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引起 的环 境 恶 化 , 且 这 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响有 加快 的趋 势 。 并
传 统 农 业 社 会 。人 类 利 用 自然 资 源 的 活 动 只 有 在 同 A然 的 和谐 关 系 中 才 能 进 行 ,对 生 态 平 衡 不 会 产 生很 大
维普资讯
生 态 ・ 保 N .4 06 .5. 环 0 0. 0 4 2
人 口与可 持续发展
蔡安克 ( 科 大 经 学 武 4 0 ) 华中 技 学 济 院 汉 30 00
摘 要 : 文论 述 了人 1 、 源 、 境 与 经济 发 展 的 关 系 。 析 了我 国人 口的现 状 及 其 对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影 响 . 出 了协 调 人 本 2 资 ' 环 分 提 与 自然 的 关 系 , 可持 续 发 展 道路 的 对 策 建议 。 走 关键 词 : 1 经 济发 展 可持 续发 展 人2 ' 可 持 续 发 展 , 联 合 周 环 境 与 发 展 委 员会 于 18 是 9 7年 提 出 、9 2年 要 求 世 界各 园 作 为 行 动 纲 领 的 一项 重 大 战 19 略 。其 基本 涵 义 是 “ 既满 足 当 代 人 的 需 要 。 不 对 后 代 人 又 满 足其 需 要 的 能 力 构成 危 害 ” 。它 把 人 口 、 资源 、 境 和 经 环 济发 展 视 为一 个 整 体 .从 全 局 和 长 远 的 角 度 来 考 虑 发 展 问题 。 强调 经 济 发 展 必 须 建 立 在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及 良好 的 牛态 环 境 摹 础 上 ,实 现 自然一 经 济一 社 会 三 维 复 合 系 统 的相 互 协 调 与 共 同发 展 。 人 口是 可持 续 发 展 中 的一 个 重 要 凶 素 ,可 持 续 发 展 影 响 ,人 与 自然 处 于 相 对 协 调 的 发 展 阶 段 进 入 T 业 社
二、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讲解
1、人口问题: 人口现状 基数大 增长快
解决途径
点我
年龄结构老 龄化速度快
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多 人口分布 不平衡 身体素质 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影响经济,社 会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
使就业 压力日 益沉重
对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压力 日益沉重
人 口 问 题 4 、 全 球 性 问 题 解 决 可 持 续 发 措 施
环 境 问 题
我 国 基 本 国 策
计划生育
保护环境、资源
回主菜单
40年前,我国人口在6 亿 左右。而到如今,2000 年11月全国人口 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 人口已近13亿。
要 求
①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代人 的利益 ②要求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 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①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 长,大力推广优生优育,逐步提高人口 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相 协调。 ②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充分、有效、合 理地开发利用好有限的资源,依法治理 污染,保护环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良性循环。
九年级政治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1]说课稿 教科版 教案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及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在一些相邻的学科中或称之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
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环境观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基础上的,因此它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而改变。
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环境观指导和制约着该民族或该社会的行为(生产和生活);社会行为作用于环境,造成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天命论的自然观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限于直觉地和表面地观察和记述自然现象,对自然规律尚无正确认识。
对林火、洪水、火山、地震等自然力的恐惧产生了原始某某——从图腾、自然神、祖先神到人格神,都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屈服;另一方面,征服自然的幻想与欲望产生了美丽的神话——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以及西方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等,均属征服自然幻想的体现。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天命论占统治地位的远古时代,地理环境决定论(Determinism,又称决定论)早已埋下了种子,这就是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所说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环境决定论把自然环境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征服论的自然观人类必将征服自然的思想古而有之,即使在天命论占主导地位的原始社会就已产生了征服自然的幻想和神话,有如上文所述。
战国时代孟子(公元前约372—前289)主X“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即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公元前约313—前238)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主X“制天命而用之”。
这些伟大的思想有力地抨击了无所作为的天命论,为人类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减少了思想障碍,鼓舞人们更好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
四、协调论的环境观它既摒弃了“天定胜人”的天命论和决定论的环境观,也摒弃了“人定胜天”的征服论环境观。
第二章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的不适当活动,特别是人口的激增。
在人类影响环境的诸因素中,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基本的生态学问题.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一、人口与人口过程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包括了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在空间上发生分布和密度的改变);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和行业结构等).人口过程反映了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反映人口过程的自然变动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是: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另外,指数增长、倍增期等指标也能反映人口过程和人口增长规律。
指数增长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以固定百分率增长。
倍增期是表示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所需的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0。
7/rTd式中T表示倍增期;r表示年增长率。
d二、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一)发展趋势世界人口一直在迅速地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表2—1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人口数字的增长情况。
表2—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特征年份相隔时间(年)总人口(亿)年增长率(%)倍增期(年)1000-2。
8-—16506505。
00。
1700 180015010.00。
47150 192012020.00.58120 19654533。
3 1.546 1970536.91。
9735。
2 1975540。
8 1.7540.0 1980544.51。
6741。
5 1985548.4 1.6342。
5 1990552。
5 1.5843。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用
昕渭 可持 续 发 襞 ,就是 既 要考 虑 当
一
方面 . 物质 资料 生 产的诸 要 素 中, 在 劳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一 方 面 , 国 人 均 资 源 占 我
前 的 需要 . 萼考 虑未 来 发展 的需要 . 又 不 动 力 是 第 一 位 起 决 定 作 用 的 要 素 ,任 何 有 量 相 对 不 足 , 而 由 于 人 口规 模 不 断 扩 人 另 以 牺 牲 后 代 人 的 利 益 为代 价 来 满 足 当 代 先 进 的技 术 都 是 由 人 发 明 创 造 出 来 的 , 大 , 均 资 源 的 占有 量 还 会 继 续 下 降 ; 人 的 利 益 人 口与 可 持 续 发 展 有 着 密 切 任 何 先 进 的 机 器 都 是 由人 来 操 作 和 使 用
但 我 不 它 的 影 响 。 因 此 , 人 口 是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关 系 . 难 看 出 , 们 之 间 的 适 应 与 协 调 是 展 不 可 缺 少 对 资 源 的 需 求 , 是 , 们 生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础 。 因 为 它 们 在 互 为 前 存 的 地 球 是 一 个 资 源 有 限 的 天 体 。 人 类 键 , 在 可 持 续 发 展 中具 有 重 要 地 位 和 作
用
资 这 提 的 条 件 下 相 互 制 约 ,特 别 是 人 口增 长 只 有 一 个 地 球 , 源 终 究 是 有 限 的 , 是
资 透 1 .人 口 是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出 发 点 和 不 能 超 过 物 质 资 料 的 增 长 , 不 能 超 过 物 人 口 、 源 和 发 展 之 间 的 一 大 矛 盾 。 过 归 宿 从 动 态 角度 看 , 持 续 发 展 是 包 括 质 资 料 对 人 口 的 承 载 力 , 否 则 这 种 发 展 这 一 矛 盾 , 我 们 可 以 清 楚 地 看 到 人 口与 可
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10建备2 黎宇谦 1016300058从地球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看来,人类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不过,人类作为特殊的智慧物种,她与环境之间就存在这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但是,人类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给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处理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提高人口素质将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在地球上,并不是只有人类在生活,还有更多的其他物种,但人类造成的影响确实最大的。
或者可以这么说,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话,问题就基本能解决了。
首先了解一下人类在这充当一个怎么样的角色,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人既是物质的消费,又是财富的创造者,而人力尤其是智力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的资源。
而所谓的人力资源,实际上就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和创造的能力。
人类的生产和创造能力虽与人的数量有关,但其主要是由人口的素质所决定的。
所以,在保证合适的人口的基础上,提高人口素质才是王道!若单从人作为生产者的一面看,人口越多越利于发展;若单从人作为消费者一面看,人口越少越利于发展,那人口是多还是少好?我个人认为,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人作为二者的统一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是社会发展下来已经是稳定好的一个固有的格局。
起码,这个格局不是我们现在所能轻易改变的。
对人口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历史上也存在这不同的看法。
寇尔和胡佛进一步发展了马尔萨斯的观点,他们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想要提高生活水平就必须努力降低人口增长率。
这一观点在1974年布加勒斯特的世界人口会议上引起了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强烈反对,基于人口增长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反对者们认为这是富国处于私心而认为编制出来的。
而到了1984年的墨西哥世界人口会议上,发生了戏剧性的发展,原来极力反对降低人口增长率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转而支持计划生育,而1974年主张人口控制的发达国家却在大唱反调,发动起了反对人口流产的运动。
从上面看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做法却是相反的。
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
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第一篇: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1.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在经济大系统中,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资源不仅为人类生存所必需,而且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投入要素,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转化成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环境是人类周围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的总和,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供给。
经济的发展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影响。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减轻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也使我们更加合理、更加充分的利用了各类自然资源。
2.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又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人口发展。
同时,人口又处于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是经济发展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的能动要素。
一方面,人口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源。
人口资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对经济发展也起到阻碍作用。
3.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又与环境、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
人口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使资源利用合理和环境优化;也可以阻碍经济发展,造成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恶化。
可见,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这就要求人口本身也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但又不能孤立地发展。
这是因为,离开了资源、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类;离开了经济、社会,就不可能有人口发展。
人类生存和发展都-1-是有条件的,不顾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人口增长是不能长久的。
上述诸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说明,只有各方面都能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别的方面创造条件,人类生存和发展才能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人口增长以及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因素都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人口增长会直接影响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破坏。
人口增加会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以及更多的废弃物和排放物,这些将会加剧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人口的增长也会导致对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这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将对政府的财政压力造成较大的影响。
此外,性别比例的失衡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例如缺乏女性的社会将会导致婚姻市场的不平衡,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人口的教育和健康状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而健康的人口则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合理控制人口增
长、促进人口结构的平衡、提高人口的教育和健康水平等措施都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 全球、国家、地区、社区四个层次 – 社会系统:科学、文化、福利、生活质量指标,包
括:食物、住房、居住环境、就业、卫生等 – 经济系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规模、效益 – 环境系统:资源存量、消耗、环境质量 – 制度安排:政策、规划、计划
7
可持续发展
– 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和国内政策 – 消除贫困 – 改变消费模式 – 人口与可持续能力,健康,人类住区
• 2. 资源保护与管理
– 大气,水资源,废物最少量化和再生利用。 21
可持续发展
• 3. 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
– 社团的参与支持,妇女、儿童、青年与可持续发展 –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商业、工业的作用 – 科学技术界的作用以及农民的作用
八大要素: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 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国民素质。
国民素质:人口、教育结构、生活质量、就业率等7要素;
生活质量:医疗卫生状况、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
16
可持续发展
• 1996年,在参加国际竞争力评价的26个国 家中,中国排名第26位。
• 经济实力排第二位;基础设施(40);国民素 质(35): 生活质量(42), 劳动力状况和教育结 构(43)
• 表明:教育状况和环境状况是阻碍我国国 民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
17
5)几种典型的综合指标
可持续发展
• 系统分析方法,整体上反映发展状况 • ⑴货币型综合指标
– 以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为基础 – 经济福利尺度:对GNP修正得到
• ⑵物质流和能量流型综合分析
– 物质流指标:世界资源研究所,寻求经济系统 中物质流动或能量流动的平衡关系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前言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
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
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
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
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
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
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
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1
新闻:中国式节能减排冲刺:限电 限产
截止目前,离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的时间,尚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方心急如焚,强制 性限电措施大有蔓延之势。尽管发改委出面点名批评了部分地区超乎寻常的做法,但同时仍强调,国务院要求各地 对落后产能坚决依法关停淘汰,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对于此轮强制性色彩浓重的节能减排风暴,业内议论纷纷。争议主要集中于限电限产是否过于简单粗暴、是否具有 可持续性?上述问题的答案显然毋庸置疑,但最关键的还是,政府已明确将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与地方官员的考核 挂钩,目前时间紧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拉闸限电。 不过,节能减排显然不是简单的拉闸限电。 “节能减排”是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如对高耗能企业执行较高的电价增加这些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步淘汰这 些能耗高而产出又低的企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既然是好事,但也需要科学的办法加以配合和引导。 目前的矛盾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依赖高耗能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完成上级的 指标。某种程度上讲,当下污染严重、减排任务紧迫,正是由于很多决策者平时盲目追求地方GDP、不惜透支能 源环境资源,没能做到科学发展造成的。 启示: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页,产业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2
3、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1)资源代换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资源代换原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历史上,起着决定性的资源要素随着社会发展程度 的不同而逐步升级,基本趋势是高级资源要素提到低级资源要素。
资源代换发展顺序:
采集和渔业时期 农牧业时期 工业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实际情况则是,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以 钢铁和水泥等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不降反增,直接加大了减排的难度,也导致减排任务陷 入了尴尬境遇。
第三讲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关 系分析
环境容量主要指的是环境的人口容量。环境容量是由 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方式决定的,并受社会条件的制 约。从历史发展来看,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在特 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下,又有其相对的确定性。一定的 人口增长不能超过一定的环境人口容量。
美国学者威廉•福格特 环境容量的方程式: C=B/E C为土地面积对人口的承载力,即环境容量。B为土地上 的植物为人类提供住所、衣着、食物尤其是粮食的能 力,即生物潜力。E为环境阻力,即各种限制生物潜 力发挥作用的不利因素。
三、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关 系分析
阿利氏规律:任何物种都必须拥有一定的生活空间, 并各有其最适当的种群密度。过疏和过密对种群都有 限制性影响。此规律也适用于人类。 人类经过不断的努力,可以增长一定的环境容量,但从 长远来看,环境容量是不可能无限增加的。因为地球 空间是有限的。 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到底有多大?揭示答案(6-10亿)
第三讲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引言
一个引例:对比地球和火星,火星是一个温室 星球,相对于火星而言地球的温室效应非常轻 微,但我们之所以为地球的资源环境问题忧虑 是因为“人”。 人是环境的主体,也是资源的利用与消费者。 人口变化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 极为重要的影响,脱离人口谈可持续发展是无 意义的。
一、关于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理论知识
人们对于人口问题的关心,本质上是对人口与发 展关系的关心。经济学是研究人口与发展问题的主要 工具之一,它的具体体现就是人口经济学。无论是西 方经济学体系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都在人 口问题上有深入的研究探讨。
1、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人口学派
悲观派
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为最大代表,主张资源和 财富的增长为呈代数增长,人口的增长呈几何级数, 因而资源的增长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应控制人 口(必要时以战争和饥荒为手段),节约资源,停滞 社会发展。
世界的人口教学教案
世界的人口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人口的概念和定义。
2. 讨论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什么是人口?什么是世界人口?2. 教师讲解:世界人口的概念和定义,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影响。
3. 小组讨论:世界人口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世界人口增长历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回顾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
2. 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原因。
3.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和特点。
2. 学生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图表。
3. 小组讨论:世界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2. 探讨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2. 学生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图和数据。
3. 小组讨论: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世界人口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教学内容:1. 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2. 探讨世界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3.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2. 学生展示:世界人口问题的案例和数据。
3. 小组讨论:世界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世界人口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也愈发突显,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是与人口增长密不可分的。
而如何平衡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中外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这个问题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一同探求解决之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而人口的增长则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创伤。
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土地沙漠化、森林的采伐过度等环境问题。
此外,人口增长还带来了更多的工业、农业、城市化和能源消耗,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首先,水资源的短缺是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之一。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导致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水资源消耗却没有相应地增加,造成水资源的紧缺。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储水量或供水量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现象。
其次,土地沙漠化是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又一不利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变大,大量土地被用来进行农业和工业活动。
而随着森林的砍伐和牧场的扩大,土壤质量下降,土地减少,沙漠化现象逐渐恶化。
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生计和居住环境,而且还会导致各地的自然资源枯竭,损害人类的生产和生存环境。
此外,森林的采伐过度是人口增长对环境的恶劣影响之一。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也是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需要建造大量的建筑和城市,这使得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发,导致全球各地的森林减少,环境破坏加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所倡导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让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可持续的方向。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来解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况。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思路里,首要的需要学会减缓和制止环境问题。
此外,应促进节能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缓解资源过度消耗的后果。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而可持续发展则是当代社会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探讨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人口增长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大。
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源等,而这些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其供应与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平衡情况。
1. 能源资源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
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面临枯竭的风险,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达到完全替代传统能源的程度。
因此,人口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并引发了能源安全问题。
2. 土地资源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
人口的增长导致农业用地的扩大和城市面积的增加,进而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压力。
此外,过度开垦土地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3. 水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饮水、农业、工业等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巨大,但水资源的供给却相对较少。
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过度开采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 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尽量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便将资源传递给未来的世代。
1. 人口控制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普及计划生育知识,提供生育奖励和福利措施等,可以引导人们自觉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从而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压力。
2. 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动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可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资源保护与管理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制度,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可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供给,维护生态平衡。
1土地、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也有学者把它称为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是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下的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
问题: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其中哪个因素是首要因素?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 续发展
基本内容
一、土地与人口的辨证关系 二、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与环境问题 三、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与人口的辨证关系 ——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 1、人类对土地的需求
食物生产的需求和其他用地需求
2、土地供给
自然供给 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土地数量。
妇产医院诞生。受人口惯性规律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
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
据估算,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10年,我国人口约为13.6
亿,2020年为14.3亿,最高峰值可能出现在本世纪30年代
的中期,预计达到14.5亿左右。如果控制得不好,还会出现
较大的波动,其峰值可能会推迟到本世纪中叶,人口总量将
小结
一、土地与人口的辨证关系 --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 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的定义及其联系 二、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与环境问题 --表现为承载力问题 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从土地资源管理的角度,如何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人们利用土地从中获益,但由此造成的资源退化、破坏、环境污染,转嫁 给了社会、未来和自然界,而乱垦滥用的责任人却不承担任何损失,这种外 部性是造成土地、人口、环境系统失调的基本动因。外部性内在化,要将破 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 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的不适当活动,特别是人口的激增。
在人类影响环境的诸因素中,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基本的生态学问题。
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一、人口与人口过程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包括了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在空间上发生分布和密度的改变);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和行业结构等)。
人口过程反映了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反映人口过程的自然变动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是: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另外,指数增长、倍增期等指标也能反映人口过程和人口增长规律。
指数增长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以固定百分率增长。
倍增期是表示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所需的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T d = 0.7/r式中T d表示倍增期;r表示年增长率。
二、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一)发展趋势世界人口一直在迅速地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表2-1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人口数字的增长情况。
表2-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特征1995556.8 1.5145.92000561.2 1.3850.620252582.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的历程,大致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
1、高、高、低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直到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发展绝大部分处于这个阶段。
据估算,本阶段人口总数很少,每200km2少于1人,平均每千年增长20‰。
2、高、低、高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也有显著改善,世界人口于公元1600年达到了5亿。
到1800年,经过200年人口达到10亿。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达到了历史高峰,出现了人口爆炸的局面,以至在300年来人口增加了约10倍。
3、低、低、低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由于各种原因,欧美发达国家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有些国家出现了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现象,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依然继续增长从全球来看,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但全世界每年仍能增加近1亿人。
据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2001年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为61亿,其中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就占世界总人口的80%。
全世界人口数量每年以大约0.2%的速度递增,即全世界每年净增7700万人,但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数量以每年1.5%的增幅上升。
(二)增长特点1、人口分布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这种情况仍将存在。
详见表2-2。
表2-2 近1000年来世界每年平均人口增长率引自钱易等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世界人口分布不均,有的地区非常稠密,有的地区则人烟稀少。
人类主要聚居在地球的四个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大,超过100人/km2。
它们是:(1)西部和中部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意大利;(2)北美东中部即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地区;(3)南亚次大陆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从太空看地球的贫富分布世界人口分布情况(4)亚洲的远东部分特别是中国东部、朝鲜、日本等地区。
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虽然也有分散的人口聚集比较多的国家或地区(如埃及、尼日利亚、爪哇、新南威尔士沿海地区、普拉特地区、巴西东南部、墨西哥中部高原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等),但通常面积很大,人口密度较小。
据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世界较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人,而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人,几乎是发达地区的3倍。
2、年龄结构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轻的多,有生育能力的人多,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今后的人口还要持续增长。
全从世界来看,人口正在老化,年龄中值从1950年的22.9岁提高到1985年的23.3。
预计到2050年,年龄中值将超过30岁。
表2-3 人口年龄构成划分标准3、健康状况世界人口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
所有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约下降了1/3。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状况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特别是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健康为害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苏丹的村民们聚集在飞机空投粮食所行经的航道上,等着捡拾散落出来的粮食。
重。
《饥饿的苏丹》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作者在拍完照片后将鹰赶走,但人们问起这个小孩时,作者则不知其现状。
后作者由于良心的遣则而自杀。
4、文化程度绝大多数国家人口的文化程度都不断提高。
但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5的成年人不能读和写,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妇女的文化程度都比男性低。
5、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近些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达到惊人的程度。
据统计:工业革命以来,达到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1800年全世界只有伦敦一座,1850年有3座,1950年增加到115座,1980年达则到234座。
据统计,1950~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由6.98亿增加到18.7亿,从占总人口的28.1%增加到42.2%。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得更快。
195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4%,到1980年上升到82.7%。
同时,英国由77.9%上升到88.3%,法国由55.4%上升到78.3%,日本由35.8%上升到63.3%,中国由11.0%上升到29.37%。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
(三)世界人口预测按目前的年龄结构和增长率,联合国人口司预测2000年和2050年世界人口分别为61亿和82亿,也可能达到63.6亿和91.8亿。
以2000年为界,世界人口绝对增加数量将发生根本性转折。
此前,人口绝对增长率逐年增加,此后,绝对增长率逐年下降。
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公元2000~2005年人口总量将增加4.4亿。
联合国的同期预测指出,世界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为100多年后的2110年,那时世界人口可能徘徊在105.8亿上下。
欧美发达国家在2062年以前进入人口静止状态;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最快也需在21世纪末才会实现人口零增长,并且它们的人口总数占世界的85.9%。
另据联合国及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1世纪末至22世纪初世界人口才能达到稳定值,其低值为72亿,高值为149亿第二节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中国人口在很早以前就居世界各国之首。
在1760年为2亿,140年后(即1900年)为4亿,相隔54年后的1954年为6亿,再相隔15年后的1969年为8亿,1981年已达到10亿,1990年7月我国大陆人口达11.34亿,1995年底我国人口达12.1,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大陆人口达到12.9亿人。
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到下世纪中叶达15-16亿。
这时中国才可渡过人口的高峰期,实现人口零增长。
中国人口状况对世界人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中国人口发展特点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一)人口增长速度快解放后,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问题的失策等众多原因,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从1949年到1984年大体分成四个人口增长阶段,详见下表2-4。
表2-4 1949-1984年间人口增长阶段引自钱易等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二)分布不均衡著名的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人口颁布的特点,他阐明的瑷珲-腾冲线,至今仍是体现中国人口颁布地区差异性的一条最基本的分界线。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该线东南一侧包括台湾省在内总面积411.7平方公里,只占全国42.9%,人口总数却达到10.94亿人,占当时全国总人数的94.3%;而西北一侧面积占57.1,人口仅0.66亿人,占全国5.7%。
东南半壁的平均人口密度为265.7人/平方公里,西北半壁仅为11.6人/平方公里,相差22倍。
我国人口密度分布极不均衡,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少分散。
中国的人口分布,自1949年的57人/km 2,增加到1996年的126人/km 2,增长了1.24倍。
人口分布除随时间发生的这种总体变化外,以各省市区为单位还存在着极大的地域差异。
1996年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26人/km 2,人口密度与最高的上海市达1630人/km 2,最低的西藏仅2人/km 2,两者相差815倍。
全国300人/km 2以上的人口稠密省区有13个,分别是上海、天津、江苏、北京、台湾、河南、山东、安徽、浙江、广东、河北、湖北和湖南等,这些省市在地域上已连成一片。
(三)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占总人口的比率高。
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使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我国196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2%,1990年为26.2%,而1998年则上升为30.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城镇人口还会进一步增加。
预计到2025年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8%,2050年则达到70%左右。
中国人口分布图表2-5 中国人口城镇化的演变其中人口单位:万人年份个数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人口比重城市镇城市镇城镇乡村195316654024353337277255053513.386.7 1964168314887023672123745674817.982.1 19822442600145256106206317976120.579.5 199045611935211238528296518339726.273.8 199564017282266958479351748594729.071.0(四)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迁。
未来几十年内,年龄结构类型不仅将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而且将向高度老年型发展。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9%,1990年为5.1%,2000年达到6.7%。
预计到2003年将超过7%,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
至2025年将超过12%,年龄结构日本人口老龄化加剧65岁以上老人逼近20%已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