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力学单位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4.4 力学单位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4.4 力学单位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物理教案

4.力学单位制知识纲要导引,核心素养目标,物理观念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科学思维根据物理关系式确定物理量的单位,用单位制判断一个表达式的正误科学探究探究单位制的由来,如何使用单位科学态度与责任明确单位制在科学科研和生活中的作用基础导学一、基本单位(自学教材第97、98页“基本单位”部分)1.基本量在物理学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2.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1)基本单位:选定的基本量(力学中选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2)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例如速度、加速度的单位.(3)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单位制(system of units).二、国际单位制(自学教材第98页“国际单位制”部分)1.国际单位制: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作国际单位制(Le System e Intern ational d′ Unités,法文),简称SI.2.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 l 米 m 质量 m 千克(公斤)kg 时间 t 秒 s 电流 I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n ,(υ) 摩[尔] mol 发光强度I ,(I υ)坎[德拉]cd【思考】(1)一般来说物理公式仅能确定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单位关系.( )(2)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可以相互导出.( )(3)若某个单位符号中包含几个基本单位的符号,则该单位一定是导出单位.( ) (4)厘米(cm)、克(g)、小时(h)都属于国际单位制单位.( ) 答案:(1)× (2)× (3)√ (4)×【教材解疑】(第99页)[思考与讨论]小刚在课余制作中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一本书中查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 =13πR 3h .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公式肯定是错误的.她的根据是什么?圆锥的高h 和底面半径R问题解答:由公式V =13πR 3h 可知体积的单位为m 4,这是不对的,所以这个公式肯定是错误的.课堂探究主题一力学单位制【问题探究】探究点1 下面这些仪器所测物理量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提示:牛顿秒米千克探究点2 比赛中两辆摩托车的速度分别为v1=144 km/h,v2=50 m/s,甲同学说v1>v2,乙同学说v1<v2,哪一个同学说得对,为什么?提示:两个速度选取了不同的单位制,不能直接比较其大小,应先把它们统一到同一单位制中,在国际单位制中v1=144 km/h=40 m/s<50 m/s,所以乙同学说得对.统一单位制的重要性单位制毁掉了宇宙探测器.某国针对火星开发的宇宙飞船探测器燃烧坠毁的原因是:数据计算出现错误,将不同单位混为一谈,居然没有将磅转换成千克,致使探测器最终坠毁.【探究总结】1.力学中的单位制2.基本单位是所选定的基本量的单位,物理学中共有七个基本单位,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不一定是基本单位,如m/s2、N,而基本单位也不一定是国际单位,如cm、g.思路点拨【典例示X】例1 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填序号字母)A.密度 B.米/秒 C.牛顿 D.加速度E.质量 F.秒 G.厘米 H.长度I.时间 J.千克(1)属于物理量的是________.(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物理量的有________.(3)在物理量的单位中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________.(4)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________,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解析:解答该题时一定要区别下列概念:物理量和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1)属于物理量的是密度、加速度、质量、长度、时间,即选:A、D、E、H、I;(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物理量的有质量、长度、时间,故选:E、H、I;(3)米/秒、牛顿是导出单位,故选:B、C;(4)在国际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秒、千克,故选:F、J,属于导出单位的是米/秒,牛顿,故选:B、C.答案:(1)A、D、E、H、I (2)E、H、I (3)B、C (4)F、J B、C训练1 (多选)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kg、m/s、N是导出单位B.kg、m、s是基本单位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g,也可以是kgD.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F=ma解析:A错:m/s、N是导出单位,kg是基本单位.B对:kg、m、s是基本单位.C错: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kg,不是g.D对: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F=ma.答案:BD主题二力学单位制在解题中的应用,【问题探究】探究点1 在学习了力学单位制后,甲同学由公式G=mg得g的单位为N/kg,可是乙同学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v=gt得g的单位为m/s2,二人争执不下,都认为自己导出的单位正。

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高中一年级学期第一学期课题力学单位制教师性别书名: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材教科书人教版设计思想由于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计算和推理,这是学生采用自学这种学习方法的很好的一节课,通过引导、让学生以总结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

对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部分,尤其是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在带领学生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发展历程中,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关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重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为2019 年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在本节课之前,教材已经介绍了大量物理量及物理量的单位,明确了这些物理量之间的规律。

在教学中起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本节课通过单位之间的构建过程,使学生了解物理量的关系,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单位关系。

加深对物理量的认识;通过国际单位制的学习,认识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通过国际单位制在物理计算和具体应用,进一步拓展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方便了国际间的交流,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中计算和运用的一种规范约束。

中学生应该注意学习,逐步习惯,在记录、表达和计算中规范使用。

学情分析同学们对单位并不陌生,但是却对单位制了解甚少,而且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也很少研究单位确立的方法及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单位对结果的影响,更是很少注意到单位与科学、社会的关系。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一些单位的定义有些困惑。

比如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一牛,这样的定义有些随意但又比较复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物理量单位的秘密和使用规则。

体会到进行单位规定的合理性和方便性,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

明白准确使用单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核心素养1. 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与力学有关的三个基本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中7 个基本单位。

2. 科学思维:能根据物理量的定义式或者物理关系来推导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能在运算过程中规范使用物理单位,会利用单位制判断一个物理量表达式的正误等有关问题。

4.4 力学单位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4.4 力学单位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4.4 力学单位制〖详细教材分析〗物理公式不仅是物理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还包括单位关系和方向的关系。

初中学过的单位选取的原则大多是某个人对物理的贡献,学完本课以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知道单位是由几个基本单位通过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

探究物理量单位如何确定及利用单位制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的概念。

科学思维:知道国际单位制及七个基本量和基本单位。

科学探究:掌握根据物理量关系式确定物理量单位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掌握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使用方法,能用单位制判定表达式的正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3、单位制。

难点:统一单位后正确书写计算过程。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问题组,结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从网上的数学悖论入手1元=100分100分=10分×10分10分×10分=0.1元×0.1元0.1元×0.1元=0.01元最后证得:1元=0.01元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现在单位上,学完本课你就知道了。

教学设计说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基本单位计量一头大象的质量时常用吨(t )作单位,但在计量人的质量时常用千克(kg )作单位,自由落体加速度g 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2),在初中学习时,g 的单位曾用牛顿每千克(N/kg )。

这些单位的使用有什么规则吗? 在关系式tx v ∆∆=中,位移长度单位用米(m ),时间单位用秒(s )得出的速度单位就是米每秒(m/s )。

这个单位重点斜线,它也就是“除以”或者分数的意思和公式的形式是对应的。

同理在关系式tv a ∆∆=中,速度单位就是米每秒(m/s ),时间单位用秒(s ),那么得出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 2),同样的m/s 再除以一个s,分母就变成二次方。

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4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学目标】1.能识别基本量、基本单位、导出单位,了解单位制。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单位。

3.认识国际单位制在物理计算和公式检验中的应用。

4.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以前的教材内容已经介绍了大量的力学量和单位,明确了这些力学量之间的物理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通过单位制的建构过程使学生了解物理关系,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单位关系,加深对单位规定的认识;通过国际单位制的学习,认识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通过国际单位制在物理计算和公式检验中的两个具体应用,进一步拓展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大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物理量以及对应的单位;知道这些物理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但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是零碎的;对物理量单位的规定较为困惑。

【教学重点】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力学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应用。

【教学难点】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概念的建构。

【教学方法】本课以活动探究为主,配以导学单,结合问题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本节课流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知识梳理,分析归纳——例题分析,得出结论——应用拓展,回归情景,解决问题教学中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把复杂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思考分析。

【教学过程】【本课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单位制的分类和作用。

单位制往往不被同学们所重视,不少同学解题时恰恰是因为单位出差错,而使解题结果出错。

所以同学们要真正弄清单位制的作用,弄清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计算时,先选定单位制,统一物理量的单位,然后正确运用公式,这样单位就不会出现错误。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一物理必修一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牛顿运动定律部分出现,是因为从历史来看,经典力学的发展,各国科学家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单位制的问题,以为什么同一物理量可能采用不同单位来计量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单位制的思考,通过介绍国际单位制,帮助学生形成对单位制系统、全面的认识。

力学单位制对于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准确使用和表示单位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量。

2、知道力学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可以从单位中推导出来。

3、知道国际单位制,认识到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能在运算过程中规范使用物理单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后人认为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统一了度量衡的标准,即所谓车同轨书同文,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在科学研究方面,单位制的统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例如20世纪末美国曾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 在设定环绕轨道半径时,个别人使用了英制单位,没有进行单位换算,导致探测器离火星过近, 温度过高而起火,随后脱离轨道坠入火星的大气层。

致使美国损失价值1.25亿美元的火星探测器。

思考与讨论:计量一头大象的质量时常用吨(t)做单位,但在计量人的质量时却用千克(kg)做单位。

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2),在初中学习时,g的单位曾用牛顿每千克(N/kg)。

这些单位的使用有什么规则吗?【问题探究1】基本单位类似于光的三原色,在单位制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单位即基本量。

1.基本量:被选定的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单位的一些物理量。

如力学中有长度、质量、时间.2.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如长度的单位“米”、质量的单位“千克”、时间的单位“秒”等.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例如速度的单位“米每秒”、力的单位“牛顿”(千克米每二次方秒).例1:下列物理量既属于矢量,其单位又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A.质量B.位移C.时间D.力【问题探究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960年的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制订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国际单位制(1)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量国际单位制中选定长度(l)、质量(m)、时间(t)、电流(I)、热力学温度(T)、发光强度(I)、物质的量(n)七个量为基本量.(2)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长度l,单位:m;质量m,单位:kg;时间t,单位:s.例2: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A.米、牛顿、千克B.千克、焦耳、秒C.米、千克、秒D.米/秒2、千克、牛顿【问题探究3】单位制的应用1.简化计算过程的单位表达:在解题计算时,已知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计算过程中不用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即可.2.推导物理量的单位,判断比例系数的单位:物理公式在确定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时,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公式中物理量间的关系推导出物理量的单位.根据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可判断公式中比例系数的单位。

4力学单位制-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4力学单位制-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4 力学单位制-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知识要点力和力的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为单位。

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a其中,F为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

力学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力的单位为牛顿(N)。

此外,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量还有功、能、动量和压强等。

动能定理和功动能定理是指在作用力沿着运动方向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增加,且动能增加的大小等于做功的大小。

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为功,F为物体受到的力,s为移动的距离,θ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动量定理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运动状态的量度。

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分别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所决定。

动量定理是指,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动量将发生变化,变化量等于所受力的冲量。

教学内容与流程第一部分:力和力的计算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掌握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3.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

教学重点1.掌握力计算公式和单位;2.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

教学内容1.用力计量器测量物体所受力的大小;2.给出力的概念和基本特性;3.讲解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4.授课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1.介绍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历史;2.介绍力和力的计算公式;3.通过实验,测量物体所受力的大小;4.认识力学单位制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动能定理和功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应用;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概念。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动能定理的内涵;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概念。

教学内容1.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应用;2.介绍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学流程1.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应用;2.分析动能定理的实际应用;3.授课动能定理和功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动量定理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掌握动量定理的内涵和应用。

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力学单位制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理解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概念。

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及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表示(米、千克、秒)。

能够通过物理公式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理解单位不统一带来的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单位换算和推导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概念,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应用。

难点:通过物理公式推导其他物理量的单位,理解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我将建立更加及时的反馈机制。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小测验或即时反馈环节,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我也将鼓励学生主动向我反馈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以便我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单位不统一造成误解或错误的视频或图片(如火星探测器因单位失误而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单位统一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单位不统一会带来这么多问题?我们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2. 新课讲授基本单位:定义:在物理学中,选定的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叫作基本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

强调基本单位在物理计算中的基础地位。

导出单位:定义: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作导出单位。

示例:速度(m/s)、加速度(m/s²)、力(N)等。

通过物理公式推导导出单位的过程,让高年段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4.4力学单位制+教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4力学单位制+教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题 4.4 力学单位制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量:质量、长度、时间以及它们的基本单位。

2. 知道力学中除长度、质量、时间以外其他物理量都是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

3. 知道国际单位制。

重点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单位。

难点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单位。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所以弄清楚单位很重要。

姚明身高2.26米,张飞身高8尺,他们两个谁高呢?生:需要统一一下单位。

师:现在的一尺约等于0.33米,那张飞是2.64米?生:不可能!应该古代和现代的尺不一样。

教学过程师:是的,张飞身高其实约为1.93米,还是姚明身高更高。

问:图中三辆车哪个更快呢?生:也需要统一单位。

师:是的,古代秦始皇就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统一度量衡。

但是要是跟国际有人进行交易,这个度量衡又不一样了,所以有人规定了国际单位。

二、新课教学问:至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力学量?它们的单位是什么?生:位移、速度、加速度。

师:总共有这些单位。

问:分析上述各量的单位组成,可以发现什么特点?生:均由长度、质量、时间三个量的单位组成。

师:长度、质量、时间就成为基本量,他们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其他单位是通过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称为导出单位。

以下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师:力学单位制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例1. 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 kg,在14 N的恒力作用下,5 s末的速度是多大?5 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不计摩擦)解:根据已知条件,m=7kg,F=14N,t=5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过程a=F/m= 14N/7kg=2N/kg=2m/s2v=at=2m/s2×5s=10 m/sx=12at2= 12×2m/s2×25s2=25m上面的计算就可以写成:a=F/m=147m/s2 =2m/s2v=at=2×5m/s=10m/sx=12at2= 12×2 ×25m =25m师:例2. 试判断下列公式一定有错的是(ACD)A. Fx=mv2-mv1B. Ft=mv2-mv1C. v=√kPρD. F=(v22-v12)2x师:例3. 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A.密度B.米/秒C.牛顿D.加速度E.质F.秒G.厘米H.长I.时间J.千克(1)属于物理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3)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

力学单位制 教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力学单位制  教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1)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物理观念,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2)知道什么是单位制,能区分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3)明确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和力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单位。

2.科学思维(1)培养学生由基本单位推导出导出单位的能力。

3.科学探究(1)在物理运算过程中渗透单位的规范使用和正确的表示方法;(2)探究怎样使运算过程简化。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2)力学中的三个单位本节难点:计算过程中单位的统一及正确书写;【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讲授法学法: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问题导入,引入新课【思维引导】问题1:400m接力赛中运动员的速度是24km/h,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的速度是8.33m/s,问是短跑运动员跑得快还是接力赛运动员跑得快?问题2:依据常规思维1+1=2,反问物理计算中1+1真的等于2吗?提出1(m)+1(cm)等于2吗?【教师引导】提问还有哪些情况下1+1不一定等于2呢?【学生思考】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比较速度的大小。

【学生思考】当单位不统一时1+1不一定等于2。

【学生思考】1元+1角≠2;1(kg)+(g)≠2;1(h)+(s)≠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物理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单位统一的物理观念。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联想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问题导入,启发思考【问题1】看一下我们以前学的物理关系式:v=x/ta=(v-v0)/t 【学生归纳总结】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同时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单位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出物理量与物理单位之间的关系?【问题2】例举公式F=ma 能推导出F的单位还可以怎样表示?提出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4.4 力学单位制教材分析:《力学单位制》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必修1模块中“机械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下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材以为什么同一物理量可能采用不同单位来计量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单位制的思考,结合学生熟悉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介绍基本量、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等概念,通过介绍国际单位制,帮助学生形成对单位制系统全面的认识,最后通过例题来示范对单位的规范使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悉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单位,对很多物理量的单位,如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对这些单位的了解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通过物理量的定义,学生了解各物理量的单位存在关系,例如加速度的单位可由速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导出,这些认知对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把握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单位全面、清晰的认识。

学生经历初中的学习,在使用单位进行运算和表达形成了习惯,经过本节的学习后要使用更加便捷的表达方式,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单位制的含义,知道力学中质量(m)、长度(l)、时间(t)以及它们的基本单位千克(kg)、米(m)、秒(s).2.学生知道力学中除长度、质量和时间以外的物理量的单位都是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基本单位中推导出来的导出单位。

3.学生知道国际单位制,能够根据物理量的定义或者物理关系来推导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能够认识到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单位制能促进世界科技、文化交流。

4.学生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能在运算过程中规范使用物理单位。

教学重点: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教学难点:根据物理量关系推导物理量单位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情境:根据《学生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标准号GB/T 3976-2014),学生课桌共分0号、1号…、10号共11种.甲、乙两名同学测量“1号”课桌面的高度,测量结果分别是76和760.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测量的结果不正确。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新知学习过程另外,我国还采有国家法定单位,如时间的单位“h
(时)” 和“min (分)” 、质量的单位“t (吨)”
等。

(二)国际单位制
以前,由于各国采用的基本单位不同,以及由此推
导出的单位也不相同,因而存在着多种单位制。

多种单
位制的并用,严重影响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为了
避免这一点,国际上制定了一种通用的、适合一切计量
领域的单位制,叫做国际单位制,国际代号为SI。

1971年第十四届计量大会决定采用七个基本单
位。

1984 年2月27日,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
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现在世界上许多
国家都采用了国际单位制或者正在向国际单位制过渡。

引导学生明确
在对比研究同
一物理量的大
小时,需要统
一到同一单
位,使学生认
识到单位统一
的重要意义
新知学习过程
技能训练三、例题精讲
例:一辆质量为1 t的小汽车,在水平路上行驶,已知
发动机的牵引力为 1 200 N,小汽车在运动时所受阻力
为车重的 0.02 倍。

问:
(1)汽车开出后的加速度是多大?
(2)小汽车经过多少时间它的速度可达10 m/s?g取
10 m/s2。

分析:画出汽车受力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小汽车
的加速度。

讲授法
讨论法
学生分组讨
论,教师梳理
思路,总结归

巩固新知
培养学生分
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落实
巩固性原则。

【新教材】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章节综合与测试)

【新教材】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章节综合与测试)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

有些学生初中物理基础薄弱。

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

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物理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1、深入钻研新教材。

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

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

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物理应用;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物理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4.4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4.4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章节名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授课类型新授课计划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学生一、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与力学有关的三个基本单位.(3)了解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科学思维】(1)能够根据物理量的定义式或者物理关系来推导其他物理量的单位.(2)能在运算过程中规范使用物理单位.(3)会利用单位制判断一个物理量表达式的可能正误等有关问题.【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1)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2)认识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单位制能促进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二、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单位制.三、教学难点计算过程计算、判断、推导物理量单位及其正确.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文献阅读法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分析【现象演示】视频演示1:组织学生观看加拿大航空143号班机迫降事故,反思、追溯迫降原因。

视频演示2:组织学生观看NASA火星气候探测者号发射失败,反思发射失败原因。

【教师提问】提问1: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两种现象?提问2:什么是英制单位?什么是公制单位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采用多媒体纪实式引入新课。

本环节“现象演示”引入真实世界事件,勾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方程计算采用不同公制,会带来巨大误差,对生产生活、科学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其后,引入本节课概念“单位制”;“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真实世界向科学思想世界过渡。

课堂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分析1.课题解析基于章节题目,分析章节重点。

为学生建立主题核心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搭建脚手架,实现该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天马星空回忆过往知。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导学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导学案

4.4 力学单位制学习目标1.通过目标1及其活动知道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的确切含义,知道力学三个基本量和基本单位。

(物理观念)2.通过目标2及其活动可以利用公式、国际单位制进行科学推理,得出导出单位,会用量纲法解决问题。

养成规范使用物理单位和表示方法的习惯,形成遵守规范的意识。

(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二、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哪些是基本单位情境引入我们在第二章中学习了自由落体加速度 g 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m/s2,在初中学习时, g 的单位曾用牛顿每千克 N/kg 。

这两个单位会不会是相同的呢?问题引领:1.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单位 m/s2、 N/kg 是根据什么得出的?由此可见,物理关系式除了反映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还反映了什么关系?2.在单位制中,由物理关系式确定的单位叫什么单位?这些单位都可以用哪些单位表示?3.单位制由哪两部分组成?哪些物理量的单位是力学中的基本单位?知识生成:1.物理公式的功能:物理学的关系式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①_______之间的关系。

2.在物理学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作②_________,它们相应的单位叫作③___________。

3.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叫作④_________,推导出来的相应单位叫作⑤___________。

应用探究:[活动1].例1(习案第1题):测量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下列的( )。

A.密度计、弹簧测力计、打点计时器B.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C.秒表、天平、量筒D.米尺、天平、秒表学习目标2 为什么要用国际单位制阅读课本“国际单位制”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有哪些?相对应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在物理运算中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则最后得出的结果其单位是否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知识生成: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作⑥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四节力学单位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3.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制,以简化运算。

【核心素养发展】
核心知识
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核心能力
1.让学生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
3.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
4.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
科学品质
1.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
2.了解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让学生了解单位制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关系.
4.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计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单位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单位制在计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

(一)新课导入
前边我们已经学过许多物理量,它们的公式各不相同,并且我们知道,有的是通过有关的公式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的:那么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又是如何构成单位制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内容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1)举例:
a :对于公式t
s v =,如果位移s 的单位用米,时间t 的单位用秒;我们既可用公式得到v 、
s 、t 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够确定它们单位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b :用公式F =ma 时,当质量用千克做单位,加速度用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求出的力的单位就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也就是牛,并且我们也能得到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2)总结推广: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3)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a :在物理学中,我们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b :据物理公式中这个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c :举例说明:
1)我们选定位移的单位米,时间的单位秒,就可以利用t
s v =推导得到速度的单位米每秒。

2)再结合公式
t Vo
-
Vt
a ,就可以推导出加速度的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3)如果再选定质量的单位千克,利用公式F=ma就可以推导出力的单位是牛。

4)基本单位和到单位一起构成了单位制。

5)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得到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1.基本单位
长度单位:米(m)
质量单位:千克(kg)
时间单位:秒(s)
2.导出单位:
速度单位:米/秒(m/s)
加速度单位:米/秒2(m/s2)
力的单位:牛顿(N)
三、例题讲解
【例1】下列物理量单位中哪些属于基本单位,哪些属于国际单位制单位:吨(t)、
米(m)、毫米(mm)、小时(h)、秒(s)、焦耳(J)、牛米(N·m)、微克(μg)、千克(kg)、微秒(μs)、克/厘米3(g/cm3)
【解析】首先应明确,在力学中所有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都是基本单位,所以上述单位中吨(t)、米(m)、毫米(mm)、小时(h)、秒(s)、微克(μg)、千克(kg)、微秒(μs)等都是基本单位。

属于国际单位制的是:m、s、kg、N·m
值得一提的是,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把国际单位制的单位与基本单位混为一谈,持这种错误观点的同学会只把m、s、kg作为第一问的答案。

【例2】质量为500g的物体受力作用后获得10m/s2的加速度,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多少牛?
【解析】从题中可看出、题目给出了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但均不是国际单位,因此需要将单
位换成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物体质量m=500g=0.5kg
物体的加速度a=10cm/s 2=0.1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得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0.5×0.1N=0.05N
利用国际单位制运算时,不需要带单位运算,只要在每个结果的后面写上正确的单位即可。

四、巩固练习
1、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A.质量; B.N ; C.m/s 2 ; D.密度; E.m/s ; F.kg ; G.cm ;H.s ; I.长度 j.时间。

(1) 属于物理量的是 。

(2) 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 ;
(3)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有 ,属于导出单位的有 。

2、例题:
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 ,在14N 的恒力作用下:
a :5s 末的速度是多大?
b :5s 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大?
分析:本题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已知,需要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初速度v 0=0,在恒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它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m 和所受的力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求出加速度a ,即可用运动学求解得到最终结果
解答:
已知:m =7kg ,F =14N ,t =5s
求:v t 和S 解:kg
7N 14==m F a =2m/s 2=2N/kg v t =at=2m/s 2×5s=10m/s
s=21at 2=21×2m/s 2×25s 2
=25m 说明:按国际单位制统一各已知量的单位后,不必一一写出各物理量的单位,只在最终结果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就可以了。

简化后的解题过程:
m a s s m s m at v s m s m m F a t t 252522
121/10/52/2/7
1422
2=⨯⨯===⨯=====
五、板书设计
⎪⎩
⎪⎨⎧⎩⎨⎧量的单位计算中不必一一写出各际单位制,
)在计算时,一般用国(单位式推导出来的物理量的)由基本单位和物理公(导出单位长度;质量;时间
)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单位)选定的几个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单位制2121 六、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课本p100全部
七、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八、视野拓展
在古代,人们常用身体的某些器官或部位的尺度作为计量单位.在遥远的古埃及时代,人们用中指来衡量人体的身长,认为健美的人身长应该是中指长度的19倍.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仅以长度为例,欧洲曾以手掌的宽度或长度作为长度的计量单位,称为掌尺.在英国,1掌尺相当于7.62 cm 而在荷兰,1掌尺却相当于10cm .英尺是8世纪英王的脚长,1英尺等于0.304 8 m .10世纪时英王埃德加把自己大拇指关节间的距离定为1英寸.1英寸为2.54cm .这位君王又别出心裁,想出了“码”这样
一个长度单位.他把从启己的鼻尖到伸开手臂中指末端的距离——91 cm,定为1码.到了1101年,亨利一世在法律上认定了这一度量单位,此后,“码”便成为英国的主要长度单位,一直沿用了1 000多年.在我国亦有“伸掌为尺”的说法.我国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两臂伸开长八尼,就是一寻;从秦朝(约公元前221年)至清末(约公元1911年)的2 000多年间,我国的“尺”竟由1尺相当于0.230 9 m到0.355 8m的变化,其差别相当悬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