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章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章 (2)](https://img.taocdn.com/s3/m/5aaaa5feee06eff9aff80730.png)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3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主要从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数量来
体现。质量指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一般用误码率来衡量。而数 量指标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信道的传输能力,用信道容量来 衡量;另一方面指信道上传输信息的速度,相应的指标是数据 传输速率。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1.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能传输构成代码(码元)的比特数, 单位为位/秒或比特/秒,记作b/s或bps,计算公式为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1924年,奈奎斯特发现了有限带宽的极限波特率,即信道
带宽为W的最大码元速率为B=2W。此发现被人们称为奈奎斯特
定理,它告诉我们要提高波特率必须增加信道带宽。 总之,信道的容量、传输速率和抗干扰性等均与带宽有密
切的联系。通常,信道的带宽大,信道的容量也大,其传输速 率相应也高。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 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编码方法之一。典型的 曼彻斯特编码波形如图2-4(b)所示。曼彻斯特编码的每个比特 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可以把“0”定义为由高电平到低电 平的跳变,把“1”定义为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 曼彻斯特编码信号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 信号,属于自(内)同步方式,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 发同步信号。由于曼彻斯特编码信号中“1”与“0”的个数相 等,所以不含直流分量。 曼彻斯特编码的缺点是效率较低,如果信号传输速率是10 Mb/s,那么发送时钟的信号频率应为20 MHz。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信息总是与一定的形式相联系,这种形式实体就是数据。 可以说,数据是传递信息的实体,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或解释。 数据又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模拟数据的取值是连续的, 如人的语音强度、电压高低。数字数据的取值只在有限个离散 的点上取值,如计算机输出的二进制数据。数字数据比较容易 存储、处理和传输,模拟数据经过处理也很容易变成数字数据。 当然,数字数据传输也有它的缺点,比如系统庞大、设备复杂, 所以在某些需要简化设备的情况下,模拟数据传输还会被采用。 总体说来,现在大多数的数据传输都是数字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IP地址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IP地址 第二讲](https://img.taocdn.com/s3/m/212b8bf3941ea76e58fa04d8.png)
10.6.31.255
153.50.7.255
IP子网划分 (例子)
• 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 • 但要连接6 个的部门,最大的一个部门有15台 计算机, • 每个部门在一个网段中,为了使部门之间不能 进行通信,则每个部门的掩码必须是多少?
不支持子网零 P137
• 简单说就是:一个C 类IP 地址,需划分 6 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15台计算机, 掩码是多少? 2n-2>=6 2m-2>=15 n=3 m=5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140.179. 223.255
...
...
广播地址练习
地址 子网掩码 类别 子网段 直接广播地址
201.222.10.60 255.255.255.248
15.16.193.6 255.255.248.0 128.16.32.13 255.255.255.252 153.50.6.27 10.6.24.20 153.50.6.27 255.255.255.128 255.255.240.0 255.255.254.0
主机
101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0101100
00010000
网络ID:
172
16
2
0
扩展了8位地址的网络
另一种利用子网掩码划分的子网
网络
172.16.2.160 255.255.255.192 10101100 11111111 10101100 00010000 11111111 00010000
四个C类地址可以用:192.60.128.0, netmask
255.255.252.0来标识
网络掩码可以用前面的为1的比特的个数来描述: 192.60.128.0 netmask 255.255.252.0 192.60.128.0/2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85c92d700abb68a882fb5c.png)
不能通过
0
能通过 W (Hz)
不能通过
频率(Hz)
每赫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 传输速率是每秒 1 个码元。
-
20
五点说明:
实际的信道所能传输的最高码元速率, 要明显地低于奈氏准则给出上限数值。
波特(Baud)和比特(bit)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
波特是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每秒传多少 个码元)。码元传输速率也称为调制速率、 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
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 时延和处理时延之和: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14
三种时延所产生的地方
从结点 A 向结点 B 发送数据
在队列中产生 处理时延
在链路上产生 传播时延
数据
队列 结点 A
发送器 链路
1011001 … 队列
在发送器产生发送时延 (即传输时延)
-
23
香农公式表明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 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 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 传输。
若信道带宽 W 或信噪比 S/N 没有上限(当然实
际信道不可能是这样的),则信道的极限信息
传输速率 C 也就没有上限。
实际信道上能够达到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香农 的极限传输速率低不少。
32
卫星通信
常用的卫星通信方法是利用位于约3万6千公里高空的 人造同步地球卫星作为中继器的一种微波接力通信。
利用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实现手持通信设备的通信。 通信距离远,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具有较大的传播时延。 覆盖面很广,适合于广播通信。 保密性较差。 成本较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最全课件完整版ppt全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程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最全课件完整版ppt全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e6c8245022aaea988f0f4b.png)
三、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按距离划分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7
广域网(又称远程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有如下特点。
WAN覆盖的地理范围从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可以是一个地区或一个 国家,甚至世界几大洲,故称远程网。
WAN在采用的技术、应用范围和协议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在WAN中,通常是利用邮电 部门提供的各种公用交换网,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 的。
名校名师精品系列教材
计算机 网络技术基础
F o u n d a t i o n s of C o m p u t e r N e t w o r k Te c h n o l o g y
名校名师精品系列教材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CONTENTS
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0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2.混合型拓扑(Mixer Topology) 混合型网络拓扑结构是指多种结构(如星型结构、环型
按网络的传输技术进行分类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5
2.点到点式网络 与广播式网络相反,在点到点式网络中,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假如两台计
算机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路,那么它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节点的接收、存储、 转发,直至目的节点。由于连接多台计算机之间的线路结构可能是复杂的,因此从源节点 到目的节点可能存在多条路由。决定分组从通信子网的源节点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是路由 选择算法。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到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结构图看上去像一棵倒挂的树,顶端有
一个带分支的根,每个分支还可以延伸
出子分支,树最上端的结点叫根结点,
989359-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第1章(第2讲)
![989359-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第1章(第2讲)](https://img.taocdn.com/s3/m/8005cdb95f0e7cd1842536c7.png)
使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惟一的标 识符 URL。
(2) 怎样使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为了在万维网上方便地查找信息,用户可使用各种 的搜索工具(即搜索引擎)。
一、万维网(WWW)
宽带传输所传输的信号都是经过调制后的模拟 信号,宽带传输常用于LAN中。
宽带传输数据速率为0Mb/s—400Mb/s。现在 常用于传输速率大于1Mb/s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如DDN、ADSL等。
五、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是指用电信号把数据从发送端传 送到接收端的过程。
以模拟信号的形式在信道上传输数据称作模拟 传输;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信道上传输数据称 作数字传输。
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都可以用模拟信号和数字 信号来表示。
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数模信号之间 的转换。
六、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 标之一,在数值上等于每秒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 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 作bps。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 位有:Kbps、Mbps和Gbps。其中: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SMTP协议提供了一种直接的端到端的传送方 式。
SMTP协议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之上,规 定每一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怎样 找到下一个目的地。
SMTP协议是面向文本的网络协议,即它只支 持文本形式的电子邮件的传输。如果通过Email系统来传输二进制数据或文件,则要使用 一种叫MIME的协议。
由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数字信号,频谱都是从 零开始的,这种未经调制的信号所占用的频率 范围叫基本频带(这个频带从直流起可高到数 千赫,甚至数兆赫),简称基带(base band)。
第2章-计算机网络技术PPT课件
![第2章-计算机网络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3f7ecc650e52ea54189857.png)
传输介质有:以太网电缆、双绞线等。
(2)广域网的通信子网:除了包括传输介质和网卡之外, 还包括一些转发部件。
转发部件有:分组交换机、路由器、网关
-
16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
拓扑(Topology)是一种研究与大小、距离无关的几何图 形特性的方法。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按通信子网中数据 传输类型可分为两大类:点对点传输结构和广 网状结构无严格的布点规定,形状任意,节点之间有
多条线路可供选择。是一种广域网的拓朴结构。
优点: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而且资源共享容易方便、 可改善线路的信息流量分配及负荷均衡,可选择最佳 路径、传输延时少等。
缺点:应具有路径选择和信息流量控制机制,所以网 络控制和管理复杂、布线工程量大、硬件成本较高等。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计算模式
在Client-Server模式,应用被分为前端(客户端)和 后端(服务器端);
客户部分运行在微机或工作站上,而服务器部分可以 运行在从微机到大型机等各种计算机上。
客户机和服务器分别工作在不同的逻辑实体中,并协 同工作。服务器主要是运行客户机不能完成或费时的 工作,比如大型数据库的管理,而客户机可以通过预 先指定的语言向服务器提出请求,要求服务器去执行 某项操作,并将操作结果返送给客户机。
-
36
Internet的应用
交互式信息检索(WWW) 电子邮件(E-mail) 文件传输(FTP) 电子公告板(BBS) 网络传呼机(IM) 博客(Blog) 社交(SNS)
……
-
37
交互式信息检索WWW
WWW 是 World Wide Web (万维网)的缩写,也可 以简称为 Web,它是Internet提供的最常见的服务, 我们每天用网页浏览器在浏览各种信息时,就是在使 用WWW提供的服务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ppt课件标准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ppt课件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be11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6.png)
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03
物理层技术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定义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 的最低层,负责建立、管理和释 放物理连接,提供透明的比特流
传输服务。
物理层的功能
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为数 据链路层提供可靠的传输媒EIA/TIA-499、 V.35、RJ-45等。
运输层
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 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
03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
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
数据链路层
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总是在一段一段的链路上传送的,这就需要使用专门的链路层的协议。在两个相邻节 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 IP 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
可靠传输机制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采用了确认和重传机制。当接收方收到发送方发 送的数据后,会向发送方发送确认信息;如果发送方在一段时间内未收到确认信息,则
会重传数据。
数据链路层设备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网卡是计算 机与局域网相互连接的接口 ,它负责将计算机内部的数 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上 传输的信号。
CIDR表示法是一种无类别域间路由的表示法,用于表示子网掩码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 格式为IP地址/子网掩码长度。
IPv6地址及配置
1 2 3
IPv6地址
IPv6地址是128位的二进制数,采用冒号十六进 制表示法,用于解决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第2章培训讲稿.ppt
![计算机网络第2章培训讲稿.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9e6312d15abe23482f4ded.png)
⑵ 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不是以字符为单位而是以数据块(帧,一组字符或比特流) 为单位进行传输的。同步传输不再为数据块内的每个字符添加起始 位和停止位,而是在数据块之前加上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SYN。接 收端接收到SYN字符,并根据SYN来实现二进制位的同步和确定数 据块的起始位。
3.信道的通信方式
按照信号传送方向和时间的关系,信道的通信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单 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3 了解:传输介质种类及性能。
2.1 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系统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1.3 通信信道的分类 2.1.4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1.信息、数据及信号的概念
⑴信息与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是信息的表示形式,可以是数字、字符、 符号等。单独的数据没有实际的含义。数据和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数据是独立的,虽然数据本身并没有含义,但把数据按一定规 则、形式组织起来时,就可以传达某种意义,这种具有某种意义的 数据集合就是信息。
4.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⑴.信道带宽: 信道带宽是描述信道传输能力的技术指标,它的大小 是由信道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信道上传输的是电磁波信号,信道能够 传送电磁波的有效频率范围就是该信道的带宽,带宽的单位为赫兹 (Hz)。
⑵.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是指信道每秒所传 输的二进制比特数,记为bps。 ⑶.信道的容量:信道传输数据速率的上限,称为信道的容量。信道
⑵信号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物 理描述,如电压、磁场强度等。
信号一般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表示方式。
2.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⑴.数据终端设备(DTE):可以是计算机、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及数据终 端。通信控制器负责和通信线路的连接,并完成数据缓冲、流量控制、差错 检验等功能,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网卡就是通信控制器。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课件下载第2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课件下载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2f2d41a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f.png)
2.1.1.2 协议的功能 1. 分割与重组 2. 寻址 3. 封装与拆封 4. 排序 5. 信息流控制 6. 差错控制 7. 同步 8. 干路传输 9. 连接控制
2.1.3.1 OSI七层参考模型层次划分、结构特点和数 据流
2.1.3.2 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及其功能特点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 模型的第一层。其主要功能用一句话表示就是“ 确定如何使用物理传输介质”,即利用物理传输 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通信线路上 传输数据比特的电信号”。
② 文件的安全管理较好。
③ 可靠性较大。
(2) 缺点
① 效率可能较低。因为,当应用程序和数据 主要存放在文件服务器上时,许多工作站的使用 者,就会频繁地读取这些程序和数据,这样,由 于在同一时间内可能会有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在网 络上传递,则很容易导致整个网络的负荷过大, 因而降低了网络的效率。
② 工作站上的资源无法直接共享。
器”结构,局域网的兴起就是以这种系统结构为 基本工作方式的,它是前几年局域网的主流系统 结构之一。在这种网络中一般都至少有一台比其 他工作站功能大的计算机,它上面安装有网络操 作系统,因此,称它为专用的文件服务器,所有 的其他工作站的管理工作都以此服务器为中心。 也就是说,当所有的工作站注册登录、资源访问 时,均需要通过该文件服务器的传递及控制。
作为操作系统,应具有处理机管理、存储 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基本功能。
(2) 作为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① 提供通信交往能力。
第二讲信道
![第二讲信道](https://img.taocdn.com/s3/m/e1f5948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3.png)
地面微波接力的特点
优点: 通信信道的容量很大。 微波通信受外界干扰影响比较小,传输质量较高。 投资少、见效快。 缺点: 相邻站之间必须直视,不能有障碍物。 微波的传播有时也会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 与电缆通信系统相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
较差。 对大量中继站的使用和维护,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 力。
5
屏蔽和无屏蔽双绞线
无屏蔽双绞线 UTP
屏蔽双绞线 STP
聚氯乙烯 套层
绝缘层 铜线
聚氯乙烯 套层
屏蔽层 绝缘层
铜线
6
双绞线的分类
一类线: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 之前的电话线缆),不同于数据传输。
二类线:传输频率为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 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使用4MBPS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 的令牌网。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Baud
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 赫(Hz)
34
奈氏(Nyquist)准则
理想带通特性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W Baud
W 是理想带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 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
输速率是每秒 2 个码元。 每赫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
10base2 细同轴电缆
10base5 粗同轴电缆
12
同轴电缆和计算机连接
客户机
终端 电阻
客户机
BNC T型连接器
终端 电阻
服务器
客户机
13
同轴电缆的特点
优点 传输距离较远,覆盖的地域范围较大 技术非常成熟
缺点 电缆硬,折曲困难,重量重
局域网常用同轴电缆 粗同轴电缆:特征阻抗50Ω ,直径1cm 细同轴电缆:特征阻抗50Ω,直径0.5cm
第2讲 互联网基础知识
![第2讲 互联网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0e939ed4afe04a1b071dea2.png)
第二讲互联网基础知识1、Internet的网络定义:在英语中“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
简单的讲,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
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但这并不是对Internet的一种定义,仅仅是对它的一种解释。
从网络通信的角度看,Internet是一个TCP/IP网络协议连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
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Internet 是一个集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供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
今天的Internet已经远远超过一个网络的涵义,它是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来概括Internet,但是这个定义应该从通信协议、物理连接、资源共享、相互联系、相互通信等角度来综合加以考虑,一般认为。
Internet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Internet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络。
2)Internet是一个网络用户的团体,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同时也为该网络的发展壮大力量。
3)Internet是所有可被访问和利用的信息资源集合。
归结起来就是说。
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
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互的数据通信网。
2、什么是网络网络,简单的说,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目的。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层的机械特性:
物理连接时所采用 的连接器的几何尺 寸、插针和插孔数 量及排列顺序等。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
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比 特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压的 高低、阻抗的匹配、传输速 率和距离的限制。
物理层的功能特性:
物理接口上各条信号线 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
物理层的规程特性:
利用信号线进行二进制 比特流传输的一组操作 过程,即各信号线的工 作规则和先后顺序。
流量控制:发送端的数据发送速度大于接受端的数据 接收速度时,就需要放慢发送端的发送速度。
35
数据链路层的物理地址(网卡地址)寻址
节点 1 2 3 4
物理地址
A
B DT DATA 尾部控制信息 源地址
C A D 数据帧 目的地址
D
节点1的物理地址为A,若节点1要给节点4发 送数据,那么在数据帧的头部要包含节点1和 节点4的物理地址,在帧的尾部还有差错控制 信息(DT)。
就像编程时把问题分解为很多小的模块来 解决一样。
9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划分及各层协 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 称网络体系结构。
10
举
例
图2-1 邮政系统分层模型
11
邮政系统实际上是就是一种分层结构,整个 系统可分为三层:用户子系统、邮局子系统、 运输子系统。 信件在邮政系统中的传输过程?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 件进程。
对等层:两个不同系统的同名层次。 对等实体:位于不同系统的同名层次中的 两个实体。
每一层协议就是这一层对等实体之 间互相通信的规则。
17
组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各层功能相对独 立,又相互联系。 同一系统间各相邻层的关系(垂直方向):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利用下层提供的 服务完成自已的功能。服务描述了每一层的 功能。接口定义了某层提供的服务如何被高 层访问,即同一计算机的不同功能层之间的 通信规则。 网络中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水平方向) 就是该层使用的协议,如有关第N层的通信 规则的集合,就是第N层的协议。协议是每 一层功能的实现方法。
以两个人使用信件进行信息交流为例 (见下页图)
20
对等层通信示例:中德教师之间的对话
发信人
信件内容
对信件内容的共识
P3
对信件如何传递的共识
信件内容 收信人
邮政局
邮件地址 货物地址
P2
对货物如何运输的共识
邮件地址 邮政局
货物地址
运输系统
P1 公路,铁路,航空
问题: 1、收信人与发信人之间、邮政局之间,他们是在直接通信吗? 2、邮政局、运输系统各向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3、邮政局、收发信人各使用谁提供的什么服务?
拨号(甲拨乙的电话号码) 振铃(乙的电话就会响) 接听(乙选择接听电话) 电话号码的格式就是语法,电话号码格式: 长途区号+市话号码) 这一系列的动作:拨号、振铃和接听,就是 语义的例子。 动作的先后顺序就是时序。
7
…..
1. 2. 3.
2.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 2.
3.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网络层次体系结构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层次体系结构中的几个概念
29
无连接的服务
无连接的服务,无须在两个对等实体间事先 建立连接,计算机可以随时向网络发送数据。 类似于邮政系统的通信过程。 传输的每个分组中必须包含目的地址;会出 现分组的丢失、重复和失序。 适用于短报文的传输。
30
2.3 OSI参考模型
70年代出现了许多网络体系结构,如果IBM的 SNA,DEC的DNA,Univac的DDA等。 为了打破不同计算机厂商不同的网络体系结 构的封闭性,真正解决网络间的互连互通问 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70年代末提出了一 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成网 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 型(OSI/RM)。 各生产厂商可根据OSI参考模型的标准设计自 己的产品。
26
服务原语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请求(Request):服务用户向服务提供者请求一定 的服务。如建立连接、发送数据、释放连接、报告状 态。源(N+1)层—>源(N)层 指示(Indication):服务提供者向服务用户提示某种 状态。如连接指示、输入数据、释放连接。 目的(N) 层—>目的(N+1)层 响应(Response): 服务用户响应先前的指示原语。 如接受连接或释放连接。 目的(N+1)实体—>目的 (N)实体 确认(Confirm) 服务用户收到服务提供者关于它的 请求的答复。 源(N)实体—>源(N+1)实体
27
服务形式
从通信角度看,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有两种形 式: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28
面向连接的服务
所谓“连接”,是指在同等层的两个同等实 体间所建立的逻辑通路。利用建立的连接进 行传输的方式即是面向连接的服务。 虚电路(对应于电话交换中的电路交换):建 立连接、传输数据(连接标识)、释放连接。 适用于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的传输应用 场合。
5
2. 协议的组成
网络协议的要素: – 语法(如何讲)
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及编码
– 语义(讲什么)
通信过程的说明,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 息、完成何种控制动作以及作出何种响应来完成 通信过程。
– 时序(讲话的顺序) 定义通信过程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速度
匹配等。
6
打电话(甲给乙打电话)
14
2.网络层次体系结构要解决的问题
1.网络应该具有哪些层次?每一层的 功能是什么?(分层与功能) 2.各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如 何进行交互?(服务与接口) 3.通信双方的数据传输要遵循哪些规 则?(协议)
层次结构方法包括三个内容:分层及每层功能,服务 与层间接口,协议。
15
16
3、网络层次体系结构中的几个概念
38
5. 会话层
会话层(Session Layer)又称为会晤层, 是OSI参考模型的第5层,其功能是提供一种 有效的方法,以组织并协商不同计算机上的 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并管理它们之间 的数据交换。 用户或进程间的一次连接称为一次会话。 传送信息的基本单位:报文,但与传输层的 报文有本质的区别。 典型协议:ISO 8326/8327。
34
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OSI参考 模型的第2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无差错 的传输服务,包括建立、维持和拆除数据链 路;将信息按一定格式组装成帧;差错控制 功能和简单的流量控制功能。 传送信息的基本单位:帧。 典型协议:一类是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协议, 如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规程(BSC);另一 类是面向比特的传输控制协议,如高级数据 链路控制规程(HDLC)。
8
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两台计算机之间要进行通信,中间可能要通 过许多通信设备,整个过程可能是相当复杂 的,所以要设计一个单一的通信协议实现通 信功能会非常的复杂。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通常采用层次 结构的方法,即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成若干 层,每一层都都解决一个小的单一的问题, 可完成一定的功能,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通 信协议,这就构成了网络层次体系结构。
37
4. 传输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OSI参考模型 的第4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不同 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连接是真正端到端的。此外,传输层 还要提供差错处理、流量控制、多路复用、 分流等功能。 传送信息的基本单位:报文。 典型协议:TCP协议、UDP协议和ISO 8072/8073等。
18
每一层对于相邻的上一层是透明的,即上一 层只知道该层提供那些服务,并调用它,而 并不知道该层功能具体如何实现。
19
对等层通信
网络体系结构不同主机的对等层之间并 不直接通信。 实际上,每一层必须依靠相邻层提供 的服务来与另一台主机的对应层通信。
– 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Service user –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Service provider
24
数据多层封装
段头
封装
拆封
数据
数据
数据
段
网络头
段头
数据
数据包
帧头
网络头
段头
数据
帧尾
帧
011101000011000010100101111010110
比特 电脉冲
25
服务原语
相邻的两层,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利用 下层提供的服务完成自已的功能。上层可看成 是下层的用户,下层是上层的服务提供者。 层间的服务在形式上是由一种原语(或操作) 来描述的。在同一系统中,N+1层实体向N层 实体请求服务时,服务用户(服务请求者)和 服务提供者之间要进行信息交互,交互的信息 即为服务原语。这些原语供用户实体访问该服 务或向用户实体报某事件的发生。
协议头
数
据
发送邮件的例子:信装入写有源地址和目的 地址的信封中发送,还要写明用航空或挂 号…。
23
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一层都要依靠下一层提供的 服务。
为了提供服务,下层把上层的PDU作为本层的数 据封装,然后加入本层的头部(和尾部)。头部中 含有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 这样,数据自上而下递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 断封装的过程。到达目的地后自下而上递交的过程 就是不断拆封的过程。由此可知,在物理线路上传 输的数据,其外面实际上被包封了多层“信封”。 但是,某一层只能识别由对等层封装的“信封 ”,而对于被封装在“信封”内部的数据仅仅是拆 封后将其提交给上层,本层不作任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