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蒹葭》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铺陈直叙。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是人有本事或 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是人的情 感,引起诗人歌唱。
五、《诗经》的思想内容
简单归结为周民族的史诗、 颂歌 、 怨刺诗、婚 恋诗 、农事诗 、 征役诗等。 1、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 和英雄史迹。
不渝。
3.“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表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及追寻者的无 奈和惆怅。 4.3章12句, 变动十几个字, 芦苇茂盛的状态, 追寻道路
的曲折漫长, 伊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追求者的执著、坚定。
(三)感受诗的音乐美 • 音乐美: 节奏、音调、声情 • 韵脚 第一章: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凄、晞、跻、坻; 第三章:已、涘、沚。 • 叠词 苍苍,凄凄,采采…… 重章叠唱,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 余音袅袅
3、求爱说
① 近代学者余冠英“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② 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 文等均持“恋歌”说。 ③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 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 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④ 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 伊人是the lover。
《诗经》是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根据地域和音乐 性质的不同,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音乐曲调,“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 特色的乐歌,共160篇。 “雅”,朝廷正乐,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 《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为朝会宴享 之作;《小雅》74篇,多为个人抒情之作。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周颂》、 《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大学语文 ppt课件

大学语文 ppt课件
• A.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 B.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 C.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 D.高尚的人格情操 • E.进步的政治思想
• 6、 《湘夫人》所描写的湘君的心情有 ( ABDE )
• A.期约不遇的忧伤 • B.向往理想的爱情 • C.终成眷属的喜悦 • D.反复追寻的执著 • E.暂且逍遥的自慰
• 本诗意境朦胧、含蕴不尽;重章叠句形式 使其有一唱三叹之美,且深化了诗歌的意 境。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称赞这首诗“最 得风人深致”。
• “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风 格;从思想上说,指境界深远,意在言外。
• 诗中重叠句表现方式的作用:细致地表现时空转 换和情感地发展。
• ⑴白露为霜—未晞—未己,体现时间的推移,暗 示追求时间的漫长是追求者的执著。
自考《大学语文》教案
《蒹葭》(《诗经》)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原名 “诗”或“诗三百”.全书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风”有5国风, 160篇,多为各地民歌;“雅”有《大雅》、 《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40篇,是王室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 (2)第二层——五六句。以自然环境的险恶, 来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艰难
• (3)第三层——七八句。借吕尚、伊尹的故事, 来劝慰鼓励自己,心情由苦闷转为开朗
• (4)第四层——九十句。由幻想回到现实,再 次显现了诗人心中的苦闷和激愤
《饮酒》(其五)
•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 写作田园诗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田园生 活,情意真切,语言质朴,简洁含蓄,富 有韵味,与当时颇为泛滥的玄言诗大不相Biblioteka 同。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

蒹葭原文及注释赏析

蒹葭原文及注释赏析

蒹葭原文及注释赏析《蒹葭》是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原文及注释的赏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注释:蒹葭,指芦苇。

蒹葭苍苍,形容芦苇郁郁葱葱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露是秋天的一种气候现象,而霜则是更加寒冷的冷气所产生的。

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指的是诗人思念的对象,水一方则是指对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顺着水流而上。

道阻且长,指的是前路的困难和曲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逆着水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指的是在水中央来回游动。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萋萋,形容芦苇的茂盛。

白露未晞,指的是白露还没有被太阳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水之湄,指的是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道阻且跻,指的是前路的困难和险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水中坻,指的是水中的小岛。

赏析:《蒹葭》以其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诗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伊人之间的隔阂和无法相聚的遗憾。

接着诗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前路的困难和曲折,以及对伊人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无奈,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命运和国家兴亡的关切之情。

《蒹葭》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情感和命运的思考,都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

《蒹葭》——大学语文课件

《蒹葭》——大学语文课件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三)关于诗经的编集
献 诗 说
一 、 《 诗 经 》 简 介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国语· 周语》)
各诸侯国乐工、太师搜集歌谣献 给中央。
(四)艺术表现手法

一 、 《 诗 经 》 简 介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蒹 葭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 关雎》)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朱熹《诗集传》)
(四)艺术表现手法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一 、 《 诗 经 》 简 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 芣苢》
(四)艺术表现手法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一 、 《 诗 经 》 简 介
(二)诗经的内容组成

一 、 《 诗 经 》 简 介


风 :民间歌谣。有15国风,160篇。
《周南》《召南》河南汝河和湖北江汉流域 《邶风》《鄘风》《卫风》河北河南部分地区 《王风》河南洛阳一带。 《郑风》《桧风》河南郑州一带, 《魏风》《唐风》山西部分地区。 《秦风》《豳风》陕西一带。 《陈风》河南安徽一带。 《曹风》山东曹县一带。 《齐风》山东大部分地区。

大学语文—高兆杰—蒹葭

大学语文—高兆杰—蒹葭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萋萋:茂盛
蒹 葭 萋 萋 ,的样子 白 露 未 晞 。•晞:干
顺逆我芦 流流心苇 而而中茂 下上那盛 去去好密
所 在
谓 水
伊 之
人 湄
,•湄:岸边, 。水草交接的地
寻找人又 她她儿繁 ,,,,
溯 洄 从 之 ,方 道 阻 且 跻 。•跻:高 溯游从之,
仿道伫晶 佛路立莹 就崎在露 在岖那水 水难河还
(五)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篇。 《民劳》《桑柔》
(六)古老的祭歌与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史 诗。《生民》、《公刘》、《绵》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三)复迭(重章叠唱)是诗三百章法上的一个显 著特点。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 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所 谓 伊 人 , •溯洄:逆流而
在 水 一 方 。 上 洄:上水,
溯 洄 从 之 , 逆流
道阻 且 长 。 •从:追寻
溯 游 从 之 , •阻:艰险
宛 在 水 中 央 。•下溯 游:顺流而
•宛:好像、仿 佛
顺逆我芦 流流心苇 而而中密 下上那密 去去好又 寻找人苍 她她儿苍 ,,,, 仿道伫晶 佛路立莹 就险在露 在阻那水 水又河结 中太水成 央长旁霜 。。。。
《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真实地反映
了殷周时代的社会风貌。

(一)反映劳动和生产的诗篇。《芣苡》《七月》

(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诗篇。《伐檀》《硕鼠》

大学语文蒹葭教案模板

大学语文蒹葭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 掌握《蒹葭》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 了解《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及《蒹葭》中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赏析古典诗词的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分析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兴趣。

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蒹葭》所表达的深情与美感。

-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蒹葭》中“伊人”的多重含义。

- 掌握《蒹葭》中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2. 难点:- 深入理解《蒹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 结合《诗经》的时代背景,分析《蒹葭》的社会文化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背景音乐:选用《诗经》相关的古琴曲,如《关雎》等,营造古典氛围。

2. 导入语:简要介绍《诗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出《蒹葭》这首诗歌。

(二)诗歌阅读与讲解1. 生僻字词讲解:结合注释,讲解《蒹葭》中的生僻字词,如“蒹葭”、“伊人”等。

2. 诗歌朗读:引导学生齐读《蒹葭》,注意节奏和韵律。

3. 诗歌分析:- 分析《蒹葭》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分析《蒹葭》中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 探讨“伊人”的多重含义及其象征意义。

(三)课堂讨论1. 主题探讨:讨论《蒹葭》的主题,如爱情、乡愁、人生哲理等。

2. 艺术手法分析:分析《蒹葭》中运用到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意象等。

3. 社会文化意义:结合《诗经》的时代背景,探讨《蒹葭》的社会文化意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总结《蒹葭》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2. 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诗经》选读、相关学术论文等。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蒹葭》。

2. 撰写一篇关于《蒹葭》的读后感。

3. 搜集相关资料,研究《诗经》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以《蒹葭》这首诗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篇一:蒹葭赏析试题答案】蒹葭赏析试题答案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鉴赏关键点】这首抒情诗借景起兴,描述追寻意中人的境况,意中人的行踪飘忽不定,而追寻者执著的精神不变。

诗的意境朦胧,幻象迷离,引人遐想。

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委婉动人。

全诗以赋的手法,别具一格。

诗人用点染相间的笔墨,展现给读者一幅清幽而朦胧的水墨面,画面中蒹葭白露透射出秋色的凄清和迷茫的气氛。

三个“宛”字,给人以影影绰绰,若隐若现,迷迷茫茫,虚无缥缈,难以捉摸之感。

这样的结果越发使人觉得空灵悠远。

它形象而确切地描摹出热恋中人们的心理,反映出人类内心存在的一组基本矛盾: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思想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名句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中考链接】2009 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兼葭《诗经》a .《兼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

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去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焦灼。

b .《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

c .《蒹葭》“兴”的特点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一、《蒹葭》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原名诗或诗三百。

《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赋比兴:诗经表现手法。

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即比喻。

兴,即起兴、发端。

先言他物。

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3、风雅颂:诗经分成的三部分。

风多为地方民歌。

雅多为王朝正歌,为贵族和士大夫所作。

颂多为宗庙乐歌,用于宗庙祭司。

4、《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意指芦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湘夫人》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九歌》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3、《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以景现情,寓情于景”风格特色。

《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湘夫人。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4、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翻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蒹葭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蒹葭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蒹葭一、作家作品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有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305篇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中心思想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

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

我们是把这首诗看作爱情诗,描写一位青年在怀念她的情人,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真诚的向往,执著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三、课文串讲第一段: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翻译: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顺流寻找她,仿佛走在水中间。

头两句使借景起兴,表面描写的是蒹葭,实是在描写主人公对情人的追求与情感。

三四句点题,描写主人公深切思念,隔河相望,追寻伊人。

《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

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伊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

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

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使毛诗盛行, 鲁、齐、韩三家诗于魏晋后亡佚。现在我们读到的 《诗经》,就是《毛诗》,即汉代毛公讲解和流传 下来的本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 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直抒胸臆的特色
❖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dàn )彼两髦, 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 只! ——《鄘风·柏舟》
二、赋、比、兴的手法
赋:铺陈直叙。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是人有本事或情 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是人的情感, 引起诗人歌唱。
——《生民(一)》
二、颂歌 三、怨刺诗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汉书》
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郑玄《诗谱序》
《小雅·正月》
………… 燎之方扬, 宁或灭之。 赫赫宗周, 褒姒灭之。
《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cǐ),河水瀰 瀰。
燕婉之求,籧(qúchú) 篨不鲜。

蒹葭_大学语文教案

蒹葭_大学语文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蒹葭》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蒹葭》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分析《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蒹葭》这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蒹葭》这首诗歌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蒹葭》这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有什么新的认识?二、深入学习1. 分析《蒹葭》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

2. 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 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蒹葭》这首诗歌,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

2. 撰写一篇关于《蒹葭》这首诗歌的鉴赏文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有较深入的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有了初步的认识。

大学语文自考题-3

大学语文自考题-3

大学语文自考题-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蒹葭》一诗选自______A.《诗经·卫风》 B.《诗经·齐风》C.《诗经·秦风》 D.《诗经·唐风》(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而《蒹葭》则出自《诗经·秦风》。

2.《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情景交融方式是______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湘夫人》的抒情方法。

本句中秋风、水波、落叶皆深秋物色,秋风送寒,秋水带凉,落叶飘零,秋风扫落叶,水波漂落叶,落叶随水波,均秋寒秋衰景象,与湘君期约不遇的失落忧伤心情同构相生,融情入景,故而收到了以秋景染愁愁更浓的艺术效果。

3.《陌上桑》写得文辞生动,酣畅淋漓,充分调动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是______A.对比 B.铺陈C.反衬 D.象征(分数:1.00)A.B. √C.D.解析:4.《饮酒(其五)》中强调“归隐在心志而不在形迹”的句子是______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诗歌文本涵义的理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句意谓只要心志高远不受尘俗的干扰,住地尽管处于喧闹之中,也能像在偏远的安静之处一样。

强调的是归隐不在所处的地点,而在心志。

正确答案选B。

5.《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得意忘言”的诗句是______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诗歌文意的理解。

大学语文蒹葭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蒹葭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蒹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蒹葭》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风》的范畴。

B.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雅》的范畴。

C.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颂》的范畴。

D.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赋》的范畴。

答案:A2. 《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的下一句是什么?A. 白露为霜B. 所谓伊人C. 在水一方D. 溯洄从之答案:A3. 《蒹葭》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A. 爱情B. 战争C. 劳动D. 政治答案:A4. 《蒹葭》一诗中“溯洄从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道阻且长B. 道阻且右C. 道阻且左D. 道阻且跻答案:A5. 《蒹葭》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屈原B. 李白C. 杜甫D. 无名氏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蒹葭》一诗中“所谓伊人,在________”。

答案:水一方2. 《蒹葭》一诗中“溯游从之,宛在________”。

答案:水中央3. 《蒹葭》一诗中“溯洄从之,道阻且________”。

答案:长4. 《蒹葭》一诗中“溯游从之,道阻且________”。

答案:右5. 《蒹葭》一诗中“溯洄从之,道阻且________”。

答案:跻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幅秋天清晨,蒹葭(芦苇)丛生,露水凝结成霜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

2. 请简述《蒹葭》一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蒹葭》一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

通过“在水一方”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和忧伤。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结合《蒹葭》一诗的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一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研究作者:李维来源:《教育界·下旬》2016年第04期【摘要】所谓诵读就是将原本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的阅读语言。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浓烈,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蒹葭》诵读法语文作为大学基本教学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诵读法作为大学语文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诗歌等的语句用法和内容含义,将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隔阂排除,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意境、文章含义。

诵读无非就是将原本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若将其与大学语文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自然就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一、强调学生直观感受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法需要学生对全文进行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诵读法能使学生通过整篇的阅读获得一定的直观感受,掌握文章的整体思维和印象,但是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直观感受,需要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一步一步掌握和了解文章中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因此,在学生实际诵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诵读,第一次诵读要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第二次要掌握文章的文体形式,第三次要了解文章的大体纲要,第四次要读出整篇文章的语言句法。

这种一遍又一遍的诵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

譬如:在《蒹葭》的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诵读之后再齐读、再诵读,让学生不断地诵读,最终能够背诵下来。

当然在学生读完一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且逐渐增加问题难度,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蒹葭》的内容。

问题可以围绕着《蒹葭》的相关内容,如“《蒹葭》所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学生则会回答“秋天的清晨”。

大学语文 课文应试必备

大学语文 课文应试必备

1.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4.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进学解韩愈(默写两句)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大学语文 《蒹葭》共20页PPT

大学语文 《蒹葭》共20页PPT
企慕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第三层,(五、六句)分述“在水一方”的一种特定情境:逆
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终不可达。 第四层,(七、八句)分述“在水一方”的另一种特定情境:
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 近。
全诗通过总述、分述、逆流、顺流的反复描述,将在水一方、 可望难即的企慕追寻情境展现得十分清晰,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 执著追求精神和追寻不得的空虚惆怅心情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二、以《蒹葭》为例,请谈谈你对诗歌中 存在的“朦胧美”有何看法。
三、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蒹葭》一诗的内容、 情调、情感。
扩展阅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课堂练习题
1.简述诗歌三章的段落大意。
2.《蒹葭》诗歌第一章是如何体现 意象中诸多经验的。
参考答案:
❖ 第一章: 苍茫茫的一片芦苇,蒙盖着露水变成的
霜。所说的那个人儿,在水的一旁。 逆流而追呢,路途艰险而长远; 顺流而追呢,也就在水的中间碰到了。
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1)萋萋:茂盛的样
子 (2)晞:干 (3)湄:岸边,水草 交接的地方 (4)跻(jī):高 (5)坻(chí ):水中高 地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蒹 葭
《诗 经》
《诗
经》概 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也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
《诗经》存目311篇,《南陔》、《白
华》、《华黍》、《由庚》、《崇丘》、 《由仪》六篇有目无辞,被称为“笙 诗”,因此《诗经》实际上只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采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采 已 人 涘 之 右 之 中
, 采采:茂盛,众多 。 未已:还没有完 已: , 停止 。 涘(sì ):水边 , 右:弯曲 。 沚(zhǐ):水中的小块 陆地 , 沚 。
译文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 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 途艰难又漫长。
新台倒影好鲜明,河水洋洋流不停。 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太不行。 新台倒影长又长,河水不停汪洋洋。 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真不祥。 撒下鱼网落了空,一个虾蟆掉网中。 本想嫁个美少年,换得驼背丑老公。

卫宣公是个淫昏的国君。他曾与其后母夷姜乱 伦,生子名伋。伋长大成人后,卫宣公为他聘娶齐 女,只因新娘子是个大美人,便改变主意,在河上 高筑新台,把齐女截留下来,霸为己有,就是后来 的宣姜。卫国人对宣公所作所为实在看不惯,便编 了这首歌子挖苦他。
•音乐美:押韵、叠词 •绘画美:写景、思人 •情感美:惆怅、执着
朦胧美
《蒹葭》之美,就是朦胧之美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 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 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 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 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 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 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 无止境的追求。
诗经“六义”:
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是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根据地
域和音乐性质的不同,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音乐曲调,“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 方特色的乐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 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 共160篇。 “雅”,朝廷正乐,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 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为朝会 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为个人抒情之作。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周颂》、 《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鄘风·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 无仪。人而无仪,不 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 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 死!

《鄘风· 相鼠》出自《诗经· 国风· 周南》,是《诗 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这首 诗是讽刺卫国统治者行为卑鄙无耻的。老鼠偷窃成 性,是非常可恶的东西,诗人拿它来同无耻的统治 者对照,说他们干的勾当连老鼠都不如,这些人面 禽兽活着是耻辱,还不如早早死掉为好,表现出人 民群众对他们的深恶痛绝。
想象绘画美
• 在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 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 澄明。迷离的白雾,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 洲……所有的景物都宛然在目。此时,痴情 的恋者伫立河边,凝视对岸,翘首盼望伊人 出现,但那人却仿佛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及。
品味情感美
• 这首诗因景起兴,以时间的变化来加深情感。 全诗并未出现任何一个“情”字,但却借助 秋水蒹葭、伫立凝望,营造了一种凄清、哀 伤的氛围,而且将痴情主人公无限惆怅而又 坚贞执着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出来,写 得哀婉动人、情调缠绵。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蒹葭》朗诵欣赏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之《秦风》,属秦国
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 的怀人诗作。
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 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天的陕西、 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一带。
《诗经》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已经难以考证,
只知道其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来自民间, 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诗经》的编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
诗”、“采诗”、“删诗”之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者讽刺 时政。 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民情。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 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王风·采葛》
五、农事诗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一、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 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 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一 些传说和英雄史迹。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īn )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生民(一)》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 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 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 深沉的相思之情。
感受音乐美
整 首 诗 通 篇 押 韵,并 大 量 使 用 双 声
叠 韵 词,具 有 节 奏 感 和 韵 律 美;采 用 重章 叠 句、一 唱 三 叹 的 形 式,在 整 体 上 具 有 和 谐、回 环 之 美,犹 如 一 首 三 重 奏 的歌 曲。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 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 岸。
译文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 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 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 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 到水中的沙洲。 结构内容

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1)苍苍:茂盛的样 子 (2)伊人:那人,指 所爱的人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4)从:追寻 (5)阻:艰险 (6)溯 游:顺流而下 (7)宛:好像、仿佛




赋:赋是直接叙事、描写的手法。


比:比有比喻和比拟两种。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如 《硕人》、《 关雎》等。比拟有《硕鼠》、《新台》等 兴:就是先说其他的事物,再引入诗歌的主题。
Hale Waihona Puke 《诗经》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论语·阳货篇》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 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 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 周后稷。 二、颂歌
三、怨刺诗
《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cǐ),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qúchú)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mei)。 燕婉之求,籧(qu)篨不殄(tian)。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