mL~5mL,一般无需使用抗凝剂。
1.4 第1管用于化学和免疫学检查(如蛋白质、葡萄糖等),第2管用于微生物学检查,第3管用于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如需要做其它检查(细胞病理学检查等),宜采集第4管标本。
若第1管混有穿刺出血,不可用于以蛋白质检查作为主要依据的疾病诊断(如多发性硬化症)。
1.5 若无法采集足量标本,可不进行分装,由医生决定检查项目;若需要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宜优先进行,再尽快进行其他检查。
1.6 脑脊液标本应在室温条件下尽快运送,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宜在1h内完成检查,以免细胞破损。
只有用于蛋白质和核酸分析的标本,可贮存于冷冻条件下(—20℃以下)。
1.7 脑脊液微生物学检查标本不可冷藏,在室温条件下立即送检或在患者床旁接种。
2 理学检查脑脊液理学检查主要包括颜色、透明度和凝固性等。
实验室应规定脑脊液理学检查指标描述和报告的规范用语。
3 化学和免疫学检查3.1 脑脊液化学检查主要包括葡萄糖、蛋白质、氯化物、酶学测定和蛋白电泳等,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髓鞘碱性蛋白测定等。
3.2 实验室应注意各项目不同原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选择适宜的方法开展检测。
3.3 进行脑脊液葡萄糖、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测定时,宜同时检测血清中的相应物质,计算脑脊液/血清葡萄糖比值、脑脊液/血清白蛋白商(Q alb)、脑脊液/血清IgG商(Q IgG)及IgG指数(即Q IgG与Q alb比值)。
4 细胞学检查4.1 手工法细胞计数4.1.1 宜使用标注容积的血细胞定量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包括细胞总数、红细胞计数、有核细胞计数和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脑脊液鉴别的简单三种方法
脑脊液鉴别的简单三种方法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简称CSF)是一种由脑和脊髓产生的清澈质地的液体,可以用来鉴别和诊断脑和脊髓的疾病状况。
CSF 鉴别,也叫做安慰液鉴别,是一项用来检测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CSF中的化学组分、染色体及微生物的存在情况。
CSF 鉴别的三种常见方法是血培养、血球计数及抗体检测方法。
血培养是CSF鉴别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原理是将CSF中可能含有细菌的液体分离,然后在使用生物培养基进行培养,检测是否存在细菌,从而确定CSF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此外,血培养也可以从CSF中提取抗生素敏感的病原体,以指导对病原体的治疗。
血培养对诊断细菌感染非常重要,需要把CSF中的液体量稀释,然后放入培养基并在合适的培养环境下保存,以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测定有无细菌感染。
血球计数是另一种常用的CSF鉴别方法,它可以测定CSF中的白细胞数目,以反映脊髓的损伤程度。
借助这项技术,可以快速识别脊髓炎、脊髓空洞症以及解剖损伤等疾病,并用于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得到有效的治疗。
血球计数也可以检测CSF中的抗体,帮助确定病毒感染的存在情况。
抗体检测是一种鉴别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它可以识别出CSF 中的抗体,以便对病毒感染的时间、潜伏期及病毒型进行评估。
该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抗体从潜伏期到表现出症状期间,并且在受感染后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检测出血清及体液中的抗原。
以上是CSF鉴别的三种常见方法,它们可以有效地检测CSF中的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抗体存在情况。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这种方法速度快,结果准确,能够及时确定患者的病情,进而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对样本采集的要求较严格,需要准确地提取有效的病毒标本,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CSF鉴别的三种常见方法是血培养、血球计数及抗体检测方法,它们可以准确地判断CSF中的细菌和病毒感染,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找到 抗酸杆 菌 无
病脑
稍 增 高
稍 增 高
+— ++
+— ++
轻度增 加
轻度增 加
正常
正常
颅 内 出血
多增高
正常
无
0.20.45
2.5-4.5
0-8,多为淋巴细胞
无
化脑
结脑
显 著 增 高 增 高
混浊,脓 性
++ 以 上
显著增 加
明显减 少或消 失 减少
稍低
显著增加,数千,以中性 粒细胞为主
可发现 病原菌
微混,呈 毛玻璃 状 清晰或 微混
血性
+— +++
增加
明 显 减少
数十或数百,早-中性粒 细胞为主,后-淋巴细胞 为主 数十或数百,以淋巴细 胞为主
脑脊液生化检查
2.葡萄糖检查(来源于血糖,受血糖、血脑屏障通透性及CSF 中糖酵解速度影响,理想的CSF中糖检测应在禁食4h后行 腰穿检查) 正常值: 儿童:2.8—4.5mmol /L
成人:2.5—4.5mmol /L
脑脊液/血浆葡萄糖:0.3—0.9 临床意义: 葡萄糖含量降低:
化脑:显著降低或消失;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的生理
产生部位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是存在于脑 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70%来自脑室系统脉络丛的超滤和分泌,其 余由脑室的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产生,其生成速 度为0.35ml/min,约500ml/d,脑脊液总量约 110-200ml,平均130ml,即每天可更新3-4次。 侧卧位成人正常压力为80-180mmH2O(4050滴/min),儿童为50-100mmH2O,随呼吸波 动10mmH2O
脑脊液细胞计数
细胞计数及分类: 脑脊液中正常无红细胞,仅有少数白细胞(淋 巴细胞). 正常值:成人: (0--8)×106/L 儿童: (0--15)×106/L 临床意义: 化脑:细胞数可达1000×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结脑:细胞数<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 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同时存在为特征。 病脑: 细胞数 几十×106/L, 以淋巴细胞为主。
脑脊液检查的目的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协助脑部肿瘤的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与疗效观察。
脑脊液采集
腰椎穿刺
小脑延髓池 穿刺 侧脑室穿刺
常规检查:一般性状
1.颜色:无色清亮水样液体 红色:穿刺时损伤、蛛网膜下腔、脑出血 黄色: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肿瘤或蛛网膜下腔 粘连梗阻(蛋白>1.5g/l) 乳白色:白细胞增多,多为化脓性脑膜炎 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脑膜炎 2.透明度:清亮 微混:病脑、乙脑 毛玻璃样混浊:结核性脑膜炎 乳白色混浊:化脓性脑膜炎 3.凝固物:正常情况下因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小时不凝 固。 结核性脑膜炎:12-24h液面有薄膜形成。 化脓性脑膜炎:1-2h出现凝块与沉淀物。 蛛网膜下腔梗阻:黄色胶东状(梗阻远端蛋白含量异 常增高)
脑脊液的生理
循环和吸收 由侧脑室室间孔 入第三脑室,经中 脑导水管入第四脑 室,经其中间孔及 侧孔进入蛛网膜下 腔和脑池,大部分 经脑穹窿面的蛛网 膜颗粒吸收至上矢 状窦,小部分经脊 神经根间隙吸收。
脑脊液的生理
功能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供给脑、脊髓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调节神经系统酸碱平衡,维持正常PH等。
脑脊液生化检查
4.酶学检查
5.免疫学检查
6.细菌学检查(涂片、培养)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
压 力 mm H2O 70180 外观 蛋 白 定性 蛋白定 量g/L 葡萄糖 mmol/L 氯 化 物 mmol/ L 120130 细胞计数及分类 ×106/L 细菌
正 常 成人
透明
(-)
肿瘤: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脑脊液生化检查
1.蛋白质检查:正常:微量白蛋白 炎症:球蛋白增多 1)定性检查(Pandy试验): 球蛋白+石炭酸→产生沉淀 2)定量检查: 儿童:0.20—0.40g/L 成人:0.20—0.45g/L 3)蛋白电泳检测: 临床意义:蛋白含量增加: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炎症、出血、内分泌疾病; 脑脊液循环障碍; 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结脑:降低多发生在中晚期; 病脑:多无明显下降。
脑脊液生化检查
3.氯化物检查(正常情况下CSF中蛋白含量较少,为维持脑脊 液/血浆渗透压平衡,CSF中氯含量较血浆中高20%) 正常值:120—130mmol/L 临床意义: 结脑: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降低,常<102mmol/L; 化脑:亦会减少,但无结脑明显; 其他病变多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