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v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v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v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提纲】:

一、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危机和危机管理的含义与特征

⒈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⒉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

(二)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提出

(三)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成就与存在问题

(一)我国危机管理的成就

(二)我国现有公共危机管理存在问题

⒈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

⒉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⒊信息沟通共享不足

⒋危机意识不强

三、通过“毒胶囊”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一)案例分析:“毒胶囊”中的问题和成因

⒈事故经过

⒉抢救和善后工作

⒊事故原因调查和处理

(二)从“毒胶囊”看我国现行危机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得失

⒈从“毒胶囊”事件看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

⒉从“毒胶囊”事件反思危机管理的得失

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意义

(二)树立全民公共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监测机制

⒈建立全民公共危机意识的重要性

⒉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意义

(三)建立和完善政治与法治支持机制

⒈建立完善制度的重要性

⒉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治机制

(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

⒈建立危机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危机管理体制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

⒈动员全社会参与

⒉开展政府公关工作

⒊对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

(六)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

⒈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

⒉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指数

3.加强和促进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和快速转型的时期,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增多,各类公共危机事故频发。本文立足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研究,既肯定了我国在处理各类重大危机事故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经验,又指出了现行危机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正文】:

一、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危机和危机管理的含义与特征

危机是指对社会的、机构的和组织的基本利益和结构所形成的严重威胁。(注1)公共危机是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的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正常状态下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注2)

危机具有突发性、威胁性、扩散性、不确定性、双重效果性等基本特征。最常见且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危机类型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技术灾难、冲突危机、公共卫生危机。考察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产生的,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雪崩、飓风;二是人为引起的,如技术灾难、建设事故、恐怖事件、经济过度波动。(注3)

危机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第一危机管理处置的时效性,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益;第二方面危机管理过程的阶段性,专业的划分危机过程分为疏散、准备、回应和恢复,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和循环往复的,体现了完整的、持续的危机管理过程;第三阶段危机管理手段的强制性,强制性权利是公权力主体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手段;第四方面危机管理技术的专业性;第五方面危机管理主题的完整性,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在危机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危机管理主题的整合性强调的是一种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危机管理机制。(注4)

(二)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提出

危机管理理论的提出始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它是指某种冲突状态处于转向战争或和平的关口时,为防止其引发战争而力图控制事态的体系;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的加深,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多非战争因素的威胁,危机管理开始逐步将重心转向非军事的危机领域,其标志是美国联邦危机管理局的成立。

(三)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公共危机事件对社会威胁大、影响范围广,单体极易引发更为严重的次生灾害或衍生灾害。就公共危机的特征而言,公共危机具有威胁性、突发性、不确定性以及危机的双重效果性,不仅会造成公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也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创,甚至更为严重的会引发环境恶化和民众情绪的恐慌,从而阻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公共危机管理必要性凸显出来,只有进行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才能提高公共危机预计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家稳定和社会整体发展。(注5)

中共十六大提出领导干部要提高五种基本能力,其中包括科学判断形势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也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五种执政能力,其中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而强化公共危机管理正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重要内容。强化公共危机管理对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安全社会,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大意义。(注6)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有成就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危机管理的成就

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已经初具规模,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尽管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特

点的影响,各个省市的管理水平略有差别。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已具有一定成就:首先各级主管部门都有了较强的危机管理意识;其次,在管理时横向上各部门按智能分工负责,纵向上依据危机规模和范围分级管理,各个部门基本上建立起了相应的应急体系;再次,与危机管理相配套的应急法律体系也趋于完善。(注7)

(二)我国现有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应对各种危机所暴露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是分行业、分部门进行的,这样尽管有利于实现“分工负责”,但是当发生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应对的“综合性”危机时,将产生很高的协调成本,并严重影响反应速度。在危机处理的各个阶段,是各个部门分头管的,就像九龙治水那样,但是中央层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宏观协调机制,没有一个权威的危机处理机构。所以有一些学者说,中国目前的公共危机管理就像一个食草的恐龙,身体特别大,而头却特别小。(注8)据了解,国外有专门研究国民经济动员的专家,也有专门培养社会危机管理人才的专业。在欧美国家,一些军事战略专家和国防经济学家从国防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危机预警系统。美国在多项法律中也对国民经济动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美国的危机处理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在人员救助、恢复正常生活秩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法律有35件、行政法规36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11l件。如对付社会动乱的《戒严法》,对付重大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和《消防法》等。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一是没有统一的紧急状态立法,缺乏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紧急状态的规定;二是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急需建立的应急制度尚未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建立起来。在已经建立的突发事件应急制度中,有的是由部门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确立的,其规范性不够强,效力不够高。已经出台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中,有的对政府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规定得不够具体。

三是信息沟通共享不足。信息沟通共享不足,可减弱反危机的社会协调工作,造成社会信息的误传和社会谣言的传播,产生搅乱民心、监督不力等多种社会作用。

信息沟通共享有利于及时传递真实的危机信息;有利于政府、公众、传媒等非政府公共组织形成应急联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危机处理成本,畅通危机信息沟通机制有利于政府尽早掌握危机信息,最大程度地将危机遏止在萌芽状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在民主、开放、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公众渴望知情权得到政府尊重并透过行政信息公开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在危机管理中,公众对危机信息的欲望更加迫切。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可以及时控制危机引发的社会恐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最终在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2009年6月17日,湖北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接报警称,笔架山街道办事处东岳山路“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男尸。6月19日,群众在该市东岳路和东方大道设置路障,阻碍交通,围观起哄,现场秩序出现混乱。对这次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发现,不仅有官员麻木不仁,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缺乏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和信息判断能力;还有官员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缺乏方法和情怀,诸如简单粗暴、擅动武力、傲视媒体等行为;更重要的是信息沟通共享工作,不管是事发之初的信息掌握和判断,还是事中的信息公开遏止谣言,抑或是政府与民众的信息沟通,政府部分在这方面明显没有做好,才导致事件的恶化和升级。

加强公共危机新闻发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保证信息沟通共享,对于妥善处理危机事件、减少危机损害和维护公共部门的良好形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是危机意识不强。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应该是转变观念。我国危机管理的宏观机制是非常欠缺的,究其原因,就是认识不足。尽管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采取了必要措施而从容度过,表现出我国应对危机的胆略和智慧。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在平时,在于预防,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的力挽狂澜。出现了危机之后再去应对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建立

起危机应对机制。我们现在对一些事故,比如煤矿瓦斯爆炸、空难等等有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条例,平时加强防范工作,出了事故之后可以根据条例确定相应的责任,对事故的定性和处理有一套办法。但是,更加宏观的、系统的危机管理却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由于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危机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心理。在这一侥幸的过程中,很多机会丧失,危机得以蔓延。公众的侥幸心理一旦被摧毁,由于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

总之,我国政府和社会经受过各种灾难和危机的考验,在危机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与公民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政府危机管理体制和机制尚不尽完善,危机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通过进一步总结我国抗击“非典”、禽流感以及其他灾难的经验和教训,一定会对我国政府处理公共危机、应对威胁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通过“毒胶囊”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一)案例分析:“毒胶囊”中的问题和成因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反复多次检测确认,修正药业、吉林长春海外制药等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毒胶囊横行,源于企业集体道德失守和监管失范,不仅有企业缺少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也有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等问题。

“毒胶囊”事件发生后,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发出《关于配合召回和暂停使用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胶囊剂药品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购入和使用。

公安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介入侦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查处工作。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会上指出,“毒胶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中央领导同志对公安机关迅速有力坚决打击“毒胶囊”犯罪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力度,彻查“毒胶囊”犯罪。各地公安机关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毒胶囊”犯罪的现实危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此类犯罪。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开展药用明胶和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要求药用空心胶囊企业严格原料把关和质量检验,严防工业明胶流入药用胶囊生产环节,切实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与此同时,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查封非法生产线80条,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事件调查表示,毒胶囊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管理问题,而是道德问题和安全监管问题,是部分医药企业和胶囊生产企业串通一气,为追逐利益罔顾消费者人身安全,丧失道德底线的丑闻,也是社会安全管理监管不完善。如果说,工业原料堂而皇之地进入药企成为治病救命的药品令人震惊,那么,从毒胶囊曝光到现在当事药企应对公关危机的态度则更令人失望。

据调查,药品生产企业,明知道这种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危及患者身体健康,竟然无所顾忌地投入药品生产使用。明胶厂、胶囊厂、药厂,对“有毒胶囊”的来龙去脉都心知肚明,却集体失守了企业的责任底线,心照不宣地开展合作,这也暴露出监管的死角和盲区。比如用废旧皮鞋熬制工业明胶,相关的当地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都未尽到管理职责。

从毒胶囊事件不难看出,只要企业有社会责任,政府部分的安全监管加大力度,社会安全问题才能有所保证,才不至于有更多的监管死角盲区,企业也不会只是唯利是图。

(二)从“毒胶囊”看我国现行危机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得失

“毒胶囊”事件折射出我国相关法令法规不健全,执行力度较差;监管模式存在问题,多部门交叉无法明确责任,监管流于形式、以“罚”代管也是积习已久,“无利不跑”、“脚软难跑”等

现象长期存在,如胶囊事件中,胶囊本身不是药,生产胶囊的企业可能是质监部门在管,而胶囊最终会被用作药品的包装,药品又由药监部门管。将社会事务拆解成了不同的环节,交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多头管理的方式必然容易产生职责不清的问题,监管难以无缝对接。再加上政府协调不力,才会导致此类事件频发。如果不改变目前的监管模式,即便此次的监管部门受到了处罚,依旧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

即使事件曝光,惩戒软弱无力甚至不了了之:很多国家对于食品安药品的监管都非常严格,比如日本,政府的严厉监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如果政府自身环节出了问题当事人一定被开除,有刑事责任还要负刑事责任;此外,涉事企业也会被罚得倾家荡产。在这种监管惩处体制下,犯错误的代价非常高,因此对于企业与政府人员都有很强的威慑力。反观中国,制假、渎职的成本却非常低。出事之后,大官被免职,隔一段时间又可以复职,一般官员若被党纪政纪处分,对其生活也没有影响。

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依据社会管理理念完善药品监管的顶层设计,全面提高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第一. 监管部门权力的制约(分权制衡)与责任的明确。众所周知,中国的政治安排是行政权一权独大的格局,而监管者行使的权力就是一种行政权,这种行政权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第二. 市场本身有效的运行亟待完善。市场机制本身不健全,不完善,在这样的市场机制下,企业没有动力去做好药,去做高质量的药品,而恰恰有动力去违法违规做低质量的药品。

第三. 法律的执行强度需要加强,真正做到执法必严。法律的尊严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无论多严密、多完善的法律,还必须经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施行,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规范作用。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

第四,缺少监管方式的创新。食品药品监管完善的国家都有一定的创新,如举报制度、“连坐制”和多元化监督渠道,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政府的(部分)监管,这些甚至是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选择。

“毒胶囊”事件,不仅敲响了食品药品安全的警钟,更向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起到警示作用。食品药品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单位、个人、部门、政府四方形成合力, 建立其严密的监管防线,达到行之有效的监管功能。我们所希望的是,这场“毒胶囊”事件造成的社会信任危机能够成为整个食品药品行业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的分水岭。

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意义

公共危机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影响投资的环境,打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导致贫穷,对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每一次危机的发生和处理都是对政府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完善和创新的不断推动。为了减轻公共危机对国家发展、社会安定的不利影响,做到处变不惊、审慎应对,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

(二)树立全民公共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监测机制

社会危机意识是全社会共有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官员和公共管理者及整个社会公民的危机意识是决定国家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全民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战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危机意识也是一种忧患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强烈的忧患意识所强调的是“未雨绸缪与防患于未然”,这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最优化原则。

预警监测是危机管理的基本环节,它可以通过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全面的评估,事先采取措施,在危机形成之前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或是在危机爆发之前提前整个社会的抵抗能力,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达到政府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病的管理目的。

(三)建立和完善政治与法治支持机制

进行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保障社会秩序正常运转,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政府的基本政治责任之一。一个负责人的政府、公共管理者,应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他们应该积极领导变革,通过制度和政策的创新来预防和回应危机,获取民众的信赖,展现公

信力。为此,首先要建立一个内容健全、组织有序、反应灵敏的制度体系,这是危机管理的根本保障。制度的安排应当具有“感应器”和“减压阀”的功能,在危机发生前,及早发现隐患并予以排除;在危机爆发后,制度要体现出高度的组织、迅捷的回应和良好的控制能力。其次,制定明确周详的政策,以确定危机管理的目标,合理授权各级政府、团体、社区,规定其在危机管理中的救灾和应对职责。在政府危机对策中,政策缺失和政策失效是影响危机对策有效性的两个主要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完善性。总之完善的制度安排和科学而经过战略规划的政策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政治支持的保障。

目前我国已经指定和颁发了一些应对危机的法律和法规。如应对国家安全的《国防法》,应对社会动乱的《戒严法》,应对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应对安全事故的《安全生产法》,但这些立法多为单行法,法律的部分特征明显,不利于跨部门的合作和全国的总动员,缺乏对危机公共规律的总结,普遍指导意义不大。我国宪法还没有关于危机状态和紧急状态的规定,政府紧急管理权也没有明确的宪法授权,我国尚未有一步完整的危机状态管理法。由于这方面的法律缺失,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背法治,侵权公民权利的现象,对国际法治进程也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应将政府危机管理法治化,确保危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从战略的角度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注9)

(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

危机管理是各级政府、各个政府部门的共同责任。把危机管理的职能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体系之中,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统一的领导、统一的指挥;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协调和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常态的管理战略、政策和机制,因此,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危机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鉴于其他国家危机管理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有必要在中央政府建立高层次的危机管理的领导、指挥和协调机构。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能在于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动员调配必要的社会资源,进行管理,评估危机信息和危机风险。在非危机时期,负责危机的预防和预警工作;在危机发生期间,负责领导与协调。

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中央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危机管理的职能、职权和责任。考虑到危机的多样性,应明确不同政府机构在承担某些特定危机管理中的职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危机管理体制。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

稳定社会,进行社会心理救治在政府干预中至关重要。对社会来说,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是必要的。首先,动员全社会参与,尽可能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化。通过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转,尽可能避免对公众的更大的心理伤害。其次,开展政府公关工作,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使政府与社会各界保持紧密的联系,确保政府的危机救治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必要的谅解。在危机中,公众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他们需要强大的政府。政府必须加强公关活动,以良好的形象鼓舞公众战胜危机的信心。政府尤其要做好媒体的工作,媒体是除了政府之外向公众提供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社会上流言的出现,危机中的公众有时宁愿相信媒体也不愿信任政府,所以媒体是通过提供信息消除各种不安因素的有效方式。

克服公共危机,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政府要努力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形成全民动员、集体参与、共度难关的局面。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与危机伴生的流言和恐慌,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力量的参与,信息通道不再堵塞,政府决策的可信度和可行度得到提高,从而大大降低政府救治危机的成本。

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离不开对国家公务员和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强全社会抵御危机的意识和技能,一旦发生危机,政府和社会公众就能同心同德,休戚与共。

(六)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做好危机发生时的沟通,这是妥善处理危机的重要工作。通常情况下,任何危机的发生都会使公众产生种种猜测和怀疑,因此,危机的处理部门要想取得公众的信任必须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采取公开、迅速、统一的信息发布方式,建立公众沟通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注10)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作为政府权威信息的传播渠道和公众获取真实情况的权威渠道,如何处理好与政府、公众的关系是媒体面临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随着政府观念的转变,媒体所处的两难困境相信会逐渐消解。

此外,加强和促进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也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危机管理问题一直为国际社会所瞩目,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长期致力于各种各样危机和灾难的预防与管理。生活在各国相互依赖的世界中,我国政府有责任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危机管理方面扩展合作,加强信息沟通,协调危机管理事务,在科研、技术、资金、人员、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相互支持和帮助。

在公共危机管理上,只要政府建立起应急反应机制和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处置危机的权威体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加强信息流通,增进社会认同,促进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就一定能确保我们在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面前处变不惊,控制局面,转危为安,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伤害,最大可能地保护公众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定。

【引文注释】:

(注1)强恩芳.《危机、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2008年第1期,第26页;

(注2)张成福,唐钧,谢一帆著.《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2页;

(注3)吕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战略思考》,《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10页;

(注4)张康之:《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147页;

(注5)刘鹏著.《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第2页;

(注6)刘霞.《强化公共危机管理》,《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第15页;

(注7)江文熙.《全面整合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的实践性思考》,《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第1页;

(注8)刘霞.《强化公共危机管理》,《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第15页;

(注9)吕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战略思考》,《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4页;

(注10)江文熙.《全面整合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的实践性思考》,《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第4页;

【参考文献】:

1强恩芳.《危机、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行政论坛》,2008年第1期;

2张成福,唐钧,谢一帆著.《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刘霞.《强化公共危机管理》,《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5吕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战略思考》,《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6刘鹏著.《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7江文熙.《全面整合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的实践性思考》,《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

内控合规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人保健康:创新内控合规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新《保险法》的出台无疑是对保险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人保健康公司为例,介绍了公司是如何从四个方面推进其内部控制的巩固和完善,对潜在的风险作出防范的。 健康保险有其内在的经营特殊性和特有风险,如赔付风险大,运营成本高,医疗风险管控难,盈亏平衡周期长,市场竞争激烈等。 面对这些严峻的风险管理形势,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健康)认真研究和把握健康保险的发展规律,以促进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为目标,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内控合规文化建设为重点,创新内控合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构建流程规范、运作高效、管控有力的内控运行体系,强化监督和问责,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 夯实内控基础 健全、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公司内控建设的基础。中国人保健康从规章制度清理入手,合理规划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将规章制度区分为基本管理类和业务操作类,规范基础管理,细化操作流程;按照新《保险法》对规章制度、产品条款、业务单证等进行梳理、规范,做到合法合规;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规范规章制度的制定、发布、修订等管理程序。通过清理,总公司规章制度数量由380余个精简为171个,覆盖公司管理、业务运营各个流程和板块。在此基础上,编印公司《规章制度汇编》,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手一册,初步构建了具有专业健康险特色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同时,该公司还积极探索、研究健康保险行业法律法规基本内容、构成体系,编印了国内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健康保险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汇编》,发挥了健康保险引领者的作用,在行业内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以合规管理为重点 筑牢风险防线 公司强化销售队伍建设和品质管理,修订和完善营销员基本管理办法,重点防范单证保证金管理、营销员、兼业代理机构资格证管理、销售误导、佣金手续费管理等方面的合规风险;按照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优的原则,大力推广和复制“湛江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完善“政府主导、合署办公、专业运作、便捷服务”的社保补充业务模式,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和运行成本;建立中介业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3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 判断题: (对)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内涵上的重大区分。(错)2、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 (错)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对)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对)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错)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 (错)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对)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参谋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对)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错)2、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对)1、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 (对)2、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民众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民众可以通过参加政党、社团、社区组织或群众组织等方式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错)1、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对)2、浙江省的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规律,如季节性、区域性、局部性和多灾并发

(完整word版)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 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 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 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危机产生的诱因 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 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 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 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 三、公共危机的特性 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 3、不确定性 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 6、无序性 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 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安全阀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我们侧重从企业整体层面制定风险战略、完善内控体系、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职能等。我们帮助企业搭建风险管理的综合架构,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从企业战略出发,统一风险度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将所有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避免企业重大损失,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使所有企业利益相关人了解企业的风险,满足股东以及监管机构的要求 ·形成一套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 风险评估 系统辨识客户企业面临的风险,将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 ·统一的风险语言 ·确定风险列表和坐标图

·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明确风险的价值 · 风险管理诊断 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诊断对于重大风险管理的应对手段,把握企业了解当前的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案。 ·评估核心风险的管理状况 ·满足合规的要求 ·找出风险管理现状与最佳管理实践之间的差距 · 风险战略设计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确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设计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战略。 ·确定风险管理指导方针 ·确定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 ·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模型 ·确定风险预警体系 · 风险文化建设 统一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语言,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责任感,建设与企业风险战略相符合的风险文化。 ·普及风险管理知识 ·强化全员风险意识

《公共危机管理》作业3参考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单元作业题(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广义)P125 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狭义)P125 3.危机信息(广义)P153 4.志愿精神P193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B.在结构合理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单元功能的简单总和。 C.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应以减少层次、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为目标。 D.横向的组织设置将同一性质职能的权限范围进行不同层次的分解,每个层次管辖的业务性质基本相同,但管理权限范围随着层次降低而缩小。 2.在危机决策过程中,由于要在压力大和时间紧的形势下做出关系重大的决定,部分决策者为避免承担个人责任而不愿意或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往往采取随大流的做法,这种现象被称为( B)现象。 A.雁阵效应 B.集体动力 C.鲶鱼效应 D.蝴蝶效应 3.(C)认为决策是国家政府成员间讨价还价的产物。 A.理性行为决策模式 B.组织过程决策模式 C.政府政治决策模式 D.精英团队决策模式 4.下列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等级协调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 A.等级协调机制主要是指有隶属关系的政府或部门在危机管理和应对时的协同运作机

制。 B.等级协调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下情上达,保证上级政策得以贯彻执行。 C.等级协调机制主要以明确的上下级间责任关系和行政命令为主要形式。 D.与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媒体的沟通协调机制都是属于等级协调机制。 5.下列关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的表述正确的有( ABD )。 A.是由美国政府于1979年建立的。 B.是直接向总统报告的专门负责灾害应急的独立机构。 C.下设“三部一院”,即评估部、行动部、政策部和紧急事务规划学院。 D.是常设性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6.在公共危机信息搜集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 A.及时性原则 B.可靠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7.英国危机公关专家罗杰斯特提出的关于危机沟通的“三T”原则是指( ABC)。 A.主动沟通 B.全面充分沟通 C.尽快沟通 D.媒体沟通 8.危机沟通的核心是( ABC )。 A. 媒体联动 B. 信息的共享 C. 对危机沟通的过程进行总结 D. 不确定的消除 9.在危机爆发期,沟通要注意把握的问题有(ACD )。 A. 引导公众情绪,统一舆论基调 B. 有效利用媒体发动全社会对危机事件进行理性思考 C. 要设置舆论焦点,塑造政府形象 D. 要稳定民心 10.安全文化诞生于( B )。 A.20世纪80年代初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简介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简介 公共危机管理是当今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政府现代管理体系构建的新内容。该课程以《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导论》为基础,是一门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分析问题能力和追踪当今公共管理前沿水平的课程。 该课程结合当今中外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使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掌握公共危机管理及其社会背景和在当今时代的发展过程,理解公共危机管理与运行机制,以及在当代中国尤其是 2003 年 SARS 事件以来公共危机管理的社会实践与探索。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促使学生了解当今开展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危机预防、应对措施与善后处理机制、公众的参与程度与媒体沟通等,培育学生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相关理论水平及分析辨别能力,对将来有志于从事公务员职业和公共管理职业的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战略》课程简介该课程着眼于优化经管法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学科交叉思维,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学生科学评估和管理无形资产的能力。由于政府采购、税收优惠、创新基金设立、财政政策制定,以及企业或机构的改制、重组、投资、参股、转让、上市、抵押、质押、破产、清算、诉讼、纳税、保险、管理、租赁等经济活动,都需要考虑无形资产要素;而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成为整个资产管理链条中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焦点。因此,开设本课程对于财政、金融、会计、税收、法学、审计、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商业经营方法等无形资产评估和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知识结构完善作用,同时也具有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与促进就业的实际意义。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无形资产概念认知与理解、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与技巧、无形资产管理策略等。教学方法主要有课堂讲授、实验、案例分析及投影展示等。

危机传播管理原则与基本程序

1.危机传播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3T"原则 危机处理的"3T"原则是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的。 1.Tellyourown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强调我方的调研、我方的见证、我方的事实。面对危机,不慌不忙,态度诚恳,据实力辩,据理力争,尽快把握局面。 2.Tellitfast(尽快提供情况)。 危机处理时组织应尽快地不断地发布信息,填补信息真空,掌握活动主动权。 3.Tellitall(提供全部情况)。 信息发布应全面、真实,而且必须实言相告。越是隐瞒真相越会引起更大的怀疑。但"提供全部情况",也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地提供所有的事实和细节,该全部提供的才全部提供,居心叵测的集团或个人造谣所生的虚假情况,没有必要提供。二、公众为上原则这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原则,也是危机传播管理的核心原则。不遵循这条原则,那么,小危机也会转化成大危机。 三、维护信誉原则 组织的信誉是组织的生命,危机传播管理要严格遵守维护组织信誉的原则。 2.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 1.、赶赴现场,了解事实。 这是危机处理中必要的第一步,对有的危机事件的处理领导人还必须亲自出马。 危机发生后,可能会发生众说纷纭甚至谣言四起的困难局面。所谓"及时",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第一时间;所谓"全面",就是不仅要了解5W的全部答案,要全面掌握对自己有利的、或利多害少的"事实",也要了解对自己不利的、或利少害多的"事实",好话要听,坏话也要听。所谓"深入",就是要充分细致地了解事实,不仅要了解关于危机的种种细节,而且要掌握危机的起因说法、危机延续下去的各种可能,要对危机发展的各个阶段、介入的各个层面的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和把握。 2、分析情况,确立对策。 这一步实际上是制定危机处理的方案,即如何对待投诉公众、如何对待媒体、如何联络有关公众、如何具体行动等。 3、安抚公众,缓和对抗。 安抚公众,缓和对抗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关键一步。一个处于"危机"之中的组织,倘若想的是如何去掩盖、去搪塞、去自我表白,那么等于在给自己裹绳束,让自己跳陷阱,原本很快就可以度过的危机,可能成了一个甩不掉的烫山芋。即便你有千条万条减轻自己罪错的理由,值此"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也应该先去安抚受害公众,真心诚意的取得他们的谅解,争取积极创造化解危机的可能和最佳结局。 4、联络媒体,引导舆论。 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发生,媒体也会纷纷报道。这时组织应委派"发言人"主动与媒介联络,特别是首先报道事件的记者,以"填补信息真空",掌握舆论主导权。 5、多方沟通,迅速化解。 这一步主要是争取其他公众、社团、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助解决危机。这是增加组织在公众中的信任度有效策略和技巧。 6、有效行动,转危为机。 成功的危机处理不仅能消除危险,而且还能创造机遇,迅速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谅解,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公众关系。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学生姓名:谢毅 用户名:junihio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上海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于文善老师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提纲】: 一、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 ⒈危机和公共危机 ⒉突发事件 (二)公共危机管理 ⒈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⒉公共危机管理的特性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评价 ⒈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 ⒉当前我国的应急体制并不健全 (二)我国现有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⒈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⒉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 ⒊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滞后 ⒋缺乏法治规范 三、通过“上海11·15特大火灾”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一)案例分析:“上海11·15特大火灾”中的问题和成因 ⒈事故经过 ⒉抢救和善后工作 ⒊事故原因调查 ⒋事故处理 (二)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看我国现行危机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得失 ⒈对“上海11·15特大火灾”的反思 ⒉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反思危机管理的误区 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意义 (二)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 ⒈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⒉危机预警机制建立的意义 ⒊危机处理系统 (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 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意义 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方法 (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 ⒈建立危机管理体制的意义 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危机管理体制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 ⒈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化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点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点整理 回答是什么: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所谓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政府解决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回答为什么: 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危机确实可以管理的,从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来看,其不足主要体现为: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不仅缺乏专门机构和完善体系,而且缺乏专业人员和应急运作规则,跨部门协调能力不足。同时,由于现有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各级政府面对危机的理性行为是尽量封锁消息,各行其是,无法明晰责任。 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的动态机制可分为危机前的危机预防机制和危机发生后的危机救治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所谓有效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是指在政府危机管理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政府所建立的一整套社会危机监测、预防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1.危机预防机制。政府首先是要树立危机预防的意识。危机的预控机制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基础设施准备以及危机处理准备。政府危机预防除了对未发生的危机进行预警之外,还要预测危机解决后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势,政府应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做出科学的判断及预见事件的发展态势,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类似雷达的平台…… 2.危机救治机制。政府危机救治机制可采用的对策主要包括: (1)积极性的强制干预。 (2)探寻危机产生的根源。 (3)通过一系列政策稳定社会,进行心理救治。 (4)动员社会的参与。 总之,政府危机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以及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危机,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回答怎么办: 危机的预防只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阻止危机的发生。政府必须根据预防危机管理程序,立即进人危机处理状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1.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沟通渠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例1:新媒体的出现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速度实现分和秒的突破,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例2:坚持“积极走群众路线,坚持与公众有效沟通,勇于承担责任,高效沟通,全民协助”的根本路线。 2.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 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随时随地都存在爆发各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尤为重要。 3.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 例1:危机发生时,政府出面协调、组织、调配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这在政府危机处理中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我们侧重从企业整体层面制定风险战略、完善内控体系、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职能等。我们帮助企业搭建风险管理的综合架构,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从企业战略出发,统一风险度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将所有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避免企业重大损失,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使所有企业利益相关人了解企业的风险,满足股东以及监管机构的要求 ·形成一套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 风险评估 系统辨识客户企业面临的风险,将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 ·统一的风险语言 ·确定风险列表和坐标图 ·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明确风险的价值 · 风险管理诊断 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诊断对于重大风险管理的应对手段,把握企业了解当前的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案。 ·评估核心风险的管理状况 ·满足合规的要求 ·找出风险管理现状与最佳管理实践之间的差距 · 风险战略设计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确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设计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战略。·确定风险管理指导方针 ·确定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 ·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模型 ·确定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文化建设 统一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语言,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责任感,建设与企业风险战略相符合的风险文化。 ·普及风险管理知识 ·强化全员风险意识 ·建立道德诚信准则 · 风险管理规划 帮助企业制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并协助客户将总体规划分解落实,明晰每步的工作内容和里程碑。 ·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确定预期效果与评估标准 ·确定实施的步骤 ·确定组织方式 ·确定资源配置方案 · 风险流程设计 基于企业现有的内控流程,结合已评估出的风险,找出流程中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梳理并细化具体控制内容,修改制度,增加监控指标,强化业务和管理流程中的内部风险控制。·协助业务和管理流程再造 ·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优化重大投资决策、财务报告、衍生产品交易流程 ·建立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系统 ·制定风险管理手册 · 组织职能设计 在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融合风险管理对岗位职责的要求,设计企业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组织职能方案和相应的职责要求、人员能力框架,补充和完善关键的考核内容和激励机制,构成风险管理有效运行的保障架构。 ·协助认定董事会、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权限 ·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 ·明确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分工协调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大纲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大纲 第一章公共危机治理概述 教学内容: 公共危机治理的差不多概念: 是指为幸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不、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治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升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复原能力。 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危机治理体系的基础是对危机进行科学分析,建立分类、分级和分期治理体系。培训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差不多规定,准确阐述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对“四类四级四期”的差不多规定。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要紧包括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危机。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阻碍范畴等因素,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专门重大、重大、较大和一样四级。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阻碍范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专门严峻、严峻、比较严峻和一样严峻四个等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能够预警的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不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依次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三、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分析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缘故的基础上,比照现行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现状,重点比较分析如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框架脆弱、(二)综合和谐机构缺乏、(三)危机应对网络松散、(四)社会应对能力薄弱、(五)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六)专家队伍薄弱 四、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建设 (一)危机预警及预备是整个危机治理过程中的第一个时期,目的是有效地预防和幸免危机的发生。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防范和幸免危机的发生;二是建立应对预案;三是建立组织系统;四是开展社会演习。 (二)阐述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应该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公共危机治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为重点,即“一案三制”,具体内容是完善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建立健全公共危机治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功夫。概括起来,确实是做好“一案三制”工作。 五、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治理应对网络 在危机的任何时期以及危机治理行动,都会涉及政府部门、社会各种组织和企业,有时候还会涉及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和协作。因此,要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在强调政府部门危机治理的快速反应性、责任性、透亮性和合法性等原则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危机治理系统当中的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最大可能的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形成社会整体的危机应对网络。(一)完善的应对打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备的危机治理应急打算及预案关于有效减少危机可能带来的缺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高效的和谐机构:现代社会任何危机的缘故或后果差不多上综合性的,专门多单一性的危机往往因处理不当进展成为复合型的灾难,因而传统的单灾种的治理体制差不多专门难适应现实需要。(三)全面的应对网络:高效的危机治理必须依靠于一个完善的社会应对网络,整体上形成一个纵向垂直和谐治理,横向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指挥和谐高效、组织结构完备的网络系统。(四)成熟的社会能力:危机治理实质是对一个

合规风险管理 ()

合规风险管理 《韩非子?喻老》中有句名言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的道理。也警示我们,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当存在微小的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的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其实银行的工作更是如此,效益与风险同在,合规失控案例直接危机银行的商业信誉,影响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注重合规才能更好的创造价值。 2013年4月,我来到中行实习,期间虚心向前辈和同事请教,认真学习了一些规章制度,经过对高柜、低柜等业务的学习和领悟,使我树立了以“合规为荣、违规为耻”的价值观,做到时时合规、事事合规、处处合规,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对得起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才能不愧对中行员工的称号。以下是我对合规的理解。 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合规风险的界定来看,银行的合规特指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规则或标准。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定义,“合规风险”指的是: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已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引》对合规的含义也有了明确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从内涵上来看,合规风险主要是强调银行因为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这种风险性质更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传统的银行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合规风险是基于三大风险之上的更基本的风险。合规风险与银行三大风险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紧密联系。其不同之处是:合规风险简单地说是银行做了不该做的事(违法、违规、违德等)而招致的风险或损失,银行自身行为的主导性比较明显。而三大风险主要是基于客户信用、市场变化、员工操作等内外环境而形成的风险或损失,外部环境因素的偶然性、刺激性比较大。其联系之处在于:合规风险是其他三大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存在和表现的重要诱因,而三大风险的存在使得合规风险更趋复杂多变而难于禁控,且它们的结果基本相同,即都会给银行带来经济或名誉的损失。 过去,商业银行通常把合规风险视同于操作风险,多注重于在业务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去设关卡,其结果并不奏效,操作风险仍然在银行内部人员中大量存在并不断变换手法。这就说明,简单地把合规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的认识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虽然大量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身上,但其背后往往潜藏着操作环节的不合理和操作人员缺乏合规守法意识。而银行合规风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端于银行的制度决策层面和各级管理人员身上,往往带有制度缺陷和上层色彩。因此,就现实情况而言,银行即使防范了基层机构人员操作风险的发生也未必能防范

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卷一

一、单选题 1.面对危机过程中,如何减轻损失和损害的情况下更好地维护公共部门的邢象,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以推动政府工作的深λ和完善,甚至政府公众的诚信?这个契机是⊙B.政府信任修复 2、根据本讲,2015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切实消除隐患。 ⊙A.安全生产专项整 3、()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D.制度设计 4、本来在以前的一个时代,公众可能各方面条件还不错,现在进入市场化经济,到处都需要花钱,买房需要花钱、孩子看病需要花钱,在这种情况下,那么他对政府说:“一开始我不需要花钱的,现在你看,我入不歎出,我经济压力比较大。”那么他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更容易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1要来自于()因素。 B.间接因素 5.公众质疑:有的人同在一个城市可以买豪车,有的人开普通的车,而有的人没有车;孩子想出国就出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网上炫富等等。而却有很多人现在家庭的生活还难以为继,遇到重大疾病就感觉到很困难,生活很艰巨。这些现象使得总书记提出()。 ⊙A.全力扶贫 6、本讲认为下列()属于中石化青岛输油管泄露爆炸事故企业层面的原因。⊙℃.隐患排查不彻底,未能发现泄漏处管线腐蚀点 7、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切入点是() ⊙D.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8.在张家村拟建一座核电站,该项目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恐慌,该种恐慌在本讲中被称为哪种症状?() 恐核症 9.产生政府信任危机的舆论因素包含(C媒体导向) 10、本讲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或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就是(C风险) 11、天津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公众心理恐慌是由于现场存放着哪些物品(氰化钠等危化品) 12、本讲提到(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13、蝴蝶效应是哪个国家的气象学家在1963年提出来的?(美国) 14、到今天为止使用互联网网民的人数规模已接近(7)亿 15、在经历了一次危机之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不仅有怀疑也有批评,甚至还

电大2016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337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判断题:;(对)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错)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对)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错)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错)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对)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对)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 判断题: (对)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内涵上的重大区分。(错)2、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 (错)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对)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对)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错)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

(错)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对)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参谋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对)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错)2、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对)1、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 (对)2、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民众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民众可以通过参加政党、社团、社区组织或群众组织等方式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错)1、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对)2、浙江省的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规律,如季节性、区域性、局部性和多灾并发 性。 (对)1、目前,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体系,体制不顺,管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法制建设滞后。这些问题急需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来加以解决。 (错)2、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是规章制度和现场管理松弛,监管不到位;间接原因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 (错)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进行预警。

危机管理体系的CEOCAP模型

危机管理体系的 CEOCAP 模型 作者:游昌乔 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传递越来越快捷,媒介渠道越来越丰富,利益群体越来越多元,在 以秒计的地球村时代,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危机。 如何成功地进行危机管理,化被动为主动,变应对思维为管理思维,从而成功预防和处理危机,是每个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每个企业必须正视的挑战。我们认为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 应该建立两个体系: 1.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对内管理,建立制度与流程,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危机管理体系:如何对外沟通,建立机制和体系,确保企业在公众中有好的、可信赖的声誉。质量管理体系,就如同肥沃的土地;没有土地的营养,企业活不了;危机管理体系,就如同清 新的空气,没有空气的滋润,不能与媒体和公众进行好的沟通,不能营造好的舆论环境,企业 活不久。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了 ISO9000 族系列标准,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产品、规模与性质的组织。但是,与之对应的是,危机管理 体系却一直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我们在危机管理的咨询和服务工作中,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积累,创导了一套命名为 CEOCAP 危机管理体系的模型,能推动建立危机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在此与业界和学界同仁分享讨论。 我们把危机管理体系分成六个子体系,它们相互呼应、交叉与依存,形成合力。我们通过相应 模块对各个子体系进行测评,对企业的危机管理从各个角度进行健康度检查,并形成治理方案。测评共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Consciousness system 意识体系——居安思危(5 分) 2.Early warning system 预警体系——未雨绸缪(30) https://www.360docs.net/doc/826762362.html,anizational system 组织体系——雷厉风行(15 分) https://www.360docs.net/doc/826762362.html,mand system 指挥体系——有条不紊(15 分) 5.Assessment system 评估体系——前事不忘(5 分) 6.Planning system 计划体系——胸有成竹(30 分) Early warning system 预警体系 Consciousness system 意识体系 Command system 指挥体系 危机管理体系 CRICIS MANAGYMENT SYSTEM Organizational system 组织体系 Planning system 计划体系Assessment system 评估体系

公共危机管理继续教育试题和答案

1、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之一是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三支队伍是指人民解放军、武警和预备役民兵;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外还有( ) A 、外国友好国家的金急援助 B 、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农村、社区的广大民众 C 、各种民间慈善团体 D 、各级政府组织 2、危机发生后,在受灾人员的善后安排上,要做到三点:第一,必须建立、健全被害人援助制度;第二,区分危机相关者;第三 A 、稳定群众情绪 B 、恰当处理危机参与者 C 、媒体沟通 D 、降低社会震荡 1、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的现实危害上升,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威胁加大,表现为( ) A 、持续高发 B 、范围扩大

C、手法多样 D、意识形态化趋势明显 2、20世纪三大流感分别是() A、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B、1957年亚洲大流感 C、1968年香港大流感 D、2005年美洲大流感 3、公安部门在预防和处理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时,快速反应专业队伍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是 A、协助党政领导处理事件 B、完善机制,切实提高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 C、掌握政策,依法办事,果断处理 D、完善处置工作的战略战术和预案,保证关键环节不失误 4、目前,我国的社会捐助制度主要包括 A、大灾时期的集中性捐助 B、对口支援 C、经常性社会捐助

D、邻里互助 1、由于中国的城镇差别比较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高度重视高风险的城市时,也要重视不设防的农村。 对错 2、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对错 3、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出现了3个下降的态势 对错 1 2 3

公共危机管理题整理

一、单选题 1、由原生危机间接引发的,往往是人为的、难以预测的、可以抗拒的公共危机叫做( B )。B、衍生危机 2、“危机与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这充分体现了危机的( D )特性。 D、双重效果性 3、危机管理理论的提出,始于( B )。 B、古巴导弹危机 4、信仰危机(邪教)和治安恶化(网络犯罪)属于(D )的危机。D、文化体系 5、社会保障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对危机属于( B )的危机事件B利益失衡型1、危机管理的主导和核心角色是( A )。A、政府组织 2、危机发生后的( D )小时是危机处置的关键期。 D、72 3、美国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是( A )。A、联邦危机管理局 4、我国各地方政府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规定,(A )为管辖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 A、省长、市长 5、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突发公共事件划分的等级中,最严重的是( D )。 D、Ⅰ级 6、我国将每年的( A )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A、5月12日 7、我国最早建立也是拥有最先进的城市应急联动机制的是( D )。 D、南宁 1、预警最早源于( C )。C、军事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 B )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B、6小时 3、在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中,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识别和转化,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子系统是(B )。 B、信息加工子系统 1、危机疏缓的首要步骤是( C )。 C、危机确定与风险评估 2、危机风险评估中最为困难与复杂的环节是(B )B、危机损害评估 3、越南政府2001年制定的危机管理战略的时间跨度长达20年,这体现了危机疏缓战略的( C )性质。C、长远性 4、对于全国性的危机疏缓战略而言,适宜采取的实施途径是(A )。A、政府主导途径 5、对于地区性的危机疏缓战略而言,适宜采取的实施途径是(B )。 B、社会主导途径 3、政府危机应对中的( B )原则,主要是针对因工业技术而引发的灾害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 B、科学性 1、1988年苏联亚美尼亚大地震夺去了 2.5万人的生命,50多万人无家可归,造成的直接损失达85亿卢布。地震发生后,苏联对发生的灾害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公诸于世,博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以此次危机事件为契机,改变了自己传统的封闭形象,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沟通和联系。这个案例体现了危机管理中(D)的重要性。 D、政府形象 2、1978年3月16日清晨,意大利发生了总理莫罗被4名“红色旅”成员绑架的骇人事件,之后,“红色旅”接二连三发出布告,提出诸种要求,但政府下决心不同恐怖分子谈判,拒绝了这些要求,5月11日,莫罗被恐怖分子杀害,陈尸街头。这个案例中,政府违背了危机应对中的(D)原则。D、安全性4、当需要大量志愿者去加固河堤防止决口时,可采取(A )。A、广泛招募5、创伤后的应激晤谈应在危机后的(A )天内进行。A、3 1、危机恢复的首要内容是(B)。 B、损失评估 2、以下不属于损失评估基本类型的有( D )。 D、人员评估 3、以下哪种评估的目的在于对危机的伤亡人数、影响范围和应急需求有一个迅速了解。(A )A、快速评估 4、以下哪种评估在危机后数日或数周内由官方开展。( B )B、全面评估 5、长期重建的首要工作是( D )。 D、风险源控制 1、以下不属于绩效评估主体的是(D)。 D、公众 2、格外关注公众对危机反应的评估是(A)。A、行动评估 3、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评估是(C ) C、行动评估 4、以下那种目的是测试在发生危机事件时人们的应急反应技能以及相关硬件条件的承受能力。( A )A、危机演练1、危机处置的成败取决于( C )。 C、危机决策 2、目前,我国很多危机决策人员素质 较低,表现之一是这些决策者中的一部 分从未接受基本的危机技能培训,缺乏 起码的危机决策知识;表现之二是在日 常的常规决策中,他们不能从危机事件 中吸取教训,导致类似的危机事件重复 发生;表现之三是决策者(D ),缺乏 综合型、复合型、高技能的危机决策人 才。D、结构单一、知识片面 3、以下那种权力是建立在组织成员对 领导者的忠诚、敬仰和个人情愫的基础 之上的。( B )B、参考权 2、危机管理的最佳途径是优化( A ), 从而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A、程序化 决策 4、2001年11月7日,从四川南部宜 宾进入云南的咽喉要道宜宾南门大桥 发生悬索及桥面断裂事故,桥两端同时 塌陷,2人死亡2人受伤。令人震惊的 是,南门大桥修好10多年后,有关部 门从未对大桥进行过检修,就在事故发 生的四个月前,大桥已有裂缝,但当时 有关部门却不检修,最终导致惨剧的发 生。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我国危机决策 现状中存在( A )的问题。 A、危机决策意识不强 3、1979年9月7日,温州发生氯气中 毒事件,当时温州没有专业中毒防治机 构,没有专职医生,各医院都缺乏氯气 中毒的抢救经验,这次事故共死亡59 人。这个案例说明了危机情境下缺少 ( C )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C、专家的紧急咨询 4、在渐进决策模式的框架下,危机决 策的导向为( B )。 B、提高决策的满意度 1、政府内部与危机处理有关的部门中 最核心的是( A )。 A、危机处理的中枢指挥系统 2、非营利组织在与政府进行项目合作 时,共同决策和实施,双方在项目合作 中是一种平等参与的关系,这被称为 ( A )A、平行合作 3、某个组织(通常是政府)决定资源 的分配和项目制定,而其他组织则不是 运行机制的主体。在运行机制中,非营 利组织更多的是围绕项目的某一专业 方面与政府进行合作,这被称为( B )。 B、田野合作 4、在社会危机处理中起着终结性、决 定性作用的是( D )。D、公众 1、1996年6月,湖南常德市中级人民 法院做出陈伯顺因服用三株口服液致 死的一审判决。“三株”不服,上诉湖 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9年3月,终 审判决“三株”胜诉。但短短两年内, 这个号称全国最大的保健品企业已陷 入全面瘫痪。这个案例体现了危机中的 ( A )的重要作用。A、公共沟通 2、危机管理中地方政府对于媒体的态 度,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一个( A ) 问题。A、政策选择 3、南丹“7·17”特大透水事件发生后, 当地政府的某些官员和矿主串通一气, 极力隐瞒事实真相。正是新闻工作者冒 着生命危险深入调查事实真相,终于打 破坚冰,撕开帷幕,引起高层的重视, 使事故的处理得以正常进行。这个案例 体现了危机中的(B)。 B、媒体作用 4、对于现代组织而言,其危机信息来 源和渠道除了传媒之外还有很多,包括 外界对组织所作的评估和(B)等。 B、组织的自我鉴定 2、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首要环节和功 能是(A )。A、识别信息 1、“一件极简单的事,可能都需要复杂 的论证,才能辨其真假”。这符合公共 危机信息管理中的( B )。 B、信息多渠道验证原则 3、国际经验表明,要建立本部门的“记 忆银行”,需要授权某位( C )官员, 由他忠实记录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并在 事后及时总结,形成本次危机的经验 库。 C、高层 1、( B )我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 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 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颁布施行。 B、2007年11月1日起 2、2002年4月豫东虞城县沙集乡发生 了一起因“教育捐资款”引发的上访告 状事件。沙集乡政府规定:1999年和 2000年度师范毕业生要交教师上岗费 才给安排工作,引发了学生家长联合起 来上访告状。这个案例体现了危机管理 中的(B )问题。B、违法行政 3、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曾报 道乌鲁木齐市出租车司机王伟因虚假 病历和法医错误鉴定被误判4年的案 例。这个案例体现了危机管理中的 ( B )。 B、司法不当 4、目前,由于国家的法律活动不当而 导致发生的社会性危机事件主要有以 下几种情况:立法缺陷、( D )、司法 不当、暴力抗法。 D、违法行政 5、《戒严法》主要是针对诸如发生动乱、 大规模的暴力冲突等某种较为严重的 紧急危机事态,如正常手段不能够维护 宪法、法律和社会秩序时,国家采取( C ) 手段为主、正常宪法和法律手段为辅的 方针和原则应对重大的突发性危机事 件。 C、军事 1、“卡特里娜”飓风使美国路易斯安那 州的石油工业损失惨重,尽管俄勒冈州 与路易斯安那州相隔甚远,但在飓风过 后俄勒冈州石油市场的价格却飞速上 涨。这说明( B )。 B、危机全球化与区域间联系日益 密切 2、2008年年底,全世界的城市化平均 水平已经达到50%,预计到2050年将 达到( D )。 D、70% 3、在城市社会里,一件小事可能成为 引发重大危机的导火索;一项轻微的政 策错误可能引发大规模的集体行动;一 个微小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后 果;一次简单的突发公共事件可能演化 放大为重大的社会危机。这被称为 ( A )。A、规模风险 4、( C )被称为“20世纪的政治瘟疫”。 C、恐怖主义 5、以德国黑森州政府为例,该州面积 不大、人口不多,但却拥有2613个救 火队、6000余辆消防车,优良的技术 和装备使得应急队伍能够在报警之后 的10分钟内及时抵达现场,并实施有 效处置。这体现了危机管理的( B )。 B、专业化 6、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危机管理系统 由五个组织层次构成,必要的时候分别 启动。这五个层次分别是:现场、地方 政府、工作区、地区和州,各个层次有 自己的管理职能、管理范围、资源管理 流程和行动计划。这体现了危机管理的 ( A )。 A、标准化 二、多选题 1、公共危机的经济影响包括(A B C)。 A、造成经济损失 B、影响经济运行 C、 影响经济发展 2、公共危机的社会影响包括(A B C D)。 A、影响社会运行 B、影响公众 心理 C、影响公众生活方式 D、影响 社会价值观 3、公共危机的政治影响包括(A B C D)。 A、影响政府形象 B、影响政治 稳定C、推动治道变革 D、影响国际 关系 4、公共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主要 的区别表现为(B C)。B、主体不同 C、宗旨不同 1、危机管理的利害关系者包括(A B C D E)。A、政府组织 B、营利组织 C、 非营利组织 D、社区组织E、社会 公众 2、世界各国国家层面的危机管理体制 包括(A B C D)。A、行政首脑担任最 高领导 B、统一的协调咨询机构 C、分工合作的组织框架 D、常设的危 机管理机构 3、地方层面的危机管理体制包括(A B C D)。A、行政首脑担任最高领导 B、直属行政首脑的决策协调机构 C、网格化的地方危机管理系统 D、一 体化的应急指挥中枢 4、危机管理的全过程机制包括(A B C D )。A、危机疏缓 B、危机准备 C、 危机响应 D、危机恢复 5、完善危机教育培训机制的做法有(A B C D )。 A、将危机管理纳入学校教育 B、加大 社会宣传 C、开展模拟训练 D、设立 “防灾日”活动。 1、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原则包括(A B C D)。A、合法性 B、可靠性 C、经 济性 D、可操作性 2、危机预警系统应包括( A B C D )。 A、信息采集加工系统 B、预测系统 C、决策系统 D、警报系统 3、预警信息发布时应遵循的规则有(A B C D)。A、从高层人员到基层人员 B、从官员到专家 C、从宏观层面到微 观层面 D、从政策层面到技术层面 4、以下属于信息采集途径的有( A B C D)。A、大众媒体与互联网 B、利害关 系者的抱怨C、组织内部人员看法 D、 专项调查 5、危机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有(A B C D )。A、预警系统本身的问题 B、对危机预警的激励不足 C、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D、危 机评估的准确性不高 1、危机疏缓的特性包括(A B C D)。A、 前瞻性 B、宏观性 C、多样性 D、 持续性 2、危机风险评估的类型可分为(B C D )。B、紧急评估 C、标准化分析 D、高级分析 3、危机疏缓战略的主要任务有(B C D)。 B、明确危机疏缓战略方向 C、设计全 面工作计划 D、整合总体资 源 4、世界上目前典型的危机疏缓战略实 施途径有(A B C)A、政府主导途径 B、 社会主导途径 C、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主导途径 1、危机回应的基本原则包括(A B C D)。 A、实事求是 B、全面考量 C、积 极回应 D、快速反应 2、避难的类型有(A B C D)。 A、紧急避难 B、临时避难 C、临 时住所 D、永久住所 3、公共危机处理的难点包括(A B C D )。A、决策 B、人员配备 C、 物资调配 D、协调沟通 4、危机回应过程中,民族问题也是危 机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具体包 括(A B C D )。 A、居住环境 B、自身行为 C、外 在歧视 D、风俗习惯 5、在创伤后应激晤谈中,心理治疗专 家通常采取的最佳方式包括(B C )。 B、提问 C、评述 1、从危机恢复的内容和对象来看,危 机恢复可以分为(A B C D)。A、经济 恢复 B、物质恢复 C、心理恢复 D、 业务恢复 2、从危机恢复的过程来看,可分为(B C D)。 B、损失评估 C、短期恢复 D、长期重建 3、危机恢复的主要资源包括( B C D )。 B、物质资源 C、人力资源 D、财 政资源 4、经济恢复的手段有( A C D )。A、 赔偿 C、补偿 D、救助 5、损失评估的方法有( A B C )。 A、驱车评估 B、空中评估 C、现场 评估 6、以下属于长期重建内容的有( A B C D )。 A、土地利用 B、工程建设 C、环 境补救 D、灾难纪念 1、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特征有(A B C D)。 A、反馈性 B、及时性 C、综合性 D、客观性 2、个人评估的作用包括(A B C D)。 A、获得职业发展机会 B、适当奖励 薪酬 C、组织内部考评 D、申 请法律保护 3、绩效评估的主体包括( A B C D )。 A、上级领导 B、同事 C、下属 D、员工自身 4、根据危机管理行动的内容,可以将 行动评估分为( A C D )。 A、危机演练 C、危机演习 D、 应急实践 5、项目评估的特性包括( A B C D )。 A、过程性 B、临时性 C、针对性 D、结果导向性 1、以下属于危机管理中领导权力的有 ( ABCD )。 A、参考权 B、专长权 C、合法权 D、强制权 2、危机管理中的领导特质包括( AB )。 A、独立果断 B、富于创造力 3、危机管理中的领导艺术包括( ACD)。 A、坦诚相待 C、临危不惧 D、以 身作则 4、公共危机决策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有(ABCD)。A、应变能力 B、心理约 束能力 C、决断能力 D、沟通能 力 1、决策的必备要素包括(A B C D )。 A、决策者 B、决策目标 C、环境变 量 D、决策后果 2、危机决策与常规决策的不同体现在 ( A B C )。 A、内外环境不同 B、决策程序不同 C、约束条件不同 3、危机决策的约束条件包括( A B C D )。A、时间紧迫 B、信息不对称 C、 人力资源紧缺 D、技术支持稀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