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迈克耳孙干涉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结构和调整方法。

2.观察等倾和等厚干涉条纹,了解其形成条件、条纹分布特点及条纹的变化。

3.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

【实验原理】

1.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光路

如图5.4-1所示,图中M1和M2是二个精密磨光的平面镜,置于相互垂直的两臂上。在两臂轴相交处,是一个与两臂成45°角且两面严格平行的平面玻璃板G1,其背面镀有一层半透半反膜,称为分束板。G2与G1平行放置,其厚度和折射率与G1完全相同,但表面没有镀

图5.4-1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简单光路

层,G2称为补偿板。从图中看出,光源S发出的光在G1后表面被分为光强近乎相等的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两束光经反射后,共同向E处传播并发生干涉。反射镜M2是固定的,M1可沿臂轴方向移动,M2被G1反射所成的镜像M2′位于M1附近,光束(2)也可以看作是从M2的虚像M2′反射来的,用M2′代替M2讨论问题,两束光光程不受影响。这样,可直观地看出两束光在到达观察屏E处时的光程差与M1和M2′间的“空气薄膜”的厚度d有关,即M1所处位置是影响光程差的因素之一,这种干涉相当于“薄膜”干涉。

光束(1)到达E处时,共通过了G1三次,而光束(2)只在未分出前与光束(1)同时通过G1一次,另外两次则由穿过G2两次来得到补偿。这样,两束光在玻璃中的光程相等,因此计算两束光的光程差时,只需考虑它们在空气中的几何路程的差别。此外,用白光照明时,若只有G1,则因为玻璃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因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光程差无法用空气中行程弥补,而G2板的加入就能补偿各色光的光程差以获得白光的零级干涉条纹。白光的干涉条纹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极为有用,能够用于准确地确定零光程差的位置,进行长度的精确测量。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两束相干光分得较开,这便于在任一支光路里放进被研究的对象,通过白光零级条纹位置的改变来研究所放入物质的某些物理特性,如气体或其它透明物质的折射率、透明薄板的厚度等。

2.各种干涉条纹的图样

(1)点光源的非定域干涉

图5.4-2 点光源的非定域干涉

当用凸透镜对激光光束会聚后,得到的是一个线度小、强度足够大的点光源,它向空间传播的是球面波。在经M1和M2′反射后,又得到相当于由两个虚光源S1、S2′发出的两列满足干涉条件的球面波,S1为S经G1及M1反射后成的像,S2′为S经M2及G1反射后成的像(等效于S经G1及M2′反射后成的像)。两列球面波在它们相遇的空间处处相干,即在两束光相遇的全部空间内均能用观察屏接收到干涉图样,因此是非定域干涉。非定域干涉条纹的形状随S1、S2′与观察屏E的相对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当M1和M2′大体平行时,E会与S1、S2′的连线垂直,此时得到圆条纹,圆心在S1、S2′连线与屏的交点O处;当M1和M2′不平行时,S1与S2′不会在一条竖直线上,

则E不再与S1、S2′的连线垂直。若E与S1、S2′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将得到直条纹,其它情况下则为椭圆或双曲线条纹。通常我们在测量时大都选取圆条纹的情况,下面就讨论这种非定域圆条纹的一些特性。

如图5.4-2所示,产生圆条纹时E垂直于S1、S2′连线,S1、S2′之间的距离应为2 (因为光束(1)在M1和M2′所形成的薄膜内行进了两次),此时,由S1、S2′发出并在屏上任一点A相遇的两光束的光程差Δ为

Δ= =

由于观察的是光轴附近的条纹(即角很小的范围),并且L>>d,这种情况下,经过数学运算,可得到光程差的近似值为

Δ= (5.4-1)

由于点光源发出的光是球形对称的,所以满足上述条件的,具有相同光程差的点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的一系列圆形条纹。当

Δ= (k = 0,1,2,…)(5.4-2)

时,形成明条纹;当

Δ= (k = 0,1,2,…)(5.4-3)

时,形成暗条纹,k为干涉级。所以,在满足L>>d的地方观察到的点光源非定域干涉图样是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由式(5.4-1)、(5.4-2)、(5.4-3)可知:

a.当=0时,Δ= 为最大,这说明对于非定域干涉而言,圆心点所对应的干涉级最高,越往外干涉级别越低。当移动M1使d增加时,Δ变大,干涉级增多,可看到干涉级越来越高的圆环一个个从中心“涌出”而后往外扩张,此时对特定的某级条纹(Δ一定)而言,d增加时,变小,增大,即此时可以看到这级条纹从中心往两边扩展;若d减小时,则圆环会一个个向中心缩进,最后“淹没”在中心处。在中心处,每“涌出”或“淹没”一个暗(或明)环,相当于Δ= 改变了一个波长。设M1移动了距离,在中心相应“涌出”或“淹没”的暗(或阴)圆环数为N,则= ,即

= (5.4-4)

从仪器上读出,并数出相应的N,即可测出光波的波长。

b.当d增大时,光程差Δ每改变一个波长,所需的角的变化值减小,即两亮环(或两暗环)之间的间隔变小,条纹变得细而密;反之,d减小时,条纹变得粗而疏。

(2)面光源的定域干涉

图5.4-3 等倾干涉原理图

通常光源都不是一点而是有一定大小的发光平面,称为面光源(也叫扩展光源)。光源中不同的发光点发出的光束虽然互不相干,但每一个点光源所发出的光束,经过迈克耳孙干涉仪后都可以产生自己的干涉图样,无数点光源产生的干涉图样的叠加结果,使得在干涉场中只有某个曲面上条纹的可见度最大,我们只能在这个面附近观察到干涉条纹,这种形式的条纹就是定域条纹。

a.面光源的等倾干涉

等倾干涉是在M1、M2′严格平行的情况下发生的。如图5.4-3所示,当M1、M2′平行时,入射角为的光经M1、M2′反射成为光束(1)和(2),它们互相平行,在无穷远处相遇并干涉,经计算,其光程差为

Δ= =

可见,M1、M2′平行放置且d一定时,光程差只决定于入射角。凡不同点光源发出的入射角相同的光经反射后都相互平行,这些反射光在无穷远处相遇,有相同的光程差,就会形成同一级干涉条纹,故这些倾斜度不同的光经M1、M2′反射后所形成的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这种同一级干涉条纹是在d相同的条件下、由入射角相同的光相干涉而产生的现象,称为等倾干涉。等倾干涉条纹的明暗情况由光程差决定,即

Δ= = (k = 0,1,2,…)明纹

Δ= = (k = 0,1,2,…)暗纹

式中称为干涉级。这种干涉图样同点光源的非定域圆形干涉图样相类似,即干涉级以圆心为最高,当d增加时,条纹从中心“涌出”,且变细变密;当d减小时,条纹向中心“淹没”,且变粗变疏。

与点光源非定域干涉不同的是,面光源的等倾干涉条纹只呈现在会聚平行光的透镜的焦平面上,不用透镜时则应在无限远处,所以说等倾干涉条纹定域于无限远处。

实验中观察等倾干涉条纹时,由于激光光束太窄,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完整的干涉条纹,为此光源前插入一块毛玻璃,把激光光源转化为扩展光源。

b.面光源的等厚干涉

当M1、M2′不再平行而是有微小夹角、且M1和M2′之间形成的楔形空气层较薄时,会形成等厚干涉条纹。

图5.4-4 等厚干涉原理图

如图5.4-4所示,面光源S发出的光经M1、M2′依次反射后在镜面附近相交,产生干涉条纹,将观察系统(眼睛或透镜)调焦于M1 镜附近,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也就是说此时干涉条纹定域于M1镜表面不远处。当夹角很小时,光束(1)、(2)的光程差仍可近似地用Δ= 表示,d为B处空气层厚度,为入射角。如果入射角很小,光束近于垂直入射时,cos =1- 2/2 ,故

Δ= =

在M1、M2′相交处,=0,光程差为0 ,出现中央直条纹,由于G1镀层情况不同,交线处可能是亮纹,也可能是暗纹;而在两镜面交线附近,2远比要小,故可忽略,则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厚度d的变化。所以,在楔形空气层上厚度相同的地方,光程差也相同,将出现一组平行于两镜面交线的直线,这就是等厚干涉条纹;当厚度d变大时,2可以与比较,此时Δ既决定于d又与有关,这时得到的干涉条纹将随角的增大逐渐发生弯曲,凸向两镜交线,此时已不再是等厚干涉条纹。

观察等厚干涉条纹时,光源仍采用扩展光源,使反射后能有各方向的光,便于观察。当M1、M2′距离非常接近时(即所夹空气层很薄),用白光作光源,也能看到干涉条纹,此时条纹是

图5.4-5 迈克耳孙干涉仪两反射镜相对位置

不同时产生的各种干涉图样

彩色的,但由于白光的相干长度较小,所以条纹只出现在M1、M2′的交线附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