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硬盘内部结构.

合集下载

电脑硬件详解.ppt

电脑硬件详解.ppt

不相伯仲,差距只是几个百分点。
▪ Matrox。

当年和nv,ati一起争夺独立显卡市场份额的一家公司,在曾经的一个时期
Matrox的显卡和nv,ati曾经在性能上比肩过。但由于后来其开发能力日渐衰退,在
GF5时期,也就是ati的9000系列时期,Matrox由于性能上整整落后了GF5900和
Raden9800一个世代而逐渐被淘汰,淡出了民用独立显卡市场。
(Fabless)IC半导体设计公司。
整理版ppt
28
ATI
▪ ATI(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是世界著名的显示芯片 生产商,和nVIDIA齐名,中文名叫“冶天”。 在1985年 至2006年之间是全球重要的显示芯片公司,总部设在加
拿大安大略省万锦,直至被美国AMD公司收购后成 为该公司的一部份。ATI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曾拥
常见的三种BIOS:Award、AMI、Phoenix
整理版ppt
11
▪ 总线扩展槽:按功能分为内存插槽、 PCI/ISA扩展槽、AGP,PCI,PCIE显示 卡插槽等
▪ 各类I/O接口:软硬盘、键盘鼠标、打印机、 USB(通用串行总线)、COM1/COM2等。
整理版ppt
12
硬盘
▪ 功能:硬盘是我们熟
的市场份额,而AMD不足20%。
整理版ppt
25
GPU
▪ GPU英文全称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译为“图 形处理器”。GPU是相对于CPU的一个概念,由于在现代 的计算机中(特别是家用系统,游戏的发烧友)图形的处理 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一个专门的图形的核心处理器。
▪ GPU是显示卡的“大脑”,它决定了该显卡的档次和大部

固态硬盘SSD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固态硬盘SSD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固态硬盘SSD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固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以及缓存单元组成,现在很多用户都在使用,容量大,读取和存储速度又快,那么内部结构组成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小编给大家科普的固态硬盘内部结构知识。

固态硬盘内部结构详解下面我们简单的聊了聊关于固态硬盘的发展历程,以及固态硬盘行业当下的市场格局,而这些都是比较大比较宏观的东西。

今天,将从微观出发,从固态硬盘本身出发,简单剖析固态硬盘的内外构造,让更多的人知道固态硬盘究竟长什么样子。

SSD主要由电子芯片及电路板组成:根据固态硬盘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固态硬盘的内部结构,其实就是由三大块主控芯片、闪存颗粒、缓存单元构成,那么接下来,我们逐一来看。

1、固态硬盘大脑:主控芯片正如同CPU之于PC一样,主控芯片其实也和CPU一样,是整个固态硬盘的核心器件,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

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上,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上产生很大的差距。

慧荣主控当前主流的主控芯片厂商有marvell 迈威(俗称“马牌”)、SandForce、siliconmotion慧荣、phison群联、jmicron智微等。

而这几大主控厂商,又都有着自己的相应特点,应用于不同层级的固态产品。

以台系厂商siliconmotion慧荣为例,此款主控芯片主要特点在于能够为固态硬盘厂商提供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一体化主控方案,包括主控芯片、电路板以及存储单元,能够极大的提升产品的更新速度和使用寿命,并且不存在兼容等问题。

2、核心器件:闪存颗粒单元作为硬盘,存储单元绝对是核心器件。

在固态硬盘里面,闪存颗粒则替代了机械磁盘成为了存储单元。

机械硬盘是由哪些元件组成的

机械硬盘是由哪些元件组成的

机械硬盘是由哪些元件组成的学习计算机硬件的朋友们应该都了解过机械硬盘,不过可能只是知道概念,并不知道内部的具体结构,下面就讲解机械硬盘从外部结构到内部结构的组成,阅读下文了解机械硬盘的结构组成。

机械硬盘是由哪些元件组成的?硬盘外/内部结构解剖总得来说,硬盘主要包括: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

所有的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即盘片主轴。

而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得,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

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动作,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的速度在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硬盘是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所以必须完全密封。

一、外部结构在硬盘的正面都贴有硬盘的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标注着与硬盘相关的信息,例如产品型号、产地、出厂日期、产品序列号等。

在硬盘的一端有电源接口插座、主从设置跳线器和数据线接口插座,而硬盘的背面则是控制电路板。

总得来说,硬盘外部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部份:(一)接口接口包括电源接口插座和数据接口插座两部份,其中电源插座就是与主机电源相连接,为硬盘正常工作提供电力保证。

数据接口插座则是硬盘数据与主板控制芯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通道,使用时是用一根数据电缆将其与主板IDE接口或与其它控制适配器的接口相连接,经常听说的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也就是指数据电缆,数据接口可以分成PATA接口、SATA接口、SCSI接口。

(二)控制电路板大多数的控制电路板都采用贴片式焊接,它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

在电路板上还有一块ROM芯片,里面固化的程序可以进行硬盘的初始化,执行加电和启动主轴电机,加电初始寻道、定位以及故障检测等。

在电路板上还安装有容量不等的高速数据缓存芯片。

win8系统笔记本整数磁盘分区、磁盘清理、关闭系统保护、合并分区、重新分区详细图文教程(精华)

win8系统笔记本整数磁盘分区、磁盘清理、关闭系统保护、合并分区、重新分区详细图文教程(精华)

Win8系统笔记本整数磁盘分区、磁盘清理、关闭系统保护、合并分区、重新分区详细图文教程(精华)【前言】本文最重点的是要对磁盘进行分区,并进行整数分区。

很多用户刚上手新win8系统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参照执行),想认真对自己的爱本分区。

可按照网上的教程往往觉得C盘分区空间大得很闹心和伤神。

本人在此以详细经验介绍一下,对win8系统进行精确磁盘分区方法,并保证系统分区即C盘想要多大就有多大,而且数字精确到整数。

并请读者读到文章最后的提示部分。

打算入手Win8系统新本本的也可以留存此文档,对用户有帮助,就请点评支持一下。

【步骤概略】1、磁盘整理(也可忽略此步骤);2、关闭系统保护;3、对磁盘进行分区。

【数据和快捷键】★磁盘分区精确数值对应速查表(超级有用):1G : 1028M 2G : 2056M 3G : 3075M 4G : 4103M 5G : 5123M 6G : 6150M 7G : 7170M 8G : 8198M 9G : 9217M 10G : 10245M 15G : 15367M20G : 20482M 25G : 25604M 30G : 30726M 35G : 35841M 40G : 40963M45G : 46085M 50G : 51208M 55G : 56322M 60G : 61444M 65G : 66567M70G : 71681M 75G : 76803M 80G : 81926M 85G : 87048M 90G : 92162M95G : 97285M 100G : 102407M 110G : 112644M 120G : 122888M130G : 133125M 140G : 143362M 150G : 153606M 160G : 163843M170G : 174088M 180G : 184324M 190G : 194561M 200G : 204806M注:电脑采取二进制计数,因此,要想使磁盘空间显示为整数值,就必须输入它后面对应的数值。

(整理)UITSV1000G2产品规格指南.

(整理)UITSV1000G2产品规格指南.

创新科存储技术有限公司UIT SV1000G2系列产品规格指南2012.09目录1UIT SV1000G2系列产品概述 (3)2UIT SV1000G2系列产品市场定位 (3)3UIT SV1000G2系列产品系统架构 (3)3.1专业的UStor存储管理系统 (3)3.2架构领先的硬件平台 (5)4UIT SV1000G2系列产品特性 (6)4.1第三方软件集成,优化架构与成本 (6)4.2IP SAN/NAS统一存储,适应动态应用 (6)4.3高性能、高扩展性的硬件设计,适应业务增长 (6)4.4丰富的存储管理特性,满足企业级应用 (7)5UIT SV1000G2系列产品功能 (7)5.1RAID6 (7)5.2组IP (8)5.3端口绑定 (8)5.4iSCSI CHAP安全设定 (8)5.5NAS磁盘配额 (8)5.6NAS的用户访问控制 (9)5.7NDMP协议支持 (9)5.8WORM功能 (10)5.9Stripe Size设置 (10)5.10RAID在线扩容 (11)5.11磁盘组恢复 (11)5.12全局热备盘 (11)5.13Snapshot数据快照拷贝 (11)5.14性能统计报表 (14)5.15UPS掉电保护 (14)5.16SNMP/Email报警 (14)5.17配置备份与恢复 (15)5.18系统诊断功能 (15)5.19UBackup备份模块 (15)6UIT SV1000G2系列产品技术规格 (17)注:本白皮书内容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1 UIT SV1000G2系列产品概述SV1000G2系列产品是创新的企业级应用存储系统,简单易用、管理方便、性价比高,是支持丰富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的入门级IP SAN/NAS存储系统。

SV1000G2系列产品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体系架构,融入SAS、多核处理器、多协议负载均衡等多项先进的数据处理和传输技术,适合于对容量、性价比、应用结合能力等要求较高的领域,是高适应性、高性能的IP SAN存储系统。

(整理)第三节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整理)第三节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项目三选购和维护一台计算机第三节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教学目标】⏹了解微机主机的组成⏹了解微机外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了解微机输入设备的分类及特点⏹了解微机输出设备的分类及特点【教学时序】一、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下图所示为一台多媒体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它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和耳机等。

1.主机微机的主机箱内一般安装着系统主板(包括CPU和内存等)、外存(软盘、硬盘和光盘)、总线扩展槽、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显示适配卡、打印适配卡、声音卡、视频卡和Modem卡)等。

(1)主板主板也称系统主板或母板,它是一块电路板,用来控制和驱动整个微型计算机,是微处理器与其他部件连接的桥梁。

主板主要组成:■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外设接口插座■串行和并行端口(2)CPU■CPU是微型计算机的心脏,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微型计算机的处理功能是由CPU来完成的。

■CPU芯片决定了计算机的档次,CPU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微型计算机的性能。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两个:字长和主频。

字长(位):指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CPU字长越长,性能越强。

PC机的字长,已由8088的准16位(运算用16位,I/O用8位)发展到现在的32位、64位。

主频(Mhz):CPU工作的时钟频率,单位为MHz(兆赫兹)。

主频越高处理数据速度越快。

如Pentium III 800表示CPU型号为Pentium III,主频为800MHz。

Pentium 4 2.0G表示CPU型号为Pentium 4,主频为2.0GHz。

(3)内存(主存储器或主存)内存用于存放计算机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它可被CPU访问,直接与CPU交换信息。

其特点是:读写速度快,但容量较小,价格也较高。

内存储器目前大多采用半导体存储器,按功能分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和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两类。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整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整理

一.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1945年,数学家冯诺依曼研究EDVAC机时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1.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2.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3.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数表示。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5.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通常,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在特定条件下,可根据运算结果或根据设定的条件改变执行顺序。

6.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二.计算机硬件框图1.冯诺依曼计算机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2.现代计算机转化为以存储器为中心各部件功能:1.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存在运算器内。

2.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3.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处理运算结果4.输入设备用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换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鼠标键盘)。

5.输出设备可将机器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打印机显示屏)。

计算机五大子系统在控制器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自动工作。

由于运算器和控制器在逻辑关系和电路结构上联系十分紧密,尤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出现后,两大不见往往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合起来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把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简称为I/O设备。

现代计算机可认为由三大部分组成:CPU、I/O设备及主存储器。

CPU与主存储器合起来又可称为主机,I/O设备又可称为外部设备。

主存储器是存储器子系统中的一类,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可以直接与CPU交换信息。

另一类称为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又称外村。

算术逻辑单元简称算逻部件,用来完成算术逻辑运算。

控制单元用来解实存储器中的指令,并发出各种操作命令来执行指令。

ALU和CU是CPU的核心部件。

I/O设备也受CU控制,用来完成相应的输入输出操作。

硬盘的原理

硬盘的原理

硬盘的原理
硬盘是一种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设备。

它由多个盘片叠加在一起组成,并通过电机驱动转动。

每个盘片上都有许多数据磁道,这些磁道被划分成相等大小的扇区。

扇区是硬盘中最小的数据单元,通常为512字节或4KB。

硬盘的数据存储原理基于磁性材料的特性。

盘片表面覆盖着一个薄膜状的磁性层,这个层可以被磁化。

硬盘的读写头是用于读取和写入数据的装置,它位于盘片上方或下方的移动臂上。

读写头可以根据电磁信号来改变磁化方向,从而在磁性层上存储数据。

当需要写入数据时,硬盘的控制器会发送指令,让移动臂定位到正确的磁道上。

然后,读写头会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以读取或写入数据。

要写入数据,控制器会发送电流来改变磁性层的磁化方向,以表示二进制位的0或1。

要读取数据,读写头
会检测磁性层上的磁场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控制器。

硬盘还包括一个固定的启动区,它存储了引导记录和分区表等引导信息。

引导记录是一小段程序,用于引导操作系统的加载。

分区表则记录了硬盘上的逻辑分区信息,操作系统可以通过分区表来访问和管理硬盘上的数据。

总的来说,硬盘通过磁性材料的磁化来存储数据,通过读写头的移动来读取和写入数据。

控制器负责管理整个硬盘的读写操
作。

硬盘的存储原理使其成为计算机中重要的数据存储设备之一。

Win7系统日常维护-(让电脑越来越好用,教你怎样整理硬盘,更改C盘User文件夹,系统瘦身)

Win7系统日常维护-(让电脑越来越好用,教你怎样整理硬盘,更改C盘User文件夹,系统瘦身)

1,Temp文件夹是什么文件夹?C盘里所有的TEMP文件夹都是临时文件夹文件夹可以删除为节省可用空间,你可以在启动电脑的时候自动清空Temp文件夹中的文件。

方法是选择“开始|运行”,键入“sysedit”,单击“确定”,启动“系统配置编辑程序”,进入“c:\autoexec.bat”窗口,在文本末尾加入:deltree /y C:\Windows\Temp,保存并退出。

此后,在你每次启动计算机后就会得到一个空白的Temp文件夹了。

Local Settings(译“本地设置”)里的Temp文件与普通的Temp文件夹有所区别。

系统临时文件,即在Windows目录下的文件夹保存了一些系统运行所临时生成的文件;可以全部删除,但在Local Settings中的临时文件夹则是保存专门对某个用户的一些临时信息,如果你当前不是这个用户在使用电脑时,最好不要随便删除其他用户下面的这个文件夹中的内容,否则会导致其他用户在使用时出现问题。

2-1.如何合理安排硬盘布局大家都有一台心爱的电脑,电脑里存储着自己宝贵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构成你喜欢看的视频,也可以形成你喜欢听的音乐,还有可能是游戏、软件、文字或者其他的东西。

网上的资源层出不穷,下载这些东西也成了每个拥有电脑的人经常做的事。

资源堆积就会让自己的电脑文件变得乱七八糟,不加以整理的话就会使自己的硬盘成了“垃圾堆”,以后想找东西都很不方便,还会拖累电脑速度。

如何合理分配这些文件,使自己的电脑看起来更清爽一点呢?本人就以自己的实际检验,来告诉大家步骤/方法1. 假如500G的硬盘,去掉损耗还有隐藏分区共450G,分成了4个区。

c盘一般用于装系统,无需分给它过大的空间,只要给20、30G便可以了(xp系统和win7占用的空间不一样,所以根据需要可调整空间,分区用软件是分区魔术师,使用该软件会格式化硬盘,慎用)、注意,系统盘不能过满,否则将会影响电脑性能,有些人机子突然很卡,可能就是你系统盘东西太多的缘故,一般系统盘装个系统,装个杀毒软件就不要装其他的东西了。

磁盘碎片产生的原理,写出整理磁盘碎片的方法

磁盘碎片产生的原理,写出整理磁盘碎片的方法

磁盘碎片产生的原理,写出整理磁盘碎片的方法一、磁盘碎片产生的原理磁盘碎片是指在磁盘上存储的文件被分割成多个不连续的区域,导致磁盘读取速度变慢以及数据容易丢失的现象。

磁盘碎片的产生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件删除与移动:在电脑上删除文件或者移动文件时,磁盘上原有的文件被删掉或者移动到新的地址,留下了一些不连续的空间。

2.文件重命名与修改:在电脑上重命名或修改文件时,文件的名称和大小同时改变,导致磁盘上原有的文件碎片化。

3.磁盘空间的动态分配:当一些小文件被删除或者移动走时,留下的空间变得分散,磁盘无法为新文件分配连续的空间,只能将其分配到原来空间的空隙中,导致文件碎片化。

4.磁盘容量不足:当磁盘空间不足时,系统只能将文件分配到已有的空间中,就会导致文件变得碎片化。

5.文件写入时的分配方式:文件写入时,系统将文件分成若干个块进行存储,但块的大小和数量是可变的,当文件大小变化时,就会导致磁盘上原本连续的文件变得孤立。

6.磁盘读写时的操作:当磁盘进行读写时,系统会先读取文件的首部信息,然后再读取其余的内容,但是当文件被分割成多个碎片时,系统需要不断跳转读取,导致读写效率降低。

7.磁盘上的文件数量:当电脑上存储的文件数量越来越多时,就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但是硬盘却无法保证存储空间的连续性,就会导致文件碎片化。

8.磁盘不规则使用:当电脑上的应用程序或者系统进程不规则的使用磁盘,就有可能导致文件被分割成多个碎片。

9.数据备份与还原:当数据被备份或还原时,文件的结构和位置有可能发生改变,也会引起文件碎片化。

10.盘片旋转速度缓慢:当磁盘的旋转速度变慢时,就会影响读写速度,使得文件碎片化的概率增加。

二、整理磁盘碎片的方法磁盘碎片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得电脑的性能急剧下降,导致系统出现卡顿和死机的现象。

及时使用磁盘整理工具对电脑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可以有效提高电脑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目前常用的磁盘整理工具有Windows自带的磁盘清理工具和第三方的磁盘整理软件。

操作2---磁盘碎片整理(系统维护)

操作2---磁盘碎片整理(系统维护)

磁盘碎片整理■磁盘碎片概念(见附录)■磁盘碎片的影响■磁盘碎片整理工具1.操作系统自带工具2.WINDOWS优化大师工具★★★★3.O&O Defrag Professional ★★★4.UltimateDefrag★★★★5.Diskeeper Pro★★★★6.Perfect Disk★★★★■■■磁盘碎片整理操作定期对磁盘碎片进行整理的确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另外还非常有助于防止文件的意外丢失。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工具一。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提供专用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操作1: 用户打开【开始】菜单【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碎片整理程】对话框,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操作2: 右击桌面【我的电脑】【管理】【存储】【磁盘碎片整理】对话框。

开始整理磁盘碎片整理对话框如下所示:操作点:选择磁盘分区。

点分析钮,再点碎片整理。

耐心等待,好长时间。

使用小结: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尽管方便,但它的碎片整理速度和碎片整理前磁盘健康状况的扫描速度慢得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一般4-5GB左右的文件整理就需要整整1个小时,恐怖!另外,系统自带的这个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实际的碎片整理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

工具二。

WINDOWS优化大师使用“Windows优化大师”提供的磁盘碎片整理功能,这种方式的好处的确有很多,比如除了磁盘碎片整理的速度和效果非常出色外,“Windows优化大师”同步提供的垃圾文件清理工具、磁盘健康状况扫描工具等也都是超值“套餐”。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在“Windows优化大师”中进行磁盘碎片整理的方法步骤Step1:用户关闭屏保、关闭杀毒软件的实时防控,退出所有不必要的应用程序。

(重要)Step2:接下来打开“Windows优化大师”,切换到“系统清理”面板,对系统的垃圾文件和垃圾信息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用户可以分别进入【“注册信息清理”】、【垃圾文件管理】【“软件智能卸载”】【“历史痕迹清理”】等子面板,根据“Windows优化大师”的相关操作提示进行清理工作,(如图所示)。

磁盘整理计划

磁盘整理计划

磁盘整理计划
磁盘整理计划:
①制定周期:根据硬盘使用情况,设定定期(如每月、每季度)整理计划。

②清理无用文件:删除临时文件、日志、缓存、垃圾邮件等不必要的数据。

③整理碎片:运行磁盘碎片整理工具,优化文件存储布局,提升访问速度。

④归类整理:将同类文件集中存放,建立清晰目录结构,便于查找。

⑤备份重要数据:在整理前备份重要文件,防止意外丢失。

⑥检查冗余:使用反重复软件识别并删除重复文件,节省空间。

⑦更新整理策略:根据系统使用变化,适时调整整理计划与方法。

⑧监控磁盘使用:定期查看磁盘使用情况,预警空间不足,及时扩容或优化。

RAID2.0+(最新整理)

RAID2.0+(最新整理)

什么是RAID 2.0+?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据逐渐成为企业单位的运营核心,而企业级存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数量最多且最脆弱的组件就是硬盘。

在传统RAID技术环境中,存储系统一般会有多个RAID组,每个RAID组中包含多块硬盘。

由于每个RAID组的业务繁忙程度不同,导致硬盘的工作负载不均衡,热点盘的故障率会增高。

甚至可能会出现多个硬盘故障,造成存储系统性能下降、业务中断。

传统RAID组的重构,应用系统整体性能下降,漫长重构时间、数据丢失风险剧增。

在传统RAID技术环境中,硬盘发生故障后,系统会启动热备盘,根据RAID策略进行数据重构。

当更换故障硬盘后,需要将热备盘中的数据拷贝到新的硬盘中;此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坏盘数据恢复速度慢。

以7.2K RPM 4TB硬盘为例,在传统的RAID 5(8D+1P)中,其重构时间在40个小时左右,可靠性风险很大。

在这种大背景下,华为公司在传统RAID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出了RAID 2.0+的新技术,它可以克服传统RAID的缺点,使存储系统实现:负载均衡、性能提升、以及快速的数据恢复。

●∙数据在存储池中硬盘上的自动均衡分布,避免了硬盘的冷热不均,从而降低了存储系统整体的故障率。

●∙数据在存储池中硬盘上的自动均衡分布,更多的硬盘参与了读写请求,从而大大提高系统整体的读写速度。

●∙在硬盘出现故障的情况,存储池内所有来源硬盘参与重构,从而实现快速重构,RAID 2.0+的重构速度是传统RAID的20倍!你需要了解的RAID 2.0+主要概念:●∙∙硬盘域:由存储阵列中多个硬盘组成,硬盘可选择SSD(高性能层)、SAS(性能层)或者NL-SAS(容量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Chunk(CK):硬盘空间会被划分成若干小块的物理空间;CK的大小为64M。

●∙∙存储池:由来自一种或者多种存储介质上的多个CKG组成。

●∙∙Chunk Group(CKG):在存储池中,CK按照RAID策略组合成CKG。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整理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整理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整理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整理IT行业的词汇很多,大数据、物联网等等又是工业4.0的支撑技术;人类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是生活工业话的阶段,接下来的阶段便是信息化的阶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内存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极强的“记忆”能力,能够把大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起来。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内最主要的记忆装置,既能接收计算机内的信息(数据和程序),又能保存信息,还可以根据命令读取已保存的信息。

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

主存是相对存取速度快而容量小的一类存储器,辅存则是相对存取速度慢而容量很大的一类存储器。

主存储器,也称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直接与CPU相连接,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工作存储器,当前运行的程序与数据存放在内存中。

现代的内存储器多半是半导体存储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

内存储器按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随机存储器或RAM)和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随机存储器允许随机的按任意指定地址向内存单元存入或从该单元取出信息,对任一地址的存取时间都是相同的。

由于信息是通过电信号写入存储器的,所以断电时RAM中的信息就会消失。

计算机工作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等都存储在RAM中,如果对程序或数据进行了修改之后,应该将它存储到外存储器中,否则关机后信息将丢失。

通常所说的内存大小就是指RAM的大小,一般以MB或GB为单位。

只读存储器是只能读出而不能随意写入信息的存储器。

ROM中的内容是由厂家制造时用特殊方法写入的,或者要利用特殊的写入器才能写入。

当计算机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当计算机重新被加电后,其中的信息保持原来的不变,仍可被读出。

ROM适宜存放计算机启动的引导程序、启动后的检测程序、系统最基本的输入输出程序、时钟控制程序以及计算机的系统配置和磁盘参数等重要信息。

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

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

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
机械硬盘是一种储存数据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磁性存储技术。

它主要由磁盘、磁头组件、电机和控制电路组成。

首先,机械硬盘内部有一个或多个磁盘,这些磁盘通过电机旋转。

每个磁盘上有很多磁道,磁道又分成许多扇区。

磁道和扇区的数量取决于硬盘的规格和容量。

数据存储在磁道和扇区中的磁性表面上。

磁头组件是硬盘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它由一个或多个磁头组成,每个磁头安装在磁臂上。

磁头的作用是在磁盘上读取和写入数据。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会接触到盘片上的磁道,并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式读取数据。

当需要写入数据时,磁头通过改变磁盘上的磁场将数据写入磁道。

控制电路是机械硬盘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控制电机的运转、磁头的移动和读写操作的执行。

控制电路还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转换。

数据传输通常通过SATA接口或其他数据接
口进行。

当计算机需要访问硬盘上的数据时,控制电路会接收到读取或写入的指令。

然后,它会通过控制磁头的移动,将磁头定位到存储所需数据的扇区上。

一旦磁头定位到正确的扇区,就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在数据读取或写入完成后,磁头会返回到机械硬盘的等待位置,以便下一次访问。

总的来说,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磁盘,使用磁头读
取和写入数据。

控制电路负责控制硬盘的运作和数据传输。

这种工作原理使机械硬盘成为了较为成熟和常用的存储设备。

(整理)硬盘主引导扇区MBS结构,代码已注释

(整理)硬盘主引导扇区MBS结构,代码已注释

硬盘主引导扇区(MBS)结构,代码已注释有的网友反映第五部分MBR源代码看不懂,我注释一下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硬盘故障,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硬盘软故障,如有些朋友在安装Linux 后,发现无法安装Windows等,但很多朋友由于在对硬盘的逻辑结构不是很了解,无法判断合解决该类问题。

为了普及这些知识,增强大家的兴趣和做试验成功后的成就感,本人以提问的形式给大家展现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醒大家在实做时先用一个多余而且无重要数据的硬盘做试验,免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对于汇编不了解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朋友,建议自己查找资料进一步学习,也可以记下本文中的代码,实做中灵活应用。

问题:我们在安装所有版本的Windows时,一般不管使用Win 9X的Fdisk命令对硬盘进行分区,还是由安装程序进行分区,基本上都只能分一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里面又分若干逻辑分区,很少人尝试过分多个主分区或多个扩展分区,今天有空出下面问题,随便做了个试验(Linux下做直接读Linux分区的文件试验导致硬盘Linux彻底被破坏,干脆。

),结果如下:10G硬盘分为了3个主分区,而且还可以从任何一个主分区启动,也就是说,3个主分区装了3个操作系统。

问题:(1)在只有基本的DOS情况下是如何做到的?(除了DOS,不允许用其它任何软件)(2)一块硬盘最多可分为几个主分区和几个扩展分区?目的:通过讨论,让大家(1)深刻理解硬盘0面0道1扇区的MBR+DPT+BRI结构;(2)掌握手动修改MBR和DPT的手段,具备手动备份和还原硬盘0面0道1扇区的能力;(3)了解计算机从硬盘启动的过程,了解编写多重启动程序的基本方法;(4)为将来学习其它操作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答案:(由于编辑窗口太小,可能有不少错误,也已修改不少,剩下的请指出)关键词:MBS- Master Boot Sector 主引导扇区MBR-Master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DPT-Disk Partition Table 硬盘分区表BRI-Boot Record ID 引导记录标志CHS-(Cylinder柱面,也就是磁道编号0-m Head 头,编号0-n Sector 扇区编号1-t)参数。

硬盘知识培训讲义(ppt)

硬盘知识培训讲义(ppt)

固态硬盘(SSD)
利用闪存芯片存储数据,读写速度快、 稳定性高,但价格相对较高。
硬盘的接口类型
SATA接口
串行ATA接口,传输速度快、普 及率高,是当前主流的硬盘接 口类型。
SAS接口
串行Attached SCSI接口,传输 速度更快、扩展性更好,多用 于企业级存储设备。
NVMe接口
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接口,针对固态硬盘设 计,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 低的延迟。
总结词
硬盘无法启动通常是由于硬件故障或固件问题导致的。
详细描述
硬盘无法启动可能是由于电路板损坏、电机故障、固件损坏或硬盘接口问题等 原因。解决方案可能包括更换损坏的部件、重新安装固件或检查硬盘接口等。
硬盘数据丢失
总结词
硬盘数据丢失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如硬件故障、病 毒攻击或误操作等。
详细描述
硬盘内部的主轴电机带动盘片 转动,使磁头能够读取盘片上
的数据。
控制电路板
控制电路板是硬盘的核心控制 部分,负责控制磁头的读写操
作和盘片的转动。
硬盘的工作流程
寻道
当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 时,磁头会移动到相应 的位置,这个过程称为
寻道。
等待
当磁头移动到指定位置 后,会等待盘片转动到 相应的位置,以便进行
IDE接口
集成设备电路接口,已逐渐被 SATA接口取代,但仍有一些旧
设备使用。
硬盘的工作原理
02
硬盘的物理结构
01
02
03
04
盘片
硬盘内部由多个盘片组成,每 个盘片表面都涂覆了一层磁性
材料,用于存储数据。
磁头
硬盘通过磁头来读写数据,磁 头可以在盘片上方的浮动间隙中移动,以实现数据的读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硬盘的组成硬盘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是我们电脑储存数据和信息的大仓库。

一般说来,无论哪种硬盘,都是由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组成。

所有的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即盘片主轴。

而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

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动作,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到上万转的速度在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由于硬盘是高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所以必须完全密封。

2、硬盘的工作原理硬盘在逻辑上被划分为磁道、柱面以及扇区.硬盘的每个盘片的每个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磁盘盘面区域的划分如图所示。

磁头靠近主轴接触的表面,即线速度最小的地方,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它不存放任何数据,称为启停区或着陆区(Landing Zone),启停区外就是数据区。

在最外圈,离主轴最远的地方是“0”磁道,硬盘数据的存放就是从最外圈开始的。

那么,磁头是如何找到“0”磁道的位置的呢?在硬盘中还有一个叫“0”磁道检测器的构件,它是用来完成硬盘的初始定位。

“0”磁道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很多硬盘仅仅因为“0”磁道损坏就报废,这是非常可惜的。

早期的硬盘在每次关机之前需要运行一个被称为Parking的程序,其作用是让磁头回到启停区。

现代硬盘在设计上已摒弃了这个虽不复杂却很让人不愉快的小缺陷。

硬盘不工作时,磁头停留在启停区,当需要从硬盘读写数据时,磁盘开始旋转。

旋转速度达到额定的高速时,磁头就会因盘片旋转产生的气流而抬起,这时磁头才向盘片存放数据的区域移动。

盘片旋转产生的气流相当强,足以使磁头托起,并与盘面保持一个微小的距离。

这个距离越小,磁头读写数据的灵敏度就越高,当然对硬盘各部件的要求也越高。

早期设计的磁盘驱动器使磁头保持在盘面上方几微米处飞行。

稍后一些设计使磁头在盘面上的飞行高度降到约0.1μm~0.5μm,现在的水平已经达到0.005μm~0.01μm,这只是人类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

气流既能使磁头脱离开盘面,又能使它保持在离盘面足够近的地方,非常紧密地跟随着磁盘表面呈起伏运动,使磁头飞行处于严格受控状态。

磁头必须飞行在盘面上方,而不是接触盘面,这种位置可避免擦伤磁性涂层,而更重要的是不让磁性涂层损伤磁头。

但是,磁头也不能离盘面太远,否则,就不能使盘面达到足够强的磁化,难以读出盘上的磁化翻转(磁极转换形式,是磁盘上实际记录数据的方式)。

硬盘驱动器磁头的飞行悬浮高度低、速度快,一旦有小的尘埃进入硬盘密封腔内,或者一旦磁头与盘体发生碰撞,就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形成坏块,甚至造成磁头和盘体的损坏。

所以,硬盘系统的密封一定要可靠,在非专业条件下绝对不能开启硬盘密封腔,否则,灰尘进入后会加速硬盘的损坏。

另外,硬盘驱动器磁头的寻道伺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伺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这种硬盘就是采用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制造的硬盘,所以也被称为温盘,目前绝大多数硬盘都采用此技术。

3、盘面、磁道、柱面和扇区硬盘的读写是和扇区有着紧密关系的。

在说扇区和读写原理之前先说一下和扇区相关的”盘面”、“磁道”、和“柱面”。

1. 盘面硬盘的盘片一般用铝合金材料做基片,高速硬盘也可能用玻璃做基片。

硬盘的每一个盘片都有两个盘面(Side),即上、下盘面,一般每个盘面都会利用,都可以存储数据,成为有效盘片,也有极个别的硬盘盘面数为单数。

每一个这样的有效盘面都有一个盘面号,按顺序从上至下从“0”开始依次编号。

在硬盘系统中,盘面号又叫磁头号,因为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磁头。

硬盘的盘片组在2~14片不等,通常有2~3个盘片,故盘面号(磁头号)为0~3或0~5。

2. 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Track)。

磁道从外向内从0开始顺序编号。

硬盘的每一个盘面有300~1 024个磁道,新式大容量硬盘每面的磁道数更多。

信息以脉冲串的形式记录在这些轨迹中,这些同心圆不是连续记录数据,而是被划分成一段段的圆弧,这些圆弧的角速度一样。

由于径向长度不一样,所以,线速度也不一样,外圈的线速度较内圈的线速度大,即同样的转速下,外圈在同样时间段里,划过的圆弧长度要比内圈划过的圆弧长度大。

每段圆弧叫做一个扇区,扇区从“1”开始编号,每个扇区中的数据作为一个单元同时读出或写入。

一个标准的3.5寸硬盘盘面通常有几百到几千条磁道。

磁道是“看”不见的,只是盘面上以特殊形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在磁盘格式化时就已规划完毕。

3. 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做柱面(Cylinder),每个圆柱上的磁头由上而下从“0”开始编号。

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即磁头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在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磁头才转移到下一柱面,因为选取磁头只需通过电子切换即可,而选取柱面则必须通过机械切换。

电子切换相当快,比在机械上磁头向邻近磁道移动快得多,所以,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而不按盘面进行。

也就是说,一个磁道写满数据后,就在同一柱面的下一个盘面来写,一个柱面写满后,才移到下一个扇区开始写数据。

读数据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这样就提高了硬盘的读/写效率。

一块硬盘驱动器的圆柱数(或每个盘面的磁道数)既取决于每条磁道的宽窄(同样,也与磁头的大小有关),也取决于定位机构所决定的磁道间步距的大小。

4.扇区操作系统以扇区(Sector)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硬盘上,每个扇区包括512个字节的数据和一些其他信息。

一个扇区有两个主要部分:存储数据地点的标识符和存储数据的数据段。

扇区的第一个主要部分是标识符。

标识符,就是扇区头标,包括组成扇区三维地址的三个数字:扇区所在的磁头(或盘面)、磁道(或柱面号)以及扇区在磁道上的位置即扇区号。

头标中还包括一个字段,其中有显示扇区是否能可靠存储数据,或者是否已发现某个故障因而不宜使用的标记。

有些硬盘控制器在扇区头标中还记录有指示字,可在原扇区出错时指引磁盘转到替换扇区或磁道。

最后,扇区头标以循环冗余校验(CRC)值作为结束,以供控制器检验扇区头标的读出情况,确保准确无误。

扇区的第二个主要部分是存储数据的数据段,可分为数据和保护数据的纠错码(ECC)。

在初始准备期间,计算机用512个虚拟信息字节(实际数据的存放地)和与这些虚拟信息字节相应的ECC数字填入这个部分。

4、硬盘的读写原理系统将文件存储到磁盘上时,按柱面、磁头、扇区的方式进行,即最先是第1磁道的第一磁头下(也就是第1盘面的第一磁道)的所有扇区,然后,是同一柱面的下一磁头,……,一个柱面存储满后就推进到下一个柱面,直到把文件内容全部写入磁盘。

系统也以相同的顺序读出数据。

读出数据时通过告诉磁盘控制器要读出扇区所在的柱面号、磁头号和扇区号(物理地址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

磁盘控制器则直接使磁头部件步进到相应的柱面,选通相应的磁头,等待要求的扇区移动到磁头下。

在扇区到来时,磁盘控制器读出每个扇区的头标,把这些头标中的地址信息与期待检出的磁头和柱面号做比较(即寻道),然后,寻找要求的扇区号。

待磁盘控制器找到该扇区头标时,根据其任务是写扇区还是读扇区,来决定是转换写电路,还是读出数据和尾部记录。

找到扇区后,磁盘控制器必须在继续寻找下一个扇区之前对该扇区的信息进行后处理。

如果是读数据,控制器计算此数据的ECC码,然后,把ECC码与已记录的ECC码相比较。

如果是写数据,控制器计算出此数据的ECC码,与数据一起存储。

在控制器对此扇区中的数据进行必要处理期间,磁盘继续旋转。

5、磁盘碎片的产生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先用一张ACSII码图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磁盘碎片。

上面的ASCII图表示磁盘文件系统,由于目前上面没有任何数据文件,所以我把他表示成0。

在图的最上侧和左侧各有a-z 26个字母,这是用来定位每个数据字节的具体位置,如第1行1列是aa,26行26列是zz。

我们创建一个新文件,理所当然的,我们的文件系统就产生了变化,现在是如图所示:”内容表”(TOC)占据了前四行,在TOC里存贮着每件文件在系统里所在的位置。

在上图,TOC包括了一个名字叫hello.txt的文件,其具体内容是”Hello, world”,在系统里的位置是ae到le。

接下来再新建一个文件如图,我们新建的文件bye.txt紧贴着第一个文件hello.txt。

其实这是最理想的系统结构,如果你将你的文件都按照上图所表示的那样一个挨着一个,紧紧的贴放在一起的话,那么读取他们将会非常的容易和迅速,这是因为在硬盘里动得最慢的(相对来说)就是传动手臂,少位移一些,读取文件数据的时间就会快一些。

然而恰恰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现在我想在”Hello, World”后加上些感叹号来表达我强烈的感情,现在的问题是:在这样的系统上,文件所在的行就没有地方让我放这些感叹号了,因为bye.txt占据了剩下的位置。

现在有俩个方法可以选择,但是没有一个是完美的1.我们从原位置删除文件,重新建个文件重新写上”Hello, World!!”. –这就无意中延长了文件系统的读和写的时间。

2.打碎文件,就是在别的空的地方写上感叹号,也就是”身首异处”–这个点子不错,速度很快,而且方便,但是,这就同时意味着大大的减慢了读取下一个新文件的时间。

如果你对上面的文字没概念,上图这里所说的方法二就像是我们的windows系统的存储方式,每个文件都是紧挨着的,但如果其中某个文件要更改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数据将会被放在磁盘其他的空余的地方。

如果这个文件被删除了,那么就会在系统中留下空格,久而久之,我们的文件系统就会变得支离破碎,碎片就是这么产生的。

试着简单点,讲给mm听的硬盘读写原理简化版硬盘的结构就不多说了,我们平常电脑的数据都是存在磁道上的,大致上和光盘差不多.读取都是靠磁头来进行.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数据资料都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储在盘面的扇区的磁道上,硬盘读取是由摇臂控制磁头从盘面的外侧向内侧进行读写的.所以外侧的数据读取速度会比内侧的数据快很多.其实我们的文件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破碎的,在文件没有破碎的时候,摇臂只需要寻找1次磁道并由磁头进行读取,只需要1次就可以成功读取;但是如果文件破碎成11处,那么摇臂要来回寻找11次磁道磁头进行11次读取才能完整的读取这个文件,读取时间相对没有破碎的时候就变得冗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