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机能学大纲zhongxiyi231

合集下载

人体机能学 教学大纲

人体机能学 教学大纲

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人体机能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的生理、解剖、病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人体机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为人类健康和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

在人体机能学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人体机能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人体机能的基本理解和掌握。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组织,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 掌握人体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重要机能的原理和调节机制。

3. 熟悉人体的解剖结构,包括各个器官和系统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4. 了解人体的病理变化,包括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过程。

二、教学内容人体机能学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和组织学: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2. 器官学:介绍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

3. 生理学:介绍人体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重要机能的原理和调节机制。

4. 病理学:介绍人体的病理变化,包括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过程。

5. 实验技术:介绍人体机能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胞培养、组织切片、生理测量等实验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人体机能学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1. 讲授: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人体机能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人体机能的原理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细胞的结构、测量生理参数等。

3. 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思考的深入。

36人体机能学实验(一)教学大纲

36人体机能学实验(一)教学大纲

机能实验学(一)教学大纲(机Ⅰ51学时)人体机能学实验(一)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七年制及五年制本科专业用机能实验室2012年修订目录实验一机能实验总述及常用仪器设备介绍 (5)实验二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5)实验三蟾蜍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6)实验四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 (6)实验五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观察 (7)实验六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7)实验七电刺激与肌肉收缩活动的关系 (8)实验八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8)实验九蟾蜍心搏起源的观察 (9)实验十人体心电图检测 (10)实验十一心音听诊 (10)实验十二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11)实验十三兔膈神经传出放电 (11)实验十四蟾蜍心灌流 (12)实验十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3)实验十六视敏度测定 (13)实验十七视野测定 (14)实验十八盲点测定 (14)实验十九视觉的调节反射和瞳孔的对光反射 (15)实验二十声音传导途径 (15)实验二十一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与药理特性 (16)实验二十二某些因素对循环、呼吸、泌尿功能影响的综合观察 (16)前言机能学实验课程是医学专业基础的重要课程之一,涵盖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基本实验内容。

通过补充、重组,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突出了该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以实验操作为主,通过系统的介绍机能学的实验原理与方法,结合机能学相关的重要理论,进行系统的整体、离体器官的实验。

此外,通过示范性实验教学以及插放录象带或光盘,向学生介绍难度较大而先进的机能学实验技术。

还通过自学使学生了解与机能学相关的生物电子学基础理论,部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机能学实验课程包括机能学实验(一)和机能学实验(二)两个部分。

本大纲为机能学实验(一)制定。

机能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能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过程;促进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研究的概念,包括广泛查阅文献,确定研究内容,提出科学严密的设计方案,正确可行的技术路线,真实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经科学分析、评估后,谨慎地得出小结和初步结论。

人体机能学总论

人体机能学总论

(四)人体机能的自动调控系统
控制论
Machine Human
Norbert wiener (1894-1964)
《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信的科学》
1.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受控 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单向性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正 反 馈 信 息
控制特点:
①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 稳态 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 或稳态,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 状态,完成特殊的生理过程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 机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 调节等) 正反馈机制很少
positive feedback
Childbirth
Textbook of Physiology (Yao Tai)
7
人体机能学总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体机能的调节
第一节 概述
一、人体机能学的概念
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 和机制的科学 二、人体机能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
三、生理学的概念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 究生物体及各组成部分正常功 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Blood coagulation
(2)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 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 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控制部分 控制方式:双通路
指令 快捷通路前馈信息
受控部分
如条件反射就属于一种前馈控制。当食 物尚未入口,唾液就开始分泌,胃肠道出现 运动和分泌,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作了准备。
控制特点:
①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起调节作用。 ②在人体机能调节中,该方式极少见的,仅在反馈机 制受到抑制时,机体的反应表现为非自动控制的方式。

血液人体机能学

血液人体机能学

2023血液人体机能学•血液人体机能学概述•血液人体机能的生理学基础知识•血液人体机能障碍与疾病•血液人体机能的检测与诊断目•血液人体机能的治疗与防治录01血液人体机能学概述血液人体机能学是研究血液系统及其与全身各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体机能学的重要分支。

定义血液人体机能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领域。

特点定义与特点起源古代中医对于血液的认识和治疗已有数千年历史,而现代血液人体机能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对血液的认识逐渐深入,出现了多种治疗手段。

发展历程20世纪以来,血液人体机能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血液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血液人体机能学的历史与发展基础医学的重要分支血液人体机能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深入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人体机能学的重要性临床医学的支撑血液人体机能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特别是在肿瘤、血液病、免疫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血液人体机能学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揭示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02血液人体机能的生理学基础知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荷尔蒙,同时排除废物和抵御感染。

血液的生成和循环血液的生成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血液通过心脏泵送,循环全身,为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中性粒细胞参与对细菌的吞噬和杀灭,淋巴细胞参与对病毒的抵抗,单核细胞吞噬和消化坏死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对寄生虫的抵抗。

护理学《人体机能学1教学大纲》

护理学《人体机能学1教学大纲》

《人体机能学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01004 学时:94(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20学时)学分:5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面向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人体机能学》是根据绍兴文理学院2110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优化整合《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

它的任务是以从分子、细胞、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水平叙述了人体机能活动发生的过程、机制、影响因素和机能活动的调控、功能代谢异常及其用药原则。

该课程的主要特色是:优化教学内容、体现护理特色、注重创新意识、适应社会需求。

目的:通过人体机能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水平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常用药物及其作用,了解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健康以及维持健康的基本知识,为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奠定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总论1.目的要求掌握: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的概念;药物的基本作用、作用的主要类型、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量效关系,效能、效价强度、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的概念和治疗指数的意义;药物的转运和转化过程。

熟悉:生命的基本表现、机体的内环境、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药物方面及机体方面的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量效关系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受体学说了解:药物的来源,药物的构效关系,现代药理学的发展。

一级动力学过程和零级动力学过程及临床应用。

2.讲授内容(1)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

(2)生命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机体的内环境、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3)人体机能学与医学的关系(4)药理学的概念、药效学、药动学概念。

药效学基本概念、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转运、体内过程。

药物方面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

人体机能学第精选文档

人体机能学第精选文档

人体机能学第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人体机能学第1-2章复习题来源:作者:俞朝阳发布时间:2010-04-20 04:11 阅读次数:1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反应2. 兴奋性3. 稳态4. 反射5. 负反馈6. 正反馈7. 内环境8. 神经调节9. 体液调节10. 阈电位11. 钠泵二、填空题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_________的科学,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个水平研究生命过程。

2.生理学本身是一门_________科学。

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__实验和_________ 实验。

3.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4.生物体不断分解自身成分,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并将分解产物释放的能量供机体利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5.生物体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_。

6.反应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

7.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_________。

8.刺激引起某组织兴奋时,如果阈值较低,表明该组织的_________较高。

9.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____。

10.神经纤维在单位时间内最多发生的兴奋次数,只取决于_________的长短,而与刺激的_________无关。

11.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_________要发生周期性变化。

在这个周期中的_________期,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细胞的反应。

12.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_________起_________。

《人体机能》课程标准(2019-护理专业高职高专)

《人体机能》课程标准(2019-护理专业高职高专)

《人体机能》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人体机能学学分:6计划学时: 72(理论)+24(实践)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人体机能学是护理专业群(含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以人体生理学为主干,对人体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而形成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1.2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建立人体机能的整体观、稳态观、健康观,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全面理解和认识人体机能,从而为学好后续基础理论课程、职业能力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建立人体生命的整体观、稳态观、健康观;养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和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团队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会血型鉴定、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量、肺通气功能测定、体温测量、瞳孔对光反射检查、视力、听力检查等基本技能;会科学、规范描述学习(工作)中所观察到机能活动现象;初步学会动物常用生命指标测量方法;能初步应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释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为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主要生理功能;●掌握重要器官系统常见疾病的功能和代谢变化;●熟悉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调节方式;●熟悉人体生命现象的重要生理参数和意义;●熟悉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具备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其他职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理论知识。

2.2.2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机能学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基本操作技术;●训练学生掌握常用生命指标测量方法,学会血型鉴定、动脉血压测量、肺通气功能测定、体温测量、视力、听力检查等基本临床技能;●学会科学、规范描述学习(工作)中所观察到机能活动现象的能力;●能初步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解释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为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2.2.3素质目标●建立人体生命的整体观、稳态观;●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和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和团队工作精神;●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勤奋的工作态度。

《人体结构功能学》教学大纲

《人体结构功能学》教学大纲

《人体结构功能学》教学大纲一、编写思想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紧密围绕现代护理岗位(群)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整体性、综合性原则,按照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原有的课程进行有机重组,使之成为具有21世纪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特色、并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二、课程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医学基础课。

人体结构功能学是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生理学等多门学科综合为一体的新型医学基础课,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人体发生发育与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高职护理专业所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功能及发生发育的基本知识,熟悉和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为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和临床护理课奠定基础。

三、本大纲的应用范围本大纲供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护理学专业和助产专业使用,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100学时,实践20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为4:1。

四、学时分配建议单元内容理论实验小计1 第一章绪论2 22 第二章细胞 4 2 6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细胞分裂3 13 第三章基本组织 6 2 8第一节上皮组织第二节结缔组织第三节肌组织第四节神经组织2 2 14 第四章运动系统10 4 14第一节骨学概述第二节躯干骨第三节颅骨第四节四肢骨第五节骨连结第六节躯干骨的连结第七节颅骨的连结第八节四肢骨的连结第九节肌学总论第十节躯干肌第十一节头肌第十二节四肢肌0.5 1 1 1 1 0.5 1 1 0.5 1 0.5 15 第五章消化系统10 2 12第一节消化管第二节消化腺第三节消化系统功能概述第四节口腔内消化第五节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第七节大肠的功能第八节吸收第九节腹膜2 1 1 1 1 1 1 1 1 16 第六章呼吸系统8 2 10第一节呼吸道第二节肺第三节胸膜第四节纵隔第五节肺通气第六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八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 1 0.5 1 1 1 1 1 0.57 第七章泌尿系统 6第一节肾的形态和构造第二节输尿管的构造第三节膀胧的形态和构造第四节尿道第五节肾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第六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七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第八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第九节肾泌尿功能的调节第十节肾脏与内环境稳态第十一节清除率第十二节尿的排放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8 第八章生殖系统 4 2 6第一节男性生殖器第二节女性生殖器第三节会阴第四节男性生殖生理第五节女性生殖生理1 1 0.5 0.5 19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 4 4第一节内分泌系统功能概述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第三节甲状腺第四节甲状旁腺第五节肾上腺第六节胰岛第七节前列腺素、胸腺素、松果体及其激素0.5 0.5 0.5 0.5 0.5 1 0.510 第十章循环系统14 2 16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脏的形态结构第三节动脉的结构和分布第四节静脉的结构和分布第五节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分布第六节心脏生理第七节血管生理第八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九节器官循环0.5 2 2 1 0.5 2 2 2 211 第十一章血液 4 2 6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第二节血细胞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四节血型与输血1 1 1 1五、说明本大纲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1.掌握:能深刻认识、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2.熟悉:能领会概念的含义和理解知识的内容;3.了解:能记住知识的内容。

《身体机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身体机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身体机能学》课程教学大纲身体机能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身体机能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机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课程目标- 了解身体机能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掌握人体机能的不同分类和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理解身体机能对人体健康和运动性能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身体机能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身体机能学概述- 身体机能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身体机能的分类和层级结构2. 骨骼系统- 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骨骼功能及其重要性- 骨骼系统的生理适应性3. 肌肉系统- 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肌肉收缩和运动控制机制- 肌肉系统与力的产生和调节4.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心肺功能和心血管适应性- 心血管功能对身体机能的影响5.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肌肉的协调和呼吸控制- 呼吸系统对运动表现的影响6.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运动神经元和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的作用7.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营养吸收和能量代谢- 消化系统对身体机能的调节8.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研究尿量的调节- 泌尿系统与身体水平衡的关系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身体机能的理解和掌握;-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辅助: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例展示,增加教学趣味性。

评估方式- 课堂小测验: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课堂测试;-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某一身体系统的研究报告;- 期末考试:综合检验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 身体机能学导论,作者:XXX- 身体肌肉结构与功能,作者:XXX- 人体生理学,作者:XXX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教学内容以课堂讲解为准。

人体机能学

人体机能学

第一章蛋白质protein Pro, Pr, P复习提纲:➢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在肽链中的连接方式;熟悉氨基酸的通式;氨基酸三字母英文缩写。

必需氨基酸。

➢GSH由哪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何生理功能?➢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定义及维系这些结构稳定的作用键?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形式?α-螺旋的结构特点。

➢举例说明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变性酶(Enzyme)➢掌握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的概念。

➢掌握单纯酶、结合酶的概念。

➢掌握酶原、酶原激活机理、生理意义。

同工酶的概念。

➢酶作用的特点。

➢竞争性抑制的概念。

氨基酸代谢➢一碳单位的定义➢氨基酸脱氨基的四种方式(重点:转氨基作用和联合脱氨基、两种转氨酶及辅酶)➢氨的来源和去路,氨在体内的两种转运方式。

➢尿素的合成部位.尿素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的来源,尿素合成的生理意义➢氨基酸脱羧基生成的生物活性胺➢苯丙氨酸羟化酶、酪氨酸酶的缺陷会导致临床何种疾病的产生?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与结构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C、H、O、N、S )以及磷铁铜锌碘硒*蛋白质平均含氮量(N %):16% 蛋白质含量=含氮克数×6.25(凯氏定氮法)二、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amino acid)1.结构通式:(见右图)2.种类:20种编码氨基酸◆与羧基相邻的α-碳原子上有一个氨基,称为α-氨基酸(除脯氨酸外)。

◆除甘氨酸外,其它氨基酸α-碳原子是不对称碳原子。

◆蛋白质由近20种L-α-氨基酸组成3.分类:按侧链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可分为四类➢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glycine, Gly, pI=5.97) 丙氨酸(alanine, Ala, pI=6.00) 缬氨酸(valine, Val, pI=5.96)亮氨酸(leucine, Leu, pI=5.98) 异亮氨酸(isoleucine, Ile, pI=6.02)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 pI=5.48) 脯氨酸(praline, Pro, pI=6.30)(亚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trtptophan, Trp, pI=5.98) 丝氨酸(serine, Ser, pI=5.68) 酪氨酸(tyrosine, Tyr, pI=5.66)半胱氨酸(cysteine, Cys, pI=5.07) 蛋氨酸(methionine, Met, pI=5.74) 天冬酰氨(asparagines, Asn, pI=5.41)谷氨酰氨(glutamine, Gln, pI=5.65) 苏氨酸(threonine, Thr, pI=5.60)➢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Asp, pI=2.97) 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 pI=3.22)➢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ine, Lys, pI=9.74) 精氨酸(arginine, Arg, pI=10.76) 组氨酸(histidine, His, pI=7.59)4.*营养必需氨基酸:体内需要但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人体机能学护理专科教学大纲(理论72)(1)

人体机能学护理专科教学大纲(理论72)(1)

新疆医科大学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专科使用)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2014年12月25日Ⅰ前言1.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综合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而设立的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

人体的功能十分复杂,在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时,必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水平来探讨。

因此,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细胞、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的生物化学反应;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2.根据学校为适应教学改革与学科调整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国家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面向21世纪教材制定了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

大纲规定了每章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内容下划实线,要求教师讲深讲透,学生深入领会和记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内容下划虚线,要求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应在全面理解基础上抓住重点;了解内容教师可概括讲解或学生自学,只做一般的认识。

3.学生学习人体机能学,就要学好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只有熟悉和掌握了正常人体功能与患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疾病的原理与措施,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4.人体机能学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教学36学时。

理论:实验=2:1。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在明确人体机能学的内容和与医学关系的前提下,学习生命的基本表现和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和体内的控制系统,为今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人体机能学的内容和与医学的关系。

2.了解生命的基本表现。

3.熟悉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4.掌握反馈控制系统。

三、教学内容1.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的生物化学反应及分子构成;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机制。

《人体解剖功能学》教学大纲.docx

《人体解剖功能学》教学大纲.docx

《人体解剖功能学》教学大纲《人体结构功能学》课程教学大概《人体结构功能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正常功能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适应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各科和西医各科的需要,又要有别于西医院校的《系统解剖学》。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除阐明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的论述之外,在运动系统中另立“体表标志”一节,一一介绍这些骨性、肌性和皮肤等标志,为以后针灸、推拿等课程打下基础;在内脏学中,重点突出各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为中医内科等打下基础;在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强调血管和神经的体表投影,注重动脉干的主要摸脉点和止血部位,这些均对临床各科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上采用上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课堂讲授要求采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另外,有些内容可培养同学自学,使同学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二级要求,即掌握和了解。

对要求掌握内容必须充分理解、牢固记忆、融会贯通。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目的,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2)了解人体的组成,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二、教学内容及分布绪论【教学目标】●掌握人体解剖学常用解剖学术语。

●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开和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二、人体的组成三、解剖学的分科四、解剖学发展简史五、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一)人体解剖学姿势(二)解剖学方位术语二、三、了解手肌的分群。

●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的位置及起止和作用。

●了解其他下肢肌的名称、位置、分群及主要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运动系统的组成二、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骨学一、总论(一)骨的形态(二)骨的构造(三)骨的理化特性二、各论(一)躯干骨(二)上肢骨(三)下肢骨(四)颅骨第三节关节学一、总论(一)直接连结(二)间接连结二、各论(一)躯干骨的连结(二)上肢骨的连结(三)下肢骨的连结(四)颅骨的连结第四节肌学一、总论(一)肌的形态和构造(二)肌的起止和作用(三)肌的配布和命名(四)肌的辅助装置二、各论(一)躯干肌(二)头颈肌(三)上肢肌(四)下肢肌(附一)运动四肢关节的主要肌综述(附二)全身主要肌简表(一)头肌(二)颈肌(三)背肌(四)胸肌(五)腹肌(六)上肢肌(七)下肢肌第五节体表标志一、躯干部(一)项背腰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二)胸腹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一、头颈部(一)骨性和肌性标志(二)皮肤标志三、上肢部(一)骨性和肌性标志(二)皮肤标志四、下肢部(一)骨性和肌性标志(二)皮肤标志第一章消化系统【教学目标】●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生理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生理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生理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生理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生理学第一单元概述细目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目二: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1.整合作用的概念2.人体功能的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的概念;反射的分类;神经调节的特点体液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体液调节的特点细胞、组织、器官自身调节的概念细目三: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1.反馈的概念2.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及意义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功能细目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点2.细胞膜的物质转动功能:被动转运的概念和形式;主动转运及离子泵的概念;胞吐和胞纳的概念细目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细胞静息电位的定义及形成的离子基础2.可兴奋细胞的概念;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定义及形成的离子基础3.阈值、阈电位、局部反应、总和的概念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其特征5.神经细胞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变化细目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其耦联物质2.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的概念3.前负荷、后负荷的概念及其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第三单元血液细目一:血液与内环境1.体液的概念及其分布2.机体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3.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及正常值4.血浆成分;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5.血液的理化特性细目二:血细胞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及正常值2.红细胞的生成细目三: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体内、体外的抗凝物质及抗凝原理3.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细目四:血量和血型1.血量;血型与红细胞凝集2.abo血型系统3.输血的基本原则及交叉配血试验第四单元血液循环细目一: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1.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2.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细目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1.自动节律性的概念;心脏起搏点及影响自律性的因素2.传导性:心脏内兴奋传导途径和特点;影响传导性的因素3.兴奋性:心肌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概念及意义4.心肌收缩的特点细目三:心脏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的概念及心率正常值2.心脏泵血——射血与充盈过程3.心脏的输出量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正常心音及心电图各波形的意义细目四: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3.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4.微循环的概念及其血流通路5.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细目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脏、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延髓心血管中枢及降压反射3.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细目六:心和脑的血液循环1.冠脉循环、脑循环的特点2.血一脑脊液屏障第五单元呼吸细目一:肺通气1.呼吸道口径的调节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3.肺通气动力——呼吸运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内负压的概念及意义4.肺通气阻力的组成;顺应性的概念5.肺容量的组成;潮气量、功能残气量和时间肺活量的概念及意义;时间肺活量的正常值6.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细目二:呼吸气体的交换1.肺泡及组织气体交换的动力及过程2.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细目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呼吸气体的运输形式2.hb与02的可逆性结合;氧饱和度的概念3.c02化学结合的主要形式—hco3-的形成过程细目四:呼吸运动的调节1.延髓和脑桥的呼吸中枢及其作用2.肺牵张反射3.c02、低02、[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作用途径及意义第六单元消化和吸收细目一:消化道的基本功能和特性1.消化、吸收、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的概念2.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3.自主神经系统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内在神经丛的作用4.胃肠激素的概念;促胃液素、促胰液素及缩胆囊素的主要作用细目二: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2.食管的蠕动细目三:胃内消化1.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2.胃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调节;内源性泌酸物质;引起胃液分泌抑制的因素3.胃运动的形式及其作用;胃排空的概念及其控制细目四:小肠内消化1.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2.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胆盐的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3.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4.小肠运动的形式及其作用细目五:大肠内消化1.肠内细菌的作用2.小便反射细目六:吸收1.小肠吸收的有利因素2.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及吸收途径第七单元体温细目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变动1.体温的概念2.正常体温及其变动细目二:产热和散热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2.主要产热器官及产热调节反应3.皮肤的主要散热方式及散热调节反应细目三:体温调节1.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2.调定点的概念第八单元肾脏细目一:排泄的概念、途径及尿的理化特性1.排泄的概念及途径2.肾脏功能3.尿的理化特性细目二:肾脏结构与肾血流量的调节1.肾单位和集合管2.球旁器的组成及其功能3.肾血流量的调节细目三: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的概念及正常值2.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细目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2.na+、ci-、k+、水、葡萄糖的重吸收;肾糖阈的概念及正常值3.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细目五: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1.h+-na+交换和k+-na+交换2.nh3的分泌细目六: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1.血管升压素的。

人体机能考试大纲

人体机能考试大纲

人体机能考试大纲一、绪言1、知识范围(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2)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2、考试要求(1)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在体实验法和离体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3)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细胞、组织、器官的自身调节。

(4)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

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知识范围(1)了解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2)熟悉兴奋性的概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肌细胞收缩的原理。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3)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2、考试要求(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离子泵,协同转运。

胞纳和胞吐。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兴奋性的概念,刺激引起反应的形式,兴奋和抑制的概念;可兴奋细胞。

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和特点;膜通透性改变的实质和离子通道的特性。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原理。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阅值和阙电位、局部反应和总和;细胞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3)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三、血液生理1、知识范围(1)了解血浆酸碱度;各种血细胞的生成、破坏;抗凝与纤溶;Rh血型系统;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脆性、血沉和交叉配血试验等方法。

(2)熟悉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的生理特性;ABO血型特性。

(3)掌握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概念;血浆渗透压;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2、考试要求(1)血液与内环境。

体液。

内环境及其稳态。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比容。

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理化特性:比重;粘滞性;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酸碱度。

(2)血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医科大学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供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推拿、针灸推拿- 外向型专业用)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2005年3 月30 日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综合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而设立的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

人体的功能十分复杂,在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时,必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水平来探讨。

因此,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细胞、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的生物化学反应;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人体机能学与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关于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且由一些科学工作者将这些知识总结概括为人体机能学的理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人体机能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其理论知识也不断更新和提高;而人体机能学的这些新成就又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学生学习人体机能学,就要学好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只有熟悉和掌握了正常人体功能与患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疾病的原理与措施,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根据学校为适应教学改革与学科调整新制定的教学计划、国家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面向21 世纪教材制定了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

大纲规定了每章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级别。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要求教师讲深、讲透,学生深入领会和记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要求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应在全面理解基础上抓住重点;一般内容不标示,教师可概括讲解或学生自学)。

根据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教学计划,人体机能学总学时为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8学时,实验教学54 学时。

理论:实验= 2:1。

□ 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在明确人体机能学的内容和与医学关系的前提下,学习生命的基本表现和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和体内的控制系统,为今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人体机能学的内容和与医学的关系。

2•熟悉生命的基本表现。

3•熟悉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4•掌握反馈控制系统。

三、教学内容1•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的生物化学反应及分子构成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机制。

................2•生命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和兴奋性)3. ...............................................................................................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和正反馈)第二章细胞的分子结构和基本功能一、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介绍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和酶的知识;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为后续相关章节打基础。

二、教学要求1.掌握生物大分子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3.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4•掌握细胞的兴奋性,生物电现象;了解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5•熟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三、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功.能、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一级结构肽链、…二级结构a—螺…… 旋及E—折叠、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高分子性质、变…, 性作用、沉淀和吸收光谱及重要的呈色反应)和分类。

2•核酸的种类(DNA和.RNA..与功能•、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多核苷酸链、… DNA的分子结构、RNA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

3•酶的概念与特性、酶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酶的作用机理、酶促反应动力.……. 学、酶的分类和命名。

4•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胞吐与胞饮)、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跨膜信号转导概念;.化学门控.…, 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膜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膜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5•细胞的兴奋性、,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超射值、锋电位、“全或无”现象的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动作电位的弓I 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阈电位、阈强度、阈下刺激、局部反应、…电紧张性扩……, 布、总和、…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等概念、局部兴奋旳特点)........6•肌细胞的收缩功能.AVV ------- *第三早人体的物质代谢一、教学目的:从细胞的水平上,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体内代谢;生物氧化和生物氧化的方式;肝脏代谢和肝功衰竭.;体温与发热,为以后相关章节和后续课程打基础。

、教学要求1•掌握糖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糖代谢的调控、糖异生的过程;氨基酸的代谢2•熟悉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血脂及血浆蛋白、胆固醇的代谢3•熟悉生物氧化。

4•熟悉肝脏代谢。

5•掌握肝功能衰竭。

6•熟悉体温与发热。

.三教学内容1•糖代谢:糖原合成和分解;糖的分解代谢;糖异生作用;血糖。

….2•脂类代谢: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血脂及血浆蛋白:三脂酰甘油的中间代谢(分解代谢:脂肪的动员.甘油代谢.脂肪酸的B氧化.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合成代谢):磷脂代谢;胆固醇.的代谢。

.3.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方式及酶类:…生物氧化产物二氧化碳的生成:呼.... 吸链: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转换。

4.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概况.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a……-酮酸的代谢.);某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5.肝脏代谢和肝功能衰竭: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胆汁.酸.代谢;胆色素代谢;肝功能衰竭(概述、肝功能障碍、肝性脑病:概_ 念与分类、发生机制、诱发因素、防治原则)。

6.体温: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调节。

..…7.发热:概念与分类:发热的机制;发热的时相经过;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第四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对其它器官系统的调节作用,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二、教学要求1.熟悉神经纤维。

2.掌握和熟悉突触传递。

3.熟悉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和感觉投射系统4•熟悉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5•掌握和熟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6•熟悉和了解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图。

三、教学内容1•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传导速度、分类、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突触传递:突触的概念、分类与微细结构、突触的传递过程与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即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的特征、神经递质、受体学说(概念、受体激动剂、受体阻断剂、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突触前受体、中枢内递质的受体)、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抑制。

3•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包………括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 肌肉本体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痛觉。

■ ■HBBBiaBB ■■■!■ ■■latBBBtBBBIMB ■■■!■■■■■ tBB BtBB ■■■■ ■■■■■ ■! ■・■■■■■ ■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主要运动区、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及功能障碍).……。

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紧张性支配、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和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底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週节一(体温调节、摄食行为的调节、水平衡的调节、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和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6•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条件反射、扁脑电图、觉醒和睡眠。

第五章血液一、教学目的:学习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浆渗透压的来源及其作用、等渗溶液的概念、血液中各成分的功能、血凝与纤溶以及血型的分型原则和输血的原则,理解DIC的病因发病学,为临床诊治DIC提供病理生理基础二、教学要求1.了解血液的功能。

2.掌握血液的组成、血量、血浆pH值、血浆的化学成分及血浆蛋白的分类及作用。

3.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

4.掌握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作用,等渗溶液的概念。

5.熟悉红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6.了解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各类白细胞的功能。

7.熟悉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止血的关系。

8.熟悉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

9.了解抗凝系统的作用;熟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作用。

10.掌握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及其分型依据、输血的原则。

熟悉Rh血型11.掌握DIC的概念。

12.掌握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13.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14.熟悉DIC的分期及其特点。

15.掌握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16.了解DIC的防治原则。

三、教学内容1•概述: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浆pH值,血浆的化学成分及血浆蛋白的分类及作用。

血液的比重、粘滞度。

血浆—渗透压、等渗溶液概念);血液的功能。

2.血细胞生理(红细胞数量、功能和生理特性。

红纟—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的破坏: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各类白细胞的功能:血小板正常数量与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止血的关系、生理性止血的机制。

..............3.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作用。

4.DIC:概念、常见原因(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 手术)和发病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DIC的分期、…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5.血型与输血原则(概念:血型,ABO血型;ABO血型的分型及其依据;输血的原则;Rh血型的分型及其依据)第六章血液循环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病理生理为后续课程和临床各科有关心血管系统内容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