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南省林州市林州一中分校高三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答案详解)语文
河南省林州市林州一中分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周考历史试卷(答案详解)
林州一中高三分校第二次周考历史试卷考察范围: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间:40分钟满分80分出题人:郝富春分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
这两种观点(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2.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
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A.参政议政的权利B.公共事务的意识C.公民的义务责任D.公民的身份特权3.“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
”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C.古罗马的法律原则D.卢梭的政治学说4.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
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 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5.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马法的此项规定()A.为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提供了法律保障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6.在罗马法的司法实践中,针对“一辆在前行的车,几个车夫帮着推之,撞上尾随其后的另一辆车,后面的车后滑并碾过一名年轻人”这一案件应该由谁承担责任的问题,出现了下列司法解释。
河南省林州市林州一中分校高三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答案详解)
林州一中高三分校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考察范围: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间:40 分钟满分80 分出题人:邢建洲分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中带有“獬豸”功能的有()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枢密使④按察使司A .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消失的根本原因是()A .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3.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道:“……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
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
”下列制度中,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的是()A .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4.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这说明科举考试是()A .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B.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C.以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D.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5.《孟子》一书中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 .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河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6.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A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7.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惑C.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 .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8.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
【详解】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5月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 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儒家“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和“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有为无求则说明有较强的道义和责任感,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不出诸子百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故A项错误;墨家信鬼神,儒家不信鬼神可见二者思想截然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儒家讲人道,并没有提到儒家重民轻天或者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
先秦儒家思想主要是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宣传有差别的泛爱思想,体现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第I卷24.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25.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26.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
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统计1106 年州试录取率为3% ,1190年下降为1.3%,到13世纪仅为1%。
这一现象说明A.考试人数逐年下降B.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C.精英教育不断强化D.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27.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28.“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战争”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29.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
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
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0.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 15.3%有较大下降。
【100所名校】2019届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
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鬓毛和胡须的髡刑和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的耐刑等刑罚作为纯粹的耻辱刑而存在。
这反映出秦朝( )A .刑法受传统思想影响B .社会风俗得到了革新C .法律由严酷走向宽容D .法律执行缺乏严肃性2.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田庄主的行为记述(部分)。
据此可推知,当时( )A .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B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落实C .田庄经济形成完整体系D .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3.宋代路级(地方行政级别)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一路之内分设四司,分别收州县兵、刑、政、财权力。
正如时人所言“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由此可知,宋代对地方的管理体制( )A .增强了地方应对危机的能力B .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C .大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 .有效遏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4.宋代思想家李觏认为:“立君者,天也;养民者,君也。
非天命之私一人,为亿万人也。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也说:“天之生万物,仁也。
帝王之养万民,仁也。
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
”这表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制度,倡导民本思想B .认为民众是君主权力的来源C .立足君主权力,肯定社会公利D .反对理学对君主权力的强化5.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
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高一历史4月调研考试试题(2021年整理)
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调研考试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调研考试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调研考试试题的全部内容。
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调研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78分)1.明朝曾依据传统礼制做出严格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可用金银。
这些规定在明朝晚期苏松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
这一转变直接反映了()A。
社会风尚发生较大转变 B.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2。
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拆揭榜,颁行天下。
"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于鬻于市者,勿得收算.”宋太宗意在()A.鼓励商品贸易发展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C。
扶持家庭手工生产D。
推行便民惠民政策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4.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试题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人们历经集市→驿站→都城→国家→区域→丝路地带等,不断拓展陆上丝绸之路往来空间;郑和‘七下西洋’带动人们历经互市→码头→港口→都城→国家→海域→丝路地带等,不断拓展海上丝绸之路交往空间。
最终形成由‘信息、思想、价值、规范、认同等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吸收’的‘欲予欲取的文明进程’。
”该学者意在强调()A.丝路历史彰显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精神B.古代中国注重将海禁与朝贡贸易相结合C.古代中外交往着眼于开阔民众的眼界D.古代中外贸易旨在迎合国际形势的变化2.隋唐以后,社会精英们大多脱离土地,搬入城市居住,在故乡以外的地方购置房产,死后也不再归葬故乡。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安土重迁观念减弱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选官任官制度变革D.农业赋税负担沉重3.明洪武十四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里甲制度,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世袭职业户籍。
每110户为一里,选富户10户为里长,余100户分为十甲,每甲选出一户为甲首。
里长、甲首轮流担任,十年轮换一次,主要负责管理所属人户,督促生产、调解纠纷,以及编造黄册等事宜。
这表明明朝实行里甲制意在()A.保证赋税的正常征收B.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管控C.调整基层管理结构D.使国家获得充足的兵源4.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武生李琎上疏,请搜括江南富户以资国用,阁臣钱士升分到此票,票拟意见为“下刑部提问”。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19届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
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鬓毛和胡须的髡刑和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的耐刑等刑罚作为纯粹的耻辱刑而存在。
这反映出秦朝( )A .刑法受传统思想影响B .社会风俗得到了革新C .法律由严酷走向宽容D .法律执行缺乏严肃性2.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田庄主的行为记述(部分)。
据此可推知,当时( )A .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B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落实C .田庄经济形成完整体系D .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3.宋代路级(地方行政级别)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一路之内分设四司,分别收州县兵、刑、政、财权力。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7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级高三7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2019-2020学年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中西文化在认识论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从而发展出了差别很大的知识体系。
中国文化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主张知识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西方文化则秉承了自古希腊以来对知识本身的追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外在于人的存在。
基于这样的认识论差异,中西方知识体系在内容偏重、学术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与富国强民的目标下,我国一度几乎全盘接受西方的知识体系架构来重新归置自己的知识体系,传统知识在此过程中被严重边缘化,西方知识大量涌入,并成为创造新知识的基础。
清末以降,我国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依据都是现代西方大学制度,留给传统知识体系和价值系统的活动空间极为有限。
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都有其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也多源自西方,因此,教学中缺乏传统和本土知识。
在社会科学教科书中,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家的名字远多于国人,得到系统介绍的学术思想多为西方理论,对传统思想的阐释通常也是在西方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的。
在研究方面,由于国际科研的主流仍以西方国家为代表,我国高等院校一直力图对标西方赶超。
可以说,同其他非西方社会一样,西方知识体系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已经广泛地存在,人才培养从内容到形式大量借鉴现代西方学术模式。
然而,如果我们的知识体系只是简单临摹西方的,建基于西方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学人,不论是学生,还是学者,都很难同时掌握中西两种知识体系的差异进而将其融通。
有人做此尝试,由于受到已有知识和训练的限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傅斯年在1919年已经指出,“如果你要研究中国文学,却不了解外国文学,或者如果你要记录中国文学的历史,却从未读过任何外国文学史,你永远不会掌握真相。
(解析版)河南省林州市林州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林虑中学2017级高二8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1.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并教育弟子以《诗经》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汉儒也说《诗经》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表明儒学家A. 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功能B. 强调学术的经世致用C. 推崇经典文献的历史价值D. 关注世间的治乱兴衰【答案】C【解析】《诗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孔子和汉代儒家学者都把《诗经》作为教育子弟“立言、立行的标准”,说明儒学家都极力推崇经典文献的历史价值,C正确;材料主要注重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不是礼乐制度,A错误;经世致用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没有关注世间的治乱兴衰,故D项错误。
2.2.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答案】D【解析】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提倡效今不法古,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思想;A项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是墨家思想,排除;C项是道家思想,排除;D项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
3.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州一中高三分校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考察范围: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间:40分钟满分80分出题人:邢建洲分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中带有“獬豸”功能的有()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枢密使④按察使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消失的根本原因是()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3.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道:“……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
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
”下列制度中,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的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这说明科举考试是()A.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B.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C.以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D.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5.《孟子》一书中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河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6.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7.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惑C.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8.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
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君主专制的膨胀C.监察制度的弱化D.谏议制度的消亡9.“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10.下面是秦朝“九卿”和唐朝“六部”的职能比较表据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A.皇权专制不断加强B.中央集权有所加强C.机构精简但更高效D.官僚体制走向成熟11.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是指()A.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B.决策程序规范化C.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12.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宰相权力不断削弱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13.下列图示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主题是()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中央官制的完善C.选官制度的完善D.中枢机构的演变14.“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
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5.乾隆时入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道:“旁观者谓密务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
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A.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B.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C.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D.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16.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17.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道:“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
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
”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维护了社会公平B.有利于专制统治C.促进了文化融合D.加强了民族团结18.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
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
为了录取而“冒籍”的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个朝代。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A.移民制度的僵化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C.户籍制度不合理D.录取名额地区间的差异19.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
由此可知当时()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20.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
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这说明魏晋之时()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21.元代中央“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所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这说明元代时()A.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B.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C.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D.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22.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该学者的观点强调了()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23.“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它”应该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24.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
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
据此推断班固认为()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25.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15.0分,共3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
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材料二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
……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
……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
……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材料三(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
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9分)(2)除上述监察制度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的监察制度。
(6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学者认为,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
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
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
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是任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材料二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5期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
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1期)(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所发生的重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