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西北大学课件 【共7章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西北大学课件 【共7章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西北大学课件 【共7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e16994dd36a32d72758111.png)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4 码分多路复用技术 码分多路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CDMA 是在数字通信技术中的扩频通信技术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其原理是基于扩频技 术,即将需要传输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的信息数据用一 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 据信号的带宽得到扩展,经载波调制后再发送出去。
1.5.1第1 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1.5.2第2 代——初级计算机网络 1.5.3第3 代——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1.5.4第4 代——新一代综合性、智能化、宽带高速网络
1.6计算机网络的服务
1.6.1应用于企业 1.6.2服务于公众 (1)访问远程信息 (2)个人间通信 (3)交互式娱乐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4有利于均衡负荷 计算机网络具有均衡负载的功能,当网络中某一计算
机的负担过重时,通过合理的网络管理,可将新的作业转 给其中空闲的计算机去处理,从而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 均衡各计算机的负担。由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起到均衡 负荷的作用,以减少延迟,提高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系统 上各主机的作用。对于地域跨度大的远程网络来说,可以 充分利用时差因素来达到均衡负荷。
2.5 差错检测与控制
2.5.1 差错产生的原因 2.5.2 误码检测 2.5.3 差错控制
2.5 差错检测与控制
2.5.1 差错产生的原因 数据传输中所产生的差错都是由热噪声引起的。由于
1.4.4按网络的交换功能划分 (1)电路交换网 (2)报文交换网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5按传输技术分类 (1)广播式网络 在广播式网络中仅有一条通信信道,这条信道由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全套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4de5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9.png)
常见的网络管理工具包括网络性能监控工具、网络故障诊断 工具、网络流量分析工具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员实时 监控网络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发现并解决网络故障,优化网 络配置,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效率。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
总结词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是确保网络稳定、可靠 运行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对网络故障的检测 、定位和修复。
04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接入技术
01
02
03
ADSL接入技术
利用现有的电话线网络, 为用户提供高速上网服务 。
光纤接入技术
通过光纤传输数据,提供 高带宽、高速率的网络接 入。
无线接入技术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 Wi-Fi、4G/5G等,实现 用户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协议(IP)
IP地址
IPv4与IPv6
SNMP协议基于TCP/IP协议栈,采用轮询方式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它定义了管理设 备和代理之间的通信方式,包括管理信息库(MIB)和操作集合。通过使用SNMP协议 ,管理员可以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指标和配置信息,并对设备进行远程配置和管
理。
网络管理工具
总结词
网络管理工具用于监控、诊断和解决网络问题,提高网络的 可靠性和性能。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类:局 域网、城域网、广域 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型、星型、环 型、网状型。
按传输介质分类:有 线网、无线网。
0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
总结词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详细描述
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七个层次,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 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使得整个计算机网络能够可靠、有效地进行数据传 输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437cd04a7302768f993994.png)
网卡的工作示意图
传输介质
网络编码信号
网卡
帧
主机
10
通信硬件
②通信线路
通信线路是网络的数据传输通路,包括传输介质、相
应的接口插件,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和光缆
双绞线
由两根相互绝缘的,均匀排列成螺旋的导线组成。网 络中一般采用无屏蔽双绞线(UTP)。 UTP分为三个等级(3类~5类)。 3类UTP在100米以内的数据传输速率达10Mbps 5类UTP在100米以内可达100Mbps.
结构如图c所示
特点:单纯的环型拓扑结构非常不灵活或 不易于扩展。
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网络规
模。在一个实际的网络中,可能是上述几
种网络构型的混合。
28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合作,把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 定义的层次,规定同层次通信的协议及相 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等。 将这些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 的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34
1物理层
物理层是所有网络的基础。物理层处在 OSI的最低层,为信息流提供物理传输 通道,是有关物理设备通过传输介质进 行互联的描述和规定
这一层比特流被转换成媒体易于传输的电、光 等信号。
35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校验、 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原始的物理连接 改造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传 输数据的单位是帧
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 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 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互相通信及 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演变: 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
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 ,该网络称为 ARPAnet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第2版)PPT课件: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第2版)PPT课件: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21645601711cc7931b7161c.png)
• 2.网络协议
• 协议主要包含3个要素: •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 式,例如每一层封装所添加的数据单元头 部结构。 • (2)语义,定义了发送者或接收者所要完 成的操作,例如,在何种条件下数据必须 重传或丢弃。 • (3)同步,即实体之间动作的时间协调。
• 3.服务 • 服务是一方实体的下层对于上层的支持关系。在计算机网 络中,每一层的工作都是在协议的控制下,在下一层提供 的服务基础上进行的。或者说,某一层要实现本层协议, 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并且下层的协议实现 对这一层是透明的,即这一层不需要知道协议层协议的实 现细节。例如,物理层是在传输介质提供的服务上进行的, 数据链路层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不 需要知道物理层协议是如何实现的等。 • 所以,协议是实体之间的水平关系,服务是实体之间的垂 直关系。
– 罗伯特· 卡恩(Robert Elliot Kahn,1938年12 月23日-)设计阿帕网总体结构,温顿· 瑟夫 (Vinton G. Cerf,1943年6月23日—)参与程 序编写 .
• 一开始TCP/IP这两个协议只有分工,还没 有层次组织的思想,而且ARPAnet的应用 也很简单。后来,Internet的应用急剧增加, 所连接的网络迅速膨胀,人们开始考虑IP与 具体网络之间的接口问题,也开始考虑应 用协议问题。OSI/RM提出后,它开始向 OSI/RM靠拢,用层次结构对其所有协议进 行划分,加给它一个层次形态。所以,对 于Internet体系的层次的划分并不是非常严 格,也不完全,后来打补丁、加套接层
1.5.1 IEEE 802模型
1.5.2 IEEE 802标准
1.6 基于TCP/IP + 以太网的流行网络 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cb787f6c85ec3a86c2c568.png)
2019/12/19
12
统一路由选择算法中的路由表
特定主机路由表项
掩码:255.255.255.255,目的地址:目的主机IP地址
默认路由表项
掩码:0.0.0.0,目的地址:0.0.0.0
标准网络路由表项
A类 – 掩码:255.0.0.0,目的地址:目的网络IP地址 B类 – 掩码:255.255.0.0,目的地址:目的网络IP地址 C类 – 掩码:255.255.255.0,目的地址:目的网络IP地址
√ 具有单个物理连接
√ √?
通过网络与多个路由器相连时,发送IP数据报前需要决定发送给
哪个路由器更优
√
2019/12/19
4
表驱动IP选路的基本思想
在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中保存一张IP路由表
IP路由表存储着有关可能的目的地址及怎样到 达目的地址的信息
在转发IP数据报时,查询IP路由表,决定把数
2019/12/19
张建忠 徐敬东 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
ISBN: 9787111305194 1
第8章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张建忠 徐敬东 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9/12/19
2
路由选择和路由器
路由选择:选择一条路径发送数据报的过程
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的计算机
IP互联网:运行IP协议,由路由器将多个网 络相互联接而形成
据报发往何处
2019/12/19
5
路由表中的目的地址如何表示?
大型互联网中有可能存在成千上万台主机 路由表中不可能包括所有目的主机的地址信息
内存资源占用巨大 路由表搜索时间很长
隐藏主机信息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7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3c372a22804d2b160b4ec098.png)
网络管理不仅仅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方法和手 段,并已经开始成为提高网络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7.1.3 网络管理的内涵
无论怎么讲,网络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某 种方式对网络进行管理,使网络能正常、高效、稳定、 安全、可靠地运行。通过网络管理,使网络中的各种 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以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 并为网络性能的改善提供全方位的动态支持。特别是 当网络出现故障时,网络管理系统要能及时地报告和 处理,并协调和保持网络的高效运行。那么,网络管 理的实际内涵是什么呢?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931d99770bf78a6429541c.png)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环型结构
环型结构是网络中的节点通过点到点通信线路连接成闭 合环路的结构。环中数据将沿一个方向逐个节点的传送。
优点:环型结构简单,网络中传输延时确定。 缺点:环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可能造成网络瘫 痪,而且环型结构的维护较复杂。
37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树型结构
25
3 光导纤维
光纤分类: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通过光纤传输的每一条光束称作一个模,多
模光纤直径比单模光纤大,可提供不止一束 光线在光纤中传输,这些光有不同的入射角, 在通过反射层反射时,它们有不同的反射角。
26
3 光导纤维
光纤非常细,计量光纤纤芯和反射层的单位是 µm,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只有5µm~10µm, 多模光纤纤芯的直径在50µm~100µm之间。
17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网络络工服作务站器
网络硬件网节络点适处配理器机((网交卡换)机)
计算机网络
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网络互连设备(如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0 Server、Linux、Unix)
缺点:保密性差,误码率高。
30
卫星通信
为了增加微波的传输距离,应提高微波中继站的高度。 当将微波中继站放在人造卫星上时,便形成了卫星通 信系统,可见卫星通信是一种特殊的微波通信系统。
优点:覆盖面积大,可靠性高,信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传输成 本不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主要适用于远距离广域网络的传输。
缺点:卫星成本高、传播延迟时间长、受气候影响信道。信道是信号的传输通道,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 辑信道。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PPT教学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fb35ef6137ee06eef91818.png)
3
7.1 浏览WWW
新课引入
WWW是World Wide Web(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简 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它起源于1989年3月, 是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 布式超媒体系统。通过万维网,人们只要使用简单的方法, 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WWW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其作用是整理和储 存各种WWW资源,并响应客户端软件的请求。
4
7.1 浏览WWW
7.1 WWW万维网技术
7.1.1 WWW简介
WWW是World Wide Web(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简称为Web, 中文名字为“万维网”。它起源于1989年3月,是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通过万维网,人 们只要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6
7.1 浏览WWW
3. 浏览器(Browser) 浏览器是一种用于搜索、查找、查看和管理网络上信息的一种带图
形交互界面的应用软件。常用的浏览器软件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Microsoft公司开发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和Netscape公司开发的 Netscape Communicator。
8
7.1 浏览WWW
URL
1.URL URL的一般语法格式如下([ protocol:// hostname[:port]/path/[;parameters] [?query]#fragment
:80/WebApplication1/WebForm1.asp x?name=tom&;age=20#resume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第一章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第一章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9641fc2bbd64783e09122be3.png)
第四章 组建客户/服务器网和对等网
第五章 网络安全
2013-7-15
2
第一章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基础 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协议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013-7-15
3
第一章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
性的变化。ARPANET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以
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
2013-7-15
25
第一章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
ARPA网(阿帕网)简介:
ARPAnet是一种广域网(WAN),一种连接整个美国的国防 部研究机构的网络。它是由美国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提供 资金,于1969年创建的。ARPA网作为开发TCP/IP(一种使互连 网成为可能的协议)的试验平台,在70年代的早期到中期就进 行了不断的研究和开发。ARPA网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能够 在各种实际不相似的媒介(包括卫星)上进行通信来提高军事 指挥与控制的能力。一个相关联的目标是建立一种能够耐受 故障的健壮网络。ARPA网满足了这些要求,但也令其创建者 惊奇的是,立即就发现大多数ARPA网用户更愿意将该网用于 通信,如电子邮件和讨论组。最初,ARPA网仅用于政府研究机 构和持有国防部研究合同的大学。1983年,ARPA网被分成高 安全性军事网(Milnet)和作为一个研究和开发网络而重建的 ARPA网。尽管ARPA网构成了因特网的基础,但它最终于1990 年退役。
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资源子网构成。
1、通信子网
作用:负责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也就是信息的传输、
交换、控制。
范围:可能只是很小的局部区域,甚至就在一栋大楼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eff157e53a580217fcfecc.png)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2.1 电路交换
2. 1 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
2 电路交换技术的缺点是:在数据传送之前必须先建立一条专用通
道,在通道拆除之前,一直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对于猝发式的通信, 交换效率不高。因此,该技术适用于系统间要求高质量传输大量数据 的情况。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4 数据传输方式
3.串行通信的方向性 结构 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 性结构有3种,即单工 (simplex mode)、 半双工(half duplex mode)和全双 工(full duplex mode),如图所示。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2 数据交换技术 2.2.1 电路交换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3 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带宽(band width)通常指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在不失真的情况下
所占用的频带宽度,通常称为信道的通频带。对于模拟信号而言,带 宽又称为频宽。带宽的单位是赫兹(Hz)。信道带宽是由信道的物理 特性所决定的,例如,电话线路的频率范围为300~3 400 Hz,则它 的带宽为300~3 400 Hz。
1. 集中式网络的处理控制功能高度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结点上,
所有的信息流都必须经过这些结点。这种网络常用在小型局域网或内 部专用网,如Novell 2.
分布式网络中的任一结点都至少和另外两个结点相连接,信息从 一个结点到达另一结点可能有多条路径,如Internet就是全球最大的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3 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3.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噪声的影响,信噪比是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44fbe65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9.png)
计算机网络通信基于OSI七层模型或TCP/IP四层模型,通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各层的协议 和服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数据传输方式
计算机网络中主要有三种数据传输方式,即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其中,单工通信只允许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 输;半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全双工通信则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03
局域网技术与应用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一种 在小范围内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的网络,通常 覆盖一个建筑物、校园或企业园区等。
常见的局域网技术有以太网 (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 Ring)和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等。
网络虚拟化
通过SDN(软件定义网络) 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 等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灵 活调度和按需分配。
网络安全保障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攻击 溯源能力,保障广域网的 安全稳定运行。
05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互联网的定义
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自治的、无中心的计算机网络集合。
覆盖范围广
连接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传输速率低
相对于局域网而言,广域网的传输速率较低。
依赖于公共传输网络
广域网通常建立在公共传输网络(如电话网、光纤网等)之上。
广域网的组成与结构
路由器
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和数据 转发。
交换机
用于在广域网中构建虚拟局域网 (VLAN)。
广域网的组成与结构
网络安全的结构
网络安全的结构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 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五个层次。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 网络设备、设施等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 等威胁;网络安全是防范和抵御网络攻击和入侵,保证 网络通信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系统安全是保障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的安全;应用安 全是保障各种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数据安全是保护网 络中的数据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泄露、篡改和破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ppt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984c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4.png)
简单的放大无法解决 失真问题。
物理链路 (b)模拟信号失真情况
数字和模拟信号失真的原因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数据通信基础
二、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
阈值
用阈值确定信号的幅度 用同步技术调整 不同电平信号的宽度
▪发送和处理设备大多是数字设备。 ▪数字信号容易再生,在存在中继电路的情况下,
远距离传输不失真。
▪有些物理链路,如光纤适合传输数字信号。
同轴电缆
总线形
可靠性低 冲突域 轻负荷
双绞线 光纤
星形 树形
可靠性高 交换式 交换到无限
传输媒体和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数据通信基础
五、传输媒体和网络特性
同轴电缆 双绞线
光纤
距离短 电磁环境要求高 抗压、抗渗透差
距离远 抗电磁干扰好 抗压、抗渗透强
双绞线便宜、铺设方便,但无中继传输距 离短、易受电磁干扰;
光纤不受电磁干扰、无中继传输距离远、 传输速率高,但费用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数据通信基础
五、传输媒体和网络特性
传输媒体和网络拓扑结构; 传输媒体和通信方式; 传输媒体和网络通信距离。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数据通信基础
五、传输媒体和网络特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数据通信基础
二、移幅键控调制技术
00110100010
数字信号1和0
两种状态。 如果载波信号频
用一种幅值的载 波信号表示1对 应的状态。
用另一种幅值的载波信号表示0 对应的状态。但两种载波信号 的其他两种特征:频率和相位 相同。
率=2400Hz,如何
计算数字信号的 传输速率?
移幅键控调制技术(ASK)
2024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2024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完整全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17b6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5.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完整全套教学课件•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技术深入剖析•广域网接入方式探讨目录•Internet应用层协议解读•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实践0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连接起来,通过数据链路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发展历程包括ARPANET成立、TCP/IP协议诞生、万维网兴起、移动互联网发展等关键阶段。
计算机网络分类与拓扑结构分类方式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按传输技术可分为点对点网络、广播式网络等。
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网状型等,每种结构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传输介质及连接设备简介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有线介质以及无线电波、红外线等无线介质。
连接设备包括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和通信。
网络协议与标准化组织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SMTP等常见协议,用于规定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格式。
标准化组织如ISO、IEEE、IETF等,负责制定和推广网络技术的标准和规范。
02数据通信基础指在不同计算机或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包括数据传输、信号处理、通信协议等多个方面。
数据通信定义通信系统模型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信源、信道、信宿以及噪声等基本要素,描述了数据从发送到接收的整个过程。
包括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和需求。
030201数据通信基本概念及原理传输方式与调制解调技术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基带传输直接传送数字信号,而频带传输则需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再进行传输。
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包括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多种方式。
解调技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与调制技术相对应。
指在同一信道中同时传输多个信号的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和数据传输效率。
多路复用定义将信道带宽划分为多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传输一路信号。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PPT课件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9711d1e87101f69f3195ac.png)
况下,Telnet服务使用TCP端口号23作为默认值。 • Telnet在运行过程中,实际上启动的是两个程序,一
个叫Telnet客户程序,它运行在本地机上;另一个叫 Telnet服务器程序,运行在需要登录的远程计算机上。
• 7.1 建立站点与保存网页 • 7.2 编辑操作 • 7.3 图片处理 • 7.4 建立超链接 • 7.5 表格 • 7.6 框架 • 7.7 HTML语言基础 • 7.8 动态网页制作
7.1 建立站点与保存网页
创建新站点 新建网页 保存网页
7.2 编辑操作
• 文本修饰:包括网页标题、网页中字体的大小、颜色、各种效果及段落样式 的设置等。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 议是Internet所使用的协议。TCP是 传输控制协议,规定一种可靠的数据 信息传递服务。IP协议又称互联网协 议,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
6.1.5.IP地址
〠网络中,每一台主机必须有一个IP地址,以确定
主机的位置。这个IP地址在整个网络中必须是唯 一的。
1.1.1.计算机的发展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C通alc用ula电tor)子数字 计算机ENIAC宣告研制成功。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体积大、耗电量大、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计算机 速度慢。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
第7章 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第7章 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6ea18416fc700abb68fcde.png)
7.1.2. 物联网定义及组成
3. 物联网认识方面的误区 • 误区之一,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
事实上, 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 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 误区之二,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 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实际上物联网 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
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综合应用。 • 其主要表现在: • 大大改善操作者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作强度; • 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 • 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 故障诊断实现了智能化等。
7.2.1 物联网技术概述
4. 纳米技术(nano) • 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百万分
7.2.1 物联网技术概述
云计算
7.2.2 物联网技术架构
•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 网络层和应用层。
•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 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 维条形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 GPS等感知终端。
• 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 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 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7.2.3 传感器感知层结构
• 感知层由传感器节点接入网关组成,智能节点感 知信息(温度、湿度、图像等),并自行组网传递 到上层网关接入点,由网关将收集到的感应信息 通过网络层提交到后台处理。
XX . 版本号
8位
XXXXXXX . 域名管理 28位
XXXXXX . 对象分类
24位
XXXXXXXXX 序列号 36位
7.2.1 物联网技术概述
6. Savant中间件 • Savant是一个物联网系统的“中间件”,用来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5按传输技术分类 (1)广播式网络 在广播式网络中仅有一条通信信道,这条信道由网络
上的所有站点共享。 (2)点到点网络 与广播式网络相反,点到点网络由一对对机器之间的
多条连接构成,在每一对机器之间都有一条专用的通信信 道,因此在点到点的网络中,不存在信道共享与复用的问 题。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6计算机网络的服务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第一种观点从广义上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计算机技 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信息处理和进一步达到资 源共享的系统。”按照这个定义,20 世纪50 年代出 现的用通信线路把一台计算机与若干用户终端相联接的 “终端-计算机网”,60 年代后期出现的用通信线路将 分散于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的“计算机-计算机网” ,以及目前正在发展的分布式计算机网均属计算机网络 。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6分布式处理
在网络环境中,可以构建分布式多机处理系统,以提 高系统的处理能力,高效地完成一些大型应用系统的程序 计算及大型数据库的访问等,使计算机网络除了可以共享 文件、数据和设备外,还能共享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如 分布式计算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等。许多科 学领域都离不开计算。而有一些科学计算的题目非常之大 ,致使一台计算机难以完成。这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 ,在网络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的统一管理与调度下,让多 台计算机协同工作。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7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 (1)管理信息系统 (2)办公自动化 (3)信息检索系统 (4)电子收款机系统 (5)分布式控制系统 (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7)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8)信息服务系统
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3.1物理组成 1.3.2逻辑组成
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5提供灵活的工作环境 用户通过网络把终端连接到办公室的计算机上,就可
以在家里工作。经营人员更可以携带着便携式计算机外出 进行商务活动,在各经营点利用电话与他们自己的网络相 连,甚至可以利用移动通信在任意时刻任意地点连网,从 而能够与主管部门及时交换销售、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数据 ,确定商务对策。高层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得到 公司各个方面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3按使用的传输介质分类 根据网络使用的传输介质,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双
绞线网(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光纤网(以光缆为传输 介质)、同轴电缆网(以同轴电缆为传输介质)、无线网 络(以无线电波为传输介质)和卫星数据通信网(通过卫 星进行数据通信)等。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1资源共享 1.2.2通信功能 1.2.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1.2.4有利于均衡负荷 1.2.5提供灵活的工作环境 1.2.6分布式处理2.1资源共享 (1)共享硬件资源 (2)共享软件资源 (3)共享信息资源
1.5.1第1 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1.5.2第2 代——初级计算机网络 1.5.3第3 代——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1.5.4第4 代——新一代综合性、智能化、宽带高速网络
1.3.1物理组成 (1)计算机系统 (2)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 (3)网络协议 (4)网络软件
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3.2逻辑组成 (1)资源子网的组成和功能 (2)计算机通信子网的组成与功能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1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1.4.2按网络的应用类型划分分类 1.4.3按使用的传输介质分类 1.4.4按网络的交换功能划分 1.4.5按传输技术分类 1.4.6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 1.4.7机网络应用层次分类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6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 (1)总线型拓扑结构 (2)星型拓扑结构 (3)环型拓扑结构 (4)树型拓扑结构 (5)网型拓扑结构 (6)混合型拓扑结构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7机网络应用层次分类 (1)部门网络 (2)校园网络 (3)企业网络
1.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1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1)局域网 (2)广域网 (3)城域网 (4)全域网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2按 (1)公用网 一般由电信部门组建、管理和控制,网络内的传输和交换
装置可以租给任何部门和单位使用。只要符合网络拥有 者的要求就能使用这一网络,是为全社会所有人提供服 务的网络。 (2)专用网 由某个部门或单位组建并拥有,只为拥有者提供服务,不 允许其他部门或单位使用。 网络的应用类型划分分类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2通信功能 (1)信息交换功能 (2)数据信息的快速传输、集中和综合处理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单个计算机或系统难免出现暂时故障,如没有备用机
,将致使系统瘫痪,影响工作或学习。计算机联成网络之 后,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一处理机发生故障时,可由别的 路径传送信息或转到别的系统中代为处理,以保证该用户 的正常操作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导致系统的瘫痪。当某一个 数据库中的数据因处理机发生故障而遭到破坏时,可以使 用另一台计算机的备份数据库进行处理,并恢复被破坏的 数据库,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4有利于均衡负荷 计算机网络具有均衡负载的功能,当网络中某一计算
机的负担过重时,通过合理的网络管理,可将新的作业转 给其中空闲的计算机去处理,从而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 均衡各计算机的负担。由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起到均衡 负荷的作用,以减少延迟,提高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系统 上各主机的作用。对于地域跨度大的远程网络来说,可以 充分利用时差因素来达到均衡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