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形成因素学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矛盾统一
土壤形成过程是建筑在地质大循环(营养元素的释放和淋溶过程 )与生物小循环(营养元素被生物吸收积累和释放过程)的基础 上的。
生物小循环是构成地质大循环中地表物质运动的一部分。地质 大循环使营养元素不断向下淋失,而生物小循环却从地质大循环 中不断的积累生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按照生物界的发展过程, 原始生物对营养元素的要求是种类少,数量低,所以积累在土壤 中的营养物质也少。随生物种类的进化,通过生物的选择性吸收 ,土壤中的养分积累也越来越多。生物对土壤的影响是逐渐扩大 和加深的。
如氮、磷、钾、钙等矿质元素 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生物作用,就没有土壤的形成过程。
二、 植物在土壤形成的作用
1、植物植物在有机质积累中的影响
将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有选 择的吸收,利用太阳能辐 射能合成有机质,将太阳 辐射能引入成土作用的轨道(光合作用)。
2、植物对矿Fra Baidu bibliotek养分及其性状影响
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 过程中,土壤肥力也得到不断发展。
第二节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对土壤形成主要是通过温度、湿度、降水和
蒸发等因素起作用,即水热条件及其动态的组合。 一、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温度:制约土壤元素迁移转化的能力和方式。 水分:媒介与载体等。 二的、风变气:化候土。影壤响侵土蚀壤、的风形力成堆过积程造成土壤物质成分 1、通过水热条件,制约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 矿物质的风化、迁移以及土壤水分动态,从而直 接影响土壤形成、发育。

第八节 土壤形成的人为因

【目的要求】
1、掌握土壤地理发生学的基本理论 2、理解掌握气候、生物、地形、母质、时间因素对土壤形成
发育的影响 3、理解成土因素之间的关系 4、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土壤地理发生学的基本理论 2、六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道库恰耶夫的形成因素学说
一、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
1、洪堡
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封洪堡在《亚洲地质学和气候 学片断》中,揭示了欧亚大陆中西部气候与植被的规 律性变化,导致土壤性状产生显著差异,该认识是土 壤形成因素学说形成的科学基础。
2、道库恰耶夫
现代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9世纪末在科学 调查的基础上,将广阔地域土壤与其自然条件联系起 来,创立了成土因素学说。 道库恰耶夫(1881年) 首
向土壤表层聚集产生腐殖质,形成良好土壤结构, 产生了土壤肥力 特性,推动 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3、土壤动物作用
1)自身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之一; 2)对土体物质迁移、转化,土壤的组成、性质与 形态结构等作用。
南极大陆寒漠区砂岩表面地衣生长示意图
第四节 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一、 成土母质的概念 母岩:与土壤形成有关的块状岩体。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知识结构】
第一节 道库恰耶夫称土因素学说
第 四
第二节 土壤形成的大气圈因素

第三节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土 壤 形 成 因
第四节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 (第母五质节)土因壤素形成的岩石圈(地 形第六)因节素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
素 学
因素
第七节
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
第四节 土壤形成的地形因素
地形影响土壤形成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主 要是通过其他因素,即间接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 再分配,来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的方向和强度。 一、地形影响地表水热状况与物质分异
1、支配地表径流、土内径流和排水,影响土壤水 分、土壤性状和成土作用强度、过程等。 2、土壤物质分异 影响地表物质的组成和地球化学分异过程。如正负 地形。 3、通过地形高度、坡向等影响土壤的水热组合。 海拔高度的影响,土壤的垂直分异现象。
3、詹尼
美国土壤学家H.詹尼(Jenny H) 对土壤与 成土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于1941年发表《Factor s of Soil Formation》,提出
S = f ( Cl, O, R, P, T, … ),简称‘clorpt’
函数式,成为土壤形成的通用公式。
詹尼认为在成土过程中的生物主导并不是 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往 往有某一因素占优势。
2、通过光、热、水分条件的影响生物,特别 是植物生长、繁殖和种群组成等,从而间接通过 植物群落制约成土过程。
第三节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一、植物群落原生演替与土壤起源 1、隐花植物与土壤起源 (藻类和地衣) 2、显花植物与土壤发育(土壤形态发育)
3、微生物作用
1)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分 2)合成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 3)加速无机物转化, 自养性细菌如固氮菌能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4)分解矿物质,提供植物矿质元素
4、威廉斯
苏联土壤学家,认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
二、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和生物小循环过程的矛盾统一。
1、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
含义:指地表岩石经风化、搬运、堆积形成沉积物, 并在一定条件下固结成岩,再经地壳运动抬升出露 地表,重新开始另一循环。 特点: A、岩石风化形成了土壤的基底物质——母质。
岩石只有经过地质大循环才具有了一定的通透性和 保肥保水能力,为土壤肥力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B、其方向力图使土壤养分淋失,纳入新的地质大循 环。
2)生物小循环
含义:通过植物(包括所有参与这一过程的生物) 的反复吸收利用和积累营养物质的这一过程,又 称“物质的生物累积过程”。
特点:吸收-分解-归还 A、植物从成土母质和土壤中吸收养分,构成有机 体;动物以植物为食料,变成动物有机体; B、当这些植物死亡之后,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有机残体中的营养元素又变成无机物质,一部分 又重新进入地质大循环的过程中,另一部分可为 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母质:与土壤发生直接联系的母岩风化物。 二、成土母质作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在不同程度 上影响土壤发生 过程、成土方向等。
1、物质的机械组成的直接影响作用 2、非均质的母质对地表水分运移和物质能量迁 移作用 3、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速率
总之,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在生物气 候等因素作用下,逐渐转变而来,但不等同于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