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7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7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7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1.(福建省福州市三中2021届高三质量检测)“太阳水”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由三个电极组成,其中 a 为TiO 2电极,b 为Pt 电极,c 为 WO 3 电极,电解质溶液为 pH=3 的 Li 2SO 4-H 2SO 4 溶液。锂离子交换膜将电池分为 A 、B 两个区,A 区与大气相通,B 区为封闭体系并有 N 2 保护。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用导线连接a 、c ,则 a 为负极,该电极附近 pH 减小

B .若用导线连接 a 、c ,则 c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 x WO 3-xe -=WO 3+ xH +

C .若用导线连接 b 、c ,b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 2+4H ++4e -=2H 2O

D .利用该装置,可实现太阳能向电能转化

【答案】B

【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a 与c 相连后,a 电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所以作负极,考虑到电解质溶液为pH=3的Li 2SO 4-H 2SO 4溶液,所以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2H O 4e O 4H -+

-=+;由于生成H +,所以a 极附近的pH 下降;A 项正确;根据示意图可知,a 与c 相连后,c 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应写作:3x 3WO xH xe =H WO +-++;B 项错误;根据示意图,b 与c 若相连,b 极为正极发生氧气的还原反应,考虑到电解质溶液为pH=3的Li 2SO 4-H 2SO 4溶液,所以电极反应式为:

22O 4H 4e =2H O +-

++;C 项正确;连接a 与c 后,将太阳能转变成B 中的化学能,再连接b ,c 后,就可将化学能再转变成电能,最终实现了太阳能向电能的转化,D 项正确;答案选B 。

2.(广东省2021届高三“六校联盟”联考)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周保学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如下图所示的光电催化体系,该体系既能将2SO 转化为24SO -所释放的化学能用于驱动阴极22H O 的高效生成,也可以实现烟气脱2SO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阴极反应为:2222H O 2e H O +-++═

B .随着反应的进行,阳极区pH 降低

C .每生成1mol 24SO -

,伴随着221molH O 的生成

D .电解液中有2个离子交换膜,靠近阳极的为阳离子交换膜,靠近阴极的为阴离子交换膜

【答案】D

【解析】由装置可知,左侧电极为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根,硫元素的价态升高,失电子,作阳极,则直流电源的左侧为正极,所以右侧为阴极,氧气得电子转化为过氧化氢,据此解答。由分析可知,阴极反应为

氧气得电子转化为过氧化氢,电极方程式为:2222H O 2e H O +-++═,故A 正确;由装置图可看出,阳极(左侧)氢氧根被消耗,碱性减弱,阳极区pH 降低,故B 正确;每生成1mol 24SO -

,要转移2mol 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需要生成221molH O ,故C 正确;由装置图可看出,氢氧根通过靠近阳极的交换膜进入阳极参与反应,应为阴离子交换膜;氢离子通过靠近阴极的交换膜进入阴极参与反应,应为阳离子交换膜,故D 错误;故选D 。

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期中)回收并利用CO 2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科研人员以CO 2为原料在酸性介质中设计出如图装置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中仅涉及光能与化学能的转化

B .转移4 mol 电子时,可能有32 g O 2生成

C .b 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CO 2+12e -+9H 2O =C 2H 5OH+12OH -

D .工作一段时间,电极a 附近溶液的pH 会增大

【答案】B

【解析】从装置图看,电极a 中H 2O →O 2,则此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6H 2O-12e -==3O 2↑+12H +;电极b 中,CO 2→CH 3CH 2OH ,则此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 2+12e -+12H +==C 2H 5OH+3H 2O 。该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甚至还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 不正确;由电极反应式6H 2O-12e -==3O 2↑+12H +看,反应转移4 mol 电子时,可能生成1molO 2,其质量为32g ,B 正确;由以上分析知,b 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CO 2+12e -+12H +==C 2H 5OH+3H 2O ,C 不正确;电极a 上发生的反应为

6H 2O-12e -==3O 2↑+12H +,工作一段时间,电极a 附近溶液的pH 会减小,D 不正确;故选B 。

4.(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在潮湿的深层土壤中,钢管主要发生厌氧腐蚀,有关厌氧腐蚀的机理有多种,其中一种理论为厌氧细菌可促使SO 2-

4与H 2反应生成S 2-,加速钢管的腐蚀,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厌氧腐蚀属于化学腐蚀

B .钢管腐蚀的产物中含有FeS 、Fe (OH )2

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H 2+SO 2-4=S 2-+4H 2O

D .在钢管表面镀锌或铜均可减缓钢管的腐蚀

【答案】B

【解析】厌氧腐蚀时,有新的物质生成,且有电流产生,属于电化学腐蚀,A 说法错误;钢铁发生析氢腐蚀,负极反应式都是Fe-2e -=Fe 2+,正极反应式为2H ++2e -=H 2↑,24SO -与H 2的反应可表示为:

4H 2+24SO -

厌氧细菌S 2-+4H 2O ,亚铁离子和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硫离子是多元弱酸阴离子,水解分步进行,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 2-+H 2O ?HS -+OH -,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所以钢管腐蚀的直接产物中含有FeS 、Fe(OH)2,B 说法正确;在潮湿的深层土壤中钢管主要发生厌氧腐蚀,

没有氧气参与反应,正极上水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电极反应式为2H2O +2e-=2OH-+H2,C说法错误;

在钢管表面镀锌时,锌作原电池的负极,则钢管作正极,能减缓钢管的腐蚀,在钢管的表面镀铜,若表面未破损时,能够保护钢管,但表面破损时,钢管作负极,能加快钢管的腐蚀速率,D说法错误;答案为B。5.(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阶段性测试)钾(K)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用其制作的钾离子电池有着超越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我国科研人员在钾离子电池的研发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图是我国某科研团队研制的一种钾离子电池充电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电极a流向电极b

B.钾离子电池电解液一般选择有机溶剂,但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C.充电时,每当外电路中转移1mole-,正极材料会“释放”39gK+

D.充电时,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式为:WS2+xK++xe-=K x WS2

【答案】A

【解析】该电池充电过程中,K+由类普鲁士蓝物移向WS2层状物中,由此可知,电极a发生氧化反应,电极b发生还原反应,充电过程中,电极a为阳极,电极b为阴极,放电过程中,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以此解答。由上述分析可知,放电时,电极b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外电路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故A符合题意;钾离子电池电解液基本沿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体系,钾盐主要有六氟磷酸钾(KPF6)、双氟磺酰亚胺钾(KFSI)等,常见的溶剂有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等,其有机易燃电解质在循环过程中会带来安全威胁,热失控的可能性被认为是引起安全问题的主要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充电时,原正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释放”K+,K+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当外电路中转移1mole-,正极材料会“释放”1molK+(即39gK+),故C不符合题意;充电时,电极b为阴极,WS2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WS2+xK++xe-=K x WS2,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6.(广东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阶段测试)研究金属桥墩腐蚀及防护是跨海建桥的重要课题。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用装置①模拟研究时未见a 上有气泡,说明铁没有被腐蚀

B .②中桥墩与外加电源正极连接能确保桥墩不被腐蚀

C .③中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桥墩

D .③中锌板换成性质稳定的银或铜板也能保护桥墩不被腐蚀

【答案】C

【解析】图①是吸氧腐蚀,a 极上O 2被还原生成OH -,而Fe 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 2+,Fe 被腐蚀,故A 项错误;金属作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而桥墩与外加电源正极相连则作阳极,被氧化腐蚀,故B 错误; Zn 比Fe 活泼,Zn 失电子被氧化,Fe 被保护,③中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桥墩,故C 正确; Ag 或Cu 的活泼性没有Fe 强,Fe 失电子而被腐蚀,故D 错误。所以选C 。

7.(广东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阶段测试)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废水处理,可实现碳氮联合转化。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M 、N 为厌氧微生物电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322CH COO 8e 2H O 2CO 7H --+-+=↑+

B .电池工作时,H +由M 极区移向N 极区

C .相同条件下,M 极区生成的2CO 与N 极区生成的2N 的体积之比为3:2

D .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232NH 2O NO 2H H O +-++=++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分析可知微生物燃料电池中,CH 3COO -→CO 2,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则M 为原电池的负极,环境为酸性介质,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 3COO --8e -+2H 2O═2CO 2+7H +;NO 3-→N 2,反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则N 为原电池的正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O 3-+12H ++10e -═N 2+6H 2O ,电解质溶液中,阴离

子移向负极M ,阳离子移向正极N ;NH 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 3-:NH 4++2O 2═NO 3-+2H ++H 2O ,据此解答。负极失电子,由图可知,M 为负极,3CH COO -

在负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电极反应为322CH COO 8e 2H O 2CO 7H --+-+=↑+,故A 正确;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所以H +由M 极移向N 极,故B 正确; 3NO -

在N 极反应生成氮气,其电极反应为:

322.2NO 10e 12H N 6H O --+++=+,由两极反应可知,相同条件下,M 、N 两极生成的2CO 和2N 的体积

之比为5:2,故C 错误; 由图可知,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4232NH 2O NO 2H H O +-++=++,故D 正确。故选C 。

8.(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高氯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分析试剂,易溶于水。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钾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过程中阴极生成气体的主要成分为H 2

B .“高温分解”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 .本实验条件下,KClO 4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ClO 4小

D .“转化”

过程所得副产物也可在上述流程中循环利用 【答案】B

【解析】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结合流程,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生成3ClO -

,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NaClO 3固体加热高温分解得到NaClO 4,然后加入KCl 溶液转化得到KClO 4,以此解答。惰性电极

电解氯化钠溶液,结合流程,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生成3ClO -,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A 正确;

氯酸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NaClO 3=高温3NaClO 4+NaCl ,该反应是歧化反应,从生成物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n (氧化剂):n (还原剂)=n (还原产物):n (氧化产物)=n (NaCl ):n (NaClO 4)=1:3,故B 错误;反应NaClO 4+KCl=KClO 4(结晶)+NaCl 能够发生,即在NaClO 4溶液中加入KCl ,可得到KClO 4晶体,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KClO 4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ClO 4小,故C 正确;“转化”过程所得副产物中有NaCl ,可在上述流程中循环利用,故D 正确;故选B 。

9.(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以Ag/AgCl 作参比电极的原电池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氯气的含

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多孔铂电极可增大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和气体的接触面积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1-

C.外电路中通过0.02 mol e-时,负极区溶液质量减少0.71 g

D.空气中氯气含量可通过一定时间内电流表读数变化和空气流速计算

【答案】C

【解析】由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可知,Ag失电子作负极失电子,氯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氯离子。采用多孔铂电极可增大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和气体的接触面积,故A正确;正极上氯气得电子生成氯离子,其电极反应为:Cl2+2e?═2Cl?,故B正确;放电时,当电路中转移0.02mole?时,交换膜左侧会有0.02mol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正极移动,同时会有0.02molAg失去0.02mol电子生成银离子,银离子会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氯离子会减少0.04mol,则负极区溶液质量减少0.04mol?71 g/mol=2.84g,故C 错误;氯气的量越多,电流越大,电流表读数越大,可以通过一定时间内电流表读数变化和空气流速计算氯气的含量,故D正确;故选C。

10.(河北省唐山一中2021届高三期中)氧化铅-铜电池是一种电解质可循环流动的新型电池(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PbO2+Cu+2H2SO4=PbSO4+CuSO4+2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电子由Cu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PbO2电极

B.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

C.正极反应式:PbO2+2e-+4H++SO2

4-=PbSO

4

+2H2O

D.电池工作过程中,两个电极的质量均减小

【答案】C

【解析】电池工作时,电子不能流经电解质溶液,只能在外电路中流动,故A项镨误;由电池总反应可知,

若反应的PbO2为1mol,则电解质溶液中增加了2mol O,1 mol Cu,减少了1 mol SO24-,则增加和减少的质量相等,反应前后电解质溶液的质量不变,故B项错误;由总反应可知,PbO2得电子,正极反应式为

PbO2+2e-+4H++SO2

4-=PbSO

4

+2H2O,故C项正确;正极反应生成的硫酸铅附着在PbO2电极上,其质量增加,

故D项错误;故选C。

11.(江苏扬州市2021届高三调研)资源化利用CO2的一种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为电源的负极

B.O2-从电极P移向电极Q

C.电极Q上的反应为CO2+2e-=CO+O2-

D.理论上参与反应的n(CH4)∶n(CO2)=4∶3

【答案】C

【解析】由图知:电极Q上CO2生成CO,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该装置连接电源为电解池,电极Q为电解池的阴极,N为电源的负极,A错误;电极P为电解池的阳极,根据电解池的“阴阳阳阴”规律,阴离子O2-应移向阳极P,B错误;电极Q上CO2得电子生成CO,已知固体电解质可传输O2-,故Q电极反应式为CO2+2e-=CO+O2-,C正确;当电极P上生成的C2H4、C2H6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参与反应的n(CH4)∶n(CO2)=4∶3,但题中未提到C2H4、C2H6物质的量之比,故无法计算甲烷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D错误;故选C。

12.(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1届高三联考)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意味着对大气污染防治比过去要求更高。硫化氢—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现了发电、环保的有效结合,已知:2H2S(g)+O2(g) = S2(s)+2H2O(l) △H= -632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a 发生反应为还原反应

B .标准状况下,每 11.2 L H 2S 参与反应,有1 mol H + 经固体电解质膜进入正极区

C .当电极a 的质量增加64 g 时,电池内部释放632 kJ 的热能

D .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 2+2H 2O+4e - = 4OH -

【答案】B

【解析】由2H 2S(g)+O 2(g) =S 2(s)+2H 2O(l)可知,O 2在正极b 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 2+4H ++4e - =2H 2O ,

H 2S 在负极a 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 2S-4e -=4H ++S 2。电极a 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 错误。 由电极反应式2H 2S-4e -=4H ++S 2可知,标准状况下,每 11.2 L H 2S 即0.5 mol H 2S 参与反应,有1 mol H + 经

固体电解质膜进入正极区,B 正确。反应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内部释放的热能小于632 kJ ,C 错误。

该电池是质子固体做电解质,所以电极反应式为O 2+4H ++4e - =2H 2O ,D 错误。

13.(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高三期末)某科研团队设计了负载有Ru 纳米颗粒且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石墨烯基电极,负极为Na 箔,电解质溶液为添加了乙二胺的有机溶剂,构成了2Na SO -电池,其简单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2242Na 2SO 2e =Na S O +-

++

B .充电时,每转移0.1mol 电子,在阳极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L

C .组装电池时,可将乙二胺的有机溶剂电解液改为乙二胺的水溶液

D.该电池使用多孔石墨烯电极有利于气体、电极和电解液的充分接触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负极为Na箔,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Na-e-=Na+,结合图示放电时SO2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Na2S2O4,正极反应式为2SO2+2e-+2Na+=Na2S2O4,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Na+2SO2=

Na2S2O4;据此分析作答。根据图示,放电时SO2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Na2S2O4,正极上的反应式为2SO2+2e-+2Na+=Na2S2O4,A正确;根据图示,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2S2O4-2e-=2Na++2SO2,每转移0.1mol电子,阳极生成0.1molS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B正确;该电池的负极为Na箔,由于Na能与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故组装电池时不能将乙二胺的有机溶剂电解液改为乙二胺的水溶液,C错误;多孔石墨烯电极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故使用多孔石墨烯电极有利于气体、电极和电解液的充分接触,D正确;答案选C。

14.(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届高三月考卷)图中是利用垃圾假单胞菌株分解有机物的电化学原理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子流向:A电极→用电器→B电极

C.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X-2e- =Y+2H+

D.若有机物为葡萄糖(C6H12O6),处理1mol有机物,12molH+透过质子交换膜移动到右室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A电极由X转化为Y,该过程是失去了两氢原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B电极是O2转化为H2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为正极,据此分析解题:该装置是原电池反应,利用的反应原理为有机物氧化反应,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由分析可知:A电极为负极,B为正极,故电子由A电极→用电器→B电极,B正确;由图知X到Y少了2个H,有机物升高2价,失去2个电子,电极反应式正确,C正确;由反应C6H12O6+6O2??→6CO2↑+6H2O 可知1mol葡糖糖反应,转移24mol电子,电

极反应也要转移24mol电子,电解质溶液中转移24mol H+,D错误;故答案为D。

15.(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1届月考)我国某科研机构研究表明,利用K2Cr2O7可实现含苯酚废水的有效处理,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若水分子不能通过阴、阳离子交换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为该电池的负极

B.该电池可以在高温下使用

C.一段时间后,中间室中NaCl溶液的浓度减小

D.M的电极反应式为:C6H5OH – 28e-+ 28OH-=6CO2 + 17H2O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Cr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N为正极,A项错误;该电池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反应,不耐高温,B项错误;由于电解质NaCl溶液被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隔离,使Na+和Cl-不能定向移动,所以电池工作时,负极生成的H+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NaCl溶液中,正极生成的OH-透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NaCl溶液中与H+反应生成水,使NaCl溶液浓度减小。C项正确;苯酚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C6H5OH-28e-+11H2O=6CO2↑+28H+,D项错误;答案选C。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下列电极反应中,溶液中的pH值升高,其氧化态的氧化性减小的是(C) A. Br2+2e = 2Br- B. Cl2+2e=2Cl— C. MnO4—+5e+8H+=2Mn2++4H2O D. Zn2++2e=Zn 2.已知H2O2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势图为O2 0.67V H2O2 1.77V H2O,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势图为O2-0.08V H2O2 0.87V H2O,说明H2O2的歧化反应(C) A.只在酸性介质中发生 B.只在碱性介质中发生 C.无论在酸、碱性介质中都发生D.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3.与下列原电池电动势无关的因素是Zn |Zn2+‖H+,H2 | Pt (B) A. Zn2+的浓度 B. Zn电极板的面积 C.H+的浓度 D.温度 4.298K时,已知Eθ(Fe3+/Fe)=0.771V,Eθ(Sn4+/Sn2+)=0.150V,则反应2Fe2++Sn4+=2Fe3++Sn2+的△r G mθ为(D)kJ/mol。 A. -268.7 B. -177.8 C. -119.9 D. 119.9 5.判断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等浓度的离子哪些能共存(D) A Sn2+和Hg2+ B. SO32—和MnO4— C. Sn4+和Fe D. Fe2+和Sn4+ 已知Eθ(Hg2+/Hg)=0.851V,Eθ(Sn4+/Sn2+)=0.15V ,Eθ(MnO4—/Mn2+)=1.49V Eθ(SO42—/H2SO3)=1.29V ,Eθ(Fe2+/Fe)= —0.44V 6.已知下列反应在标准状态下逆向自发进行 Sn4++Cu = Sn2++Cu2+ Eθ(Cu2+/Cu)=(1) , Eθ(Sn4+/Sn2+)=(2) 则有(C) A. (1) = (2) B. (1)<(2) C. (1)>(2) D. 都不对 二、填空题 1.将下列方程式配平 3PbO2 + 2 Cr3+ + ____H2O___ =1Cr2O72—+ 3Pb2+ + __2H+___ (酸性介质) 2MnO2 + 3 H2O2 +__2OH-___ =2MnO4—+ ___4H2O______ (碱性介质)2.现有三种氧化剂Cr2O72—,H2O2,Fe3+,若要使Cl—、Br—、I—混合溶液中的I—氧化为I2,而Br-和Cl-都不发生变化,选用Fe3+最合适。(EθCl2/Cl-=1.36V, EθBr2/Br-=1.065V, EθI2/I-=0.535V) 3.把氧化还原反应Fe2++Ag+=Fe3++Ag设计为原电池,则正极反应为Ag++ e = Ag,负极反应为Fe3++e= Fe2+ ,原电池符号为Pt︱Fe3+(c1),Fe2+(c2)‖Ag+(c3)︱Ag。 4.在Mn++n e=M(s)电极反应中,当加入Mn+的沉淀剂时,可使其电极电势值降低,如增加M的量,则电极电势不变 5.已知EθAg+/Ag=0.800V, K sp=1.6×10—10则Eθ(AgCl/Ag)= 0.222V。 6.已知电极反应Cu2++2e=Cu的Eo为0.347V,则电极反应2Cu - 4e =2Cu2+的Eθ值为0.347V 。7.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1)K2Cr2O7+H2S+H2SO4K2SO4+Cr2(SO4)3+S+H2O K2Cr2O7+3H2S+4H2SO4 =K2SO4+Cr2(SO4)3+3S+7H2O

专题17电化学原理综合应用-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试题

1.【2017江苏卷】(12分)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 (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注: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3)“电解Ⅰ”是电解熔融Al2O3,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___________。 (4)“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3)石墨电极被阳极上产生的O2氧化(4)4CO32-+2H2O?4e?=4HCO3-+O2↑ H2 2.【2017天津卷】(14分)某混合物浆液含有Al(OH)3、MnO2和少量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见图2),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回答Ⅰ和Ⅱ中的问题。

Ⅱ.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 (4)用惰性电极电解时,CrO42-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4)在直流电场作用下,CrO4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室移动,脱离浆液CrO42-和Cr2O72- NaOH和H2 3.【2016新课标1卷】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______。 【答案】(3)NaOH溶液;Na2CO3溶液;ClO2?(或NaClO2); 【解析】(3)食盐溶液中混有Mg2+和Ca2+,可利用过量NaOH溶液除去Mg2+,利用过量Na2CO3溶液除去Ca2+;向NaCl溶液中加入ClO2,进行电解,阳极发生反应2Cl--2e-=Cl2↑,反应产生Cl2,阴极发生反应产生NaClO2,可见“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NaClO2; 4.【2016北京卷】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电化学原理与方法课程中下半学期课程复习题 (1)剖析

1请你简要论述一下,电化学研究方法中,暂态测量技术有哪些?以及暂态研究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暂态测量技术有哪些? 暂态测量方法的种类 ①按极化或控制的幅度分( 幅度:电极极化的幅度,界面电位变化量) a. 大幅度暂态测量(研究电极过程) |Δφ|>10 mV ( 大幅度) b. 小幅度暂态测量(用于测定参数Rr、RL、C d) |Δφ|<10 mV(小幅度) ②按控制方式分: a. 控制电流法暂态测量 b. 控制电位法暂态测量 控电流法:单电流阶跃;断电流;方波电流;双脉冲电流 控电位法:阶跃法、方波电位法等;线性扫描(单程线性扫描,连续三角波扫描);脉冲电位(阶梯伏安,常规脉冲,差分脉冲,方波伏安) [从电极极化开始到各个子过程(电化学反应过程、双电层充电过程、传质过程和离子导电过程)做出响应并进入稳态过程所经历的不稳定的,变化的“过渡阶段”,称为暂态.] [电化学暂态测试技术也称为电化学微扰测试技术,即用指定的小幅度电流或电压讯号加到研究电极上,使电极体系发生微弱的扰动,同时测量电极参数的响应来研究电极反应参数] 暂态研究技术的应用? 暂态技术提供了比稳态技术更多的信息,用来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测定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和确定电极反应机理,而且还可将测量迁越反应速率常数的上限提高2~3个数量级,有可能研究大量快速的电化学反应。暂态技术对于研究中间态和吸附态存在的电极反应也特别有利。暂态技术中测得的一些参量,例如双电层电容、欧姆电阻、由迁越反应速率常数决定的迁越电阻等,在化学电源、电镀、腐蚀等领域也有指导意义。 2.请你谈谈电化学测量中要获得电化学信号需要哪些电极以及设备,它们分别的作用是什么? 一、需要①参比电极:参比电极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极电势的测量或控制的稳定性。 ②盐桥:当被测电极体系的溶液与参比电极的溶液不同时,常用盐桥把研究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起来。盐桥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减小接界电势,二是减少研究、参比溶液之间的相互污染。

应用文的概念及特点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处理私事时所使用的一种实用性文体,由于其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也有人把它称作实用文。应用文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自有文字开始,可以说就有了应用文。我国奴隶社会的殷商时期,人们把占卜 吉凶的结果、祭祀祖先的活动经过等用符号刻记在龟甲兽骨上,这种甲骨卜辞可以说是最早 的应用文。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国家各种统治机器的强化,在封建社会中应用文种类越来越多,达到了比较完满的地步,对应用文的使用格式也有了严格的限定。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应用文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今天,无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介绍经验、联系工作和进行各种写作时均离不开应用文。应用文是一种用途最广而又最大众化的一种文体。日常应用文是将应用文中最为常见,人们经常使用的应用文集中起来进行介绍。这类应用文是平民百姓日常交往中常用的,一般不具备专业性、官方性等特性。篇二: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 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了。 一、应用文的概念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务或私务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实用价值的文章。包括机关应用文和私人应用文两类,或称为公务文书与私务文书。 应用文与人们的关系最为直接密切,使用频率也最高。应用文不是一种文章样式,而是一些文章的统称。应用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要实行依法治国、有效管理,就要有各种法规文件等诸多公务文书;企事业单位要正常运转,也要有许多的计划、总结等事务文书;个人之间要进行商务往来、交通信息、沟通感情等,也都需要函件往来等。至于个人自身的发展,更离不开应用文,如写求职信、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的活跃、日常交流信息的增加,应用文的使用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 应用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写作。从功用性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具有直接的功用性,它主要是用来办理事务、用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文学写作不以直接办理事务为目的,而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提供审美享受为宗旨。 从真实性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完全排斥虚构和杜撰,要求所依据的材料真实、准确,内容实事求是;文学写作要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或发展趋向,因而不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大胆进行艺术虚构。 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应用文的表述要求准确,不能产生歧义,简明精练,具有平实的特点,对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衬托等修辞方式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文学写作则多用此类修辞方式,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从思维与结构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更侧重逻辑思维;而文学写作侧重于形象思维。一般的应用文多数有惯用的格式,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文学写作,除了旧体诗词,一般没有惯用的格式。 应用文不同于实用文。 首先看“实用”和“应用”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实用” 的解释是实际使用,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应用”是指使用,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 实用文的概念的产生迄今为止大概只有近百年的时间。蔡元培在《论国文之趋势》和《国文之将来》中正式把文章分为实用文和美术文(即文艺文)两大类, 所以实用文概念的产生历史并不长。而应用文的概念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苏轼在《答刘巨济书》中说:“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不幸为人传写,深为羞愧。”这篇“应” 考试之“用” 的文章题为《为政之宽严》。“应用文”概念的产生比“实用文”早得多。 我们现在所说的文体大致分为两类:文艺文和实用文。文艺文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寓言、童话、科幻作品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因此,实用文和应用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用文包含在实用文概念之内,应用文体是实用文体中的一种,范围小于实用文体。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9电化学原理.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电化学专题 【学习目标】1、了解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电化学的日常应用和防腐处理。 一、原电池、电解池基本原理回顾 1、单液电池:请写出右图Ⅰ、Ⅱ、III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图Ⅰ 图Ⅱ 图Ⅲ 2、双液原电池 请写出右图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二、电化学应用 (一)原电池应用:化学电源 1、可充电电池:镉镍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请写出在KOH电解液中放电和充电的电极反应式。 放电充电

图三 2、燃料电池 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请写出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酸性溶液或传导H + 中性溶液或碱性溶液 传导O 2—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方法归纳】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方法: (二)电解池应用 1、氯碱工业:写出电解食盐水的阴阳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2、电镀和电解精炼铜: ①铁上镀铜:镀件 极,镀层 极(选图三字母a 、b ); 电解液是 ; ②电解精炼铜:粗铜(含少量Zn 、Fe 、Cu 、Pt 、Au )在 极,纯铜在 极(选图三字母a 、b ); 阳极泥含 。 3、金属冶炼( M n+ + ne - = M ):从硝酸银溶液电解得到单质银的 阴极反应式 (三)金属的防腐 金属的腐蚀分为: 和 ,主要是 为主。 金属防腐有哪些方法? 以铁为例,请写出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正负极和总反应式。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 【课堂反馈练习】 1、请写出甲醇燃料电池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反应式 酸性电解质 中性或碱性电解质 反应类型 负极 发生 反应 正极 发生 反应

专题09 电化学基本原理—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1.【2017新课标1卷】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 【名师点睛】该题难度较大,明确电化学原理是以及金属的防腐蚀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的理解是难点,注意题干信息的挖掘,即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性质不活泼,不会被损耗。 2.【2017新课标2卷】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答案】C

【解析】A、根据原理可知,Al要形成氧化膜,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因此铝为阳极,故A 说法正确;B、不锈钢网接触面积大,能增加电解效率,故B说法正确;C、阴极应为阳离子得电子,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应是H+放电,即2H++2e?=H2↑,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电解原理,电解时,阴离子移向阳极,故D说法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如本题得到致密的氧化铝,说明铝作阳极,因此电极方程式应是2Al?6e?+3H2O=Al2O3+6H+,这就要求学生不能照搬课本知识,注意题干信息的挖掘,本题难度不大。 3.【2017新课标3卷】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答案】D 【名师点睛】考查二次电池的使用,涉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而电池充电时,原来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而原来的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解题是通过结合反应原理,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放电时正负极发生的反应,再结合电解质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电化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两类导体: 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 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电解质分类: 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 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 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 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 : 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 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 ·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号为G ,单位为S ( 1S =1/Ω)。 影响溶液电导的主要因素:(1)离子数量;(2)离子运动速度。 当量电导(率):在两个相距为单位长度的平行板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 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为当量电导,单位为Ω-1 ·cm2·eq-1。 与 K 的关系: 与 的关系: 当λ趋于一个极限值时,称为无限稀释溶液当量电导或极限当量电导。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当溶液无限稀释时,可以完全忽略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此时离子的运动 i i i x αγ=∑ =2 2 1i i z m I I A ?-=±γlog L A G κ= KV =λN c N c k 1000=λ- ++=000λλλ

三年高考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7 电化学原理综合应用(含解析)

专题17 电化学原理综合应用 1.【2018天津卷】CO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3)O2辅助的Al~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CO2,电池反应产物Al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O 2+6e?6O2? 6CO 2+6O2?3C2O42? 反应过程中O2的作用是________。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________。 【答案】Al–3e–=Al3+(或2Al–6e–=2Al3+)催化剂 2Al+6CO2=Al2(C2O4)3 【解析】 2.【2018江苏卷】NO 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 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2)用稀硝酸吸收NO x,得到HNO3和HNO2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NO2?2e?+H2O3H++NO3? 【解析】 精准分析:(2)根据电解原理,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阳极反应为HNO2失去电子生成HNO3,1molHNO2

反应失去2mol电子,结合原子守恒和溶液呈酸性,电解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HNO2-2e-+H2O=NO3-+3H+。3.【2018新课标1卷】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答案】(3)2H2O-4e-=4H++O2↑ a 【解析】 4.【2018新课标1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 _______工序继续使用。 【答案】(4)Zn2++2e-=Zn 溶浸 【解析】 精准分析:焙烧时硫元素转化为SO2,然后用稀硫酸溶浸,生成硫酸锌、硫酸亚铁和硫酸镉,二氧化硅与稀硫酸不反应转化为滤渣,由于硫酸铅不溶于水,因此滤渣1中还含有硫酸铅。由于沉淀亚铁离子的pH较大,需要将其氧化为铁离子,通过控制pH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锌粉置换出Cd,最后将滤液电解得到金属锌。则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1.家蝇的雌性信息素可用芥酸(来自菜籽油)与羧酸X在浓NaOH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得到。 电解总反应式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C2H5COOH B.电解的阳极反应式为:C21H41COOH+X-2e-+2H2O―→C23H46+2CO2-3+6H+ C.电解过程中,每转移a mol电子,则生成0.5a mol雌性信息素 D.阴极的还原产物为H2和OH- 解析:A项根据原子守恒可判断X为C2H5COOH;B项由于电解质溶液为浓NaOH,因此阳极反应式应为C21H41COOH+X-2e-+60H-―→C23H46+2CO2-3+4H2O;C项根据电解总反应可知每生成1 mol雌性信息素转移2 mol电子,则C项正确;D项阴极的还原产物为H2,OH-并非氧化还原产物. 答案:AC 2.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做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和O2时铜做阳极 解析:铜锌原电池中锌活泼,锌做负极;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中的铜失去电子,做阳极; 电镀铜时,应选用铜片做阳极,镀件做阴极,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电解稀硫酸时,铜做阳极,失电子的是铜而不是溶液中的OH-,因而得不到氧气。 答案:C 3.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Ca(OH)2,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E)法测水泥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 +Ag2O===Cu2O+2Ag。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制备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

专题10:电化学.pdf

十、电化学 11.(2015新课标1高考)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C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二氧化碳中C 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4价,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所以在负极生成,错误;B、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反应速率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微生物促进了反应的发生,正确;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确;D、电池的总反应实质是葡萄糖的氧化反应,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对原电池反应的判断 12.(2015北京)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Ⅰ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I是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NO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故A正确;II的现象是因为铁发生了钝化,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故B正确;实验II反应停止是因为发生了钝化,不能用来比较稀硝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弱,物质氧化性强弱只能通过比较物质得电子能力大小来分析,故C

错误;III中Fe、Cu都能与硝酸反应,二者接触,否和原电池构成条件,要想验证铁是否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可以连接电流计,故D正确。 考点:Fe与硝酸的反应 (2015安徽)(14分)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第_____族。 (2)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个电子。 (3)用“>”或“<”填空: 原子半径电负性熔点沸点 Al_____Si N____O 金刚石_____晶体硅CH4____SiH4(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溶液中的H+向___ 极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第三周期ⅢA族,(2)1s22s22p3,1个(3)>,<,>,<(4)2H+ + NO3--e-=NO2 + H2O,铜极, 加水将浓硝酸稀释成稀硝酸 【解析】 试题分析:(1)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2)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Cu的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1故最外层有1个电子(3)略 (2015山东高考)(15分)利用LiOH和钴氧化物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OH可由电解法制备,钴氧化物可通过处理钴渣获得。 (1)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和LiCl溶液。B极区电解液为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电解过程 中Li+向_____电极迁移(填“A”或“B”)。

应用文的概念和特点

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特点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了。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务或私务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实用价值的文章。包括机关应用文和私人应用文两类,或称为公务文书与私务文书。 应用文与人们的关系最为直接密切,使用频率也最高。 应用文不是一种文章样式,而是一些文章的统称。应用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要实行依法治国、有效管理,就要有各种法规文件等诸多公务文书;企事业单位要正常运转,也要有许多的计划、总结等事务文书;个人之间要进行商务往来、交通信息、沟通感情等,也都需要函件往来等。至于个人自身的发展,更离不开应用文,如写求职信、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的活跃、日常交流信息的增加,应用文的使用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 应用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写作。 从功用性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具有直接的功用性,它主要是用来办理事务、用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文学写作不以直接办理事务为目的,而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提供审美享受为宗旨。 从真实性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完全排斥虚构和杜撰,要求所依据的材料真实、准确,内容实事求是;文学写作要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或发展趋向,因而不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大胆进行艺术虚构。 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应用文的表述要求准确,不能产生歧义,简明精练,具有平实的特点,对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衬托等修辞方式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文学写作则多用此类修辞方式,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从思维与结构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更侧重逻辑思维;而文学写作侧重于形象思维。一般的应用文多数有惯用的格式,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文学写作,除了旧体诗词,一般没有惯用的格式。 应用文不同于实用文。 首先看“实用”和“应用”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实用”的解释是实际使用,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应用”是指使用,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 实用文的概念的产生迄今为止大概只有近百年的时间。蔡元培在《论国文之趋势》和《国文之将来》中正式把文章分为实用文和美术文(即文艺文)两大类,所以实用文概念的产生历史并不长。而应用文的概念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苏轼在《答刘巨济书》中说:“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不幸为人传写,深为羞愧。”这篇“应”考试之“用”的文章题为《为政之宽严》。“应用文”概念的产生比“实用文”早得多。 我们现在所说的文体大致分为两类:文艺文和实用文。文艺文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寓言、童话、科幻作品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因此,实用文和应用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用文包含在实用文概念之内,应用文体是实用文体中

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了。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务或私务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实用价值的文章。包括机关应用文和私人应用文两类,或称为公务文书与私务文书。 应用文与人们的关系最为直接密切,使用频率也最高。 应用文不是一种文章样式,而是一些文章的统称。应用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要实行依法治国、有效管理,就要有各种法规文件等诸多公务文书;企事业单位要正常运转,也要有许多的计划、总结等事务文书;个人之间要进行商务往来、交通信息、沟通感情等,也都需要函件往来等。至于个人自身的发展,更离不开应用文,如写求职信、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的活跃、日常交流信息的增加,应用文的使用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 应用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写作。 从功用性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具有直接的功用性,它主要是用来办理事务、用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文学写作不以直接办理事务为目的,而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提供审美享受为宗旨。 从真实性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完全排斥虚构和杜撰,要求所依据的材料真实、准确,内容实事求是;文学写作要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或发展趋向,因而不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大胆进行艺术虚构。 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应用文的表述要求准确,不能产生歧义,简明精练,具有平实的特点,对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衬托等修辞方式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文学写作则多用此类修辞方式,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从思维与结构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更侧重逻辑思维;而文学写作侧重于形象思维。一般的应用文多数有惯用的格式,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文学写作,除了旧体诗词,一般没有惯用的格式。 应用文不同于实用文。 首先看“实用”和“应用”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实用”的解释是实际使用,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应用”是指使用,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 实用文的概念的产生迄今为止大概只有近百年的时间。蔡元培在《论国文之趋势》和《国文之将来》中正式把文章分为实用文和美术文(即文艺文)两大类,所以实用文概念的产生历史并不长。而应用文的概念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苏轼在《答刘巨济书》中说:“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不幸为人传写,深为羞愧。”这篇“应”考试之“用”的文章题为《为政之宽严》。“应用文”概念的产生比“实用文”早得多。 我们现在所说的文体大致分为两类:文艺文和实用文。文艺文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寓言、童话、科幻作品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因此,实用文和应用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用文包含在实用文概念之内,应用文体是实用文体中的一种,范围小于实用文体。 二、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 应用文从一开始产生,就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众所周知,文学作品给人以审美愉悦,用来陶冶人们的性情;理论文章给人以知识,用来提高人们的认识,拓展知识面;而应用文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习题及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82683475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六章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下列电极反应中,溶液中的pH值升高,其氧化态的氧化性减小的是( C ) A. Br2+2e = 2Br- B. Cl2+2e=2Cl— C. MnO4—+5e+8H+=2Mn2++4H2O D. Zn2++2e=Zn 2.已知H2O2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势图为 O2 0.67V H2O2 1.77V H2O,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势图为O2-0.08V H2O2 0.87V H2O,说明H2O2的歧化反应(C) A.只在酸性介质中发生 B.只在碱性介质中发生 C.无论在酸、碱性介质中都发生D.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3.与下列原电池电动势无关的因素是 Zn | Zn2+‖H+,H2 | Pt (B) A. Zn2+的浓度 B. Zn电极板的面积 C.H+的浓度 D.温度 4.298K时,已知Eθ(Fe3+/Fe)=0.771V,Eθ(Sn4+/Sn2+)=0.150V,则反应 2Fe2++Sn4+=2Fe3++Sn2+的△r G mθ为(D)kJ/mol。 A. -268.7 B. -177.8 C. -119.9 D. 119.9 5.判断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等浓度的离子哪些能共存(D) A Sn2+和Hg2+ B. SO32—和MnO4— C. Sn4+和Fe D. Fe2+和Sn4+ 已知Eθ(Hg2+/Hg)=0.851V,Eθ(Sn4+/Sn2+)=0.15V ,Eθ(MnO4—/Mn2+)=1.49V Eθ(SO42—/H2SO3)=1.29V ,Eθ(Fe2+/Fe)= —0.44V 6.已知下列反应在标准状态下逆向自发进行 Sn4++Cu = Sn2++Cu2+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5月6日晨测:化学原理及其应用(时间:4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u -64 Zn -65 1.(2020·广西省桂林市高三联合调研)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 2S x )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 2O 3陶瓷(可传导Na +)为电解质,总反应为2Na+xS Na 2S x ,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放电时,电极a 为正极 B .放电时,内电路中Na +的移动方向为从b 到a C .充电时,电极b 的反应式为S x 2--2e -=xS D .充电时,Na +在电极b 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2020·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二调)金属(M)-空气电池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M +O 2+2H 2O =2M(OH)2。 (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向多孔电极移动 B .比较Mg 、Al 、Zn 三种金属-空气电池,Mg -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 .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负极反应式2M -4e -+4OH -=2M(OH)2 D .当外电路中转移4mol 电子时,多孔电极需要通入空气22.4L(标准状况) 3.(2020·福建省龙岩市高三质量检测)我国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能量存储/转化装置(如下图所示)。闭合K 2、断开K 1时,制氢并储能;断开K 2、闭合K 1时,供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氢时,溶液中K +向Pt 电极移动 B .制氢时,X 电极反应式为22Ni(OH)e OH NiOOH H O ---+=+ C .供电时,Zn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

电化学原理

可逆体系的循环伏安研究 1 实验目的 1)掌握循环伏安法研究电极过程的基本原理 2)学习使用CHI660电化学综合分析仪 3)测定K3Fe(CN)6体系在不同扫描速率时的循环伏安图 2 实验原理 1)循环伏安法概述: 循环伏安法(CyclicVoltammetry)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研究体系的性质,选择电位扫描范围和扫描速率,从选定的起始电位开始扫描后,研究电极的电位按指定的方向和速率随时间线性变化,完成所确定的电位扫描范围到达终止电位后,会自动以同样的扫描速率返回到起始电位。在电位进行扫描的同时,同步测量研究电极的电流响应,所获得的电流-电位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或循环伏安扫描图。通过对循环伏安扫描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确定电极上进行的电极过程的热力学可逆程度、得失电子数、是否伴随耦合化学反应及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从而拟定或推断电极上所进行的电化学过程的机理。 循环伏安法是进行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的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1922年由Jaroslav Heyrovsky创立的以滴汞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的极谱分析法(Polarography),可以认为是伏安研究方法的早期形式,其对电化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Heyrovsky在195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随着固体电极,修饰电极的广泛使用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循环伏安法的测试范围和测试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显著改善和提高,从而使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方法更普遍地应用于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环境和能源等领域。 2)循环伏安扫描图: 循环伏安法研究体系是由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构成的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电位测量,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组成的回路测量电流。工作电极可选用固态或液态电极,如:铂、金、玻璃石墨电极或悬汞、汞膜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SCE)、银-氯化银电极,因此,循环伏安曲线中的电位值都是相对于参比电极而言。辅助电极可选用固态的惰性电极,如:铂丝或铂片电极、玻碳电极等。电解池中的电解液包括:氧化还原体系(常用的浓度范围:mmol/L)、支持电解质(浓度范围:mol/L)。循环伏安测定方法是:将CHI660电化学综合分析仪与研究体系连接,选定电位扫描范围E1~E2和扫描速率υ,从起始电位E1开始扫描,电位按选定的扫描速率呈线性变化从E1到达E2,然后连续反方向再扫描从E2回到E1,如图C17.1所示,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的是等腰三角波信号。 在扫描电位范围内,若在某一电位值时出现电流峰,说明在此电位时发生了电极反应。若在正向扫描时电极反应的产物是足够稳定的,且能在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那么在返回扫描时将出现于正向电流峰相对应的逆向电流峰。典型的循环伏安曲线如图C17.2所示,i pc 和i pa分别表示阴极峰值电流和阳极峰值电流,对应的阴极峰值电位与阳极峰值电位分别为E pc和E pa。(p表示峰值,a表示阳极,c表示阴极。)

{高中试卷}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1.家蝇的雌性信息素可用芥酸(来自菜籽油)与羧酸X在浓NaOH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得到。电解总反应式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C2H5COOH 3+6H+B.电解的阳极反应式为:C21H41COOH+X-2e-+2H2O―→C23H46+2CO2- C.电解过程中,每转移a mol电子,则生成0.5a mol雌性信息素 D.阴极的还原产物为H2和OH- 解析:A项根据原子守恒可判断X为C2H5COOH;B项由于电解质溶液为浓NaOH,因此阳极反应 3+4H2O;C项根据电解总反应可知每生成1 式应为C21H41COOH+X-2e-+60H-―→C23H46+2CO2- mol雌性信息素转移2 mol电子,则C项正确;D项阴极的还原产物为H2,OH-并非氧化还原产物. 答案:AC 2.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做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和O2时铜做阳极 解析:铜锌原电池中锌活泼,锌做负极;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中的铜失去电子,做阳极;电

镀铜时,应选用铜片做阳极,镀件做阴极,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电解稀硫酸时,铜做阳极,失电子的是铜而不是溶液中的OH-,因而得不到氧气。 答案:C 3.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Ca(OH)2,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E)法测水泥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制备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 B.测量原理装置图中,Ag2O/Ag极发生氧化反应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 D.在水泥固化过程中,由于自由水分子的减少,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导致电动势变化解析:A项工业上制备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正确;B项测量原理装置图中,Ag2O/Ag极发生还原反应;C项负极材料Cu失电子,该电极反应式正确;D项在溶液中通过离子移动来传递电荷,因此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导致电动势变化。 答案:B 4. 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4 +Li 放电 充电 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 质。 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第4章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5课时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 明确原电池及相关的概念。了解电极的分类,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 2. 能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能应用电极电势的数据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3. 了解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原电池电动势,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4. 了解电解、电镀、电抛光的基本原理,了解它们在工程上的应用。了解金属腐蚀及防护原理。 教学重点 1. 原电池符号的书写 2.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3. 电极电势与吉布斯的关系 4. 电极电势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电极类型 2. 能斯特方程及相关计算 3. 应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1. 原电池的设计 2. 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 电极电势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 4.1 原电池(Electrochemical cell) 任何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oxidation-reduction) 反应,只要设计适当,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用以产生电流。 4.1.1 原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Zn(s)+Cu2+(aq)=Zn2+(aq)+Cu(s) 负极Zn(s) → Zn2+(aq)+2e-(Oxidation) 正极Cu2+(aq)+2e-→ Cu(s) (Reduction) 总反应:Zn(s)+ Cu2+(aq) → Zn2+(aq)+ Cu(s) 原电池的符号(图式)(cell diagram) 表示: 如铜- 锌原电池, : Zn ∣ZnSO4(c1) ┊┊CuSO4(c2) ∣Cu 规定:(1) 负极(anode) 在左边,正极(Cathode) 在右边,按实际顺序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出各个相的组成及相态; (2) 用单实竖线表示相界面, 用双虚竖线表示盐桥; (3) 溶液注明浓度,气体注明分压; (4) 若溶液中含有两种离子参加电极反应, 可用逗号隔开,并加上惰性电极. 4.1.2 电极类型 按氧化态、还原态物质的状态分类: 第一类电极:元素与含有这种元素离子的溶液一起构成的电极。 (1)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Zn2+| Zn ;Cu2+| Cu ;Ni2+| Ni (2) 气体——离子电极: H+ |H2(g) | Pt 2H+ + 2e-=H2(g) Cl-| Cl2(g) | PtCl2(g) + 2e-=2Cl- 第二类电极: (1)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甘汞电极:Cl-|Hg2Cl2(s)| Hg Hg2Cl2(s) + 2e-=2 Hg (s) + 2 Cl- 银-氯化银电极:Cl-| AgCl(s) | Ag AgCl(s) + e-=Ag (s) + Cl- (2) 金属──难溶金属氧化物电极: 锑—氧化锑电极:H+ ,H2O(g) | Sb2O2(s) |Sb Sb2O2(s) + 6 H+ + 6 e-=2Sb +3H2O(g) 第三类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 MnO4-,Mn2+| Pt 2 MnO4-+ 16H+ + 10e-→ 2Mn2++8H2O 4.2 电极电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