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蒹葭》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铺陈直叙。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是人有本事或 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是人的情 感,引起诗人歌唱。
五、《诗经》的思想内容
简单归结为周民族的史诗、 颂歌 、 怨刺诗、婚 恋诗 、农事诗 、 征役诗等。 1、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 和英雄史迹。
不渝。
3.“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表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及追寻者的无 奈和惆怅。 4.3章12句, 变动十几个字, 芦苇茂盛的状态, 追寻道路
的曲折漫长, 伊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追求者的执著、坚定。
(三)感受诗的音乐美 • 音乐美: 节奏、音调、声情 • 韵脚 第一章: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凄、晞、跻、坻; 第三章:已、涘、沚。 • 叠词 苍苍,凄凄,采采…… 重章叠唱,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 余音袅袅
3、求爱说
① 近代学者余冠英“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② 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 文等均持“恋歌”说。 ③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 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 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④ 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 伊人是the lover。
《诗经》是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根据地域和音乐 性质的不同,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音乐曲调,“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 特色的乐歌,共160篇。 “雅”,朝廷正乐,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 《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为朝会宴享 之作;《小雅》74篇,多为个人抒情之作。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周颂》、 《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大学语文 ppt课件
• 6、 《湘夫人》所描写的湘君的心情有 ( ABDE )
• A.期约不遇的忧伤 • B.向往理想的爱情 • C.终成眷属的喜悦 • D.反复追寻的执著 • E.暂且逍遥的自慰
• 本诗意境朦胧、含蕴不尽;重章叠句形式 使其有一唱三叹之美,且深化了诗歌的意 境。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称赞这首诗“最 得风人深致”。
• “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风 格;从思想上说,指境界深远,意在言外。
• 诗中重叠句表现方式的作用:细致地表现时空转 换和情感地发展。
• ⑴白露为霜—未晞—未己,体现时间的推移,暗 示追求时间的漫长是追求者的执著。
自考《大学语文》教案
《蒹葭》(《诗经》)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原名 “诗”或“诗三百”.全书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风”有5国风, 160篇,多为各地民歌;“雅”有《大雅》、 《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40篇,是王室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 (2)第二层——五六句。以自然环境的险恶, 来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艰难
• (3)第三层——七八句。借吕尚、伊尹的故事, 来劝慰鼓励自己,心情由苦闷转为开朗
• (4)第四层——九十句。由幻想回到现实,再 次显现了诗人心中的苦闷和激愤
《饮酒》(其五)
•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 写作田园诗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田园生 活,情意真切,语言质朴,简洁含蓄,富 有韵味,与当时颇为泛滥的玄言诗大不相Biblioteka 同。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
蒹葭原文及注释赏析
蒹葭原文及注释赏析《蒹葭》是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原文及注释的赏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注释:蒹葭,指芦苇。
蒹葭苍苍,形容芦苇郁郁葱葱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露是秋天的一种气候现象,而霜则是更加寒冷的冷气所产生的。
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指的是诗人思念的对象,水一方则是指对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顺着水流而上。
道阻且长,指的是前路的困难和曲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逆着水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指的是在水中央来回游动。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萋萋,形容芦苇的茂盛。
白露未晞,指的是白露还没有被太阳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水之湄,指的是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道阻且跻,指的是前路的困难和险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水中坻,指的是水中的小岛。
赏析:《蒹葭》以其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诗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伊人之间的隔阂和无法相聚的遗憾。
接着诗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前路的困难和曲折,以及对伊人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无奈,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命运和国家兴亡的关切之情。
《蒹葭》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情感和命运的思考,都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
《蒹葭》——大学语文课件
(三)关于诗经的编集
献 诗 说
一 、 《 诗 经 》 简 介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国语· 周语》)
各诸侯国乐工、太师搜集歌谣献 给中央。
(四)艺术表现手法
赋
一 、 《 诗 经 》 简 介
比
兴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蒹 葭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 关雎》)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朱熹《诗集传》)
(四)艺术表现手法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一 、 《 诗 经 》 简 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 芣苢》
(四)艺术表现手法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一 、 《 诗 经 》 简 介
(二)诗经的内容组成
风
一 、 《 诗 经 》 简 介
雅
颂
风 :民间歌谣。有15国风,160篇。
《周南》《召南》河南汝河和湖北江汉流域 《邶风》《鄘风》《卫风》河北河南部分地区 《王风》河南洛阳一带。 《郑风》《桧风》河南郑州一带, 《魏风》《唐风》山西部分地区。 《秦风》《豳风》陕西一带。 《陈风》河南安徽一带。 《曹风》山东曹县一带。 《齐风》山东大部分地区。
大学语文—高兆杰—蒹葭
•萋萋:茂盛
蒹 葭 萋 萋 ,的样子 白 露 未 晞 。•晞:干
顺逆我芦 流流心苇 而而中茂 下上那盛 去去好密
所 在
谓 水
伊 之
人 湄
,•湄:岸边, 。水草交接的地
寻找人又 她她儿繁 ,,,,
溯 洄 从 之 ,方 道 阻 且 跻 。•跻:高 溯游从之,
仿道伫晶 佛路立莹 就崎在露 在岖那水 水难河还
(五)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篇。 《民劳》《桑柔》
(六)古老的祭歌与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史 诗。《生民》、《公刘》、《绵》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三)复迭(重章叠唱)是诗三百章法上的一个显 著特点。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 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所 谓 伊 人 , •溯洄:逆流而
在 水 一 方 。 上 洄:上水,
溯 洄 从 之 , 逆流
道阻 且 长 。 •从:追寻
溯 游 从 之 , •阻:艰险
宛 在 水 中 央 。•下溯 游:顺流而
•宛:好像、仿 佛
顺逆我芦 流流心苇 而而中密 下上那密 去去好又 寻找人苍 她她儿苍 ,,,, 仿道伫晶 佛路立莹 就险在露 在阻那水 水又河结 中太水成 央长旁霜 。。。。
《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真实地反映
了殷周时代的社会风貌。
(一)反映劳动和生产的诗篇。《芣苡》《七月》
(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诗篇。《伐檀》《硕鼠》
大学语文蒹葭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 掌握《蒹葭》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 了解《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及《蒹葭》中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赏析古典诗词的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分析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兴趣。
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蒹葭》所表达的深情与美感。
-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蒹葭》中“伊人”的多重含义。
- 掌握《蒹葭》中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2. 难点:- 深入理解《蒹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 结合《诗经》的时代背景,分析《蒹葭》的社会文化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背景音乐:选用《诗经》相关的古琴曲,如《关雎》等,营造古典氛围。
2. 导入语:简要介绍《诗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出《蒹葭》这首诗歌。
(二)诗歌阅读与讲解1. 生僻字词讲解:结合注释,讲解《蒹葭》中的生僻字词,如“蒹葭”、“伊人”等。
2. 诗歌朗读:引导学生齐读《蒹葭》,注意节奏和韵律。
3. 诗歌分析:- 分析《蒹葭》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分析《蒹葭》中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 探讨“伊人”的多重含义及其象征意义。
(三)课堂讨论1. 主题探讨:讨论《蒹葭》的主题,如爱情、乡愁、人生哲理等。
2. 艺术手法分析:分析《蒹葭》中运用到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意象等。
3. 社会文化意义:结合《诗经》的时代背景,探讨《蒹葭》的社会文化意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总结《蒹葭》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2. 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诗经》选读、相关学术论文等。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蒹葭》。
2. 撰写一篇关于《蒹葭》的读后感。
3. 搜集相关资料,研究《诗经》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以《蒹葭》这首诗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篇一:蒹葭赏析试题答案】蒹葭赏析试题答案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鉴赏关键点】这首抒情诗借景起兴,描述追寻意中人的境况,意中人的行踪飘忽不定,而追寻者执著的精神不变。
诗的意境朦胧,幻象迷离,引人遐想。
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委婉动人。
全诗以赋的手法,别具一格。
诗人用点染相间的笔墨,展现给读者一幅清幽而朦胧的水墨面,画面中蒹葭白露透射出秋色的凄清和迷茫的气氛。
三个“宛”字,给人以影影绰绰,若隐若现,迷迷茫茫,虚无缥缈,难以捉摸之感。
这样的结果越发使人觉得空灵悠远。
它形象而确切地描摹出热恋中人们的心理,反映出人类内心存在的一组基本矛盾: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思想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名句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中考链接】2009 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兼葭《诗经》a .《兼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
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去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焦灼。
b .《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
c .《蒹葭》“兴”的特点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一、《蒹葭》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原名诗或诗三百。
《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赋比兴:诗经表现手法。
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即比喻。
兴,即起兴、发端。
先言他物。
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3、风雅颂:诗经分成的三部分。
风多为地方民歌。
雅多为王朝正歌,为贵族和士大夫所作。
颂多为宗庙乐歌,用于宗庙祭司。
4、《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意指芦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湘夫人》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九歌》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3、《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以景现情,寓情于景”风格特色。
《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湘夫人。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4、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翻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蒹葭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蒹葭一、作家作品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有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305篇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中心思想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
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
我们是把这首诗看作爱情诗,描写一位青年在怀念她的情人,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真诚的向往,执著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三、课文串讲第一段: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翻译: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顺流寻找她,仿佛走在水中间。
头两句使借景起兴,表面描写的是蒹葭,实是在描写主人公对情人的追求与情感。
三四句点题,描写主人公深切思念,隔河相望,追寻伊人。
《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
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伊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
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
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使毛诗盛行, 鲁、齐、韩三家诗于魏晋后亡佚。现在我们读到的 《诗经》,就是《毛诗》,即汉代毛公讲解和流传 下来的本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 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直抒胸臆的特色
❖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dàn )彼两髦, 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 只! ——《鄘风·柏舟》
二、赋、比、兴的手法
赋:铺陈直叙。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是人有本事或情 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是人的情感, 引起诗人歌唱。
——《生民(一)》
二、颂歌 三、怨刺诗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汉书》
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郑玄《诗谱序》
《小雅·正月》
………… 燎之方扬, 宁或灭之。 赫赫宗周, 褒姒灭之。
《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cǐ),河水瀰 瀰。
燕婉之求,籧(qúchú) 篨不鲜。
蒹葭_大学语文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蒹葭》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蒹葭》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分析《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理解《蒹葭》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蒹葭》这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蒹葭》这首诗歌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蒹葭》这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有什么新的认识?二、深入学习1. 分析《蒹葭》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
2. 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 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蒹葭》这首诗歌,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
2. 撰写一篇关于《蒹葭》这首诗歌的鉴赏文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有较深入的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有了初步的认识。
大学语文自考题-3
大学语文自考题-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蒹葭》一诗选自______A.《诗经·卫风》 B.《诗经·齐风》C.《诗经·秦风》 D.《诗经·唐风》(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而《蒹葭》则出自《诗经·秦风》。
2.《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情景交融方式是______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湘夫人》的抒情方法。
本句中秋风、水波、落叶皆深秋物色,秋风送寒,秋水带凉,落叶飘零,秋风扫落叶,水波漂落叶,落叶随水波,均秋寒秋衰景象,与湘君期约不遇的失落忧伤心情同构相生,融情入景,故而收到了以秋景染愁愁更浓的艺术效果。
3.《陌上桑》写得文辞生动,酣畅淋漓,充分调动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是______A.对比 B.铺陈C.反衬 D.象征(分数:1.00)A.B. √C.D.解析:4.《饮酒(其五)》中强调“归隐在心志而不在形迹”的句子是______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诗歌文本涵义的理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句意谓只要心志高远不受尘俗的干扰,住地尽管处于喧闹之中,也能像在偏远的安静之处一样。
强调的是归隐不在所处的地点,而在心志。
正确答案选B。
5.《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得意忘言”的诗句是______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诗歌文意的理解。
大学语文蒹葭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蒹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蒹葭》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风》的范畴。
B.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雅》的范畴。
C.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颂》的范畴。
D.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赋》的范畴。
答案:A2. 《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的下一句是什么?A. 白露为霜B. 所谓伊人C. 在水一方D. 溯洄从之答案:A3. 《蒹葭》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A. 爱情B. 战争C. 劳动D. 政治答案:A4. 《蒹葭》一诗中“溯洄从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道阻且长B. 道阻且右C. 道阻且左D. 道阻且跻答案:A5. 《蒹葭》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屈原B. 李白C. 杜甫D. 无名氏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蒹葭》一诗中“所谓伊人,在________”。
答案:水一方2. 《蒹葭》一诗中“溯游从之,宛在________”。
答案:水中央3. 《蒹葭》一诗中“溯洄从之,道阻且________”。
答案:长4. 《蒹葭》一诗中“溯游从之,道阻且________”。
答案:右5. 《蒹葭》一诗中“溯洄从之,道阻且________”。
答案:跻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幅秋天清晨,蒹葭(芦苇)丛生,露水凝结成霜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
2. 请简述《蒹葭》一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蒹葭》一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
通过“在水一方”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和忧伤。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结合《蒹葭》一诗的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一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研究作者:李维来源:《教育界·下旬》2016年第04期【摘要】所谓诵读就是将原本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的阅读语言。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浓烈,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蒹葭》诵读法语文作为大学基本教学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诵读法作为大学语文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诗歌等的语句用法和内容含义,将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隔阂排除,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意境、文章含义。
诵读无非就是将原本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若将其与大学语文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自然就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一、强调学生直观感受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法需要学生对全文进行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诵读法能使学生通过整篇的阅读获得一定的直观感受,掌握文章的整体思维和印象,但是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直观感受,需要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一步一步掌握和了解文章中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因此,在学生实际诵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诵读,第一次诵读要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第二次要掌握文章的文体形式,第三次要了解文章的大体纲要,第四次要读出整篇文章的语言句法。
这种一遍又一遍的诵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
譬如:在《蒹葭》的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诵读之后再齐读、再诵读,让学生不断地诵读,最终能够背诵下来。
当然在学生读完一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且逐渐增加问题难度,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蒹葭》的内容。
问题可以围绕着《蒹葭》的相关内容,如“《蒹葭》所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学生则会回答“秋天的清晨”。
大学语文 课文应试必备
1.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4.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进学解韩愈(默写两句)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大学语文 《蒹葭》共20页PPT
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终不可达。 第四层,(七、八句)分述“在水一方”的另一种特定情境:
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 近。
全诗通过总述、分述、逆流、顺流的反复描述,将在水一方、 可望难即的企慕追寻情境展现得十分清晰,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 执著追求精神和追寻不得的空虚惆怅心情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二、以《蒹葭》为例,请谈谈你对诗歌中 存在的“朦胧美”有何看法。
三、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蒹葭》一诗的内容、 情调、情感。
扩展阅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课堂练习题
1.简述诗歌三章的段落大意。
2.《蒹葭》诗歌第一章是如何体现 意象中诸多经验的。
参考答案:
❖ 第一章: 苍茫茫的一片芦苇,蒙盖着露水变成的
霜。所说的那个人儿,在水的一旁。 逆流而追呢,路途艰险而长远; 顺流而追呢,也就在水的中间碰到了。
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1)萋萋:茂盛的样
子 (2)晞:干 (3)湄:岸边,水草 交接的地方 (4)跻(jī):高 (5)坻(chí ):水中高 地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蒹 葭
《诗 经》
《诗
经》概 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也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
《诗经》存目311篇,《南陔》、《白
华》、《华黍》、《由庚》、《崇丘》、 《由仪》六篇有目无辞,被称为“笙 诗”,因此《诗经》实际上只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采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采 已 人 涘 之 右 之 中
, 采采:茂盛,众多 。 未已:还没有完 已: , 停止 。 涘(sì ):水边 , 右:弯曲 。 沚(zhǐ):水中的小块 陆地 , 沚 。
译文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 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 途艰难又漫长。
新台倒影好鲜明,河水洋洋流不停。 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太不行。 新台倒影长又长,河水不停汪洋洋。 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真不祥。 撒下鱼网落了空,一个虾蟆掉网中。 本想嫁个美少年,换得驼背丑老公。
卫宣公是个淫昏的国君。他曾与其后母夷姜乱 伦,生子名伋。伋长大成人后,卫宣公为他聘娶齐 女,只因新娘子是个大美人,便改变主意,在河上 高筑新台,把齐女截留下来,霸为己有,就是后来 的宣姜。卫国人对宣公所作所为实在看不惯,便编 了这首歌子挖苦他。
•音乐美:押韵、叠词 •绘画美:写景、思人 •情感美:惆怅、执着
朦胧美
《蒹葭》之美,就是朦胧之美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 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 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 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 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 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 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 无止境的追求。
诗经“六义”:
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是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根据地
域和音乐性质的不同,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音乐曲调,“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 方特色的乐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 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 共160篇。 “雅”,朝廷正乐,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 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为朝会 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为个人抒情之作。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周颂》、 《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鄘风·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 无仪。人而无仪,不 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 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 死!
《鄘风· 相鼠》出自《诗经· 国风· 周南》,是《诗 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这首 诗是讽刺卫国统治者行为卑鄙无耻的。老鼠偷窃成 性,是非常可恶的东西,诗人拿它来同无耻的统治 者对照,说他们干的勾当连老鼠都不如,这些人面 禽兽活着是耻辱,还不如早早死掉为好,表现出人 民群众对他们的深恶痛绝。
想象绘画美
• 在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 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 澄明。迷离的白雾,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 洲……所有的景物都宛然在目。此时,痴情 的恋者伫立河边,凝视对岸,翘首盼望伊人 出现,但那人却仿佛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及。
品味情感美
• 这首诗因景起兴,以时间的变化来加深情感。 全诗并未出现任何一个“情”字,但却借助 秋水蒹葭、伫立凝望,营造了一种凄清、哀 伤的氛围,而且将痴情主人公无限惆怅而又 坚贞执着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出来,写 得哀婉动人、情调缠绵。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蒹葭》朗诵欣赏
解
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之《秦风》,属秦国
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 的怀人诗作。
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 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天的陕西、 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一带。
《诗经》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已经难以考证,
只知道其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来自民间, 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诗经》的编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
诗”、“采诗”、“删诗”之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者讽刺 时政。 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民情。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 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王风·采葛》
五、农事诗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蒹
葭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一、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 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 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一 些传说和英雄史迹。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īn )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生民(一)》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 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 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 深沉的相思之情。
感受音乐美
整 首 诗 通 篇 押 韵,并 大 量 使 用 双 声
叠 韵 词,具 有 节 奏 感 和 韵 律 美;采 用 重章 叠 句、一 唱 三 叹 的 形 式,在 整 体 上 具 有 和 谐、回 环 之 美,犹 如 一 首 三 重 奏 的歌 曲。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 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 岸。
译文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 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 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 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 到水中的沙洲。 结构内容
蒹
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1)苍苍:茂盛的样 子 (2)伊人:那人,指 所爱的人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4)从:追寻 (5)阻:艰险 (6)溯 游:顺流而下 (7)宛:好像、仿佛
蒹
赋:赋是直接叙事、描写的手法。
比:比有比喻和比拟两种。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如 《硕人》、《 关雎》等。比拟有《硕鼠》、《新台》等 兴:就是先说其他的事物,再引入诗歌的主题。
Hale Waihona Puke 《诗经》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论语·阳货篇》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 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 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 周后稷。 二、颂歌
三、怨刺诗
《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cǐ),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qúchú)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mei)。 燕婉之求,籧(qu)篨不殄(tian)。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