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及新课标的推广和课改的普及,信息技术课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一门与其它学科整合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在中学信息学教学中,提倡学生自学,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学课程的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动手,让学生时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注重应用,给学生创造的翅膀;学习上网,扩展书本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1-4128(2011)08-008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们深深感触到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几乎很难顾及“阅历不同、经历不同、潜质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需要,在这种异智同步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现代信息技术掀起了学习的革命,人们开始使用大量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来完善课堂教学。
教育机构就“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来教学?如何以学生为本,使教育人才适应国家的需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开始讨论、研究,为现代的学生创建充分的可发展性教学平台,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教学同时也受到了高度的观注。
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实施创新性教育的实验与研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现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多年的学科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同行们参考。
1 明确地位,更新观念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新兴内容,但它同样体现了基础教育的特性:内容的基础性、技能的基础性与思想方法的基础性。
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日后深入学习研究打基础。
另外,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又具有工具性,为其他学科的深入学习提供可能,是学生在其他学科或领域学习的工具。
这就决定了学习内容应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习内容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帮助。
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计算机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
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 注意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在不少人的心幕中一直披着神秘的外纱。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制造成本不断下降,逐渐走进了寻常人的生活,计算机的模样也由笨重生硬变得小巧玲珑,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家庭和学校来说,它仍属于贵重的教学仪器设备,备受爱护。
在大多数的学校里,计算机都会享受到空调、防尘、防静电地板等优厚的待遇。
学生进入机房一般还要换鞋或穿上专用的鞋套。
殊不知,这样做无形之中增大了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使很多学生在计算机前畏手畏脚,毫无自信。
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注意打消学生这种对计算机的莫名的恐惧心理,消除计算机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朋友和伙伴。
要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
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但这种爱护应近似于人际交往中朋友间的爱护,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下对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学生减少学生接触机器的机会为代价来换取对机器的保护。
3 注意因材施教,灵活教法
不同于普通教室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虽然
仍存在集体授课这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小组学习、特别是个别化学习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分量。
计算机媒体的交互性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了个别化学习概念的产生,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不仅能使学习者得到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计算机成为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传播自己观点的双向媒体,强调了学习者的个性。
网络环境还为小组学习提供了新的模式,突破了前后座位的相邻概念,允许学习者自由选择班上的任一位同学作为小组伙伴,一起来研究讨论问题,从而更深刻的体会“网上邻居”的含义,对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更加随意,教师可以用网络呈现教学内容,也可以用网络提供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学习者进行游戏和练习,还可以借助网络倡导合作学习和提供个别指导,甚至出几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难题让学生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法。
总之,这些教学法在网络环境下显得水乳交融,亲近异常,教师往往可以同时选择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
4 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学科整合学习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由于其知识信息更新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
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科整合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笔者认为,中学阶段在加强学生基础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各学科之间、信息技术与
各学科之间的和谐渗透式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教学中应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学科整合学习模式的探索。
网络创设了一种信息时代中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
网络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电子邮件收发、网上浏览、资料检索等计算机技术,为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同时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进行了渗透式教学。
在网络信息资源日益发达的今天,教育不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能力。
例如,在生物课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检索关于生物的起源、进化等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让学生查找有关社会、科技问题等资料,比如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等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制作主题网页。
通过这种方式的研究、学习,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研究能力。
5 倡导自主式学习,鼓励创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是教师的主要职责。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分组,积极调配各组成员,提倡自主式学习,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课堂教学。
观注个体的同时还要观注小组乃到全体的自主式投入状态,做到点、线、面结合,以点带线提高全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同时,我还鼓励创新,在使用新教材时我并没有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在课本上,而是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
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
而放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
正如江主席所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只有创新,一个民族才能发展,才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6 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
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
比如,在课堂上,我会经常选一些同学,或者让他们示范操作某些计算机的操作环节,或者演示自己的作品,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
再比如,在我制作的课件中,有作品上传的功能,每个同学都可以把作品上传,这样,只要登录到这个网站上的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自豪感。
同学们在交流作品时,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启发和激励,取长补短,使自己的作品水平得到提高。
利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对计算机教学来说,简单,适用,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优化课堂教学也很有帮助。
以鼓励学生创新为原则。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按大纲规定,本学科是高中阶段毕业考试的科目之一。
那么怎样考?考什么?也就是如何评价教学成果,将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得明白一点,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就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指挥棒。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的考核大致分为知识型考核和技能型考核两大部分。
而知识型考核部分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为主,技能型考核则着重学生操作技能,能使用常用软件完成某种制作或创新,完成某项规定的任务等。
那怕有些操作方法忘记了,也允许学生通过阅读帮助信息,而重新掌握它。
我们认为,学生能使用帮助信息解决问题,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是应该提倡的,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
据说,在某些《信息技术》课开设较早的地区,个别学校和老师为了考出好的成绩,让学生机械记忆大量的概念,把信息技术又拖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
这与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考试内容的选择不能不说具有很大的关系。
新试行大纲说得好:“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察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我们一定要严格按大纲办事,千万不要再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教学,它需要我们
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教育理论来指导,总结出较高的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还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
在这里,笔者只谈一些个人体会,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