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1-8单元)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1-8单元)分析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最系统的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总结

最系统的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总结

最系统的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结构梳理溶液混合物浓溶液稀溶液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质量守恒定律可溶性碱不溶性碱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无氧酸盐无氧酸含氧酸氧化物酸碱盐吸热现象放热现象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原子结构简图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合价物质分类变化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物质化合物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组成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溶剂溶质1、物质的组成结构(1)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离子结构简图质子(3)原子的结构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质子原子的质量。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③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中子②不带电荷。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子①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化学性质 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 数 = 核外电子 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阳离子: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4)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自然界中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③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品种(宏观):表示 一种元素微粒(微观):①表示该元素的 一个原子 ②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⑤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 。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2、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化合价一价氯钠钾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记心间。

(2)化学式的写法(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初三第一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第一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1.什么是化学定义: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P2研究内容:——实验—仪器、试剂—原理、操作、结果、结论化学—物质——性质、用途、制备——组成、构成、结构元素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相对质量计算2.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p7举例:煮水时,水变成水蒸气;天气冷时,水变成雪花、冰;小麦被磨成面粉;瓷碗跌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定义:p7举例:铁生锈;木炭燃烧;大米酿酒;呼气中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光合、呼吸作用…化学变化的特征: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其他特征:伴随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

物理、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的形成(有时候肉眼难以观察)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的燃烧)3.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性质:p7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物理性质: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实验原理、器材(仪器、试剂、药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结果分析1)蜡烛的燃烧p12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烧杯、木棍、石灰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燃烧前:白色固体、质软、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烧时:石蜡融化成液态、形成白烟火焰明亮、放出热量;外焰温度最高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燃烧后:蜡烛变短、余烟可燃实验结论:蜡烛由石蜡和棉芯构成,点火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融化汽化,蜡烛燃烧主要是石蜡蒸汽在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原理:空气和二氧化碳较难溶于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p14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木棒、玻璃片、石灰水…操作步骤:收集气体、检验、比较实验现象:呼出气体的石灰水更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木棍熄灭、使玻片凝结成水实验结论:空气含有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多,而含有的二氧化碳则是呼出气体中的多、呼出的气体还含有水份5.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实验桌、水槽、药品柜、仪器、药品、试剂仪器与用途:内容:仪器及其使用、基本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危险化学品标志:p18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药匙、镊子、纸槽;操作(一横二放三慢竖/一斜二送三直立)p18液体药品的取用:细口瓶;滴管、量筒;操作(大量: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流)/少量:滴管)倾倒:塞子要;标签;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地倒;用完液体后,要,以防药液挥发或者吸收和进入了杂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_优质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_优质课件

氢 和电子所1 带的电量相0 等,但电 1
氦 性相反,2 所以原子不2 显电性。 2

6
6
6

11
12
11

17
18
17

26
30
26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观察下表 ,你又能获得哪些信息?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1
0
1

2
2
2
2

11
11
12
11

17
17
18
1909年至1911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 他的合作者通过α粒子的 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 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a粒子轰击金箔视频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原子的发现历程 3.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即:在原子的中心有一 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 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 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 阳运转一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上核。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原子的结构
原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 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带正电)
所带正电荷数称 为核电荷数
(带正电) 中 子
(不带电)
电 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 (带负电)单位负电荷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思考2:原子是由带电的粒子构成的, 那么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
知识回顾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共19张PPT)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共19张PPT)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各部分表 示的意义如图所示(以钠原子为例):
电子层 电子数目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典例2】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0:01:10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32021/8/132021/8/13Aug-2113-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3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2)
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上表中第2、3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
小结2:微观角度分物质
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形成单质, 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形成化合物。
(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填字母); (2)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填字母); (3)若D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x=________。

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可编辑打印思维导图)

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可编辑打印思维导图)

① 红磷要过量;
(3) 实验成功的关键
② 容器要密封,;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③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① 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
② 气密性不好;
③ 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 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 和杂质0.03%.
注意: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 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
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 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酸性,碱性,稳定性。
a 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b 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不能太长。
c 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为了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7 注意:
d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e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 ,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3 固体药品的取用
4、液体药品的取用
5、酒精灯的使用.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8、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 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给老师教学带来方便,让学生巩固省时省力一线教师奉献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填空时按书上原文)(3)用试管取用药品块状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竖。

(防止药品打破试管底部)(镊子)粉末状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

(防止药品粘在试管壁上)(药匙或纸槽)(4)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5)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挨容器口。

缓慢到入。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与桌面约倾斜45度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0.03% 0.03%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见教材)观察到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文字表达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4P2O5;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 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 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3、在分析空气组成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4、关注空气质量报告,树立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5、在实验室中动手制取氧气,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 法。 6、在实验中归纳获得氧气的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在深入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物质分类观。 2、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习中,形成定量研究时的误差分析意 识。 3、通过对比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使学生认识 到物质的浓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通过对化学反应的控制 趋利避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评价要点
学习环节评价: 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学习从混合气体 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在此环节中
的思维过程及小组合作情况。 2、能否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蕴含的 方法去验证不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 3、课前调查情况及调查报告完成情况 学习结果评价: 1、进行定量研究的一般思维与方法 2、空气的组成 3、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 4、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5、物质分类观、误差分析意识的养成
2、追寻科学家的足迹,能通过实验探究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通过实验操作,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归纳氧气的
主要性质。 4、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观,培养学生进行定量研究时的误差分析 意识,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5、关注学生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观,培养学生进行定量研究时的误差分 析意识,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四、本单元专题划分:本单元共分为两个专题:1、空气的成分,2、 氧气 这两个专题的关系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先总后分,首先以学生在小 学课本上就有初步认识的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空气入手,引导学生进 一步探究空气的组成,关注空气的质量,然后再到第二个专题——研 究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五、本单元主要学习方式:

初中化学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归纳初中化学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归纳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创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3绿XXX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群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别可浮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璀璨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讲明石蜡蒸气燃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索普通步骤提出咨询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办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能够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水平量筒别能用来加热别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普通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普通能精确到01克调整零点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的纸称量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四加热器皿--酒精灯①别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别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截了当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别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别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别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假如酒精灯在燃烧时别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别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别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与承接内壁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要以防止的气体漏斗逸出二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别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用手紧贴容器外壁就讲明装置别漏气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歪试管受热均匀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别超过试管容积的受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部加热同时别时地上下试管为了幸免伤人加热时切别可试管口对着自个儿或他人过滤一贴二低三靠一贴二低三靠①承接滤液的烧杯别洁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别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浮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幸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马上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六仪器洗涤空气成分O2 N2 CO2 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脚量且产物是固体挑选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别支持燃烧也别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索①液面上升小于15缘故装置漏气红磷量别脚未冷却彻底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别能缘故铁铝别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别能缘故产物是气体别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要紧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3空气污染的危害爱护危害严峻伤害人体健康妨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爱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干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咨询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XXX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群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璀璨的蓝紫群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XXX固体铝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群固体Fe3O4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降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别可燃烧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别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 MnO2 2H2O O2↑2KMnO4 △ K2MnO4 MnO2 O2↑2KClO3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挑选△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别加热型收集装置依照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 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歪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碎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延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碎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别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8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爱护气化性别爽朗重要原料硝酸化胖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爱护气电光源通电发别同颜群的光激光技术9常见气体的检验办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经过灼热的氧化铜再经过无水硫酸铜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基本上氧化反应②都放热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一水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B电源种类---C加入----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2H2O 2H2↑ O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 2 11 8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群的火焰 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具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别可分例依照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H2O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具水分子2水的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2H2O 2H2↑O2↑2水可遇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CaOCaOH23水可遇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CO2H2CO3水的污染1水资源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Na 最多的元素是 O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2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胖的别合理施用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日子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3保护水资源节省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办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B.鉴不办法C.硬水软化的办法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白费胖皂洗别洁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别仅白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群变为蓝群讲明有水存在CuSO45H2OCuSO4·5H2O水的汲取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二氢气H21物理性质密度2化学性质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办法现象发出淡蓝群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H2 + CuO Cu H2O 氢气早出晚归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CCOZn H2SO4 ZnSO4 H2↑ Zn 2HCl ZnCl2 H2↑别可用浓盐酸的缘故浓盐酸有强挥发性别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缘故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三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别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基本上构成物质的微粒区不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别可分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氧化物 H2O CuO CO2无机化合物 HCl H2SO4 HNO3碱 NaOH CaOH2 KOH盐NaCl CuSO4 Na2CO3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复习学案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要紧集中在原子核上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讲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别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别同其化学性质有也许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不质子数别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别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会是化合物2表示办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具字母大写a书写办法b意义注意有点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c有关元素周期表发觉门捷列夫。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的化学,其特点包括原料、条件、零排放和产品,核心在于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在蜡烛燃烧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最明亮)和外焰(温度最高),通过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比较各火焰层温度,得出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

通过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来检验产物H2O,并通过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来检验产物CO2.在熄灭后,我们观察到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后,蜡烛会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通过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我们得出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其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研究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包括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等,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简写,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依据是门捷列夫,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细胞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C、H。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其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在于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时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时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其区别在于粒子电性,符号分别用元素符号、阳离子符号和阴离子符号表示。

初中化学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知识思维导图

已知某一反应物计算另一种物质
【分析】图像型计算
【分析】无数据或缺数据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法
质量守恒定律
乳化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
溶液概念及组成
溶液及溶解现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
固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趋势图-平缓和陡升组合
趋势图-陡升和下降组合
趋势图-下降+陡升+平缓组合
趋势图-先升后降 溶解度曲线和溶液综合
溶解度曲线应用
溶解度曲线含义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混合物分离方法
溶解度
溶质析出大小比较 状态转换方法选择
动点问题
流程类计算
文字表述型计算
曲线图型计算
实验操作图型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
酸碱盐间转化关系
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pH的测定方法
pH曲线
pH曲线变化趋势
根据曲线图判断溶液成分
化学肥料
常用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化肥的简易鉴别
考法
微观角度认识化学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
解释宏观现象
化学式的推断
元素组成判断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确定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
确定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方程式
【技巧】含杂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技巧】差量法计算
【分析】表格型计算

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实际存在的.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和原子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保持CO 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 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⑴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⑵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 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位Ar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1) 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2)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越大,它的实际质量越大(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千克3、原子结构示意图(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 质子数(核电荷数)(2)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建立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和评价,感悟科学的认知过程,感受
科学研究的魅力。
1、如何确定实验室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
2、如何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 专题问
3、碳酸钠的速度更快一些,我们为什么选择碳酸钙。 题设计
4、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5、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1、你知道的金刚石的用途有哪些?石墨的用途又有哪些 呢?
主题 单元 问题 设计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吗? 3、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现象?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5、为什么喷水后紫色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可以变色,原 理是什么?
1、在学生探究实验药品时,要充分肯定学生成果的同时,
从原料的价格、以及操作是否方便等方面加以考虑。 评价要
2、各小组在自己选择仪器后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老师 点
要充分肯定各种仪器的优缺点,在以后的学习重要结合实
际情况来选择仪器。
课内 3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
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养成小组合作探究的习惯,并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 化碳。
4、稀硫酸也是常见的酸,为什么只能用稀盐酸而不能用
稀硫酸。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
常规资源:导学案等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图片展示二氧化碳的用途。我们怎样才能得到二氧化碳呢?联系 实际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他的兴趣。 2、回顾学习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学生展示, 最后老师点拨。 活动二:分析类比,寻找思路 1、实验室里用的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通常有碳酸钙和碳酸钠,所用 的酸有稀盐酸和稀硫酸,我们究竟选择什么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2、学生分小组自己动手做各种实验,可能发现问题: A、为什么大理石与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就停止反应了? B、为什么不选用速度快的碳酸钠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小组内先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言,最后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得出正 确答案。 3、老师板书并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所用药品。 活动三:探究发现,激励创新 1、从课本 P114 页自己选取里面的实验仪器分小组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完毕后各小组自己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3、最后教师点评每个小组装置的优缺点。 课堂小结:本课时的实验探究不断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 能力,而且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同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 和评价,感悟科学的认知过程,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常见的酸和碱4、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5、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6、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1、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5、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酸碱性变化及热量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2、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4.初步了解酸碱中和对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认识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

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常规资源:实验室中的有关实验药品、仪器;课堂测试、学案等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第一课时: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生活中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酸的印象?你用过肥皂洗衣粉吗?活动2、讨论交流:怎样识别酸和碱?第二课时:活动1、合作交流:肥皂水等碱性物质为什么能治昆虫咬伤?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吗?活动2、提出同学们自己的猜想活动3、进行探究:学生交流方案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活动4、表达与交流:同学之间将实验成果进行交流第三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