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基于GIS的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
HU oh n t l ( hn h nvri f et lg Gu -o ge a C eg U ie t o T mooy,Ce gu Scun605 ) sy c hnd , iha 10 9
Ab h c T e w tr o srai f h rs clg a s s m w ss de ae l G S h eut so e a ew tr o sra o f h o g s t h ae n evt n o tef et ooi l yt a t idb s d O I .T e rsl h w t tt a ne vt n o te l - c o o e c e u l s d h h ec i n
摘要 以 GS为平 台 , 究 了长江上游森 林生 态 系统的 水源涵养功 能。结果表 明 : 阔叶灌 丛综合 水源 涵养 量 最大 , I 研 常绿 占整个 森林 生态 系统水源涵 养总量 的 4 .% ; 带山地 落叶松 林水 源涵养量 最小 , 36 亚热 占总量的 00 %。 、 8 关键 词 生态 系统 ; 源涵养 ; 价单元 ; 水 评 长江上 游
3 . %。长 江上游从 源头至湖北 宜 昌段 长为 4 1 k 约 占 20 6 1 m, 5 长 江 总长 的 7% , 我 国藏 、 、 等少 数 民族 的重 要 聚居 ( 是 ) 羌 彝 区 。该 区水 源涵养 的好 坏 不仅 直 接 影 响该 区 的经 济发 展和 生态平衡 , 将直接 影响长江 下游地 区 的经济 发展 和供 水 而且 状况 。这 就意味着 现代 经 济 意义 上 的长 江上 游 地 区 已经变 成 自 和经济相融 合的多功 能 区域 。 然
黜 nb ode fs rb eywa h ih s,b ig4 . % o he ttlw trcn evt n.An hew trc ne vt no hesbrpc mo nanlrh fr ra la hu b r Stehg e t en 3 6 ft oa ae o sra o i dt ae os rai ft u to ia o l u ti ac o- etWa elw s.b i % o he tt1 s S t o e t e n 0 0 h g 8 ft a . o Ke wo ds E oo ia ytm;Wae o srain;E au t nu i;Up e e c e fYa gz v r y r c lgc sse l trcn ev t o v ai nt l o p rra h so n t Rie e
基于GIS的济南市南部山区森林水源涵养评价研究
和天桥区的径流深最低 , 7 m左右 ; 在 5m 而长清区 , 中区和历下 区的径流深处于 中等地位 , 15mi左 右. 市 在 2 l l 按济南南部山区
3 济 南市 南部 山区森 林水 源涵 养数据 库 的建 立和分 析
3 1 森林水源涵 养数据库建立 的方 法 根据模型( ) . 1 分别计算济南南部 L 区森林涵养水源物质量. L j 根据2 0 年济南南 部山 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土地利用类型图 ( 1 , 1k 图 )按 m×1 m网格汇总济南南部 山区不 同网格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 的面积. k 根据济南南 部径 流深
度分布图 ( 2 , 图 ) 利用 A C I R G S数字化和赋值 , 然后进行坐标 和投影转 换 , 并对 等值线进行 内插 , 生成全 流域多年平均径 流深
度栅格像元数据分布图 ] 由济南南部 山区多年平均径流深度 图( ) 冉参考济南南部土地利用 , . 图2 , 可以发现历城区和章 臣
第2 5卷
第 4期
基 于 G S的 济 南 市 南 部 山 区森 林 水 源 涵 养 评 价 研 究 术 I
苏妍 晓
, 常 勇 ’ 宋 涛 ’
(1 山 东师 范大 学 人 口 ・ 源 与环 境 学 院 ,50 4, ) 资 2 0 1 济南 ; 2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Ⅱ东 省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巾心 ,5 0 4 济 南 ) ) 1 J J 20 1,
21 0 0年 l 2月
GI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GI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成为全球范围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一、水资源管理中的GIS应用案例在水资源管理中,GIS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调查、评估、规划和管理等方面。
以某水库的管理为例,利用GIS技术,可以对水库的水质、水量、水流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进而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变化趋势。
同时,通过GIS技术可以将这些信息与地理位置进行关联,生成水资源分布图、水资源利用规划等。
这样,水库管理者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更好地了解水源地的特点和供水区域的需求,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GIS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水资源的保护和保育中。
例如,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利用GIS技术可以对水源地的位置、范围、地形、植被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通过空间分析和模拟等方法,可以预测和评估不同保护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从而选择最佳的保护方案。
二、水环境保护中的GIS应用案例水环境保护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任务。
GIS技术的应用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空间分析、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在水环境监测中,利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地点的水质和污染源的分布进行可视化和动态监测。
通过采集水质数据和污染源数据,并与GIS系统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实时在地图上展示水质状况和污染源分布情况,为环保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利用卫星图像等数据,对水体质量进行遥感监测和分析,实现对大范围水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警。
除了水质监测,GIS技术还可以在水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城市雨水管理方面,通过GIS技术可以建立雨水管网模型,利用网络分析和模拟方法,确定合理的雨水流向和排放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内涝和水污染。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分析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数据库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工具。
在水文水资源领域,GIS技术能够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重要功能,对于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水文地理分析GIS技术可以利用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水文地理分析,例如根据地形、土地利用和降雨等数据进行水流模拟,推测洪水的影响范围和淹没区域,帮助制定防洪和水库调度等措施。
还可以进行流域分析,通过分析河流的长度、坡度、面积、水源等信息,评估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 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治GIS技术可以帮助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并将监测数据空间化,制作水质分布图和趋势图,实时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
GIS还能与污染源模型相结合,模拟污染物在空间上的传输和扩散,预测潜在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为污染源的防控提供支持。
3. 水资源评价与规划GIS技术能够整合各种与水资源相关的数据,包括地质、地形、气象等数据,进行水资源评价和规划。
通过建立水资源数据库,分析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可利用性,评估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并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水灾风险评估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水灾风险评估,据此制订相应的防灾预案。
通过结合洪水模拟、地形和土地利用等信息,评估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风险,确定易受影响区域和重要设施,为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5. 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GIS技术可提供多种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可以利用GIS技术建立水资源管理模型,模拟不同管理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对不同的管理方案进行比较,为水资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整合和分析空间数据,为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水源地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水源地水源涵养功能评估一、水源涵养功能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水源地则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水源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评估水源地的水源涵养功能至关重要。
水源涵养功能是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是指水源地土地覆盖、植被、土壤等多种因素对引水流域水循环能力的影响,反映了水源地水循环和水质调控的能力。
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其中,定性法主要用于快速评估水源地水源涵养功能,并进行初步分类;而定量法则更为科学,它需要通过收集、整理并分析目标区水文、气象、植被和土地利用等多种数据,基于模型建立数学关系推定水源涵养功能大小,并得出定量评价结果。
下面将重点介绍定量评估方法。
二、定量评估方法目前,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有水量平衡法、水文模拟法和遥感法。
1. 水量平衡法水量平衡法认为,水源涵养功能体现在流域水分收支方面。
其基本思路是对流域入渗、产流、径流、蒸散发、蓄水等水文过程进行分析,以确定整个流域水量收支情况。
也就是说,根据流域特定时间段内各种水文因素估算出来的水量,由高到低计算流域内各种水文因素所消耗的水量,计算出水源涵养功能指数。
2. 水文模拟法水文模拟法是通过物理、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进而对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估。
运用水文模拟法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将流域分为一系列水文单元,利用物理方程、水文统计和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模型对流域各种运动流的水量进行模拟。
根据模拟结果,利用GIS等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水源涵养功能指数。
3. 遥感法遥感法是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获取流域生态环境信息,综合分析遥感图像与野外调查、数据地形、土壤和气象等落差,提取相关水文地貌指标,支持多日期SAR影像构建3D深度模型,把水源地山地、坡地、陡坡、平原的相关地理信息采集整合,进行比对分析,从而获得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变化信息。
综合运用遥感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多特征、空间和时间统计检验,获取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度量值,从而评价水源涵养功能指数。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研究2.天津市于桥水库管理中心天津市301900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水文水资源管理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灾害带来的影响。
地表水作为地球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其不仅在水、汽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是连接植被、土壤和大气的关键指标。
目前,随着全球气温逐步升高,地表水、植被、土壤水分蒸散加剧,导致区域性干旱现象频发。
在此基础上,合理地监测区域范围地表水变化特征,对干旱防治和地表水迁移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GIS技术;水文水资源;应用引言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衍生的分支,是以地下水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地表和地形地质特点综合勘查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特性,进而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及地质生态等,其工作内容主要为搜集获取信息数据,进而分析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和周边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并以文字报表、图形图像或DEM(数字高程模型)等多种形式表现,为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及预防各类地质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1GIS技术GIS技术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分析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实现对水文信息的搜集、汇总、分类与分析,全面掌握地下水资源现状,预测发展趋势,提高地下水资源规划的科学性。
GIS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水文监测管理存在的各种瓶颈问题,还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对全面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综合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2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2.1建设水文水资源软件系统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托计算机技术开发水文水资源软件系统,可有效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效率,为水环境质量监测以及地下水检测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在对水文资料和数据进行存储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类,建设水文水资源数据库,可实现水文预警预报系统等先进的预测功能。
基于 InVEST 模型的西安市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研究
区域治理PRACTICE基于InVEST模型的西安市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研究*赵娟1,冯娜1,张平1,2*1.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摘要: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调节服务之一,其变化直接影响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
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区,通过InVEST模型对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分析,估算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和分析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规律对区域的水资源管理。
结果表明:(1)西安市2005-2010年产水量值分别为365.47mm和452.22mm,产水量整体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产水能力整体较强;2005-2010年平均水源涵养量分别为203.12mm和272.75mm,水源涵养量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研究区西南部地区水源涵养量较高,东北部大部地区水源涵养量偏低。
(2)西安市2005-2010年的水源涵养量呈递增趋势,主要由于2000-2005年、2005-2010年西安市林地面积增加了200hm2,草地面积增加了128012.13hm2。
(3)西安市水源涵养量一般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北部和东北部,重要区和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西安市5年内北部地区水资源环境明显好转。
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水源涵养服务定量评估和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InVEST模型;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时空分布规律中图分类号:X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7-0198-0002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生态系统拦蓄洪水、调节径流、影响降雨量、净化水质等,对不同时期水源涵养的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在水源涵养定量评估方面开展了较多工作。
窦苗[1]、张福平[2]等对不同空间格局和不同区域的不同自然条件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论。
夏林[3]等以乌江流域研究区定量评估研究区产水量和水源涵养量,探讨了水源涵养能力及差异。
基于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划定“生态红线”是我国新近推出的一项国家 生态保护战略(杨邦杰等,2014) 。所谓“生态红 线” ,是指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 脆弱区等区域划定出严格管控边界线,即保障国家 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于骥等,2015) 。迄今为 止,在学术研究领域, “生态红线”仍是一个崭新 的研究课题(杨世凡等,2015;王云才等,2015; 谢雅婷等,2017) 。 “生态红线”的概念在国外尚未 见报道, 它是由中国于 2011 年在国家正式文件 《关 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的 (陈凯麒等,2015) 。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将在重 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 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即划定出一个必须严 格管理和维护的区域,有效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 (陈海嵩,2015;林勇等,2016;燕守广等,2016;
夏方舟等,2017) 。因此,划定生态红线对于维护 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生态红线划定研究工作才刚起步。 2015 年 5 月,国家环保部首次制定了《生态保护红 线划定技术指南》 ,并在许多典型省份开展试点工 作,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仍是初步的(尚文绣等, 2016;何彦龙等,2016) 。关于生态红线的相关划 定方法、划分指标体系还很不完善(左志莉,2010; 范丽媛,2015) 。因此,选择典型区域开展生态红 线划定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四川是中国的生 态大省,省内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 弱,敏感地区分布众多(宋述军等,2008) 。四川 特色鲜明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在中国具有十分 突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是开展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引用格式 :柏松 , 景连东 , 李晖 , 冯文兰 . 2017. 基于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J]. 生态环境学报 , 26(10): 1665-1670. BAI Song, JING Liangdong, LI Hui, FENG Wenlan. 2017. The demarc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based on water conversation function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6(10): 1665-1670.
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用于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
在水资源管理领域,GIS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采用。
本文将介绍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其有效性和优势。
一、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 地表水资源管理GIS可以用来收集、存储和分析地表水资源相关的数据,如水域分布、水质、水量、水流方向等。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决策者可以了解不同水域的水质状况,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地表水的可持续利用。
2. 地下水资源管理GIS可以用来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地下水的储量、水质、补给区域和抽水井等重要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决策者可以制定合适的抽水政策,避免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
3. 水资源评估和预测GIS可以整合不同来源的水资源数据,包括降雨数据、蓄水量、地表和地下水水位等,以评估当前的水资源状态。
同时,GIS也可以借助模型和算法,对未来的水资源供需进行预测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4. 水环境管理GIS可以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水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物的扩散和水质的变化等。
通过GIS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决策者可以及时掌握水环境的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策略。
二、案例分析:GIS在某地区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某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局利用GIS系统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管理和分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案例:1. 水电站选址利用GIS系统,水资源管理局对该地区的河流、地形、土地利用等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
根据水电站的需求,确定了最佳选址,并进行了效益评估。
最终,成功建设了一座水电站,提供了可靠的清洁能源。
2. 水源保护区划通过GIS系统,水资源管理局对该地区的水源保护需求进行了评估和划定。
根据地理条件、水质要求和水量需求等因素,划定了一系列水源保护区,采取了控制和管理措施,保障了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论述gis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论述gis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具有空间参考关系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本文将从GIS在环境保护中的优势、应用场景、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GIS在环境保护中的优势GIS具备如下优势:1. 空间分析能力强。
通过GIS可以对地表信息进行精细化、深入化的探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理、土壤类型、气象气候等,从而较为准确地判断环境状况。
2. 数据源头信息齐备。
GIS除了集成了各种表格、文字或数字数据,还包括各种视觉、语音、地图数据等,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各个角度的信息数据。
3. 决策分析效果好。
因为GIS可以集合多个因素,将它们以一种符合实际的方式显示出来,可能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4. 海量数据处理。
GIS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有着优异的性能,可以完成空间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加工处理等工作。
二、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场景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自然资源和环境评估GIS可以通过对区域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确定和分析,为区域环境变化评估、环境容量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压力状态评估提供支撑,通过多变量的数据、索引及各类测量指标等定量化常规用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分类、定位与度量。
2. 环境监测和管理GIS可以管理和分析环境监测数据,识别空气污染或水质污染的来源,将监测数据矢量化,计算监测数据的统计量及时地反映出污染状况,以便于环境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3. 环境规划和决策支持GIS可利用空间和属性数据分析工具为环境规划提供决策支持,预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依据建筑物与土地类型等数据库,可以预测开发区发展所可能带来的潜在环境问题,并且利用GIS的可视化效果使决策更全面和准确。
4. 废物产生和处置GIS可以帮助政府管理废品处置,选择适宜的方法和区域,开发和改进处置设施及系统。
其中包括计算废物量和至多的分析、识别废物处理站点、搜索摆脱废物的方法等等。
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空间分析和地理数据管理的工具,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篇文章将探讨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着重介绍其在水资源评估、水文模拟和水灾管理方面的应用。
首先,GIS在水资源评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资源评估涉及到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数据,GIS可以帮助识别和描述水资源的分布、可持续性和脆弱性。
例如,借助于GIS,我们可以制作出水资源分布的空间图,清晰地显示各个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
此外,GIS还可以结合遥感数据,实现对水质的监测和分析,用于评估水资源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其次,GIS在水文模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文模拟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用于洪水预警、水资源规划和水管理的决策支持。
使用GIS,我们可以将地形、降雨、土壤类型等地理数据输入到水文模型中,生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模拟结果。
这些模拟结果可以帮助水资源管理者理解水文过程的动态变化,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不同地区的水文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最后,GIS在水灾管理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水灾是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为了减轻水灾带来的损失,及时的预警和相应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GIS可以帮助建立水灾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整合地形、降雨、土地利用等数据,进行洪水和涝灾的预测和模拟。
同时,GIS具备空间分析的功能,可以对可能的灾害区域进行划定和优化,帮助决策者制定合适的灾害应对措施。
此外,GIS还支持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可以将灾害信息和应急资源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和分析,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GIS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的思考——以河南省黄河流域为例
118DETECTION区域治理基于GIS 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的思考—— 以河南省黄河流域为例刘天可1,袁彩凤2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一、研究背景随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兴起,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2]。
水源涵养是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和条件下,将水分保持在系统内的过程和能力,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如生态系统类型、地形、海拔、土壤、气象等)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3]。
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不同地区水源涵养评价的方法也有许多。
二、数据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河南省黄河流域(如图1所示)界于北纬34°46′—35°00,东经110°21′—113°30′之间,黄河自陕西潼关进入河南省,西起灵宝市,东至台前县,流经河南省8个地市。
该地区属于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区,总体来说,地势西高东低,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地区。
流域内多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2—15℃,6—8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28℃;平均相对湿度为65%—70%;降雨在年际、季节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空间上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年降水量在700mm 以下。
(二)基础数据本研究的基础数据包括:①遥感影像数据。
使用2015年Landsat/TM 影像,使用ENVI 软件对其进行解译,并结合ArcGIS 软件得到河南省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图;②降水数据。
根据降水数据计算多年平均降雨摘要:水源功能重要性评价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研究黄河流域河南段的水源涵养情况,以河南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融合遥感影像、降雨数据和蒸散发量数据等各种数据,运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研究区域的水土保持量。
基于GIS的城市水资源管理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水资源管理研究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工具,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GIS 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背景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往往存在信息不全面、决策不科学、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GIS 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GIS 能够整合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水系、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全面、准确、可视化的信息支持。
二、GIS 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主要功能1、水资源数据的采集与管理GIS 可以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水资源数据,如水文监测站、气象站、污染源普查等,将其统一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更新。
这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水资源空间分析通过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城市的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用水需求等进行分析。
例如,利用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水源地的保护范围;利用叠加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资源的影响;利用网络分析可以优化供水管网的布局。
3、水资源模拟与预测结合水文模型和 GIS 技术,可以对城市的水资源量、水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
这有助于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如在干旱时期合理调配水资源,或者在水污染事件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
4、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GIS 能够将水资源数据和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给决策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状况和问题,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
例如,在规划新的城市开发区时,可以利用 GIS 评估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据此调整规划方案。
三、GIS 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案例1、城市供水管网管理利用 GIS 建立城市供水管网的地理信息系统,包括管道的位置、管径、材质、使用年限等信息。
基于GIS的长江上游植被水源涵养功能评价研究
110多个植 被斑 块 ( 1 0 图 o
生态功能 , 不仅对上游地区至关重要 , 而且在维持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域 生态环境稳定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是长江流域生态
安 全 的根本 保 障 , 是维 护流域 生 态 环境 的根 基 。 因此 , 对长 江上游 植被 生态 系统 的 主要 功能 之一 —— 水源 涵 养 功能 的
维普资讯
安徽 农 业科 学 , unl f nu A . c 20 , 4 1 )32 —3 5 J ra o hi Si 06 3 (4 :3 33 2 o A .
责任 编辑 姜 丽 责任 校对 胡剑 胜
基于 G S的长江上游植被水源涵养功能评价研究 I
刘延国 彭 , 培好L 陈 2 文德1 王玉宽 , , . 3 , 范建容 ( 都 工 学四 成 152 庆 学重 043 川 业 1 理 大 ,川 都60; 大 ,庆40; 农 威 09. 重 04. 四
大学林学院 , 四川雅安 6 5 1 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20 4;. 四川成都 6 04 ) 10 1
LI Y -u t l ( h nd U a g oe a C e g uUnvri f e h ooy, h n d ,ih a 10 n iest o T c n lg C e g u Sc un6 0 5) y
A s a t cod gt t n fr s n g t i a s f ig a, i t u n n Sc u n h n qn , uzo dH b i rv w I3 b t c A c ri e a d m dv e t nm p Q n hi b , n a , i a o g ig G i u n u e, c i G S . r n o h l o a e ao o T eY h C h a A e 3
基于GIS的水土保持工程水源涵养评估——以通渭县牛谷河项目区为例
·31·水 土 工 程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年第1期水源涵养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构成,是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重要组成,也是区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生态功能[1]。
尤其在重要水源区和干旱缺水地区,水源涵养功能是保证区域植物群落存活并充分发挥效益的基础条件,也是改善区域小气候、修复区域生态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甘肃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大、范围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重,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尤其是陇中区域干旱缺水,对于提升区域水源涵养的要求更为迫切。
水源涵养功能是区域生态系统重要服务功能之一,是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2]。
影响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区域干旱程度、植被拦蓄能力、土壤入渗程度、降雨强度等,以及水分在各因素之间运移、转化的自然过程;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也能反作用于区域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对于水源涵养的研究成果很多,各类评估方法也较为成熟,但对小流域尺度利用遥感数据结合实地测量,展开小流域尺度的水源涵养动态评估的研究尚不多见。
甘肃省中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区,区域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贫乏,缺水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及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小流域尺度上定量的评估甘肃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工程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空间特征,对科学认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工程的水源涵养功能,合理保护和利用区域水土资源,展开黄河上中游区域大保护,稳定和增强甘肃省生态屏障作用,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政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概况1.1 区域概况本文研究区位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的甘肃省通渭县西北部,黄河二级支流渭河一级支流牛谷河流域上中游,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
基于InVEST模型的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基于InVEST模型的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其中,矿区的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基于InVEST模型,对平朔矿区的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
平朔矿区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开发区域。
长期以来,该地区的矿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使用了InVEST模型,该模型基于GIS技术,能够模拟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首先,研究团队收集了平朔矿区的地形、土壤和植被等数据,建立了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模型。
该模型通过计算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反映了生态系统对降水的保持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平朔矿区的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较差,主要原因是矿业开发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侵蚀。
接下来,研究团队对不同的生态恢复方案进行了模拟和评估。
模拟结果显示,采取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护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矿区的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
特别是在恢复植被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密度对提高水源涵养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恢复。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矿业开发的监管,推行绿色矿山建设,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矿区企业应积极参与生态恢复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植被和土壤。
此外,公众也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综上所述,基于InVEST模型的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表明,矿业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显著的,但通过恢复植被和保护土壤等措施,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本研究为平朔矿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矿区的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实现矿区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地理信息系统(GIS)便是其中之一。
GIS 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在环境监测、生态评估、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述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
通过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相结合,GIS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地理相关的问题。
GIS 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输入与编辑、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地图制图和输出等。
在数据输入方面,它可以接受多种来源的数据,如卫星影像、地形图、实地测量数据等。
数据管理功能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便于查询和更新。
空间分析是GIS 的重要特色,通过各种分析工具,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可以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规律。
地图制图和输出功能则将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地图形式展示出来,便于决策者和公众理解。
二、GIS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GIS 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通过在地图上标注监测站点的位置,并结合气象数据和污染源分布信息,GIS 可以分析污染物的扩散趋势和影响范围。
对于水污染监测,利用 GIS 可以将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直观地展示水质的变化情况,帮助确定污染的源头和传播路径。
此外,GIS 还可以用于监测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污染热点区域,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三、GIS 在生态评估中的应用生态评估是了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GIS 在其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利用 GIS 可以对生态系统的类型、面积、分布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建立生态系统数据库。
国土空间规划之构建水生态全格局——基于Arcgis软件的量化分析评价方法
国土空间规划之构建水生态全格局——基于 Arcgis软件的量化分析评价方法摘要:我国的规划经过几个大的发展阶段,从1989年立法实施“城市规划”到2008年立法实施的“城乡规划”,再到近年的“国土空间规划”,对规划行业的技术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最新国土空间规划对“资源保护、生态保护”提出了前所未有最严格的管控要求。
规划方法也由以前的“定性分析”为主到现在的“定量分析”为主,规划成果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中,生态安全格局是其重点要求管控内容,而水生态安全格局是其中重要要素之一,作者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中规划编制标准、相关理论及实际项目操作经验,总结出国土空间规划中“水”生态安全格局的评价的方法与流程。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安全格局、水安全格局一、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1.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生态安全格局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土涵养、淡水调蓄、沙漠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5大要素,水生态安全格局包涵了水土涵养、淡水调蓄,也对其它几个要素起到了决定性影响。
2.水土涵养、天然水体的恢复通过科学构建水安全格局,将使人类行为对自然水体影响因素降至最低,增强自然水土涵养能力,由自然地形和植被影响而形成具备蓄水条件的地方,逐步恢复水体。
3.洪水调蓄、城市洪水和雨水的排放安全结合对城市降雨量、气温、地形等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在城市建设用地用地选择上就避免了存在雨涝等发生几率较大区域,预留洪水蓄洪空间,从根本上保证了洪水、城市雨水排放带来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
二、建立水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方法1.水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主要因素采用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评价方法,对规划区的径流、水源涵养、淹没区和洪涝灾害、洪水调蓄等进行分析,其中:径流分析:使用Arcgis工具对规划区Dem数字高程数据进行提取,对规划区进行流域划分。
水源涵养分析:划分水源涵养区和水源保护地范围,实行分级管控,确保水量水质安全。
arcgis水源涵养量计算
arcgis水源涵养量计算ArcGIS是一种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可以用于分析、管理和可视化地理数据。
在ArcGIS中,水源涵养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资源的补给能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水源涵养量是指地表和地下水系统中的水源补给量,是维持水循环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
水源涵养量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ArcGIS中,水源涵养量的计算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准备: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理数据,包括地形、降雨量、土地利用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卫星遥感、气象观测站、地形测量等渠道。
在ArcGIS中,可以将这些数据导入到地理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和分析。
2. 地形分析:地形是影响水源涵养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ArcGIS 中,可以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进行地形分析,包括计算坡度、坡向、流域边界等。
通过分析这些地形参数,可以定量评估地形对水资源的影响。
3. 降雨分析:降雨是水源涵养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ArcGIS中,可以利用降雨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包括计算降雨量、降雨强度等。
通过分析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评估降雨对水源涵养的贡献。
4. 蒸散发分析:蒸散发是指地表和植被蒸发的水分量。
在ArcGIS 中,可以利用气象数据和植被指数数据进行蒸散发计算。
通过分析蒸散发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可以评估蒸散发对水源涵养的影响。
5. 水文模型:水文模型是水源涵养量计算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ArcGIS中,可以利用水文模型来模拟水循环过程,包括降雨入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通过模拟水文过程,可以定量评估水源涵养量的大小和变化趋势。
6. 结果分析:最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在ArcGIS 中,可以利用图表、报告等方式来展示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ArcGIS的水源涵养量计算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资源的补给能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基于GIS的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GIS的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研究作者:刘梦牵曾微波张贝尔孙京禄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22期摘要:自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指标计算体系总是显得过于庞大。
为了更准确、合理、快速的对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计算,本文针对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提出將所有指标分类后从数据源获取、配置计算方法、计算过程流程化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计算的方法。
该方法在运算思维的条理性、计算的简便性、后期修改的灵活性方面有大幅提升。
这种基于GIS的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可以极大的简化系统程序,同时对于加强程序的独立性以及计算功能的简便灵活方面具有较强的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GIS;主体功能区;指标计算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2-0036-021 数据来源与处理1.1 数据内容要实现主体功能区域从划分、规划到监测、调控的实施,需要相对完备的、连续的、精度相对较高的数据系统支撑。
其中,数据类型包含多种,如:矢量数据、影像数据、统计数据、文本数据与成果数据。
(1)矢量数据:主要为境界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交通数据等基础地理数据、气象数据、大气与水环境数据以及森林空间分布数据等资源环境矢量数据。
气象数据选取的是安徽省各气象站点数据,包括日数据、月平均和年平均数据,数据逐月更新,通过空间插值方法可获取到用于土壤侵蚀、水资源量等指标计算的数据。
土壤图为基础底图,数据来源自安徽省农委的土壤二次普查数据,或分县土种志,需要人工数字化。
森林数据包括森林统计和森林分布,其中森林统计数据包括分县的面积、覆盖率、蓄积量等,以上数据均来源自安徽省森林普查。
(2)影像数据:包括低分、中分、高分三种,用于土地利用、自然地理等数据的修正与更新、灾害与突发情况应急监测与监督、高分辨率制图等。
(3)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人口、经济、产业等经济社会数据以及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基本农田数据、森林统计数据等资源环境统计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单元的确立和图件的生成
按照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即生态外貌原则)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评价单元合并为 35 个评价单元,其中森林类型占 21 个(图 1)。
1本课题得到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子项目(GFL-2328-2740-4882):国家环保总局“长 江上游关键生态功能评估与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项目的资助。
3. 基于 GIS 的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分级图的生成 及动态数据库的建立
将表 2 的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8],得出水源涵养能力的分级图(图 2)。从图可以 看出盆东南大部、盆东北小部,宜昌地区是水源涵养能力的良好区域,这些地区必须加强生 态环境保护;盆地北部和盆地内大部分地区是水源涵养能力的薄弱环节,这些地区必须加强 生态环境建设。
4.2 讨论
长江上游从江源至湖北省宜昌市,长约 4500 公里,流域面积 100 多万平方公里,在数 据的采集、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出现某些以点代面、以偏代全的现象;在植被类型的合并和水 源涵养能力的计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在进行分级处理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 加之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多样性,计算出的水源涵养能力与实 际值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上还有待改进。
因森林在调节径流和净化水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定性因素 ,加上篇幅有限,本文仅以森 林拦蓄水的总量代替森林综合水源涵养量。
2. 水源涵养量的计算
1)林冠截留能力及水源涵养量的计算 ①Vi=Pi*Si ②V=∑Pi*Si 式中:
Vi——为第i种评估单元林冠水源涵养截留量(t) Pi——为第i种评估单元林冠单位面积截留能力(t/ha) Si——为第i种评估单元面积(t)
基于 GIS 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以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为例1
胡国红 1,彭培好 1,2,王玉宽 2,廖清泉 3
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3.四川电力建设三公司,四川内江(641005) 摘 要: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关键的生态区域和安全屏障。它面积广大,地形复杂,生态环 境功能特殊,是我国水资源的富集区和供给区,是水力资源的重点开发区,更是全球气候变 化的敏感区。为了加强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长江上游地区洪水监控和功能 区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本文以 GIS 为手段,对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得出长绿阔叶灌丛综合水源涵养量最大(8.85*1010t),占整个森林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2.03*1011t)的 43.6%,亚热带山地落叶松林的最小(1.72*1010),占 总量的 0.08%。 关键词: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评价单元;长江上游
一般来说,木本植被的主要根系分布于 60cm 土层以内,所以在计算土壤蓄水能力时森 林土壤层厚度用 60cm 计算。
相关数据处理公式如下[6]: ① V=10000×P×D ② P=Pn+Pe ③ Vn=10000×Pn×D 式中:V——为单位面积土壤最大蓄水量( t/ ha) D——为土壤根系层深度(m) P——为土壤总孔隙度(%) Pn——为土壤非毛管孔隙度(%) Pe——为土壤毛管孔隙度(%) Vn——为单位面积土壤有效贮水量( t/ ha)
4441.8 3201.6 3512.4 3426 3166.68 3529.8 2544 3734.7 3541.2 3954.6 3331.5 4380 2731.8 2851.2 3445.85
4506.9 3235.3 3578.23 3452.53 3211.26 3546.99 2560.89 3765.8 3656.65 4048.72 3431.8 4391.4 2828.46 2942.25 3506.74
V——为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水源涵养能力(t)[1] 2)地被层截留能力及水源涵养量的计算
地被层截留能力及水源涵养量的计算同上,地被层(这里用凋落物层代替)作为森林生 态系统中独特的结构层次,不仅对森林土壤的发育和改良有重要意义,而且它的结构疏松、 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持水能力,因此地被层在对降水的截留能力方面实际的贡献率都要高于 土壤和林冠部分。据研究,林地枯枝落叶层对一次性降水的有效持水量约为其最大持水量的 60%-75%[2-5]。 3)土壤蓄水能力及水源涵养量的计算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拦截蓄水
调节径流 净化水质
表 1 评估指标 Tab.1 evaluation units
一级指标 地被层截留量
土壤蓄水量
林冠截留量 防洪能力 增加水资源能力
不同元素的百分比
二级指标
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 毛管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 土层厚度 林冠截留率
减小洪水的立方数 提高农田灌溉能力 增加城市供水能力 有害元素的百分比 有益元素的百分比
3805.73
5.35
32.63
3148.2
3186.63
0.54
19.67
3170.4
3197.57
64.24
115.66
4323
4469.26
28.46
水源涵养总 量(1*108t)
6.38 114.24 13.52 20.25 1.72 205.42 127.19
1.8 1.9 1.1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平均值 总量
5.4 16.9 20.6 8.3 19.3 13.6 10.6 10.6 8.6 35.2 5.1 6.5 6.5 6.5 13.76
59.70 16.80 45.23 18.23 25.28 3.59 6.29 20.50 106.85 58.92 95.20 4.90 90.16 84.55 47.13
森林是多效益的生态系统,人们往往只是把森林生产木材的多少当作森林的主要效益和 价值,而轻视了它在其它方面的效益。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生态意识的逐 步提高,森林在水源涵养方面的能力引起了高度关注。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流域总面 积 180.85 万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 18.8%,养育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产业带作为 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2000 年出口商品总值达 799.09 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 值的 32.06%。这就意味着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与我国生态环境直接相关,与我国 经济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也息息相关。为了加强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 文以 GIS 为手段,旨在对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并建立地理分析模型和数据库。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将 GIS 用于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步入现代化、信息 化的重要步伐,GIS 将地理信息、实时信息、工程图纸信息等集于一身,在理论和实践上都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供 了适时的、动态的一手资料,推进了各职能机构的现代化管理。但森林的价值不仅在于涵养 水源,因此以 GIS 为平台,建立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适时动态平衡体系才能真正有效地促 进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32.48 1.42 1.61 11.60 10.03 5.97 4.51 8.75 15.01 7.58 8.68 201.56 85.98 1.81
538.29
146.37 4.61 5.75 40.05 32.22 21.16 11.55 32.96 54.90 30.68 29.79 885.12 243.18 5.33 96.78 2031.39
由表 3 可知,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综合能力主要由土壤层贡献,三个层的贡献率分 别为林冠层 0.39%,地被层 1.3%,土壤层 98.26%。因此,虽说在实际的降雨截留中,林冠 层和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量相当大,但是森林土壤仍然是水源涵养的潜力最大区;不同植被类 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性很大,其中亚热带山地冷杉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大 4506.9t/ hm2, 亚热带山地云杉林次之 4469.26 t/ hm2,温带和亚热带柏林最小 2779.25 t/ hm2;因不同植被单 元的分布面积不同,它们的综合水源涵养量相差也很大,其中长绿阔叶灌丛最大 (885.12*108t),占整个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水源涵养量(2032.39*108t)的 43.6%。
地被层最大 土 壤 层 最 单位面积水源 评估单元面
持 水 量 (t/ hm2)
大蓄水容 量 (t/
hm2)
涵 养 总 量 (t/ hm2)
积(1*105hm2)
124.9
3738
3893.5
1.64
11.16
3132
3152.36
36.24
17.75
2746.2
2779.25
4.86
31.73
3757.8
-5-
参考文献
[1]刘家岗.林冠对降雨的截留过程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2) [2]朱金兆.森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 24:5-6 [3]陈卓梅,秃杉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 ,22(3) :266 – 269 [4]朱金兆,森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9,24(5):31-33 [5]李岚岚,李鸿宇.森林枯枝落叶层的生态效能[J].林业勘察设计,2006(1):63-65 [6]包维揩,岷江上游典型油松人工幼林的土壤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J].山地学报,2003,21(6):662-668 [7]石培礼,吴 波,程根伟,等.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蓄水能力的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 报,2004,19(3):352-354 [8]王玉宽,邓玉林,彭培好等.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