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阅读素材
复旦女教师_生命日记_告诉我们什么
2011.4.18GUANCHAYUSIKAO“苛刻捐款”能否走得更远■广东广州 苗蛮子正是鉴于中国慈善的这种窘境,才会出现类似于曹德旺“最苛刻捐款”、“陈光标式”慈善的非常之举。
福建企业家曹德旺近日透露,去年他和儿子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西部五省捐款2亿元,但提出“苛刻”要求: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远低于“行规”的10%。
曹德旺还组建专业监督委员会对此进行监督,称若基金会违规使用款项将按善款的30倍来赔偿。
说起我国富人捐款,很多人或许会想起陈光标。
如果说陈光标是以绕开慈善机构直接派钱的高调作风做慈善,而曹德旺则是对慈善机构极尽“刁难”。
不难发现,两人尽管慈善风格不同,但异曲同工,即都是为了确保善款不被雁过拔毛,都能发到收钱人手中。
显然,曹德旺、陈光标等富豪之所以对捐款如此“高调”、“较真”,其原因就在于对官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
而这也几乎是国人看待捐款的一种共识。
事实上,公众并不是没有爱心,也并非有钱无处捐,而是不相信官方慈善机构。
公众捐款的一个强烈感受是,不知道自己的钱最后捐给谁了。
公众的满腔“爱心”,常常换来的却是“伤心”。
公众对官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关键在于慈善组织善款使用不透明。
从善款的使用过程到结果,很多时候都是一路“黑”到底。
这也正是当前中国慈善最大的问题。
《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即指出,当前中国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情况非常不乐观。
调查同时显示,九成社会公众对慈善信息公开满意度偏低。
当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尽管在慈善管理上有法律框架,但由于缺少可操作的细则条文,因而在执行力、行动力和普及化等方面显得疲软无力。
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慈善组织自主化程度太低,基本上都是官办机构。
本来政府和慈善机构是平行的互助合作关系,然而吊诡的是,政府经常越俎代庖,搞行政化募捐。
而民间的慈善组织却极难获得合法身份,且公众对官办慈善机构的不信任感,很容易“转嫁”到民间慈善机构上来。
此生未完成(深度好文)
一个天资聪颖的女孩,她从小就成绩优异还很努力,于是她一步步考上名校,进修研究生,出国深造。
回国后,她成为复旦大学年轻的讲师,也走进幸福的婚姻,生儿育女。
爱情事业双丰收,在她成为人生赢家后,命运却和于娟开了个玩笑。
32岁的她,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
更残忍的是,她只剩下一年半的时间。
她就是优秀的海归博士于娟,得知病情后的她,将生病后的生命感悟写成了书——《此生未完成》,给无数人带来了启示。
在生命的最后,于娟时常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她在博客中说:我也曾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
“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
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蝂捊。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活着就是王道,如是记之。
”死去元知万事空,或许人只有走到最后一步才能真正的看清生命的意义吧!就像于娟说的那样,名利权情没有一样可以带去的。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她感悟道: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故事的最终,于娟溘然长逝。
此生未完成,这五个字写的是无尽的遗憾。
然而,和走在于娟同一条路的人,越来越多。
当然,不包括你和我。
感谢于娟,在生命在最后时刻把自己化作永恒,警醒世人。
读王喜生命日记有感
读王喜生命日记有感一篇《生命日记》带给我的震撼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初,我曾经二次不经意间读到了于娟写的文章。
作者是一位乐观的乳腺癌患者,是一位喜欢在网上写博客的三十多岁的年轻妈妈,是一位有着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头衔的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
她那从容、坚韧的生活态度,风趣、幽默的文字和她对人世间的眷眷不舍,让我喜爱上了她,感慨这阳光、乐观、智慧的女人就是不一样,癌症晚期中的人的精神世界竟然如此丰富!此后,于娟也像我在网上认识的网友一样,虽未曾谋面,但因为博文,而走进了彼此的生活。
我默默地关注着她的病情,祝福着她的生活。
她顽强的生命力更让我坚信:拨开乌云的于娟一定会重获蓝天!上周,我到图书馆借书,又一次在图书馆的茫茫书海中不经意间翻到了一本《生命日记》,作者于娟。
心不由得紧张起来,忙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翻看……哦,于娟竟然在20年4月底就走了。
原本畅游在书海中的心,顿时像被狠狠地撞了一下,隐隐约约痛了起来,疑惑:上帝到底是在怎样地安排人间世事?面对着一堆我刚刚从书架上选到的世界经典名著和这本《生命日记》,我还是犯了犹豫。
因为,自从领悟到了阅读经典的乐趣之后,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因此,对于那些在我看来是浪费时间的时尚书籍,我总是小心地躲避着。
那么,现在有没有必要读读这本记录着自己还是比较喜欢的人物生活经历的小书呢?我拿起来,又放下;放下了,又拿起……直到最后,我还是把这本书带回了家。
我想,既然作者的文字令我喜爱,今天我又一次遇到了她,这应该就是缘分,带回去翻翻总不会耽误我太多的时间吧。
回到家,原本只想翻翻,不知不觉竟用了整整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我在作者的率真、质朴、生动的文字里感动着,泪水湿润了眼眶;更为她在生死关口,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而震撼。
这是一份以生命为代价,寻找生命意义的执着,是一份留给我们的厚重的礼物。
她在遗稿中这样写道:“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拼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现实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
于娟用生命写成的忠告
于娟用生命写成的忠告:活着就是王道4月19日,复旦大学海归博士、抗癌教师于娟的生命终结了。
她在患病15个月的时间内,在病榻上陆续写下了生命日记:“我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我拿命试过,此路不通。
”这些用最后的生命写成的忠告,是非常值得大家,特别是值得白领们一读的。
于娟在得病前,过的是一种典型的“年轻人”的生活。
如今,她用署名“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反思病情写道:饮食上“暴饮暴食”、“嗜荤如命”是患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是鲁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边出生海里长大的弄潮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光头(于娟的丈夫)每日吃生虾生螃蟹没事,而我长期吃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变化:嫁到海岛不等于我就成了渔民的体质。
”“暴饮暴食”带来体内的变化是渐进的,海鲜对于娟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东西。
过度的口腹之欲,带来的后果是身体的灭顶之灾。
今天的多吃,就是明天的少吃。
为了明天的多吃,今天就要少吃。
管住你的舌头,饮食节制将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放下“暴饮暴食”这把屠刀,你虽不一能立地成佛,也许能活到上海人的平均寿命。
于娟10年来不曾在12点前睡过。
熬夜干什么?于娟反思写道:“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
”“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熬夜,就是慢性自杀,就是破坏身体内部的平衡,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就是让癌细胞有了滋长的可乘之机。
人体的生物钟是不容随意破坏的。
破坏了,再想修复,就很困难。
它一定会用不正常的摆动或者停止摆动来惩罚你。
一位医生告诉于娟:“熬夜直接危害肝脏。
熬夜时,人体中的血液都供给了脑部,内脏供血就会相应减少,导致肝脏乏氧,长此以往,就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患了肝癌,在今天,纵然扁鹊再世,也是回天乏力。
所以,每一个活着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熬夜,在晚上11时前老老实实躺下。
请记住美国总统听取罗斯福的告诫:“早睡早起,健康、财富、聪明将会伴随你。
”反之,健康、财富、聪明,将提前离开你。
于娟《生命日记》
于娟《生命日记》英文回答:Yu Juan's "Life Diary" is a poignant and inspiring memoir that chronicles the author's courageous battle with cancer. Through her raw and honest reflections, she shares her struggles, fears, and moments of hope during her extraordinary journey.The diary begins with Yu Juan's initial diagnosis and her initial reactions of disbelief and shock. She vividly describes the rollercoaster of emotions that she experienced, from fear and anxiety to determination and resilience. As her cancer progresses, she faces a series of difficult challenges and treatments, including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Despite th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toll that cancer takes on her, Yu Juan never loses her spirit. She finds solace in writing, painting, and spending time with herloved ones. Through her diary, she shares her insights on life, love, and the importance of facing challenges with courage and grace.One of the most touching aspects of "Life Diary" is the way in which Yu Juan's love for her family and friends shines through. She writes about the unwavering support of her husband, Dong Li, and the precious moments she shares with her daughter, Xiaoxiao. These relationships provide her with strength and comfort during her darkest days.As her cancer progresses, Yu Juan's writing becomes more philosophical and introspective. She reflects on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death, and she encourages readers to embrace every moment and live their lives to the fullest. "Life Diary" ends with a message of hope and resilience, as Yu Juan shares her final thoughts and leaves a lasting legacy of inspiration and courage.中文回答:《生命的日记》是于娟留给世人最珍贵的礼物,是一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回忆录。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7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在零零碎碎的时间里,一点点读完。
到生命尽头,有癫狂、有乐安天命。
但我在于娟身上看见的,是哪怕只能终日趴在天桥下,也想看见土豆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走在上学的路上。
是热爱、是不舍、是眷顾。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想着里面的无畏施。
自己再多不顺,比起来连小波浪都算不上。
回过头,才明白于娟对这个人世深深的慈悲。
她没有问为什么是她。
在朋友戏言也想经历着一切换一场大彻大悟的时候,她严肃而认真的说希望你永远不会经历这些;在病中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强撑到底,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没有活下来,也要告诉土豆,妈妈用尽全力去抗争了,你要骄傲;在漫长而痛苦的治疗中,她把这些感悟一点点记录下来,不也就是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吗?人总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她把肩膀放平,希望我们日后会平顺一点。
也很羡慕里面的爱情。
于于娟、于光头,只字未提爱,但笔尖皆是深情。
我是一个极致的悲观主义者,又活着快乐虚伪的命题中。
所有的`必定是会失去的,那就什么都不要有好了。
但看他们在大学校园里面相遇、相恋,又在日后的时光里,尊重彼此、相依相伴,情深至此,我竟觉得爱这个字变得温情起来。
于娟和光头讨论于娟走后,光头日后的归属。
我是一个多傻的人,在这里瞥见了一种成熟的恋爱观。
我想,若学会了什么,就是含着笑,既是面对苦难,也是为幸福。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2活着的时候,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明白,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呢?——By于娟这本书是于娟在生与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的一年多的病中日记。
这本生命日记,记录了这个平凡的女子作为母亲、妻子、女儿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在赤裸裸地反思生命的意义。
她在博客中写道:“我也曾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复旦大学教师于娟《生命日记》===为啥是我得癌症??
于娟《生命日记》===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对大学生健康的建议病房里无论再热闹开心的场面,此言一出,气氛会在一秒钟内变得死寂凝重,一秒后,便有阿姨抽抽搭搭地暗自涕泪,有阿姨哭天喊痛骂老天瞎眼,有阿姨捶着胸指着天花板信誓旦旦平素没有做过亏心事为啥有如此报应。
有几个病人算几个病人,没有一个能面对这个直捅心窝子的话题。
除了我。
我从来不去想这个问题,既然病患已然在身,恶毒诅咒也好,悔过自新也好,都不可能改变我是得了癌症的事实,更不可能瞬间把我的乳腺癌像转汇外币一样转到其他地方去。
无能为力而又让我倍感伤怀的事情,我索性不去想。
时隔一年,几经生死,我可以坐在桌边打字,我觉得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客观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分析总结一下,为啥是我得癌症。
做这件事对我并无任何意义,但是对周围的人可能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我不想看到这件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但凡是人,我都要去帮他们去避免,哪怕是我最为憎恨讨厌的人。
之所以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尽量想写下来是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应该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
【1】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给我开个如此大的玩笑,设个如此严峻的考验一、习惯问题之饮食习惯1、瞎吃八吃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
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除了鲸鱼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买的,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式的被请客。
然而,我却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该吃。
尤其我看了《和谐拯救危机》之后。
选择吃他们,剥夺他们的生命让我觉得罪孽深重。
破坏世间的和谐、暴虐地去吃生灵、伤害自然毁灭生命这类的话就不说了,最最主要的是,说实话,这些所谓天物珍馐,味道确实确实非常一般。
于娟《生命日记》
于娟《生命日记》生命日记。
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我坐在窗前,拿起笔,开始记录我的生命日记。
生命,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礼物。
它充满了无尽的可能性和奇迹,让人感到无比的珍惜和感激。
每一天,我都在努力生活,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和不易。
有时候,生活会给我带来挑战和困难,让我感到疲惫和无助。
但我知道,生命是宝贵的,我要坚强地面对一切,勇敢地前行。
生命日记,记录着我的成长和变化。
我在这里记录着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每一个喜悦和悲伤,每一个收获和失落。
这些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我相信,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值得珍惜和感恩的,我会用心去体验和感受,让生命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生命日记,也是我的心灵寄托。
在这里,我可以倾诉我的心声,释放我的情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生活中的烦恼和纷扰都会在这里得到宣泄,让我重新找到力量和勇气,面对生活的一切挑战。
生命日记,是我生命中最真挚的朋友。
它默默地记录着我的点滴,陪伴着我度过每一个日夜。
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它都会永远陪伴着我,成为我心灵的港湾。
生命日记,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它记录着我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我会珍惜它,用心去书写,让它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篇章。
生命日记,谱写着我生命的乐章,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我会继续用心去书写,让它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愿生命日记,永远陪伴着我,见证我的成长和变化。
高中语文 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阅读素材
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一点点黯淡之时。
但于娟决定完整地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绝少人会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得癌症,更少有人查出癌症已然转移到全身骨头发黑,没有几个人可以在这危重绝症下苟延残喘,苟延残喘的为数不多的人难能有这个情致来‘我手写我心’。
所以我自认为,我写的这些文字将是孤本。
”她想用自己的“生命日记”告诉所有人:“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
”活着就是王道一见面禁不住想去抱住她,她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靠上来。
我这才意识到,她全身的骨头都在受癌细胞的侵蚀,碰一下就有蚀骨之痛。
与曾经的那个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假小子”相比,现在的于娟整整缩了一圈,体重从健康时的120多斤掉到了100斤,又因为癌细胞骨转移有些驼背,行动缓慢,更显瘦小。
刚刚经历了一轮化疗和放疗的折磨,她指指自己乌青的面色、发黑的十指,对我开玩笑说:“乌骨鸡啥样我啥样,我成乌骨人了。
”这个时候,即使心里在流泪,你也会忍不住看着她笑,尤其是看她仍毫不顾忌地露出牙床的大笑,看她自嘲般“穿着秋菊棉袄扭着猫步”走来时。
你经常会忘了她是一个病人,因为她迸发出的生命力远远超越健康人,因为她一如往常“山东女响马”式的嬉笑怒骂,甚至对自己的病也依然故我:“癌症找上我,它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我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还怕对付不了它?”刚刚从鬼门关闯过一轮,2020年底,于娟开了博客,标题霸气——活着就是王道。
3个月左右,访问量就增至153万。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于娟说。
此前,于娟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系硕士、复旦大学经济系博士,刚刚回国任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正如于娟所说:“论家庭,结婚8年,刚添爱子,昵称阿尔法,还在牙牙学语。
本来计划申请哈佛的访问学者,再生个女儿,名字叫贝塔。
论事业,好不容易本科、硕士、博士、出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工作刚刚一年,事业风生水起,申请项目无论国际、国家、省市级全部揽入。
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
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图文无关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
一个人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燃烧了自己,他的心灵也因此而变得无比高尚。
—斯蒂芬·茨威格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上海交大本科毕业,完成硕士博士学业后赴挪威深造。
海归后,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讲师。
2009年年底,于娟被发现患有乳腺癌,并且已至晚期。
灾难突袭时,她不仓惶,不逃遁,置生死于谈笑间。
在与癌症过招的一年多日子里,她写下近10万字的《活着就是王道》的“生命日记”,将滴滴泪水串成笑的银铃,尽显生命的无畏、欢乐及奢华。
她的父母不顾老年无栖身之处——毅然卖掉老家房产,劫难之河与女共渡;她昵称为“光头”的副教授丈夫,更是日夜陪护在妻子身边,共同守望生命的回归……“突然就搞了个癌症,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好玩”——《生命日记》之“我的2010”2009年10月28日晚。
于娟结束课程,从复旦大学校园出来,骑单车去大润发买牛奶,行至一半,在一个小巷子里被一个民工撞了一下。
一瞬间,她觉得一股挫骨伤筋的痛从腰间传来,不由心里一“咯噔”:扭了腰吗?但还是硬撑着去了大润发。
她没想到,到第二天,不对劲了,竟不能起床了,动一动就是豆大的汗珠往下掉。
于娟仍没当回事,只因“那阵儿正忙得四蹄撒欢儿,起不了床着实误事”。
后来便叫“光头”送她去本校附属医院。
医生说,没啥,腰肌劳损,活血通筋得了。
真是腰肌劳损吗?过去一段时间,疼痛依然。
医生再开“万骨通”“活血通筋”,于娟再也不信是筋血有什么不通,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在家等到结果出来,她才知道,“活血通筋”药片片都是催命符:她脊椎骨呈现弥漫性信号,癌细胞骨转移!后来,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
此时,她已卧床,不能动不能碰,动一动,就疼得人事不省——瑞金医院的救护车来了都不知道怎么下手才能把她弄到担架上。
最后,救护车急救员只得打电话求助,四个男人扯住床单,绷得像一张纸,才把她平移到担架,再让她周身裹上防震充气垫,才抬上救护车……癌细胞骨转移?癌源又在哪?灾难,是毁灭性的,砸在谁的头上,谁都不堪承受。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1500字[精选3篇]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1500字[精选3篇]【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1500字第1篇】在一个闲适的午后,阳光照射在花丛里,花儿正怒放着。
秋季的美并没有因为落叶而懈怠,反而因为这样,海棠而更加美丽芳香了许多。
我看着《此生未完成》走进了于娟的世界,这个年轻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在20xx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的病中日记,在她最后无法与病魔抗争,于20xx年4月19日去世。
这些日记被整理为《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为那苍白的书面惊讶了,最后发现这本书也许白色是最配的了。
在生命最后求生欲望强烈,却依然无能为力时,一切的努力都开始变得苍白。
翻开这本书时,我又再一次的被作者年轻而略显憔悴的样子震撼,这不是一个老人的临终遗言,这位此生未完成的.居然是一个年轻的女博士。
书中的内容就是一颗一颗泪珠串联起来的,有她倔强的说“我要坚强地活下去”,面对任何医疗治疗,她强忍着,再痛苦也是不哭不闹,连一些老医生都被她所感动,多么神奇的女子。
可是这一切仅仅是一个作为女儿、妻子、妈妈,想要争取的,她的“活着才是王道”更是令人感动。
她说“在生命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人们所要追求的在她眼里已开始化为平淡,就算创造出再多的财富,拥有再好的物质条件,生命不在,一切都将是枉然。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1500字第2篇】儿相聚天伦的平安祥和。
如若不信,大可问问那些已然挣扎在生与死之间的病患,有哪一个不是说舍得了房子、车子、名利、权位、钱财来换取身体的安康,家人的平安。
平淡即幸、平安即福,此为幸福。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1500字第3篇】前一段时间有些忙,很久没静下心读书了!又由于这个平台一直没出这本书,所以买了纸质版[捂脸][捂脸]我不知道又或者可以说,不太能表达现在的感受,怎么说呢!应该是百感交集吧?我应该算是很平静的读完了这本书!我这个年纪应该没想过死亡,我天真的认为:我还小,我也不用想那么多,其实不然!是的,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个孩子,可是呢?他们不会老去吗?一个人,随着她读的书越来越多,心也会越来越大,路会越来越宽。
生命日记(于娟)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 任何对金钱的欲望,买房买车的需 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 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 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 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 居也温暖。
——于娟日记
有一次和“光头”讨论“如果自己离去,下一个会是谁”的话 题。 “光头”说道,他说他只在乎我活着,让孩子有妈妈,让他有 老婆,哪怕只有聊天讲心事的功能,至少,他知道心放在哪里, 每天就会很安心的睡去。 ——于娟日记
白岩松: 人生是条单行道,一路向前,从来没法回头。然而,现如 今的中国很多人为名忙,为利忙,常常忘了或者顾不上生 命的意义跟价值。也许于娟的故事会让有些人停一停、想 一想,可是一定没多长时间,一切都会照旧的。是吗?会 这样 暴饮暴食 嗜荤如命
二、睡眠习惯 19:00-21:00 21:00-23:00 23:00-1:00 1:00-3:00 三、突击工作 四、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 甲醛 苯
去年12月,经历了六次化疗后, 我回家了。儿子“土豆”开心地 围着我转来转去。”土豆”的奶奶说, “ 土豆,唱支歌给妈妈听吧!” “土豆”趴在我的膝盖上,张嘴奶声 奶气地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 妈的孩子像个宝。”话音未落, 我流泪了。 “也许,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土豆 就变成了草。” ——于娟日记
——于娟日记
为了父母,我要尽子女的责任; 为了丈夫,我要尽妻子的责任; 为了儿子,我要尽母亲的责任; 所以我要活下去! 病魔来临,我是渺小的,无能为力; 灾难来临,你我都是渺小的,无可奈何。
——于娟日记
于娟身后的世界,似乎一切如常,儿子土豆,偶尔会在游 戏的间隙问大人:妈妈哪去了?或者流连在妈妈生前住过 的小房间。有一天,他会知道妈妈今天写下的文字。那些 文字,正是为了他,和所有有将来的人而写。
于娟用生命告诉我们
于娟⽤⽣命告诉我们于娟,⼥,32岁,⼭东济宁⼈,⽣前为复旦⼤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2009年年底,于娟被确诊罹患乳腺癌,并已⾄晚期。
2011年4⽉ 19⽇辞世。
在⽣命的最后阶段,于娟写下近10万字的博客,记录⾃⼰对⼈⽣的感悟与困惑,在⽹络上⼴为传播。
5⽉23⽇,于娟遗著《此⽣未完成》在上海复旦⼤学⾸发。
X于娟辞世后,⾝为上海交⼤副教授的丈夫赵斌元忍着悲痛完成爱妻未了的⼼愿,前往全国各地签售爱妻遗著。
7⽉23⽇,借赵斌元来武汉签名售书之际,本刊特约记者专程采访了他,听他满怀深情地追忆与妻⼦10年的婚姻之路,并以丧妻之痛,告诫负重前⾏的现代⼈:远离不健康的⽣活⽅式,更不要为了所谓的名利和前途⽽置健康于不顾。
因为没有了健康,⼀切都是浮云! 以下是赵斌元的⾃述——结婚7年她不知疲倦地⼀路狂奔 1996年,我从武汉⼯业⼤学研究⽣毕业后,考⼊上海交通⼤学攻读博⼠。
同年10⽉,在交⼤“饮⽔思源”英语⾓,我和于娟第⼀次相遇。
当时,我和同学们讨论得正起劲,她笑吟吟地加⼊了我们的讨论。
她穿着⼀条背带裤,脸蛋圆圆的,充满活⼒。
我⼤声笑着,她看着我,突然抛出⼀句:“你像个傻⽠。
”我喜欢这种直接、男孩⽓的⼥孩,对她怦然⼼动。
以后的⽇⼦,我经常会在校园⾥有意⽆意地遇到她,并得知她是交⼤⼯业外贸专业⼀年级的新⽣。
半年后,我们确⽴了恋爱关系。
于娟⽐我⼩6岁,⼭东济宁⼈,妈妈在济宁市外经贸委⼯作,爸爸在济宁⼀家酒店⼯作,国家特⼀级厨师。
她是家中的独⽣⼥。
于娟很聪明,且记忆⼒惊⼈。
她喜欢古诗词,经常在⼀些刊物上发表⽂章,是我⼼⽬中的才⼥。
1999年我博⼠毕业后,留校任教。
于娟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家软件公司做市场⽂案⼯作。
2000年,我和于娟登记结婚,住进了亲戚给我们借的⼀套房⼦⾥。
于娟很好强。
⼯作数⽉后,她决定报考复旦⼤学研究⽣,因为她⾃幼便有复旦情结。
虽然我内⼼深处希望她跟我⼀起安稳地过⽇⼦,不要去考研,但为了不让她留有遗憾,我并没有反对。
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
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复旦女博士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篇一:复旦女博士于娟抗癌日记复旦女博士于娟:为啥就是我得癌症?复旦女教师于娟已经去世半年多了,但这篇《为啥是我得癌症?》值得每个人认真阅读。
不要再瞎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不要再拼命工作、天天熬夜,不要再小瞧周边的环境状态,特别是小心家具中的甲醛!于娟说道:我在癌症里整整绝望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难,身心已经蹂躏至不可蹂躏,我不敢看见这件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出现,但凡是人,我都必须回去帮忙他们回去防止,哪怕就是我最为憎恶喜欢的人。
时隔一年,几经生死,我可以坐在桌边打字,我觉得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客观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分析总结一下,为啥是我得癌症。
做这件事对我并无任何意义,但是对周围的人可能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我不想看到这件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但凡是人,我都要去帮他们去避免,哪怕是我最为憎恨讨厌的人。
之所以回去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尽量所写下来是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必须就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给我开个如此大的玩笑,设个如此严峻的考验。
第一部分饮食习惯1、瞎吃八吃我就是个从来不可以在餐桌上婉拒尝鲜的人。
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就是厨子之类的得天独厚条件,我喝过很多不想喝的东西,不全然统计数据,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除了鲸鱼就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卖的,其他都就是顺水推舟式的被招待。
然而,我却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想喝。
尤其我看了《和谐拯救危机》之后。
选择吃他们,剥夺他们的生命让我觉得罪孽深重。
破坏世间的和谐、暴虐地去吃生灵、伤害自然毁灭生命这类的话就不说了,最最主要的是,说实话,这些所谓天物珍馐,味道确实确实非常一般。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1这是一个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的人写的一本书。
这本书曾感动了多数人,也通过这本书,让很多人明白了生命的宏大。
这本书就是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
于娟——这本书的作者,一个被查出患有晚期乳腺癌,并造成了骨转移的患者,在看到家人为了帮自己争取几个月的生命,而四处奔波,到处求医时,她被家人对她不离不弃的精神感动了,便确定将自己患癌症时所经验的一切,写进这本书里,以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讲到了她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这里面的故事有的令人开怀大笑,也有的令人哀痛掉泪,让我们为一个个逝去的生命而扼腕叹息。
我看到里面说:她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须要将一种管子从腋下插到离她心脏最近的地方来维持生命。
或许一般人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坚持不住了,但是于娟却在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插这个管子,我的胳肢窝都被捅成蜂窝煤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但也因为于娟乐观的心态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这本书中,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重新体会对生命的相识。
比如:“活着才是王道”,“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苦痛,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从这些话中,我能感受到于娟对生命的不舍,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终归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简单,不要做出一些无知的举动,给关切你的人带来苦痛和无尽的哀痛。
记得我常在报纸上看到,很多孩子因为和父母的看法达不成一样而选择轻生,这样实在是在奢侈生命。
想想看,连经受了多数化疗、放疗熬煎的于娟都能用坚毅乐观的看法活下去,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活在这世上呢?在于娟写完这些感悟后没多久,她就因为癌扩散,抢救无效而恒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这本书的最终,我们看到于娟是眼角带着泪水离开的。
是啊,于娟还是留着很多缺憾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过我也希望她能在天堂过好。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2在零零碎碎的时间里,一点点读完。
到生命终点,有癫狂、有乐安天命。
但我在于娟身上望见的,是哪怕只能终日趴在天桥下,也想望见土豆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走在上学的路上。
此生未完成经典段落[精选3篇]
此生未完成经典段落[精选3篇]【此生未完成经典段落第1篇】儿相聚天伦的平安祥和。
如若不信,大可问问那些已然挣扎在生与死之间的病患,有哪一个不是说舍得了房子、车子、名利、权位、钱财来换取身体的安康,家人的平安。
平淡即幸、平安即福,此为幸福。
【此生未完成经典段落第2篇】于娟的《此生未完成》。
与其说一本书,不如说是那位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一位拥有两个文学士、一个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民大学33岁教师在与癌症抗争的一年又四个月时间里,用十指轻轻点触键盘留在博客上的日记。
2021年10月,我在网络上得知“复旦大学女教师”抗癌的博客点击量惊人,便抱着好奇心急著浏览了上传几篇,初看时把于娟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
越深入继续下去越不越发被她的文字吸引,索性买来一本细细品读。
读罢全书心中的厚重感无以言表,三个这种厚重感主要采自两个方面:一是心情的那份沉重,为她不幸的遭遇叹息;二是那些优美的文字,平实无华的表露却能承载昭示如此丰厚的情感和点点滴滴。
细读之下,于娟的形象就在你面前渐渐棱角分明起来。
她美丽、自信、随心、阳光的性格,她努力缔造了鲜花、掌声、家庭、朋友、事业……正当她准备着开始更倘若辉煌的爱情阶段时,她被无情的病魔推入了深渊,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尝尽了初恋的极致痛苦,但是她没有怨天尤人,她眼见生死还是那么洒脱,在苟延残喘写下中写下了这些明快的博文,愿望是尽一份帮助人因世人的愿望和责任之心,还有爱心!这是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啊!她的文字深深的、淡淡的。
但是却直击人心。
最后我想用于娟朋友写的一首诗结束这次的期许。
“你笑着,盈盈的笑,让奔逝的生命充满四射永恒的活力;你挥洒地写,悲和喜,告诉人们生的意义”。
【此生未完成经典段落第3篇】有点胆战心惊的看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
于娟《生命日记》
于娟《生命日记》英文回答:Yu Juan's "Life Diary" is a poignant and deeply moving account of her struggle with cancer. Through her diary entries, we witness her raw emotions, her fears, and her hopes.One of the things that struck me most about Yu Juan's diary is her honesty. She doesn't sugarcoat her experience. She writes about the pain, the loneliness, and the despair. But she also writes about the beauty she finds in life, even in the midst of her illness.I was particularly moved by Yu Juan's relationship with her husband. He is her constant source of support and strength. Their love for each other is evident in every page of the diary.Yu Juan's diary i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fragilityof life and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each day to the fullest. It is a book that will stay with me long after I have finished reading it.中文回答:于娟的《生命日记》是一本令人心碎又深受感动的关于她与癌症抗争的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一点点黯淡之时。
但于娟决定完整地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绝少人会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得癌症,更少有人查出癌症已然转移到全身骨头发黑,没有几个人可以在这危重绝症下苟延残喘,苟延残喘的为数不多的人难能有这个情致来‘我手写我心’。
所以我自认为,我写的这些文字将是孤本。
”她想用自己的“生命日记”告诉所有人:“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
”活着就是王道一见面禁不住想去抱住她,她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靠上来。
我这才意识到,她全身的骨头都在受癌细胞的侵蚀,碰一下就有蚀骨之痛。
与曾经的那个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假小子”相比,现在的于娟整整缩了一圈,体重从健康时的120多斤掉到了100斤,又因为癌细胞骨转移有些驼背,行动缓慢,更显瘦小。
刚刚经历了一轮化疗和放疗的折磨,她指指自己乌青的面色、发黑的十指,对我开玩笑说:“乌骨鸡啥样我啥样,我成乌骨人了。
”这个时候,即使心里在流泪,你也会忍不住看着她笑,尤其是看她仍毫不顾忌地露出牙床的大笑,看她自嘲般“穿着秋菊棉袄扭着猫步”走来时。
你经常会忘了她是一个病人,因为她迸发出的生命力远远超越健康人,因为她一如往常“山东女响马”式的嬉笑怒骂,甚至对自己的病也依然故我:“癌症找上我,它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我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还怕对付不了它?”刚刚从鬼门关闯过一轮,2010年底,于娟开了博客,标题霸气——活着就是王道。
3个月左右,访问量就增至153万。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于娟说。
此前,于娟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系硕士、复旦大学经济系博士,刚刚回国任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正如于娟所说:“论家庭,结婚8年,刚添爱子,昵称阿尔法,还在牙牙学语。
本来计划申请哈佛的访问学者,再生个女儿,名字叫贝塔。
论事业,好不容易本科、硕士、博士、出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工作刚刚一年,事业风生水起,申请项目无论国际、国家、省市级全部揽入。
”不得不说,人生的剧情实在无法预料。
2009年10月的一天,她突然腰痛难忍,随后被诊断为腰肌劳损,对症下的药活血通络,道道都是催命符,两个星期治下来,癌细胞全身骨转移。
12月底,经过CT引导病灶穿刺,她被确诊为乳腺癌4期骨转移。
于娟拿给我看的CT 报告让人不忍卒读,整副骨架都是黑的,旁边说明列着各类骨头的名字,肩胛骨、脊椎、肋骨、耻骨都标明为高发病灶。
“在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犹如鹤之羽翼始丰,刚展翅便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土里。
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太多人生尽毁的失落。
这场癌症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
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让人快乐。
”于娟说。
她的人生目标从未如此简单而明确——活着,专心挣扎,努力活着。
她自己也奇怪,意识到是癌症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像电视剧、电影里那样天旋地转两眼发黑,也并没有经历一般病人那种U形心理曲线。
或许是因为一开始就已经准备面对最坏的结果。
在上了止痛膏、止痛药、止痛针,闭着眼睛享受短暂的没有疼痛的时光时,她还信口对侧立左右的父母说:“如果不疼,这小日子过得还是很爽的。
”甚至在最后被确诊为乳腺癌时,一家人禁不住在病房里如释重负地放声大笑。
“太好了,是乳腺癌,不是肺癌不是骨癌而是乳腺癌,不能没肺不能没骨头,但是可以没有乳房。
”她那时还不知道,乳腺癌也是会致命的,她就是失去了手术机会的人。
她比自己想象得还要坚强。
2009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她被送进上海瑞金医院急救室,病理室的金晓龙主任看到她那浑身黑漆漆的CT,听说还没有用任何止痛药物,倒吸一口凉气,一字一句地对她老公“光头”说:“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到她这个地步,差不多痛都能痛死的。
”在急救室的三天两夜,除了痛得身体纹丝不能动,她还在经历第一轮心理考验:“急救室应该就在地狱的隔壁——我身边的邻居,夜里两点大张旗鼓被送进来,躺在我身边不足两尺的地方,不等我有精神打个招呼,5点多我就被他家属的哭声吵醒,此时他已白单覆面。
”她没有哭,只是断断续续用身体里仅有的一点力气,录了数封遗书,安慰妈妈看穿生死。
后来接受一天两次骨髓穿刺,全程14次化疗,她还是没有哭,她说:“别人形容说刺骨的痛,我想我真的明白这中文的精髓,一日几十次痛到晕厥。
但我想,坚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
”只有两次,她崩溃了。
一次是看到电视新闻里放独居老人过世多日才被邻居发现,她号啕大哭:“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万一我……我的父母该怎么办呢?”第二次,是她化疗回家后,19个月大的儿子“土豆”(阿尔法)开心地围着她转来转去。
奶奶说:“土豆,唱支歌给妈妈听吧。
”他趴在她的膝盖上,张嘴竟然奶声奶气地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歌声未落,她流泪了:“也许,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变成了草。
”面对生死,她别无选择:“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
但是,死却要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女之痛。
虽然能不能活由不得我,但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
”就这样,于娟走过了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夜,一次次熬过痛苦的穿刺、化疗、放疗,熬过了医生“最多3个月”的宣判,熬过了她的“一岁生日”。
一天,“土豆”突然对她说:“妈妈,相处的时光像烟火。
”她惊异这两岁孩子的话,于是到处“得瑟”。
“得瑟”的背后是心酸。
她看着儿子的背影,喃喃自语:“我多想再有30年,能看到他娶妻生子。
”无畏施反被施于娟每天早晨9点起床去公园练气功,10点左右趁精力允许开写博客,一小时下笔就是一两千字。
她写道:“虽然不是在描述花香萦绕的美好,但似乎写下了,就把苦痛踩在脚下了。
我相信,前方再大的苦痛,也都会过去。
”“生命日记”的浏览量以每天十几万的速度在增长,这些文字成了很多人的灵药甚至信仰。
于娟带给和她一样饱受煎熬的病友或家属以希望,还有自己的点滴经验,因为不想任何人像她那样“在黑暗里500米的高空走钢丝,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于娟对我说,她虽然不接受把自己交给某种宗教,但养病期间也在看一些宗教书籍,零星知道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
她说:“我想,我总是可以做无畏施的吧。
但凡在困境中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会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痛也不算什么,自己正在经历的那些挫折其实无非蚁丘而已。
无畏施不会让我更痛苦,反而会带给我很多精神的欣慰与安乐。
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
”只是她始料未及,这份无畏施让她周围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场”。
最初这个“场”还只局限于她若干年广交天下英豪形成的庞大朋友圈内,礼物红包自不必说,还有同事为她在自己别墅门前栽种新鲜蔬菜定期相送,同系但不相识的老师现身说法为她打气,还有学术名人同时也是深藏不露的气功大师来家里教她练功,甚至还有她从11岁、32块钱开始“一帮一,一对红”资助了8年的一个农村女孩,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却不知怎么得知了于娟生病的消息,怀孕的她差老公连夜坐火车,送来一个厚厚的用报纸包好的小砖头。
最让她感动的是,12年没见的“光头”的堂弟阿海,不明就里只知道她得了很重的病,他说:“我知道嫂子得了重病,我没有钱,但是需要换肾换肝换骨髓,我来!”“也许‘肝胆相照’就是这个意思,你需要我身上的零件只管说一声。
这应该是一种怎样的高士情谊?”最让她哭笑不得的礼物是,妈妈的一个农民老友送来一蛇皮袋活蛤蟆。
他听说蛤蟆可以治癌症,闷声不响抽了一天旱烟,然后一个人跑去山里蹲了两天两夜,逮回来一袋扛到上海。
于娟对我说,每个人心底里都有一个善的盒子,期待在某个时机打开。
或许是她无意间触碰了人们心中最敏感、最脆弱的那个点,她这里成了一个“出口”。
她时常问自己:“如果换做是我遇到这件事,会怎么做?”“如果阿海病了,我可以为阿海卖掉自己的房子给他治病,但要拿走我的肝肾,我怕是要考虑的。
我也不能想象一个农民伯伯把一袋呱呱乱叫的癞蛤蟆从山东背到上海所要经历的一切,正如我不能想象蕴藏在朴实人滚烫胸腔里的那颗拼尽全力想让我活下去的善良之心,那种汹涌澎湃的质朴情感,我用尽一生怕是也报答不尽的。
”她说。
妈妈的树林似乎是做完CT下引导穿刺的那个夜里,于娟觉得有些撑不住了:“无助而无边的疼痛里,我似乎看到属于我的那盏生命的油灯一点点黯淡、一点点泯灭。
”夜里两三点的样子,身边有个不知名的病友停止了呼吸。
于娟对身边一直睡不着的妈妈说:“如果我去了,在上海火化,然后把我的骨灰带回山东,在那片我曾经试图搞能源林的坡地里,随便找个地方埋了,至少那里有虫鸣鸟叫、清溪绿树,不要让我留在上海这种水泥森林里做孤魂野鬼。
”妈妈无言点头。
在那个夜里,她感到人是有灵魂的。
“痛到极点的时候,仿佛是从病房的天花板上往下看,我看到了医生、妈妈、丈夫和病床上一动不动的自己。
”当她身边的病友一个个倒下,父母、公婆和“光头”的应对堪比良药仙丹,给了于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无穷勇气和信心:“他们真的无所畏惧,从来不担心我是下一个,从来不担心我有一天会撒手走掉。
他们只是每天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满心欢喜地憧憬和期待我重新站起来。
”于娟说:“这其间,妈妈不知道算不算最辛苦,但是却是最最心苦。
她不能守着我,哪怕再担心再揪心再痛心,依然要回山东做她那摊事和我在山东未竟的能源林公益事业。
她是我亲妈,所以她知道我那一刻最需要的是家庭生活继续有条不紊以及未竟之事有人承担,而不是多一个人伺候屎尿。
所以,妈妈说‘我明天回山东’,我说‘好,你走吧’。
”说起能源林,于妈妈眼睛里就放光,因为这是女儿交代她的事。
这事一开始只是一句戏言。
于妈妈对我说,当年于娟去挪威学习环境经济,中间好说歹说要让她也来欧洲看看,为了这个不惜每天凌晨4点在及膝的大雪中送报纸攒钱。
在于娟居住的奥斯陆湖边,她们看到郁郁葱葱的挪威的森林。
女儿说:“好不?”妈妈说:“真好。
”“我们把挪威森林搬回去吧!”于娟回国后怀孕、生子,论文课题忙得她人仰马翻,挪威森林的事早抛在脑后了。
后来于娟得了癌症,又郑重其事地把这事托付给妈妈,这才真正开始做了。
于娟在最绝望时对妈妈说:“以后看到那片森林,也就相当于看到了我。
‘土豆’每年生日的时候,带他去看看我,顺便也去过过村野田园的生活。
”而且,于娟知道,妈妈的一生都在风尘仆仆、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女儿更是她前行的动力,一旦落了空,会很可怕。
而妈妈心里则希望尽早让绿树成林,让女儿感到一直被爱包围着,一直有个动力支撑着。
于娟是能源专家,可于妈妈不是。
她只有天天去村里的荒山上实践,干得不亦乐乎。
她和于娟的目标很大——“万亩林”,可她知道,前6年都没有任何收入,前期投入从哪里来?她不怕,先借钱,先做几十亩,农民看到希望,就能慢慢铺开了。
当然,她们还是希望能建成申请中挪合作的能源林研究示范基地,这也是于娟的专业,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