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案例
——作业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生存的关键。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指管理者对任何必要作业所采取的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成本控制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不寻求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将很快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方法来加强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存盈利的焦点之一。而目前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从作业成本法来讲述企业如何加强其成本控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一、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思想
作业成本法就是“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一种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成本库、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正确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特别是对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运营中的一种成本管理体制。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初,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西方企业的广泛实施,会计上如何与之配合,成为会计界关心的问题之一,于是,“目标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这些同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引进到会计中来,成为成本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世纪五十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资本集中加剧,跨国公司涌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另一方面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大量转移于民品,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竞争愈加激烈。保持在竞争中的优势,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占据市场,大幅降低成本,成了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由此产生。从成本会计的发展过程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所引发的企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革命是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本会计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改进,以适应上述变化。进入
八十年代后,企业环境又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科技的不断出现并运用于生产,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计算下的成本信息对决策、控制的相关性受到怀疑,同时单纯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也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随着准时制(JIT)在日本的兴起,转而对整个西方公司经营管理思想的冲击,对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技术产生了巨大变革,促使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了重新审视,作业成本法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企业为适应现代管理,成本控制,经营运作,资金统筹等多方面需要,采用作业成本法来代替传统的制造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作业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中普及,并且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控制等等都产生了冲击。
(二)作业成本控制思想
作业成本法基本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作业是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或工作环节,也就是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是成本控制的对象。资源是企业的创造利润的工具,是在作业进行中被运用或使用的经济要素。如,薪金和材料就是实施作业的资源。作业成本控制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把成本有形地降低下来,而是通过成本的运筹,使企业建立有序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和可持续改进的成本调控控制体系,使成本管理效果的取得从一种偶然性变成是多种必然性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作业、资源入手,按管理控制角度来论述作业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具有比较强的实际可操作性。
从管理控制的角度来说,作业成本法的控制步骤和制造成本法的控制步骤一样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时间段。事前,正确选择成本动因,制定作业成本控制目标。制定作业成本控制的目标编制作业成本的预算,以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和分析差异的依据。事中进行价值链分析,控制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认真监督各项目标的执行情况,对可以节省的成本直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及时揭示成本使用情况差异,进行信息的反馈,以便排除不利影响,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事后,将实际执行情况与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对比,全面分析差异,并落实责任,推行运用责任会计,同时编制作业成本报表。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合理确定间接费用的分配基础,并引导管
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生成本的原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结果的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来克服传统的以交易或数量为基础的成本系统中间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变成可控成本。企业所有员工应明确每一个控制环节的目标和责任,管理行政部门制定科学的成本执行控制标准,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完整、严谨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同时努力把握成本控制的实质性,在实质重于形式的前提下,进行成本核算,进行成本控制,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作业成本控制应树立的观念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除了树立制造成本法下成本控制要求的可控性原则,例外管理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等原则外,还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和系统管理观念。
(一)成本效益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这是以前成本控制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在作业成本法适用的环境下,企业日常成本管理应正确把握“产出”与“投入”,“花钱”与“省钱”的关系,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同时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作业成本控制追求的目标。
(二)系统管理观念
以我国经济发展为例,长期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控制观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发展的要求。在现代高科技竞争下,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