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文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与文学的思考

蒋春平

一、细节

细节,是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都不可缺少的。

文学创作,强调“细节的真实”。如陌上初寒的《女贼》(注①)。作者抓住这些细节,“她的笑很甜蜜:‘警察先生,能借你的手铐用一用吗?’她的声音柔美动人,却有着致命的杀伤力。”“女贼”甜蜜的笑容、柔美动听的声音、俏皮的语言,从容不迫的神态,显得那么的迷人美艳,当警察“她是女贼”是心理判断矛盾与对立,从而成功地写出了一个“只像男人的心”的可爱的“女贼”形象,表现了她的“致命”的杀伤力。

新闻写作也注重细节的运用大卫·雷姆尼克写到大地震后五天的美国小镇斯皮塔克时,他抓住了这些细节“每条街的栅栏边都堆满了棺材和日常杂务:一堆堆的美国小说,一摞摞卷心菜、一只靴子、被咬了一半的面包、被撕扯坏了的画像。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烟味、雪味和试题腐烂的味道。”让人身临其境,身同感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都调动起来,充分体验了地震灾难后的混乱不堪的凄凉,给人以鲜明的“现场感”。

曾多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故事大师埃德娜·布坎南(注②)在她撰写的《尸体的面孔都相似》一书中这样说到:“记者需要的是细节,细节,细节。如果,投币式自动唱机反复唱一首歌,我就嫩提高说出它的曲调。对警察来说不太重要的问题往往是使报道更加人性化的细节,往往能为报道增色。他们看电影?他们的车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衣服兜里装了什么?在爆炸发生的那个时刻,在龙卷风袭来那一瞬见,他们在做什么?”

新闻要求的细节,主要以来记者亲临现场的细致“观察”,它需要的是“绝对”“真实”的现场感,是为了报道引人入胜,把读者受众带入现场,亲历、亲受,增强实感。文学作品的细节,除了“制造”真实的现场感,它主要是通过“提炼”细节,用想家和虚构的细节来为刻画人物、设计环境、推动故事的发展服务,它也要“逼真”,但这是“艺术”的真实,符合逻辑的真实。

二、故事

文学作家被称为故事大师,新闻记者也要求善于叙述故事。尤其金·罗伯茨说:“无论什么个性的优秀记者都共享一种至高无上的动力,那就是进入故事的中心然后把读者带出现场”(注③)“让读者看见,令读者在乎。”“尽可能展示人们的动作。展示着讲述。”“用多力量的引为动词。”

获得1943年普利策国际点传报道奖的美国著名战地记者伊拉·沃尔福特,在他的《美国兵所罗门群岛勇挫日寇记》中(注④)绘声绘色地报道了给纷繁复杂的战斗场面,其中,描绘韦伯杀死那个顽抗的日本士兵的场面,给人留了深刻的印象。“韦伯站得尽量远些,枪对着日本兵。这个伤兵先用手将自己撑起来,然后双膝跪住,开始向一个佩剑的日本军官的尸体爬去。“住手”韦伯喝道,“再爬我只好打死你了。”韦伯并不敢走进这个士兵。他所能做的就是举着枪大喊大叫。这个日本伤兵仍然慢慢地朝尸体爬去,把剑从剑鞘里拔出来。。。

在谈到文学的思考深度时,恩格斯曾指出,应当把思念深度同“莎士比亚剧作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注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十来个出场人物之间,交错着十分复杂的矛盾纠葛:福斯泰在为了攫取金钱时傅德大娘、裴琪大娘的“追求”;法官夏禄强使他的外甥向裴琪大娘的女儿安妮求婚;裴琪大娘要安妮嫁给有钱的医生凯乌斯;安妮与范通之间海枯石烂不变的真诚相爱;嫉妒的丈夫对妻子的怀疑;。。。这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娓娓道来。

只不过,文学作品的故事是经过了“典型化”,是作家对生活素材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故事是作者有意的“安排”,为了表达主题而展开的一系列矛盾冲突,通过娓娓动听的叙述,

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诚然,新闻是客观事实存在的反映“新闻用事实说话”。但新闻报道,是一种客观性很强的活动,往往渗透着作者主观的色彩。在新闻材料的选取,在切入的角度,在考虑新闻价值的要素,在叙述的方式方法上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新闻写作要为读者着想,“令读者看见,令读者在乎”,确实是新闻写作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记者马莎·米勒说,“你向读者报道时间,并不是将给他们,而是展示给他们,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调动你所有的感官把读者带到现场。把无气味和声音也写进报道。”(注⑥)

三、体裁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都有相对稳定的体裁。但是,仅从体裁来看,还不能把新闻与文学截然分开。柯克·L·辛普森的获奖报道《军号呜咽以安勇士忠魂》(注⑦)通篇抒情,结尾处写道:“在震荡未绝的炮声中,军号吹奏起那支极古老、极悠远的曲调。它高亢、清越而又如此真切,像是为生者催眠,又像是为死者安魂。很久以后,一位已被人忘却的战士诗人捕捉到它的意义并将其记叙下来,无论何处倒下的士兵,当他告别人世时都深知它的含义。

天光渐淡,

白昼远去夜来临。

当你长眠不再醒,

会有一颗为你祝福

为你导航的心。

炮声隆隆响起,……”

你能认定这是新闻报道,而不是情感强烈的抒情“散文”、拟或是节奏鲜明的“诗”呢?!就表现力来说,新闻完全可以借用文学的表达方法,甚至“篡用”体裁!同样,文学写作也可借用新闻手法来表现。比如兼容报告文学和小说的文学样式——纪实小说。它将生活事件的真实过程,作为描述的中心,努力追究生活的“原生形态”,但同时也力图将创作者自己对生活独到的感受与领悟融入其中,表达出一种获得读者认同的叙述效果。

尽管新闻,文学互相渗透,“体裁兼融”,出现一些叙事、描写、抒情、议论、解释、预测等各种特点功能的“四不像”文体。但文学毕竟是文学,新闻毕竟是新闻。新闻的根——事实,绝不能有半点虚假;新闻的本——体裁,消息、通讯的主角地位是绝不会动摇的。文学的翅膀——想象,文学的核——虚构,也是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的。

四、功能与本质

“在功能上,新闻是传播信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文学是提供审美,满足人们对

美的追求”。(注⑧)媒体每天以大量的新闻反映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成为人类社会今天历史的记录者。人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在什么地方,及时获取信息并沟通信息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有了媒体在时时刻刻地传播和沟通着各类新闻,人们才可以及时地在第一时间甚至在第一现场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自感兴趣或者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文学创作,是文学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按照美的规律,来观照生活和表现生活,并通过塑造具有艺术光彩的形象,来愉悦人和感染人(主要指传统文学)。人们欣赏文学,也就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

“在本质上,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注⑨)新闻是信息,它对人的作用是直接的,人们直接从新闻中提取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消息更具有这个特点)。而艺术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的审美感染力是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知不觉让读者体验到的,并不是作家在作品中用直接说教的语言和耳提面命的方式来表达的。新闻则可以直接亮出作者的观点,尤其是新闻评论。新闻也讲究艺术传达(通讯更具这个特点),但比起文学作品来,毕竟要受真实性,采访等诸多限制,有严格的区别。

总而言之,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既是息息相关,又是互相区别,泾渭分明,构成完全不同的两门学科。

注:

①《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②《新闻写作报道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③同上第5页

④《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第8页四川出版社2004年版

⑤《致斐·拉萨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3页

⑥《新闻写作报道训练教程》第87页

⑦、《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第17页,四川出版集团。

⑧、⑨转引自《新闻写作教程》第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