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合集下载

院感采样说明

院感采样说明

院感采样说明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为了有效控制院感的传播,医疗机构需要进行院感采样工作,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采样的目的、采样方法、采样时机和采样流程。

二、院感采样目的院感采样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医疗机构内的感染源,评估院感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通过采样分析,可以了解院感病原体的种类、分布情况及感染传播途径,为院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院感采样方法1. 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对医疗机构内的空气进行采样,以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和种类。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活菌采样和非活菌采样。

2.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拭子或者涂片对医疗机构内的表面进行采样,以检测表面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表面采样方法有滚球法、刷子法和拭子法。

3. 水样采样:对医疗机构内的水源进行采样,以检测水源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水样采样方法有自来水龙头采样和水箱采样。

4. 食品采样:对医疗机构内的食品进行采样,以检测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食品采样方法有切割法和抽样法。

四、院感采样时机1. 定期采样: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特点,制定定期采样计划。

普通建议每季度对医疗机构内的空气、表面、水源和食品进行定期采样,以监测院感风险的变化。

2. 突发事件采样:在发生院感暴发、疑似感染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需要即将进行采样,以了解事件的原因和范围,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院感采样流程1. 确定采样区域: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区域划分,确定采样区域,包括病房、手术室、洗消间、药房等。

2. 准备采样工具:根据采样方法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采样工具,如空气采样器、无菌拭子、涂片、采样瓶等。

3. 采样前准备:穿戴好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保持手部清洁。

4. 采样操作:根据采样方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采样操作,注意避免交叉污染。

5. 采样标识:对采样样品进行标识,包括采样日期、采样区域、采样人员等信息,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一种感染,这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可以对患者及医务人员产生很大的危害。

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院感监测,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1.空气采样方法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空气采样仪器对医疗机构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医院内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空气泵、悬浮粒子采样和沉降菌采样。

(1)空气泵空气泵是一种常见的空气采样设备,通过吸入空气将其中的微生物粒子捕捉到采样器中。

采样器中的样本可以用来分析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

使用空气泵时需要注意避免采样点过于封闭,以免采样器中的空气无法流动,影响采样效果。

(2)悬浮粒子采样悬浮粒子采样是利用采样器中的过滤膜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捕捉下来。

过滤膜上沉积的微生物可以用来分析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使用悬浮粒子采样时需要注意采样时间和过滤膜的更换,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3)沉降菌采样沉降菌采样是将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沉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以观察和分离微生物。

通过比较不同采样时间和采样地点的沉降菌数量,可以了解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2.物体表面采样方法(1)拭子法拭子法是将湿润的拭子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然后将拭子中的微生物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分析。

拭子可以选用干棉签或含灭菌水的棉球,需要将拭子彻底接触到物体表面,并避免过度压力对拭子上的微生物造成破坏。

(2)刷子法刷子法是使用刷子对物体表面进行刷拭,然后将刷毛上的微生物转移至培养基上进行分析。

刷子应选用刷毛柔软的刷子,对物体表面进行缓慢均匀的刷拭操作。

(3)不同培养基法不同培养基法是将不同类型的培养基直接压在物体表面,利用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细胞对培养基进行培养。

此方法可同时进行多个物体表面的采样,提高采样的效率。

3.液体采样方法医院内的液体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对液体进行采样可以了解医院内液体污染的情况。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一、手卫生效果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患者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二)监测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二、空气采样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二)监测方法:1.Ⅰ类环境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2013)要求进行监测,放置时间为30分钟。

2.Ⅱ、Ⅲ、Ⅳ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c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c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

(2)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

(3)采样方法: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Ⅱ类环境暴露15分钟,Ⅲ、Ⅳ类环境暴露5分钟),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三、物体表面采样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二)采样面积:被采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

(三)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

四、诊疗器械采样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计算
基条上的菌落数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 m3 =
×1000
采样时间(min)×40(L/min)
非洁净区空气消毒合格标准
自然沉降法流程
WORD
采样时间:接触患者或进行医疗活动前 范围:洗手,双手搓揉15S(A-G)总:(40-60S)、卫生手消毒(3ml、15S(A-G)总:(20-30S)、 外科手消毒(双手搓揉4min) 方法:棉试子涂抹法(棉签涂抹法) 材料: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方法: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或进行医疗活动前采样→被检查人五指并拢→取浸盐水棉试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抹各2次(1只手涂抹面积30cm2 ) →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分→采样棉试子放入盐水采液试管管内送检
手卫生的消毒效果监测
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1、洗手流程
2、手消毒方法
范围:治疗台面、治疗车、门把手、内镜存放柜内壁、水龙头、听诊器、重要仪器设备表面、电筒、键盘等 方法:棉试子涂抹法(棉签涂抹法) 材料: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待物体表消毒处理或消毒后4小时内采样,被采样面积≥100cm2时,用5X5cm2无菌规格板,放在被采样的物体表面上,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棉试子1支,在规格板内往各返涂抹5次,交随之转动棉签,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采样后剪去接触工作人员手的部分,放入装盐水的采样液中,记录送检。被采样面积∠100cm2时或采样物体不规则时,棉签直接涂抹物体和取其全部表面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作用:定时测定空气微生物浓度和提供控制污染的有效数据,替代平皿沉降法 原理:固体撞击式,定量地把空气微生物收集到培养基上。用叶轮的高速旋转将40cm距离以内的空气吸进涡壳,空气中的粒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撞击在涡壳内的培养基条上,经恒温定时培养,可得出单位空气中的微生物数。 采样部位:空气中的微生物,固体表面上的微生物(被褥、地面等)。 采样场所:医院、旅馆、影剧院、商场制药、生物制品、发酵车间、动物实验室、生物试剂气溶胶的采样及野战部队防疫检验等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者加重的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医疗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监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院感监测的采样方法,包括采样时间、采样位置、采样器械等。

二、采样时间院感监测的采样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普通来说,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时间点进行采样:1. 术前采样: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采样,以了解手术前是否存在院感风险。

2. 术中采样: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环境进行采样,以了解手术环境的清洁程度。

3. 术后采样: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采样,以了解手术后是否存在院感风险。

4. 定期采样:定期对医疗机构内的环境、设备和人员进行采样,以了解院感的整体情况。

三、采样位置院感监测的采样位置应根据监测目的进行选择。

常见的采样位置包括:1. 患者体表:可以选择患者的皮肤、黏膜等部位进行采样,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2. 医疗设备:可以选择各种医疗设备的表面进行采样,以了解设备的清洁程度。

3. 手术室环境:可以选择手术室内的空气、地面、墙壁等进行采样,以了解手术室的清洁程度。

4. 医护人员:可以选择医护人员的手部、口腔等进行采样,以了解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

四、采样器械院感监测的采样器械应根据采样位置和监测目的进行选择。

常见的采样器械包括:1. 棉签:用于患者体表和医护人员的采样,可以擦拭相应部位后将棉签放入采样容器中。

2. 培养皿:用于采集空气样本或者设备表面样本,将培养皿打开并置于采样位置,一定时间后关闭培养皿,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

3. 采样刷:用于采集设备表面样本,将采样刷擦拭在设备表面后放入采样容器中。

4. 采样袋:用于采集患者体表样本,将采样袋打开,将患者体表样本放入采样袋中,然后将采样袋密封。

五、采样操作院感监测的采样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采样操作包括:1. 洗手:在进行采样前,采样人员应进行手部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院感监测实验报告(3篇)

院感监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院感监测,评估医院各科室的消毒灭菌效果,及时发现潜在的医院感染风险,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至2023年11月20日三、实验地点XX医院各科室四、实验对象手术室、ICU、儿科病房、传染科病房、口腔科门诊、内镜室、透析室、急诊科等重点科室五、实验方法1. 采样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和《医院感染监测采样方法》,采用棉拭子涂抹法、压印法、空气采样法等方法,对医护人员手部、清洁区表面、病历夹表面、室内空气、消毒剂等进行采样。

2. 检测方法: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化学指示物法等方法,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

3. 监测指标:- 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总数- 清洁区表面细菌总数- 病历夹表面细菌总数- 室内空气细菌总数- 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六、实验结果1. 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总数:采样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总数均低于国家标准(≤10CFU/cm²),符合要求。

2. 清洁区表面细菌总数:采样结果显示,清洁区表面细菌总数均低于国家标准(≤10CFU/cm²),符合要求。

3. 病历夹表面细菌总数:采样结果显示,病历夹表面细菌总数均低于国家标准(≤10CFU/cm²),符合要求。

4. 室内空气细菌总数:采样结果显示,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均低于国家标准(≤500CFU/m³),符合要求。

5. 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采样结果显示,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七、实验分析1.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XX医院各科室的消毒灭菌效果总体良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总数、清洁区表面细菌总数、病历夹表面细菌总数、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均低于国家标准,说明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对消毒灭菌工作重视程度较高,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 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说明医院使用的消毒剂质量较好,能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

人在时的空气消毒方法,可选用循环风消毒机或静电等空气消毒器进行连续动态消毒处理。使用这种空气消毒方法时,应结合室内表面的卫生清洁处理或先用消毒剂对污染表面进行消毒,以保证空气消毒效果。
2
空气消毒方法的选择
2
1
对物品的腐蚀,过氧乙酸、臭氧等消毒剂对物品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使用时浓度不宜过高、喷量不宜过大,必要时,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擦洗。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手消毒效果监测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监测
灭菌质量监测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和微生物采样器法。
非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布点方法:
平板暴露法(我院采用的方法)
1、布点方法: (1)室内面积≤30 m2,设置内、中、外对角线3 个点,内、外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紫外线照射时,不能直接照射暴露皮肤,眼睛不能直视紫外线灯。以免对皮肤、眼睛造成伤害。
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时需关闭门窗,人员应离开消毒场所,消毒完成后应先打开门窗通风,待消毒剂驱除后方可进入。
3
空气消毒注意事项
谢谢大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1
02
我院使用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流程
正视结果,不要盲目 的重复采样
细菌学数据超标
回忆采样过程 是否存在污染
到一线去查看设施和 每个操作环节,询问 相关人员的日常操作 方法,检查操作记录
判断是否存在问题
重复采样

采取措施改进操作流程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引言概述: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可以有效监测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匡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
1.1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1.2 考虑采样时机和频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具和消毒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采样点的确定
2.1 根据感染部位和类型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2.2 考虑患者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2.3 避免选择易受外界污染的部位,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采样过程的操作
3.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采样物
3.2 确保采样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避免干扰监测结果
3.3 采样过程中注意避免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采样样本的处理
4.1 样本采集后及时送检,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2 采样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要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样本损坏和污染
4.3 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处理样本,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5.1 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感染源
5.2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遏制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5.3 定期评估监测效果,不断优化采样方法和流程,提高院感监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分析,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系统、连续、定量的监测与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和流行趋势。

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样本,为后续的实验室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

二、手部采样手部是医务人员最容易接触到患者和环境的部位,因此手部采样是院感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手部采样可采用两种方法:直接采样法和拭子采样法。

1. 直接采样法直接采样法是通过将手部直接接触到培养基上进行采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一片无菌培养基平放在工作台上;(2)将手部的指尖、掌心等部位轻轻按压在培养基上,使细菌传播到培养基上;(3)将培养基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2. 拭子采样法拭子采样法是通过使用无菌棉签或者拭子进行采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支无菌棉签或者拭子;(2)将棉签或者拭子在手部的指尖、掌心等部位轻轻擦拭;(3)将棉签或者拭子放入无菌管中,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三、空气采样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是院感监测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环。

空气采样可采用两种方法:空气质量采样和表面沉积采样。

1. 空气质量采样空气质量采样是通过空气采样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捕集下来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空气采样器放置在待采样的位置,打开采样器;(2)采样时间根据需要设定,通常为15分钟至2小时不等;(3)采样结束后,关闭采样器,将采样头取下;(4)将采样头放入无菌管中,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2. 表面沉积采样表面沉积采样是通过将培养基接触到待采样的表面,使表面微生物附着在培养基上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片无菌培养基,将其平放在待采样的表面上;(2)将培养基与表面轻轻接触,使微生物附着在培养基上;(3)将培养基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样本,为感染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本文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的标准格式,包括采样设备、采样部位、采样步骤和采样时间等。

二、采样设备1. 无菌手套:用于保护采样者和被采样者的双方,防止交叉感染。

2. 无菌采样棉签:用于采集样本,要求无菌、干燥、完整。

3. 无菌试管:用于存放采集到的样本,要求无菌、密封。

三、采样部位院感监测的采样部位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而有所不同,常见的采样部位包括:1. 血液:通过静脉采血或者指尖采血,用于血液感染的监测。

2. 呼吸道:通过咽拭子、鼻拭子或者痰液采集,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监测。

3. 伤口:通过创面拭子采集,用于创口感染的监测。

4. 尿液:通过无菌尿杯采集,用于泌尿道感染的监测。

5. 环境:通过表面拭子采集,用于环境监测,如手术台、床单等。

四、采样步骤1. 洗手:采样者在进行采样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彻底清洁双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2. 采样部位准备:根据采样部位的不同,采样者需准备相应的采样棉签和无菌试管,并确保其完整无损。

3. 采样操作:采样者将无菌采样棉签握住,按照规范的方法采集样本,避免污染和损伤。

4. 样本处理:采样者将采集到的样本放入无菌试管中,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并确保试管密封。

5. 标识和记录:采样者在无菌试管上标注样本的相关信息,包括采样时间、采样部位等,并将记录保存。

五、采样时间院感监测的采样时间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和监测目的而有所不同,普通可以分为:1. 随机采样: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随机选择一部份患者或者环境进行采样,用于了解感染的总体情况。

2. 定时采样: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采样,如手术先后、患者入院时等,用于监测特定感染的发生情况。

3. 集中采样:在感染暴发或者集聚的情况下,对相关人员和环境进行集中采样,用于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院感采样说明

院感采样说明

院感采样说明引言概述:医院感染(院感)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医院需要进行院感采样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采样的相关内容,匡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实施院感采样工作。

一、院感采样的目的1.1 确认院感病原体:通过采样分析,确定院感的病原体,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措施。

1.2 监测院感发生情况:通过采样监测,及时发现院感的发生情况,避免院感的传播。

1.3 评估院感防控效果:通过采样分析结果,评估院感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措施。

二、院感采样的对象2.1 病人:对院内感染的病人进行采样,了解感染情况和病原体。

2.2 医护人员:对可能成为院感传播源的医护人员进行采样,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2.3 环境:对医院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院感病原体进行采样,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卫生。

三、院感采样的方法3.1 非接触采样:采用无接触方式获取样本,如空气采样、表面拭子采样等。

3.2 直接接触采样:采用直接接触方式获取样本,如手部拭子采样、痰液采样等。

3.3 间接接触采样:通过间接接触方式获取样本,如器械表面拭子采样、床单采样等。

四、院感采样的注意事项4.1 采样环境要求:采样前需对采样环境进行消毒清洁,避免污染。

4.2 采样人员要求:采样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采样技巧。

4.3 采样样本处理:采样后需及时送检实验室,避免样本变质影响检测结果。

五、院感采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5.1 分析结果:实验室对采样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得出院感病原体的结果。

5.2 应用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医院制定相应的院感防控措施,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5.3 定期监测:定期进行院感采样工作,监测院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结语:院感采样是医院院感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规范的采样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院感采样工作的重视,做好相关培训和实践,为提升医院院感防控水平做出贡献。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背景介绍院感监测是医疗机构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旨在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关键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标准格式。

二、采样器材准备1. 无菌手套:佩戴无菌手套可以避免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2. 无菌采样袋:用于收集样本,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无污染。

3. 无菌拭子:根据采样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无菌拭子进行采样。

4. 无菌容器:用于存放采样后的样本,确保样本的保存和运输。

三、采样操作步骤1. 洗手:采样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手卫生,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酒精洗手液消毒。

2. 选择采样部位:根据监测要求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如病房表面、医疗器械表面、患者体表等。

3. 准备采样器材:将无菌手套戴好,打开无菌采样袋和无菌拭子,确保器材的无菌状态。

4. 采样部位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采样部位进行消毒,确保采样过程的无菌性。

5. 采样操作:根据采样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

- 表面采样:将无菌拭子沾湿,用适量的力度在采样部位来回擦拭,覆盖面积应保持一致。

- 空气采样:使用专用的空气采样器,按照说明书操作,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样本。

- 液体采样: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液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等。

6. 采样结束:将采样后的拭子或容器放入无菌采样袋中,并封好袋口,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无污染。

7. 丢弃废弃物:将使用过的无菌手套和其他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垃圾袋中,进行正确的处理。

8. 洗手:采样结束后,再次进行充分的手卫生,保证自身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四、采样注意事项1. 采样前应详细了解监测要求和采样方法,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 采样人员必须佩戴无菌手套,并保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

3. 采样部位的选择应根据监测要求和具体情况进行,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4. 采样过程中应注意力度的控制,避免对采样部位造成损伤或污染。

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设备或环境等造成的新发或增加的感染。

由于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较大,需要及时发现和控制。

因此,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目前主要使用的医院感染检测与监测方法。

一、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目前医院感染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将其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进而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并提供治疗的指导。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近年来医院感染检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

它能够通过检测体液或标本中的微生物的核酸或蛋白质,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感染的病原体。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快速、敏感、准确,并且不受细菌培养的时间和条件限制。

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质谱法都是在医院感染检测领域中常用的方法,能够快速鉴定病原体。

三、临床诊断标准除了实验室检测方法外,医院感染的监测也需要结合临床诊断标准来判断。

临床诊断标准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体温升高、局部炎症、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这种方法可以对没有明确病原体的感染进行初步诊断,但相对于实验室检测方法,其准确性较低。

四、环境监测法除了对患者进行监测外,对医院环境的监测也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医院各类环境样本进行采集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包括表面采样和空气采样等。

表面采样一般使用无菌棉签,对医院设备表面、门把手等进行擦拭和培养。

空气采样则通过空气细菌采集器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并进行培养和鉴定。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临床诊断标准和环境监测法等。

合理应用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院感采样说明

院感采样说明

院感采样说明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疗操作、医疗器械或医疗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院需要进行院感采样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采样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目的院感采样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医院内各个环节的样本,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院感感染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采样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院感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三、采样方法1. 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对医院内不同区域的空气进行采样,以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采样点应覆盖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等关键区域。

2. 表面采样:使用消毒棉签或无菌拭子对医院内各类表面进行采样,如手术台、门把手、洗手间等。

采样前要确保采样工具的无菌状态。

3. 水质采样:针对医院内的自来水、洗手间水、手术室水等进行采样,以检测水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采样时要使用无菌容器,并在采样前进行充分冲洗。

4. 物品采样:对医疗器械、药品、床单等物品进行采样,以检测是否存在细菌、病毒等污染。

采样时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并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

四、采样注意事项1. 采样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采样方法和操作规范,掌握无菌操作技巧。

2. 采样前要充分准备,包括准备采样器具、消毒液、无菌容器等,确保采样过程的无菌和准确性。

3. 采样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覆盖医院内不同区域,特别是关键区域,如手术室、ICU等。

4. 采样时要避免交叉污染,每个采样点使用新的采样器具,并在采样前进行充分消毒。

5. 采样完成后,及时将采样物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样本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6. 采样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感染风险。

五、数据分析与控制措施实验室对采样样本进行分析后,会生成相应的报告,包括各个采样点的微生物检测结果。

根据报告中的数据,医院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院感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消毒、改进医疗操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卫生意识等,以减少院感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PPT课件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PPT课件
前采样→被检查人五指并拢→取浸盐水棉试子1支在双 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抹各2次(1只手涂抹面 积30cm2 ) →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分 →采样棉试子放入盐水采液试管管内送检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15
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16
1、洗手流程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17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18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19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0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1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2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3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4
2、手消毒方法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5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6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7
物体和表面环境消毒效果监测
范围:治疗台面、治疗车、门把手、内镜存放柜内壁 、水龙头、听诊器、重要仪器设备表面、电筒、键盘 等
方法:棉试子涂抹法(棉签涂抹法) 材料: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待物体表消毒处理或消毒后4小时内采样,被采样面积
≥100cm2时,用5X5cm2无菌规格板,放在被采样的物体表面上, 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棉试子1支,在规格板内往各返涂抹5次,交 随之转动棉签,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采样后剪去接触工作 人员手的部分,放入装盐水的采样液中,记录送检。被采样面积 ∠100cm2时或采样物体不规则时,棉签直接涂抹物体和取其全部 表面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5
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法
作用:定时测定空气微生物浓度和提供控制污染的有 效数据,替代平皿沉降法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1.入院感染监测:通过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入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定期细菌培养、筛查性检测和问卷调查等。

定期细菌培养可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筛查性检测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感染监测,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卫生习惯和病史等信息。

2.环境监测:对医院各个科室的环境进行定期检测,了解是否存在细菌等病原体的污染。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表面物体菌落计数等。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感染源,防止感染在医院内传播扩散。

3.手卫生监测:手是医务人员最常接触病人和环境的部位,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手卫生监测可以通过观察和采样的方式,了解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和手部微生物负荷。

观察手卫生行为可以发现不规范的操作,采样检测可以了解手部的细菌数量和种类,从而对手卫生进行改进和监督。

4.医疗器械和设备监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清洁和消毒的效果,发现是否存在感染传播的隐患。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器械、设备的视觉检查、化学指示剂检测和生物指标检测等。

5.追踪和调查: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追踪和调查,找出感染的源头和传播途径。

通过追踪和调查可以了解病例的流行特征和暴露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监测方法,还有其他辅助性的方法如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和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的传播机制和防控策略。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包括入院感染监测、环境监测、手卫生监测、医疗器械和设备监测以及追踪和调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感染控制目标进行选择和应用。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精选全文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将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微生学监测的采样方法、结果判定、质控标准等规范如下:第一章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得﹥24小时。

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²,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²,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

(2)采样方法。

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³)=50000n/(a×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10min进行采样。

(5)质控标准。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

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1、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是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采样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目的院感监测采样的目的是采集医疗机构内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以评估感染风险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采样,可以检测空气、表面、水源和医疗器械等环境因素,以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物样本,从而及时发现院感病例和感染源。

三、采样方法1. 空气采样空气中的微生物是院感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包括:(1)表面菌落计数器(Surface Air System,SAS):通过吸入空气中的微生物并沉积在培养基上,计算菌落形成单位(CFU)。

(2)空气采样器:通过吸入空气中的微生物并沉积在培养基上,定量分析微生物的数量。

2. 表面采样医疗机构的表面是院感传播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表面采样方法包括:(1)刷子采样法:使用消毒棉签或者刷子在表面擦拭,将擦拭物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分析。

(2)拭子采样法:使用消毒拭子在表面来回擦拭,将拭子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分析。

3. 水源采样医疗机构的水源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水源采样方法包括:(1)自来水龙头采样:在自来水龙头出水口处采集水样,将水样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分析。

(2)水箱采样:在医疗机构的水箱中采集水样,将水样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分析。

4. 生物样本采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物样本是判断院感感染源的重要依据,常用的生物样本采样方法包括:(1)喉拭子采样法:使用喉拭子采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喉部份泌物,将拭子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分析。

(2)血液样本采样法:采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血液样本,通过血培养等方法检测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四、采样注意事项1. 采样前消毒:在进行采样前,应对采样工具和采样部位进行消毒,以避免外源性污染。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感染原因及途径
感染原因: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操作、空气传播等
感染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等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感染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保障患者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促进医院发展
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
评估感染风险
确定感染传播途径
评估感染风险等级
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指导采样方法
采样点的选择: 根据医院感染 风险评估,确 定需要监测的
添加标题
重症监护室环境监测与采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监测与采样
注意事项与建议措施
注意事项
监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确保采样和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后应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 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
建议
监测前应充分了解监测目的、 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监测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和 环境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污

建议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加强手卫生, 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 行监测,及时发现 并控制感染源。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 理,规范处理流程, 防止二次污染。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 护意识,加强培训 和教育,确保操作 规范。
改进方向与展望
完善监测制度: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 准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容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准备必要的记录表格和标识标签
采样时间与频率
采样时间:根据 医院感染发生情 况及流行病学特 征确定
采样频率:根据 医院感染暴发或 流行情况及危险 因素评估结果确 定
采样方法:根据 医院感染暴发或 流行情况及危险 因素评估结果选 择合适的采样方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法



作用:定时测定空气微生物浓度和提供控制污染的有 效数据,替代平皿沉降法 原理:固体撞击式,定量地把空气微生物收集到培养 基上。用叶轮的高速旋转将40cm距离以内的空气吸进 涡壳,空气中的粒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撞击在涡壳 内的培养基条上,经恒温定时培养,可得出单位空气 中的微生物数。 采样部位:空气中的微生物,固体表面上的微生物( 被褥、地面等)。 采样场所:医院、旅馆、影剧院、商场制药、生物制 品、发酵车间、动物实验室、生物试剂气溶胶的采样 及野战部队防疫检验等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谢 谢
主要内容
1 1
2
环境卫生学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
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使用中消毒液监测
2017/5/31
采样原则

培养基妥善保存,防止污染,及时采样 采样后及时送检,时间不超4小时 标本不宜放置4度冰箱保存(常温下保存 )
基条每个方格的面积为1cm2 ,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10、20、30

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 法

采样头部的消毒 叶轮与电机轴座为磁性吻合,向前拔出 叶轮,再拧下涡壳,用75﹪酒精擦拭叶 轮和涡壳;还可采取启动空转1分钟排气 方法,以排除涡壳和叶轮附着的细菌。 两次采样之间不需消毒
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 法
前采样→被检查人五指并拢→取浸盐水棉试子1支在双 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抹各2次(1只手涂抹面 积30cm2 ) →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分 →采样棉试子放入盐水采液试管管内送检
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类别 标准cfu/m2 ≤10 ≤5 致病菌
卫生手消 毒 外科手消 毒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操作方法 1、从外套中取出基条,培养基表面朝内,插入涡壳一 周。放入和取出基条时,必须戴口罩,以防口鼻排出 细菌污染。 2、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按一下启动按钮,开始 采样。 3、采样定时时间到,叶轮自动停转,关上电源开关。 4、取出基条,插入外套中。在外套上编号、记录,放 入无菌塑料袋中。 5、采样时指示灯不亮,表示电池电压不足应更换电池 ,使用完毕取出电池。
出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链球菌、沙门 氏菌)

灭后的内窥镜:无菌生长
谢谢聆听!
图注:1、叶轮 2、基条插口 3、涡壳 4、指示灯 5、电源开关 6、时间选择 7、启动按钮 8、稳压电源插孔 9、电池筒 10、螺旋帽
计算
基条上的菌落数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 m3 =
×1000
采样时间(min)×40(L/min)
非洁净区空气消毒合格标准
类别 范围
普通手术室、产房 、婴儿室、早产儿 室、隔离室、供应 室无菌间、烧伤病 房、重症监护室 儿科病房、妇产科 检查室、注射室、 换药室、治疗室、 供应室清洁区、急 诊室、化验室、各 普通病房和房间
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法

采样时间:样时间分五档,不能合并各档定时。为避免 培养基干燥和微生物死亡,采样时间不可超过8分钟
开关 状态 时间
1 开 30秒
2 开 1分
40L
3 开 2分
80L
4 开 4分
160L
1-4 全关 8分
320L
采样体 20L 积
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 法
≤10 ≤15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物体和表面环境流程
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范围 :戊二醛、碘伏、过氧乙酸、含氯 消毒剂、酚类、醇类等消毒剂。 方法:原液吸取法 材料:9ML指定采样液 采样:用无菌空针吸1ML被检样液,加入 9ML稀释液中混匀送检
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监测合格标准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使用中消毒液采样流程
内窥镜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部位:内窥镜的内腔面 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无菌生理盐 水,从待检内窥镜活检口注入,用无菌试管从 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合格标准: 消毒后的内窥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非洁净区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范围:普通手术室、各种病房、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检查 室、实验室、供应室 采样方法:自然沉降法(平板暴露法)、 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采样法
采样:消毒处理→关门窗→静止10分钟(无人走动) →采样(面积 ≤30cm2设对角线上取三点,中心一点,两端各国、距墙1M处取点,垂 直高度80-150CM;面积≥ 30cm2 ,距墙1M处取东、面、西、北、中5点 )。 方法:关门窗电扇→用9CM普通营养琼平皿(从外向内布点,从内向外打 开皿盖) →5分钟后(外向内盖皿盖取回) →做记录 注意:盖皿不许一半压皿底上,皿盖内面不许暴露空气中,无菌 布取营 养琼脂平皿。取样后的平皿放在35-37度培养箱,24小时后取出。
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 法



6、物体表面的采样 (1)采用仪器法:将涡壳进气口朝向物体表面(如被褥、工作 服、桌面、地面等),保持距离约50mm,沿物体表面慢速移动 采样。涡壳进气口中部吸气周围排气,能将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微 生物吹起,吸入涡壳撞击到培养基上。 (2)采用印迹法:往培养基条注入培养基时,培养基略高于基 条方格,或用无菌板刮平。将基条上的培养基面压贴在物体表面 10秒~20秒,然后37℃恒温培养24小时。计算公式如下:物体表 面细菌菌落总数(cfu) / cm2 =基条上的菌落数基条面积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 / cm2 =基条上的菌落数 基条面积
≥100cm2时,用5X5cm2无菌规格板,放在被采样的物体表面上, 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棉试子1支,在规格板内往各返涂抹5次,交 随之转动棉签,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采样后剪去接触工作 人员手的部分,放入装盐水的采样液中,记录送检。被采样面积 ∠100cm2时或采样物体不规则时,棉签直接涂抹物体和取其全部 表面
1、洗手流程
2、手消毒方法
物体和表面环境消毒效果监测


范围:治疗台面、治疗车、门把手、内镜存放柜内壁 、水龙头、听诊器、重要仪器设备表面、电筒、键盘 等 方法:棉试子涂抹法(棉签涂抹法) 材料: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待物体表消毒处理或消毒后4小时内采样,被采样面积
物体表面消毒合格标准
类别 范围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病房
标准cfu/m2 ≤5 ≤5
致病菌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出 不得检出
I类 II类 III类 IV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早产儿室、隔离室、供应 室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 监护室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 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 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 验室、各普通病房和房间 传染病房
标准cfu/m3 ≤200
致病菌
II类
不得检出
III类
≤500
不得检出
自然沉降法流程

WORD
手卫生的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接触患者或进行医疗活动前 范围:洗手,双手搓揉15S(A-G)总:(4060S)、卫生手消毒(3ml、15S(A-G)总: (20-30S)、 外科手消毒(双手搓揉4min) 方法:棉试子涂抹法(棉签涂抹法) 材料: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方法: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或进行医疗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